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茶清心径,禅涤心源——径山禅茶弘扬之刍议

茶清心径,禅涤心源——径山禅茶弘扬之刍议


茶清心径,禅涤心源
——径山禅茶弘扬之刍议
(2008第七届“茶圣节”径山禅茶论坛上的发言稿)
上海 大茶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芸芸众生,不论在生存、生活、学习,还是工作等多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压力。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信息化浪潮的风起云涌,一些新技术、新手段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着种种副作用,并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心健康。比如说电子、电磁的“污染”等。


不久前,一种被称之为“慢思维”的新方式悄然兴起,并逐渐成为城市白领一族认同和乐于尝试的时尚。那么,什么是“慢思维”呢?大家可以静下心来略作思考。当前,人们最为普遍的思想情绪和精神状态,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焦虑”。有关于情感的、健康的、生活的、工作的、事业的,为了赚钱养家、为了子女的教育、为了房子等等,节奏非常快,很辛苦,也很“心”苦。而之前所说的“慢思维”,便是提倡和缓解“焦虑”的一种有效方式。


大家知道,人类来源于自然。地球这个“蓝色星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这个“生命的摇篮”里,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大类。而我们人类,是高等动物,更是“万物之灵”。尽管如此,但是,人类的生命却很脆弱,各种各样的疾病不仅侵袭着我们的身体,更伤害着我们的心灵。社会形态和群居环境,尤其是城市化的聚集方式,让我们与大自然越来越远。庆幸的是,数千年来,华夏先祖流传给了我们一份最好的礼物——茶。


也许,在地球上数十万种的植物中,茶只是其中普通的一种,但正是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东西,带给了我们千古的益处。茶,既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又有切切实实的饮用功效。这些神奇的叶子,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在“生命之源”水的作用下,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媒介。不仅如此,茶还蕴涵着历史、文化、人文和礼俗等,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每一页,都弥漫着茶的清香。在这方面,在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将茶从物质提升到精神,并发挥至极限。中国无愧为茶的国度,茶也无愧为中华国饮。


有趣的是,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萌发了茶饮习俗,经过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朝,进入唐代,尤其是流寓江南的陆羽写下举世闻名的《茶经》后,“茶道大行”,茗饮之风勃兴于神州大地。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自从茶进入人们的视野后,千百年来,和佛、道两家结下了很深的渊源。以唐朝为例,比陆羽早些时候的天宝元年,也就是公元742年,僧人法钦来到径山,并在宴座峰结庵,后来,建成了享誉至今的径山寺。据余杭旧志记载:“产茶之地,有径山四壁坞及里山坞,出者多佳品,凌霄峰尤不可多得……开山祖法钦师曾手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他产,今径山茶是也。”法钦和尚不仅造就了径山寺,更成就了径山茶,这位精修“牛头禅法”的大德高僧,堪称径山禅茶的鼻祖。


到了宋代,“茶宴”在径山寺盛行起来,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仪式规则。公元1235年(端平二年)和1259年(开庆元年),日本僧人圆尔辨圆、南浦绍明先后嗣法于径山寺,他们归国的时候,带去了茶典和茶道具,并在“扶桑之国“东瀛传播“径山茶宴”和“末茶”之法。久而久之,径山被誉为日本茶道的源头。


径山出名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三次登临径山,并且留下了著名的《游径山》诗篇。同时代,还有著名茶家蔡君谟游历径山,亦有茶诗传世。其他如叶清臣《述煮茶泉品》(茂钱塘者,以径山稀)也对径山茶褒誉有加。释咸杰更是写有“烹煎凤髓龙团,供养千个万个”和“一茶一汤功德香,普令信者从兹入”等诗句,足见径山禅茶文化之兴盛。


历代以来,文人墨客颂咏径山茶的诗文层见叠出,如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明谢应芬的《寄径山颜悦堂长老》、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清谷应泰的《博物要览》、刘源长的《茶史》、陆廷粲的《续茶经》和金虞的《径山采茶歌》等,以及临安、余杭和浙江省的地方志等。由此可见,径山禅茶拥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资源,而这一切,均可以转化为富有径山特色新的精神财富。

大茶,和天下:)

TOP

茶清心径,禅涤心源


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灵魂生活就是宗教。”或许是受了弘一大师的影响,子恺先生作为一个真性情的艺术家,他始终不懈地追求更高层次的灵魂生活。他的漫画、文字,无不充满着人世间朴素的爱,这从他几十年如一日,完成鸿篇巨制《护生画集》就可以感受到其一心向佛的宏愿。


今天,结合径山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围绕径山禅茶的弘扬与发展,笔者不揣冒昧,借“禅茶论坛”这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抒发若干浅显之见,期待方家们批评指正。


在前半段的发言中,我提到了“慢思维”的新概念。而现在,我将着重于“生活禅”与径山禅茶的叙述。众所周知,我们做任何有意义的事,均离不开理想、信念和目标为前提。而很多事,在具体的实践中,无非是哲学、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也就是说,是思想、技术和方法三个层面的有机融合。首先,我们需要理清径山禅茶的概念。什么是禅?禅是什么?径山禅茶怎么定位?怎么开拓?怎么弘扬?怎么继承?怎么发展?径山禅茶和其它地方的禅茶有什么不同?自身的特点在哪里?特色在哪里?这一系列问题和衍生的问题,都需要我们重新认识、重新创意和重新策划。


记得3年前(2005年)的春天,我第一次走进径山小镇和双溪漂流景区,几乎是一见钟情,深深地被这个地方所吸引。也许是清润的山水,也许是清新的空气,也许是微雨后的丽日,让我这个来自喧嚣都市的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惬意。往日忙乱的节奏在这儿得到舒缓,纷杂的思维在这儿得到休整,浮躁焦虑的尘心突然变得宁静,那种身心休闲的感觉舒畅极了。第2年夏,我再次约上二三知己,并且首度登上了径山。晋谒万寿禅寺之余,在竹林里品饮径山香茗,享受这世外桃源般的方外之趣。尽管我也游历过许多山水,但只有径山给我以“阳气特专”的心灵体会。堆珠、鹏抟、宴座、凌霄等群峰环绕,却毫无通常山区常有的“阴韵”感觉。从那以后,我便与径山结下了缘分。


月前,我从径山问茶回上海后,不时在思考有关径山的一些问题。在说茶以前,先说说水。杭州西湖附近的龙井,可以说是天下皆知。而在径山寺内,也有一口“龙井”。传说,当年法钦和尚就是在径山龙井边栽植茶树的。这口龙井,甘白清澈,北宋蔡襄游径山时,就曾汲龙井泉水煮茶。而苏东坡在《次韵杨次公惠径山龙井水》一诗中,还题注:“龙井水洗病眼有效”,可见径山龙井是颇有历史知名度的。茶圣陆羽有许多品水逸事,《茶经》中也强调了水的重要性。古人还说:“水为茶之母”。因此,茶文化离不开水文化,径山禅茶文化更可以联姻径山水文化。鉴于东苕溪之源流经径山北麓与双溪交汇,而径山镇还有著名的陆羽泉等资源。因此,径山水文化的运作大有空间。我还注意到,佛指园水云涧茶厂以前就是生产“龙泉水”的,“本山水泡本山茶”向来为茶人所珍视,径山是佛地,径山圣水瀹径山禅茶寓意着吉祥平和,这无疑是个良好的契入点。


再说回到茶。经过多年发展,“碧碗茶香清瀹乳,红炉木火生暖烟”的径山茶,在成为“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的基础上,发掘和提升为径山禅茶,这很好。明代石涛论画云:“笔墨当随时代”,茶也一样。联想到宋代径山茶宴在历史上的辉煌,但如今日式渐微的状况。迫切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内涵,把径山茶宴重新振兴起来。


如果说,“禅”是径山禅茶文化的核心,那么,新的径山茶宴可作为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与之相应需要发展、完善的,还有径山禅茶茶艺,这一茶艺,必须要有径山特色,在立意上,可以结合径山“水的包容、竹的虚心、茶的清和、禅的澄怀”等。体现在禅茶水品、茶品、茶器、茶服等具体项目上,并且延伸到茶食、茶点、茶餐、茶礼品等方面。也就是说,把径山禅茶文化提升到精神享受、思想追求的境界,并作为一项特殊产业来发挥,就能衍生许多关联的产业,外延也会无限广阔。


说到径山,似乎和朝圣礼佛、旅游休闲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香客自不待言,如何吸引海内外游客,把人们一般意义的旅游变成度假,变成经常性来径山?我认为,应提倡“生活禅”,把径山营造为适合修身养性的“养生家园”。举两个例子,上海与河北,这两地都不产茶,但上海的少儿茶艺和社区茶文化活动开展多年,已经具有相当的群众基础;河北不仅茶事活动频繁,“禅茶夏令营”也名闻中外。前者注重茶文化新生代的熏陶,以及国际茶文化节14年的品牌延续;后者依托赵州古寺“吃茶去”的典故,可持续性地发展禅茶文化。径山可以借鉴这些成熟经验,再造一个当代的“兰亭雅集”来,形成名牌效应,造就“禅茶之源”。


其实已经有良好的基础,余杭区径山茶行业协会组织开展了径山茶祖祭奠、禅茶文化研讨会等一系列茶文化活动。绿神茶苑不仅是湖畔居茶楼的茶叶基地,还成了众多茶文化活动的聚集地。径山古道也已整修一新。


当今世界是信息化的世界,电子商务、网络经济发展迅猛,网络工作和生活成为一种主流。因此,建议在协会网站的基础上,设立开通专门的径山禅茶网,以进一步发挥全方位宣传的效用。同时,建议散居径山各处的农家乐加强联动,尤其是与外界的沟通,建设“数字农家乐”,以迎合未来发展的需要。


总而言之,弘扬径山禅茶文化宜在吉祥文化、养生文化和茶文化本身着力,结合建设“两个文明”及“和谐社会”的要求,促进茶产业和其它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的文化、经济发展推波助澜。


按:题图为2006年9月在杭州余杭径山镇陆羽公园内所摄。



大茶,和天下:)

TOP



径山寺前远眺




大茶,和天下:)

TOP



大茶,和天下:)

TOP




附件

VSEFUarA.jpg (66.51 KB)

2008-4-26 12:37

茶清心径,禅涤心源——径山禅茶弘扬之刍议

VSEFUarA.jpg

大茶,和天下:)

TOP


大茶,和天下:)

TOP



大茶,和天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