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

http://lianghui.i.club.sohu.com/zt-45914.html

2008">5月12日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灾害,伤亡惨重,举国上下无不为之心痛!在悲伤之余,抗震救灾之余,我们自问是否对地震前的一些地质异象给予了充分重视?





我想起几天前看到的一则新闻:湖北一池塘水突然消失,



湖北恩施市白果乡下村坝村的观音塘,约8万立方米蓄水突然消失。当地村民称奇,盼专家解谜。下村坝村距恩施市区约19公里,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池塘呈圆形,口面直径约百米,深数十米。池塘已水干见底,塘底留下黑色淤泥。



村民们说,平时池塘水面与地面平齐,常年不干,水色碧绿,蓄水量约8万立方米。4月26日早上7时许,平静的水面突然出现漩涡,并伴有轰鸣声,不到5小时,一池碧水全部消失,现出黑色淤泥。一陈姓村民只身下塘,捉得两条10多公斤重的大鱼,但塘中并未见大量鱼儿。



据《白果乡志》记载,这种现象自全国解放以来出现过3次,时间分别是在1949年、1976年和1989年。 (来源:楚天都市报 正恩 周胜和 蒲元庆)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在这三年内四川地区均发生了较严重的地震灾害:



1949年四川康定地震



1976年8月16日和23日,在四川省北部松潘、平武之间相继发生了两次7.2级的强烈地震,使松潘、平武、南坪、文县等县遭到破坏。



1989年4月16日,巴塘县小巴冲、茶马贡、将巴一带发生6.7级的地震,此后近一个月内又分别发生数次6.2-6.7级地震。连续的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和损失。



这样的巧合是否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难道湖北池塘的水消失真的是汶川大地震的前兆吗?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四川汶川大地震早就有前兆发生(一)(有图)

http://www.haibao.cn/forum/board/9/18005/
看看以下的数据:
唐山大地震预测时间表:

1967年10月
距唐山大地震9年
时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在国家科委地震办公室研究地下水观测的会议上指出,“应向滦县、迁安地区(属唐山地区)做些工作。如果这些地区活动的话,那就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

1976年初
距唐山大地震不到半年
唐山市地震办公室负责人杨友宸,综合唐山市40多个地震台、站的观测情况,在唐山防震工作会议上做出了中短期预测:唐山市方圆50公里内,1976年7、8月份或下半年的其他月份将有5到7级强震发生。

1976年7月6日
距唐山大地震22天
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和开滦矿物局地震办公室做出短期将发生强震的预报。

1976年7月7日
距唐山大地震21天
山海关一中的地震科研小组向河北省、天津市和唐山地区地震部门发出书面预报意见:7月中下旬,渤海及其沿岸陆地有6级左右地震。

1976年7月14日
距唐山大地震14天
北京市地震队电告国家地震局,出现七大异常,要求立即安排时间听取汇报。北京、天津、唐山、张家口和渤海沿岸的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等近百名中国地震界官员、专家到唐山二中参观地震科研小组的工作。唐山二中田金武老师郑重发出地震警报:1976年7月底8月初,唐山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有可能达到8级。赵各庄矿地震台姜义仓在唐山市地震办公室会商会上正式提出:唐山即将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1976年7月16日
距唐山大地震12天
乐亭红卫中学向唐山地区地震办公室、河北省地震局唐山监测中心台发出书面地震预报意见:7月23日前后,我区附近西南方向将有大于5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

1976年7月22日
距唐山大地震6天
山海关一中的地震科研小组再次向河北省、天津市、唐山地区地震部门发出书面预报意见:7月下旬,渤海及其沿岸陆地有6级左右地震。

1976年7月26日
距唐山大地震2天
国家地震局汪成民等一行15人到北京市地震队听取汇报,北京队提出,发现临震七大异常。

1976年7月27日10时
距唐山大地震17小时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等人听取了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长汪成民等的汇报。之后,查志远决定,下周一开会研究一下,让汪成民等先去廊坊落实水氡异常。

1976年7月27日16时
距唐山大地震11小时
吕家坨矿地震办公室的赵声和王守信两人通过电话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做了紧急震情汇报:第二个峰值一直在上升、上升、上升……

1976年7月27日18时
距唐山大地震9小时
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马希融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做出强震临震预报:“地电阻率的急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变异,由微破裂急转大破裂,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

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超过24万人在地震中遇难。

看完这些精确数据,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天灾?人祸?
最近<<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了这件埋藏在当事人心里29年的"秘密",












唐山大地震前的预兆
唐山大地震也是完全可以预测,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但是历史没有这样上演,一群白痴专家啊!
是在别的地方看到的别人的经历,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善待动力,了解动物,也许更多的人可以逃过浩天劫难。
----------------
1976年7月28日,
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8秒,如有四百枚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十六公里的地地壳中猛然爆炸,唐山——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顷刻间被夷为平地。这似乎是一场无法预料、无法阻止的浩劫,可是,大自然又确实警告过。正是这些大自然的警告,使得那些于灾难发生之后重新搜集起它们的地震学者们毛骨悚然并陷入深思。《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版》全景式记录了当时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种种表现,追溯了地震前后扑朔迷离的事实与现象,反思了人类在现代化过程中究竟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终极问题。

恐怖极了的鱼

唐山八中教师吴宝刚、周萼夫妇:

1976年7月中旬,唐山街头卖鲜鱼的突然增多。他们只是奇怪,多少日子里难得买到新鲜鱼,为什么今天特别多,而且价格非常便宜。“这是哪儿的鱼?”“陡河水库的。”卖鱼人告诉他们,这几天怪了,鱼特别好打。”这一对夫妇当时怎么也想不到,一场灾难已经临头。几天后,他们于地震中失去一儿一女。

蔡家堡、北戴河一带的打渔人:

鱼儿像是疯了。7月20日前后,离唐山不远的沿海渔场,梭鱼、鲶鱼、鲈板鱼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渔民们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好运气。

唐山市赵各庄煤矿陈玉成:

7月24日,他家里的两只鱼缸中的金鱼争着跳离水面,跃出缸外。把跳出来的鱼又放回去,金鱼居然尖叫不止。

唐山柏各庄农场四分场养鱼场霍善华:

7月25日,鱼塘中一片哗哗水响,草鱼成群跳跃,有的跳离水面一尺多高。更有奇者,有的鱼尾朝上头朝下,倒立水面,竟似陀螺一般飞快地打转。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船员:7月27日那天,不少船员挤在舷边垂钓。油轮周围的海蜇突然增多,成群的小鱼急促地游来游去。放下钓钩,片刻就能钓上一百多条。有一位船员用一根钓丝,拴上四只鱼钩,竟可以同时钓四条鱼。鱼儿好像在争先恐后地咬鱼钩。
之二:失去“理智”的飞虫、鸟类和蝙蝠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船员:

据船员们目睹:7月25日,油轮四周海面上的空气咝咝地响,一大群深绿色翅膀的蜻蜓飞来,栖在船窗、桅杆、灯和船舷上,密匝匝一片,一动不动,任凭人去捕捉驱赶,一只也不飞起。不久,油轮上出现了更大的骚动,一大群五彩缤纷的蝴蝶、土色的蝗虫、黑色的蝉,以及许许多多蝼蛄、麻雀和不知名的小鸟也飞来了,仿佛是不期而遇的一次避难的团聚会。最后飞来的是一只色彩斑斓的虎皮鹦鹉,它傻了似地立于船尾,一动不动。

河北矿冶学院教师李印溥:

7月27日,他正在唐山市郊郑庄子公社参加夏收,看见小戴庄大队的民兵营长手拿一串蝙蝠,约有十几只,用绳子拴着。他说:“这是益鸟,放了吧。”民兵营长说:“怪了!大白天,蝙蝠满院子飞。”

唐山地区迁安县平村镇张友:

7月27日,家中屋檐下的老燕衔着小燕飞走了。

(同时,唐山以南宁海县潘庄公社西塘坨大队一户社员家,屋檐下的老燕也带着两只剩余的小燕飞走了;据说,自7月25日起,这只老燕就像发了疯,每天要将一只小燕从巢里抛出,主人将小燕捡起送回,随即又被老燕扔出来。)

宁河县板桥王石庄社员:7月27日,在棉花地里干活的社员反映,大群密集的蜻蜓组成了一个约30平方米的方阵,自南向北飞行。

(同日,迁安县商庄子公社有人看见,蜻蜓如蝗虫般飞来,飞行队伍宽100多米、自东向西飞,持续约15分钟之久。蜻蜓飞过时,一片嗡嗡的声响,气势之大,足以使在场的人目瞪口呆。)

  
之三:动物界的逃亡大迁徙

唐山地区滦南县城公社王东庄王盖山:

7月27日,
他亲眼看见棉花地里成群的老鼠在仓皇奔窜,大老鼠带着小老鼠跑,小老鼠则互相咬着尾巴,连成一串。有人感到好奇,追打着,好心人劝阻说:“别打啦,怕要发水,耗子怕灌了洞。”

(同时,距唐山不远的蓟县桑梓公社河海工地库房院子里,那几天有三百多只老鼠钻出洞子,聚集在一起发愣。)

抚宁县坟坨公社徐庄徐春祥等人:

7月25日上午,他们看见一百多只黄鼠狼,大的背着小的或是叼着小的,挤挤挨挨地钻出一个古墙洞,向村内大转移。天黑时分,有十多只在一棵核桃树下乱转,当场被打死五只,其余的则不停地哀嚎,有面临死期时的恐慌感。26日、27日两日,这群黄鼠狼继续向村外转移,一片惊惧气氛。

敏感的飞虫、鸟类及大大小小的动物,比人类早早地迈开了逃难的第一步。然而人类却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来自大自然的警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场毁灭生灵的巨大灾难已经迫近了。
之四:不可捉摸的信息

大自然确实是在警告人类。

唐山东南的海岸线上,浪涛在发出动人心魄的喧响。7月下旬起,北戴河一带的渔民就感到疑惑:原来一向露出海面的礁石,怎么被海水吞没了呢?海滩上过去能晒三张渔网的地方,怎么如今只能晒一张渔网了呢?海滨浴场淋浴用的房子进了海水。常年捕鱼的海区,也比过去深了。距唐山较近的蔡家堡至大神堂海域,渔民们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从来是碧澄澄的海水,为什么变得一片浑黄?

唐山地区丰润县杨官林公社一口深约五十多米的机井,从中旬起,水泥盖板上的小孔“嗤嗤”地向外冒气。7月25日、26日,喷气达到高潮,20米外能听见响声,气孔上方,小石块都能在空气中悬浮。

在唐山地区滦县高坎公社也有一口神秘的井。这口井并不深,平时用扁担就可以提水,可是在27日这天,有人忽然发现扁担挂着的桶已够不到水面,他转身回家取来井绳,谁知下降的井水又猛然回升了,不但用不着扁担,而且直接提着水桶就能打满水!那几天,唐山附近的一些村子里,有的地方,池塘的水忽然莫名其妙地干了,有的池塘却又腾起济南趵突泉那样的水柱。

人类有时也收到了大自然的信息,可这些信息是那样的不可捉摸。

在北京、唐山,半夜,不少人家中关闭了的日光灯依然奇怪地亮着。在通县,有人发现一支卸下的20瓦日光灯管在闪闪发光。

27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日子。在唐山林西矿矿区,飘来了一股淡黄色的雾。这是一股散发着硫磺味的“臭雾”,它障人眼目,令人迷茫。人们被那股异味熏糊涂了,他们已经看不清这世界的面目,更弄不清大自然正在酝酿着一场什么样的悲剧。

人们眨着大惑不解的眼睛,迷迷蒙蒙地,不知不觉地走到了7月27日深夜。
之五:大毁灭前的“七·二七”深夜

唐山市郊栗园公社茅草营大队王财:

深夜12点钟看完电影回家,看见出门前总赶不进院子的四只鸭子,依然站在门外,一见主人,它们齐声叫起来,伸长脖子,张开翅膀,篬撒着羽毛,摇摇晃晃地扑上前。王财走到哪儿,它们追到哪儿,拼命用嘴拧着他的裤腿。

滦南县东八户大队张保贵:

7月27日深夜,久久睡不着,老听见猫叫。他以为猫饿了,起来给它喂食,猫不吃,依然叫声不绝,并乱窜乱跑。

那一夜,唐山周围方圆几百公里的地方,人们都听见了长时间的尖厉的犬吠。

丰南县毕武庄公社李极庄大队刘文亮:

7月27日夜里,他是被狗叫吵醒的。当时,他家的狗在院内使劲挠着他的房门。他打开门放狗进来,狗却要把他拖出屋去。

唐山市遵化县刘备寨公社安各寨大队张洪祥:

他家的狗也不停地狂叫起来,一直叫到张家的人下了床,狗在张洪祥的兄弟的腿上咬了一口,像要引路似的,奔向屋子外。

大厂回族自治县陈福公社东柏辛大队李番:

他亲眼看见他家的母狗把7月15日生的四只小狗,一只一只从一个棚子里叼了出来。

夜越来越深了。这是一个充满喧嚣的夜,7月28日就在这不安的气氛中来临了。1时30分,抚宁县大山头养貂场的张春柱被一阵“吱吱”的叫声惊醒,全场415只貂,像“炸营”似的,在铁笼里乱蹦乱撞,惊恐万状。

与此同时,丰润县左家坞公社扬谷塔大队饲养员陈富刚,在一个马车店里正起来喂料。他发现骡马在乱咬乱踢乱蹦,怎么吆喝也不管用。3点多钟,60辆马车的100多匹马全部挣断了缰绳,大声怪叫着,争先恐后跃出马厩,在大路上撒蹄狂奔!

与此同时,唐山地区昌黎县虹桥公社马铁庄大队的李会成亲眼看见:邻居家的二百多只鸽子突然倾巢而出,飞入房顶上空,盘旋着,冲撞着,久久不肯下落!

显然,在唐山地震前,许多人都接收到了大自然的警告信号。但是这些信号具有“不唯一性”——天气闷热也会使鸡犬不宁,连日多雨也会使井水突涨,人们也正是用最寻常的经验解释了那些“异常”。知识使人类变得敏锐和坚强,知识也使人类变得聋盲和脆弱。1978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的《地震情报通报》中,刊印了一张幽默照片——一只闭眼张口、惊恐惨叫的黑猩猩,照片上方写着:“为什么我能预报地震,而地震学家们不能?”

这是人类的自责。然而人们常常忘了:人是社会的动物,即使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人也只是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显示出他们的力量。当人各自为战的时候,也并不比动物有更多的优越性。仅仅依赖本能,人甚至远不及动物。在地震这样重大而又神秘的自然灾害面前,人们没有形成一个防范的整体,没有相应的通讯渠道和手段对自然界的异常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和处理,他们怎能不被突降的恶魔各个击破?
到唐山出差时,有一位老者给我讲了一个有关放生的故事,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这位老人告诉我,在1976年以前,他是唐山某水库的管理员,经常一个人驻守在水库边的配电室里。因常常闲来无事,他喜欢上了垂钓,随着垂钓技术的不断提高,他钓的鱼常常吃不了,就存养在一口大缸里。这口大缸则放在简易搭建的厨房里。
1976年初夏的某个晚上,他还没睡,就听到厨房里有动静,他抄起家伙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一只前来偷吃鱼的野狐不小心掉进了缸里,怎么也爬不上来了。想到前几次不明就里地鱼就少了,就想弄死这只讨厌而倒霉的狐狸。当他用强光手电照着狐狸正欲动手时,他看到狐狸的眼里满是惊恐,甚至还有眼泪,他的心又软了……最终还是放了这只野狐。
后来,他的鱼就再没少过。他就感念狐狸这生灵通人性、有良心。更令他意想不到、感慨万端的是,大地震骤来时,这只野狐居然挽救了他的命。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左右,熟睡中的他,被一种急促的抓挠声音和呱呱鸣叫吵醒,他听出来是那只狐狸,就起身下床打开房门——那只野狐焦躁不安地仰脸望着他,并一次次地就地兜圈子,像一个有急事的满腹话语的哑巴。他就想,可能狐狸没找到猎物,饿急了,来求援了。可是,就在他想回屋里取吃的东西给它救济时,那只狐狸忽然咬住了他的凉鞋襻,狠命地往外拉。他忽然有一种什么预感。于是,随狐狸来到院子里。就在这时,举世皆惊的7.8级的大地震轰然降临,他居住的配电室瞬间即被震塌……
直到现在,年迈的老人还念念不忘那只被他放生、又来救他的狐狸,感慨万端地说:“地球就是个大家庭,大多数的生物、动物与人类息息相关,动物们尽管不会言语,却也有着同样的思维、灵性和良心……”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量蟾蜍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主题:沉痛教训: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有前兆的、可预测的!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量蟾蜍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大家看到地震口诀的“大量蟾蜍搬家逃”这句了吗?一般人也许不知道.难道那些白痴专家连这个最基本的专业知识都不知道?


如此大范围的震感,没听说过,如果震中在四川 ,北京有明显的震感的话,你可以问问地震专家,震中的震级会是多大,我只能说:超乎想像!我说:决不可能只有7.8级,至少8.0级以上,如此广泛的影响范围怎么可能只有7.8级???包括中国大部分境内,连半个亚洲都有震感,明白人一想就知道震中震级究竟是多大了!


让我们为灾区人民祈祷平安!众志成城抗击天灾。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这次震灾!


四川大地震前的预兆早就出现,惊呼啊!完全可以避免的灾难!


四川电视台已经在2008年5月10日那一天在电视上播出这个新闻了,难道当地的专家竟然没有丝毫反应吗?当地的地震专家看到上述报道竟然说这是正常的迁徙现象!!!当地的老人都说祖祖辈辈都没见过这样的数十万只蟾蜍大迁徙现象,你这些吃软饭的专家难道也不慎重考虑一下,而且不止四川绵阳江苏江都市武坚镇新楼村等很多周边地方都出现了这样的反常情况!!!!让我说它们什么好呢?(看下图)




地震前2日四川绵阳数十万只蟾蜍大逃亡


2008年5月10日四川电视台关于蟾蜍大量迁徙的新闻!


此时离大地震还有不到2天!(大家可以听听里面有个人的解释:08年奥运会来了嘛,也许蟾蜍都出来迎奥运了,说完他还傻笑不止,真晕啊,我真想骂他几句 啊,你是蛤蟆变的吗?最后还有个人装逼说:是这里的生态环境比较好!他这样说只是想给他自己脸上添光彩吗!生态是比较好,好到后来大地震也来了!)


我们可能过份依赖科技了。大地震之前的种种自然界预兆很可能早已 在提醒我们,但被我们的掉以 轻心所忽视。古老的经验告诉我们,地震前会发生一些前兆,譬如动物反常、地下水异常、天气变化异常等,此类经验已被广泛认可并写入了教科书。那么,当这些 大自然奇异现象发生时,从事地震预测的人为何不能提高警惕?


  《华西都市报》5月10日报道,四川绵竹市西南镇檀木村出现大规模蟾蜍迁徙,数十万蟾蜍走上马路。绵竹离汶川只有几十公里。绵竹在此次地震中心范围之内。村民表示担扰:“这种现象是不是啥子天灾的预兆哟?”但绵竹市林业局接报赶到现场后却解释说,这是因为蟾蜍繁殖季节,爆发大量幼蟾上岸迁移,与天灾无关,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还会为当地减少蚊虫。村里的老人活这么老都没见过此等现象,但专家却说这是正常现象,证明绵竹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大自然的警告让这些专家忽略并曲解。这甚至已是一种实质上的误导。


  不仅是四川。5月4日,江苏江都市武坚镇新楼村约数百万只蟾蜍在该村刘垛闸附近集会。5月9日,江苏泰州市市区的东风大桥上突然出现数万只小蟾蜍迁徙。5月11日,江苏常熟古里镇珠泾苑数万小蟾蜍迁徙。


  4月26日早上7时,湖北恩施市白果乡下村坝村直径约百米、水深数十米、常年不干的观音塘约8万立方米的蓄水5小时内全部消失,水面突然出现漩涡,并伴有轰鸣声。村民盼专家解谜,至今没有听到任何解释。


现在已不再需要专家解释了。5月12日的汶川特大地震或许已替他们作出解释。但如此的解释方式让人欲哭无泪,大自然又一次嘲弄了我们的愚蠢与粗心大意。


其实大地震之前肯定能够察觉出来,因为动物的感觉比人类强多了,它们肯定先发出警告!


动 物反常、地下水异常这些高度吻合古老地震预测经验的大自然奇异现象发生时,却无一人敢提醒说:这是地震预兆,大家要提高警惕! 数十万只大小蟾蜍跳上岸 寻找新的“家”


http://www.scol.com.cn四川在线 (2008-05-10 03:34:41)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日前,绵竹市西南镇檀木村出现了大规模蟾蜍迁徙:数十万只大蟾蜍浩浩荡荡地在一制药厂附近的公路上行走,很多被过往车辆压死,被行人踩死。大量出现的蟾蜍,使一些村民认为会有


好的兆头出现。当地林业部门对此解释说,这是蟾蜍正常的迁徙,并对大蟾蜍的产生做了科学的解释。


这就是科学的解释啊?这完全是伪科学的解释!!!


还有人居然说:这次地震预测不了,说句实话,中国历朝历代的大地震都是可以预测出来的!为什么?因为动物是人类最忠实、最可靠、最权威的预测专家!是因为地震发出的是次声波,而人类的听觉范围是20赫--20000赫,次声波是在0赫--20赫所以人类听不到也感觉不到.而有动物的挺立范围比我们广就能听到次声波或超声波.而且动物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预感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人类几十万前也有这种预知能力,可是随着很长历史时间的荒废不用,逐渐退化了!所以动物知道,我们不知道,但是可以通过动物的反常现象得知地震即将到来的消息!


这篇文章足以让那些傻货专家一点没话说!!!


湖北“观音塘”第四次神秘消失预警


据恩施晚报二零零八年五月二日报导,湖北恩施市白果乡長年不干的“观音塘”的一池萬吨碧水,于四月二十六日上午第四次神秘消失。


观音塘位于湖北省恩施市白果乡下村坝村,呈圆形,平时池塘水面与地面平齐,水常年不干,水色碧绿,蓄水量约八万立方米。


四月二十六日早上七时许,附近一村民发现池塘水位下降,他介绍,当时平静的水面突然出现漩涡,并伴有轰鸣之声,不到五个小时,一池碧水全部消失。附近居民都纷纷赶往观音塘看稀奇。


记者在現场观察到,直径近百米,深数十米的池塘现了底,只在塘底留下黑色淤泥。一陈姓村民下塘,捉了两条十多公斤重的大鱼。


從《白果乡志》中的记载來看,湖北“观音塘”塘水神秘消失的现象自一九四九年以来出现过三次,时间分别是在一九四九年、一九七六年和一九**, 而这三年都是中國近代历史上出现大事的年代, 一九四九年,不用筆者解釋,都明白發生了什麼大事;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而今年,池塘水又第四次神秘消失,看来,二零 零八年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不平常的一年。



大家看完心理自然会有数的.



这是幽默吗?图片的里2楼的你太有才了。


一直很纳闷:官方为了避免恐慌就不公布吗?等到地震发生了再亡羊补牢?



上面这张图片这还不是震中汶川!


而且目前为止还有几百次以上的有史以来最强烈的余震,而且最大的余震达到6.3级!


农历4月初8,佛诞日,下午13点56分天水市秦州区南廓寺出现百年罕见佛光。



作品名称:南廓寺出现百年罕见佛光 拍摄地点:天水市南廓寺 拍摄时间:5月12日13点56分


相  机:佳能A95


拍 摄 者:李忠 


说  明:5月12日13点56分天水市秦州区南廓寺出现百年罕见佛光。(5月12日14点30分左右,甘肃天水明显能感觉到强烈的地震。大量市民纷纷赶往户外避震,一些楼房受到地震的冲击,出现了大面积的裂缝。手机信号一时中断。)


然后14点28就地震了。这天水南廓寺是千年古寺,至少在唐以前就有了,杜甫当年躲安史之乱就是住在这个庙里面的,还留下了不少诗篇,突然现佛光,。。。


愿所有的满天神佛保佑灾区的人民,愿所有灾区的人们都能挺过这次灾难.


地震可以预测出的,虽然不能预测具体时间,具体位置,但可以预测出大致时间,大致地域,及时做好疏散工作.


短短的几分钟,唐山24万生灵涂炭,16万人滴血负伤。


今日再次犯下了同样的错误


32年过去了,难道中国人忘了这血的教训吗,32年后的今天又一次走上了这条血路.


========================================


看看以下的数据:


唐山大地震预测时间表:


1967年10月


距唐山大地震9年


时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在国家科委地震办公室研究地下水观测的会议上指出,“应向滦县、迁安地区(属唐山地区)做些工作。如果这些地区活动的话,那就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


1976年初


距唐山大地震不到半年


唐山市地震办公室负责人杨友宸,综合唐山市40多个地震台、站的观测情况,在唐山防震工作会议上做出了中短期预测:唐山市方圆50公里内,1976年7、8月份或下半年的其他月份将有5到7级强震发生。


1976年7月6日


距唐山大地震22天


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和开滦矿物局地震办公室做出短期将发生强震的预报。


1976年7月7日


距唐山大地震21天


山海关一中的地震科研小组向河北省、天津市和唐山地区地震部门发出书面预报意见:7月中下旬,渤海及其沿岸陆地有6级左右地震。


1976年7月14日


距唐山大地震14天


北京市地震队电告国家地震局,出现七大异常,要求立即安排时间听取汇报。北京、天津、唐山、张家口和渤海沿岸的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等近百名中国地震界官员、专家到唐山二中参观地震科研小组的工作。唐山二中田金武老师郑重发出地震警报:1976年7月底8月初,唐山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有可能达到8级。赵各庄矿地震台姜义仓在唐山市地震办公室会商会上正式提出:唐山即将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1976年7月16日


距唐山大地震12天


乐亭红卫中学向唐山地区地震办公室、河北省地震局唐山监测中心台发出书面地震预报意见:7月23日前后,我区附近西南方向将有大于5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


1976年7月22日


距唐山大地震6天


山海关一中的地震科研小组再次向河北省、天津市、唐山地区地震部门发出书面预报意见:7月下旬,渤海及其沿岸陆地有6级左右地震。


1976年7月26日


距唐山大地震2天


国家地震局汪成民等一行15人到北京市地震队听取汇报,北京队提出,发现临震七大异常。


1976年7月27日10时


距唐山大地震17小时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等人听取了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长汪成民等的汇报。之后,查志远决定,下周一开会研究一下,让汪成民等先去廊坊落实水氡异常。


1976年7月27日16时


距唐山大地震11小时


吕家坨矿地震办公室的赵声和王守信两人通过电话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做了紧急震情汇报:第二个峰值一直在上升、上升、上升……


1976年7月27日18时


距唐山大地震9小时


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马希融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做出强震临震预报:“地电阻率的急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变异,由微破裂急转大破裂,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


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超过24万人在地震中遇难。


看完这些精确数据,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天灾?人祸?



最近<<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了这件埋藏在当事人心里29年的"秘密"


唐山大地震前的预兆


唐山大地震也是完全可以预测,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但是历史没有这样上演,一群白痴专家啊!


是在别的地方看到的别人的经历,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重视。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善待动力,了解动物,也许更多的人可以逃过浩天劫难。


----------------


1976年7月28日,


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8秒,如有四百枚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十六公里的地地壳中猛然爆炸,唐山——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顷刻间被夷为平地。这似乎是一场无法预料、无法阻止的浩劫,可是,大自然又确实警告过。正是这些大自然的警告,使得那些于灾难发生之后重新搜集起它们的地震学者们毛骨悚然并陷入深思。《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版》全景式记录了当时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种种表现,追溯了地震前后扑朔迷离的事实与现象,反思了人类在现代化过程中究竟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终极问题。


恐怖极了的鱼


唐山八中教师吴宝刚、周萼夫妇:


1976年7月中旬,唐山街头卖鲜鱼的突然增多。他们只是奇怪,多少日子里难得买到新鲜鱼,为什么今天特别多,而且价格非常便宜。“这是哪儿的鱼?”“陡河水库的。”卖鱼人告诉他们,这几天怪了,鱼特别好打。”这一对夫妇当时怎么也想不到,一场灾难已经临头。几天后,他们于地震中失去一儿一女。


蔡家堡、北戴河一带的打渔人:


鱼儿像是疯了。7月20日前后,离唐山不远的沿海渔场,梭鱼、鲶鱼、鲈板鱼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渔民们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好运气。


唐山市赵各庄煤矿陈玉成:


7月24日,他家里的两只鱼缸中的金鱼争着跳离水面,跃出缸外。把跳出来的鱼又放回去,金鱼居然尖叫不止。


唐山柏各庄农场四分场养鱼场霍善华:


7月25日,鱼塘中一片哗哗水响,草鱼成群跳跃,有的跳离水面一尺多高。更有奇者,有的鱼尾朝上头朝下,倒立水面,竟似陀螺一般飞快地打转。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船员:


7月27日那天,不少船员挤在舷边垂钓。油轮周围的海蜇突然增多,成群的小鱼急促地游来游去。放下钓钩,片刻就能钓上一百多条。有一位船员用一根钓丝,拴上四只鱼钩,竟可以同时钓四条鱼。鱼儿好像在争先恐后地咬鱼钩。


之二:失去“理智”的飞虫、鸟类和蝙蝠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船员:


据船员们目睹:7月25日,油轮四周海面上的空气咝咝地响,一大群深绿色翅膀的蜻蜓飞来,栖在船窗、桅杆、灯和船舷上,密匝匝一片,一动不动,任凭人去捕捉驱赶,一只也不飞起。不久,油轮上出现了更大的骚动,一大群五彩缤纷的蝴蝶、土色的蝗虫、黑色的蝉,以及许许多多蝼蛄、麻雀和不知名的小鸟也飞来了,仿佛是不期而遇的一次避难的团聚会。最后飞来的是一只色彩斑斓的虎皮鹦鹉,它傻了似地立于船尾,一动不动。


河北矿冶学院教师李印溥:


7月27日,他正在唐山市郊郑庄子公社参加夏收,看见小戴庄大队的民兵营长手拿一串蝙蝠,约有十几只,用绳子拴着。他说:“这是益鸟,放了吧。”民兵营长说:“怪了!大白天,蝙蝠满院子飞。”


唐山地区迁安县平村镇张友:


7月27日,家中屋檐下的老燕衔着小燕飞走了。


(同时,唐山以南宁海县潘庄公社西塘坨大队一户社员家,屋檐下的老燕也带着两只剩余的小燕飞走了;据说,自7月25日起,这只老燕就像发了疯,每天要将一只小燕从巢里抛出,主人将小燕捡起送回,随即又被老燕扔出来。)


宁河县板桥王石庄社员:


7月27日,在棉花地里干活的社员反映,大群密集的蜻蜓组成了一个约30平方米的方阵,自南向北飞行。


(同日,迁安县商庄子公社有人看见,蜻蜓如蝗虫般飞来,飞行队伍宽100多米、自东向西飞,持续约15分钟之久。蜻蜓飞过时,一片嗡嗡的声响,气势之大,足以使在场的人目瞪口呆。)


之三:动物界的逃亡大迁徙


唐山地区滦南县城公社王东庄王盖山:


7月27日,他亲眼看见棉花地里成群的老鼠在仓皇奔窜,大老鼠带着小老鼠跑,小老鼠则互相咬着尾巴,连成一串。有人感到好奇,追打着,好心人劝阻说:“别打啦,怕要发水,耗子怕灌了洞。”


(同时,距唐山不远的蓟县桑梓公社河海工地库房院子里,那几天有三百多只老鼠钻出洞子,聚集在一起发愣。)


抚宁县坟坨公社徐庄徐春祥等人:


7月25日上午,他们看见一百多只黄鼠狼,大的背着小的或是叼着小的,挤挤挨挨地钻出一个古墙洞,向村内大转移。天黑时分,有十多只在一棵核桃树下乱转,当场被打死五只,其余的则不停地哀嚎,有面临死期时的恐慌感。26日、27日两日,这群黄鼠狼继续向村外转移,一片惊惧气氛。


敏感的飞虫、鸟类及大大小小的动物,比人类早早地迈开了逃难的第一步。然而人类却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来自大自然的警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场毁灭生灵的巨大灾难已经迫近了。


之四:不可捉摸的信息


大自然确实是在警告人类。


唐山东南的海岸线上,浪涛在发出动人心魄的喧响。7月下旬起,北戴河一带的渔民就感到疑惑:原来一向露出海面的礁石,怎么被海水吞没了呢?海滩上过去能晒三张渔网的地方,怎么如今只能晒一张渔网了呢?海滨浴场淋浴用的房子进了海水。常年捕鱼的海区,也比过去深了。距唐山较近的蔡家堡至大神堂海域,渔民们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从来是碧澄澄的海水,为什么变得一片浑黄?


唐山地区丰润县杨官林公社一口深约五十多米的机井,从中旬起,水泥盖板上的小孔“嗤嗤”地向外冒气。7月25日、26日,喷气达到高潮,20米外能听见响声,气孔上方,小石块都能在空气中悬浮。


在唐山地区滦县高坎公社也有一口神秘的井。这口井并不深,平时用扁担就可以提水,可是在27日这天,有人忽然发现扁担挂着的桶已够不到水面,他转身回家取来井绳,谁知下降的井水又猛然回升了,不但用不着扁担,而且直接提着水桶就能打满水!那几天,唐山附近的一些村子里,有的地方,池塘的水忽然莫名其妙地干了,有的池塘却又腾起济南趵突泉那样的水柱。


人类有时也收到了大自然的信息,可这些信息是那样的不可捉摸。


在北京、唐山,半夜,不少人家中关闭了的日光灯依然奇怪地亮着。在通县,有人发现一支卸下的20瓦日光灯管在闪闪发光。


27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日子。在唐山林西矿矿区,飘来了一股淡黄色的雾。这是一股散发着硫磺味的“臭雾”,它障人眼目,令人迷茫。人们被那股异味熏糊涂了,他们已经看不清这世界的面目,更弄不清大自然正在酝酿着一场什么样的悲剧。


人们眨着大惑不解的眼睛,迷迷蒙蒙地,不知不觉地走到了7月27日深夜。


之五:大毁灭前的“七·二七”深夜


唐山市郊栗园公社茅草营大队王财:


深夜12点钟看完电影回家,看见出门前总赶不进院子的四只鸭子,依然站在门外,一见主人,它们齐声叫起来,伸长脖子,张开翅膀,篬撒着羽毛,摇摇晃晃地扑上前。王财走到哪儿,它们追到哪儿,拼命用嘴拧着他的裤腿。


滦南县东八户大队张保贵:


7月27日深夜,久久睡不着,老听见猫叫。他以为猫饿了,起来给它喂食,猫不吃,依然叫声不绝,并乱窜乱跑。


那一夜,唐山周围方圆几百公里的地方,人们都听见了长时间的尖厉的犬吠。


丰南县毕武庄公社李极庄大队刘文亮:


7月27日夜里,他是被狗叫吵醒的。当时,他家的狗在院内使劲挠着他的房门。他打开门放狗进来,狗却要把他拖出屋去。


唐山市遵化县刘备寨公社安各寨大队张洪祥:


他家的狗也不停地狂叫起来,一直叫到张家的人下了床,狗在张洪祥的兄弟的腿上咬了一口,像要引路似的,奔向屋子外。


大厂回族自治县陈福公社东柏辛大队李番:


他亲眼看见他家的母狗把7月15日生的四只小狗,一只一只从一个棚子里叼了出来。


夜越来越深了。这是一个充满喧嚣的夜,7月28日就在这不安的气氛中来临了。1时30分,抚宁县大山头养貂场的张春柱被一阵“吱吱”的叫声惊醒,全场415只貂,像“炸营”似的,在铁笼里乱蹦乱撞,惊恐万状。


与此同时,丰润县左家坞公社扬谷塔大队饲养员陈富刚,在一个马车店里正起来喂料。他发现骡马在乱咬乱踢乱蹦,怎么吆喝也不管用。3点多钟,60辆马车的100多匹马全部挣断了缰绳,大声怪叫着,争先恐后跃出马厩,在大路上撒蹄狂奔!


与此同时,唐山地区昌黎县虹桥公社马铁庄大队的李会成亲眼看见:邻居家的二百多只鸽子突然倾巢而出,飞入房顶上空,盘旋着,冲撞着,久久不肯下落!


显然,在唐山地震前,许多人都接收到了大自然的警告信号。但是这些信号具有“不唯一性”——天气闷热也会使鸡犬不宁,连日多雨也会使井水突涨,人们也正是用最寻常的经验解释了那些“异常”。知识使人类变得敏锐和坚强,知识也使人类变得聋盲和脆弱。1978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的《地震情报通报》中,刊印了一张幽默照片——一只闭眼张口、惊恐惨叫的黑猩猩,照片上方写着:“为什么我能预报地震,而地震学家们不能?”


这是人类的自责。然而人们常常忘了:人是社会的动物,即使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人也只是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显示出他们的力量。当人各自为战的时候,也并不比动物有更多的优越性。仅仅依赖本能,人甚至远不及动物。在地震这样重大而又神秘的自然灾害面前,人们没有形成一个防范的整体,没有相应的通讯渠道和手段对自然界的异常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和处理,他们怎能不被突降的恶魔各个击破?


到唐山出差时,有一位老者给我讲了一个有关放生的故事,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这位老人告诉我,在1976年以前,他是唐山某水库的管理员,经常一个人驻守在水库边的配电室里。因常常闲来无事,他喜欢上了垂钓,随着垂钓技术的不断提高,他钓的鱼常常吃不了,就存养在一口大缸里。这口大缸则放在简易搭建的厨房里。


1976年初夏的某个晚上,他还没睡,就听到厨房里有动静,他抄起家伙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一只前来偷吃鱼的野狐不小心掉进了缸里,怎么也爬不上来了。想到前几次不明就里地鱼就少了,就想弄死这只讨厌而倒霉的狐狸。当他用强光手电照着狐狸正欲动手时,他看到狐狸的眼里满是惊恐,甚至还有眼泪,他的心又软了……最终还是放了这只野狐。


后来,他的鱼就再没少过。他就感念狐狸这生灵通人性、有良心。更令他意想不到、感慨万端的是,大地震骤来时,这只野狐居然挽救了他的命。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左右,熟睡中的他,被一种急促的抓挠声音和呱呱鸣叫吵醒,他听出来是那只狐狸,就起身下床打开房门——那只野狐焦躁不安地仰脸望着他,并一次次地就地兜圈子,像一个有急事的满腹话语的哑巴。他就想,可能狐狸没找到猎物,饿急了,来求援了。可是,就在他想回屋里取吃的东西给它救济时,那只狐狸忽然咬住了他的凉鞋襻,狠命地往外拉。他忽然有一种什么预感。于是,随狐狸来到院子里。就在这时,举世皆惊的7.8级的大地震轰然降临,他居住的配电室瞬间即被震塌……


直到现在,年迈的老人还念念不忘那只被他放生、又来救他的狐狸,感慨万端地说:“地球就是个大家庭,大多数的生物、动物与人类息息相关,动物们尽管不会言语,却也有着同样的思维、灵性和良心……”


============================


以上是百度的一位博友写的,看完之后我决定转载,虽然有些地方的言辞激烈了一些,但是做为一个有呼吸有生命有思想的我们,我觉得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会做出如此的反应,撇开他的些许言语的激烈,专注于这一个个的是事实.网络是发达的,这篇博文我想只是小小的一部分,更多的内容大家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


科学是要相信,但是不能愚昧信任.


记得唐山大地震有一个"青龙奇迹",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


对于这些“领导型专家”来说,一句“地震短临预报是世界难题”,就可以轻松打发一切。偏偏在唐山大地震中,有一个“青龙奇迹”——距唐山市中心仅65公里 的青龙县,在大地震中竟无一人伤亡!“青龙奇迹”是扇在唐山大地震漏报者脸上一记响亮的耳光,正像当时有人说的,“唐山砸了个烂酸梨,青龙却无一人伤亡, 这让国家地震局不好说。”


“青龙奇迹”是一系列“越轨”行为所造就的。国家地震局“有震派”代表人物汪成民是这次“越轨”行为的发端,他在一次会上把“7月22日到8月5 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震情捅了出去。接着,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听到消息后,火速赶回县里“越轨”地把“危言耸听”的消息 捅给县领导。最后,县委书记冉广歧顶着被摘乌纱帽的风险拍了板,“越轨”地向全县“捅”出临震消息、预告灾情,要求干部必须在26日之前将震情十万火急地 通知到每一个人,由此,青龙县百姓几乎全被“越轨”地赶到室外生活。曾有意识地阅读过地震知识书籍的冉广歧,在帐篷里坐镇指挥,三天没敢合眼。7月28日 地震真的来临了,青龙房屋倒塌18万间,但47万青龙百姓安然无恙,而无人伤亡的青龙结果还成为唐山的后方救急医院。20多年后,冉广歧接受张庆洲采访时 说:“我心里头,一边是县委书记的乌纱帽,一边是47万人的生命,反反复复掂哪。不发警报而万一震了呢?我愧对这一方的百姓。嘴上可能不认账,心里头过不 去——一辈子!”漏报的一万种理由,都抵不上一个良心!


“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这本来是一个常识,只要防而有效,人类本来可以成功躲避一场空前的大灾难。可是,面对地震,我们为什么无法建立 “宁可错报一千,不可漏报一个”的规则?内外双因时刻都在“捆绑”着当事人。“外因”是为了所谓的秩序和稳定。唐山大地震预报信息汹涌而来的时候,国家地 震局有关官员却声称:“四川北部为搞防震已经闹得不可收拾,京津唐地区再乱一下可怎么得了?北京是首都,预报要慎重!”为了保持首都一带的“秩序”、“稳 定”,宁可忽略事关无数百姓生命的预报!至于“内因”,是错报面子拉不下,而漏报则有“集体负责”。“集体负责”在大抵都是可以轻易地变为“谁都可以不负 责”的。有了“集体负责”的挡箭牌,加上“地震不可测”这样的幌子,就更用不着为百姓的生命负责了,只要一门心思想着为自己负责就完事了。由此看来,“青 龙奇迹”是一个“绝版奇迹”,成了“恐龙化石”,今后不会再有了。


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http://bbs.chinaacc.com/showtopic.asp?TOPIC_ID=765166&Forum_ID=13

支持“旱震”理论!汶川大地震就是证明

网友:澜沧江拐弯



2008年05月16日11:34 来源:人民网科技论坛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提要]:四川汶川大地震证明了地震科学家耿庆国“旱震”理论?

  这段时间有网友贴出一文:

  “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主导下,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的预报,特别是临震预报是不可能的。这是国内外地震界主流的共识。从这个角度看,42年前的唐山地震和今天的汶川地震都是不能准确预报的。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提到:有的报纸说唐山地震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时事辩论会主持人说:如果唐山地震时不拒绝外援,不会死几十万人。这些是看法不符合实际。实际情况是,如果尊重中西文化优势互补的科学家的意见,这些灾难倒是可以避免的。

  在中国,一批(1970年代)年轻的中国地震工作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和“取象比类”的方法等),取得遥遥领先国际的科研成果。例如,耿庆国根据历代(包括1956-1970年)大旱与地震关系的统计,发现“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5年往往是旱区。旱区越大,干旱时间越长,相应的震级越高”的统计规律(公元512年-1879年中国大旱后2-3.5年,发生了7次7.5-8级大地震)。1972年耿庆国提出“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根据这一规律,耿庆国预报了1975年的海城地震,特别是1976年的唐山地震。在1980年代出版了专著《中国旱震关系》(科学出版社)。

  今天,2008年5月12日,听到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震,中国的地震科学家耿庆国欲哭无泪,心里在流血。

  2006年他根据旱震关系提出中期预报,近年阿坝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4月26日和2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下属的“天灾预测委员会”上,以委员会的名义,作出“在一年内(2008.5-2009.4)仍应注意兰州以南,川、甘、青交界附近可能发生6-7级地震”的预报。

  理论描述:

  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证据:

  2006-08-17 天府早报消息 据成都市水务局昨(16)日统计,6月下旬至昨日,成都市的金堂、龙泉驿、青白江以及双流的部分地区作物因干旱受灾面积为 71.273万亩,其中成灾面积为45.41万亩,绝收14.5万亩;受灾人群16.6万人,受灾牲畜8.54万头。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目前的旱情十分严重,达到50年一遇的伏旱标准,并有继续加重的趋势,抗旱形势不容乐观。

  2007年03月23日 成都晚报讯(记者宋林风张欧)昨日是世界水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市旱情较为严重,全市目前蓄水总量仅1.48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24.9%,为近十年来同期最低值。

  2007-06-02 华西都市报 昨日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5月份全省(四川)旱情持续加重,盆地有68个县旱期长达20-34天。目前全省有398.8万人、446万头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有11.57万人靠送水解决生活用水。

  2007-6-15 人民网 截至2007年6月7日上午8时,全省(四川)仍有93个县(市)出现夏旱,13个县(市)达到夏旱预警标准。自去年春天开始的这场连续大旱已肆虐一年多时间,其严重程度历史罕见,目前仍有398万人饮水困难,500万亩良田无水栽秧

  2007年10月04日 四川在线消息“十一”大假已经过去三天了,对于成都及盆地西部来说,老天就没给个好脸色。气象部门昨日最新预报显示,未来几天仍将是阴雨绵绵。5日开始,受冷空气影响,全省都将有一次降温降雨天气过程。

  2007 年10月11日 成都晚报昨日,四川省气象台发布消息称,受高原切变和北方冷空气的共同影响,10月6日~9日,四川盆地出现今年入秋以来第一次强降温天气过程, 72小时内最大降幅超过10℃,盆地内的最高气温普遍下降了12~17℃,此次强降温过程为2000年以来同期最强的一次。根据最新天气资料,省气象台预计从今日到本月14日盆地内还将持续阴雨天气,气温不会再陡降,14日以后天气可能转好。

  2008-5-1 成都商报 省(四川)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日前公布《四川省2008年飞机人工增雨方案》,本月开始至11月,全省将开展飞机人工增雨计划,以缓解旱情。“方案”预计今年飞机人工增雨计划飞行约30~40架次,增加降水约10亿立方米。

  目前查到的资料看,除2007年的10月份受冷空气影响外,2006-2008年不到3年的时间内成都地区处于极旱!又一次佐证了耿庆国的“旱震”理论!

  后附全文“旱震理论”论文。

  资料:

  1、中国地震局研究员耿庆国:临震预测是可能的

  http://news.sohu.com/20060731/n244543649_1.shtml

  2、成都旱情50年一遇 2006-08-17

  http://www.scol.com.cn/nsichuan/bsxw/20060817/2006817105032.htm

  3、旱情严重 保成都用水都江堰截断外江力 2007年03月23日

  http://news.sohu.com/20070323/n248913608.shtml

  4、旱情加重 我省万人饮水困难 2007-06-02

  http://www.chengdu.gov.cn/special/yingjiyujing/detail.jsp?id=139638

  5、四川398万人饮水困难 旱情为70年来最严重 2007年06月15日

  http://env.people.com.cn/GB/5871413.html

  6、黄金周成都雨一直下 五日全省开始降温降雨 2007年10月04日

  http://travel.sohu.com/20071004/n252475607.shtml

  7、(成都) 72小时强降10℃ 7年来最冷 2007年10月11日

  http://cd.qq.com/a/20071018/000178.htm

  8、 春旱 本月开始全省人工增雨2008-5-1

  http://bbs.mcafeefans.com/viewthread.php?tid=1493581

  耿庆国教授世界领先原始创新科学研究成果“旱震关系研究”及其强震中期预报应用对世界地震学与地震预报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资料来源:http://cheniwan.sea3000.net/earthquakeprediction/f1.php

  ――《“科学共同体”及其规则无法“自拔解套”!》第17篇“附录”

  (征求意见稿:2007年9月24日)

  《中国科学》(B辑)1984年7月第7期发表了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耿庆国研究员的重要论文《旱震关系与大地震中期预报》(本文1983年3月29日收到,1983年12月27日收到修改稿),节录如下:

  -- 摘要:本文论述了作者在研究孕震过程中的气象效应问题时发现: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一至三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着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据此提出运用旱震关系进行大地震中期预报的方法原则。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科学共同体”及其规则无法“自拔解套”!》第17篇“附录”

(征求意见稿:2007年9月24日)



《中国科学》(B辑)1984年7月第7期发表了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耿庆国研究员的重要论文《旱震关系与大地震中期预报》(本文1983年3月29日收到,1983年12月27日收到修改稿),节录如下:


-- 摘要:本文论述了作者在研究孕震过程中的气象效应问题时发现: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一至三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着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据此提出运用旱震关系进行大地震中期预报的方法原则。


-- 为探索6级以上大地震的中期预报问题,作者研究了干旱与地震的关系,认为旱震关系是大地震中期预报的一个有效方法。


-- 在大地震的孕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影响气象的因素。地震作为地球内部(特别是地壳和上地幔)矛盾运动的产物,直接的因素仍然是地应力的集中所致。在孕震过程中,不仅有李学过程存在,而且同时伴随有热、电、磁等物理化学过程存在。在孕震过程中,在震源体积内及其前兆异常场区域中,可能有地下放出的热能、电磁能、化学能一记载热、载电的物质六上升到地表,这些都可能造成了低空大气的异常现象。而地下旧有的断裂带和断裂带在孕震过程中新产生的微破裂,有可能提供地下物质和能量上涌的通道。即在大地震孕育过程中,由于地热增高,使近地面出现干热特征,导致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大降低,平均绝对湿度变小,不但改变了云的状况,而且由于根本缺乏水汽条件,因而不易产生降水,出现了地表面的干旱局面。孕震过程中造成干旱的原因,除地热变化这一根本因素外,地球内部电场和低空大气电场的相互作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 确立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的事实依据


-- 1972年,作者在研究孕震过程中的气象效应时,发现: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一至三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大,则震级大。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1、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一至三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在系统查阅、整理全国各地震区降水资料的基础上,列出了近百年来中国6.0级以上大地震的旱震震例229例。


2、从公元前231年(秦始皇十六年)至公元1971年(表1),在这2,202年间,华北及渤海地区(34—43N,108—125E)共发生6.0级以上大地震69次,其中除1337年9月8日河北怀来(M=6+1/2级)地震,震前二年大饥、灾因不详及1368年7月8日山西徐沟(M=6级)地震,震前一年大风雹外,其余67次地震,都是旱震震例。其中,震前一年大旱者为27次,震前二年大旱者为15次,震前三年大旱者16次,震前三年半大旱者为9次。总之震前一至三年半时间内大旱者为67次,占地震总次数的97.1%。


3、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震前旱区面积越大,旱后相应的地震震级越高。发生6级地震所需的震前旱区面积为25.2104km2;发生7级地震所需的震前旱震面积为43.2104km2[耿庆国,公元前231年-1971年中国华北及渤海地区6级以上地震震前旱情史料,1972年10月;耿庆国,1956年至1970年中国大陆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关系分析统计结果,1972年9月25日]。1956年至1971年,全国共出现46个旱区(旱区面积均大于25.2104km2),其中有39个旱区,在旱后的一至三年半时间内发生有6.0级以上地震。即有84.8%的旱区,旱后一至三年半时间内有6.0级以上地震发生。还有15.2%的大旱区,旱后三年半内没有发生6.0级以上地震。


-- 运用旱震关系进行大地震中期预报的方法原则


-- 根据中国1956—1970年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关系分析统计结果,1972年10月作者正式提出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运用旱震关系进行大地震预报的方法原则是:


1、依据旱区面积确定震级:(1)发生6级地震所需的震前旱区面积为25.2104km2;(2) 发生7级地震所需的震前旱区面积为43.2104km2。


2、依据特旱区位置确定发震危险区:所谓特旱区,是指在大面积旱区内,找出突破历年降水量最低值的点火地域,构成该旱区的特旱区。


3、在发震时间的预报上,一般先报旱后1-2年;如果第三年再报时,须将震级提高半级。


-- 旱震关系是大地震中期预报的一个有效方法


1、1972年我国华北及渤海地区出现了几十年不遇的严重干旱,大旱面积达113.4104km2,这是一个足以发生两组7级大地震,甚至可能发生一组8级强震的旱区面积。其中,辽宁锦州--岫岩一带,河北唐山地区及陕西河北之交的石家庄、邢台、太原、忻县一带为特旱区(图1—略)。


-- 根据旱震关系,我们曾提出:“在1972年华北及渤海地区大旱后的一至三年半时间内,可能在河北、山西、辽宁、内蒙四省范围内发生7级以上强震”,“可能的发针地区包括辽宁锦州--岫岩一带,河北唐山地区及石家庄、邢台、太原、忻县一带”[朱凤鸣、吴戈等,一九七五年海城地震,地震出版社,1982,4和100;陈非比等,唐山地震,地震出版社,1979,133;马宗晋等,1966-1977年中国九大地震,地震出版社,1982,44]。并提出在大旱后第三年或更长时间内发震,震级将可能达到7.5级—8级。


-- 结果于1975年2月4日,即1972年华北及渤海地区大旱后两年零一个月,在辽宁锦州—岫岩特旱区内发生了海城Ms=7.3级强震;于1976年7月28日,即1972年华北及渤海地区大旱后三年半,在河北唐山特旱区内发生了唐山Ms=7.8级大地震和滦县Ms=7.1级强震。


-- 而对1972年华北及渤海大旱区的另一个特旱区,即石家庄、邢台、太原、忻县一带来说,则没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故构成虚报。


2、1972年,我国西南(四川省西北部和南部、云南省东北部和西部以及西藏自治区东部和中部)出现一个面积达129.6104km2的大旱区。这是足以发生一组8级大地震或发生两组7级以上强震的旱区面积(图2—略)。


-- ……依据旱震关系,我们曾提出:“1973-1974年,再四川西北部地区(广元—雅安—康定—甘孜一带”或云南省西南部地区(下关—思茅一带)有6-6.5级地震。四川省南部和云南省东北部地区(细长—乐山—宜宾—雷波—沼同一带)的大地震危险性,也值得注意”。


-- 结果于1973年2月6日在四川西北部特旱区内的炉霍甘孜一带发生了Ms=7.9级地震及1973年2月8日炉霍Ms=6.0级地震;1973年8月11日在四川西北部的南坪、松潘一带发生了Ms=6.5级地震;接着1973年8月16日在云南省西南部牙特旱区内的思茅、普洱一带发生了Ms=6.3级地震;1974年5月11日在四川省南部和云南省东北部特旱区内的雷波、昭通一带,发生了Ms=7.1级地震。


3、1974年,我国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和青海西北部及其东南部地区,出现了一个面积为56.7104km2的旱区(图3--略)。这是一个足以发生两组6级以上地震活人可能发生一卒7级以上强震的旱区面积。


-- ……依据旱震关系,1975年1月10日我们曾提出:“1975年-1976年,四川康定--石棉--灌县--松潘--甘肃武都一带,可能有6级以上地震。”结果于1975年1月15日在四川康定、石棉之间的九龙附近,发生了Ms=6.2级地震。


-- 1976年1月,我们依据1974年四川西北部和甘肃南部的旱区,继续重申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意见如下:“1976年,四川、甘肃交界地区,即灌县—松潘—若尔盖—岷县可能发生6级以上地震。”结果于1976年8月16日在四川松潘、平武一带发生了Ms=7.2级地震,1976年8月23日在四川松潘、平武一带再次发生Ms=7.2级地震[四川省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地震战线,1977,2;朱皆佐、江在淮,松潘地震,地震出版社,1978;四川地震局便,一九七六年松潘地震,地震出版社,1979]。


4、1975年,我国云南省西部和北部、四川省西南部以及西藏自治区东部出现了一个面积达92.3104km2的的大旱区,这是足以发生两组7级以上强震,甚至发生一组8级大地震的旱区面积(图4—略)。


-- ……依据旱震关系,1976年1月我们曾提出:“1976年,四川西南部、云南西部北部、西藏东部,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值得注意的地区,一是中甸—剑川—洱源--耿马;二是昌都—巴塘。”结果于1976年5月29日在洱源—耿马特旱区内的云南龙陵、潞西一带发生了Ms=7.5级和Ms=7.6级两次强震[云南省地震局,地震战线,1977,2];1976年11月7日,在中甸—剑川特旱区内的云南丽江、宁蒗一带发生了Ms=6.7级地震,1976年12月13日又在云南宁蒗一带发生了Ms=6.0级地震。


-- 关于从旱震关系研究得出的孕震过程中以长时间级以长范围与未来地震震级的关系(--略)


-- 结论:……4、大地震发生前是有气象异变作为其前兆的,抓住这种前兆,是完全可以在预测、预报和预防大地震方面发挥一定作用。深入研究孕震过程中的气象效应,显然对于大地震的预报、预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985年5月,海洋出版社出版了耿庆国的专著《中国旱震关系研究》。“内容提要”称:


-- 本书是中国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的奠基性著作和开拓性研究成果。


中国杰出的地震学家傅承义先生为《中国旱震关系研究》写的“代序”中表明了他对于耿庆国“旱震关系研究”的评价:


-- 我一向主张并支持对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报进行科学研究和认真探索。我坚信地震是可知的,是有前兆信息的,是能够预测预报预防的;这当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为此付出极大的努力。


-- 从前我对气象与地震的关系不看重,现在,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旱震,大旱与地震有关,这是事实。正如,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板块,板块构造和运动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 天然地震学已经一百多年了,但人类对地震前震中区的情况知道的太少。耿庆国所搞的旱震关系研究,肯定了大地震发生前的一至三年半内,震中区往往是特旱区的这一事实,使我很受启发,很受鼓舞。


-- 我认为旱震关系不是偶然的,是有着其物理道理的。一九七一年,我曾提出关于地震成因的红肿假说,认为震源区是破裂区,前兆异常场区域是红肿区;但当时未能找到足够多的证据。现在可以说,旱震关系是红肿假说的最好的证据。-- 震中所在的特旱区是红区,而大面积旱区则是肿区。


-- 我支持耿庆国所从事的旱震关系研究,并祝贺旱震关系研究所取得的进展。我衷心希望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在中国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然而,耿庆国《中国旱震关系研究》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而不是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就令人深思!


应当说明,《中国旱震关系研究》对于傅承义教授写的这个“代序”注解如下:


-- 代序是傅承义教授在一九七五年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议中国东半部组讨论会上的讲话(1975年1月15日下午)。傅承义教授愿以此作为《中国旱震关系研究》一书的代序,并表示:“直到现在,也没有理由改变这个观点。”


傅承义教授特别强调“直到现在,也没有理由改变这个观点”意味深长。


必须特别指出,耿庆国应用“旱震关系研究”提出的地震中期预报意见,是1974年6月29日《国务院批转中国科学院关于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形势的报告》〔即国务院[1974]69号文件〕中提出的数项地震中期预测的主要依据之一。


对于上述有关情况,耿庆国在《旱震关系对海城、唐山大地震的中期预报回顾》回顾如下∶

[耿庆国,旱震关系对海城、唐山大地震的中期预报回顾,唐山地震三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2006年4月]


-- 1972年我国华北及渤海地区出现了几十年不遇的大面积旱区,其中辽宁锦州—台安—营口—岫岩一带、河北唐山地区及山西河北之交的石家庄、邢台、太原、忻县一带特旱区。


-- 早在1972年11月在山西临汾由董铁成同志主持召开的全国地震中期预报科研工作会议上,本人依据对旱震关系的研究,首次郑重提出∶“1972年华北及渤海地区大旱后的一至三年半时间内,将在河北、山西、辽宁、内蒙古四省区范围内发生7级以上强震。


-- 1974年5月又进一步提出,可能的发震地点包括辽宁锦州—岫岩一带、河北石家庄、邢台、太原、忻县一带。算吁请有关方面“切实加强京津唐张地区和华北及渤海北部地区的防震抗震和群测群防、专群结合的测报工作,特别要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波及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和沈阳的震级在7级以上,甚至7.5级以上强震的危险性,几百天之内强震就有到来的可能!!!”

[耿庆国,关于对我国华北及渤海地区1972年特大干旱提出的旱震关系中期预报意见的基础依据和分析结论,1974年5月31日〔详见张庆洲,唐山警世录,报告文学,pp45,2005年第5期〕]


-- 1974年6月29日,在《国务院批转中国科学院关于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形势的报告》〔即国务院[1974]69号文件〕中,明文登载了本人的观点∶“华北北部近年长期干旱,去年又出现建国以来少有的暖冬、冷春,干湿失调的气象异常,提出华北有发生七级左右强震的危险。


-- 1975年1月15日,在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上,本人继续强调华北及渤海地区在1972年大旱后一至三年半时间内面临着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紧迫危险性。我当时就受到了与会的傅承义教授的鼎力支持和鼓励。


-- 在1975年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上,顾浩鼎代表沈阳地震大队发言时,强调金县短水准出现了大幅度异常,其变化形态与岩石破裂实验曲线的不稳定阶段极为类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沈阳地震大队认为参窝水库4.8级震群表明辽宁地震活动在进一步增强,据此提出∶“辽东半岛及附近海域,一九七五年上半年,甚至一、二月份,可能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预报意见。


-- 我对沈阳地震大队的上述预报意见,给予了坚定支持。在会商讨论时,我拿着一张涂满红颜色的辽宁特旱区图对沈阳地震大队领导朱凤鸣同志说∶“你们沈阳地震大队的预报意见是有水平的。辽宁锦州—岫岩一带是特旱带,今年辽南肯定有强震发生,而且整个辽东半岛及邻近海域都是旱区,都会有感。


本顾问认为,耿庆国教授1972年开始的“旱震关系研究”以及据此提出了的地震中期预测方法,及其1974以来据此提出并坚持的多次地震中期预测获得成功,不仅使“旱震关系研究” 以及据此提出了的地震中期预测方法获得了地震预测科学实践的证实,以及耿庆国坚持揭露1976年唐山大地震漏报真相的长期努力,不仅对地震学与地震预测科学做出了世界意义的重大贡献,而且证明耿庆国教授是一位热爱人民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真正的地震学家与地震预测实践专家。


耿庆国教授“旱震关系研究” 对地震学与地震预测科学做出的世界意义的重大贡献,在于以充分的科学事实揭示大部分强震最为重要非常明显的孕育阶段为强震发生前一年至三年半期间。


耿庆国教授依据“旱震关系研究”提出“旱震关系研究”中期预测方法,经多次地震实况证实,是当代最为成功最为可靠的地震中期预测方法之一。


耿庆国教授“旱震关系研究”向世界地震学与地球科学提出了有待进一步更深层研究的三个重大问题:

(1)强震发生前一年至三年半期间延续相当时段的相当面积包含特旱区的大旱区现象(与傅承义教授提出的“红区”与“肿区”假说一致)背后的驱动机制是什么?即,是什么力量或运动导致这种相当面积旱区现象在此期间延续相当时段?

(2)强震发生前一年至三年半期间该区域地壳与地幔之间的相对运动出现了什么情况?

(3)更长期的什么运动周期导致该区域在该时段(而不是其他时段)发生上述情况?


对于中国以及世界地震学与地震预测科学做出的世界意义的重大贡献的耿庆国教授,从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一直到31年后的今天,他的“旱震关系研究”的进一步研究,以及据此提出来的地震中期预测方法的实践应用与进一步推广,不仅始终得不到中国地震局领导与“专家集体”的任何实质性的支持与推广,反而被越来越“边缘化”、排斥与忘却。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都有相似的前兆,地震官员们你们该震醒呀

2008年05月19日 星期一 22:38








谨以此文望大伙学点震前常识
( ]4 O1 {. K/ P% ^% `2 X$ r
- @; ]' g8 w0 f% [! I* i- O/ N8 y. I! E当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时,人们很自然地想起32年前的唐山,问题是相同的:怎样才能减少灾难的损伤?
5 b0 y& W/ d8 Z& f- I

: Z C6 P- O8 t5 |8 f$ J9 Q汶川地震时,钱刚正在北京参加一个活动。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自唐山地震以来最大的地震”。: w' P* G- X$ _/ G" G8 }

: I2 F0 R+ Y- O灾难迫近之前
1 M3 s4 K) B7 I. X6 u钱刚是第一个全面描述唐山地震的作家,他在《唐山大地震》一书中里记录了这次地震前的大量异象:
# O, X6 t- N; K8 i- P+ z7 o4 b1976 年7月中旬,唐山街头卖鲜鱼的突然增多。人们奇怪,多少日子里难得买到新鲜鱼,为什么今天特别多,而且价格非常便宜。还有人发现家里鱼缸中的金鱼争着跳离水面,跃出缸外。把跳出来的鱼放回去,金鱼居然尖叫不止。更有奇者,有的鱼尾朝上头朝下,倒立水面,竟似陀螺一般飞快地打转。7 Q5 Y4 E+ g$ G+ M

3 y6 \% \# ~: }4 c$ T# [% O5 [" [抚宁县坟坨公社徐庄的一些农民在地震前3天,也就是7月25日上午,看见100多只黄鼠狼,大的背着小的或是叼着小的,挤挤挨挨地钻出一个古墙洞,向村内大转移。天黑时,有10多只在一棵核桃树下乱转,当场被打死5只,其余的则不停地号叫。26日、27日两天,黄鼠狼继续向村外转移。2 }& ?2 f8 d% @2 R- t
+ X7 h f/ e$ j& D. z& a+ ^
唐山地区滦南县城公社王东庄一个农民在地震前一天,也就是7月27日,看到一个奇怪的景观。他看见棉花地里成群的老鼠在奔窜,大老鼠带着小老鼠跑,小老鼠则互相咬着尾巴,连成一串。
" t; w) M8 `7 v" T0 |% D1 ~. u“然而人类却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来自大自然的警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场毁灭生灵的巨大灾难已经迫近了。”钱刚在书中这样写道。: p! U: u4 Q M! H- C

1 J7 Y3 C: ^- `( P% s7 n/ S2 t2 [据地震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唐山地震》统计,唐山地震后,广大地震工作者对唐山地区及周边48个县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共搜集到地下水宏观前兆异常 868例,动物宏观前兆异常2093例。在大家熟悉的鸡、猪、鼠、猫、狗、羊、鱼、黄鼠狼等动物异常反应中,鱼的反应最明显,占100%,猪最迟钝,占 34%。
/ U6 a' b, U- o作家张庆洲说,“我们实在不应该轻易否定大自然给我们的提示。”7 V1 v5 M) ]' T
# t9 ^7 k# E6 T8 ?/ n7 a% L
唐山地震中的“青龙奇迹”. y+ ~9 f b1 Q9 N( Y- o. G& s* F
当唐山化为一片废墟的时候,距唐山市仅115公里的河北省青龙县却奇迹般躲过了这场塌天大祸。
3 ^: ]) I3 G5 `8 n- H在国家地震局中,大家意见并不一致。分析预报室京津组长汪成民此前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回忆,以他为代表的国家地震局一批年轻同志坚持认为唐山、滦县一带会有大震,但他们的意见始终得不到重视。2 ~0 ?2 e( E% U4 y7 g) S" H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汪成民做了一次“越轨”行为,也正是这次“越轨”行为使青龙县躲过了大劫。
% R9 r% D+ \8 k: e1 S3 j2 m5 e4 g + v, r7 Y0 L' T: h- a$ L
1976年7月14日,全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汪成民要求在大会上作震情发言。主持会议的时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没同意,让他在晚间座谈时说,但强调不能代表地震局。就这样,汪成民利用17日、18日晚间座谈时间,通报了“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震情。汪成民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F' \; J8 n" L B2 x
" X0 B4 y9 R" H9 v6 D
代表青龙县听取汪成民做震情通报的,是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青春。19日一散会,王青春便立刻往回赶。到家已经是7月21日了,王青春连夜整理记录,然后报告县里。
- M- y3 B+ a) Q5 H* J3 l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风险决策了。当时在县科委工作的陆吉康撰文回忆道,记得当时的主要问题是怎样决策的问题,既要预防地震,又要避免其他风险,包括不震引起的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
5 e( I+ E8 |3 Z% O) e. x1 v$ P- n
+ v) `% ~8 F) _+ T6 i0 C- n事实上,青龙的临震信息并不完全来自汪成民。青龙县自己就有两个群测点。两个群测点从1975年8月开始投入观测,开始3个月数据有明显的漂移现象,后转入稳定,自1976年5月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1976年7月17又发现莫名其妙的指针些许的跳动现象。此外,青龙县还从其他一些渠道获得可能有大地震的消息。
U1 }$ E: [5 k
( V$ U4 t& P9 R0 ]3 S多个相互佐证的信息让青龙县县长冉广岐提高了警惕。县里通过广播、会议及其他一切可能的形式介绍地震知识,防震方法,还把防汛和抗震结合起来,每个公社安排一名书记、一名工作队负责人具体落实防汛抗震工作等。
6 r6 U7 d. |( {" }& }' m# m+ A # o0 }% o0 K) {- s3 j- t6 `. X r
最后,冉广岐在7月25日青龙县向县三级干部800多人作了震情报告,要求必须在26日之前将震情通知到每一个人。当晚,近百名干部十万火急地奔向各自所在的公社。+ b; l- t' V3 ~0 B# V+ V o- U
青龙县是一座群山环抱的县城。27日,马路两边大喇叭里广播着“随时发生地震”的警告。大大小小的商店沿街搭起了简易棚卖货,每个摊位前都有人争先恐后地采购。挤挤插插的人流有点乱,马路显得时宽时窄,犹如一条吞咽食物的巨蟒缓缓蠕动。+ l9 R; V/ ~7 L8 V l
冉广岐坐镇帐篷中,指挥青龙创造着人类灾难史上的奇迹。
3 j5 s# r" Q$ ]2 w唐山大地震20周年前夕,1996年4月11日,新华社刊发消息:“中国河北省青龙县的县城距唐山市仅115公里,但这个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无一人死亡。
- s& m& a- _4 F5 I
`1 \, u, u! f! m3 S

) e* s0 M! U- w+ o/ z& z! P+ t! A

似乎这次汶川地震并没有预测到,也不断有人质疑,为何没有地震预报?众所周知,目前的地震预测能力还不可能每次地震前作出预警,科技还没具有让我们躲过这场灾难的水准。我们毫无防备,天灾突如其来。我想,那会不会是我们居安不思危了呢?种种地震前期的现象,是我们太忽视了,还是我们太相信科学了呢?或是太依赖科学了呢?


自然现象经常有得不到解释的时候,我们应该何去何从?难道都是大家麻木了?或是生活太安逸了,根本就想不到突如其来的灾害,春节期间的雪灾,网上就有好多“一场雪灾考验中国的灾害应付能力”之类的文字,我想,或许换成...预测能力的话,或许更好吧!


1.


4月26日早上7时,湖北恩施市白果乡下村坝村直径约百米、水深数十米、常年不干的观音塘约8万立方米的蓄水5小时内全部消失,水面突然出现漩涡,并伴有轰鸣声。村民盼专家解谜,至今没有听到任何解释。



2.


5月4日,江苏江都市武坚镇新楼村约数百万只蟾蜍在该村刘垛闸附近集会。


5月9日,江苏省泰州市市区的东风大桥上突然出现了黑压压的数万只小蟾蜍。这些小蟾蜍是从桥下的老通扬运河中爬上岸的,经由一道斜坡爬上了大桥。上桥后,小蟾蜍沿着路牙排成了一道浩浩荡荡的长队向桥的另一端爬去,井然有序、场面蔚为壮观。当时有专家解释说,这种奇异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近期河水缺氧,大量小蟾蜍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只得集体迁移。


5月11日,江苏常熟古里镇珠泾苑数万小蟾蜍迁徙。



3.


《华西都市报》5月10日报道,四川绵竹市西南镇檀木村出现大规模蟾蜍迁徙,数十万蟾蜍走上马路。绵竹离汶川只有几十公里。绵竹在此次地震中心范围之内。村民表示担扰:“这种现象是不是啥子天灾的预兆哟?”但绵竹市林业局接报赶到现场后却解释说,这是因为蟾蜍繁殖季节,爆发大量幼蟾上岸迁移,与天灾无关,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还会为当地减少蚊虫。村里的老人活这么老都没见过此等现象,但专家却说这是正常现象,证明绵竹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大自然的警告让这些专家忽略并曲解。这甚至已是一种实质上的误导。


如果早知动物搬家,我们也搬家,我们还会死人吗???


1 D" }8 y4 h w' I( B& i. l% T' z( |后记——人类总是要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才能“震醒”,这次汶川地震又何尚不是有大的前兆?据说从5月5号开始到临地震前的数小时,各式小动物更是成群结队搬家,据说有人还请教了当地地震专家,据专家说,动物搬家是受“气候”的影响很正常,一句“很正常”就这样了事。事后,我们再回头来看看这些动物们大搬家的图片,想想地震专家说的话,真是可笑而可恨呀!!!他拿人民的银子,就这样为人民办事!!!/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奥运年!


http://hi.baidu.com/darksmasher/blog/item/890e3c0f6c3d91e8aa645709.html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动物如何感知地震:震前出现异常习性

今年,海口市地震局动物观测站开始正式投入使用。鸡、兔、鸽子等这些普通家禽开始担负更高的使命———地震“监测”。据悉,这是海南省第一个专业动物观测站,现有动物共400多只。记者电话采访海口市地震局,负责动物观测站工作的林宝江告诉记者,前几天他们又增加了10只火鸡几只狗,还计划增加一些蛇和鹦鹉。

这些动物被放置在观测站专门设计的网式“宿舍”中。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将利用动物敏感的感觉系统捕捉地震前兆宏观异常信息,为海口市地震观测积累可靠、科学的资料。

动物真的能感知地震吗?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地震局的有关部门,和这一领域的专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蒋锦昌研究员。

从我国调查资料比较完整的震例来看,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动物习性异常出现的地区范围可达一二百公里,甚至远达数百公里。

———震史回顾———震前动物异常古代就有记载

有关地震前的动物习性异常现象,我国至少在1000多年前就有明确的记载。约在公元650年,就有“鼠聚朝廷市衢中而鸣,地方屠裂”的记载(《开元占经·地境》)。公元787年,陕西长安附近发生地震,史书上也曾记载:“震前,巢鸟惊散”。在《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一书中,有关地震生物反应的记载有126条,涉及24种动物。

我国对这些现象进行系统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开始于1966年邢台地震。40多年来,历经多次强烈地震的验证,地震前动物习性异常现象作为地震的一种短临前兆,已为国内外生物学和地震学界所公认和关注。

据介绍,1966年我国邢台地震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等科研单位组织科研人员开始对动物习性异常与地震关系进行专一性研究。通过对多次强烈地震的科学考察和监测,在动物习性异常与地震关系的统计特征和短临预报中的意义,及其机理研究方面积累了许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

专家告诉记者,需要明确的是:这一研究并不是期望用鸡窝里的鸡来预报地震,而是通过研究了解动物到底在地震前是哪一个感觉渠道接收到了什么样的物理或化学信号,摸索出预报地震的科学线索。

动物习性异常呈短临特征

大量的震例资料表明,在大多数强烈地震前,动物习性异常的前兆时间,主要集中在震前一天之内,短至几分钟,长至数天和数十天,呈明显的短临特征。

从我国调查资料比较完整的震例来看,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动物习性异常出现的地区范围可达一二百公里,甚至远达数百公里。但是在这广阔的分布地区内,异常点的分布是不均的,一般较多地集中分布在沿地震的发震构造和活动断裂的条带区以及震中区或高烈度区。

调查资料表明,随着地震震级增大,震前出现习性异常的动物种类和数量、异常的分布地区以及异常活动反应的强烈程度等,有相应增加的趋势。可见,动物的习性异常反应强度与地震的震级有一定的关系。

雉除繁殖期求偶外,很少鸣叫,但在地震前却有乱叫现象。如1857年2月4日浙江鄞县地震,史料曾记载震前“山雉皆鸣”。在日本有一种说法:“野鸡乱叫,地震要到”。

———震前反应———

地震前,动物到底会有怎样的“特别行动”?大量的震例资料和观测结果表明,地震前动物的习性异常主要表现为兴奋性行为活动,即大多数为在正常活动状态下出现的惊恐不安、逃离、迁移等反常的习性活动,少数表现为抑制性行为活动,即在活动状态下出现发呆、忧郁、不进食等反常活动。

鱼类:翻腾跳跃,漂浮打旋

鱼类是地震前动物习性异常现象中较为多见的动物,其震前习性异常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迁移、翻腾、跳跃、漂浮、翻肚、打旋、昏迷不动等。1854年日本中部太平洋海岸外的8.4级地震前,距震中100公里的伊豆半岛西海岸,发现许多鱼死在海边,这些鱼往往生活在大海深处。

两栖类:行为呆滞,蛙蛇出洞

两栖类(蛙等)和爬行类(蛇等)动物震前习性异常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不合时令地出现呆滞等反常活动。1975年海城地震前,冬眠动物(蛙、蛇等)发生出洞事件,尤其是冬眠蛇的出洞,是人们公认的震兆现象。该现象在1978年11月2日前苏联中亚6.8级地震前得到进一步证实。

鸟类:惊飞惊叫,迁飞拒食

家禽、鸽,雉、乌鸦、喜鹊等野生鸟类及虎皮鹦鹉、孔雀、金鸡等观赏鸟类,震前习性异常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惊飞惊叫、不进窝不吃食、迁飞等。雉除繁殖期求偶外,很少鸣叫,但在地震前却有乱叫现象。我国很早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如1857年2月4日浙江鄞县地震,史料曾记载震前“山雉皆鸣”。在日本有一种说法:“野鸡乱叫,地震要到”。

哺乳动物:嘶叫奔跑,惊恐不安

狗、猫、鼠、家畜及其它哺乳动物地震前习性异常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惊恐不安、嘶叫奔跑、集群迁移等,少数表现为忧郁和呆滞等行为反应。1739年,宁夏银川平罗8级大地震后,连年地震。据《银川小志》(1755年即清乾隆二十年)记载:“宁夏地震,每岁小动,民习为常。大约春冬二季居多,如井水忽浑浊,炮声散长,群犬围吠,即防此患。”1972年尼加拉瓜的马那爪6.2级地震前几小时,市内某孤儿院饲养的猴子大肆骚乱。院长见此情景可疑,迅速将孤儿带到屋外。不久,地震发生了,孤儿们幸免遇难。

动物机体实际上是一架复杂而敏感的环境变化的感知系统,如同一架“活”的地震前兆监测系统,可以把有关的地震前兆信号进行有效地提取和放大。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6110707904.html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生异常是否就意味着一定有大地震来临呢?

不一定,因为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动物生活环境条件的变化:比如天气变化、生存条件的改变、生物干扰、饲养条件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影响以及动物本身生理状态的变化等,都可能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发生异常。另外人们观察错觉也可能认为有异常。我们要在识别真假动物异常的基础上再确定这种异常是否与地震有关。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为何动物能预先感知地震灾难的来临?




8月10日,我国云南省昭通市发生了5.6级地震,造成近600人伤亡,受灾情况严重。显然,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是巨大的,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这些天灾真的就毫无办法预测吗?近日,俄罗斯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后发现,爬行动物就有神奇的“第三只眼”,可以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动物能预报地震,似乎已得到很多人的共识。在一些地震频发的地区和国家,监测  最近,在俄罗斯克里米亚雅尔达生物地震试验场,科学家发现蜥蜴的“第三只眼”能“看到”预兆地震的低频地磁场。
  试验场是一片不大的山坡地,山脚下有一条通向海边的公路。这里不仅是岩蜥蜴和蛇蜥等爬行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它们平时过冬的地方。18年来,试验场的场长谢尔盖•沙雷金每天都要到这里走一趟。一般来说,他也不是能经常碰到这里的居民,因为蜥蜴出来晒太阳时,通常互相间隔20-25米远。但一旦有突发情况,爬行动物就不得不离开藏身之地,那时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蛇蜥。
  那些住在地球上地震频发地区的居民,自古以来都有一套能预报地震的本领。研究了30多年地震的孙士宏专家说,“地震前有预兆的动物种类有很多,中科院动物所在70年代所做的调查数字显示,包括野生动物和家畜在内,有58种动物在震前的异常反应比较确实。比如,猫、狗、熊猫、鱼、蛇、老鼠、蚂蚁、蜜蜂等等。穴居动物如老鼠、蛇等,比地面上的动物感觉更灵敏,小动物比大牲畜感觉更灵敏。”
  克里米亚的地震工作者通过观察爬行动物的举动,也成功地预报了一次地震。1984年10月5日,尽管是夜里,气温又低,蜥蜴还是纷纷从洞里爬了出来。约一个小时后,地震仪记录下雅尔达沿海一带有地动现象。还有一次,1986年6月26日,他们也测出了地壳有轻微晃动。那天下着雨,但蜥蜴异常活跃,并不像平常那样躲在洞里。雅尔达尼基塔植物园的科学家们决心要弄清这种“灵敏感觉”到底是怎么回事?经过无数次研究,他们终于发现一个能让爬行动物感知地震的生物机理。
  作为最古老动物种群的代表,蜥蜴对地磁和电磁场的反应都很敏感。这是因为蜥蜴的神经系统有别于其他动物。
  据谢尔盖•沙雷金说,爬行动物有一种所谓的腔壁器官,称为“第三只眼”。这个器官位于间脑的末端,在负责调节神经系统的骨骺旁边。有趣的是,蜥蜴的这个器官通过一个专门的小孔伸到了体外。和蜥蜴不同的是,蛇的“第三只眼”藏在颅骨里面。动物真有第三只眼吗?中科院成都动物研究所的专家说,“蜥蜴作为现存最原始的爬行动物之一,分布范围很广。以第三只眼而著名的蜥蜴是生活在库克海峡中的楔齿蜥,楔齿蜥的特征就是其颅顶上具有第三只眼,幼年的时候能感光,而成年后基本失去作用。这种颅顶眼是从早期脊椎动物遗留下来的特征,在爬行动物中,某些蜥蜴也有此特征,但是都没有楔齿蜥的第三只眼著名。”
  至于蜥蜴的第三只眼和地震预测之间的关联,专家表示国内未对此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所以不能确定其结论。
  据俄罗斯《总结》周刊报道,科学家通过长期观察,他们认为“第三只眼”确实能“看到”预兆地震的低频地磁场。
  在试验中,他们把几只蜥蜴放在大强度的高频电磁场环境里,结果几天后发现,这些接受试验的动物统统死去。后来,将它们改放到低频地磁场环境里,蜥蜴就显得特别活跃,跟在野地里地动之前的表现如出一辙:它们都想从圈里跑出去,频繁地挪动地方,明显地表现得烦躁不安。然而试验结果却给生物学家们出了一道难题:怎样才能将强磁暴产生的干扰同地震征兆区别开来?于是他们在试验场安装了地磁仪,由它们来测定地磁扰强度,即所谓的行星磁感应指数。如果地磁场出现高频扰动或剧烈变化时,爬行动物便有了感觉,开始有所活跃。那就该发生地震了。
  1990年,克里米亚的苏达克市发生6级地震,之前科学家们在离震中40公里的地方就发现了蜥蜴的异常举动。据目击者说,当时地上铺满了蜥蜴,它们在山岩和石头上成垂直排列,因为这种竖向姿势能帮助它们适应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它们就靠这种姿势来减缓地动前夕先行到达的信号的影响。卡拉达格山地质站的工作人员说,在搜集全有关电磁、地球物理、地质和生物等方方面面的资料之后,才能决定是否发出警报。在所养动物的帮助下,生物地震学家学会了预报地动的强度和震区,不过他们现在还得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现在他们知道,生物指示器不仅在地震前几个小时,而且在几天前就会有所表现。
  据生物学家介绍,爬行动物有别于仪器,它们的预报从未出过差错。
  由于蜥蜴有从古代祖先那里继承的神经系统,所以这便成了比较敏感的生物指示器。它们能感知离震中半径为100公里范围内将要发生的地震。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宏认为,地震前地面和气候会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这种细微变化更容易使动物的感知器官受刺激,从而使它们的行为发生异常。当然,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季节变化、疾病、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变等等。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更准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
  孙士宏说,“假如在万里冰封的冬天,青蛇出洞无疑是一种震前异常;而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群蛇出洞就是正常现象了。还有一点就是,动物的敏感度也会不同。假如在一次大震后,特别是接连发生了多次余震后,动物的反应就可能对震动习惯,而变得不那么敏感了。动物异常表现的持续时间越长,地震的破坏性就越大。不用说,这个试验场所养的动物也有它们不足的地方。比如,冬天蜥蜴得冬眠,它们对地震的敏感度就会迟钝许多。但如果大冷天蜥蜴也出来晒太阳,那离强烈的地震就不远了。”
  当然,不仅仅爬行动物能预先感觉到自然灾难。1902年春天,马提尼克岛由于培雷火山的灾难性喷发,30秒钟之内圣皮埃尔市毁于一旦,好几万人死于非命,可是就只死了一只猫。原来是惨剧发生的几天前,市内各家的家畜早已逃离该市。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树义说,“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时,在地震发生的前一天,唐山市郊郑庄子公社的一个村庄里,蝙蝠大白天满院子飞,人们轻而易举就捉到了十多只。与此同时,天津市郊木场公社和西营门公社,人们看见成百上千只蝙蝠,大白天在空中乱飞。许多动物的某些感觉器官比人类要敏锐得多。比如鸽子可以长距离飞行而不迷路,依靠的是对地球磁场的独特感觉;鲑鱼在大海中遨游之后,能凭借嗅觉和记忆,返回到自己出生的河流上游去产卵;蝙蝠本身的回声定位系统帮助它们在黑暗中自在地飞翔。
  由此来说,地震来临前,地球磁场、地面温度变化、声波异常等情况被动物先感知,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地震来临之前究竟哪些外界因素刺激了这些动物?是气味?还是超声波?这些都是重大而又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