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关注2010年旱情与2010年粮食安全问题

时寒冰:云南抗旱救灾感悟

云南抗旱救灾感悟


时寒冰


 


    也许,只有亲临其境,才能深切感受到,水的重要性。



    没有水,生命之树就将枯萎。



    为了水,一位母亲不堪水桶之重坠落悬崖,留下一对孤苦的儿女;为了水,69岁的老人,蹒跚着到几公里外去挑水;整个村子的人,从早到晚,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取水,水成为生活的终极目的……这些都是我亲耳听到或亲身感受到的——当我通过亲身参与抗旱救灾,深入旱区调查,我知道了这些令人动容的事情,也找到了一些隐藏在新闻背后的导致干旱的真正原因。



    尽管旱灾的报道,经常被淹没在诸如世博会这样的盛典赞美中,尽管报道大都围绕各级政府对旱情的关心展开,尽管大多数报道疏于对问题的深刻调查、了解,但一些细节依然让我感觉到,真实情况可能要严峻得多。



    一旦被水困住,人就会惊慌失措。这就不难理解,在一些旱区,村落之间为争水而发生争执的原因了。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这种状况非常担忧。



    取好现金后,我决定去云南,做些实际的事情。在云南6天的经历,让我感慨万千!生命脆弱得不能缺少一滴水,让我们从此学会珍惜吧!


    (1)


    在昆明,我拜访了在云南信息报工作的一位河南老乡,一席谈话,让我改变了原定计划。



    我原计划直接交到农民手里,资助他们打井、建水窖。老乡说:“千万别资助打井!这里是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从不缺雨水,缺的是集水。我不久前刚去新加坡,那里人均水资源居世界倒数第二。但他们通过收集、储存雨水和把污水净化、节约用水等措施,解决了生活用水。我们这里雨季的降水大部分都流走了,由于没有通过足够的水利设施,收集、储存雨水,雨季来时防洪,雨季过后抗旱。不是大自然不善待我们,而是我们自己不珍视大自然的恩赐。比起以色列、新加坡这些国家,我们这里的雨水已经够充足的了!打井是杀鸡取卵,断子孙后路。北京等城市过度利用地下水,已经在地下形成了漏斗,将来面临地面塌陷危机。你可以资助农民建造水窖,千万不要资助他们打井!我们对环境的破坏太严重了,新加坡注重环境保护,胸径1米的大树几乎人均一棵。我们现在的官员,为了让城市迅速变美,已经不愿意栽树了,而是直接从乡下移栽……”



       通过老乡我知道,由于物价早已今非昔比,建造一个10立方米到12立方米的水窖,成本也由1000元钱,上升到了现在的2000元钱左右(在与村民仔细算每一笔账的时候,这一数据得到了验证——而且,这没有包括人工费用)。



        我第一次到云南,昆明的熟人很少,去灾区非常需要越野车,此前通过一位朋友联系到了一辆,但不能在外过夜,必须当天返回,而租车很难租到这种车。多亏老乡帮忙,他们报社的两位记者小陈、小杨要到灾区采访,正好可以同路走一程。



        于是,我与云南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润土互助工作组的小陶(一位热心的大学生志愿者,曾经多次去灾区送水)等一起,去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国家级贫困县)一个叫三岔角的村。云南当地报纸曾有这样的报道:“地处山区高地,水源匮乏。村民用水要到很远的地方用马车拉水,其中离水源最远的自然村三岔角村距离水源地足有6公里远。”



        我注意到,路边的地大都是红色的,让人忍不住想起“赤日炎炎似火烧”的诗句。



       车行大约4个小时,到猴街村的时候,我们接上了当地的大学生村官小简,他任猴街村村支书助理,分管三岔角自然村,与村民打交道非常有经验。我们一起吃了中午饭,他让饭馆记账的时候,我赶紧去买了单。



        我们要去的三岔角村分为上、下两个自然村,上三岔角村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地方,接近山顶,前段志愿者去送水,走到下三岔角村就停下了,还有大约三公里的山路比较险,司机不敢向上开了,只好通知上三岔角村的人赶着马拉的车一点点向上运。



        路上我看到有两口人在烈日下挖水窖,就和小简、小陶下去看了看。两口干了20多天,才挖了现在的这个样子。我拿起他们的工具掘土,才发现这里的土质很硬,挖这样的一个水窖非常不容易。据村民介绍,这个计划要建的水窖大约60立方,建成需要6000多元钱。他们建这个水窖主要是想搞塑料大棚。



        司机邓先生比较有经验,虽然路很难走,我也一直告诉他如果无法走了我们就步行,但他一直坚持向上开。在一个90度转弯的地方,刚转过弯向上爬坡的时候,越野车突然向下滑,我忍不住叫了一声,因为后面就是峡谷,这辆越野车是日本产的,我很担心它的刹车出现问题。所幸的是,司机非常有经验,有惊无险,我们一直小心翼翼地向上走。



       我后来知道,这条路是上三岔角村的20多户村民,在求助当地政府得不到回应的情况下,齐心协力,在十多年前自己出钱、出工出力修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条路,他们可以用马到水源地拉水,而不是挑水。虽然,到水源地拉水来回需要两、三个小时,但毕竟一次性取的水可以达到200斤,胜过多个人挑水。在很多地方,农民之所以被水的问题痛苦地困扰,除了自然条件恶劣,政府公共投入严重不足的原因,也与村民们不团结、不积极行动起来自救有关。一些人在等待,而不是行动——在普遍懒政的情况下,明知求助无望就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至少部分问题——这不是为谁开脱责任,而是不得不这样做!



       我想起弟弟寒玉给我讲过的一件事,他曾经去南方某个贫困山区,当地的村民信仰**教后,就祷告上帝给他们一条路。寒玉说:路是自己修的,不是求的,真正信主的人,应该主动努力而不是仅仅坐在家里祷告,信仰不应是懒惰的借口而应该是行动的动力(大意如此)。后来,村民们自己行动起来,把路修好了



       很多时候,需要痛苦地面对现实。这是后来三岔角村的村民给我的启示。在三岔角村,我记忆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当地几位村民对我说的话:前几天小简带着做慈善的好心人来送水,是他们这几十年来第一次见到政府的人到村里来。村官小简是他们30多年来见到的第一位到村里来的干部。现在的机构越来越臃肿,但能深入到百姓中办实事的越来越稀少。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农民要那么艰苦地去取水。因为,不仅人离不开水,牲口更离开不水。这里家家户户都靠牲口耕种,而一口牲口一天要喝掉四桶水!在这种情况下,水窖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有水窖的家庭,用储备的水可以确保半年内无忧,而没有水窖的家庭,即使用车拉上来水,也没地方放——水缸的容量非常有限。


    (2)


       我们抵达上三岔角村时,村里冷冷清清的。村里有的人家去拉水了,有的出外打工了。村长代国银(云)在昆明打工,正在返回的路上。



       我们沿着村子转了转。



       村子里唯一从山上引水的水管,每天只能接3桶水,由于上面没有集水、储水的设施,水源很容易枯竭。



       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水利设施的重要性。三岔角及周边多个村子,都是从照片中的这个小水塘取的水,虽然距离较远,但如果没有这个小水坝,这些村子里的人,只能到10公里外去取水!这个小水坝是上个世纪50年代建造的!这个水塘的建造,充分利用地形而建,成本应该非常低廉,但它很好地发挥了集水、储水的功能。



       在(上)三岔角村,我们注意到了路边的水管,顺着水管的方向,我们找到了一户人家,这家算是三岔角村生活条件好一点的,他带我们去看了刚刚修好的水窖。这个水窖很大,不是像普通的水窖那样依照模板建造。这位村民说这个水窖有40多立方,我估算50立方都不只。200多米长的水管,把他家和这个水窖连接起来。



       我们说话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的手上伤痕累累的,忍不住感动。



       刚到云南的时候,我计划给那些没有水窖的人家建造水窖,我的老乡当时对我说:“那些已经建造水窖的你怎么考虑?”我愣了一下。老乡说:“已经建造水窖的,你应该给同样多的钱,不然,你的慈善活动就误导了村民,那些勤奋的走在前面的人反而因为得不到补助而被懒惰者嘲笑。你要把每个人看成正常的有缺点的人——贪婪、嫉妒、懒惰之类的弱点,是人的天性,关键是如何引导。尤其是像你这样的读书读傻了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些。”



       老乡的话让我惊醒。村民那双手,让我认识到我那位河南老乡的话——那是真正的智者之语,考虑得更周到。把每个人看成正常的人,我记着这句话,并且,在这次捐建活动中,始终坚持这一原则。



        老村长拉水回到家后,我们和他,还有另一位村民坐下来算账,建造一个10—12立方米的水窖,算下来是2000元的样子。他们算人工费的时候,我说:“人工费就别算了,我出钱,你们出力。”但我知道了确切的人工成本:管饭吃,每天30元到35元,不管饭吃,每天60元。



    我原计划是每户人家直接给2000元钱,让他们自己建造水窖。村支书助理小简建议我,先让村民们自己商量一下,由他们拿出一个方案,第二天再定。我觉得有道理,而且,村里人也聚不齐,就决定先一起回去,第二天再来。



    手机有信号的时候,小简跟代国银村长通话,等他回村后,召集全村的人开个会,征求每一户的意见,看看有几户愿意建造水窖,商量一下建造方案。



    我们就一起返回山下。



    在猴街村,村支书已经回来。他问我的计划,一位女干部坚持说服我,投资建造一个水坝,而不是给每户人家建造一个水窖。当然,建造水塘要把钱交给村委会,由他们负责建。我立即非常警觉。我坚持认为,建造小水坝或者小水塘,属于公共投资,应该由政府去做,我只捐建水窖。



    我接受了小简的建议:先给每户人家1000元,等建造快完工时,每户再给1000元,用这种监督的方式,确保他们开建水窖。村支书随即给代国银村长打了电话,说了我的计划。期间,小简提出来额外给三岔角村的村长一点补助,让他组织修建水窖。我当时心里有点不快,我千里迢迢来捐助,也没有人给补助啊,但是,后来,我接受了这个建议,因为,必须把每个人当成正常人,才能最终把事情做好。



    随后,村支书建议我给猴街小学捐助一个大点的水窖。他说带我去学校看看。学校就在旁边。刚从村委会出来,我鼻子一热,血一下子流出来,蹲在路边,止不住,是气候干燥的缘故。我用卫生纸捂着鼻子和他们一起去了小学。



    我才知道,这里的小学生都是住校的,350名孩子来自各个不同的村落,吃水困难,有时候要去背水。得知这种情况,我毫不犹豫就答应捐建一个水窖,并且,在他们计划基础上加了两千元,主要是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和水窖清洗的方便,在水窖专设排水管道,定期清洗。我现场把钱给了他们,尽管我觉得这件事情政府早就该做,但我已经学会了面对现实作出理性的选择,否则,讲理的结果是孩子们继续面对吃水困难。


    (3)


       第一次到云南水土不服,大概是积食,不想吃东西。晚饭后,我们沿路寻找宾馆,鬼使神差地到了一个名为“秀峰宏园”的宾馆,原来是赵本山的“叶落归根”剧组曾经住过20多天的地方。宾馆墙壁上挂上主人一家和赵本山的合影和赵本山为宾馆题写的店名“秀峰宏园”四个大字。我将同行的另外几个人全部安置好,回房躺下就昏沉沉睡着了。



        早上八点起来,我们就赶往三岔角村。路上,润土互助工作组的曾先生与我打电话,说现在的农民在分开耕作后,各自为战,缺少互助,建议我捐助的时候,唤起他们的合作精神。这个建议对我后来的捐助行动,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也的确如此,在缺水的时候,人的自私一面就会暴露出来。三岔角村吃水困难,要从另外一个不缺水的村子引水,那个村子坚持要收“过路费”——因为水管要走他们村子过。小简为这个事协调几次对方也坚决不同意。还有,在一个水源地,由于水越来越少,邻近的村子就把**村子的管子拔掉了。



       这不怪他们,人在极端的处境下,都会暴露自己的弱点。所以,我坚持认为,对农村的捐助,更应该用到孩子的教育上!



        我们到的时候,老乡们已经陆续聚集到代国银村长家。代村长给我们讲了召集全村开会的情况,昨晚只有一户不同意建水窖,但一早又找到他说建,另外有三户已经建水窖的,一户要再建一个,另外两户已经建的希望给些补助。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去过的村民家,每家都贴着毛主席像。



       等各家代表基本到齐,我们开始开会。小简先感谢国家,讲了政府对村民的关心,然后,讲这次捐献的资金必须全部用于建水窖,每个接受捐助的家庭在保证书上签字,如果挪作他用资金要归还。后来,这个保证书没有用上,我们用了**讨论、多重监督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然后,我简单地讲了几句话,感谢国家后,我说:“我从小生活在贫困的家庭,知道穷人在这个时候非常不容易,帮助你们一家建造一个水窖。来的时候,知道那条路是你们在十几年前齐心协力修建好的,我非常感动,因为在这么难的情况下修好太不容易了!现在,在干旱面前,你们一定要重新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建好水窖,保障好生活需要,然后,安心地生活、做事情。祝愿你们将来生活得幸福!”



        我注意到,有两个人的情绪有点低落。他们就是已经建了水窖的,因为不需要建水窖了,感觉吃亏了,问我能否给些补助。



        我当即宣布给他们两家每家补助2000元。我说:“所有的人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及早地建好水窖,储备好水,干旱的时候不心慌。勤劳的人永远不会吃亏!”



        乡亲们一起鼓掌,显然,他们认同我的观点。



        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建水窖的细节,讨论的结果是:组建一个建水窖领导小组,由代国银村长具体负责,统一购买、运输水泥、沙子、钢筋等材料,统一聘请一个懂粉刷等技术的专业人员。购买材料等所有明细账单,都列出来,向全村人公布,也向村官小简和代表我的闰土互助工作组的小陶公布,这样,形成多重监督的机制,使整个过程变得透明。



    这样做比我原计划的直接给每家钱给好。一方面,一些家庭认识不到水窖的重要性,心存旱季将过去的侥幸心理,可能用于他用。另一方面,统一购买材料和运输成本更低,更重要的是,村子里的人有效地组织起来,人心更齐了,在困难面前,大家就拥有了更多的力量和依靠。



        然后,我让乡亲们提还有什么困难,他们说是建水窖的模板不好找,小简答应帮助协调,解决他们的难题。这样,建造水窖的事情就落实了。当着全村人的面,我把钱交给了代国银村长,剩余的钱交给了润土互助组的小陶,等水窖开工后,小陶把余款全部交给三岔角村,以确保所有资金真正用到建造水窖上去。除了已经建水窖的两家各自补助2000元,另外捐助4.4万元新建22个水窖(后来清点户数的时候,多出了一户,那家刚刚分家,变成了两家)。



        期间,一位村民找我,原来,他不属于这次救助的范围,他希望帮助他们村子集体建造一个水窖,由于距离水源近,他们十户人家建造一个就够用了。我爽快地答应了。为了使建水窖的事情做好,我私下给代村长和XX各自补助了1000元。毕竟,做事情需要时间成本和精力投入。而且,我怕代村长因为人多嘴杂,万一谁说什么话让他不开心而撂挑子。XX本来工资就不高,找人借建水窖的模板也需要费口舌,来往也需要交通费用等开支。另外,他们为做这件事情,也有机会成本。这一点补助不算什么,但有利于他们把事情做好。



       事情结束,出现了让我感动的一幕:一位村民给了我一双鞋垫,然后,更多的鞋垫拿来,每一双鞋垫都是用针线做好的,代表着他们的心意。这种朴实的方式,成为我人生中最亲切最难忘的一段记忆。同行的每个人都得到了这种鞋垫,代表着村民们感恩情怀的鞋垫。



       捐赠水窖和送水的事情结束后,我开始租车独行,对干旱情况进行调查,以获取真实的信息(下一篇文章即写调查到的情况)。直到离开云南前夕,一位读在职博士时的同学给我联系,我才想起来昆明还有同学、朋友在,这位同学是云南一家大的房地产公司经理,我在寻甸救助的时候,他也在同一天在同一县救灾。我改了机票,晚上登门拜访,谈了很久。要早联系,我就不用专门租车了。


     (4)一点题外话


    我所去的寻甸,属昆明管辖。事后我了解到,现在,云南最困难的地方是靠近四川的昭通等地,如果有谁愿意慈善捐赠,请往那里多奉献些爱心。



    在救援的过程中,我也接触过几个在云南救援的,基本上都是点对点的救助——直接把钱或水送给灾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建筑公司,让员工捐款的时候没有人捐,说是捐款公司直接送到灾民老百姓手里,捐款一下子高出地震时最高捐助的4倍!人不是没有爱心,而是被伤得太狠了。汶川地震让人们的爱心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但善款被滥用等现实,让很多人的心冷了。而直接捐赠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有的买矿泉水快递到旱区,邮寄费用数倍于水费。我这次捐赠,仅来往机票、住宿、租车等费用,就可以再建几个水窖。



      让我欣慰的是,政府已经开始重视水利,一些水渠开始建设。我看到的那个是政府投资30万的一个项目(小简介绍)。这样的水渠一旦成网络,连接起来,将在未来发挥积极作用。但30万的投入显然太少,必须有更多资金投入到水利建设当中。



    回到上海,看到这样一个帖子:



      曾引起全省关注的寻甸彝族自治县30年县庆,经中共昆明市委、市政府的干预,取消了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于3月30日举办的县庆30周年的庆典活动……用现代审美视觉和编创手法,彰显本土文化特色,以小见大,力求聚人气、豪气、大气为一体,讴歌党的改革开放、民族政策和寻甸各族人民建设美好伊甸园的伟大创举。据说还要请国内一线歌星和主持人,整个演出从舞台布置、演职员出场费的预算有消息说是1200万,明星们的出场费用就数以百万计。为了此次庆典,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乡镇、单位要积极参与到此次县庆活动中来,于是各单位也只有按照要求组织了演出方队,制作花车参加县庆大**,以体现当前寻甸县的欣欣向荣和大好形势。这些单位,为了完成县委的演出任务,都拨出了专项资金让参加的机关公务员脱岗组织训练,钱多一点的单位拨了十多万钱,少的也拨个七八万,有的没有钱,只有组织学校学生进行,但也要用去五六万才够……现在县庆庆典停办了,那么不得不问寻甸县政府,筹办县庆的费用怎么处理?这个大型庆典的花费不可谓不巨大,作为全国贫困县的寻甸,在这个百年不遇的巨大旱灾面前,寻甸农村多少百姓还在饱受人畜没水喝、牲畜瘦弱、庄稼绝收,面临着没有饭吃的危险,县委县政府又从哪里筹集的这些这些款项支付巨额的演出筹备费用、巨大的宣传费用、布展搭台费用、接待招待费用?市委市政府是不是应该对此事继续追查下去呢? 



    2010年3月30日的《云南日报》对此事做了如下报道:



       寻甸县真诚接受**监督 取消既定县庆活动 全力抗大旱保民生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昆明市有关部门获悉,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高度重视本报记者提出的情况反映和批评建议,取消了原定于3月30日举办的县庆30周年盛大庆典,目前全县正动员组织各方面力量,全力投入抗大旱保民生工作……已准备多时的庆祝大会等一系列活动已全部停止,来自全县各乡镇的表演方队已撤回,参加演出的学生方队、各机关干部组成的表演队伍已回课堂、机关正常上学、上班。该县正组织各方面力量,全力投入抗大旱保民生的工作。


 


附云南之行的一些照片:


图01(下图):在云南,我看到很多土地都是红色的,让人忍不住想起“赤日炎炎似火烧”的诗句。



图02(下图):红土地



图03(下图):这是我在车里拍摄的照片,我们的越野车沿着这样的山路向山上开。



图04(下图):往上走,道路狭窄而崎岖。



图05(下图):这个大水窖已经挖了20多天。



图06(下图):土质非常坚硬,我费好大力气才挖了一点点。



图07(下图):终于到了三岔角村,下图为村子一角。



 


图08(下图):三岔角村一角,都是用泥建的房子。



图09(下图):山上的居民住得相对分散一些



图10(下图):一个老房子



图11(下图):我们到的这家修有水窖,主人热情地招呼村官小简和我们几个



图12(下图):拉水车。



图13(下图):我旁边的水管一直通到那位村民家里



图14(下图):水窖。这个水窖不是常规的水窖,不是用模板建造的。



图15(下图):我们说话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的手上伤痕累累的,忍不住感动。



图16(下图):三岔角村老村长拉水回来。



图17(下图):水比较混浊,澄清后才能喝。



图18(下图):计算建造水窖的成本。



图19(下图):看到村子里唯一从山上引水的水管,但每天只能接3桶水,由于上面没有集水、储水的设施,水源很容易枯竭。



图20(下图):三岔角及周边多个村子,都是从照片中的这个小水塘取的水,虽然距离较远,但如果没有这个小水坝,这些村子里的人,只能到10公里外去取水!这个小水坝是上个世纪50年代建造的!这个水塘的建造,充分利用地形而建,成本应该非常低廉,但它很好地发挥了集水、储水的功能。



图21(下图):给猴街小学的孩子们捐赠的水。



图22(下图):天气干燥,流鼻血,感到头有点晕



图23(下图):这里的小学生都是住校的,350名孩子来自各个不同的村落,吃水困难,有时候要去背水。得知这种情况,我为学校捐建了一个大点的水窖。



图24(下图):水窖计划建在这里。



图25(下图):第二天再到三岔角村。



图26(下图):这里的村民家家都挂毛主席像,问其理由,自毛主席时候,再没有干部到过村子。“前几天小简带着做慈善的好心人来送水,是他们这几十年来第一次见到政府的人到村里来。村官小简是他们30多年来见到的第一位到村里来的干部。现在的机构越来越臃肿,但能深入到百姓中办实事越来越稀少。”



图27(下图):背柴禾的村民,这里的村民都烧秸秆等,跟我河南老家一样。



图28(下图):村民们陆续到场,大学生村官小简主持,大家一起商量。


图29(下图):村长代国银和村民们热烈讨论,很多话我听不懂,但能猜到大致意思。



图30(下图):**讨论具体该如何建水窖。



图31(下图):大学生村官小简主持会,最后宣布讨论后的方案。



图32(下图):孩子天真但略带忧伤的眼神,让我至今难忘!



 


图33(下图):这个孩子非常开心,眼睛水汪汪的,我好喜欢那种快乐!



图34(下图):鼓掌通过**讨论的建水窖方案,第二天就开始正式动手建水窖。



图35(下图):我给已经建造了水窖的两家,每家补助2000元。我说:“所有的人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及早地建好水窖,储备好水,干旱的时候不心慌。勤劳的人永远不会吃亏!”



 


图36(下图):这位村民找我,他不属于这次救助的范围,他希望帮助他们村子集体建造一个水窖,由于距离水源近,他们十户人家建造一个就够用了。我爽快地答应了。



图37(下图):捐助款直接让农民自己支付。



图38(下图):一位村民给了我一双绣的鞋垫留作纪念,我非常开心。



图39(下图):村民又送来好多鞋垫,我再三推托,代村长他们都劝我收下。



图40(下图):更多的鞋垫拿来,让我感动得眼睛湿润。每一双鞋垫都是用针线做好的,代表着他们的心意,非常非常难忘!



图41(下图):建水窖的方案通过,我把现金交给代村长后,与村民合影留念。(剩余的钱交给了闰土互助组的小陶,等水窖开工后,小陶把余款全部交给三岔角村,以确保所有资金真正用到建造水窖上去。



图42(下图): 让我欣慰的是,政府已经开始重视水利,一些水渠开始建设。我看到的那个是政府投资30万的一个项目(小简介绍)。这样的水渠一旦成网络,连接起来,将在未来发挥积极作用。但30万的投入显然太少,必须有更多资金投入到水利建设当中。



图43(下图): 花絮。晚饭后,我们沿路寻找宾馆,鬼使神差地到了一个名为“秀峰宏园”的宾馆,原来是赵本山的“叶落归根”剧组曾经住过20多天的地方。宾馆墙壁上挂上主人一家和赵本山的合影。



图44(下图):赵本山为宾馆题写的店名“秀峰宏园”四个大字,主人强调说是“真迹”。



 


文章来源http://shihb.blog.sohu.com/148038079.html


 

TOP

干旱警钟:事关生死存亡
 时寒冰


 


       中国西南五省的旱情不断加重,其中云南、广西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贵州省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国人忧心如焚!



       而这一幕几乎是2009年场景的再现。当时,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15个省、市,连续3个多月未见有效降水,冬小麦告急,大小牲畜告急,农民生产生活告急,不仅工业生产用水告急,城市用水告急,生态也在告急。



        每逢干旱,人们就会从新闻中看到,各级干部深入一线,顶着炎炎烈日指导群众抗旱的镜头,一年复一年的让人感动。



       我要说的是,“指导”虽然很重要,但农民需要的真的不是“指导”,抗旱不是高科技,农民需要的是基础水利设施!谁见过发达国家的各级官员到处跑着去指导抗旱?有了水利设施,按动一下电钮就解决问题了,根本不需要添乱!这就是差距。如果无视常识的存在,视上天反复给出的警示信号无动于衷,有可能陷入一种难以想象的困境中——别忘了,农业是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承受之重!



       记得小时候,农村的水利设施建设是受到高度重视的,我亲眼看到很粗的管道被埋入地下,与水源处相连接。当时,每一块田地都有沟渠,每一块田里都有深井,遇到干旱,抽水机哗哗响,两、三天的功夫,干涸的土地就变得湿润,秧苗重现绿色,重现生命的活力。即使在昏天暗地的**时期,对农业水利设施的修建也都受到高度重视。反倒是这几十年,靠工业和房地产拉动经济,忽略了农业,农民都在靠天吃饭,30多年前修建的水利设施次第荒废。



       2009年干旱的时候,我往老家打电话询问,基本上都在无助地等待,由于没有水渠、水井等基础设施,农民无法浇地,而且,由于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一直被压制,导致种地收益寥寥无几,抗旱的结果是增加成本,有可能是赔钱的!因此,农民没有动力浇地。在这种情况下,各级领导指导抗旱,尽管非常辛苦,但几乎没有什么效果,因为,这根本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解决的问题,最多只能给农民带来一点心理上的安慰,如果考虑到因为“指导工作”给下面增加的诸如接待这样的成本,领导还不如坐自己家里不动,把相关费用节省出来去建造水利基础设施来得实惠。



        水利设施的匮乏是一个致命的粮食安全隐患。



       根据云南糖业协会公开提供的信息:在云南目前450万亩的甘蔗田中,水田的面积仅80万亩,附近有水源的地块约10万多亩,余下300多万亩缺少水利设施的甘蔗田只能听天由命。



        这种情况具有非常大的普遍性。



       农业是中国极其脆弱的一环。



        当中国把停止征收农业税视为对农业的一大恩惠时,却忽略了: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直在对农业实行高补贴或补贴的政策。在美国农场的农业经营净现金收入中,政府补贴所占比例超过40%;在欧盟,农民收入的35%以上来自共同农业政策补贴(其中绝大部分是直接补贴);早在2000年,日本对农业的补贴就已达国内生产总值的1.4%,而同期的农业产值只有1.1%,其农业补贴超过农业产值!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在2007年就已达到3000多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国际粮价屡创新高,发达国家的农民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而中国的粮食价格由于远远低于国际粮价,而无缘分享粮价上涨增加的收益,加之补贴远低于发达国家而“损耗”又严重,国内农民的处境可想而知。



        农业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生命线。



       早在1862年,美国制定的《宅地法》就明文规定:任何美国公民只要是以耕作为目的,交付10美元登记费即可领到一块国有土地,在所得土地上进行耕作以后,便可无代价地取得这块土地的所有权——即政府把土地彻底转给耕作者。



       美国以此为标志拉开了鼓励农业发展的序幕。1933年,美国又制定了《农业调整法》,规定政府对休耕的土地提供补贴,为农作物生产提供无追索权贷款【注解1】,帮助农民建立农产品的正常贮备。



        因此,美国最终成为世界第一农业大国。当很多人羡慕美国的高科技的时候,却不知道,它拥有更宝贵的冠军头衔——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大国。美元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储备货币,依托的就是技术、军事和粮食!这是美元的三足!



        发达国家早就不再把粮食视为增加收入的一种途径,而是将其作为一条重要的生命安全线来对待,实行的是明确的工业补贴农业的政策,而中国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注解2】,实际上是农业在补贴工业。当我们一遍遍地谴责发达国家以对农民的补贴提升其竞争力的时候,却没有理解,它们那样做是基于怎样有远见的考虑!不是人家做得太过分,而是我们自己过得不够好,所以,才有那么鲜明的对比啊!



        过分倚重房地产业,及大量圈地、囤地行为,使得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因房地产上演的人吃人运动已经超过了英国当初的羊吃人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农业部终于祭出了转基因粮食合法化的杀手锏!通过转基因农业提高的产量,来弥补耕地下降的缺口!这意味着,房地产兴国大战略将被继续延续。



        中国目前的土壤就已经在快速向灾难局面发展。离开化肥,土地几乎不长庄稼,不结粮食!而中国古代的农民就知道,让土地休耕。目前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像美国、法国等国,都实行休耕制度并对休耕土地予以补贴——当然这些国家的耕地面积多也是主因——我们即使不能实行这项制度,但对于通过化肥催生以维持粮食产量的过分透支土地的做法,至少应该反思。



       中国西南五省的干旱,是敲响的又一大警钟。导致西南五省干旱的,除了天灾,也与人祸密切相关。据报道,云南和广西的干旱和当地大面积种植桉树有关,**原始森林被砍掉,种植成速生桉。这些桉树象一台台抽水机,吸干了当地的地下水。在西双版纳,野生树木年年被发展经济却高吸水的橡胶树替代,百姓的农田被成片的香蕉树替代。迫切发展经济之余,忘记了水土保持!同时,在河流上建造的密密麻麻的水电站等设施,也造成了直接的影响。GDP真的比我们的生存环境还重要吗?



        怕的不是干旱的再次发生,而是在警钟中麻木不仁。农业事关民族存亡,粮食事关国民安危,中国应加大农业投入,发展健康的农业,生产安全、健康的粮食!中国不需要吃人的房地产,中国需要能住人的安全的低价房子!



        是到了大修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踏踏实实做点实事的时候了!是到了彻底反思房地产定位的关键时刻了!



    【注解1】:无追索权贷款是一种抵押性贷款,即农场主以尚未收获的农产品作抵押,从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取得贷款。目标价格由生产成本和生产者利润组成。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农场主可按市场价格出售农产品,用现款还本付息。如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农场主可把农产品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政府按目标价格和市场价格之差给予差额补贴,补贴对象主要是小麦、玉米、棉花及乳制品等主要农产品。



    【注解2】剪刀差指的是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因用图标表示呈剪刀张开形态而得名。它表明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量交换。如果价格背离价值的差额越来越大,叫扩大剪刀差;反之,叫缩小剪刀差。



                于2010年3月22日

TOP

干旱的警示:扩大地表的蓄水空间


 


 杨学祥,杨冬红发表于 2010-4-10


 


 


10年前我们提出,气候变冷和构造活动变弱是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加速了沙漠化的进程[1]。中国科学家对罗布泊的科学考察提供了不可辩驳的证据[23]


最近发生的中国西南干旱和东南亚干旱,首要原因是气候异常和构造运动的结果,人类浪费水资源加剧了自然的干旱过程。


> >


1 气候变冷导致干旱和沙漠化


> >


29届和第30届世界地质大会的研究成果表明,地球气候的长期趋势是趋向一个新冰期,而人类的短期行为会使地球趋向变暖。在最近一次气候最适条件下亚非沙漠地带曾被植被覆盖。全球变暖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因为现在地球温度不一定是最佳温度。空间模拟分析指出,在全新世大暖期我国北方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9摄氏度,降水比现代多195mm,而1. 8万年前的最冷期,平均温度比现代低11.33摄氏度,降水量比现代少165mm。现在人们认识到,不把地质因素考虑进去,就难于搞清气候环境变化的实质。只有通过古今对比,才能确定人为影响的程度[4,5]。                                  


引人注目的是,大约5500年前,新到撒哈拉居住的牧民遭受了一次毁灭性气候的突袭。在几个世纪里,降水量急剧减少,苍翠的牧地退变为沙漠,牧民**另择栖息之地。许多科学家推想,由于7000年前到达撒哈拉的人类过度使用土地而使植被迅速消失。事实并非如此,计算机模拟分析表明,大约9000年以前降水量就开始减少。在那以前,地球在每年6月处于近日点,北半球处于热夏,南半球处于凉夏,强烈的季风给撒哈拉带来丰富的雨水;在那以后,即5000年前近日点在秋分,北半球逐渐变冷,使降水量急剧减少,到1224年近日点在冬至,南半球最暖,北半球最冷[6]。因为处于同一纬度,罗布泊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并为撒哈拉的演变过程提供了新的证据。


一项计算机模拟分析显示,撒哈拉气候的巨大变化并不是人类引起的,地球轨道的逐渐演变使北半球变冷,季风变弱,导致降雨量减少,垂死植物减弱了蒸发作用,减少了降水的再循环,导致更多植物干枯死亡,苍翠的牧地退变为黄沙,居民**另择栖息之地[6]。这是许靖华先生的“变冷导致民族大迁移”的例证[7]。任振球在1990年就提出北半球变冷导致沙漠化的观点[8]


能产生降水再循环的不仅有陆地植物的蒸发作用和季风作用,还有热点和构造活动的释热释气作用。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是地球强构造活动的热点,也是全球降水量最多,热带森林纬度最高的气候变化启动区[9]


热点和构造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增大温度梯度加强大气对流,其二是把地下水和地幔水带到大气参加降水循环。对比马宗晋等给出的20世纪中国**及临区五个地震活动幕的时空分布[10]和高庆华等出的20世纪中国七大江河流域严重洪涝灾害发生年份[11],可以明显看到地震活动与特大洪涝灾害之间的对应关系。对比全球地震带,沙漠带,构造活动带和水系分布图可以发现,沙漠区主要分布在无地震,少水系,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台和地盾,如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西部。                              


高庆华等指出,1998年大洪水是仅次于1954年的全国性大洪水,也是90年代我国严重洪水灾害的重要标志。其出现频率与本世纪30年代、50年代相近,远高于其它时期[11] 根据马宗晋等提出的20世纪中国**及其邻区五个地震活动幕的空间分布,30年代、50年代和90年代严重洪涝灾害时期与第二、第三、第五地震活动幕相对应。1920~1937年,1946~1957年,1990~2003年发生在长江、黄河源头的强震幕是305090年代严重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10,12]。                                   


全球气候变化对降水也有影响。20世纪30~40年代是全球暖期,60~70年代变冷,80年代又迅速变暖。因此,暖期的强震幕对应高降水,冷期的强震幕(如,1897~1912年的第一幕和1966~1980年的第四幕)降水相对变少,而80年代迅速变暖是1981~2000年强降水的重要原因。相对全球沙漠化而言,强降水是一件好事,它表明季风深入**内部,可大大缓解沙漠化的进程。暖期和构造活动产生强水表明,太阳能和地球内能是降水的主要能源[13]


> >


2 冷暖旱涝的地球轨道周期


> >


撒哈拉沙漠中部的提贝斯提高原也有活火山,但其目前的活动强度还不足以引起强降水循环。一万年前的撒哈拉大草原表明其大气对流和构造活动也十分强烈。这不仅是由于那时近日点在夏至导致北半球变暖,而且因为内核向北半球趋近导致热心向北半球偏移(目前热心向南半球偏移[10])。笔者曾证明,太阳斥力不仅压缩了地球空间磁场形成空间外磁尾,而且压缩了液核磁流体形成内磁尾和内核的向光振动。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相对摆动,内核也有一个一年为周期的南北振动,因目前近日点在冬至,这个振动的总趋势是内核向南半球偏移,南半球是热半球,南半球海底扩张处于极大值,在一万年以前情况正好相反。这就是内核南北振动的地球轨道效应。它与米兰科维奇天文周期一样,是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13]


内核南北振动造成的气侯历史是:1.65~1.10万年前近日点从春分到夏至,内核向北半球偏移并在1.10万年前达到最大值,形成北半球内能释放高峰和北半球冰盖的最大融化期;在1.10~0.55万年前,近日点由夏至到秋分,内核回归地心,内能释放在0.55万年前达到最小值,北半球逐渐变冷,降水量也逐渐减少,这是0.55万年前毁灭性气侯变化突袭撒哈拉的原因;0.55万年前~公元1250年近日点从秋分到冬至,内核向南半球偏移并在1250年达到最大值,形成内能向南半球释放高峰。这是中世纪暖期产生的原因;从公元1250~6750年,近日点从冬至到春分,内核回归地心,内能释放逐渐减弱,14~17世纪小冰期气侯表现了这一趋势,变冷高峰将出现在公元6750年。地球轨道偏心率的变化(10万年周期)和黄赤交角的变化(4万年周期)会强化这一作用。4万年后的偏心率最小值将导致冰期降临。


人们往往把这一小冰期气候单纯地归因于太阳活动的低值,实际上单凭太阳辐射能量的减少还不足以解释气候的巨大波动。对宇宙飞船测量数据的分析确定,太阳的辐射输出变化于0.1-0.3%的水平上。Eddy等人估计,气候响应与正常发生的变化相比是很小的——太阳常数的变化至多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受到零点几度的扰动。问题的关键是能够激发底层大气发生变化的机制。臭氧层吸收太阳辐射中2%的能量。因此臭氧洞漏能效应可能是除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外最可靠的地表增温途径。在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可以把磁层顶到地心距离由8——11个地球半径压缩到5——7个地球半径,增強大氣環流,破壞臭氧層,引起内核大规模振动,激發海底熱幔柱噴發,形成海底鍋爐效應。它可以解释气候万年,千年,百年和十年尺度的变化。许多人注意到了冷气候与强地磁场的关系,地磁场强度亦有明显的2万年,4万年和10万年周期,漏能效应和内核振动是一种合理解释[12-14]


玛雅人5125.37年的一个轮回有明确的地球物理意义:地球轨道的近日点从在春分算起,经过5125.37年近日点在夏至,再经过5125.37年近日点在秋分,再经过5125.37年近日点在冬至,再经过5125.37年近日点又回到春分,一个周期为2万年左右。由于日地最近距离的纬度变化影响到气候变化,米兰科维奇的天文周期理论得到冰川资料的证实,冰川确实存在2410万年周期。因此,玛雅人以5125.37年为一轮回,即春分大轮回、夏至大轮回、秋分大轮回和冬至大轮回,是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的:与之对应的气候变化是南北半球同温、北半球暖南半球冷、南北半球同温、南半球暖北半球冷[15]


根据目前的地球轨道参数,地球近日点在每年的134日,冬至在每年的1221-23日,相差11-12天,即处于冬至大轮回向春分大轮回转变阶段,从1224年算起,5125.37年后,即公元6349-6350年地球近日点与春分重合。到那时,南北半球处于同温阶段。冬至大轮回是北半球低温干旱的天文原因。中国西南干旱和北方低温暴雪同时发生,表明南北对流减弱,有其深刻的天文背景。


> >


3 构造运动对干旱的影响


> >


最近,我们通过计算得出,潮汐也有2.21122年周期变化。潮汐可以使偏离地球质心的内核在液核中产生潮汐波动,潮汐周期与太阳周期的共振效应对解释大气、地磁、地震、海温的1122年周期变化更有说服力。这不仅能解释厄尔尼诺事件11年和22年周期变化,而且能解释地磁、地震、大气的11年和22年周期变化是受太阳活动和强潮汐的共同驱动和激发。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云南1913-19997级以上强震(共13次)有以下规律性:


第一、4个强震活跃期有3个首发于月亮赤纬角(白赤交角)的最大值年;


第二、4个强震活跃期有4个结束于月亮赤纬角的最小值年附近;


第三、强震活跃期历时7-12年,与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至最小值9.3年周期相对应。


第四、4个强震活跃期有3个首发于太阳黑子谷年,一个首发于太阳黑子峰年。太阳黑子极值年是云南7级地震多发年。3个强震活跃期与太阳黑子11年周期对应,始于太阳黑子谷年,在下一个太阳黑子谷年或其前结束。


 


1  20世纪以来白赤交角、太阳黑子与云南强震


(据胡辉等,2003[16],杨冬红等修改,2008

























































白赤交角


太阳黑子


云南强震


活跃期


Ms大于7级强震


最大年


最小年


谷值


峰值


1913


1922


1913


1923


1917


1活跃期


1913 峨山7.01925大理凤仪7.0


1932


1941


1933


1944


1937


2活跃期


1941 澜沧耿马7.01941勐海7.0


1950


1959


1954


1957


 


1950 勐海7.0


1969


1978


1964


1976


1968


3活跃期


1970 通海峨山7.71974昭通大关7.11976龙陵7.31976龙陵7.4


1987


1996


1986


1996


1989


4活跃期


1988 澜沧7.61988耿马7.2


1995孟连7.31996丽江7.0


2007


2016


2007


2018


2011


5活跃期


2007 普洱6.42008盈江5.9


7级地震空区


 


数据表明,云南在月亮赤纬角极值时易发生7级地震,如,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1913195019701988年和月亮赤纬角的最小值附近的1941197619951996年都发生了7级地震,占9/13


数据还表明,太阳黑子极值年易发生地震,太阳黑子峰年次年1988和谷年191319761996年都发生了7级地震,占7/13


数据还表明,太阳黑子极值年和月亮赤纬角极值年的叠加年(三年内)易发生地震,如191319761996年都发生了7级地震,占8/13


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年只发生了6级地震,还有能量未释放。从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变为最小值需要9.3年,从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变为最大值需要18.6年。在1987 年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开始的云南第4活跃期中,1988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发生了澜沧7.6级地震、1995(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发生了孟连县西中缅交界处7.3级地震和1996(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丽江县发生7.0级地震,历时9年左右。2006-2007年月亮赤纬角的最大值开始的云南第5活跃期中,2007年普洱6.4级地震,2008年盈江5.05.0级两次地震,至今地震仍十分活跃。按云南强震活跃期规律,云南第五活跃期强震将持续到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的最小值年,并在2014-2016年达到**,历时9年左右。


20041226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发生后,20053292007912又连续发生28.5级以上地震发生,印度洋板块北推印度**向青藏高原挤压态势愈演愈烈。这一构造背景导致2006年四川特大干旱和2008512四川汶川8级地震。我们称2006年的四川干旱为构造干旱。200992印尼爪哇岛发生里氏7.4级强烈地震,201036苏门答腊西南以远地区发生7.1级地震,201047苏门答腊西南以北地区发生7.8级地震,表明该地区地应力积累依然强烈,必须做好长期抗旱准备。


著名气象学家汤懋苍的地热涡理论曾受到国际气象界的关注,在富集地热的地区,有地下水源则含水热气生成巨量云层,降雨充沛,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墨脱地区;缺水则干燥热气蒸腾,烘烤尽土壤水分,造成赤地千里,其前提条件是长期无降水,所形成的干旱称为构造干旱[9]


由此可见,热点和构造活动的释热释气是降水再循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地热不仅能造成干旱,而且能造成洪涝。沙漠区主要分布在无地震,少水系、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台和地盾,表明地热在降水过程中的不可替代作用。旱震理论讨论的干旱与地震关系,指的是构造干旱与地震的关系,其认定和发展对预测干旱和预测地震均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718]


目前中国西南干旱主要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界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构造活动地区,是构造干旱和气象干旱叠加的结果,简单的人工降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们必须做好长期抗旱的准备。2004年美国GBN报告预测“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2010年以后,中国北方水患不断,南方一片干旱”,这不是空穴来风。


 


4.人类活动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仅凭自然因素引起撒哈拉明显的沙漠化这一点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摆脱干系,差不多30%的热带雨林降水通过林木的根和叶得到再循环,砍伐林木会造成类似地球运转轨道引发撒哈拉现象这样的恶性循环[6]。在自然界的旱涝循环中,雨期把**变成到处是沼泽湖泊,地下水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充。旱期到来的时候,动植物就可以靠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来维持生存,直到下一个雨期。人到来之后,与淡水争夺生存空间。旱期排水造田减少了陆地蓄水面积,雨期为保护农田则修堤筑坝,让淡水沿江河白白流回大海。久而久之,地表水被排尽,地下水被抽干,它们都得不到自然的补充而失去流动与自净化能力。水草肥美的草原最终变为沙漠。自然界是生涝以备旱,人类是排涝以生旱。违反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不仅撒哈拉地区是这样,中国的沙漠随都城的东迁而东迁,埃塞俄比亚首都随土地沙漠化和干旱而八次南迁,都表明人类活动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其主要原因是大面积热带雨林、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严重破坏,使植被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要恢复自然界的旱涝平衡,就必须给人类生存必需的物质—淡水、空气和其它生物留有足够的存在空间,如中国目前实行的退田还湖、退田还林措施[12]


中国和世界历史都有关于创世之初大洪水的记载,大禹治水是变堵截为疏导而获得成功的典型范例。疏导意味着大量地表水白白地流归大海,他虽然给人类留下了大量陆地空间,但最终导致地表水的流失和沙漠化的逐步发展。在人类的自我保护意识中,排涝保护农田是自身生存的需要,随之而来的沙漠化却同样威胁人类的生存。这样看来,大禹治水的成功恰恰表明人类对沙漠化负有责任[12-14]


恩格斯曾对人类盲目的实践作过精彩深入的分析:“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夢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因而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19]。”这一精辟的分析同样适用于人类对洪水的胜利。干旱和土地沙漠化是自然界对人类破坏地表水资源的惩罚[20]


土地沙漠化是对西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高风险、高速度、高消费及弱肉强食和“利重于道”的竞争原则的一种否定。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人类全方位侵入地球一切空间,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使沼泽湿地干涸,加速土地沙漠化。相反,古老的东方文化更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和“重道轻利”的自然唯物主义思想。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使人能从长远利益出发与他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不是通过军事侵入,不是依靠经济扩张,这种思想逐渐同化了越来越多的民族和国家,形成生态平衡和心态平衡统一的东方文明。四川这个“天府之国”是世界上所有处于北纬30度古文明发祥地唯一没有被沙漠化的地区,中国古人的伟大生态农业工程——都江堰和山地梯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依靠惊人的知识和智慧,都江堰和山地梯田保证了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是知识经济的典范,可获得生态农业世界第一的称号。这是中国古老文明的结晶,继承与发展这些宝贵遗产与优良传统, 減緩土地沙漠化才有可能和希望[20]


应该注意的是,风蚀造成的沙漠化和风飘流水造成的尘土和泥沙搬运过程是自然夷平作用的必然过程,是与造山作用相对应平衡的地质过程。过量减少水土流失会造成江河断流、入海口土地退缩、盐碱化、沿海水域营养结构失调和地壳均衡运动失衡等灾害。人类不可能杜绝土地沙漠化,只能把它**在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一定限度之内。技术失控和开发过度将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人类认识的一大飞跃。因此,应该多学科、多层次、多领域、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人类活动(特别是重大工程)对生态平衡的影响,避免盲目实践所造成的重大负面效应。砍伐森林、排水治洪加劇土地沙漠化的教训应该引以为鉴。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要承担起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责任[1220]


 


5.顺应自然旱涝规律:扩大地表的蓄水空间


 


逢洪排涝,遇旱掘井,这是人类的短视行为,从此陷入缺水的恶性循环。尽一切可能扩大地表的蓄水空间才是唯一可行的科学措施。利用沼泽、湖泊、湿地、河道、沟渠、水塘、水库、水窖、地下室、地下空间蓄存雨水,是解决干旱的有效方法。


我们的这一科学观点得到****的响应:自古至今,中华民族始终害怕洪水泛滥。无论是堵塞还是疏导,无论是修筑大堤,还是挖掘运河,人们总是期盼着泽国变成万顷良田。可是蓦然回首,我们这才发现,原来我们的水资源是如此的匮乏。送走了滔滔东去的河水,我们却不得不忍受干旱的折磨。我们希望奔腾而来的洪水,远离我们的家园。可是,我们不知道,现在居住的地方,本来就是他们的家园。是人类把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排干了湖泊,放走了洪水,可是,却不得不忍受着干旱。面对西南地区大规模干旱,我们这才猛然意识到,原来我们曾经弃置不用的宝贵洪水资源,就是我们的生命线。在长江大河上修建水坝,是人类文明必然的选择[21]


我在200442指出,自然补水的规模和速度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我们曾指出,抗旱打井,抗涝排洪,这是人类传统的抵抗自然灾害的方法。其结果是导致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的日渐枯竭,全球土地沙漠化不断加剧。地方政府如果不在蓄水防旱上有所作为,长期的旱灾威胁就不可避免。在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的今天,有些地方却要发展井旁经济,科盲带给经济发展的是巨大的破坏作用[22]。伴随地下水的枯竭,井旁经济必然破产,古今中外,案例无数。


我们在2005131至出,土地沙漠化是自然界对人类破坏地表水资源的惩罚。我们必须改变与水源争地的旧观念,在相互依存中求得发展[23]


洪涝灾害本身也有利有弊,即在人类蒙受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得到充分的地上水和地下水的补充。近30年,中国北方洪涝灾害的减少与干旱灾害的加重是并行的。恢复自然的生态平衡,扩大地表和地下蓄水空间,蓄存洪涝时期的淡水来应对干旱时期的淡水危机,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与水争夺存在空间的矛盾[24]


中国气候由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转型给解决中国北方缺水问题带来不能错过的百年机遇,它不仅能解除中国北方近30年的旱灾威胁,而且为30年后的另一次南涝北旱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全面扩大北方的地表和地下蓄水。退田还湖,恢复湿地,回灌地下水,将洪涝时期的淡水储存起来,应对干旱时期的淡水危机[24]


逢洪排涝,遇旱挖井,这是“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拆了东墙补西墙,到头来小利换来大弊,形成恶性循环。逢洪蓄水才能遇旱不慌,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0548

TOP









TOP

海外万亿游资渗透炒作西南干旱


时 间:2010-04-13 来 源:国际先驱导报


 


导读:罕见的夏秋冬春连旱,导致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西南省区农业及以水为链条的产业面临一系列难题。


 


 


第一步,深入全面掌握信息


第二步,通过地方政府,打通资金进入流出渠道


第三步,制造“信息陷阱”,导致“集体喊涨”


第四步,利用专家学者助燃“涨价潮”


第五步,实现对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完全掌控,完全控制价格 钟雨/插画


罕见的夏秋冬春连旱,导致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西南省区农业及以水为链条的产业面临一系列难题。本报记者深入旱区走访时发现,随着旱情进一步发展,大批游资开始进入到与干旱有密切联系的产业中,试图通过炒作“旱灾行情”来实现对相关产业链的终极控制。而这些产业,大部分与国际上公认的国家战略储备物资息息相关。


【作者】专题撰文:本报记者 何丰伦 发自南宁


食糖:两年价格被透支


广西省百色市田东县,持续的干旱使得年初刚刚发芽的甘蔗的叶片已经全部卷起来。


“幼苗由于严重缺水,导致蔗种完全发酸、变色、变质,生长点基本坏死。这意味着到5月份之后,整块地都必须重新犁田,无法继续种植甘蔗,必须更换别的作物。”当地的技术人员张军忧心忡忡。


类似的情景正在广东和云南的各个甘蔗种植区上演。更让人忧心的是,2010年,广西计划新种蔗600万亩左右,但在3月中旬还有近200万亩因为缺水无法下种,已经种下的部分甘蔗则出现了烂种的情况。


以甘蔗为基础的食糖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资。广西、云南是中国甘蔗主产区,两省区的食糖年产量占全国食糖年产量的80%以上。甘蔗的减产直接威胁到食糖的产量。


广西百色甘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进显认为,广西食糖比上一榨季减产25%左右是必然的,如果干旱情况进一步延续下去,减产幅度很可能超过30%,甚至达到35%左右。


“如果干旱延续到今年5月,也就意味着会透支今明两年的糖价。食糖价格的飙升首先是从供求关系的波动开始的。”广西糖业协会秘书长张鲁宾说。


事实上,中国糖业协会理事长贾志忍早在3月2日就透露,受广西、云南等主产区减产影响,预计2009/2010年制糖期,全国食糖总产量为1100万吨。全国糖市将出现“供需基本平衡但偏紧”的局面。


一位业内人士明确表示:按照目前的态势计算,1100万吨的产量很难达到,可能只有1000万吨,而2011年的食糖产量更加不乐观,“干旱实际上已经透支了今明两年的糖价”。


辣椒:70元一公斤?


“今年只要能够把辣椒种出来,哪怕是最次的品种,也可能要比往年好品种的价格高。”在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江西、湖北等干辣椒主产区采访时,记者听到辣椒种植户说得最多的就是这样的话。


记者在广西天等县采访时,辣椒种植大户卢日敏说,从目前的旱情来看,相当一部分辣椒生长点已经坏死,一些地方辣椒根系甚至因缺水死亡,辣椒减产三四成是肯定的。


广西农产品[14.34 1.49%]批发交易协会常务副会长曾铁光分析认为,随着西南旱情的日益严峻,今年秋季旱区干辣椒总产量同比将减少八成左右。


辣椒采购商许天明也告诉记者,他刚刚从贵州、云南等地回来,贵州的88个县区中,有83个已经遭受严重的旱灾,10万户辣椒种植户面临着绝收和大面积减产的危险。


许天明常年从事辣椒销售,他认为,西南旱区辣椒大面积减产已成定局,绝收可能性占60%以上。现在已经出现了大批商户向农户“交订金”,要求预定今年8月份的辣椒的情况。


记者在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采访时发现,辣椒价格目前已经上涨到每公斤50元,远远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每公斤40元。


一些辣椒经销商告诉记者,2009年干辣椒由于产量锐减,价格已经上涨了一轮,但2010年干辣椒价格肯定还会大幅上涨。辣椒价格很可能上涨到每公斤60元,甚至有可能突破每公斤70元的大关。


普洱茶:减产近半


曾被游资盯上过的云南普洱茶,如今也在遭受着干旱的袭击。


云南省农业厅茶叶办主任杨善禧介绍:“干旱对云南茶叶产业造成了重大冲击,目前,约80%即400万亩茶园受灾,预计春茶减产50%左右,云南茶产业损失近10亿。”


普洱市茶叶发展办公室调查表明:到目前为止,普洱市6个县、乡的11座古茶山,只有3座古茶山产出春茶,**8座山上的古茶树由于天气干旱都没发芽。10个区县茶园总面积达135万亩,其中受灾面积64万亩,造成经济损失1.04亿元。


 




采摘时间的推迟和上市时间的延缓,将发生“波浪效应”:春茶上市的时间推迟,夏茶产量受到影响。杨喜禧说:“如果持续干旱,茶叶将继续减产。如果五六月份再不下雨,夏茶也会受到大旱影响,到时候云南茶叶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有色金属:面临停产


很少受到干旱影响的有色金属产业,在历史罕见的旱情面前,也面临着停产的危险。


降雨量的减少直接影响到云南众多水电站的正常运行。云南电网公司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云南日均用电量缺口比例高达20%,居民用电暂时无碍,但如冶金、电解铝等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性行业用电必须**。


有色金属企业恰属被**之列,其生产经营在此次旱灾中受到严重冲击。在有“中国锡都”“世界铟都”之称的南丹,有色金属企业已经限产30%。南丹县经贸局局长缪芝龙说:“如果干旱再持续10天,限产将达到50%,如果持续一个月,将面临全部停产的危险”。


由于耗水量较大,生产锌产品的河池市南方有色(集团)冶炼有限责任公司的四条硫酸生产线关停了两条。厂长杨友平告诉记者,1吨锌需耗水20吨,按照公司生产规模,一天需要1万立方左右的水量,由于长期干旱,用水不足,公司的产量减少了近40%。


素有“中国铝都”之称的百色市,缺水同样使铝工业步履艰难。当地两大铝工业企业的用水甚至需要市长出面协调。因为这两大企业的用水全靠岜蒙水库,而水库的有效蓄水量不过1300万立方米,还要承担下游靖西、德保两县7个乡镇15万人的生活用水,按照目前的放水量,只可维持到4月上旬。


万亿游资悄然布局“旱灾行情”


2009年的大蒜涨价风潮,其根源就在于海外资金的炒作,如今,新一轮的海外游资正在伺机而动


中国西南旱情导致一些产业受灾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已有近万亿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悄然布局,利用中国罕见的旱情,对与农产品[14.34 1.49%]和有色金属密切相关的产业实施“成本狙击”和“价格催涨”,从中牟取暴利。


150亿元就可掌控中国辣椒


平石资产管理公司亚太市场负责人张天运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时说,2009年的大蒜涨价风潮,其根源就在于海外资金的炒作。目前,与生产抗流感药物“达菲”的公司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美国摩根大通,国际四大粮商中的邦吉、路易达孚和ADM公司,已经开始通过彭博社的信息、农产品市场调研报告等,关注中国大蒜、辣椒等农产品的涨价空间。


熟悉期货市场运作规律的专家张力帆告诉记者:“期货市场和中远期现货交易市场的基本规律是1:10,以辣椒为例,2009年我国辣椒总产量不过390万吨,即使按照每公斤40元计算,所需要的资金不过1500亿元。根据资金杠杆效应,实际上只需要150亿元就能够实现对中国辣椒的掌控。”


沃尔玛提前下手


张力帆认为,由于辣椒、普洱茶等没有非常规范的期货和中远期现货交易市场,海外游资更容易掌控这一市场。如海外游资可以通过沃尔玛、**等掌控下游销售网络的连锁巨头,要求上游供货商增加供货量或者提供供货信息,以充分了解具体品种的总体产销情况,最大限度地实现对信息的掌控,随后对商品价格实施“催涨”。


广西华兴粮食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志林告诉记者,2010年2月开始,一些外资企业已经开始向他和**从事物流的相关企业“探路”,研究在港口码头和仓储中心对鲜辣椒进行初加工和对干辣椒进行仓储事宜。这些公司当中甚至包括益海嘉里公司、沃尔玛的供货商等。


为沃尔玛供货的经销商胡书海告诉记者,几个星期前,他突然接到沃尔玛大幅度提高对辣椒的收购量的要求,并提前兑现了本该在4月初才兑现的2010年一季度辣椒款。“辣椒的收购量比往年多出了2倍多,并要求我们在4月末之前给出答复,如果没有明确答复能够收购的数量,则有可能取消供货商的资格。”他说。


千亿资金叮咬食糖


经销商胡天韵认为,按照海外游资对中国食糖、大蒜的炒作手法,今年6~7月份将是炒作辣椒价格的最佳时机,“如果国内商家认为价格可能高达每公斤60~70元,这就意味着国际炒家完全有能力将价格炒高到每公斤100元的‘天价’”。


食糖价格透支今明两年,几乎已经成为行业内公认的判断。目前,食糖价格仍然停留在每吨5200元左右。“如果旱情持续到5月份,一滴雨不下或者降雨量无法缓解旱情,糖价有可能会上涨到8000元每吨,一旦到6月份仍无降水,意味着新蔗种和宿根蔗将大面积坏死,2010~2011年中国食糖将更依赖进口,糖价甚至会突破每吨10000元的大关。”广西糖业协会秘书长张鲁宾说。


 




熟悉海外游资运作的期货交易行家李昌军认为,从海外游资进入中国的状况来看,已经有不少于1000亿元的资金在食糖期货和中远期现货交易市场中布局,布局并不意味着价格立即飙升,而是选择更合适的时机,如2010年世博会、亚运会等契机,迅速抬升价格,同时不断放出供需不足的情况,让政府和企业无法及时作出应对。


至于有色金属,早已深谙此道的国外大中型企业对操纵价格无疑是“驾轻就熟”。他们早就已经对中国干旱可能对全球有色金属市场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判断。认定基本上可以实现铟价格上涨20倍左右,其它有色金属也可以实现5~10倍的涨幅。


“如果行业内认为可以有20倍左右的价格上涨,那就意味着通过资金炒作,可以在期货交易市场实现50倍左右的价格上涨。”有色金属期货交易分析师蔡永霈说。


运作高手“冷铁鳄”自述——海外游资获利路线图


“行业内有个习惯,如果投入1亿元,赚不到10亿元以上的利润,完全就是失败的案例”


海外游资如何布局中国的“旱灾行情”?记者近日对从常年从事资本运作、对游资进入中国渠道有清晰了解的业内人士进行深入采访时,遇上了在行业内被称为“冷铁鳄”的游资运作高手。


由于长期以来都在东南亚和日美等国家活动,拥有多国护照的“冷铁鳄”,熟悉英文、葡萄牙文、汉语、粤语、客家话和温州话,语言上的优势使得他20多年来在资本市场运作过程中游刃有余。在确保不透露姓名的前提下,他逐渐向本报记者透露了整个游资从行情中获利的“路线图”。


深入掌握信息


“冷铁鳄”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中国历来是受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的国度,海外游资与彭博社、路透社等金融信息情报部门联系非常密切,美国摩根大通、邦吉、路易达孚和ADM公司中都有专门的部门,投入重金,长期跟踪中国农产品[14.34 1.49%]产销状况。一方面是对整个中国农产品进行中长期的布局,另一方面则通过资金渗透的方式,对农产品1~2年时间的价格进行提前评估。


“短期的产品价格预测方面,海外游资的能力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预测的准确率上下浮动不超过10%。远比国内一些期货公司、金融分析机构的预测能力要准确多了。”他说。


“信息网”无所不在


信息来源渠道多样化是海外游资确保自己能够牟取暴利的关键。农业、种苗、行业协会、气象部门、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超市供货商、农产品收购商、统计部门、价格分析部门……渠道深入到生产和销售的每一个领域。


海外游资从来都不是以单一身份出现的,他们或是投资商,或是采购商,或是开发商,地方政府对此往往疏于防范,各种各样的信息汇总到海外游资的分析师手中,就能对中国具体产业的行情作出清晰的评估,确定“围剿”重点。


随着以沃尔玛、**为代表的跨国销售公司在国内大中城市布局的逐渐深入,海外游资更容易掌握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同时可以通过“销售终端”来“倒逼”生产源头,通过对供货商供货质量、供货水平的要求,清晰地掌握国内任何一个具体品种的产量。如今年的干辣椒、食糖、普洱茶等农产品,就是通过来源广泛的渠道,实现价格预测的。


以“三农”之名行地下钱庄之实


中国外汇监管严格,海外游资要进入中国,就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突破中央的监管。


近年来中国政府最关心的问题是“三农”问题,很多游资便打着“三农”的旗号进入中国市场。在预期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游资往往“借壳入行”,打着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地方行业协会“共同发展”的旗号,先注入一笔资金,与当地的龙头企业或者行业协会签订包产包销合同,并装模作样地在当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承诺为地方政府增加财政税收,换取地方政府给予的政策扶持。


因为项目立项、审批、土地、环评等权限都在地方政府,一旦地方政府视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就会逐级上报,大笔资金的流入也被视为正常的“招商引资成果”,无论是人民银行、银监会还是具体的商业银行,都会对有政府立项、土地、环评的项目“开绿灯”。


大量资金流入之后,同样依托“三农”的旗号,用土地平整、引进新品种、支付农民工工资、支付农民土地流转租金等方式,再度流出来。由于这部分资金基本上属于“无头账”、“无尾账”,一些风投公司通过下属的多个投资公司,用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张农村身份证作为“农民工工资凭证”,按照每位农民工年收入1万~2万元计算,就能套出上亿元的资金。如果加上前面所得土地平整、引进新品种、支付农民土地流转租金等,仅一个县级项目能够套出的资金就有十多亿,多的甚至几十亿。


 


制造“信息陷阱”


游资的炒作目的是实现高额利润。在自己充分掌握信息的前提下,给消费者和政府部门制造“信息陷阱”是其中的核心技术。


大部分炒作的商品都具有一定的可储存性,像今年准备炒作的干辣椒、食糖、大蒜、普洱茶等,少说也有1~2年时间的保质期。游资依托冷库、仓储物流等中间环节,完全可以使得政府部门、价格监管部门、工商部门,无法充分掌握整个行业的商品流向。


“信息陷阱”的制造,就是让消费者到生产商都很困惑,到底有多少商品真正生产出来,有多少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未知数。政府部门也会对突入袭来的价格飙升手足无措,如何调控、该怎样出手都云里雾里。这样一来,就形成从生产源头到收购商、从收购商到经销商、从经销商到连锁店、从连锁店到消费者“集体喊涨”“集体看涨”的势头。商品价格炒作的“雪球效应”迅速形成。


“冷铁鳄”介绍,从这几年他从事的游资炒作典型案例来看,2009年炒作山东大蒜,获取的利润超过30倍。行业内有个习惯,如果投入1亿元,赚不到10亿元以上的利润,完全就是失败的案例。


利用专家学者“助推”


游资非常看重专家学者的分析判断,也经常邀请专家学者到基层考察,还鼓励他们通过学术论文、公开发言、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等多种方式,将他们自己对产业的分析判断公之于众。


实际上,他们所到的考察基地、考察线路都是“冷铁鳄”和他的同伴预先设计好的。他们考查得出的结果,有助于游资修正自己的判断。他们考察的大量数据,也是“冷铁鳄”们提供的,其得出的结论与游资的判断**不离十。


当他们作为“独立知识分子”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时候,“权威分析”也就成为“涨价潮”的“助燃剂”。


完全掌控产业链


“旱灾行情”的炒作仅仅是海外游资赚取差价的一个方式而已,并不是终极目标。游资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对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完全掌控,只有掌握了一个国家乃至全球同一行业或者相邻行业的产业链,才能赢取长时间的巨额利润。


2010年中国西南的“旱灾行情”,肯定能够将食糖、干辣椒、普洱茶、大蒜、粮食等一系列农产品的价格催涨一年左右。更为重要的是,游资还会通过此次干旱,加大资金对中国农产品的渗透力度。通过帮助农业部门引进抗旱种苗、转基因产品、建设连锁超市等诸多方式,从生产源头加大对农产品的掌控力度。一方面是建立隶属于自己的信息渠道网络,另一方面则是立足长期经营,为下一轮炒作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黑钱”居多


“冷铁鳄”告诉记者,游资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国外非法赌场和**,进入中国市场炒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洗钱”。


他说:“据我在行业内了解的情况,超过一半以上的资金是属于地下钱庄的,地下钱庄的资金很大程度上都是灰色收入。在干旱行情的过程中,已有近万亿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布局在农产品和有色金属领域。”

TOP

广西旱区一村民寻水累死 村民自发照顾其家小


2010年04月15日12:30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崇左4月14日电 题:旱区村民组长寻水累死 全村盼政府立碑


  中新网记者 孙洁


  西南旱区广西终于迎来明显降雨,而广西崇左市那隆镇都义屯的村民却高兴不起来——10天前,他们的村民组长黄仁忠因给屯里找水,疲于奔命,最终累死。村民们开始自**流照顾其老小,并希望政府立碑给予他最后的荣誉——抗旱英雄。


  13日,记者从那隆镇到都义屯。在这位已故村民小组长的家中,屋内唯一显眼的是当地民政部门送来的几袋大米和十余斤面条。


  因为贫穷和干旱,原有百余人的都义屯现只剩下34名常住人口,绝大多数中青年人外出务工。包括黄仁忠在内,仅有的4名中年人负担起全屯的生计。在这场长达8个月的旱灾中,像都义屯一样饮水困难的民众在崇左市近15万人,而整个广西将近300万人。


  村民农文超是屯里少数几个会讲普通话的人,亦清楚黄仁忠生前的全部工作。“3月28号我们一起去找水源的路上他被树枝扎进了脚踝,几公分那么深,让他去看医生他不去,说我们喝不上水他不放心。”农文超回忆道,因为缺水,黄仁忠已连续多日早上7点出门,晚上7点多才回来,吃完饭后再去为家里挑水。


  直至4月2日屯里修建蓄水池,一直忙到天黑回家后,黄仁忠跟母亲说太累了先睡一下,晚点再起来吃饭挑水。这一睡,他便再也没有醒来。4月3日早上,农文超和黄妻发现黄仁忠一只手搭在胸前,已安详地去世。


  黄仁忠离世,留下了74岁的母亲、手脚残疾的妻子和语言含糊不清的5岁儿子。记者到时,其儿子仍在学校读书,从屯里到学校一个小时的路程,以前由父亲陪伴,现在已经由村里的乡亲们轮流接送。黄仁忠的母亲佝着背被村民搀扶出来,坐在矮矮的小板凳上,任凭旁人怎样询问,都只是湿着眼角一言不发。


  都义屯在半山腰的地理位置,使得村民们每年都有3个月枯水期饮水困难。每逢于此,黄仁忠便去帮村里的孤寡老人们挑水。“他都是早上先帮别人家挑,晚上做完工回来再拿着手电筒去挑自己家用的水。”农文超说这些的时候,黄仁忠常年帮助的一位老人在一旁老泪纵横。


  “知道黄仁忠去世的时候,屯里人放声大哭。”农文超说。全屯19户人家凑了不足2000元钱,匆匆将黄仁忠下葬。一座没有任何标识的坟包,靠在黄仁忠带领村民亲手修建的进屯小路,顶着满山灿烂的白色桐油花,成了村民最沉重的心结。


  而黄仁忠竭尽心力修建的蓄水池最终还是没有派上用场——4月8日,当地政府完成了都义屯引水到户的工程,并且计划斥资10万元修建新的蓄水池抽水,以解决高海拔的都义屯永久性用水问题。


  直至采访结束时,农文超代表村民提出了一个要求:“我们就希望政府能给他立个碑,写个抗旱英雄什么的。虽然我们这里穷,一般人都不立碑,但是他是为了我们才过世的,希望能给他立一个,让我们可以永久纪念他。”

TOP

广西大面积暴发松毛虫病虫害


 


2010年04月15日05:58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年入春以来,广西大部分市县受连续高温干旱气候影响,松毛虫越冬过程不明显,取食活动较往年早,在部分市县呈暴发态势。


  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获悉,截至3月下旬,广西全区马尾松毛虫(含松茸毒蛾)发生面积达到54.08万亩,同比上升了101%,严重危害面积是去年同期的7.6倍。直接经济损失达3200多万元,生态功能价值损失超过2.6亿元。  


  松毛虫呈暴发态势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松脂产地,在南宁、崇左、梧州、百色等地都种植着连片的松树林。很多地方的松树林都出现了大批松毛虫。松毛虫大面积暴发,将严重影响广西松林的木材生长量,并造成受害松脂减产或绝收。


  目前,广西中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市县危害最为严重。据广西林业厅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预测,今年上半年,广西全区松毛虫发生面积将超过60万亩,全年发生面积80万亩左右,成灾面积超过10万亩。


  为何今年广西松毛虫会暴发成灾?广西林业厅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罗基同说,由于今年2月上旬以来广西大部分市县出现连续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害虫生长发育,自然死亡率低,容易扩散蔓延和暴发成灾。此外,早春高温干旱也导致林木生长衰弱,抗虫能力低,有利于害虫取食。


  松毛虫发生周期一般为4至5年,广西自从2006年发生较大规模虫害之后,近几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经过几年的虫口基数累积,为全面暴发创造了条件。


  专业人士还分析认为,近几年因经费不足,广西未进行大规模飞机防治,人工防治对于边远山区、道路不畅的林地不易到位,导致这些地方的虫口密度逐步增加,形成虫源地、扩散蔓延并暴发成灾。      


  防治工作全面展开


  3月中旬,广西林业厅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联合自治区气象局制作并发布了“广西早春高温干旱天气对松毛虫灾害影响及发展趋势预测”。在此基础上,广西森防部门加大了虫情监测调查力度,督促各市县加强监测调查,及时掌握虫情,做好短期生产性预报工作,为各地及时防治提供依据并指导林农开展防治。


  白僵菌是广西自产自销、用于春季防治松毛虫等主要害虫的生物农药。根据虫情发生趋势预测,广西林业厅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春节前已完成15万公斤白僵菌生产任务,可防治害虫60万亩左右。现在正是喷洒白僵菌,杀死松毛虫的好时机,广西各级林业部门已经开展防治作业,严防灾害扩散蔓延。目前,全区已完成防治面积39.31万亩,其中白僵菌防治面积34.66万亩。


  目前,广西林业厅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已采购储备了一批森林病虫害防治药物器械,其中包括机动喷雾器、频振式杀虫灯、无公害防治药剂,并已陆续调拨到灾区。同时,督促有关市县储备必要的药剂、药械、油料等物资,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严防灾害扩散蔓延。广西林业厅派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已分赴灾区,继续开展松毛虫害监测调查,指导各经营主体开展防治工作。

TOP

  • 贵阳将干旱预警信号等级向下调整 (新华网 04月17日 17:44)
  • 气象台发布干旱**预警 西南主要旱区旱情持续 (中国新闻网 04月16日 19:28)
  • 西南5省份共接收抗旱救灾捐款约11亿元 (新华网 04月16日 16:30)
  • 贵州21日将迎来明显降温降雨天气 (新华网 04月16日 15:35)
  • 云南农业因旱损失超过120亿 1506万亩作物绝收 (中国新闻网 04月16日 15:20)

    • 干旱造成云南农业经济损失超120亿元 (云南网 04月16日 10:37)
    • 泰国等驻华领馆捐助中国西南灾区 (中国新闻网 04月16日 01:26)
    • 广西投资23亿元建设大规模饮水工程 (中国新闻网 04月16日 01:15)

    •  





      TOP

        
       
      旱动大西南大国思索:旱灾与通货膨胀紧密联系


       2010年04月30日 13:34  《商界》杂志



      文/特约记者 雷振东 本刊记者唐 亮


       


       


       


       


        下雨了,下雨了!


        4月13日,随着几声闷雷,广西百色市阴暗的天空终于慷慨地落下久违的雨水。对于已经干了大半年的旱区而言,仅仅一场大雨对缓解旱情可能短期意义远大于长期意义,但是从孩子们欣喜若狂的脸上,我们看见了重燃的希望。


        只有当你站在干枯见底的云南青海湖湖底上,你才能体会到这丝希望的珍贵:枯黄的水草、龟裂的泥土,横躺的鱼骨、成群结队的黄牛、水牛和毛驴,这就是如今湖底的景色。


        有人说干旱是自然界给予人类最痛苦的惩罚,此言的确不虚。除了生理上的折磨,干旱也能把人的希望逐渐风干掉,就像晶莹剔透的葡萄,慢慢脱水、脱水、脱水,终于变成一小粒葡萄干。所以,在大旱灾区,你能看到纯真顽皮的孩子们都已经不再追打嬉戏了,这不是**任何灾害所能带来的痛楚。


        然而,面对这场百年大旱,更加痛苦的恐怕是一群当事或不当事的“旁观者”。这场旱情发于2009年秋,但是直到旱情持续许久,不知是谁才首先喃喃自语道:“好像很久没有下雨了。”


        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尖锐的讽刺。一方面,我们拥有先进的气象、气候预测、研究工具,我们甚至已经能够在3月预测出旱情可能会持续到5月、6月……但我们就是不能在旱情前达成一致意见,准确预测到这场灾难;另一方面,我们的灾防往往急功近利,缺乏反思,譬如所谓抗旱就是引水、找水、蓄水,除了水还是水,甚至已经有人预测此次西南大旱必将造成对生态湿地、地下水等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正是在如此被动的局面下,我们看到的是商人的迷失、企业的挣扎,乃至公共财政的力不从心。


        显而易见,西南大旱的确是一场天灾,但我们也必须扪心自问。也许,我们最缺的并不是水,而是一种思考,关于气候决策的思考,我们需要在每场灾难之前就搞清楚,我们的风险在哪里、我们的预防在哪里,我们应该怎么办。


        气候决策,将是未来商业决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也是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国运的根本。


        西南大旱应该是一个不晚的提醒。


        旱!旱!旱!


        “现在最好吃的是清汤鸡,只有用干的;麻辣汤鱼大家都高兴吃,也只有吃干的……”


        ——这是云南罗平县一场“旱灾婚礼”。由于村庄里的池塘早干了,新娘的老父亲提前两天从很远的地方运来8桶水筹备婚礼。30多桌席,没有一个杯子,青菜零星,客人们也通情达理,没有一个人向主人家要水喝。一个村民说,村里的油菜全部绝收,今年不指望什么了,但儿女结婚是大事,还是要尽力操办,日子还要过下去。


        “老师教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但学生们都自己辛辛苦苦挑来水给我喝,我真是很感动,他们用行动证明他们是爱老师的。”


        ——这是云南禄劝县撒营盘镇坎饮小学一位老师的哽咽之言。当得知解放军叔叔驱车6小时前来为他们送水时,孩子们高兴坏了,分到水后都“耶”了起来,但他们都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口水,一瓶纯净水能喝5天。就是这般困难,孩子们也为辛苦备课的老师留下一点点饮用水。


        “现在海子干了,真有点不习惯,总觉得没有去海子打一转鱼缺了点什么。”


        ——这是云南青海湖边晒经村渔民刘永明的缺憾。他本来以为自己的子孙后代都会靠着青海湖打鱼为生,如今青海湖却彻底干涸见底,无鱼可打。不过,刘永明和他的儿子还是像往年枯水期一样整理着打鱼工具,期盼有朝一日能再次上湖,虽然刘永明早已是一位庄稼汉。


        “出去吧,难道在这里等着渴死吗?出去打工赚了钱,买水喝。”


        ——这是云南阿猛镇水塘村村支书李少中对村民的动员词。李少中已经失去耐心,多次找水失败后,他流着眼泪,一家一家串访,劝村民们要么出去打工,要么投靠亲戚渡过难关。就这样,村里600多名青年在村支书的叹息中踏上背井离乡的路途,争取尽快挣了钱给家中老母买水。


        云南昆明石林县6岁的杨云润每天都要步行去挑两担水,贵州息烽县69岁的村民周安会每天奔波于四处挖井取水,云南石林84岁的瞎眼婆婆也加入运水的挑水队……


        如果不能亲历灾区,你很难体会到因为干渴而带来的痛苦与辛酸,以上向读者呈现的一幕幕,仍然不足以表达我们对灾区民生的心痛。


        在这里,有两种错误的思想必须纠正:一种思想是以为旱区下了雨,旱情就会结束,事实上至少需要10场适时的大暴雨才能基本攻克旱情;另一种思想是以为旱情事不关己,仅限西南五省甚至是只在农村地区,事实上这场旱情的波及面,可能与青海湖边刘永明的遭遇类似,改变你的后半生和你的子孙后代的选择。


        这一次西南大旱,旱动的波及面可能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2010年3月以来,旱情还波及广东、湖南、湖北、海南等地。其中,海南省三分之二市县出现严重干旱,万宁出现特大干旱。自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海南省各县市降水量与30年内同期相比偏少四成至九成,降水偏少情况甚至可能延续到夏初。


        超过2000万人饮水困难,5000多万人口受灾,西南大旱旱动中国。


       


       


        链接1:西南大旱详情


       


        灾演时局


        旱情之重,让人首先对旱因展开想象。


        看过美国灾难片《后天》的读者应该记得,片中男主角是一位气候学家,按照他的研究结果地球将在几十年内进入气候狂暴期。随着全球变暖学说的兴起,气候学家逐渐风行欧美,他们不仅频繁亮相于好莱坞**,也广泛参与了全球经济力量的博弈,刚刚落幕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也是气候学家的舞台。


        仅仅对天气预报颇为熟悉的中国人,因为百年罕见的西南大旱也对气候学家和他们干的事情产生兴趣。比如,他们想弄明白,为什么历史上潮湿多雨的云南竟然在2005、2008、2009、2010年多次出现旱情。


        很快,人们注意到一个细节。2004年中国青年报曾刊表题为《2010中国气候突变?》的文章,指出美国全球商业网络咨询公司(简称GBN)受美国国防部委托,撰写了题为《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的意义》的报告。其中关于中国的部分,指出中国气候将在2010年前后由“南涝北旱”过渡为“南旱北涝”。


        这条旧闻又重新活跃,网民们惊呼,原来西南大旱早在6年前就被预测。


        事实上,这则报告的可信度是值得商榷的。首先报告的作者并不是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家,论据多引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此外,这份报告所说的“南旱北涝”与目前西南大旱是否是一回事,至少国内尚无定论。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西南地区近年来大旱频繁,然而我们的企业、决策层竟然难以找到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气候报告作为相关决策的依据,更不用说将气候决策上升到经济战略、**的水准。


        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雷就指出:“我们应该千万警惕,西南旱灾之后,围绕水的反思和举措,成为替代**反思的唯一途径。我们急需将一种知识融合的灾害研究及应对系统,立为中国的下一个基本国策,因为它关乎人的生命和国运的根本。”


        事实上,我们已经为这种疏忽付出了惨痛代价。在很早以前,地质学界就对中国西部的断层忧虑重重,认为当地爆发大地震的可能性极高。如果我们就此在当地建筑物中更多地使用柔性材质,汶川大地震的死亡人数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而刚刚发生的青海玉树地震,则更加提示我们西部断层的危险。


        显而易见,比旱情更严重的,是中国人对灾害的麻痹。这无疑是一个讽刺,一千多年前孙刘联军依靠预测东风在赤壁大战中击败了曹军,而他们的子孙拥有精密的气象研究工具,却不能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战略。


        西南旱灾无疑具有一个警示作用。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roll/20100430/13347859742.shtml


       


       


       



        链接2:西南大旱的气象解释:


       


        气象学界普遍认为,全球变暖是西南大旱的罪魁祸首。


        一是青藏高原去年积雪偏少,高原热力因素强盛,影响四川等地出现干旱;


        二是厄尔尼诺现象加剧,海洋升温,太平洋(14.86,0.44,3.05%)表明热流向东转移,带走了热带水汽,导致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增多,但由南方进入西南的水汽大大减少;


        三是今年冷空气虽然数次影响我国,但大多数冷空气在北方便已偏东移动,即便进入西南地区与热空气形成对流天气,但由于水汽不充分无法形成降水。


        关于“南旱北涝”的灾演预测,2004年北京大学钱维宏教授、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赵振国、罗勇均得到过与GBN报告中类似的结论。而根据吉林大学专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杨学祥引用的一种名为拉马德雷的理论显示,地球从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相位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低温期和中国的“南旱北涝”时期,而在2014~2016年南方的干旱形势可能才会达到顶峰。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核心话题是全球变暖与减排,前者为风险所在,后者为风险防控。


        商情气象


        这种警示作用,首先作用在商人的身上,并带动了一系列自发的经济决策。令人遗憾的是,绝少企业、商人是主动适应老天爷的,他们的一些举动不仅滞后,也难言道德。


        沉沦西江


        “坐车回家了一趟,回来却还堵在那,继续等总不行,但只有等!“


        已经在西江行船十几年的柳州船东章金财有点闲得发“毛”了,他从柳州出发运陶瓷去广州,却在梧州长洲水利枢纽大坝前等了十几天。由于西江水位下降,航道萎缩,已有不少船只躺在了河床上,有关部门不得已只得采取通行**。


        干渴的西江,成了章金才的痛,正常情况下,他一个月跑两单便有得赚,现在一个月能跑一单已经是运气好,而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半年多。


        如今的西江更成了整个珠三角经济区及其辐射地区的痛。珠江上连云贵矿区,中连广西水泥、石材产区,下连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区,本是黄金水道却不堪重负成为“船只堵道”,旱情无疑成为关键的导火索。


        不过,如果把旱情归结为“堵船”的唯一原因,莫免又失之偏颇。长洲水利枢纽不仅是通航要道,它也有调峰发电的职能,但后者的比重似乎要更大一些——水运成本非常低,仅为0.03元/吨每公里,不及铁路的20%和公路的5%,一方面章金才们在成本的牵引下更愿意选择西江,然而另一方面水利公司在利润的**下更倾向于发电。


        但问题在于,发电带来的利润,能否覆盖滞留的船只给整个珠三角经济区带来的损失呢?答案当然是不能,而当百年大旱袭来答案则更加明确。


        事实上,老天爷并不是没有提前揭露过答案。有媒体报道称,自长洲水利枢纽通航的2007年5月以来,已经至少有6次大规模的滞航现象。对应的则是从“九五”期间到2008年,珠江内河航道投资一共只有72亿元,只够刚修100多公里高速公路的!


        正是因为今天的水利工程项目在投资方面往往是发电大于航运、大于“水利”,西江之堵乃至民生之渴能够与水利设施的不断增加共生共存,西江只是缩影之一。


        焦虑的三七


        “现在的价格已经趋于疯狂,生产糟糕透了,以后我都有些不敢种了。”当记者赶至三七种植大县云南文山时,当地最大的三七种植企业高田公司老板陈高田正在地里忙着浇水。虽然有药企开出高价想签署3~5年的长期供货协议,陈高田却不敢答应,一是苗死了三分之一,后继乏力,二是谁能料到这鬼天气还能干到多久。


        陈高田坦言,自己遇到了从业26年来最大的麻烦,当地有人跑起运水生意,陈高田迫不得已最高要付出100元/吨的代价。须知,陈高田有2500多亩三七地,每月浇水4次,每亩每次8吨,一个月就需水8万吨,即便按照30元/吨的平均价计算也高达240万元。


        陈高田在着急,下游三七需求方则犹如热锅蚂蚁。三七减产已成定局,云南白药(65.80,-0.85,-1.28%)、片仔癀(41.10,0.11,0.27%)、丽珠集团(44.86,-1.75,-3.75%)、白云山(14.45,-0.40,-2.69%)、梧州制药等企业高管扎堆前来抢货。2008年三七收购价仅为50元/公斤,如今却涨至350元/公斤。这就不难理解广州白云山与和记黄埔中药干脆把5000亩种植基地放在了文山,赌的是未来。


        不过已经有人赌赢了,康美药业(13.26,-0.30,-2.21%)从2006年起就在文山大肆采购三七,至今已囤货2000多吨,相当于文山年产量的40%,收购价只有20~50元/公斤,账面利润超过10亿元。有消息人士称,康美药业之所以“未卜先知”提前大规模采购三七,并非提前预测到旱情,而是对下游三七需求市场看好的一种正常反应,只是旱情扩大了这份胜利,让康美药业一下子就变成焦点公司。而康美药业也似乎并不打算炫耀这份胜利,当记者致电康美药业证券事务代表温少生,他并未给予正面回应,而是将问题推诿给了董事会秘书。至今,我们也不知晓康美药业占卜天象的奥秘。


        陈高田说,三七价格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云南白药、漳州片仔癀、复方丹参滴丸这些熟悉的中成药都会面临涨价与否的抉择。


        普洱茶的对赌


        普洱市的大茶商徐能并没有心思过清明节,他要赶在清明之前卖完他往年囤积的茶叶。干旱袭来,徐能今春只收到2吨劣茶,而茶叶在清明节前节后价格则两番风景,当然,作为本地人的徐能心中抱着清明下雨的企盼。


        25岁的种植户罗忠海则更加焦虑,“8个月没有一场雨,茶树都不发芽了。”往年,罗忠海200多株老茶树能收1.5吨茶叶,可卖1万多元,然而今年到3月他只收上2两茶叶,无言以对。如果清明之前能下雨,罗忠海养活一家五口尚有希望。


        与徐能、罗忠海相反,一些来自甘肃、浙江的外地茶商则在积极囤货,并以各自身家暗赌老天爷不会下雨,这样他们就能趁着茶叶青黄不接价格上涨而发一笔国难财,而其中也不乏前些年高位被套的普洱茶炒家。


        相信结局对绝大多数人有利。尽管普洱市茶叶减产已成定局,但在3月27日,普洱市下雨了,这就能挽救一大批新茶,徐能、罗忠海获得了辛苦的回报,普洱茶炒家却败下一阵。


        辣椒博弈


        贵州遵义的辣椒商人马军正在为自己的决策后悔。遵义的虾子镇历来有“中国辣椒城”的美誉,然而持续的干旱把这里烤成辣椒的风化场,**芽都是奢望。正是抱着今年辣椒产量暴减的预期,马军和**辣椒商人一道从今年年初就大批囤货,希望大赚一笔。


        在3月初,形势的发展确实如马军料想,辣椒价格从去年的3、4元/斤涨到了12、13元/斤。但是疯狂的价格惹怒了辣椒采购商,他们放弃了“中国辣椒城”,转而从湖南、湖北、山东等地进货。当马军等囤货商缓过神来,价格已经降到了7、8元/斤,获利甚微。只有重庆人还买遵义辣椒的账,喜食火锅的他们除了贵州辣椒,**辣椒是不吃的。


        白酒饥渴


        对上市公司贵州茅台(129.03,-5.22,-3.89%)而言,没有比下雨更好的利好消息了。由于干旱,赤水河水位锐减,市场风传茅台镇数百户酿酒作坊和小型酒厂中近一半都面临无水可酿的危险。事实上,贵州茅台位于赤水河的上游,理应是受到影响最小的酒企,但流言的威力也能直接把贵州茅台逼上风口浪尖。当茅台镇在3月下旬下了几场雨后,茅台公司很快就向媒体散布了喜雨的消息,缓解了股市上的忧虑气氛。


        云南最大的白酒企业玉林泉酒业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它是真的很缺水,四分之一生产线因此关停,当地政府已经动用山泉水供应酒厂救急。


        其实,茅台更缺高粱。旱灾导致的高粱减产将直接危及贵州茅台、泸州老窖(30.85,-0.95,-2.99%)等酒企的原料选材,这也促使这些酒企提前做好高粱储备。


        橡胶式不稳定


        “很多用胶企业在春节前确实趁着低价抄底,储备了一些原料,但是近来开工很足,这些胶已经用了70%多了。”


        卓创资讯天然橡胶分析师于建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证明了国内用胶企业的价格冲动,却没有证明他们的旱情提前量。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roll/20100430/13347859742_2.shtml


       



       



        从去年秋天到4月,云南的西双版纳州一直处于干渴的状态,千里澜沧江大部分河床已经外露,当地的橡胶(23525,50.00,0.21%)种植户周爱民已经不敢去江里游泳了。


        顶着30度高温,周爱民望着景洪市锄戈村山上的一片片橡胶林,心中焦虑万分。他说,如果干旱继续持续,至少减产20%~30%。


        这的确是一个关键时刻,每年的4月是割胶高峰期,也是橡胶树吸水量最大的时候,如果4月还不下雨,西双版纳州占全球产量3%的橡胶林面临的形势无疑就会格外严峻。


        货源尚足,价格已经先期高企。3月,橡胶现货价格基本维持在2.3~2.4万元/吨,这和去年同期相比涨幅已经接近100%。由于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胶价的不稳定将是很多下游厂商的噩梦。尤其是今年,云南在闹旱情,全球的橡胶主产地似乎也都在闹旱情,橡胶价格的不稳定,更像是地球副热带高压带的不稳定,毕竟橡胶不会长在撒哈拉大沙漠里。


        周爱民说,他现在祈祷的就是4月15日前后一定要下雨,往年可都下了雨的!在说往年时,他的眼神有些迷茫。


        裸瀑无言


        “气势磅礴,雷声轰鸣,山回谷应”,这是小学课本里对中外闻名的黄果树瀑布的描写。如今,黄果树瀑布却涓瘦不已,几成裸瀑,再无澎湃声响。


        数字更能体现黄果树瀑布在旱灾面前的弱小。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上游白水河水尺读数白天只有0.15米,上午8时去测甚至只有0.01米。为了保障游客观赏时不断流,上游水库只能在每天上午7时至下午5时放出少量的水。


        事实上,为了保证业绩不萎缩,黄果树旅游公司已经向上游**水库“讨水”。但水利部门明显是更加明智的,他们的回复是“抗旱保民生要紧”。无奈之下,旅游公司在景区门口挂出这样的标语:“大瀑布上午水量较小,观瀑效果不理想,建议您上午先游玩天星桥或陡坡塘景区。”


        类似的旱灾商情,还波及有色金属、制糖业、花卉业、咖啡业等诸多领域。对于中国的企业家、商人而言,他们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必须要占卜天象的时代,因为四处都不让人放心:1月,新疆、内蒙古遭遇严重雪灾,受灾人口超过467万;在黄河与渤海,2010年我们已经分别目睹了“历史最严重”凌汛和30年来最严重冰灾;在海南、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可以遇见今年将面临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更狂暴的台风;最夸张的可能是3月中下旬的这次沙尘暴,所带沙尘量相当于北京市民人均10公斤尘土,沙尘暴甚至漂洋过海去了日本,让这个岛国瞬间暗无天日。


        我们必须要承认一个事实,极端天气可能在未来发生的频率会越来越高,次数越来越多,如果一个企业在未来的资源配备中缺乏气候决策环节,比如对投资地区生态环境、极端气象的考察,对某种气候条件对产品价格、产量的影响,对某种产品的生态承载量的考量,那么它遭受灾难打击甚至是突然死亡的几率也会非常高。


        如果上升到国家经济战略层面,气候决策的重要性则更加凸显。


       


       


        链接3:西南大旱对部分上市公司的影响。


       


        “瘦身”前后的黄果树瀑布。


       


        大国思索


       


        到了3月,几乎所有人都把旱灾与通货膨胀联系在一起。


        最先起反应的就是菜篮子,去昆明青年路桃源菜市场转一转,你就会发现昆明菜价已经没有“角”了。原来2.5元/公斤的黄瓜要3.5元,原来7元/公斤的小米辣要12元……甚至连卫生纸都在涨价,由于货源紧张,商场向纸厂订货,100万元的货要先压50万元定金。


        据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调查,2月云南CPI同比涨幅3.2%,尚属结构性上涨,但是这一数字明显不包含这次旱灾的深度和广度。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就指出,不仅仅是中国西南面临旱灾,一部分东南亚国家也面临严峻旱情,如果整个地区旱情持续时间很长,就会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并传导到下游的肉类、饲料类及相关产品。


        事实上,由旱灾引发的全国性通货膨胀能否显现,至少要等一年才见分晓。例如,2006年川渝发生特大干旱,直到一年后才出现全国通胀,2007年7月CPI就曾高达5.6%。


        通货膨胀是否因旱灾而始发,影响着政府宽松货币政策能否持续,一旦政策转紧,带来的经济影响难以估量。


        如果说通货膨胀尚可斟酌,西南地区庞大的水利设施投资需求则直接“逼宫”中央财政。


        云南罗平县就是一个“逼宫”典型。你可能不曾想到,罗平这个重灾区并非缺雨,事实上从2009年7月到2010年3月罗平降水量多达500毫米,相当于陕西关中平原一年的降水量了!然而,罗平农业几乎绝收,关中平原却是中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究其原因就是水利不济。在云南阿岗镇,镇里每年向水库支付10万元购买600多万方水,引水渠道名为东干渠。但东干渠每年都要修,到2009年干脆无法使用。而要修好东干渠,镇里要拿出80多万元,但就是没钱。


        事实上,由于年久失修,以及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乏力,东干渠可浇灌面积不到原计划的四分之一。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让大伙拿钱出来修根本不可能,现在又不是生产队时期了,要修只能上面掏钱!”


        于是,旱灾成了偿还水利历史积债的契机,也成了云南各地相互争夺水利资源的起点。罗平县此次就拿出了“十二五”36个水库项目的胃口,相当于建国以来当地水库容积的8倍之多,当然全靠中央财政。


        财政力量倾向于西南,**地区怎么办?这个问题值得西南以外的省市算算账。不过,值得所有人算算账的,是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云南文山,记者了解到三七种植业是云南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后,烟草消费税和增值税大量上缴中央,本来依靠“烟财政”的云南地方财政则增长乏力,不得不发展**产业。


        但是,包括三七种植业、旅**业、花卉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着实有限,这又使云南投入更多力量到了资源型行业,如铜业、铝业、水电,从“烟财政”转变为“矿财政”,也逐渐将云南拖入投资拉动的低效率GDP模式。


        由于资源型行业的拓展导致的自然生态资源的破坏,已经不胜枚举,有人就曾质疑,云南、贵州等地竟然还大规模种植着吸水性极强、被世界银行基本停止投资的桉树林。


        桉树林无疑成了西南地区的另一种活的“矿资源”,但我们有无分析过这些争议性经济作物的破坏力?一位环保志愿者汪永晨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让西部的人民也富裕起来,无可厚非……在挖掘时,开发时,种植时,建设时,我们认真地研究过西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吗?”


        这种关系可能很难在短期内顾忌,因为这涉及到关键的经济增长模式。当西南地区为自己标上“矿财政”的资源牌,这些底子本就不好的西南大省就会继续倾注于资源型行业,于是投资拉动GDP的模式继续繁衍,**领域如环境保护、水利建设则趋于边缘,导致灾防欠账越来越大,而为了在大灾之年弥补这些欠账以及欠账加深的灾害破坏,又要继续加强资源牌投入,继续“矿财政”,由此周而复始。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正是因为旱灾,因为灾民有雨却无水的尴尬,这种投资型、资源型“眷顾”终于看到了一丝冲破枷锁的机会。


       


        链接4:美国的抗旱机制


       


        大洋彼岸的美国同样是旱灾频发的国度,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60~80亿美元。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根据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数据监测得出结论,随着美国的异常变暖和全球气温的上升,干旱在未来的美国会频繁发生。


        在包括NOAA等组织的敦促下,美国政府近30年来加快了抗旱体制的架构,成立了国家综合干旱信息系统(NIDIS)。1982年,美国仅有3个州建立了完整的抗旱计划,目前则扩张到30个州,抗旱计划大致包括监测和早期预警、风险分析和减灾与应变三个部分。


        美国的抗旱经验精髓之处,在于美国较好地实现了科学界、政界、商界面对面、点对点的结合。比如,美国海洋气象局、美国国家农业部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美国国家干旱减灾中心经常联合起来研制干旱监测产品,并将相关信息公开提供给专家及公众。2007年11月成立的“美国干旱门户”网站则向公众提供抗旱减灾策略所需的信息、资源和产品。


        云贵旱区的米商赶至重庆抢购大米,使重庆当地米价出现了小幅上扬。


        面对愈发严重的旱情,灾区正在大规模抢修水库等民用水利设施。图为四川泸州市叙永县头塘村的水库工地。


       


        旱策2010


        机会在哪里?在反思。


        当人们意识到灾难的频发性,并产生提前为灾难“备案”的需求,那么我们的经济政策也自然会打出“提前量”,这就是西南大旱给予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有一套能够成功预测气候剧变并作出相应策略调整的机制,村支书李少中和他的乡亲们可能在几年前就移民走出大山,找到另一个更合适的居住所;三七种植户陈高田可能会提前知道,一种叫做防旱剂的肥料能够帮助他节省将近80%的用水,那可是每月节省了将近200万元;云南罗平县的农民朋友们可能也会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自发地集资或号召**投资修葺破损的东干渠以解决旱灾到来时的饮水之难……即便不能准确地预测气候的变化,我们至少也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要有气候决策的底气。


        从国家层面而言,旱灾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样本,它告诉决策层怎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会造成怎样的结果,什么样的模式是最持久最健康的,这也必然会引导决策层思索如何去实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气候决策的终极目标。


        显而易见,百年大旱是一次教育的机会,无论你是官员,或是商人,还是一个字也不认识的农民。


       

      TOP

    • 云南林地受旱灾严重经济损失达95亿 (中国新闻网 05月12日 16:40)
    • 广西面临干旱和洪水双重挑战 (新华网 05月07日 12:50)
    • 广西铁路抢进度保运输 挽回旱情造成损失 (新华网 05月07日 08:26)
    • 民进中央等单位赴贵州捐赠抗旱物资 (新华网 05月06日 16:06)
    • 云南省抗旱开掘出水井达1200多口 (新华网 05月06日 14:24)

      • 贵州解除干旱橙色预警 仍有两个重旱县 (新华网 05月05日 11:50)
      • 云南野生动植物数量和种类因干旱大幅减少 (人民网-人民日报 05月05日 04:05)
      • 广西贵州旱情缓解 国家防总终止抗旱Ⅱ级响应 (中国新闻网 05月04日 18:57)
      • 广西工程性缺水致旱问题突出 亟待加大投入(图) (新华网 05月04日 09:43)
      • 广西将解决120万人饮水难 (人民网 05月04日 09:01)

        • 旱灾引发广西绿豆产量大幅减少 价格现历史高位 (新华网 05月04日 08:28)
        • 贵州连续降雨 黄果树大瀑布重现磅礴气势 (中国广播网 05月04日 07:11)
        • 社科院专家:西南旱情不影响整个粮市供求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05月03日 03:45)
        • 五一期间云南部分地区有降雨 (新华网 05月01日 11:27)
        • 贵州旱情逐步缓解仍有17个重旱县 (新华网 04月30日 15:14)

          • 贵州因特大旱灾损失132亿 317万人仍饮水困难 (贵州都市报 04月30日 14:59)
          • 三峡集团累计向西南旱区捐款1600万元 (中国新闻网 04月30日 10:55)
          • 广西旱情基本解除 部分县插秧用水仍困难 (人民网-人民日报 04月30日 05:27)
          • 广西大部分地区旱情基本解除 (新华网 04月29日 16:11)
          • 贵州因旱灾春播同比减少287万亩 (新华网 04月27日 15:40)

            • 广西旱情缓解已无特旱和重旱县 (新华网 04月27日 03:15)
            • 滇池库容因干旱减少2亿立方米 水位降近80厘米 (中国新闻网 04月26日 11:55)
            • 大旱期间20年老井被承包 村民用水需排队买 (生活新报 04月26日 10:07)
            • 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抗旱形势依然严峻 (国际在线 04月24日 19:22)
            • 香港再拨400余万港币援助干旱地区群众 (国际在线 04月23日 17:14)

              • 广西特旱旱区得到部分缓解 (中国广播网 04月23日 16:58)
              • 香港赈灾基金再拨款414万元援助内地旱灾地区 (中国广播网 04月23日 15:18)
              • 广西百色将干旱灾害I级应急响应降为Ⅱ级 (新华网 04月23日 00:41)
              • 受冷暖气流影响广西局地降暴雨 旱情逐渐缓解 (新华网 04月23日 00:41)
              • 贵州大部今起气温下降夜间多雨 有助缓解旱情 (新华网 04月22日 17:50)

                • 珠江流域部分重旱区抗旱任务仍较重 (新华网 04月22日 11:42)
                • 贵州旱区青海震区救灾助学行动启动 (新华网 04月22日 10:25)
                • 广西迎来新一轮降水过程 22个特旱县旱情解除 (广西新闻网 04月22日 06:51)
                • 广西湘江漓江出现洪水 2人因洪灾死亡 (广西新闻网 04月22日 06:51)
                • 香港再拨25万港元援助内地旱灾灾民 (中国新闻网 04月22日 01:00)

                  • “水滴行动”将赴云南旱区捐赠物资 (中国小康网 04月21日 17:20)
                  • 广西将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 旱灾洪水可能同现 (广西新闻网 04月21日 06:54)
                  • 贵州兴义冷洞村完善基础设施抗击旱灾 (人民网-人民日报 04月20日 14:51)
                  • 贵州15万**进村入户为旱区民众排忧解难 (新华网 04月20日 11:34)
                  • 全国仍有780多万公顷耕地受旱 (国际在线 04月20日 10:55)

                    • 西南部分受旱地区持续降雨 贵州广西旱情缓解 (中国新闻网 04月20日 09:39)
                    • 贵州因旱旅游业受损 欲借世博会抓促销 (新华网 04月20日 09:31)
                    • 贵州冷洞村抗旱救灾纪实:大山深处有鲜红旗帜 (中国广播网 04月20日 08:46)
                    • 4名俄罗斯画家义卖 支援干旱灾区建设水柜 (新华网 04月20日 08:20)
                    • 广西降雨旱情缓解 特旱县减少3个 (广西新闻网 04月20日 08:15)

                      • 广西最严重干旱县降雨量少 旱情依然严峻 (中国新闻网 04月20日 00:20)
                      • 直击云南干旱:资金投入不足致部分水库难起作用 (CCTV《新闻调查》 04月19日 18:16)
                      • 渲染债务助推日元贬值 (瞭望 04月19日 14:55)
                      • 中国汽车**走向何方 (瞭望 04月19日 14:53)
                      • 自主创新的“一汽体系” (瞭望 04月19日 14:52)

                        • 北京车展释疑全球第一车市 (瞭望 04月19日 14:51)
                        • 中国影响力“鼎举”北京车展 (瞭望 04月19日 14:50)
                        • 吉尔吉斯斯坦政局阴晴 (瞭望 04月19日 14:49)
                        • “红衫军”升级泰国街头斗争 (瞭望 04月19日 14:48)
                        • 国土资源部支援贵州抗旱打井已投入使用(组图) (新华网贵州频道 04月19日 14:42)

                          • 西南旱灾引发资本市场竞相炒作 (瞭望 04月19日 14:39)
                          • 广西隆林后寨村民众抗旱救灾纪实 (人民网 04月19日 11:54)
                          • 贵州黔西南冷洞村抗旱救灾纪实 (中国广播网 04月19日 10:00)
                          • 游客因西南旱情改变出游计划 (新华网 04月19日 07:47)
                          • 不法者炮制假新浪网页骗捐 涉嫌**警方调查 (京华时报 04月19日 03:2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