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田黄
日期:2013-12-22 浏览:546次 
真假田黄

1999年春天的某日,在偏僻的浙江临安昌化山乡爆出一个“新闻”,据说一位福建人花了7万元人民币,在当地某农民手中买走了一块产在他们家乡的“田黄”。于是山乡沸腾了,所有能够上山的人都带着家伙上了山,在一小片山坡上进行了地毯式的挖掘,树木被砍伐,植被遭破坏。这无疑要引起新闻媒介的极大关注,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都做了报道,《钱江晚报》并发了专题新闻:《青山在流泪》。

没想到这些报道却成了广告,各路淘宝的人纷纷介入,有人开始屯集这种“田黄”,准备发一笔“期货”财。一时间,一小块不起眼的石头,就要近百元,甚至数千无。临安市^***出于保护资源的目的,求助于浙江省地矿厅,要求对这种黄石头能予以科学的鉴定

定什么呢?专家们都知道,昌化石的矿物成分是“地开石”,而田黄石的矿物成分,也是地开石。据说北京的一位专家也发话了:“是地开石就应定田黄,为什么田黄只能生在福建寿山。”但浙江省珠宝质量检测站的专家态度却是慎重的,他们认为昌化产的这种黄石头,尽管矿物成分和田黄相同,但生成的环境不同,外部特征各异,昌化石根本就不具备田黄石那种“细、结、温、润、凝、腻”的“六德”,如果定名为田黄石,绝对是不科学的。它们根本就无“田”可去,只是在山坡的土壤下面栖身,并仅靠雨水“解渴”,完全没有田黄石那样有数千万年“田土”的蕴酿,溪水的滋润和有机酸的渗入。将其定为田黄石,必将对真正的田黄石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因此,充其量只能定为“昌化黄石”,因为,它们只是早先人们开采鸡血石矿时的废弃物,尽管它们之中夹有原先裸露在地表的石块,但其到土中二次生成的历史不会超出昌化石矿开采的历史。因此,绝不能定名“田黄”。

还好,这批黄石头的“蕴藏”量本来就不多,挖“宝”的人收获越来越少,临安市^***也制定了措施,进行了封山保护,“昌化黄石”名还没定下来,这肌“淘金热”就被扼制住了。不过,从此假冒田黄石的队伍里又多了一个“李鬼”。这无疑给田黄石收藏爱好者又增加了一道难题。

那么,用什么办法去分辩“田黄石”与“昌化黄石”呢?只能靠眼睛。

如果是未经雕琢的“昌化黄石”原石,可以用“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无纹不成田”的田黄石鉴赏标准去检验。“昌化黄石”毕竟没有田黄石那样的二次生成环境,没有田黄那么漫长的二次生成历史。它一般都没有“皮”,有的只是粗砺的氧化层;它没有“格”,有的只是矿物不纯所今有的红色块或红筋;最重要的是它们没有“纹”,就是通常人们说的“萝卜纹”,而“萝卜纹”是鉴定田黄石最重要的依据。如果用小刀,在昌化黄石的平面刻一下,露出的质地是白乎乎的,要经人摩挲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本色,而且迎光看,被刻的部分有小小的结晶闪闪发光,而田黄石是表里一致,绝对没有这种现象。同时它的质地大多不纯,含有杂质,而田黄石石质纯净,毫无杂质。

如果是已经雕刻好或选材较精的“昌化黄石”,那就要运用田黄石“细、结、温、润、凝、腻”这“六德”标准去检验。“昌化黄石”,质较粗、较松,用放大镜观察可见肌里内有浅色的小点及杂质。即使用1600号的水砂纸打磨,表面上看去十分光洁,但用放大镜观察仍能看到石头平面上的坑坑凹凹。“细、结、”是一块好印石必须具备的条件,是鉴赏田黄石的最起码标准,如果连这两点都达不到,绝非田黄无疑。倘若再用“温、润、凝、腻”这种鉴赏田黄石更高标准去衡量,则可以进一步的认清假冒者的“李鬼”面目。

摘自收藏家网站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网络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印石的养护 下一篇藏石趣话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如何辨别名茶的真假
    中国有十大名茶,但其质量也有真假。下面就叫会你如何辨别中国名茶?  1、黄山毛峰,产于安...
鉴别各类名茶的真假
  1、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
鉴别真假茶的方法
  茶叶的种类很多,每一种茶叶根据质量优次又分为很多等级,不同种类的茶叶划分等级的多少是不同的。...
教你鉴别真假名茶
  1、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
瓷器收藏要学会综合辨别真假
收藏古代瓷器,最紧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步是辨别真伪。当不同水平的藏友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角度、参之以各...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