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的一年,我市茶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吴光明/摄
大红袍红起来 ——访武夷山龙头茶企业
近年来,武夷山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效益提高显著。特别是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茶产业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产业发展更加迅猛。时下正是茶事季节,记者走访了武夷山几大龙头茶企业,大家对茶产业的发展谈了各自的看法。
水涨船高 行情看好
谈到过去一年的茶产业发展,“大红袍红起来了”,茶人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武夷山岩上茶叶科学研究所,市茶叶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告诉记者,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在茶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武夷山茶业活动推广、宣传促销、品牌打造等各方面成效显著。2006年,茶叶价格比原来提高许多,平均价格上涨了30%以上。市场覆盖面扩大,最明显的例子是省会福州,过去福州地区卖大红袍的茶庄较少,去年5月份春茗会后,大红袍茶庄一下增加了三五十家,过去在福州的一些部门单位,大家都喝铁观音,现在也开始喝武夷岩茶。再一个明显的是,外资投入创办的茶企业增加,武夷山本土茶企业也日益壮大,茶企业由去年年初的150家增加到年末的215家,且企业日见规模,原来是农户式的小作坊,现在都是注册的正规企业,原来没有品牌,而现在注册的正规企业都有了自己的品牌,有标准化生产。
茶人们对此感触颇深,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汝平说,武夷茶现在的销售很不错,去年是武夷星销售最好的一年,销量增加了六成以上,价格也比较稳定。值得一说的是,好的茶更好卖,特别是上档次的茶销量特别好。过去武夷岩茶的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潮汕地区,现在销售面不断扩大,已经延伸到北方地区,武夷星去年就顺利进入北京的市场,并且远销到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一带。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理事黄贤庚、武夷山市清风涧岩茶厂厂长黄勇等人也都透露,去年武夷岩茶的市场供求量增大,价格上涨,企业资金的周转快多了。
抓好源头 注重品质
大红袍拥有如此良好的发展势头,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茶叶的品质上要下足功夫。如何保持并提升茶品质问题,刘国英认为,在生产上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武夷岩茶的标准化程度是很高的,这一点可以从QS的认证上体现出来,目前武夷山已经认证的茶企业就已达到七、八十家,这在全国各大茶区都是排在前列的;而在具体操作上,武夷山更要注重有机茶栽培,注重卫生指标,产品加工应该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需求。 郑汝平说,武夷星比较注重的是按有机茶的标准生产,虽然有机茶园的投入比较大,比一般茶园的投入高了一倍多,但我们舍得投入,严格按照有机茶的标准抓好生产环节,同时我们还比较重视科技,无论在制茶设备还是人员的投入方面都狠下功夫,这样茶叶的品质就得到保证。这几年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搞有机茶后茶品质提高了,销售量也随之走高。
黄贤庚说,我家做茶已历七代200多年,祖祖辈辈都是制茶人。一直以来我们都拥有一个稳定的客户群体,老客户都要求我们按照传统做法来制茶,坚持按照传统做法保持茶叶品质。他认为,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大红袍的销售价格应该要走高端路线,价位不能低,不能无底线,无序的贱卖只会败坏大红袍。按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规定,大红袍原来只有一个等级,现在有3个等级,名枞也有3个等级,水仙肉桂有4个等级。酒有品酒师,茶也有品茶师,这个都要靠大家来评,要靠有关部门去监督、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