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红楼梦》十二支曲说薛宝钗(连载)

《红楼梦》十二支曲说薛宝钗(连载)

    明朝有一个叫做陈继儒的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闻人善而疑之,闻人恶而信之。以前读《红楼梦》,感觉薛宝钗这人应该挺不错呀,为什么看到的许多“权威”评论对她颇有微词呢。于是自己也想说说。虽然是说,可是不敢正说,也不敢戏说。就借助一下红楼梦中的十二支曲子,来一个曲说吧。
    曾经有一位数学家说过:这个世界上什么最美?当然是数字最美。
    为了更好的诠释数字的美妙,他给4个弟子写了四个数字:分别是3、12、81、108.让大家自己从中挑选一个数字每人写一篇论文。
    后来,挑选了3的这位弟子写了一篇论文叫做《三国》;挑选12的这位弟子写了一篇论文叫做《金陵十二钗》(后来改成了《红楼梦》);挑选81的这名弟子愚钝点,写了一本书叫做《八十一难》(后来改名《西游记》);挑选108的这位弟子写成了《108将》(后来改名《水浒》)。
    写完之后弟子们分别把自己的论文拿给老师看,都认为自己挑选的数字最美,然后让老师评判。老师说:写的都还不错,马马虎虎嘛。弟子不服,就问老师:您说那一个数字最美?
    老师就说,最美的数字当然是0。0这个数字乍一看代表的是没有,其实蕴涵着很深刻的哲理,我就以这0为题也写一篇论文吧。于是老师写了一篇论文叫做《金瓶梅》。学生说,这里哪有零啊。老师说,梅啊就是没有嘛。
    所以,后世认为《金瓶梅》的造诣应该在四大名著之上。
    前面说了一个算是冷笑话吧,活跃一下气氛,下面言归正传,曲说薛宝钗。(待续)

TOP

曲说薛宝钗·金陵十二钗的使命与宿命

    在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没有单独薛宝钗的,而是把宝钗黛玉和在一起弄了一个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在红楼十二曲中就不同了,《枉凝眉》毫无疑问是单独给黛玉的,而《终身误》呢,曲牌名倒像是给宝钗的,可是里面的内容完全是给宝玉的,套个词说,有点“喊乱”了。不过我们慢慢分析一下就知道不乱了。


    从哪里入手分析能最快切入主题呢?就从秦可卿开始说吧。


    秦可卿这个人物跟宝钗一样,在红楼梦里这部书也是非常难以定性的。这里可不是想去引用废太子女儿一说,那样就更乱了。我现在的观点是:薛宝钗是金陵十二钗的第一钗,秦可卿是第十二钗。这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一个引入,一个引出。谁是引入?谁是引出?当然秦可卿是引入,薛宝钗是引出。


    有人会问,什么引入引出的?说的明白一点好不好?


    其实啊,曹雪芹写这部书的目的是在用小说的观点来阐述他最后悟出的无上智慧的佛学道理。我以后都会从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红楼梦》这部书,而且会分析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其实大家翻开红楼梦第一章第一页前几行就知道了,曹雪芹介绍这个故事的时候自称“末学”,这是一个佛门弟子或者居士的谦称,所以对我的这个论断大家就不要怀疑什么了。如同《红楼梦》第四章提到的“随喜随喜”,大家就跟着我一起随喜吧。


    现在开始说薛宝钗与秦可卿。


    薛宝钗与秦可卿是什么关系?秦可卿在这部书中起到的是什么作用?警幻仙姑告诉大家了,秦可卿是她妹妹,就这么简单。因为贾宝玉必须要经历一番富贵温柔乡才能达到以后的一个顿悟,那么秦可卿就是把贾宝玉带到富贵温柔乡这个幻境的第一人。所以说,秦可卿是“引入”人。把贾宝玉带入温柔乡之后,秦可卿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这是她的使命!记住,是使命。然后我们说其他十钗,这些人的命运就是宿命了。


    林黛玉是本书第一女主角,这点大家都是公认的,我也没有异议。不过需要说一点,第一女主角并不代表是金陵十二钗的第一位,也不代表她的故事就是这部书的主线,事实上,这部书的主线仍然是薛宝钗与贾宝玉!这里大家先知道有这样一个观点就可以了。


    先看看林黛玉的曲子吧。


    枉凝眉,基本把林黛玉一生说的很清楚了,开头结尾都很清楚,所以80回以后的结局都能料想的到。她就是绛珠草来还神瑛侍者眼泪的,还完了还等着回去呢。绛珠草也是一个仙,仙也是有宿命的,所以她的故事就是她的宿命。是一个前世约定偿债的宿命。


    再看一下元春,恨无常是她的曲子,最后说了一句:须要退步抽身早!元春是一个比较享受荣华富贵的人,可是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也都是幻像,转瞬脂粉变白骨,如此而已,这也是元春的宿命,是命里富贵享受尽之后的宿命。


    探春的宿命呢就是骨肉分离苦。一帆风雨路三千嘛,远嫁与父母亲人分离之苦,人生的命运就是这样,不能由自己左右,宿命而已。


    至于史湘云,其实这个人的命运似乎也很难说,因为没故事。所以只能从曲子中引用一句: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总之是前世今生的宿命,有时候真是说不清。


    妙玉的宿命是修行不得苦。妙玉已经斩断了情丝,不像人们说的妙玉还惦记着宝玉,她在情欲这方面了断的很干净,只是因为差了一颗平等心,是犯了修行禁律中的“贪嗔痴疑慢”中的“慢”字。客观的说,妙玉的修行还是远远超于一般人之上的。她不贪,不嗔,不疑,不痴,就是有些傲慢了,所以她最后也难逃宿命的轮回。可见修佛之路还是很艰难的。


    至于迎春,可能是十二钗最悲剧的一个人物了,哎,完全是前世的一段孽缘啊,前世冤孽今生报,宿命难违。


    下一个是惜春,也是一个从小就有些皈依佛门的人(我们看,曹雪芹的十二钗之中亲身礼佛之人就占了两个)。惜春的问题与妙玉有所差别,从资质上慧根上,惜春不如妙玉高的,不过她对自己要求太高,礼佛礼的不近人情了,这点也是礼佛之人的大忌。如果一个礼佛之人让人感觉不到你的亲近感,让人敬而远之了,进而再对佛厌恶了,这可是一个很大的罪恶,所以最后不能成佛就不奇怪了。所以惜春仍然难以跳出宿命,只能来生再修了。她的判词是世难容,世难容了,佛也不能容啊。


    至于王熙凤,就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今生造孽太多,所以必定要遭到报应,今生报不完来生继续报。


    巧姐是一个命运比较好的,是她妈妈为她积了阴功了。我们仔细看看王熙凤一生中,大概只有对待刘姥姥的事情上,是她没有去算计别人的情况下做的好事,就这一点,就给巧姐积德了。所以《留余庆》说,劝人生,济困扶穷。上天会给你加减算账的。


    至于李纨呢,这人落了一个虚名,严格说,她虽然没有什么恶行,可是也懒得行什么善,所以她的命运最后就是一个外表光鲜,精神空虚。


    好,我们前面简单分析完了除去薛宝钗与秦可卿之外的十钗的命运全是宿命。下面讲讲薛宝钗的命运。

TOP

曲说薛宝钗•宝钗与警幻仙姑的关系

    自古以来,许多的爱情故事正因为凄美才得以传世的,其实这就是佛家八苦中所说的“爱欲不得苦”。为什么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呢?就是宿命。不是大家都说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吗?曹雪芹写这部《红楼梦》,重墨描写宝黛的悲剧爱情不是要赚大家的眼泪的,是通过这个故事阐述“爱欲不得苦”这样一个深奥的道理。世间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曹公最后在写书的时候才弄明白的。所以自称末学。可是问题是,曹公对薛宝钗是什么态度?难道真是认为薛宝钗就是一个封建卫道士吗?不是这么简单的。
    《红楼梦》从头到尾,曹雪芹几乎没有说过薛宝钗一点缺点,在这部书中,他描写的薛宝钗是很完美的,是从内到外的完美。如此完美的一个人来到这即将没落的贾府要做什么呢?曹公准备如何安排她的命运?这是许多红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好,我们再看一下红楼梦,曹雪芹在《红楼梦》如此重墨赞美的人是不是只有薛宝钗一人?告诉大家,不是!我还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惊天大秘密,曹雪芹写《红楼梦》用词非常讲究,对于每个人都很少用非常明确的“完美”或者“完坏”词语的,但是有两个人,她的描写是非常清楚的,一个是警幻仙姑,一个是秦可卿。
    对于秦可卿,曹雪芹曾经用过“淫丧天香楼”来说,可是在具体的章节中,曹公对秦可卿也是倍加推崇的,曹公笔下的秦可卿绝对不是一个污浊下流的女子,可是为什么要把一个“淫”字用在这样一个女子身上呢?如果单从儒家常理来说,就解释不通了。淫就是要被鞭挞的,就是不耻的,可是多数情节中描写的秦可卿又不是这样的,很矛盾啊。曹公到底想说什么?如果从佛学角度来说,就很好解释了。
    因为秦可卿是警幻仙子的妹妹,也是一个仙子,她是来以身说法的,是先把贾宝玉引入温柔乡,然后再通过宝玉的修行看到这些东西不过都是虚幻的,进而达到顿悟而走向成佛的道路。
    基本上大家对秦可卿的使命有了一个感性认识了,也就理解了曹公说的淫是什么了,那就是由秦可卿给贾宝玉先上这人生第一课,后面才能继续修行,否则这块顽石总是懵懂中啊。
    好了,下面说警幻仙姑。
    许多人看《红楼梦》都忽略了警幻仙姑这个人。我不能说大家看的不细致,只能说出发点不一样。
    前面我说过,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的最完美女子是谁?是不是薛宝钗?不是,而是警幻仙姑。请看警幻仙姑的“定场诗”:
    早见那边走出一个人来,蹁跹袅娜,端的与人不同。有赋为证: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哇!这一段,可以命名为《警幻仙姑赋》。翻看红楼梦前80回,曹雪芹还给谁下过如此美轮美奂的重墨?
    于是,我做了一个非常大胆而有创意的猜想。《红楼梦》十二曲中为什么单单没有宝钗呢?先问大家一个问题,《红楼梦》十二曲的总导演是谁?警幻仙姑。由绛珠草饰演林黛玉,她妹妹饰演秦可卿,那么谁饰演薛宝钗呢?薛宝钗这样一个完美的人物,别的演员真是都演不了,最后,只有警幻仙姑自己饰演!所以,薛宝钗就是警幻仙姑自己在《红楼梦》中的亲自饰演的一个角色。这下子关于曲子中没有薛宝钗的问题就解决了。因为曲子就是说的十二钗的使命和宿命,这曲子是谁编的?警幻仙姑自己啊。薛宝钗就是自己演的,所以自己就无须给自己安排命运了嘛。
    当然,金陵十二钗的角色安排好了,而演起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一部好的影片总是要经过导演与演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对于警幻仙姑来说,如何演好薛宝钗这个角色,才能对观众产生极大的震撼力呢?

TOP

曲说薛宝钗•冷香丸里的秘密

    红楼梦里最流行的事情就是吃药,在这部巨著里,谁要是不吃药,绝对算不上主流。所以大家一见面基本就会问问:妹妹最近吃什么药?要是不吃药见面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而在这些吃药的名流妹妹里,最会吃药的人莫过于薛宝钗。大家仔细想想,第一个离不开药的当然是林黛玉,可是她的药登不上大雅之堂啊,因为吃来吃去的也没有吃好不是?还有就是秦可卿,虽然人参当水萝卜吃,可是最后越吃越瘦,为什么呢?就是药性太瘦了。咱们看看宝姑娘吃的药,嘿!那才是极品呢。
    大家仔细看看冷香丸的配方: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子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大家看到了吧,这冷香丸的制作全在一个恰字。雨雪霜露都要恰好赶上时辰!这叫做看天制药。这药丸就是需要看天的眼色才能配制,所以说,难不难啊?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可是对于薛宝钗来说就不难了。因为我前面说过了,薛宝钗是警幻仙姑扮演的啊,她可是掌管着百花时令呢,所以这些看似很难的东西就不难了。这个说法不令人信服是不是?好,就换一种说法吧。
    薛宝钗这人吧,有人说她是一个老好人,谁都不得罪,这也算是她的一个性格,可是如果因此得出她虚伪的结论来,就不妥了。因为她对人其实没有什么虚伪的,她对谁都没有意见,是真的没有意见,这是因为她站位比较高,所以对于一切事情看的相当的淡。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举一个例子。
    大家知道周瑞家的吧。就是那个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候第一个拜会的人。周瑞家的这个人其实也是很不简单的,做事情是非常得体的。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薛姨妈去贾府带了一些宫里的宫花,恰好周瑞家的去薛姨妈那里找王夫人,薛姨妈就让她把这些宫花分给姑娘们。大概是三春各一对,凤姐两对,林黛玉一对。周瑞家的最后给的林黛玉,林黛玉说是别人挑剩的才给她就扔了,宝玉就哄,书中写周瑞家的一句话也没有说。大家注意了,就是周瑞家的这个一句话没有说,反映出一个问题来。周瑞家的心里是不痛快的,但是呢,她不说出来,表现出她为人处世的老道深沉。但是我们记住,这里,周瑞家的是生气的!
    而同样的事情在薛宝钗身上发生的也很多。比如说,贾宝玉去看薛宝钗,刚去林黛玉就来了,看到贾宝玉马上说:早知道她来我就不来了。这里呢,薛宝钗也没有说话,可是书中就什么也没有写。这就是一点非常细微的差别。如果书中也来一句:薛宝钗什么都没有说。要是这样啊,没说就等于说了,嘴上没说心里也在说。所以说呢,薛宝钗其实是真的不在意的。为什么?因为薛宝钗非常了解林黛玉的性格,她就是这样说话嘛,也没有什么坏心,所以薛宝钗对于林黛玉说什么都不会往心里去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就不一一说了,所以说,薛宝钗的大度都是真实的,她的待人也是真诚的,因为这就是她的性格,她对许多事情一是看的开,二是看的透彻。是一个超脱与凌驾于红楼梦这些迷局之上的一个人物。大家仔细想想,红楼十二钗里的人物,大多数都是身在迷局不知处,还有一个是半在迷局之中的就是秦可卿,而只有薛宝钗完全是在迷局之外的。
    就像我们现在人,都在迷局之中挣扎着而不自知。大家都这样于是自己也这样咯,跟风是所有凡人的共性,而真正跳出迷局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于是,薛宝钗就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再想想,现实中许多人都在为了名利苦苦追寻而不能自拔,可是呢,越是追求越是不可得,小说中王熙凤铁槛寺弄权,到处弄巧,可是最后还不是事情败露弄的一场空吗?所以说,上天对于真正厚朴的人才能施天恩的。好!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说了,为什么冷香丸这么难制,而薛宝钗就能制作成功,完全是上天的恩赐。上天恩赐有缘人呢。谁有缘?谁有德谁就有缘啊。而薛宝钗的这个德,可并不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封建社会的三从四德啊,绝对不是的。她的德是《道德经》里的大德,是佛教思想中的对于大智慧领悟的一种德。
    再说点题外话,人都有三分运气,上天对待每个人都是仁慈宽厚的。有了错误上天会给你机会改正,在你危难的时刻,上天也会伸出援助之手。关键是我们要懂得,要珍惜啊。清华大学有句话叫做厚德载物。德无形而物有形,有形物需要无形物承载,就需要一个厚字。能看明白这一点,放心,你也可以练出冷香丸来,据说这种药丸有病治病,主要是治疗气血亏,没病还能美容。大多数女性都有气血亏的病症,其实主要跟性格有关系,按照我上面说的,先改改自己的性格,保证天天是红光满面的。
这就是小小冷香丸里蕴藏的秘密,德与物的对位。那么我们看《红楼梦》这本书,也需要这样一个德物对位吧。所以要分析红楼梦里面的人物,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我们看,曹公一开始就说了,满纸荒唐言,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他写的荒唐,是因为他知道必定有许多人会曲解他的意思,这才是荒唐的本意。一部好好的书,结果被批了一个乱七八糟,误人误己,岂不荒唐透顶?
    我们知道,曹雪芹写这部书的时候,是因为他已经经历过红尘了,可以说六根彻底清静了,但有一个尘缘未了,就是需要把这些人的这些事说清楚,然后才会安心的离开。
    大家都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未完的书稿,其实不然。这前八十回的事情已经把所有他该说的都说清楚了,因为他说的是因,什么因结什么果,所有的结局就已经无须再说,自己就不用再给自己狗尾续貂了吧。只不过他也知道,后世必定有人来续,所以说,这才是最大的荒唐。
    我们再看,曹公是一个身在红尘却心早入空门了,因此他写的人物就没有一个是可以描述的坏人,一切都是因缘故事而已。尤其是金陵十二钗,其实是代表人生的各种际遇,这些际遇好也罢坏也罢,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这些人有了这些际遇之后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悟性。比如秦可卿曾经身在迷中不知迷,但是最后生死关头也算顿悟了。而王熙凤呢一直在透支着自己的福报,所以说啊,强出头的人必定是劳心劳累,最终必定命运多桀。
    所以大家要看清楚我的意思,在这十二钗中,曹雪芹从来没有想把哪一个人写成“坏人”,所以有些人为了哗众取宠把薛宝钗贬的一文不值实在是一个更大的荒唐,说薛宝钗进了荣国府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当上宝二奶奶而奋斗,不由得笑了。
    从曹公的着笔看,他对他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如此的热爱,因此我们读起来才倍感亲切,这是为什么?就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真善美的感应。
    我们现在只需要知道,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只是跟每个人的悟性、因缘有关系,那么再读起来心里就会平静许多了。下一节我们就说说宝钗寿辰点戏中流露出的随喜性格。

TOP

曲说薛宝钗•宝钗寿辰点戏中的随喜性格

    有一次薛宝钗过生日,其中有让大家点戏这样一个节目,我觉得非常的精彩!大家点的戏呢,基本都是要顺着贾母的意愿,薛宝钗点的戏也是如此,她第一次点的是一出《西游记》,这里没有说出什么来,关键是点第二出戏的时候。宝钗点的是《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当然这戏又是热热闹闹的戏,是贾母爱听爱看的。所以宝玉呢,就叨咕一句:就爱点这些戏。因为这样的闹戏贾宝玉不喜欢听。不过我们看看宝钗是怎么说的。
    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我们来分析一下,有人说啊,宝钗就会给贾母溜须,贾母喜欢什么她就做什么。持这样观点的人呢,我只能说你站位站的有些低而已,如果说,只是一味的逢迎老太太而违背了自己的意愿,这样是不好的。不过,宝钗绝对不是这样的。我们看,她点的这戏,她自己并不是不喜欢看。她能说出其中的禅机来,说明她对这戏在以前是认真看过,而且是喜欢的。在这一点上,我以前常说一句话,开卷有益。因为许多人看书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是有自己的偏爱。自己喜欢的,就爱不释手,自己不喜欢的,就嗤之以鼻。大家仔细想想,是不是自己也有这样的问题呢?看书这样,那么对人也是这样。于是就把人简单分成了两类,好人,坏人。这样看人看事就经常失之偏颇,于是产生出对别人并不公平的好恶来。
    举一个例子,以前我说过妙玉对刘姥姥的态度就是这样啊,因为在妙玉看来,刘姥姥这样的人,就是应该鄙夷的,即使这人跟自己没有任何的关系也是从心里鄙夷,这是为什么?就是缺少了平常心。
    在金陵十二钗中,能有平常心的人可谓是少之又少的,而单从宝钗点戏这一片段来看,宝钗就有平常心。比如这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吧,应该说一般年轻人不喜欢的,可能宝钗开始呢对这出戏也不一定就多么感兴趣,可是她看过之后,就能从中找出自己需要的东西来,进而产生了共鸣。这不是随喜心是什么?这不是平常心是什么?进而可以说,宝钗对生活是充满爱的,是一种天性的博爱。想想现在一些大德的高僧、居士是不是也是抱有一颗如此的仁爱之心呢?所以说,宝钗的这种境界真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
    单从这出戏来说,宝钗看的还真是透彻,也恰恰看到了其中禅宗的精髓。鲁达是《水浒》中一个非常完美的人物,而薛宝钗点了这出戏,让贾母看了高兴,因为贾母喜欢热闹戏,自己看了再悟证一次禅理,真是妙极!
    修佛的人非常讲究随喜的,一个人如果修行佛法,千万不能把自己的观点理论强加给别人,如果引起了别人对佛的厌恶之心就是一种罪恶了,所以宝钗的做法真是精妙,是一种由心而生的精妙。
    说到参禅悟道,宝玉黛玉也是有慧根的,我们下一节中看看一首偈子中宝黛钗的较量。

TOP

曲说薛宝钗·宝黛钗一首偈子中的较量

    有一次,因为一点小事湘云黛玉都恼了宝玉,宝玉于是写了一首偈子: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后来,黛玉、宝钗、湘云一起去劝解宝玉时,黛玉说了一句是: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宝钗没有自己写偈子,而是以六祖慧能著名的菩提本非树的偈子做比来给宝玉进行说教。


    这一段,看似简单其实非常精彩。


    宝玉的偈子是一种感悟,黛玉的续是一种灵悟,宝钗则是一种点悟。


    毫无疑问,黛玉的这句“是方干净”最为干脆,应该说有提振的作用。也有人说黛玉的这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是曹雪芹写这部书的“书眼”,我倒是觉得这样说有点过了。因为黛玉的这句话其实就是脱于六祖的“菩提非树”理论,算不得原创,所以如果作为“书眼”的话就未免有些看低曹公了。


    而要是单从这个情节来说说宝黛钗的人生观还是不错的。


    首先说,三人都具有一定的禅性或者佛性这没得说。三人的区别是:


    宝玉处于混沌未开之中,就如同那块通灵的石头,他的灵性是包裹在石头里的,所以是有禅性,但需要别人帮助开悟;


    黛玉是精灵一样的人物,所以她说出的话经常是超凡脱俗的;


    宝钗呢,她通常说出的话是语不惊人,但却通俗易懂,比较质朴。


   黛玉的话通常能一语中的,很容易引起重视;宝钗的话朴实无华,不注意未必能能引起重视,但很有回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各自的性格来。所以下一节我们就说说宝钗的实心眼。

TOP

曲说薛宝钗•宝钗是不是想做宝二奶奶

    曾经,在我上学的时候,有一个女生,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可以说是品、学、貌兼优的一个人。不过呢,这人吧,虽然如此优秀,可是确是一个非常憨厚的人,她不喜欢出风头,于是就不如其他一些女生显得灵巧出众,也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即使有人注意,可是因为她平时不多言,也猜不透她的心思,因此也不敢冒昧去追求。
    薛宝钗就有些类似。
    贾宝玉许多时候是一个喜欢装癫的人,他说的话许多时候是半真半假或者是真假难辨的。有一次他跟王夫人说一种什么什么药方子,说得神乎其神,还给薛蟠推荐过,并且煞有介事的让薛宝钗给作证。这时候呢,薛宝钗马上摆手,说这事她可是一点都不知道。
    我们来看这点小事,如果是林黛玉呢,断不会这样说,即使她不知道,也会迅速的不露痕迹的给宝玉圆谎,这就是宝玉与黛玉在性格上合拍的地方,有人也叫做心有灵犀。所以说在心灵契合这方面,宝玉黛玉才是天生的一对,而宝钗绝对是与宝玉不合拍的。但从另一个方面说呢,宝钗这人吧,她不是靠灵巧来证明自己的,用一句现代的话说,宝钗人家那是实在。
    那么我再说说宝钗是不是想做宝二奶奶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看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在这回里,有这样一段话: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
    大家仔细看,宝钗对于金玉良缘的说法并不感冒,而因为元春赐她与宝玉一样的东西觉得越发没有意思了。咦?这里就很有意思了。毫无疑问,元春是喜欢让宝钗嫁给宝玉的,可是宝钗呢却觉得没有意思。为什么没有意思呢?因为她对宝玉还没有感觉,没有感觉有什么意思?姻缘嘛,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所谓的金呀玉呀不过是一些外物媒介,以此作为姻缘的推断是不是很没意思?
    于是,还好有一个林妹妹绊住了贾宝玉,省去了很多的尴尬。
    所以说,宝钗对于姻缘的事情,一不强求,二不攀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宝钗的性格;瓜熟蒂落、水到渠是宝钗对于姻缘的态度。相对于宝钗,宝玉与黛玉有时候就是一种强求了,而世事往往就是这样,人算不如天算,越是强求而越不可得,佛家称这个叫做“爱欲不得苦”。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越是想得到的东西,往往是越难于得到。大家仔细揣摩一下,对吧。

TOP

曲说薛宝钗•黛钗判词对比

宝钗黛玉的判词是这样说的,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这里我们需要看,黛玉仙风,宝钗道骨。黛玉风流难掩,宝钗是低调含蓄。一个在林中挂,很飘逸,想不为人羡都难,但玉带林中,也容易多招诽谤。而金钗呢,虽然是金器,但埋在雪里,也尽可自保。
    所以说,黛钗的判词其实已经把二人的性格命运全说明白了。
    黛玉的仙风与宝钗的道骨第一次交锋在哪里?
    就在于我们上上节介绍过的劝宝玉。黛玉的“无立足境,是方干净。”,我们仔细体味一下,黛玉的话引经据典,非常的干净飘逸,是不是呢?但是呢,这里有一个问题,一般人到不了这个境界,所以对黛玉的话未必能懂。所以黛玉许多时候说的话貌似禅机禅理非常之深,但她其实是站在一个飘渺的位置来说飘渺的话。简单的说吧,黛玉的话必须是说给知音听才能懂,黛玉是谁?绛珠草,绛珠仙呢,所以她说的话必须跟她身份极其匹配的人才能明白。而宝玉呢,是神瑛侍者,跟绛珠草是不太一样的,我们可以把宝玉的这个神瑛侍者的元神理解为神。好,现在我们就知道了,黛玉是仙,宝玉是神,世人都说神仙好吧,可是神仙也有烦恼。最为关键的是,神与仙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当时黛玉的话,宝玉也没有完全能够理解的。
    好了,费了这么半天的口舌我们说了黛玉与宝玉一个仙一个神,那么宝钗是谁?
    说到这里啊,有人就说了,你前面不是说宝钗是警幻仙姑嘛,怎么忘了,所以宝钗自然也是仙了嘛。非也非也。
    要说宝钗也是仙可是为时过早了。宝钗是警幻仙姑没错!但警幻仙姑是不是仙?这就需要慢慢听我道来了。
    还说前面那个话题,劝宝玉。黛玉就说了8个字,宝钗呢,就用了一个大家都能明白的六祖慧能菩提树的故事来劝解,结果宝玉马上就明白了吧。
    看到了吧,同样一个道理,黛玉与宝钗说法是不同的。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宝钗懂得的道理丝毫不逊色于黛玉,但他表达出来就不一样了,她能够用大众都明白的语言,也就是最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奥的道理来。那么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说只有大道之人才能懂得。所以我们才说宝钗有道骨,而她讲的故事呢,又都是佛理。所以,宝钗应该是对于“佛”理、“道”理都精通的一个人。那么回过头来,我们再说说警幻仙姑。
    既然宝钗就是警幻仙姑的化身,宝钗既然深谙佛道之理,那么警幻仙姑自然不能是仙了。我们知道,佛祖在讲述佛理的时候,有时候那些声闻弟子不明白的时候,文殊菩萨就进行各种幻化帮助弟子们理解。于是我们这里可以认为,警幻仙姑自然也应该是大慈大悲的佛菩萨幻化的幻象,至于是哪位佛菩萨,末学不敢妄断。

TOP

曲说薛宝钗•金钏之死中薛宝钗态度质疑

金钏之死,可是说是红楼梦中的一段公案。金钏之死到底谁之过?客观的说,应该是金钏与贾宝玉调笑被王夫人看见,王夫人把金钏赶走,金钏气性大,就这样致死了。这里我们不说这几个人的对错,单说金钏之死中薛宝钗的态度。
    为了让大家看的明白,引一下原文:“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
    好,就引用这两句吧。
    许多人把这段话作为证据,从而来佐证薛宝钗的冷血无情以及虚伪等等。而今天我呢,也从这简单的几句话来为薛宝钗翻案,来说明薛宝钗不但不是无情,而且是至情之人。
    先字面分析宝钗的话是实还是虚。首先她说,姨娘是慈善之人。薛宝钗是不是真是这样想的呢?那是一定的。在薛宝钗眼里,她能看到所有人善良的一面,所以才能做到和气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众生眼内皆善良,要不怎么说她是佛菩萨的境界呢。所以她说姨娘是慈善的人是发自内心的,绝对不是虚伪的应付。
    其次她说,金钏并不是赌气投井,而是可能走到井边失足落下去的。大家仔细看,薛宝钗为什么这样说?
    这里还需要说一下佛教思想。不要嫌我引用佛教思想太多,因为曹雪芹本身自称末学,所以佛教思想是贯穿了这本书的始终的。
    佛学认为啊,人自杀是有很大罪过的。薛宝钗在这部书中又是佛菩萨的化身,所以她一定不会认为金钏就这样自杀的。金钏是遇到了委屈,可是呢,按照佛学观点,人与人之间的许多恩怨都是业力所致,所以遇到委屈应该妥善去处理,而不是进行极端的选择。事实上,《红楼梦》中许多人稍遇委屈就会选择走极端的道路,其实是不应该这样的。所以说到这里,关于金钏之死,这个似乎红学界已经定论的事情,我们真的需要质疑一下。金钏自杀,到底有没有确凿证据?我看好像没有。既然这样,我们就依照宝钗的推断看一下,金钏受了委屈了,她的委屈到底有多大呢?首先说,宝玉当时跟她调笑,是否完全是宝玉的过错?应该不是。宝玉也曾经调笑过彩霞对吧,可是彩霞是喜欢环哥的,所以对待宝玉的调笑就很正色,弄的宝玉一个没趣。而且宝玉就这样一个人,跟大观园的哪个丫头不调笑呢?宝钗调笑金钏的时候,金钏也没有反感也没有反对,而且还有配合的意思。这是其一;然后王夫人醒了,气不过打了金钏,才把她撵出去。这件事宝玉是有责任的,但金钏自己也是有责任的,王夫人在气头上惩罚的重了些,也有责任。而这些事情加在一起,应该不至于让金钏去死的。假如金钏就因为这个事情去自杀,还真是应了宝钗的话,那她就是一个糊涂人了。
    所以我们看,宝钗说的话是合情合理的,并不是虚伪的应付。然后我们说,既然没有证据证明金钏是自杀,那就真可能如宝钗描述的,她心里别扭,走到井边,胡思乱想,失足坠入井里。
    好,我们现在看,书里并没有证据证明金钏是自杀,可是许多人理所当然的把金钏之死理解为自杀,那些诘难薛宝钗的人也把金钏之死理所当然理解为自杀。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犯了一种想当然的错误。这也是许多人呢,特别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诘难别人。说白了,是有点不善良吧。

TOP

曲说薛宝钗•螃蟹咏者谁大才

    那个史湘云起社之后的螃蟹咏非常的有意思,我比较喜欢看这段。
    先看看林妹妹的《螃蟹咏》: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我非常欣赏林黛玉的“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引用一句郭德纲的名言:我的妈呀,太有才了!有人呢,总拿这个说事,说是林黛玉用这《螃蟹咏》是专门讽刺薛宝钗的。我说吧,天下本无事,别总没事找事好不好?林黛玉与薛宝钗才多大呀,没有我们现代人城府那么深。她们还都是天真活泼的少女好不好?我们看看黛玉这两句用词多好,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把一个憨态可掬而又性感十足的薛宝钗就像用工笔画勾勒出一样,妙!林黛玉的这首螃蟹咏,确实是暗射的薛宝钗,但不是暗讽。姐妹们朝夕相处,林黛玉绝对不是看见薛宝钗就像看见敌人一样,我反复强调,都是大家主的闺阁少女,心里没有那么阴暗的。林黛玉对薛宝钗在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应该是:惜与羡。惜是惺惺相惜的惜,二人的文采相差无二,二人的境界可以比肩,自然要惜了,相惜且珍惜也。那这个羡字呢?当然是羡宝钗的这一身肉了,呵呵。因为林黛玉本身吧,她身材是偏瘦的,不过也实在太瘦了,而宝钗呢,只是丰满,所以林黛玉对薛宝钗绝对是羡慕的。看看黛玉用词,“螯封嫩玉,壳凸红脂”,不得不让人佩服,这样的词句恐怕也只有饱受天仙玉露的绛珠仙子才能想得出来,能把宝钗的这身肉形容的如此大气,真是非常的超脱,非常的飘逸。
    好,说完了黛玉的“惜”与“羡”,还要说一下黛玉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有点“微妒”,大家都是少女嘛,美女见美女,妒是难免的,所以呢,有了妒,就有了“讽”的意思在里面了。看后面,黛玉说: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哈,让你肉多,我吃了你。
    我们必须认清的是,黛玉的“妒”与“讽”是一种“善妒”与“笑讽”。这不是那种怨妇的“恶妒”与“毒讽”。如果还有人坚持说林黛玉的话句句是夹枪带棒,那么我问一句,你把林黛玉当成什么了?宫廷怨妇?切,那还是曹雪芹先生的风格吗?所以我说,许多的红界人氏总拿《螃蟹咏》来说事,我只能说啊,那不是黛钗本意,也不是曹公本意,是你的意思,是你把自己心里肮脏的想法强加给了《红楼梦》,然后又强加给了《红楼梦》的读者们。本来集天地大成的一部好书,楞是被一些人整成了淫词浪调,无语。
    好,说了点题外话,我们继续说薛宝钗的那首《螃蟹咏》。
宝钗在林黛玉做完《螃蟹咏》之后,她也做了一首,是这样写的: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如果说林黛玉的《螃蟹咏》风格是飘,那个薛宝钗的《螃蟹咏》风格就是定。一个飘逸,一个禅定。
    看一看薛宝钗的《螃蟹咏》中如何来体现禅定。
    先看这一句: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有人说啊,薛宝钗这一句太恶毒了,“皮空黑黄”这样骂林黛玉实在是太恶毒了?呵呵,我还是那句话,你以为薛宝钗是村里泼妇啊。拜托大家不要总用你的那些龌龊心思去揣测黛钗。黛钗是谁啊?一个是仙子化身,一个是佛菩萨本性。如果带着一份恭敬之心再去解读黛钗,就不会有那么恶毒的话了。
    那说了半天,宝钗这皮里黑黄到底是什么意思啊?要理解这句话啊,我们先弄明白,宝钗的《螃蟹咏》是不是针对的林黛玉呢。我的答案是:是!也不是!因为她的《螃蟹咏》其实是一种劝世,这里包括芸芸众生,包括世上所有的人,当然也包括林黛玉,还有她自己。“皮里黑黄”是什么?就是人的臭皮囊啊。不管你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你的外形都只是一个旅途的行囊而已,是你来人世这一遭所乘借的一个工具而已,是所以表现出或美或丑,或俊俏或性感,或风流或丰满,都是因为包着不同的一个灵魂,因此幻化出不同的像,说白了,一切都是幻想。而这个臭皮囊的本质最终就是“皮里黑黄”。百年之后,都是一堆枯骨。因此不管是林黛玉的风流云巧,还是薛宝钗自己的“嫩玉红脂”,最终都是一副“皮里黑黄”的。
    现在大家弄明白了吧,以后就不要再把薛宝钗的“皮里黑黄”理解为恶毒攻击林黛玉了。
    理解了“皮里黑黄”,再看前面的“眼前道路无经纬”就好理解多了。我们总说人生道路的话,其实人生的道路宽的很,如果总是给自己划出一个道,那么你的路就很窄,甚至是无路可走,如果你能做到随遇而安,得也欣然,失也坦然,那么岂不处处都是路?那些交织的经纬线又岂能成为你道路上的羁绊呢?
    再说下面一句。“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前面的那句说出了人的本质(皮里黑黄)以及人的思想(道路无经纬),是给人生做了一个大的定性与定位。那么现在这句话呢,说的是人生处世的具体哲学。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体现的是宝钗的道家思想与佛学思想。那么“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体现的就是宝钗的儒家中庸思想了。所以我们说啊,薛宝钗这个人物是一个三教合一的完美化身,能看出这层内涵了,也不枉我们读过《红楼梦》。
    那么“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是从哪里体现儒学的中庸呢?薛宝钗是这样想的:人嘛,既然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某些因缘宿命的加持,虽然说以后都是要走的,尘归尘土归土的,可是眼前既然在这里呢,就需要过好你的人生。我们不能说,一切都看明白了,都看开了,那就爱咋地咋地吧,得过且过吧。错!看,我们前面说的是随遇而安,但绝对不是得过且过的。许多人呢,经常把这两种思想弄混了,就连庙里的许多修行者有时候也容易走入这样一个误区,产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这就与大道思想背道而驰了。
    宝钗前面说了人生本质,后面呢,马上就说了现世的积极人生的做法。那就是吃螃蟹吧喝酒压不住腥味,然后再来一杯菊花茶;螃蟹吃到肚里会积压寒气,那就吃点生姜去去寒嘛。
    在红楼梦这部书里,宝钗总是用最通俗的比喻来说通一些最深奥的道理,所以说啊,用“大雅若俗”来形容薛宝钗真是太贴切了,只是好多人悟性差,无法理解宝钗的境界,造成了对宝钗的误解,实属无奈。
    可以说,黛钗的两首《螃蟹咏》都是大才手笔,大家风范。只是大部分人缺少悟性,多会理解为讽刺世人的毒句,曹公写完之后就知道是这个结局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