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峰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浅析
为提高道人峰有机茶生产加工规范化、标准化程度,加快有机茶产业化发展步伐,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有机茶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示范带动周边茶产业的标准化生产。2001年开始,经浙江省金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立项,浙江道人峰茶业有限公司与市农业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实施了“道人峰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并于2003年通过省级专家验收。2005年初根据国标委农轻〔2004〕101号文件和浙质发〔2005〕23号文件被正式列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并于2007年底通过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等各专家的验收。经过对农业标准化的多年探索与实践,我司有机茶生产加工标准化已取得显著成效。
一、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措施
1.全组织管理,强化责任落实。首先成立有机茶标准化项目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领导小组由市府办、农业、质监等部门的领导及公司主要领导组成。项目实施工作小组由项目承担单位义乌市越然有机茶专业合作社人员组成,领导小组负责整个项目的筹措、规划和领导,由实施小组负责具体工作落实。聘请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和南京新大陆生态产业研究中心教授及浙江大学教授指导项目实施的技术工作,同时聘请了浙江省茶叶集团有限公司为市场开拓顾问。其次落实责任,加强管理。为扩大有机茶标准化的推广范围,与每个加入越然有机茶专业合作社的相关专业户签订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对加盟道人峰有机茶联合体的专业户,该公司采取了“三单独一统一”(即鲜叶单独加工、成品单独存贮、样品单独检测、产品统一销售)的方式进行全程管理。三是拟定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为使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我们订立了工作计划,明确了每个员工的工作职责。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对有机食品的要求和国家农业部制定的有机茶行业标准及三家国际有机颁证机构(IMO、JAS、NOP)的生产操作规范,制订了道人峰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项目实施方案和工作制度。
2.制定系列标准,构建有机茶标准化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对有机食品的要求,我们在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5196-2002、NY/T5197-2002、NY/T5198-2002、NY/T5199-2002基础上,制定了完善的《道人峰有机茶》企业标准并由义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编制了具体的生产加工操作规程。如在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中主要实施了“三改一绿”肥培管理技术、“四法并举”的病虫害控制技术、“三除一免”的杂草处理技术等质量管理措施
3.加大宣传培训,促进标准化实施。为提高广大茶农和企业员工对有机茶标准化的认识,使之能学习、掌握、执行标准,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如举办现场会、培训班等,宣传标准化,普及标准化知识,提高标准化意识,有计划分层次对项目区农民进行标准化知识培训,使其掌握道人峰有机茶从茶树栽培、茶园管理、鲜叶采摘、有机茶加工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按《标准》要求组织实施。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期,印发各种技术资料1500多份,外出参加培训21次,有562人次参加了培训。为使培训内容直观易懂,我们还结合本地实施有机茶开发的实践体会,自己制作了有机茶开发的宣传碟片、《有机茶开发技术指南》等宣传资料,使技术培训更具实效。通过多管齐下的培训措施,公司全体员工和茶叶专业户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4.加强内部监管,确保有机茶质量。道人峰有机茶开发成功后,就得到了浙江省茶叶集团公司的支持。从1999年开始,道人峰有机茶就以出口外销为主,至今未被国外检测机构亮过红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配备了专业的基地巡视员、植保员、质量检验员和感官审评员。实行了每个基地项目确定专人负责的管理方法,每道工序定机到人的分工负责制。特别是在农资质量问题上,我们采取“三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发放、统一使用)法进行管理发放。我们主要检查农资的来源,重点放在进货关上,严格按照有机茶生产的标准要求使用。
5.建立有效管理模式,着力扩大示范区面积。为了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我们实施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有机茶标准化模式,建立“利润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和“二次返利”的机制,提高了示范户的积极性。道人峰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实施打破了行政区域,实现了跨县市甚至跨省区的联合。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