石不能言最可人
赏石是东方人特有的一种观赏乐趣。我国历代留下不少赏石方面的文章和“东坡醉石”、“米颠拜石”、“板桥画石”等故事。清初蒲松龄的“石隐园”、现代“七君子”之一的沈钧儒的“与石居”和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罗志摩的“醉石阁”等,都说明我国赏石有悠久的传统。
奇石在古代,曾一度列为贡品,当时将青州岱畎(泰山之谷)所产怪石进贡朝廷,视为奇货。影响所及,士人爱石遂成风气。中唐时党争剧烈,牛(僧孺)李(德裕)两党势若冰炭,可他们对奇石的挚爱却如出一辙。白居易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为了避嫌,曾发誓“不置石一片”,可到了晚年还是忍不住收藏了两方涌云石,还作诗一首:“一可支吾琴,一可贮吾酒,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一片爱意,溢于言表。宋代的苏东坡,用糖饼与江边小儿换取五彩晶莹的水石,出巨资购获山石,还以古铜盂注水供石,送给他的方外好友佛印大和尚。据画史记载,东坡画真迹遗存至今仅为一幅,即《古木怪石图》。在宋代,还出现了《云林石谱》这样经典性的奇石专著。
蒲松龄的《聊斋》里,有爱石不渝的平民百姓。曹雪芹画石,不让板桥,他的挚友敦敏《题芹圃画石》诗叹道:
“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
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愧磊时!”
而大名张扬的《红楼梦》,其原名正是《石头记》。
随着时代的进展,适宜于陈列几案的供石而言,除了传统的以“皱、瘦、漏、透、丑”取胜的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等,新开发的石种,有美若彩陶的红河石,婀娜多姿的墨湖石,润泽典雅的河洛石,玲珑秀丽的天竺石,形纹俱佳的博山文石,如黛如翠的崂山绿石,细腻致密的菊花水石,以及晶莹透剔的矿物晶簇等。
早些年,我在普陀山潮音洞边拾得一石,色赭黄,扁圆如合掌,温润如玉,欣然色喜,携归家中。构思有顷,在石上题了细楷两行:“独立苍茫不知年,沧海明月两情牵。携来横置几案上,伴我读写伴我眠。”
是的,当你寻寻觅觅,偶得佳石,那如获至宝的心情,使人顿时心旷神怡,如痴如醉。
“石不能言最可人”,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