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知识
|
![]() |
清代制壶高手惠逸公和邵德馨 |
惠逸公,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宜兴制壶高手。生卒年不详。逸公所制茗壶,形式大小与诸色泥质具备,尤泥色最奇。紫砂壶作品雅致脱俗,巧而不纤。小壶亦有佳者,..
(2011-08-03) |
![]() |
清代紫砂名工陈觐侯和陈荫千 |
陈觐侯,清代乾隆时期宜兴紫砂壶名工,生卒年不详,工治壶,亦擅碗、盘等器皿。所制精细工整,造型优美。香港茶具文物馆、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均藏有“陈..
(2011-08-03) |
![]() |
清代宜兴紫砂名工殷尚和邵元祥 |
殷尚,清代乾隆时期宜兴紫砂壶名工,工治砂壶,制作精细纤巧,运线简练流畅。传器虽仅见于南京博物馆所藏“殷尚水仙花瓣壶”,但已可窥知其技艺之高。此壶泥..
(2011-08-02) |
![]() |
清代宜兴制壶名手邵旭茂和杨友兰 |
邵旭茂,清代乾隆时期宜兴制壶名手,生卒无考。旭茂善作光润大壶,紫砂壶以造型见长,所作均雍容大度,极富气势。亦擅练泥,质坚如玉。旭茂造壶署款用印,通..
(2011-08-02) |
![]() |
清代宜兴制壶名工邵基祖和王南林 |
邵基祖,清代乾隆时期宜兴制壶名工。生卒年无考。《阳羡砂壶图考》:“披云楼藏‘邵基祖朱泥大壶’一具,原色加彩,五色花卉极工,远出王南林辈之上,茶壶亦..
(2011-08-02) |
![]() |
清代宜兴制壶高手邵玉亭和范思恩 |
邵玉亭,清代乾隆时期宜兴制壶高手,生卒年不详,技艺高超,传世紫砂壶作品罕见。顾景舟尝为文:“邵玉亭曾为乾隆宫廷制器,笔者五十年前曾见一壶,一面浮雕..
(2011-08-01) |
![]() |
清代宜兴制壶高手潘虔荣和杨履乾 |
潘虔荣,字菊轩,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宜兴陶瓷艺人,名在《宜兴县志》长寿耄耋之列,所制茶壶砂细工精,当地紫砂壶老辈颇为推崇。高熙的《茗壶说,赠邵大亨君》..
(2011-08-01) |
![]() |
清代制壶高手陈曼生和朱坚 |
本名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老曼、曼寿、曼公、别称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种榆仙客、种榆道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活在乾垄嘉庆年间。为..
(2011-08-01) |
![]() |
紫砂壶的装饰—浮雕 |
汉代佛教传入中国,陶瓷装饰上也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莲花是佛教艺术的题材之一。陶瓷上的莲花装饰最为突出,常以贴花和浮雕等技法表现各种形态莲瓣和其他纹..
(2011-07-27) |
![]() |
紫砂壶的装饰—剔红 |
剔红为漆器中的技法。剔红,又称雕红漆,是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花纹的技法。雕漆大多用鲜明的朱漆,故又名“剔红”。雕漆常以木胎、金属为胎,用漆堆上,..
(2011-07-27) |
![]() |
紫砂壶的装饰—包漆描金 |
包漆描金彩绘瓜壶,高11.3厘米,宽13厘米,无款,18世纪晚期,由香港茶具文物馆收藏。该壶通体包漆,绘花卉图案,金彩勾绘叶边,此种装饰方法在漆器中是最常..
(2011-07-27) |
![]() |
紫砂壶的装饰—陶刻 |
陶刻是紫砂壶陶以及陶瓷中应用最广泛的装饰方法。最初是用来落款,在半干的坯体上,用竹刀、金属刀刻上款识,后演变为装饰。
陶片上刻文字,在中国已有四千多..
(2011-07-26) |
![]() |
紫砂壶的装饰—绞胎 |
绞胎工艺,唐代已有。这种工艺方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预先掺有不同色料的坯泥,按一定顺序相间糅合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或打泥片成型),使胎烧成后出..
(2011-07-26) |
![]() |
紫砂壶的装饰—泥绘 |
泥绘是用毛笔蘸十分稀薄细腻的泥浆在紫砂壶半干的坯体上作画,有单色的,也有两种以上色彩的,题材多为山水、花卉之类。由于有笔触,浓淡区分显得很有层次感..
(2011-07-26) |
![]() |
紫砂壶的装饰—珐琅彩和粉彩 |
珐琅彩
瓷器釉彩名,珐琅瓷是清宫廷御用器,康熙时创烧,先在景德镇烧成瓷坯或精白瓷,然后在清宫廷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彩绘烧成。
画珐琅五彩四季花卉方壶..
(2011-07-25) |
![]() |
紫砂壶的装饰—炉钧釉 |
炉钧釉为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景德镇仿钧釉制品。
明清两代,宜兴本地也产生一种带釉的陶器,由于这类产品和宋钧窑有某些相似之处,故称宜钧。明代后期,宜兴烧..
(2011-07-25) |
![]() |
紫砂壶的装饰—包锡 |
这种以铜锡合金质地装饰的方法为宜兴紫砂壶所特有。
据《阳羡砂壶图考》载:“坚,字石梅。清嘉道年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能画兼长人物花卉,工鉴赏,多巧..
(2011-07-25) |
![]() |
紫砂壶的装饰—镶嵌工艺 |
此种装饰工艺是在紫砂壶壶未烧之前,将所要表现的图形在壶体上客划出来,烧好后再加工。
◆金银丝镶嵌
金银丝镶嵌,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宜兴紫砂壶工艺厂鲍..
(2011-07-25) |
![]() |
紫砂壶的装饰—胎中加砂 |
此种方法通常是将生砂或熟料加工成颗粒大孝目数相同的颗粒,装饰在不同色彩的紫砂壶壶上。在加工泥料时,掺入泥料里加工亦可,也可打泥片成型后,撒在胎上,..
(2011-07-25) |
![]() |
紫砂壶制作常用工具 |
宜兴紫砂壶以其独特的打泥片成型方法闻名于世。紫砂壶壶坯体成型是紫砂壶壶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壶艺质量的优劣虽与原料加工及烧成工艺有关,但在很大..
(2011-07-25) |
![]() |
紫砂壶的款识 |
宜兴紫砂壶的款识千差万别,研究起来亦有相当的难度。早期的紫砂壶壶多无款,明晚期才出现了款识。
紫砂壶壶由于文人雅士的参与,落款随意性极大,具体到了每..
(2011-07-25) |
![]() |
紫砂壶的历代款识—时大彬壶款与赝品 |
据考古发现所知,最早的有款识的紫砂壶壶,为近些年来出土的时大彬壶。
(一)1968年扬州江都丁沟乡出土六方大彬壶,发掘时伴有砖刻地券一方,注明为明代万历..
(2011-07-25) |
![]() |
紫砂壶的款识—“康熙御制”壶款 |
清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王朝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的江南,经济繁荣,尤其是宜兴的制陶业,已发展成为全国的陶业中心。群窑林立,一派万家烟火的景..
(2011-07-25) |
![]() |
紫砂壶的款识—“陈鸣远”款 |
清初顺治朝至康熙朝前期,宜兴紫砂壶的发展处于低潮,此时的制壶艺人,不见任何史料记载,唯独有康熙二十五年(1686)徐喈凤编撰的《宜兴县志》记载了陈鸣远..
(2011-07-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