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马池:“茶马古道”上的最美茶村
汉马池村位于渔洋关西北部,紧邻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平均海拔600米,地势蜿蜒起伏,立体气候明显,全村1280户村民,茶叶为村内主要的优势生态资源。8月30日,记者一行走进汉马池村,感受它的“茶文化”。
茶马古道茶飘香
说起汉马池村,还有一个典故。村民称,汉马池原名陷马池,相传早年有一位将军打了败仗,骑马逃至此,陷入烂泥之中,故名陷马池,后改“陷”为“汉”,延续至今。
汉马池村村支部书记胡俊东告诉记者,汉马池是五峰茶马古道中的一站。五峰茶马古道东经长乐坪、汉马池、渔洋关往汉口,西经鹤峰、恩施入川,北经渔峡口、长阳北上,南经石门、桑植入长沙。元明清土司时期,这条茶马古道是土司向中央进贡茶叶之路。17世纪后,英国商人远渡重洋来五峰办茶厂,建茶庄,运输和经营茶叶,茶马古道又焕发新的生机。而今,茶叶已成为汉马池村的支柱产业。
行至山顶,只见山间视野辽阔,远处青山起伏,云雾缭绕,垄垄茶丛在山谷中随坡起伏,一畦畦修剪齐整的茶树犹如一抹绿色油墨在脚下铺开,置身其中,心中豁然开朗。
沿道下山,细看才发现,大部分茶树叶已转为墨绿,其间零星几片枯叶,倒是显出秋季的古朴。汉马池的茶园间生长着几株百年古树,浓茂的枝叶遮住了艳阳,几片落叶堆在道路两旁。
村民郭士和的家就在茶园不远处。记者来时,郭士和正在院场里晒辣椒,见有客人来,乐呵呵地洗了洗手,取来山泉水为我们泡茶。胡俊东说,汉马池村村民淳朴好客,即便有生人来,也少不了茶水招待。
郭士和家中装修简单,堂屋中晒着干辣椒和玉米棒子,土锅灶上还蒸着热腾腾的饭。郭士和说,10多年前他还是靠着几亩田种黄瓜茄子自给自足,自从种上茶叶后,收入倍增,日子就越过越舒坦。
郭士和告诉记者,村里发展茶叶初期也是困难重重,刚转型那会儿茶叶不好卖,村里茶厂少,规模小,村民只好背着茶叶到处找买家。即便如此,村民还是坚信种茶大有可为,不断地研究技术,引进灭蚊虫工具,年复一年,茶种得越来越好,村民的生活和收入也大变样。如今,每年采茶旺季,郭士和都得请帮工,最多时请10个人都忙不过来。
以茶为本搞旅游
离开茶园,我们来到五峰汲明茶厂。胡俊东说,如今汉马池村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8000亩,为保证村民收入,村中先后办起了九家茶叶加工厂,汲明茶厂就是其中之一。
走进汲明茶厂,如置身古色古香的殿堂,厅内灯光昏黄,古朴的红木桌椅上摆放着几套茶具,桌旁展示着该厂生产的12种茶叶。员工称,不时有游客、经销商来厂中购茶,总会在此先品尝几杯。可惜记者不谙茶道,捧着热气升腾的茶,竟有些词穷。看着墨绿的茶尖缓缓沉到杯底,茗香浸入心田,深感如万里清风在眼前拂过。轻抿一口,直叹好茶。
在汉马池,村民生产茶,也谱写着茶文化。汉马池的村民,家家户户都能侃几句种茶经、品茶道。村民聚在一块儿,首先说的就是茶。胡俊东说,如今汉马池依托千亩茶园已经打造了最美茶村的建设方案。三五年后,汉马池将建成最美茶园生态旅游区,届时游客可到汉马池感受采茶、揉茶、制茶整个过程,和村民们侃茶道,品山茶,既重温茶马古道,也将汉马池的风情传播开去。
一茶饮毕,记者起身离去,此时山间云雾早已散开,阳光洒在茶厂如镀上一层薄薄的金漆,汉马池现代化的一面渐渐呈现开来。如今,在古人开创的茶马古道上,成群的马队不见了,悠扬的驼铃声也远去,但亘古不变的是汉马池村村民对茶的执着,有如杯中茶香,久久沉淀。 本报记者朱延筠 实习生谭芳通讯员田炎林汉马池村的茶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