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我家小儿如是说.......

今天你解套了吗?

TOP

“五穷六绝七死"吗?

在股价波动中,时间扮演着重要角色,有人甚至把它看作是影响股价波动的最重要因素,比如周期理论、江恩理论等,都把时间周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不过在笔者看来,对时间周期的最中肯评价来自薛斯通道理论。薛斯经过2万多小时的电脑运算后得出一个结论:影响股价波动的主要有三种因素。首先是基本因素,比如宏观经济、公司利润增减、股利率的高低、市场供求关系等,这一因素占到75%。他把这一因素称为基本动机。由基本动机引起的价格运动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特征,一旦形成趋势就不会轻易改变。   其次是时间因素,占到23%。由时间因素引起的价格波动不会改变市场的根本趋势,它只是令股价在大的趋势前提下出现周期性涨跌。对引起周期性波动的原因,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可给予满意的解答,因此,薛斯把引起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命名为X动机。   再次是偶然因素,比如一些突发消息、偶发事件等。这一因素约占2%,可忽略不计。   引起6124点这一轮调整的基本因素毫无疑问是来自于基本面,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一是市场整体估值水平,2007年时的全市场平均市盈率不仅相对全流通背景来说高得离谱,即使是在非全流通时代也属于历史最高水平。二是由通胀引起的宏观紧缩政策使流动性过剩戛然消失,以及由企业头寸紧张、成本上升等因素造成的企业增长预期的下降。三是在全流通背景下的供求关系的全面逆转。所有这些因素,都不是在短期内可以消失的。用薛斯的话说,由基本动机引起的趋势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特征。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由X动机引起的周期性波动上。   对时间周期可有2种测算方法。一种是传统的固定周期法:通过历史上的一些循环高点或循环低点的时间跨度计算,找到其相对固定的周期。比如沪深股市从198911月到2001年间,平均19.25±1个月会产生一个循环低点。这种方法的好处一是简便,二是可靠性强。不足之处在于无法所有重要的循环高点和低点涵盖进去。我们知道,股价的波动并不总是以周期性尤其是以相对固定的周期性显示的,市场总是会出现某种变化。对这种变化,由翁文波先生创立的加减组合周期法就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   这种方法是把所有重要的循环低点的时间跨度都列出来,然后通过各时间跨度的加减组合计算,寻找下一个可能的循环低点。因此,这种方法和固定周期法相比,固定周期法类似于独裁制,人为地规定了哪些谷底在时间周期上是重要的,哪些谷底在时间周期上讲是不重要,可以忽略不计的。而这种方法则类似于民主制,认为所有的谷底在时间周期上都具有同等重要意义,都有可能会对今后的价格循环产生一定的周期性影响,甚至是重演。因此它对所有的谷底均一视同仁,一人一票,由集体来决定下一个循环低点会产生在什么时候。   下表是以19947325点为时间零点,其后所有重要的循环低点距325点的时间跨度。   通过加减组合计算,我们可得到下列一组结果:38131169799016938132170581121701838112168102131651681818132168656538168   其中4组二元公式指向325点后的第169月和第170月;4组三元公式则集中指向325点后的第168月。通过计数可以知道:168月就是20087月;169月就是20088月。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作2个基本判断:   1、结合上述分析和波浪形态,沪深股市从6124点开始的这轮调整的大A浪已经结束,尤其是上证指数与沪深300指数的形态特别清晰(唯有深综指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2、由于4组三元股市集中指向7月,而4组二元偏向于89月份,因此五穷六绝七翻身可能会让位于五穷六绝七死(筑底整理,波幅缩小)八活7月窄幅筑底,8月行情可期。   时间 上证指数 325点的时间跨度(月)   19947 325 0   19961 512 18   19979 1025 38   19995 1047 58   199912 1341 65   20012 1893 79   20021 1339 90   20031 1311 102   200311 1307 112   20056 998 131   20057 1004 132   注:虽然998点产生于20056月,但最低收盘指数1011点则产生与20057月,因此我们列出了2个时间 .

TOP

比如沪深股市从198911月到2001年间,平均19.25±1个月会产生一个循环低点。这种方法的好处一是简便,二是可靠性强。不足之处在于无法所有重要的循环高点和低点涵盖进去。

TOP

以下是引用玩物不丧志在2008-7-6 23:19:13的发言:
老师嘛,就该好好教书去.


TOP

以下是引用野渡在2008-7-9 15:06:56的发言:
今天你解套了吗?

没上套

TOP

新趋势在蛰伏中形成
2008年07月26日 10:03来源:上海证券报
  □金学伟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他的老婆是有名的悍妇。苏格拉底常常受不了妻子的诟骂暴打,夺门而逃,跑到广场上与年轻人探讨人生幸福的真谛。一天他再次夺门而逃,刚跑到街上,余怒未消的妻子一盆水从楼上倾泻而下,浇得他一头一脸。苏格拉底不愧是哲学大家,他头也不回,抹了一把脸,说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我早知道,雷霆之后必有暴雨。”

  每一轮趋势的形成和转变都有它的前奏期。它的前奏如同苏格拉底所说的“雷霆”,而后出现的趋势则是雷霆之后的“暴雨”,是一前一后的两个必然事件。趋势形成与转变前兆在不同的市场背景下,会有不同的模式。但总体上会有一些共性。其中较常见的会有以下几种。

  一是斯波朗迪的“1-2-3”法则。所谓“1-2-3”法则是指:一是股价突破原有的上升或下降通道;二是回试原先高点或低点;三是再次下跌或上升,并突破原来回档或反弹中的低点或高点。

  以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大盘实际上已完成了“1-2-3”法则中的“1”和“2”。其中“1”出现在7月初的2566点反弹,这一反弹突破了5522点和3786点这2波反弹所形成的下降趋势线;“2”完成于7月16日的2656点。目前正在等待“3”,即突破2566反弹的高点--2953点。

  二是史泰米亚的“趋势逆转三部曲”。即第一部:波动幅度变小。波动幅度变小是趋势动力衰减的信号,它的出现标志着市场已无力承担起继续上涨或下跌的重任了。第二部:有被动性卖盘或被动性买盘出现。史泰米亚把买盘分为被动性买盘和主动性买票两种。所谓被动性买盘是指:并非因为看好后市趋势,只是觉得目前的股价在短期内看来已显过低,并由此而产生出买入意愿。因此,被动性买盘的行为方式是:只做逢低买入,但绝不追高,股价稍一上升就停止买入。由此产生的结果是股价陷入盘局,呈窄幅盘整状。第三部是主动性买盘涌入,令股价突破盘局,向上延伸。

  以此观之,目前趋势逆转三部曲的前2部也已完成。首先,以笔者的月K线看,在经过3月-6月连续4个月超过20%的波幅后,7月份(即6月19日-7月18日)这一个月的上证指数波幅已大幅度收窄为10%。从去年10月以来的调整中,月波幅小到10%的只有去年的12月,即去年11月19日-12月18日这一个月,而第二个月大盘从4800点攀升到5522点。

  其次,从6月18日大盘见2729点以来,场内被动性买盘进场的迹象已十分清晰:逢低即买,逢高即止,令大盘三次探底回升,但三次到2950点附近即告回软,形成一个典型的头肩底形态。

  三是威廉姆斯的“射杀趋势的5粒子弹”。即1、股价在目标区--2500点上下是一个目标区,这一点应该没有疑问;2、完成波浪形态--从6124点下跌至今已大体上完成了5个推动浪;3、各种指标(包括动力指标和量价指标)出现背离--这一点从各种指标上可以看到;4、最低点的三条K线中有一条蛰伏线;5、股价出现分形。

  这里需要解释的蛰伏线。所谓蛰伏是指:成交量比上一条K线增加,但每一单位成交量所产生的股价幅度则减少。虽然目前7月交易尚未结束,但7月份的成交金额和成交股数均已大大超过6月份,而大盘的波动幅度则比6月有显著减少。换言之,7月大盘的月K线呈典型的蛰伏线已没有问题。

  引起这一蛰伏的原因从心理层面上讲有4个:

  其一,人们对未来宏观经济的预期依然存在深刻的忧虑,因此,虽然股价已具备了较强的吸引力,但做多依然缺乏充足理由。

  其二,主力机构刚刚从牛市的光环中跳出来,完成减仓行动。虽然这种6000点坚决看多,3000点坚决看空是错的,但要立刻转变思路,承认错误,还存在心理障碍,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让市场的实际来教育他们。

  其三,美国的限空令即将到期,届时美国股市会怎么走,会不会对中国股市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尚需观察。

  其四,奥运情结影响。从2006年人们就一直在做奥运文章,并且围绕此产生了两种主要的策略性取向:一个在奥运之前清仓,一个是在奥运之时清仓。这一点也使目前的市场产生了很大的狐疑,生怕船刚出港,就遇临头风。

  笔者以为,上述忧虑并不多余,但是多虑了。形势比人强。市场人心历来善变。早先的如意算盘十有八九是错的。熊市中期的反弹从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的:经过大幅下跌,股价已充分反映了基本面的阶段性状况;然后基本面出现某种缓和迹象,使人觉得过去的抛售已有点过分,做多气氛开始产生;随着股价上升,会不断有人改变原先对基本面的过于悲观的看法,直到反弹结束,基本面再次传出恶化消息。

  盘局总有盘局理由,每一次理由各不相同,但反映在实际走势中的结果则是相同的。根据笔者统计,绝大多数的底部形成都会经历6-9周的震荡。而上证指数自6月中下旬首次见到2700点以来,迄今已达6周。一轮新的趋势正处在蛰伏之中。

  (作者为上海智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顾问)

  

TOP

   飘过

   差点被股势挡住

   

我们要有最__遥远的梦想       和最___朴素的生活

http://www.368tea.com/article.php?uid=6410

TOP

技术派专家金学伟论股市 :

2008年07月31日

  编者按:股市是一个特别容易出故事的地方。几乎所有股民,无论是新入市的新股民,还是在市场中生存很久的老股民,都有一部酸甜苦辣史。新浪财经股票频道从7月开始推出股民故事栏目。如果您觉得自己的股市故事足够典型、特别或者有趣,可发邮件与我们联系。下期征文主题:持有最长的股票。

  本期主人公:金学伟,股龄17年。我国最早的证券分析评论家之一,擅长重大的市场趋势、市场潮流的超前预测,以及个股价值分析等。曾任南方证券研究所所长、上海证券报市场策划部主任,《证券市场研究》主编,第一财经日报创办人之一。现任上海智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顾问,证券之星首席顾问,上海证券报专栏作家。

  技术分析把握趋势最具优势

  新浪财经:看了一些文章,感觉您很注重技术分析手段,善于用波浪理论分析点位,那么您认为中国股市完全靠技术是否可以做赢?

  金学伟:价值、成长、趋势,是股票投资的三大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价值是基础,成长是先导,而趋势则是最终的落脚点。所谓万种行情归于市,价值也好,成长也好,最终都要通过趋势体现出来,才会有意义。

  而在趋势的把握方面,技术分析无疑是最具优势的,至少它在趋势定量化分析预测上,是一般的基本分析所不具备的。而在所有的技术分析工具上,波浪理论在趋势前瞻性以及趋势轮廓的整体把握,尤其是让一般投资者易于理解和把握上是最具优势的。这就是我为什么经常运用波浪理论来分析市场、表述市场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实际上,它在我整个市场以及投资分析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太高,包括整个技术分析这一块所占的时间和精力也不会超过50%。更多的时候,我喜欢做一些市场的基础研究。

  至于技术分析能否做赢,我想说三点。

  一、任何一种方法,都取决于运用者本身的经验、素质和功力,就好比价值投资、成长投资也有做得好的、成功和做得不好的、失败的,技术分析同样如此。所谓“文章有法,而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以我个人经验来说,要做好技术分析,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而化之不行,看的太短小更不行。

  二、一位美国同行曾经劝过我说,美国的证券分析师喜欢关门做技术分析,开门讲基本分析,这样看起来比较有档次。言下之意你也应该这样。不管这话对与不对,至少它说明一点,技术分析是当今股市最大的一个分析流派,不仅在投资大众中,也包括专业投资界。

  三、任何一种方法,它的成功率还取决于运用者的多与少,用的人越少,其准确性越高。人人都讲价值,市场上就不会有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人人都讲成长,成长股一定是被高估的。人人都讲技术分析、讲趋势,趋势就会变成永动机而漫无止境,就不会有波段操作的机会存在。

  当前选股要遵循两个“小”字

  新浪财经:我看到您在2003年提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大盘股适合投机,小盘股适合投资”。现在股市低迷,投资者又面临选股的机会,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金学伟:这是我帮一位朋友写硕士论文时发现的。当时我以每一年末收盘价为基准,将当年全市场所有个股都按流通盘大小分为10个规模组:从最大规模组到最小规模组,然后计算各个股票的年度平均价,并以此为基准,统计各个规模组在1年期、3年期、5年期内的投资收益,以及在各个行情段内的投资收益。

  结果我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只要大牛市来了,最大2个规模组的投资收益一定超过同期指数涨幅;但从一个较长时段考察,最大2个规模组的投资收益则弱于指数表现。同时还做了一个均方差统计,结果发现,最大规模组在收益的稳定性上并不占优,它们的波动率甚至高于较小规模组。

  这表明,大盘股较适合于牛市中的投机,但其长期收益则比不上较小规模组,并不太好。为了避免A股特色,我还做了美国股市的相关统计,结果同样如此。

  这就证明了一点,所谓大盘股适合于投资,小盘股适合投机这种说法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构想,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产物。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当前股市总体上的选股策略实际上也就有了,那就是尽可能遵循2个“小”字:一是小型成长股;一是基本面有望出现重大改变的小型低价股。

  基金经理从业经历应超过15年

  新浪财经:对于机构在此轮下跌市的表现如何评价?他们的手法对于普通投资者是否有借鉴意义?

  金学伟:发达股市基金经理的平均年龄45岁,平均从业经历超过15年。中国基金经理的平均年龄35岁,许多人入行才2、3年,有三分之一甚至才1年,即便是从业时间较长的经理们,大多数在此之前也只是一个行业研究员。

  有一种说法:没有经历过一轮完整牛熊转换的投资者不会成为成功的投资者;没有经历过一轮完整经济循环的投资者,不会成为成功的基金经理。

  一轮完整的牛熊循环需要多长时间呢?以中国股市来说,从1994年7月到2005年7月,是一轮完整的牛熊循环,历时11年。

  一轮完整的经济循环需要多少年?我国经济的上一轮高通胀出现在1992年,到这一轮高通胀历时16年,这是发达股市基金经理平均从业时间超过15年的主要原因。

  年纪轻,从业经历短,经验不足;胆大妄为,不知天高地厚,只知机械照搬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把在通胀期间出现的高增长当作常态,并以此给予股票以更高的估值;心态浮躁,进退失据;热来时热得蒸笼里坐,冷来时冷的冰凌上卧……所有这些,都和年纪轻,从业经历短,缺少历练有关。

  列宁有句话: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的。更何况即便在发达股市,基金的投资业绩能够长期超越指数的也只有15%左右。在美国股市中,平均每年都会有超过1000家,约占其基金总数8%的基金因业绩不佳而清盘的。所以对基金表现,我们要有客观认识,要有包容之心。

  除了年纪轻,经验不足,还有两个因素也是造成基金进退失据的重要原因。

  一是去年尤其是去年5月以后发了太多的基金,而且基金的规模太大。

  在美国,除了指数型基金外,一般基金的规模都在10亿美元以下,按同样市场容量计算,我们的基金规模也应主要控制在10亿人民币以下。

  基金的充分小型化有助于风格的多样化和投资行为的分散化,避免基金进出行为过于一致化而给市场带来的过大冲击。

  二是目前的基金评级标准以及对基金经理的绩效考核方法也助长了基金的互相攀比,造成一窝蜂:你买我也买,你不跑我也不跑,你卖我也卖,生怕落在人后。现在一些发达股市已经不太注重基金业绩排名,尤其是年度业绩排名,而是比较注重其季度市值的稳定性,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至于具体的操作行为,5000点以上坚决看多当然是错的。3000点以下坚决看空也不能认为是对的,但作为机构操作,“充足理由律”是一条主要规则,目前机构确实还缺少坚决看多的充足理由,所以从动机上也不值得过多责怪。

  要讲机构手法对普通投资者的借鉴意义,我想说两点。

  第一点是关于个股的:对基金持有的股票,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它们刚开始介入的品种,尤其是从原来的1家、2家,增加到3家、4家的股票。

  这种股票,无论基金看对了还是看错了,后市多数会有一段较好表现。因为供求决定中短期股价。

  第二点是关于大盘的:在大盘趋势方面,要尽可能和主力持相反观点,因为真正重要的顶都是主力买出来的,真正重要的底也都是主力抛出来的。

  本次调整在两个方面和以往不同

  新浪财经:和前几轮牛熊市交替相比较,这次有什么特点?对于历史上的牛熊市,有没有比较深刻的回忆?

  金学伟:本次调整在两个方面和以往不同。

  一是在宏观紧缩的同时还有大小非解禁,这给市场造成了很大的供给压力。我绝对不能同意“大小非解禁不是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的说法,即便它不是,至少也是最主要因素之一。

  我们知道,股票供给有绝对供给和相对供给两种。所谓相对供给是指高位卖出,低位买进;或低位买进,高位卖出所产生的供给。这种供给不会打破市场均势。所谓绝对供给一是指原先没有的,新增的供给;二是指卖出后不再买进的供给。这种供给不需要很多量,只要在市场均衡天平的供给一端增加一点点,就足以打破市场均衡。这是本次调整有别于以往历次调整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二是在上一次调整中,整个市场的市值还较小,在最高点时的市值也只占GDP总值的60%;另一方面基金刚刚起步,还处在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阶段。因此,虽然最终指数下跌了近60%,但调整的进程比较温和。

  而本次调整之前的股票市值占GDP总值的比例高达162%;基金在经过一轮发展后,其规模和数量已经到达一个阶段性顶点,且基本满仓。因此,在调整中,不仅市场的绝对供给压力大,而且相对供给压力也很大。尤其是在上一轮调整中起给市场带来缓冲作用的基金,在本轮调整中已成为最大的相对供给者。

  总体上说,除了估值过高、企业成本上升导致的人们对公司未来业绩预期下降这两大因素之外,供求关系是本次调整的最突出矛盾,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切救市措施、维稳措施都应从这方面着手,从减少供给这一方面着手。

  中国股市存在内幕交易和新股审批两大弊端

  新浪财经:您在中国证券市场风雨这么多年认为中国股市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曾经那些被人指摘的市场弊病是否有所改善?

  金学伟:这方面我想说的是三点。

  首先,这几年,我国股市在规范化、市场化、制度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这是所有投资者都有目共睹的。

  其次,就市场交易条件、交易的公平性而言,我一直认为中国股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股民。这一点估计绝大多数投资者都不会赞同,但只要他们了解一下美国的散户的交易条件,我相信也会赞同这一点。

  第三,就目前来说,存在的两个主要弊端是:内幕交易和股票发行审批程序。

  内幕交易是公开的秘密,而且其波及面之广,盛行的程度比十年以前更甚。这一点亟须下大力整治。

  而股票发行审批上主要问题是速度太慢。我们知道,绝大多数公司都会选择在牛市中发行上市。尤其是到牛市后半期,想要发行上市的公司会急遽增加,审批速度快的话,它们大多数会在牛市后期完成发行上市。这样一方面抑制了牛市后期的涨幅,使市场的估值水平不会上升到过高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熊市中的新股发行上市以及增发给市场带来的压力。发达股市中,熊市一来,IPO以及增发马上就大幅萎缩,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而我们这里往往是牛市进行到一半时提出申请,最终却拖到熊市来后再来凑热闹,无端地增加熊市的供给压力,投资者叫苦连天,拟发行上市公司、拟增发公司也颇多怨言,有苦说不出。因此,改变审批办法、审批程序应成为中国股市下一阶段制度化建设的一个重点。

  明年股指期货推出的时机才成熟

  新浪财经: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股市的参与者:上市公司、监管层、散户、机构投资者是否有了变化?在当前推出股指期货是否是一个好的时机?

  金学伟:2002年,当第一次提出推出股指期货时,我发表过一篇评论《股指期货交易,我反对》,核心思想是:股指期货交易的前提是股票全流通,必须先解决全流通,然后再推出股指期货,否则,股票就变成了筹码,股市就变成了赌场。这一观点遭到了一些人的攻击。一位期货界人士甚至扬言要把金学伟搞臭。

  实际上,明眼人一看就很明白,这一观点完全是站得住脚的。而且从那以后,我一直坚信,股指期货一定会在全流通后推出。对此从2006年到今年,我已经和朋友们打了三年的赌,每年我都坚信,今年不会。从这一点上说,我相信,明年随着大非的全面解禁,股指期货推出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新浪财经:现在有很多股民已经被深度套牢,可以看到许多网站的论坛里充斥着不理性的言论,对此您做何评论?

  人是有情绪的,一些“不理性”言论实际上也反映了股民的一种情绪。一种看法,适当地宣泄一下不足为患,而且有助于身心健康。

  我想说的只是:不要过多地沉溺在不良情绪中,尤其是对一些过激言论,要有适当的过滤能力。取其合理之处,舍弃其不合理部分。尽可能让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状态,这样才有可能在机会来临时把

TOP

不要过多地沉溺在不良情绪中,尤其是对一些过激言论,要有适当的过滤能力。取其合理之处,舍弃其不合理部分。尽可能让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状态,这样才有可能在机会来临时把

TOP

以下是引用贫夫在2008-7-8 21:02:32的发言:


不玩.坚绝不玩. 


当然还要玩,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不退出,就有赢的机会

越堕落,越快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