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品无量山谷雨茶

以下是引用云萱在2006-9-26 18:24:00的发言:

内质产生转换较历害的凤饼与谷雨茶有机质与茶氨酸含量都很高,应较适合低温干燥的西、北方市场。


而有机质含量高的茶叶对保存环境的温湿度要求更严格,或许应改善成品包装材料与存储方法,同时出品干度要再干些。


因为这种加工工艺的茶叶:出品即适泡饮。既然制作理念不同了,则消费观点也应改变:买来就喝


古人没有收藏N年再喝的观念,则古法制茶不是为了收藏

也许古董茶是有机质含量低的茶,因为不好喝才无意留下。而古代普洱以西、北低温干燥地为主要消费群。


东南一带多阴湿潮热:故岩茶重火以利保存。红茶全发酵并干燥以去活性。绿茶炒青而烘之。


普洱收藏仍近年才风行,或因制法不古,生者苦涩寒,唯藏熟而饮之



云萱此论,可谓真知灼见。对此,半闲也曾有不少类似的思考碎片,但半闲生性懒慵,连思考都是及半则止。惭愧。云萱若依此思路研究下去,他日定有大成。
能得未曾有 知无从始来

TOP

以下是引用半闲在2006-9-26 22:23:00的发言:


云萱此论,可谓真知灼见。对此,半闲也曾有不少类似的思考碎片,但半闲生性懒慵,连思考都是及半则止。惭愧。云萱若依此思路研究下去,他日定有大成。

半闲兄过奖了。

云萱是做吃出身的,对普洱茶仅懂皮毛,只是站在饮食的角度去理解而己。我想茶对人而言也仅是食物中的一种而己,理念可能相通。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云萱对茶的理解,常不由自主地站在食品烹制与中医药阴阳五行温热寒凉升降沉浮的角度去解释,常半懂不懂的瞎分析。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今晚再品雨水茶与谷雨茶。对比较:

谷雨茶的有机物质含量明显比雨水茶丰满,茶的性情较沉稳,耐泡持久,回甘强。

而雨水茶的茶气比谷雨茶上扬,有一股向上升腾之气,茶性较活,口腔刺激感强,稍嫌轻浮。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陆羽在《茶经》上,也倡导要站在烹饪与中医的角度看待茶。在他制作的炉鼎铭文已写的清清楚楚。可惜人们总想在《茶经》里寻觅“葵花宝典”或“辟邪剑谱”,好练就“先自宫而后成霸业”的神功,却把陆羽的伟大科研成果束之高阁。诚可悲也!
能得未曾有 知无从始来

TOP

以下是引用半闲在2006-9-26 23:34:00的发言:
陆羽在《茶经》上,也倡导要站在烹饪与中医的角度看待茶。在他制作的炉鼎铭文已写的清清楚楚。可惜人们总想在《茶经》里寻觅“葵花宝典”或“辟邪剑谱”,好练就“先自宫而后成霸业”的神功,却把陆羽的伟大科研成果束之高阁。诚可悲也!

这形容得很贴切。

方才再品几种茶:

谷雨茶,感觉茶的变化是向良性发展的,但又似乎觉得干度要再干点才会变化得更完美。

而凤饼的变化却似乎是偏向消极的一面(凭感觉瞎分析)

半闲兄不妨也对泡一下作个比较。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以下是引用云萱在2006-9-26 23:27:00的发言:

今晚再品雨水茶与谷雨茶。对比较:


谷雨茶的有机物质含量明显比雨水茶丰满,茶的性情较沉稳,耐泡持久,回甘强。


而雨水茶的茶气比谷雨茶上扬,有一股向上升腾之气,茶性较活,口腔刺激感强,稍嫌轻浮。



感觉真好。雨水节气,正值正月,天地交泰之象呈。若论物候,则多数茶芽含蓄待发,是故向无人会在此时采茶。盖因无可采之茶也。能得此雨水茶者,实属偶然。诸缘际会,非深谙天文地理气象物候之要诣者,不足以言说。不然“伪科学”这顶大帽子,恐会扫了诸位的品茶雅兴。
能得未曾有 知无从始来

TOP

以下是引用半闲在2006-9-27 0:09:00的发言:


感觉真好。雨水节气,正值正月,天地交泰之象呈。若论物候,则多数茶芽含蓄待发,是故向无人会在此时采茶。盖因无可采之茶也。能得此雨水茶者,实属偶然。诸缘际会,非深谙天文地理气象物候之要诣者,不足以言说。不然“伪科学”这顶大帽子,恐会扫了诸位的品茶雅兴。

茶太深奥了,穷究不尽。

在品茶时,常有种种感悟与体验,说出来常被人讥笑,奈何!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有时只好用通俗易懂的食物如:

生香蕉麻涩微苦,经存放熟化则甘滑。----如:普洱生饼。


青苦瓜苦寒,而长熟的苦瓜甘温。如:浅发酵带点苦的观音,存放后期回甘好。


生姜气在表,老姜气沉。-----等等来形容新老茶性的多样变化。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以下是引用云萱在2006-9-26 23:48:00的发言:


这形容得很贴切。


方才再品几种茶:


谷雨茶,感觉茶的变化是向良性发展的,但又似乎觉得干度要再干点才会变化得更完美。


而凤饼的变化却似乎是偏向消极的一面(凭感觉瞎分析)


半闲兄不妨也对泡一下作个比较。



前几日,阿菊大妹子寄给我一套成公亮打谱集。里面有句话很入心:“夫心者道也,琴者器也,本乎道则可以周于器,通乎心则可以应于琴。”我想,眼耳鼻舌身,大约也属“器”吧。


至于这道茶,无论目前看是变好还是变坏,似乎不重要,因为毕竟长者一岁多,其幼者不到一岁。只要还是活的,还没变死了。就有待我等观察研究。所以,半闲以为,凡一时一论不能解释者,还是存疑的好。不宜太快定论。你说呢?

能得未曾有 知无从始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