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和知名度制约绿杨春
近日,扬州绿杨春落榜“中国十大名茶”再次成为业内热门话题。
据了解,中国十大名茶包括:西湖龙井、洞庭湖碧螺春、六安瓜片、信阳毛尖、黄山毛峰、福建白毫银针、湖南君山银针、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庐山云雾。而扬州绿杨春落榜“中国十大名茶”并非近期发生的事件,但是时隔两年,这个话题再次被挖出,绿杨春的地位是否发生了改变呢?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和调查。
探访
茶叶店难觅绿杨春踪影
昨天,记者走访市区多家茶叶店发现,在春天作为“头牌”供应的绿杨春,在隔了一个季节之后,几乎已消失,多数茶叶店柜面上只有空盒子,连茶叶末也找不着。
“你要绿杨春?都在冰箱里存着呢!确定要,我们就拿出来。”多家茶叶店都表示,“绿杨春是春茶,采摘期一过,只能保鲜,现在又是淡季,一般不上货的。”
“冰箱里温度是零下5℃,白天最高气温达到40℃,茶叶拿出来容易变质,氧化后一泡汤色就会变黄,茶叶立马就会贬值的。”市茶叶协会会长高山告诉记者,这个时节除了几十元的绿杨春,中高档货都进入了保鲜期。
“扬州人喜欢绿茶、铁观音和红茶,绿茶主要就是绿杨春和龙井。”恒源茶业的刘女士告诉记者,茶叶批发店的主流消费群体是茶叶店、茶楼和老茶客,“绿杨春虽然只采一季,但销售量向来都排在首位。”
说法
错过一季,“绿杨春”难出城门
扬州人管女士,在杭州开了一家“住福道”茶行。她告诉记者,在杭州开茶行竞争很激烈,因为杭州人的饮茶口味被龙井宠得很“高端”。“开店之初,也想过把扬州的绿杨春引进到杭州去销售。”但最后管女士放弃了这个想法。
“好的绿杨春有点娇贵了!”管女士说,不仅因为好品质的绿杨春数量不多,明前茶基本买不到,价格也不便宜。管女士说,受季节性限制,如果春茶后,还想要高品质的绿杨春,那基本上只有保鲜茶了。管女士觉得,需要这样的保鲜条件,对于外地茶行长年销售来说,就非常没有优势了。
业内
绿杨春输在产量低,缺乏市场占有率
“前年全国茶叶评比时,扬州绿杨春的质量并不输龙井,主要是输在名气不大上。”高山介绍,就今年来说,绿杨春的年产量为三四万斤,产业面积不过龙井的四分之一,“龙井茶在浙江是作为主产业之一发展的,而扬州茶场的现状是面积越来越少,主要供应本地。”
高山介绍,扬州茶客嘴刁,如果是用外地鲜叶,扬州炒茶法,就会被认为不正宗,所以长期以来,扬州各大茶厂只做一季春茶,五月份以后,基本上就不再制作茶叶,即使制作,也只能称之为绿茶。“作为地方名茶,如果一味为了产量和利益扩展,失去了本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就失去了地方茶叶的价值。”
然而,受到产量的限制,绿杨春的市场占有率难以提升,想要在国内茶叶行当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显得非常弱势,“扬州茶厂已经尝试去宜兴等水土与扬州相似地方种植绿杨春,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