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转帖]生活教育——轻松学佛法

~ 这样学习才有乐趣 ~

1 我今天有一点小成就,没有别的,无论在什么地方,听到别人的善言,我接受,他是教我的。明明是教别人的,我听到是教我的,我学习

2 看到别人责备人,也是教我的,我要反省,我有没有这个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我这样学习,我学到东西了

3 亲近明师,亲近善知识,我展开《古兰经》,回教的经典,是穆罕默德教穆斯林的,我展开的时候,我要学,我做穆罕默德的学生,我接受,我得利益了。我展开《新旧约》耶稣、摩西是我的老师,我跟他学习

4 古德常说“开卷有益”,这是圣贤书,不是小说、不是杂志,这里面全都是仁义道德

5 你看这些大圣大贤,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地区,对那些人教诲是怎么说的?指导我们修行的纲领是什么?原则是什么?方法是什么?效果是什么?统统都了解、都明了,这样学习才有乐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真快乐!

6 快乐怎么样?读书、读经,时间常常忘掉,可是精神永远是饱满的,一点也不会疲倦!昨天晚上我读《印光大师文钞》,这是我常常读的,读了,时间忘掉了!看看钟,没看清楚,以为是十一点半,起来喝一杯水,再看看,眼看花了,十二点半,这才赶快去休息。

7 常有的事情,时间忘掉了。这里头有乐趣,欲罢不能!看了一看时间太晚了,明天早晨要起来,大概算算,睡眠只有四个小时、五个小时,这才去休息。

8 这里头有乐趣,没有苦,只有乐!什么时候你读书能够读到“不亦说乎”,佛法里面讲“法喜充满”,你就有了心得,你就有了受用:你的思想端正,你的行为自然端正,你的言论也会端正。


南无阿弥陀佛

TOP

~ 最高明的养身之道 ~

1 “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想自己要健康长寿,想自己美貌,那是大错特错,没有这个道理!

2 希望自己相貌美好,你的心善,你的心好,相貌自然就美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你的心地清净,不胡思乱想,自然就健康长寿,这一定的道理!

3 学佛的人,说老实话,是可以不生病的,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晓得修行的秘诀,确实不生病!学佛的人还有病痛,自己要觉悟,这个病痛是什么?业障现前

4 业障现前,要至心忏悔,忏除业障!我们要怎么忏悔?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忏悔。我心里只有阿弥陀佛,没有恶念,这是真忏悔!只要业障忏除了,病就会好。可是真正相信的人不多,不相信的人太多太多!

5 要忏除业障,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业障?乱心是业障,妄想是业障,烦恼是业障,忧虑是业障,牵挂是业障。在心上只有这句佛号,统统都没有了,业障就消除了。

6 诸位要知道,佛法是最高明的养身之道!养身最重要的,要懂得养心!我们身要动,心要静;心不但要静,心要虚。心里头一无所有,“身心清净,一丝不挂”,这样的人决定长寿,这样的人决定不生病!

7 所以诸位要想一生不生病,不胡思乱想就不生病,胡思乱想是一定会生病的。病从哪里来?今天大家知道了,从胡思乱想来的,你想得愈多,病就愈多;不想,病就没有了

8 诸位要是有什么病痛,从今天起念阿弥陀佛,什么都不想,念上三个月,不要看医生,病就好了,就没有病了,这是佛法,是最高明的养身之道!


南无阿弥陀佛

TOP

~ 中国人是世界第一 ~


1 中国人非常聪明,这是现在世界上都承认的;中国人自私自利,不团结,这也是他们看得很清楚的。

2 一九八三年,我在纽约讲经,沈家桢居士请我们吃饭。同桌有几位美国当地人,他们向我提一个问题,他说:“法师,现在西方人对中国人的看法,跟从前不一样。”

3 我说:“怎么看法?”他说:“现在我们肯定中国人,一个一个人比,中国人是世界第一;两个两个比,犹太人第一;三个三个比,日本人第一。”

4 他问我:“中国人为什么不团结?”因为他们都是基督教徒,我当时立刻就回答他:“上帝的安排。”他非常惊讶:“这怎么是上帝的安排?”

5 我说:“中国人要团结了,你还有饭吃!” 所以大家哄堂一笑了之。这说明世界上最团结的是日本人,日本人何以能团结?接受中国古老的文化

6 日本人今天从战后,五十年能够再复兴,成为世界的一大国,靠什么?靠中国古老的文化,靠中国的伦理道德这是不能否认的。

7 伦理这个观念在日本扎了根,家庭有伦理,公司行号有伦理,政府有伦理,这是我们对日本人敬佩的地方

8 日本人在第二次大战,在中国造成严重的灾害,我也是受害人之一,但是他们能够保持中国传统的文化,这一点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一点我们中国人比不上日本人,我们不能不惭愧,不能不觉悟!


南无阿弥陀佛

TOP

~ 养生的原理原则 ~

1 我这一生当中,没有道场,我都住别人的道场。我也没有信徒,没有群众,也没有一分钱。我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我的老师

2 现在还没有学会的,就是他老人家是托钵乞食,我们现在做不到,环境做不到。但是他老人家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这个我学会了。省事!

3 不要以为素食,一天吃那么一点点,大概身体健康就有妨碍了。我附带跟诸位讲养生之道,你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身体健康长寿,可不可以做到?可以做到,人人都能做到。你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你的生理就会健康

4 首先要懂得养心,心要清净,心要空虚,心里头不能有东西。心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心就健康了。养身要动,养心要静,这是养生的原理原则

5 现代人为什么寿命这么短促?他与这个原则完全相反。现代人他身要舒适,他要不动,心里头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跟这个原理统统相违背!心里面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心坏了!心影响身,身才会生病

6 我们在社会上选择一个行业,我们对这个行业,一定要尽心尽力把它做好。我们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尽心尽力忠于职守,做同行的好样子。我们要向释迦牟尼佛看齐,要培养健全的心理,我们的生活方式,跟诸位说,愈简单愈健康

7 我们现在的饮食,真是像经上所说的,每天“饮苦食毒”!世间人现在奇奇怪怪的病太多太多,病从哪里来的?中国古人讲得好,“病从口入”!你好吃、贪吃,吃来一身病。

8 我们身体劳动需要能量的补充,饮食是我们能量的来源,可是你要晓得,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五是消耗在妄想上!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你吃三顿还不够,还要吃好几道点心才能维持。心地愈清净,妄念没有了,消耗就少了!劳心、劳力消耗都非常有限,最怕是胡思乱想,这是我们学佛必须知道的。


南无阿弥陀佛

TOP

~ 老师没有特别教我 ~


1 我们学佛的人,“知恩报恩”是挂在口皮上!天天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什么叫四重恩?不知道。父母对我们有什么恩,老师对我们有什么恩,国家、社会对我们有什么恩,一切众生对我们有什么恩,几个人知道?

2 不知道就是耻,知道而不能够做到,也是耻辱。佛法教学“信解行证”,你为什么做不到?你解得不够透彻。如果你理解透彻了,你一定去做!不需要人鼓励,不需要人勉强,自动自发就去做了。

3 解得不够深、不够彻底,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还是一句老话,不好学,不肯学,那就没法子了。谁能够学到?好学的人学到了。

4 往年我在台中亲近李老师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在家,还没有出家,我跟他一年三个月,以后到台北出家了。李老师那个时候在台中住了十年,学生十几万人,他很感慨地说了一句,他说:“你们这些人跟我十几年了,没有学到东西,学到东西的人走了。”

5 台中同学跑到台北来找我,他说:“老师说你学到东西,你学到什么?”我说:“上课大家都在一起,老师没有特别教我,但是我学得比你们多,那是我们的环境不一样。”

6 我说:“你们是台中人,老师住在这个地方,你们有的是时间,你们可以慢慢来。我不是台中人,我到这个地方就是来学习的,我迟早要离开这个地方,所以每天的时间我都看得非常宝贵,在学习的心态上我们不一样。”

7 我在台中没有家,我在老师办的慈光图书馆做义工,那个地方给我一个小床铺。我不定什么时候要离开,人家不让我学的时候,我就得走路,所以每天的时间我都非常珍惜,我总是要抓住时间认真努力学习。心态不相同!

8 老师从来没有特别教我,这说真话!为什么我能学到,他们不能学到?我有心,他们没有心。我想学、肯学,他们虽然天天坐在那里,机会比我多,他们是耳边风,他们听了没有落在心上。不肯学,天天在老师身边,守一辈子,还是造三途地狱业报,那叫真正可惜!


南无阿弥陀佛

TOP

~ 他不疲不厌 ~

1 凡夫都是自私自利,什么事情都要把自己的利害摆在第一位;觉悟的人不一样,他念念都为众生。他为众生服务,法喜充满,而且是不疲不厌。

2 曾经有一次,我见到李老师教学,我深受感动。当时学生提出许多问题来问老师,老师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们一问就问了三个小时!

3 这些学生太不近人情,太不懂事,我们在旁边看得着急,实在觉得讨厌;李老师很从容,还是耐心地给他们一一解答,我们在一旁看了,不能不佩服!

4 李老师教学不疲不厌,真正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大慈大悲具体的表现“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讲经说法是不疲不厌、不舍一人,他老人家是真正做到了!

5 像我们年轻的时候,遇到这样罗哩罗嗦而且强词夺理的人,都会厌倦;他能够那么有耐心,这使我们真正受感动,才晓得佛菩萨教众生,是不疲不倦!

6 世间人迷惑颠倒,每天认真努力地工作,什么力量在推动他?我们大家都知道,是名跟利。如果没有名利,谁还愿意去工作?

7 觉悟的人,既不要名,也不要利,到底是什么力量在策动他,让他不疲不厌、努力不懈地工作?就是怜悯这一切迷惑的众生

8 真正觉悟的人,他不贪图个人的享受,他一心一意为大众服务!说老实话,他不会疲倦,不会讨厌,为什么?因为他心地清净,心地平等,他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所以他不会疲厌。他不疲不厌!


南无阿弥陀佛

TOP

~ 佛菩萨不会暴露身分 ~


1 在国外,尤其在美国,我们常常听到同修说,某一个法师、某一个大德、某一个仁波切,说他是菩萨再来的,说是佛再来的。他们来问我,问我这个话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2 实在讲,他问错了人,我怎么会知道?我要是知道的话,那我不就成佛了。我要没有成佛,我怎么知道他成佛?我不是大菩萨再来的,我怎么晓得他是大菩萨再来的?因此,这些传说迷惑了广大社会学佛的同修,特别是初学

3 实在讲,不但是初学,连老修都被他迷惑。可是我们虽然不知道他是真的还是假的,但是佛在经上有交代、有说明

4 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确实是很多,这是佛在经上讲过的。尤其是众生有极大苦难的时候,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应化在世间,与一切大众和光同尘。

5 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不定是以什么身分,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里面,都有佛菩萨现身

6 佛菩萨现身,有一个原则,他决定不会暴露身分!如果暴露身分,他立刻就要走,他就不会住在这个世间,我们在历史上都看到!身分一暴露,大家知道了,他就走,那就是真的

7 如果说身分暴露了,他还不走,这就很奇怪了!与经教上讲的不相应,那大概就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是冒充佛菩萨

8 他为什么要冒充?无非欺骗众生,获得名闻利养,这个是造罪业。我们懂得这些常识,就不致于受骗

南无阿弥陀佛

TOP

~ 凡是有成就的人 ~

1 佛法是教育,一个人如果有傲慢的心,遇到再好的老师,他也学不到东西。没有把老师看在眼里,他能学到什么东西?要知道,凡是有成就的人,一定是个谦虚的人

2 怎样去认识一个人?认识一个真正能有成就的人,就观察他对于一切人事物有没有敬意、有没有恭敬心。真正有成就的人,一定是个谦虚的人,决定不会“自说功德”;凡是喜欢夸耀自己功德的人,决定不会有成就

3 尤其是学佛,愈是有成就的人、愈是有道德的人,他愈是谦虚、愈是平易近人对待一切人事物愈是恭敬

4 世出世间法,凡是有成就的人,靠的是精进世尊在大乘经论里面常常教导我们,“精进”是菩萨唯一善根;菩萨为什么一生成佛?就是靠精进。

5 一个人修学的成就,在自己不在别人,如果自己不精进,说靠别人督促成就的,大概古今中外找不到一个。你看所有成就的人,都是自己奋发成就的!

6 修学的关键在于忍辱。《金刚经》上所谓“一切法得成于忍”,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忍耐,你就不会有成就!所以佛在经典教导大众修学,没有一个地方不提到“”这个字。

7 圣人之所以能成圣,贤人之所以能成贤,菩萨之所以能成菩萨,佛能成佛,没有别的,能忍而已。不能忍,这个世间小事都不能成就,何况是大道!“大道”是指念佛求生净土之道。

8 佛法里头,尤其是净土法门,无论是解与行,都要“一门深入、长期熏修”。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不断地薰习;天天听、天天学不断地薰习才能成就。通达佛法的人,决定是一门深入,“一门”就是一心执持名号一心执持名号,什么都成就,什么都得到,何乐而不为之!


南无阿弥陀佛

TOP



~ 发脾气 ~


1 一般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总爱发脾气,他不知道这个对自己的伤害非常严重!发脾气,伤害别人只有三分,伤害自己有七分。发脾气,自己受的伤害大,几天都恢复不过来,这个道理要懂



2 你对人发脾气,如果对方没有涵养,他会记在心里,这就变成了仇恨。他现在没有能力反抗你,到他有能力的时候,他就来报复。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才痛苦!所以佛菩萨教我们,在这个世间最重要的,不能跟人结冤仇



3 可是一般人不懂这个道理,有意无意都得罪人,得罪人就是跟人结冤仇,所以你自己这一生当中想做什么事情,处处有障碍,那是什么?冤家债主太多了。没有人肯帮助你,只有人来障碍你,原因就在此地。



4 冤业是过去生中造的,现在不忏悔,现在不改进,你的前途会愈走愈困难!尤其是当你在有权、有地位的时候,很容易与人结冤仇;冤仇愈结愈深,那个麻烦可大了!何况动不动就发脾气,这个我们能看到,你没有什么大前途



5 你真正看到地位高的,人都很谦虚,纵然看你做错事情,也不会发脾气。我在年轻二十几岁的时候,在政府机关做事,我们长官地位很高。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工作量都不很多,换句话说,每天的工作大概三、四个小时就做完了,有空闲的时间,看看书、看看报纸消遣。



6 有一次我在办公室看书,坐在靠背椅上,把椅子前面两个腿翘起来。长官从我后面走来,我没有看到他,他拍拍我的肩膀,他并没有骂我,反而柔言爱语地说:“你这样坐很容易跌倒,你会受伤。”这种说话让你一生记住,永远不会再犯这个毛病



7 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能令人一生感恩不忘!长官当时若是把我臭骂一顿,他走了之后,我肯定还是会把脚翘起来,为什么?内心不服!



8 你看,真正做大事业的人,他待人谦敬,他跟一般人不一样!一般人看到部属做错事就开口骂,他怎么会有前途?他的位置大概就到此为止,不会再升迁。愈是地位高的人,愈是谦虚、愈是和敬,你才晓得,那是个真正高级的领导人!


南无阿弥陀佛



TOP

~ 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招 ~


1 当年我刚刚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时,还没有出家。李老居士在台中办了一个慈光图书馆,佛教图书馆,规模不大,工作人员只有三个,尤居士、雷居士和我。我的工作是看管阅览室,尤居士是管书库,雷居士是管事务。

2 有一天阅览室来了一位先生,他知道我们三个是学佛的,就信口开河,对佛教严厉地批评。他是安徽人,跟我套老乡,是一个很虔诚的基督徒,他把佛教说得一文不值。我倒一杯茶供养他,在那里洗耳恭听。他在那里说得趾高气扬,讲了两个小时,我也恭恭敬敬地听了两个小时

3 图书馆里还有几个来看报纸、看杂志的人,我那两个同事很着急,怎么我们连一句话都不能回他,好像我们太软弱了?等了两个钟点,我看时间差不多了,我就叫他稍停一下,我说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他。他说:“行,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4 我说:“假如我们要批评一篇文章,是不是要先把这一篇文章看一下?”他说:“是!”我说:“你批评佛教批评两个钟点,佛教经典你看过没有”他愣住了。我说:我们图书馆每一个星期三,李老师在这边讲经,你来听过没有我这一问,就把他问倒了

5 我说:“你经没有看过、没有听过,你就在这里胡造谣言,这样的批评,我们那里有很多人看着,你不怕这些人笑话你吗?”我几句话说得他满面通红跑掉了。

6 后来尤居士跟雷居士说对我说:“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招!我说:“你要是不让他发足,那一棒就不够狠。”我没有批评他,我只是要让他知道,批评有批评的正当态度

7 佛教欢迎批评,如果你能把误入歧途的佛教途驳倒,这个功德大得不得了,我赞叹你!但是,这跟打仗一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天天来听经,天天来读经,把佛教的毛病找出来,你说话就有力量;否则,你说的话是胡造谣言

8 不过,这个老乡还不错,大概过了一个星期,他带他们的牧师来拜访我,非常客气,不再批评了,这很难得!


南无阿弥陀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