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


其实,我对清明没有太多的感受。


离开家乡多年,归乡一直是一个挺奢侈和缥缈的话题,往往不提也罢,扫墓自然也就成了遥不可及的一件事,渐渐的连想起的欲望都不再有。


而面对每年清明自己身边熙熙攘攘甚至摩肩接踵的祭扫人群,苛刻的自己更多感受到的却是一份虚伪和喧嚣。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暮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祭扫,于生者而言,只不过是忘记当年的参差不齐的或勉强或羞愧的一份记忆,求得一份所谓的心安,而对于死者而言,则毫无意义了,只是亡灵眼中一副看也许都看不到的荒诞闹剧而已,人生有酒自然当须醉,真真又何曾有一滴能到九泉呢?!


这应该算生命中是一种真实的生动吧!




记得对清明或寒食感受最深的一次是五年前,在山西介休绵山,那是一座美丽的忧伤的山,宾馆外就是高耸的山涧,清晨,滚滚的白云在窗外拥挤,开窗的一瞬,它们竟一涌而入,顿成仙境,再难忘却。


这正是一座关于清明与寒食的记忆的山。天清地明,美丽的季节,美丽的名字:清明。





而关于清明最常忆起的词汇却应该是茶了。每年春雨飘飞的时候,明前茶都是自己念念不忘的守候。


那是一份含露欲滴无边弥散的最新鲜的最清幽的守望。





清明往往是多雨的,很奇怪。


记得小时候总是一身湿漉漉的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同学们高低不齐的站在陵园墓碑前,冰冷而狼狈。这是必须的,祭奠烈士和祭扫亲人不同,这是必须的一种教育,对于孩子,对于一群幼小稚嫩的心灵的一种教育。


民族不敢说,对于国家这应该是必须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那时的自己是不懂得杏花村的,雨纷纷、欲断魂之余,只能傻傻的体味“杏花村”的生涩意境,可惜,还是不懂。


如今终于懂了,但也许只剩下唏嘘羡慕的份了。


清明的雨总是很凄冷,沾衣欲湿的杏花表象下,总掩饰不住一份透骨的清冷,许是千年来有太多的思念叹惋溶于其中吧,是不堪用来小楼夜听的。





又是清明了,自己的清明依然很安静,安静的寻常,寻常的酣睡、寻常的吃饭、寻常的读书,也寻常的喝茶。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于是,清明夜雨,于是,一夕微弱灯光。
寒 夜 客 来 茶 当 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