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有人读楞严么?

世尊到这时候,已经是把“真修行法”都说完了,就动了下身子,挪了挪身边的一些物什,叫啥揽七宝几,回紫金山。接下来就是说在修证过程中,一切可能出现的魔景魔事,叫做细说五阴魔。

我总觉得世尊在开说细节之前的话都特别重要。比如这一段:

第一句:“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差别”。
“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这一句把前面几卷又重复了一下。

我非常非常喜欢下面一句:“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这句话真是宏大无边,让人有腾越飞升膨胀至虚无之感。我们目前所及的宇宙世界是在虚空中,而这虚空却是由这妙觉明心而来,或者说都只是在这个妙觉明心里头,而这包容了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十二类众生的虚空,在这妙觉明心里面,就好象是一小片云飘在这太清天上!我们这本觉妙明觉圆心体是何等何等等摩诃啊。。。。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还有更可怕的,因为虚空生汝心内,所以“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也就是说,如果有人修行证道,成佛之时,这虚空里将有大地震荡,水陆飞腾,屋宇崩裂之象。这好象是灾难啊,对众生们都会有哪些影响呢?1,对于修禅的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罗汉,没有影响,因为他们“心精通洵,当处湛然”。2,对一切魔王及鬼神诸凡夫天,影响最大,因为其宫殿无故崩裂,所以无不惊慑。3,对凡夫,因为“凡夫昏暗,不觉迁讹”。

这样一来,那些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说是这些妖魔鬼怪对真正修三摩提者,是肯定要有捣乱的,因为你修成了,他的房屋宫殿就崩析了。

不过不必担心,因为诸魔虽有大怒,但“彼尘劳内,汝妙觉中”,两不搭界,所以,他的干扰“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结果是“汝如沸汤,彼如坚冰,暖气渐邻,不日销殒”,最后胜利的还是我们。随说理上是这样的,但过程中,还有很多回合,稍不留神的话,这此魔惑也能成就破乱,或者被阴所迷,成为魔人魔子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做呢?那就不能“徒恃神力”,而要“当处禅那,觉悟无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下面的经义,被解读为修证密因所在。分别解读了禅坐时色、受、想、行、识五阴区宇之实相境界与对应态度。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浊劫。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这是一入趺坐,一念放下的初期状态。是要销落诸念,做到精性妙净,自然会从幽黯到洞开,以超劫浊。然仍是妄想为本。

此禅那入色阴区宇,有十种现境,或身能出碍,或于身中拾出蛲蛔,或空中闻说法事,或见毗卢遮那,千佛围绕,或见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暗夜见物,或四体能受火烧刀斫而不觉,或能上观天宫,下观地狱,或中夜遥见远方市井眷属,或能形体变移。

世尊说,这些都“非为圣证”,“不作圣心,为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修行人进入到这些境界时,如果“迷不自识”,以为自己成佛得道,登圣境了,那就坏了,甚至会“大妄语成,堕无间狱”啊!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这是受阴阶段,世尊的比喻是,象人在梦里发魇一样,魇,就是俗称的鬼压床那种状态吧。能看能听,就是不能动。似乎是能识得佛心了。


这过程中又有十种阴魔来扰彼定中诸男子,或发无究悲,见人啼泣;或生无限勇,见人则夸,我慢无比;或生大枯渴,修心无慧自失;或自心疑是卢舍那,自言得无上义谛;或生无尽忧,求人害已命解脱;或生无尽喜,见人则笑,自歌自舞于路边,自言得无碍解脱;或无端大我慢起,轻十方如来,不礼塔庙,摧毁经像;或心生无限轻安,自言成圣得大无碍;或归向永元,拔无因果,一向入空,饮酒啖肉,广兴淫秽,破佛律议;或生无限爱,爱极发狂,化白衣平等行欲。


世尊说,这种种情形,不可自迷,“悟则无咎,非为圣证”,可不是什么成佛证果了,如果自以为是成佛证果,“若作圣解”,那才是真的入魔了,“失于正受,当从沦坠”。世尊言语谆谆,不可不察啊。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哪里精进啊,都快读了一年了,得加紧点结束一遍。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轮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一路坐来,销落诸念,从“心未发光”,到“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形”,再到这会想阴区宇的“心离其形”,这修证密因在逐渐揭开。

到此阶段,已是得意生身,随往无碍的成就了。想阴尽时,“一轮生死,首尾圆照”,超了劫浊、见浊,再无烦恼浊了。但仍然是融通妄想,只是有点想得开了,呵呵。

这期间一样有十种魔境歧路,而且这些些魔是越来越厉害了。

一种魔会口说经法,化成比丘、尼、帝释等,甚至会在暗室里发光。虽然表面上是比丘、比丘尼、帝释,是在敷座说法,但“破佛律议”,“潜行贪欲”,没有遵守佛法律仪,暗地里行贪、欲之事,喜欢说些灾异变化的预言来恐吓别人。还让人自己根本不能自知魔著在身。这魔够厉害了吧。还有更厉害的。
还有一种魔,能向听他说法的人演示自己身坐宝莲花,成紫金光聚,说自己是某佛应世、某佛化身;还有一种魔,能让听法的人,心自开悟,甚至得宿命通、他心通,能见地狱和世间善恶诸事,能说谒诵经,说什么先佛后佛、大佛小佛、男佛女佛;还有一种魔,“身有威神”,能“摧伏求者”,说佛的法身就是他的身子,说什么眼耳鼻舌,皆是净土,男女二根,即菩提涅磐真处;还有一种魔,能让听者,暂见其身如百千岁,让人甘为奴仆,四时供养,说什么前世某生,跟你是啥啥关系,今来度你,同归哪个世界去;。。。。。。

这想阴区又是十种魔,不过不管那种魔,尽管神通奇异各样,但都是“破佛律仪,潜行贪欲”,或者“诽谤比丘,骂詈徒众,讦露人事,不避讥嫌”的主。



世尊告诫阿难说:“ 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赞叹淫欲.破佛律仪。”,“令真修行总为魔眷.命终之后.必为魔民.失正遍知.堕无间狱”,都是为了祸害真修行人的。

世尊嘱咐阿难,“汝今未须先取寂灭.纵得无学.留愿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信众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见。”叫阿难先不要入寂灭,而留愿到末法中,以大慈悲心救度正心深信众生,这才叫报佛恩。还要阿难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要把这些天魔的花招儿传示下来,不能让天魔得逞。

 至此九卷竞。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睛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山河大地,如镜鉴明,来无所黏,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进入行阴了。平常梦想消灭,再没有胡思乱想,或者一般的聪明思维,能处在一种觉明虚静之中,能清楚生灭根源所在了。到这个程度,想阴区的十类天魔就干扰不了了,但是如果自己对境乱起计度,一样会丧失正遍知而堕入处道。



“于圆元中起计度者”,因见本、末无因,而堕一外道,立无因论。

 “于圆常中起计度者”,因坠四遍常,而成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于自他中起计度者”,因坠入四颠倒见,认为有一分常一分无常,堕第三外道,立一分常论。


“于分位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有边论,由此计度有边无边的,堕第四外道,立有边论。


越看世尊的这些讲说,越是有些惊心。因为,觉得这些被世尊认为天魔、外道和一些观点、行为、感觉,确实是会真实发生在修行人身上的。
昨晚梦中鬼压床,梦里居然想到了受阴状态,再无一丝惊恐心。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为第五外道。

这里头一种行状怎么像是一些得道高僧似的。有说,小乘的一些修行人,其实也算是未得正遍知者,为外道之表现。难道世尊这里说的就是这些么?


“于无尽流生计度者”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本相破”,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于后后无计度者”为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于后后有计度者”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磐,心颠倒论。


 到这里,世尊是讲说了行阴中的十种禅那狂境,叫传之后世,让真修行人“于无上道不遭横歧,勿令心祈得少为足,作大觉五清净标指”,世尊慈悲心细于此,在这里给大家指出歧道所在,清净标准如何,修行人不可不察。还有这修行之事,真是要经世累劫啊。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引用:
原帖由 夏寂 于 2009-3-16 12:04 发表
行者好


夏寂好:)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引用:
原帖由 玩物不丧志 于 2009-3-12 17:50 发表

二书觉得可以结束吗?


先读一遍嘛,呵呵。。

有MP3的读诵,也蛮好的。但最好是已经熟悉了全文者听起来方便。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