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自然后发酵——普洱生茶的核心价值问题

烘青不算
茶亦有道,道无形……

TOP

(转帖)

有消息说,在普洱茶发源地和最大的产茶基地云南,日益现代化的茶厂为了争抢速度,普遍将“晒青”工艺省去,改成了“烘青”工艺。

众所周知,传统的普洱茶加工过程,毛茶干燥要以日光自然晾晒才不致损害茶叶中的有用物质,但由于日光晾晒受场地、天气等条件的限制,目前不少茶厂为了多产快产,普遍采用了烘干机高温烘干的方法。业内专家认为:烘干机烘过的普洱茶会越存越苦,没有任何收藏价值。
看到一篇采访云南省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邹家驹的文章,邹介绍:云南省茶叶公司下发的有关普洱茶原料的文件,规定必须使用晒青加工工艺,不得在普洱茶中拼入烘青、炒青或用其他工艺加工的原料。“鲜叶经过高温杀青,破坏了酶的活化,但多酚类化合物并未消失,变化仍在进行,只是氧化的途径有所改变,主要是在湿热作用下发生非酶促性的自动氧化。”

湖南农学院专家测定,如鲜叶的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为15.24%,杀青叶仍有14.5l%,烘青与晒青的唯一区别,在于干燥方式不同。烘干机内温度高达130以上,只用67分钟时间,便可结束茶叶的干燥过程。高温杀死了茶叶内残余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凝固了茶叶内的多酚类化合物,中断其进一步发展变化的条件,或改变了发展变化的方向。科学家就多酚氧化酶的动力学性质作过实验,最适宜的温度为37,极端温度60,超过60以上使酶迅速失活——烘干机让普洱茶失去生命,只会越存越苦

烘干机的高温,宣告了普洱茶在某种意义上的终结。普洱茶中拼入部分烘青料即告存藏失败。

茶亦有道,道无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