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转帖]茶是故乡浓——春茶上市探访高明对川茶场及茶博览会

一杯清茶,一段人生,一丝回味!喝茶,可以休闲,更可会友,对坐倾谈,更多品味、更多回味!

TOP

现在的所谓炒茶工,不像以往那样是体力活,不会因为长期在高温炉边而手起泡,或是满头大汗如今配套的炒茶的机器像个“火箭筒”,底部是个烈火熊熊的炉膛,生茶从“火箭筒”的一端刷刷进人,经过大火的“考验”后从另一端哗哗地出来,师傅们用筛子接下后,赶紧用手抛散茶叶来散热,一会后便可以倒进定型机定型,最后放到烘干机烘干。



独爱喝茶场产的茶


劳师傅是茶场的老员工,自1978年从酒场转到茶场工作开始算起,他跟茶打道已有近30年的时间对于摘茶,劳师傅没有任何经验,他说,分工明确嘛,有人摘,有人炒,经过这么些年的磨练,他是茶场里名副其实的炒茶王了问起劳师傅喝什么茶,“当然喝自家茶了!去外面再好的酒店喝茶,也比上这里的茶”劳师傅的父辈也在茶场工作过,家里人一直十分喜欢茶场的茶香味,都习惯了喝茶场出产的茶


茶场十年前由国有转为私人承包后,劳师傅被继续聘用,作为元老级的员工,劳师傅说,转承包前,月工资在1000元左右,而现在较以前要高一点,且要自由一些,而且茶园空气好,环境又熟悉,所以都舍不得离开了。


旺季从半夜炒到天亮


手工炒茶,劳师傅并不陌生,而茶场许多年轻一些的炒茶工,则没有机会接触了对此,劳师傅说:“两个字,辛苦!”两手抓住炒茶工具,在高温的炭炉边,“炒茶动作频率很快,手要不停地翻,所以经常累得满身大汗”劳师傅说,炒好一份45斤的生茶叶大概需要57分钟,茶场以前有千由茶园地,多产季节最忙碌,有一次,20多位员工一起,从下半夜炒乌龙茶一直炒到天亮,而产量较多的是夏茶,最多的时候一天要炒8000斤,最多时一人要炒三四百斤茶。


只看茶叶就知质量。


开始当徒弟时,劳师傅也经常要被师傅们说:“还不够,再用力些,再翻炒儿下,继续炒……”手都炒得麻痹了,还要不停地翻炒“炒茶不仅仅是需要体力的,更要靠技巧,靠感觉”“你问我这个茶叶炒多少下就可以,我答不了你,只能说个大概,频率每分钟在50下以上吧,可是你按照这样的方法去炒,不一定能成功,还要看火力、看外界温度影响、看你的用力大小与方法,综合起来说,手工炒茶真的讲究多多。


炒茶的方式因茶叶品种、水分含量、宅禺温高低以及手劲的力量不同而变化,从某种角度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个成熟的炒茶能手需要勤奋,多磨练,更需要悟性”


对比起来,现在机械化运作就简单得多,将温度与机械转动频率一调整,完全可以气定神闲地在边上等待了。


不过劳师傅说“辛苦”时并没有呈现出艰苦的表情因为炒茶过程巾,乐趣不断,从对炒茶叶一无所知,到师傅带着开始试炒,到自己独立炒出茶叶来,那种成长的快乐,只有自己知道而相比较目前机械化运作,劳师傅认为,通过手工劳作所获得的经验更丰富,因为手工操作,可以看着茶叶颜色与质地变化的整个过程,凭着这样的经验,他现在只需看看茶叶,就知道其质量如何,制作过程有哪些方面没有做足文章。



对川茶场十年前就用炒茶机炒茶了,调好温度与机械转动频率即可。

TOP

TOP

以下是引用茶不懂在2007-4-21 17:52:00的发言:


我这不懂茶的,向茶不懂问好

TOP

月华仙子辛苦了.先上茶在看.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