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贵池区:万吨夏秋茶不再“老死枝头”
日期:2013-06-20 浏览:182次 
安徽池州贵池区:万吨夏秋茶不再“老死枝头”

  6月14日,在贵池区牌楼镇双园业基地,丰收村村民孙荣球正和其他几个农民工一道,抬着一架采机采摘夏,而他自家7亩多园,夏却无人问津。像孙荣球这样宁愿将夏秋茶“老死在枝头”的农,并非孤例。据统计,全市26万亩园,就有21万多亩园夏秋茶无人采摘。为改变这一现状,帮助农将到手的夏秋茶叶采摘起来,当天,市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各县区业技术骨干,深入双园业基地,召开夏季生产现场会,推广机修机采技术。

  明知夏秋季叶是制作红茶的原料,为什么到手的叶不去摘呢?面对记者的疑惑,孙荣球道出了农们不愿采摘夏秋茶的理由:“那是因为许多园没有实现机修机采的条件,仅靠手工采摘,收益抵不上支出,农还不如外出打工。”这一点,记者在市农技推广中心得到了证实。据了解,池州市部分园由于地势陡峭等原因,不适合机采,另有部分园比较分散,如果不通过改造和流转形成规模,也很难实现机采。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朱永胜告诉记者,池州市夏秋茶生产潜力巨大,而事实上,很多名茶产区比如九华山、青阳、贵池、东至、石台名优产区都不采夏秋茶,一季春茶就结束了,原料浪费很严重。据统计,如果对低产园进行改造,全市适宜机采的园将达到15万亩,而目前实行机采的不足5万亩。“每10亩标准化无性系丰产园夏秋茶能产到1吨干,据此计算,全市每年可机采夏秋干有1万吨,而它们却白白‘老死在枝头’,太可惜了。”朱永胜感慨地说。

  农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叶经济,今年,尤其受4月份极端天气的影响,池州市春茶减产减收严重,减产量达到247.4吨,减幅达8.4%。为争取春茶损失夏秋茶来补,提高夏秋茶生产量,帮助农增收开辟新的增长点,池州市农技部门抢抓机遇,大力推广机采技术,指导农改造更新园和合理采摘,以提高夏秋茶资源的利用。针对全市园生产水平参差不齐,低效园比重大的现状,朱永胜表示,将从资金和技术上帮扶农新建无性系园和改造低产园,进一步提高农技跟踪服务水平,指导农在合理施肥、中耕除草、覆盖保墒,及时防治病虫害的基础上,对改造更新园和幼龄园进行分批打顶采摘,使改造园的面貌和培养的树冠早日达到机采园要求。

Tags: 雅茗居 茶文化 茶叶 茶叶知识 茶网大全 茶叶问答 cangci
文章编辑】【关闭】【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江西婺源“中国茶文化第一村”修.. 下一篇普洱春茶收购价涨三四成 马云进军..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延伸阅读

安徽茶行业协会年会暨茶产业创新营销座谈会召开
  12月20日,安徽省茶叶行业协会2014年会暨全省茶产业创新营销座谈会于安徽省霍山县成功召开,中国茶...
广州春季茶博会:广州贵州等领导亲临
5月25日上午,原广州市委书记、贵州省省长林树森、原广州市委副书记、广州茶文化促进会会长邬梦兆等领...
安徽歙县:农机下乡广受青睐
6月28日,歙县农业综合开发田间管理名优茶机械培训会在南源口王村茂开班。农机技术人员采取理论授课与...
安徽省农科院拟在桐城建立多抗茶树良种选繁及绿色食品茶基地
5月6日,安徽省农科院高同春研究员、费明煦、李昌春副研究员偕省科技厅王竞处级调研员等一行八人来桐调...
安徽省农科院拟在桐城建立多抗茶树良种选繁及绿色食品茶基地
5月6日,安徽省农科院高同春研究员、费明煦、李昌春副研究员偕省科技厅王竞处级调研员等一行八人来桐调...

相关主题

推荐文章

知识问答

雅茗居茶叶网 |茶友社区 | 茶叶知识 | 茶叶信息发布 | 茶友空间 | 茶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