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茶外说茶(中)

茶外说茶(中)

茶外说茶(中)


四、评价体系的困境

如果把四种组合中生产出来的同一种类别的茶品,交由四个层面构成的茶界给予评价。那么,很有可能会得出至少16种不同的结论。事实上,还可能远远不止16种结论。
如果在普遍认可的评价观念里,只承认具有排他性的唯一结论。那么,四个层面里的评价者中,究竟哪一个层面的评价者才具有权威性呢?四种组合中生产的同类茶品里,究竟哪一个组合的茶品才具有该类茶品的代表性呢?
如果每一个层面的评价者,都有足够的理由证明自己最具权威性;如果每一种组合的茶品,都有足够的理由证明自己最具代表性,那么,评价体系的建立,从一开始就陷入困境。
如果茶品类别的问题可以通过工艺分类法给予解决,成功绕过了茶界的评价体系对茶品的类别评价。那么,又将如何对茶品的品质优劣给予评价呢?
所谓品质,就是茶品在完成了从栽培、采集到加工成形的全部过程后,茶品内涵物质的种类、数量以及这些物质之间的关系的总和。为了方便表述,姑且把这些品质称为信息。那么,所谓评价,就是对信息的提取和处理的能力与方案了。为了方便表述,姑且把这种提取和处理能力与方案称之为解读。
如果四种组合生产的茶品,分别承载着的信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果四个层面的评价者,对信息的解读能力也存在着巨大差异。为了方便表述,姑且把这些差异极端化地划分为:信息复杂和信息简单;解读能力强和解读能力弱。于是,又出现了四种评价组合的可能性:
1、 信息复杂——解读能力强
2、 信息简单——解读能力强
3、 信息复杂——解读能力弱
4、 信息简单——解读能力弱
于是,1、4则很有可能被评为优质,2、3则很有可能被评为劣质。这公平吗?
如果,茶品的品质优劣,是由茶品所承载的信息决定的话,那么谁能告诉我,究竟是信息复杂的为优,还是信息简单的为优呢?如果,茶品的品质优劣,是由评价者的解读能力决定的话,那么,究竟是能力强的解读可信,还是能力弱的解读可信呢?如果说,过分解读或者解读不足,都不能得出可以取信的评价,那么,显然1和4都做到了恰如其分的解读了。然而,又有谁能证明解读能力究竟孰强孰弱,又有谁能证明这种解读是否真的恰如其分呢?可见,纵使存在着这样的可能性,但也因其难以实证而使得评价体系再次陷入困境。
尽管茶界的评价体系处在困境中,还是不断的涌现出许多评价权威们来。那么,这些评价权威们究竟是些什么人物呢?
据半闲观察,近些年里,备受瞩目的评价权威们大约是由两部分人构成。一部分来自学术界,另一部分来自茶界。但普通的喝茶人在掏钱之际,是很难听到来自学术界的权威们的声音的。除非能到他们的研究所或者课堂上去。这是因为真正的学术权威们普遍是非常慎言的,他们深知,这片小小的茶叶所涵盖的领域之广,学科之宽;涉及的利益之大,影响之深。而眼下学术界又越来越细分化,专家们都各自学有专攻。实在是难以由几个专家简约的几句话,便可以科学合理全面的给茶品的优劣制定标准。所能做的,也只是结合科研成果,提出些栽培、植保技术的建议和生产工艺的建议。再有的也是提交有关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标准化建议了。专家们很明白,这些标准对茶这个巨大的信息载体而言,只是一种权宜实用的,也是最低要求的标准了。再说,真正在做着学问的专家们,多数崇尚洁身自好,不与小人为伍,更不会轻易为谁说话。真正的专家们是值得广大茶友尊敬的,但他们的甘于寂寞清贫和桀骜清高,恰恰给茶界留下巨大的名利良机。


与学术界的权威们的低调相反,茶界的权威们显得十分活跃。所以,广大的茶友听得最多的大约是茶界权威们的声音。他们不遗余力地把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往往仅是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以他们个人的知见去作一番导向性解读,然后透过各种渠道翻译给广大茶友。他们之中有些人,不仅开茶馆,设讲坛,还把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汇编成书。极个别脸皮厚些的,将别人的研究成果精心包装成自己的著作。摇身一变,成为茶专家、茶博士、茶教授。他们因此得到的在茶界的话语权,远远大于那些精通栽培茶树和制作茶品的真正的茶人。他们显赫的社会地位和拥有的财富,甚至让那些呕心沥血做了一辈子茶学问的科学家望尘莫及。客观的说,他们确实在推动着茶叶经济的发展。也获取了应有的丰厚回报。但同时也留给历史一个值得沉思的可以评说空间。
茶界权威们之间其实也各有主张。也许是各自的理想不同,也许是各自的学养不同,也许是利益的驱动。从茶界的权威们中,大致可以区分出至少两大类人。一类是“名人”,凭借着各种机缘,从四个层面的某一层面脱颖而出,成为万众瞩目的耀眼明星。另一类是“能人”,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足够的智慧,经历过四个层面的各种体验,从生产科研的前线走来,与茶友们分享着对茶品解读的喜悦,成为茶友们心中的智者。
名人们主张:悠悠万物,唯我为大,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能人们主张:天地万物,合而不同,求同存异,共享荣昌。
名人们多数时间在茶馆、讲坛,异常活跃在第一、二层面的茶商圈或茶文化圈;
能人们多数时间在山野、书斋,默默流连于第三、四层面的茶乐园或茶叶车间。


名人们近市井,近市井方可左右逢源以求双收名利;
能人们近山野,近山野方知天地运化以便一展才华。


可谓是各有各的生态链,各有各的精彩。
有趣的是,当名人们不遗余力地打造茶界的评价体系的时候,能人们却不断地发掘出古老的茶品嘲弄着这种评价体系。于是,便出现了旷日持久的名人们与能人们之间的博弈。不过,在略带着几许浮躁的商品经济时代,只信名人,不信能人,甚至只信名人,不信自己的观念日渐成为主流价值观。所以,就眼下而言,名人们的声音显然远远盖过了能人们的声音。不过,幸好又是信息时代,再微弱的声音也可以传播很远。在广大茶友获取足够的,对等的信息之前,有关茶品的评价体系,将会依旧如同无涯子的“珍珑”棋局。






能得未曾有 知无从始来

TOP

五、人品与茶品


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段永恒的距离。理想主义的评价体系,在现实中举步维艰,困难重重。这也许是利益的冲突;也许是价值观的分野;也许只是社会转型期的一种过渡状态;也许是茶这个特殊的商品,根本就无需依着工业化的模样建立评价体系;也许仅只是茶界权威们一厢情愿的努力。总之,在没有这样的评价体系之前,华夏民族不是照样喝了几千年的茶吗?在没有这样的评价体系之前,华夏大地上不是照样创造出璨若繁星般的茶品种类吗?是啊,难道古人没有这道难题吗?



翻阅千余年尘封的文献,的确没有关于评价体系的记载,连制茶的工艺的记载也是如此粗略。反倒是关于茶的生长环境,关于天和地与茶的关系却留下不少篇章。对茶品的评价也大多是品茶心得的文字与诗篇。也许古人制茶,特别看重的是天和地对茶的影响;古人品茶,品的也是天和地通过茶叶对人类的留言。古人视制茶是一门艺术,或至少是一门手艺。每一位制茶人,首先必须学会与天地沟通的本领,每一款茶都记录着制茶人品格的烙印。每一位品茶人,在茶汤里品尝的首先是天地对人类的关爱与期待;在茶的色香味里,品尝的是制茶人留下的品格,和自身的品格。这种天地人与茶品的俱化,便是茶韵。



从某种意义上说,茶品承载的信息当中,天和地留下的信息最丰富。什么流年?什么季节?哪一方水土?哪一座山岭?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当这一切都相近或相同时,最大的分别便是制茶人留下的信息。那便是制茶人对天地下载在茶叶里的信息的解读。不同人品的制茶人有着不同的解读。这种对天地大道的解读,便是茶道。


如果说,“字如其人”是我们对书法艺术的普遍认知的话,那么,“茶如其人”便是我们对茶品艺术的深刻体验。




如果我们相信,茶品,是从栽培就开始的制作。那么,天地就是这种大制作的最大的“生产车间”。从茶树的栽培、植保、采集(第一车间)到最后工艺的实施(第二车间)的全部制作过程里,如何将天地透过茶叶转告人类的信息,准确完美地承载在茶品里,再交给品茶的人去解读。这需要多么深睿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呵。因此,有理由相信,好的茶品的制作者,也一定具有高贵的人品。认可相同茶品的人,也有着共同尊崇和追求的相类人品。当我们无法获得哪里有好的茶品信息的时候,当我们无法信赖那如同珍珑棋局般的评价体系的时候,我们大约可以先从寻找人品入门。



事实上,大多数人在喝茶之初,都是由自己信赖的长辈或友人的推荐开始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类的茶品,多数会聚在相类似的人品群落之中。先对人品的信赖而后对茶品作出选择的这一现象,证明了人品对茶品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在当下,几乎超越了茶界评价体系的影响力。



茶界中致力于建立评价体系的权威们,和茶界中无视这些权威的茶客们,都有着各自的人品。各自推崇的茶品中,都散发着各自人品的气息。这种气息在某些特定的时候,会幻化成各种“书法艺术”作品来。有些是名人书法的作品;有些是书法名人的作品;有的是拓片付梓的印刷品;有的干脆就是印刷体的印刷品。字如其人,人近其类。眼花缭乱的茶客们,只管随心所欲地挑一幅字吧,相中的多半也是与你的人品相类的茶品了。



如果,当我们用心去欣赏一道茶品的时候,这道茶品不就是我们自己的人品的一面镜子吗?如果,当我们用心去与某个人品交往的时候,何尝不是象在品尝着相似的茶品呢?







能得未曾有 知无从始来

TOP



(下)小标题


六、文化冲突?


七、选择与被选择







能得未曾有 知无从始来

TOP

  大哥辛苦了,写得真好!一早起来看到《茶外说茶》,开心!

TOP

不是茶家却爱茶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enge

TOP

不是茶家却爱茶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enge

TOP

不是茶家却爱茶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enge

TOP

不是茶家却爱茶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enge

TOP

不是茶家却爱茶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enge

TOP

茶外说茶(中)

不是茶家却爱茶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en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