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云萱在2006-9-23 21:29:00的发言:
半闲兄:小弟之所以要写这份审评,表达自己的品饮感受与分析,是想与您交流下这道茶的内涵。希望从中了解更多的茶识。
能否请你不吝点评下这道茶,以你的理解分析下这道茶?好让云萱学习下?谢谢!
半闲对茶,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所以,一向啥茶都饮,并无偏爱。也许是深受中医理论影响,对于口腹之物,皆以中医视角观之。概以气色性味之道,升降浮沉之理而解之。至于对这道产自云南大叶种分布最北端和最高处的茶,半闲的这份好奇,却来自藏医对高原病的认识。许多“低原”人都以为高原人肉食为主,并以此推理高原人喜饮的普洱茶,便一定是消食之物。半闲知道高原多虚寒之人,经曰:太清之气虚也。(即所谓氧气稀薄)是故高原之病,多虚寒之症。然高原居民喜饮普洱茶却是全民之最。何也?概因此物原有固精培元之功效也!可是,70年代,大约因了创汇之需,改变了传统工艺。与保持上述功效相应的制作古法(包括采集时机)却失传了。给云萱的这道茶,是恢复传统古法制作。是故实难以按市场平常之物所常用语境置评矣!就茶而论,云萱老弟所言足矣!半闲向闻有“拈花微笑,心心相印”之典,老弟何不一笑置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