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茶宴|茶宴的由来|茶宴文化的由来

茶宴|茶宴的由来|茶宴文化的由来


茶宴|茶宴的由来|茶宴文化的由来


 


茶宴又称茶会,是以茶代酒作宴,宴请款待宾客之举。茶宴始于南北朝,兴于唐代,盛于宋代。早在三国时代(公元220—280年),我国就有“密赐茶以当酒”之说,即以茶待客。这种形式可能就是茶宴或茶会的前身。
  “茶宴”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山谦之的《吴兴记》一书,其中指到“每岁吴兴、毗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到了唐代,茶宴已纪正式化。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在《与赵莒茶宴》中写道“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反映了唐代茶宴与会者代酒欢宴的感慨之情。
  其中湖州和常州交界处的顾渚山茶宴规模最大,最为有名。当时,湖州的紫笋茶和常州的阳羡茶均已被列为贡茶,每年早春采茶时节,两州太守都要在顾渚山举行隆重的茶宴,邀请名流专家共同品尝和审评贡茶,并可领略优美的环境和精美的茶具。这种茶宴历代不绝,到了宋代,随着茶叶产区的扩大和制茶方法的革新,茶宴之风更为盛行。
 江南盛产好茶,茶宴也始于江南。七月,正好是江南新茶上市的季节,这个季节的江南,空气里满是茶的香气。
  喝茶,沪语里讲起来是“吃茶”,一个“吃”字暗藏玄机,用茶入菜,茶宴由此而来。


传统的烹任方法当中,为了解除生猛海鲜、六畜(牛、马、羊、猪、狗、鸡)等的腥、膻、臊味,常用料酒、五香、八角、花椒、桂皮作为调料,但这些调料难免有喧宾夺主的副作用,而用茶叶做调料,去腥、去膻、去臊味、去杂味,不但不会喧宾夺主,反而和原料相得益彰。如此说来,茶宴的特性就是“菜永远第一,茶永远第二”。


  然而,用茶入菜并不仅仅是抓把茶叶放进菜里这么简单,五味六色是茶宴的绝妙之处。五味——酸、甜、苦、辣、咸。六色——红茶、绿茶、青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茶宴五彩缤纷,其色来自于自然的茶色。茶之香、茶之韵、茶之味、茶之形、茶之性衍生出数百道精美绝伦的艺术菜肴。只有尝过之后你才会大彻大悟茶宴的精髓所在:茶性、菜性浑然一体,茶既去掉了荤菜之油之腥,又添了素菜之清之雅,色香味俱佳,不喧宾夺主,唯锦上添花,令人十指大动、顿生食欲。


  之所以做茶宴的饭馆不多,主要还是因为用茶入菜不是件容易的事。若是用得不对路,好茶叶也会败了名声,做出来的菜味道发苦,颜色发闷,既扫了食客的雅兴,也坏了茶人的心情。


  找一个对的时间,选一个不错的茶宴馆,偷得浮生半日闲,悠然自得地品尝一道道茶宴,就把它当作是对自己肠胃一次清淡的洗礼。


  日本的茶道就是根据我国茶宴的仪式逐步发展起来的。茶宴的仪式,依环境条件和规模而有区别。宫廷茶宴通常在金碧辉煌的皇宫进行,气氛肃穆庄严,礼节也相当严格;所用茶叶为明前贡品,茶具为名贵瓷皿,用水为清泉玉液;茶宴举行时,首先由近侍布茶施礼,在皇帝的带领下,群臣举杯闻香品味,赞茶施恩,并相互庆贺。自始至终,均以品茗贯穿。整个茶宴过程,有迎送、庆贺、叙谊、观景等仪式。
  寺院里的茶宴,则多在僧侣间进行,仪式开始时,众僧围坐在一起,由该寺主持法师按一定程序泡沏香茗,以表敬意,再由近侍献茶给众僧品尝。僧客接过茶,打开盖碗闻香,举碗观色,接着品味,并发出“啧啧”声,用以赞赏主人的好茶和泡沏技艺;随后进行茶事评论,颂佛论经,谈事叙谊。二三好友之间自行发起的品茗谈天,也可称为茶会或茶宴,如宋代的大学生茶会就属于这种形式。据北宋朱的《萍洲可谈》记载,当时“大学生每有茶会,轮日于讲堂集茶,无不毕至者,因以询问乡里消息”,堪称学生会或同乡联谊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