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分享子午流注的一些资料

分享子午流注的一些资料

 


分享子午流注的一些资料


 


一、什么是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络的。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二、为什么叫子午流注: 从字面看,是因‘子午’、‘流注’而得名。‘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它们分别表示两种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范畴或概念,是我国古代用来纪时、标位以及纪述事物生长化收藏等运动变化过程或状态的符号。“流”、“注”两字,乃表示运动变化的概念。顾名思义,子午流注就是时空和运动的统一,是中国古代人天合一理论在传统生命科学的体现。更简单说,子代表阳,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注代表阴藏的过程。子午流注遵循太阳变化的规律。阴阳的变化展开为四象,就是太阴少阳太阳少阴,用四季做为代表符号,其功能分别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亥子丑为冬,依此类推。人体的活动符合此规律时,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有消耗也有补充。如果破坏此规律,则只有消耗。生命处于能量加速损失状态。


 


三、了解子午流注的意义: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更简单说,子代表阳,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注代表阴藏的过程。子午流注遵循太阳变化的规律。阴阳的变化展开为四象,就是太阴少阳太阳少阴,用四季做为代表符号,其功能分别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亥子丑为冬,依此类推。人体的活动符合此规律时,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有消耗也有补充。如果破坏此规律,则只有消耗。生命处于能量加速损失状态。


 


四、子午流注的内容:


 


1. 卯时( 5点至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至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点至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至5点 )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不同的经络对应人体的不同的功能系统,比如小肠对应人体的吸收功能,并不是简单只对应实体的脏器。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子午流注针法,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道理,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针刺取穴法。 


 


     子午流注针法作为“因时制宜”的治则,注重和强调“择时”与“选穴”两个方面。人在自然环境中,外界的温热寒凉与朝夕光热的强弱对人体的气血流注有着不同的影响,而人体对其影响则相应地产生了“节奏反应”的生理现象,“择时”就是依据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主体,“选穴”则优选十二经疗效最佳的五输穴,二者结合,就是子午流注针法的中心内容。对此应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整理提高,使它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子午是指时间而言,它是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子为夜半,午为日中,是阴阳对立的两个名词,是古代人们用来记述年、月、日、时的符号。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如以一年为例,子是十一月,午为五月,冬至在十一月,夏至在五月(农历);以气候而言,子时寒,午时热,再以一天言之,子为夜半的23—1点,午时为日中的11—13点,可见子午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意义,说明子午是阴阳转化的起点与界线。


 


 


  流注二字,流是指水流,注指注输,在这里是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做水流,以井、荥、输(原)、经、合来比喻,指出水之发出为井,渐成为细流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然后汇合入出于泽海,用来表示脉管炎气的流注过程。


 


 


  子午流注是将机体的气血循行,周流出入,比拟水流,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以调阴阳,纠正机体的偏盛偏衰来治疗疾病。可见子午流注是在“人与自然”的理论指导下,逐渐演变所创立起来的,具有独特意义的一种针刺取穴法。


 


 


  一、子午流注针法的组成


 


 


  子午流注针法,是由天干、地支、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以及肘膝以下的五输穴联合组成的一种逐日按时开穴针法,所以要运用它,就必须掌握这些内容,这是推算本法的必要条件。


 


 


  1、干支配合六十环周的计算法


 


 


  干指天干,支指地支,它是古代用来记述年、月、日、时的符号,所以它等于1、2、3、4、5、6、7、8、9、10这10个数。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起于甲,地支起于子,二者配合起来就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


 


 


  由于天干起于甲而终于癸,计有六十数;地支起于子而终于亥,计有十二数,到轮回第一干支——“甲子”,需要天干轮回六次,地支轮回五次,即天干10×6=60,地支12×5=60,这就是六十环周法。它是计算年、月、日、时干支的基础。


 


 


  2、干支配阴阳法


 


 


  天干、地支原系代表年、月、日、时的符号,日时有单双,干支亦分阴阳;它的分法是根据自然次序之数来决定的,也就是数的1、3、5、7、9、11奇数为阳,2、4、6、8、10、12偶数为阴,同时在配合上又是阴与阴相配,阳与阳相合。


 


 


  从上表可以看出,干支的1、3、5、7、9、11奇数,代表着甲、丙、戊、庚、壬五阳干,子、寅、辰、午、申、戌六阳支;2、4、6、8、10、12偶数,代表着乙、丁、己、辛、癸五阴干,丑、卯、巳、未、酉、亥代表着六阴支。运用子午流注针法,就是阳日开阳经之穴,阴日开阴经之穴,甩以要牢记天地支的阴阳干支,以利推算。


 


 


  3、干支的五行分属


 


 


  干支的五行分属歌诀如下:


  东方甲乙寅卯木,南方丙丁巳午火,


  西方庚辛申酉金,北方壬癸亥子水,


  辰戌丑未旺四季,戊己中央皆属土。


 


 


  3、 时间与时辰的配属:


 


 


  5、年、月、日、时干支的计算法


 


 


  子午流注针法的开穴,在于“择时”,因此首先要将患者来诊的年、月、日、时的干支找出,然后在逐日按时开穴,这就需要掌握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时干支,特别是日、时干支更为重要。具体如何计算,后面各干支计算法的帖子还将详谈,这里不再赘述。


 


 


  二、子午流注开穴法简介


 


  子午流注的临床运用中有各种开穴法,现主要介绍如下几种,这里只作简单介绍。


 


 


  1、纳支法


 


 


  纳支法是一种广义的取穴法,它比纳干法推算简易。此法是以一天的十二时辰为主,不论每一个时辰配合什么天干,也不论时辰所属的阴阳,而仅按着一天中的时辰顺序,去配合十二经的气血流注,用井、荥、输、经、合的五行关系,通过补母泻子的方法达到治疗的目的,它的具体运用可分为下面两种。


 


 


  (1)、补母泻子法:这种方法,我曾在前面的一个帖子谈到过。它是根据脏腑配合时辰,结合各经症状的虚实,通过十二经的井、荥、输、经、合的五行关系,按着“虚则补其母,寮则泻其子”的原则,来取穴治疗。


 


 


  (2)、按时取穴法:它是以一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配一经,即寅时属肺,卯时属大肠,辰属胃,巳属脾,午属心------。当某经发生疾患,即于某时采用某经的经穴治疗。如肺经有病则在寅时取肺经的经穴治疗,胃经有病则在辰时取胃经的经穴治疗,以此类推。


 


 


  2、纳干法


 


 


  纳干法是子午流注针法中常用的一种取穴法,运用此法,首先要将患者来诊的年、月、日、时干支推算出来,然后结合人体十二经脉的流行和井、荥、输(原)、经、合的五行相生规律而顺次开穴,也就是说,此法是按时开穴,时上有穴,穴上有时。至于该法的具体运用,必须掌握以下几点规律。


 


 


  (1)、按时开穴:主要是根据年、月、日、时的干支顺次穴,它的规律是阳日取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取阴时开阴经之穴,是本着阳进阴退的规律,不断推演循环。


 


 


  (2)、循经开穴:子午流注的开穴,除本着“阳进阴退”的原则开取井穴外,并根据时干配合脏腑阴阳,依照井、荥、输(原)、经、合五行相生的顺序来开取五输各穴,就是说上法是每日开井穴的方法,而要推算一天中的时干开穴,就要本着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和五输五行相生的规律顺序开穴。


 


 


  3、、奇经纳甲开穴法


 


 


  “奇经纳甲”开穴法又称“奇经纳卦”开穴法,这种开穴法包括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两种开穴法。


 


 


  (1)、灵龟八法


  灵龟八法它是运用八卦九宫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会合,取其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经穴,按照日、时干支的推演数字变化,采用相加相除的方法,作出按时取穴的一种针刺法。此法包含着“天人相应”之说,阴消阳长之理,五行生克之变,气血流注之机,这种方法是在金窦汉卿《针经指南》中所运用的八脉八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飞腾八法


  飞腾八法也是以八脉八穴为基础,按时开穴的一种方法。它的运用和灵龟八法略有不同。本法不论日干支和时干支,均以天干为主,不用零余方法。


 


 


  4、、其它开穴法


  子午流注还有一些辅助开穴法,以弥补子午流注前述几种开穴的不足,特别是当遇上闭穴时,则可用这些辅助开穴法以进行治疗。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 甲乙同宗开穴法 2、夫妻开穴法


  3、十二经纳干流注法 4、十二经纳支流注法


  5、壬督二脉开穴法 6、子午相化开穴法。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子午流注,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针灸大成》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法。


 


 


         它是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的。在《灵枢·经脉》篇、《营气》篇,以及《难经·一难》、《二十三难》都有记载。《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本输》篇,记载井荥俞很详明,惟于井荥俞配属五行,仅有阴井木、阳井金,其余均无配属。《难经·六十四难》对井荥俞配属五行和十干运用,才有进一步的说明。《灵枢·卫气行》篇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灵枢·五乱》篇说:“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谓“得天时而调之”。《甲乙经》说:“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于阳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阳分而刺之。病在于阴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阴分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除”。凡此皆与子午流注有密切之关系。


 


        南唐·何若愚著《流注指微赋》,将子午流注的应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说明,元·窦汉卿著《标幽赋》,内有“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开阖,论其五行五脏查时日之旺衰”,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到了元代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它如明代的《针灸节要》、《医学入门》、《针灸大成》等书皆有论述。而《针灸大全》徐凤氏又推而广之著“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诀”,学者多为习诵以便应用。可知子午流注法由来已久,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所注重的一种高级的针灸疗法。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子午流注针法


 


        按照针灸治疗时间选取相应的五腧穴和原穴进行针灸治疗的方法。常用的有纳甲法和纳子法两种,此外,还有养子时刻法,则以24分钟为取穴的时间单位,每天轮流六十六穴,又称一日取六十六穴法。


 


        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而有相应盛衰变化。子午,即时间变化。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穴进行治疗,即为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纳子法是按时辰的地支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每天轮遍十二经脉,是一种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支法。其具体方法是:①在该经脉经气流注时辰,取该经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②子母补泻取穴法,实证时,在气血流注至病经的时辰,取病经的子穴进行针灸(泻法);虚证时,在气血流过病经的时辰,取病经母穴进行针灸(补法);虚实不著的病证或补泻时辰已过,取病经的本穴或原穴进行针灸。


 


       子午流注纳甲法是根据针灸治疗的目时辰与经脉对应关系图枣寅肺、卯大肠的,时天干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且以一个时辰为取穴时间单位,10天轮遍六十六穴的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干法。具体方法是:①取穴原则。阳日(日天干属阳),阳时(日天干属阳)取阳经穴;阴日(日天干属阴),阴时(日天干属阴)取阴经穴。②合日互用。甲与己、乙与庚、丙与辛、丁与壬、戊与癸互为合日,在合日间可以互相应用相应时辰的开穴。


 


        子午流注针法


 


        ①按时配穴法。系以日时干支推算人体气血流注盛衰的时间,据此选配各经五输穴进行针刺治疗。见《子午流注针经》。子午,表示昼夜时间的变化;流注,表示气血的运行。气血循经运行随着时间变化而有盛有衰,气血盛时穴“开”;气血衰时穴“阖”。《针灸大全》载《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对开穴有具体记载。总的原则:阳日、阳时取阳经五输穴;阴日、阴时取阴经五输穴。日时干支逢单为阳,逢双为阴。十天干配合脏腑和经脉,即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三焦、心包络并入壬、癸。例如甲日甲戌时开取胆经井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穴前谷;戊寅时开胃经输穴陷谷,同时取胆经原穴丘墟,称为返本还原;庚辰时开大肠经经穴阳溪;壬午时开膀胱经合穴委中,甲申时则开三焦经荥穴液门,称为气纲三焦。又如乙日乙酉时开取肝经井穴大敦;丁亥时开心经荥穴少府;己丑时开脾经输穴太白,同时取肝经原穴太冲;辛卯时开肺经经穴经渠;癸巳时开肾经合穴阴谷;乙未时则开心包经荥穴劳宫,称为血归包络。阳日阴时或阴日阳时无开穴(闭、阖),则可取其相合日干的开穴,如甲日与己日通用,乙与庚、丙与辛、丁与壬、戊与癸等,称做夫妻互用。若相合时均无开穴,可取十二经的子母补泻穴,称为子母互用。本法以日期的天干为主,因称纳甲(干)法;以时辰地支为主的子母补泻配穴则称纳子(支)法。


 


  ②针法著作。承淡安等编。书中阐解子午流注学说在针法上的应用。1957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子午”二字,具有时辰、阴阳、和方位等含义。从时辰看,一天24个小时,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就是十二个时辰;从阴阳变化来看,子时为阴盛时,午时为阳盛时;从方位来看,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流注”二字,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动转注,它涉及宇宙万物的变化。 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十二条经络对于气血的运行起着重要作用,而每条经络又都有其兴衰的时辰。从古到今已被证明:在每条经最旺的时辰,运用针灸或口服相应的药物和食品,疗效可以高出其他时辰若干倍。


 


        子时 (23点至1点),胆经最旺。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


 


        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最旺。 所以,人在 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在7点清胃火。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


 


        巳时 (9点至11点),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虚者 9点健脾;湿盛者9点利湿。


 


       午时 (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过缓者 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


 


        未时 (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输送进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


 


        申时 (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在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证。


 


        酉时 (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戌时 (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心发冷者戌时补肾阳;心闷热者戌时滋心阴。


 


        亥时 (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可惜现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时百脉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种进行调理。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   


 


        子午流注针法有两种,一为按天干开穴,又称纳干法,或称日干子午流注;一为按地支开穴,又称纳支法,或称时支子午流注。   (一)时支子午流注   时支子午流注,也称纳子法,纳支法。这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地支时辰,病症之虚实,配合五行生克穴位,取穴治病的方法。有两种取穴法:一种是按一天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各配一经,在这个时辰内,该经从起点到终点的任何腧穴都可以选用。例如,肺经病,每日寅时都可取肺经从中府到少商的任何腧穴针刺治疗。此方简便易行。另一种是根据气血流注到某经的时辰,再结合五俞穴,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进行针刺治疗。纳子法是依据"日周期",用本经的井、荥、俞、经、合五俞穴配属木火土金水五行,根据气血流注本经的时间,在每日的十二个地支时辰按时开穴。开穴的原则: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在气血流经本经的时辰,本经气血最虚,取母穴用补法,可以扶正补虚,使气血通畅。若本经为实证,则取子穴以泻之。   


 


         气血于寅时由肺经流注,卯时流注大肠,依次为胃、脾、心、小肠、膀胱、肾、胃、心包、三焦、胆,丑时流注肝经,再至肺经,周而复始。可记歌诀。见下表。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表12 气血流注十二经时辰表(点击观看动画) 经脉 胆 肝 肺 大肠 胃 脾 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时间 23-1 1-3 3-5 5-7 7-9 9-11 经脉 心 小肠 膀胱 肾 心包 三焦 时辰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时间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举例:在气血输注本经的时间,实证取本经所属"五行"之子穴泻之。如肺热咳嗽的实证,于寅时泻尺泽(水)。即金生水、水为金之子。虚证取本经所属"五行"之母穴补之。如肺虚气喘,于卯时补太渊(土),土生金,土为金之母。   如果补泻时间已过,或不虚不实证,或遇有急症,可取本经本穴或原穴。见下表。  


 


     时支子午流注补泻腧穴表 经脉 补 泻 本穴 原穴 腧穴 时辰 腧穴 时辰 肺(金) 太渊(土) 卯 尺泽(水) 寅 经渠(金) 太渊 大肠(金) 曲池(土) 辰 二间(水) 卯 商阳(金) 合谷 胃(土) 解溪(火) 巳 厉兑(金) 辰 足三里(土) 冲阳 脾(土) 大都(火) 午 商丘(金) 巳 太白(土) 太白 心(火) 少冲(木) 未 神门(土) 午 少府(火) 神门 小肠(火) 后溪(木) 申 小海(土) 未 阳谷(火) 腕骨 膀胱(水) 至阴(金) 酉 束骨(木) 申 通谷(水) 京骨 肾(水) 复溜(金) 戌 涌泉(木) 酉 阴谷(水) 太溪 心包(相火) 中冲(木) 亥 大陵(土) 戌 劳宫(火) 大陵 三焦(相火) 中渚(木) 子 天井(土) 亥 支沟(火) 阳池 胆(木) 侠溪(水) 丑 阳辅(火) 子 临泣(木) 丘墟 肝(木) 曲泉(水) 寅 行间(火) 丑 大敦(木) 太冲   


 


        在纳子法中,还有一种按时循经取穴,以一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属一经,即寅属肺,卯属大肠,辰属胃,巳属脾,午属心,未属小肠,申属膀胱,酉属肾,戌属心包,亥属三焦,子属胆,丑属肝。某经有病患,即于某时采用某经的经穴针刺治疗。如肺经有病,在寅时取肺经的穴位针刺。脾有病,在巳时针刺脾经的穴位。


 


     (二)日干子午流注   日干子午流注,也称纳甲法,纳干法。这是根据每日气血输注十二经的天干时辰,进行配穴针刺治病的方法。首先推算患者来诊的年、月、日、时干支,再以经脉五输穴的五行相生规律而顺次开穴。有三种取穴法。  


 


     第一种为按值日经的天干,每日分配一经,在该日内开取该经的任何腧穴,都可治疗该经病症。如肝病,乙日一天内任何时辰都可开取肝经从大敦至期门的任何腧穴进行针刺治疗。其它经可以仿照类推。


 


  第二种是按时的天干,在这个天干时辰内开取该经的任何一个五俞穴,都治疗该经的病症。如肝病,只要在乙时,都可开取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中的一个腧穴针刺治疗。其它时辰依次类推。


 


        第三种由按时开穴,循经开穴两部分组成。具体方法是:  


 


     1.按时开穴:按时开穴的取穴规律是根据日、时的干支,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本着阳进阴退的规律循环,只适用于开井穴。(点击观看阳进阴退动画)   阳进是指天干为阳主进,即从甲→乙→丙……。阴退是指地支为阴主退,即从戌…>酉…>申…>……。干支相配,必须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戌是地支中阳支的最末,故阴退从戌开始。阳进阴退是推算次日的干支取井穴时辰的方法。如甲日甲戌时开窍阴,要推算乙日开井穴的时辰,就要根据阳进阴退的原则,天干从甲进一为乙,地支从戌退一为酉,故乙日开井穴大敦应在乙酉时。癸日肾经井穴的开穴时间不能在癸丑,应在亥时,是因为每日每经值日十一时,十日累积十时形成的。见下表。    日干子午流注按时开“井”穴表 日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已 庚 辛 壬 癸 时辰 甲→戌…> 乙→酉…> 丙→申…> 丁→未…> 戊→午…> 己→巳…> 庚→辰…> 辛→卯…> 壬→寅…> 癸亥 经脉 胆 肝 小肠 心 胃 脾 大肠 肺 膀胱 肾 井穴 窍阴 大敦 少泽 少冲 厉兑 隐白 商阳 少商 至阴 涌泉   


 


        2.循经开穴:日干子午流注的开穴,除了本"阳进阴退"原则开取井穴之外,并根据时干配合脏腑阴阳,依五输穴五行相生顺序来开取五输各穴,要推算一天中的时干开穴,本着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并按五输五行相生的顺序开穴。


 


  先推算患者来诊断的时干支,结合经脉流注和五输穴相生顺序开穴。如甲日胆经主气,在甲戌时开胆经的井穴窍阴,甲戌的下一个时辰为乙亥,为阴时,阳时逢阴时为闭,无穴可开;再下一个时辰是丙子,属阳,阳日遇阳时则有穴可开,按经穴相生的顺序,胆属木,木能生火,小肠属火,故应开小肠经穴,窍阴属金,金能生水,小肠经的水穴是前谷,故丙子时当开前谷穴;丙子时后是丁丑时,属阴,天穴可开;再下一个时辰是戌寅时,属阳,本着经穴相生的规律,应开胃经的俞穴陷谷穴。根据返本还原的规律,同时要开胆经的原穴丘墟穴。再下一个时辰是己卯,属阴,无穴可开;再下一个时辰是庚辰,属阳,按经穴相生,开大肠经阳溪穴;下一个时辰是辛巳,属阴,无穴可开;再下一个时辰是壬午,属阳,按经穴相生,当开膀胱经委中;下一个时辰是癸未,属阴,无穴可开;最后一个阳时是甲申,甲日两见甲叫日干重见,因为天干10个,经脉12条,10天干不够配12经,所以必然反复重见,即甲日重见甲,乙日重见乙等。五输穴开完后,重见如何开穴?甲申如何开穴?这就要应用阳经气纳三焦,阴经血归包络和阳经纳穴他生我,阴经纳穴我生他的规律来开穴。即阳干重见必是纳入三焦而开三焦经穴;阴干重见必定纳入包络而开心包经穴。因此,根据阳经纳穴他生我的原则,甲申时应开三焦经的水穴液门穴。根据阴经纳穴我生他的原则,乙未时应开心包络的火穴劳宫穴。现将甲胆主气、乙肝主血定穴表作对照,见下表。  


 


    甲胆主气定穴表 时辰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已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日干重见 经脉 胆 闭穴 小肠 闭穴 胃 闭穴 大肠 闭穴 膀胱 闭穴 三焦 气纳三焦 五俞穴位 井(金)窍阴 荥(水)前谷 俞(木)陷谷 经(水)阳溪 合(土)委中 纳(水)液门 他生我 过原 戊寅时已过开丘墟,为返本还原   乙肝主血定穴表 时辰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日干重见 经脉 肝 闭穴 心 闭穴 脾 闭穴 肺 闭穴 肾 闭穴 心包 血归包络 五俞穴位 井(木)大敦 荥(火)少府 俞(土)太白 经(金)经渠 合(水)阴谷 归(火)劳宫 我生他 过原 己丑时巳过开太冲,为还本还原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按天干进行推算,熟记便于应用,全部录出。


 


  1.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   


 


         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2.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  


 


     癸巳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  


 


       3. 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


 


        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详。


 


       4. 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   


            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巳包络大陵中。  


 


        5. 戊日午时厉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  


 


      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  


 


      6. 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   


 


             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7. 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占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   


        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8. 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  


   巳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  


 


   9. 壬时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  


 


   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的亲,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   


 


       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  


 


   10. 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  


 


   包络大陵原并过,己巳商丘内踝边,辛未肺经合尺泽,癸酉中冲包络连,  


 


    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阳日遇阴日不开穴,阴日遇阳日不开穴,有甲与己合的取穴法。即甲日用己日的穴,乙日用庚日的穴,丙日用辛日的穴,丁日用壬日的穴,戊日用癸日的穴,称作刚柔相配。


 


  几点说明:  


   1.日干重见:推算日干时,如甲日胆主气,从甲戌时开井穴,至合穴,最后一个阳时是甲申,两甲日相逢,叫日干重见。   


 


    2.值日经:按天干推定某时主气主血的经脉。  


 


 3.逢输过原:即"返本还原",指每逢输穴时,就要开值日经井穴相属的原穴。  


 


 4.开穴与闭穴:得时谓之开,失时谓之闭。开时气血正旺,闭时气血渐衰。  


 


 5.气纳三焦,开生我穴:三焦主诸气,为阳,凡阳经开到合穴,下一阳经便应气纳三焦,纳本经所属"五行"的母穴,即开生我的穴。见表16,甲胆主气定穴表示例。  


 


 6.血归包络,开我生穴:血归包络,为阴,凡阴经开到合穴,下一阴经就要血归包络,纳本经所属"五行"的子穴,即开我生穴。见表17,乙肝主血定穴表示例。  


 


 7.经穴规律:即指经生经、穴生穴,为开穴规律。先按日、时天干开值日经的井穴,依次按时辰开值日经的相生经荥穴、俞穴、逢输过原,经穴、合穴,最后阳经气纳三焦,纳本经所属"五行"之母穴。阴经开穴完,最后血归包络,纳本经所属"五行"之子穴。


 


       第十一章  灵龟八法(附:飞腾八法)  


 


  灵龟八法又称"奇经纳甲法"、"奇经纳卦法"。它是运用古代哲学的八卦九宫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的会合,取其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经穴,按照日时干支的推演数字变化,采用相加、相除的方法,作出按时取穴的一种针刺法。此法包含着"天人相应"之说,阴阳消长之理,五行生克之变,气血流注之机,运用八脉八穴而发展起来。这种方法和子午流注针法相辅相成,配合应用。兹将灵龟八法的八脉、八穴和八卦干支等,分述如下。


 


        第一节  灵龟八法的组成  


 


    (一)九宫八卦   八卦是古人取阴阳之象,结合自然界的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作成的。即:乾为天作≡形,坤为地作 形,坎为水作 形,离为火作 形,巽为风作 形,震为雷作 形,艮为山作 形,兑为泽作 形。把八卦的名称和图象结合四方,即成九宫。由于八卦各有方位,配合九宫,根据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十居中的九宫数字。每宫再配上一条奇经及其配属的穴位,就成为: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此八穴的代表数字,在灵龟八法的推算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运用本法必须牢记。


 


        八卦、九宫、八穴关系表。 八卦 乾 坎 艮 震 巽 离 坤 兑 九宫 六 一 八 三 四 九 二、五 七 八脉交会穴 公孙 申脉 内关 外关 临泣 列缺 照海 后溪   


 


 


    (二)八脉交会   八脉指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交指交通;会指会合。它具有统帅和调整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而十二经脉本身又有上下循行,交错相会的特性,所以在四肢部位的十二经上有八个经穴相通为八脉。即:小肠经后溪通于督脉,肺经列缺通于任脉,脾经公孙通于冲脉,胆经临泣通于带脉,肾经照海通于阴跷,膀胱经申脉通于阳跷,心包经内关通于阴维,三焦经外关通于阳维。另外这八个经穴彼此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如公孙与内关相通,合于心、胃、胸;后溪与申脉相通,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临泣与外关相通,合于目锐眦、耳后、颈项、肩;列缺与照海相通,合于肺系、咽喉、胸膈等。这样就使八脉八穴分为四组,相互结合,有着一致的主治范围,如内关配公孙治胸、心、胃部之疾……。   


 


   (三)八法逐日干支代数   灵龟八法的组成除八脉、八穴、八卦外,尚有日时的干支数字作为八法取穴的依据。八法逐日干支代数的来由,是根据五行生成数和干支顺序的阴阳定出的,它是演算灵龟八法穴位的基本数字。


 


宜牢记下列歌诀:   甲己辰戌丑未十,乙庚申酉九为期,丁壬寅卯八成数,戊癸巳午七相宜,   丙辛亥子亦七数,逐日干支即得知。  


 


   八法逐日干支代表数 代 数 10 9 8 7 天干 甲己 乙庚 丁壬 戊 丙癸 辛 地支 辰 戌丑 未 申酉 寅卯 巳 亥午 子 五行 土 金 木 火   


 


       (四)八法临时干支代数   每日每个时辰的干支,亦各有一个代数,这个代数与逐日干支的代数有着同样的意义,是推演八法必须掌握的内容。一般宜牢记下列歌诀,以利推算:   甲己子午九宜用,乙庚丑未八无疑,丙辛寅申七作数,丁壬卯酉六须知,   戊癸辰戌各有五,巳亥单加四共齐,阳日除九阴除六,不及另余穴下推。    八法临时干支代数表 代数 9 8 7 6 5 4 天干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己亥 地支 子午 丑未 寅甲 卯酉 辰戌


 


 


       第二节  灵龟八法的运用  


 


 (一)开穴法   运用灵龟八法,是将日、时的干支数字,共同加起来,得出四个数字的和数,然后按照阳日用九除,阴日用六除的公式,去除干支的和数,再将它的余数,求得八卦所分配的某穴的数字,就是当时应开的腧穴。    如欲求甲子日的子、丑等时所开穴位,首先要从甲日子时上起出时干;甲日子时按时干支歌诀推算,则仍起于"甲子",再按六十环周表的顺序排列,第二个时辰就是"乙丑"。   


 


      八法逐日干支代数,甲为十,子为七;八法临时干支代数,甲为九,子亦为九。四数相加的总和为三十五,由于天干的甲属阳,故用九除,所剩的余数是八。凡除尽不余,遇到这种情况,阳日作九计算,应开的是列缺;阴日则作六计算,应开的穴是公孙。   以上是根据公式计算按时所开的经穴方法,临床运用时还有父母、夫妻、男女、主客等的配用关系,就是公孙配内关,临泣配外关,后溪配申脉,列缺配照海,这样共同应用就可以提高疗效。   


 


     (二)定时取穴、配穴的治疗   就是根据病情选取与病情适应的八法开穴的穴位,再配以适当的经穴进行治疗。例如:头面之疾可选后溪、列缺、临泣、照海适应症的开穴时间;胃心胸诸疾可选公孙、内关适应症的开穴时间进行治疗。   


 


      (三)按时取穴、配合病穴   就是根据患者来诊时间所开的八法穴,再配合与疾病相适应的穴位进行治疗,即先开内关,以扶正驱邪,消除病痛,例如厥心痛,适逢丙申日己丑时,即先开公孙、内关,再取厥阴俞、巨阙针刺,以提高疗效。   


 


      (四)流注、八法,联合应用   子午流注法、灵龟八法二者以"时穴"为主,二者联合应用,可先开八法穴,再配纳干按时取穴;先开八法穴,再配纳支取穴;先根据病情,预定八法开穴时间再配纳干定时取穴。运用时穴法,必须根据病情,适应配穴,发挥时穴的疗效。 附:飞滕八法   飞腾八法也是以八脉八穴为基础,按时开穴的一种方法,它的运用与灵龟八法略有不同。本法不论日干支和时干支,均以天干为主,不用零余方法。  


 


     天干八穴八卦配合表 时辰 壬甲 丙 戊 庚 辛 乙癸 己 丁 腧穴 公孙 内关 临泣 外关 后溪 申脉 列缺 照海 八卦 乾 艮 坎 震 巽 坤 离 兑   飞腾八法歌   壬甲公孙即是乾,丙居艮上内关然,戊为临泣生坎水,庚属外关震相连,   辛上后溪装巽卦,乙癸申脉到坤传,巳土列缺南离上,丁居照海兑金全。   上述表、歌,是每日按天干时的开穴。如"甲己还生甲"的甲子时,开公孙穴。"乙庚丙作初"乙丑时开申脉穴。丙寅时则取内关穴(丙申、丙戊、丙辰等皆同),戊辰时开临泣穴,己巳时开列缺穴,庚午时取外关穴……。治病时先取开穴,再取配穴。如丙寅时先取内关,再取配穴公孙穴。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子午流注是古人根据人体气血脏腑经络的日、时开穴规律,配合十天干、十二地支、阴阳、五行、五俞穴联合组成的一种逐日按时开穴治病的方法,是祖国医学古典针灸学的宝贵遗产之一。


 


子午流注的起源,是以《黄帝内经》中“天人相应”的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据史籍记载,生活在我国战国时期的扁鹊曾著有《子午经》一卷,而后晋代皇甫谧所辑撰《针灸甲乙经》也一再论述五腧穴的流行及其与季节的关系,隋唐时期一些医家也曾论及子午流注,至金时南唐(地名)人何若愚推崇和倡导子午流注法,曾撰著《流注指微论》(3卷)、《流注指微针赋》。同时代常山人阎明广十分赞赏何氏所撰《流注指微针赋》,因此他对《流注指微针赋》进行注解,又采摭诸家编著成《子午流注针经》(约1153——1163年)一书,这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子午流注专著。


 


《子述流注针经》全书3卷,卷上为流注指微针赋、流注经络井荥图说、平人气象论、经遂周环图及十二经脉的循行;卷中为手足井荥六十六穴图。三阳三阴流注总说、针刺定时图(缺)、十二经脉内行注穴图(缺)、三焦心包络二经流注说、五子元建日时歌;卷下为井荥歌诀六十首、五行造化歌等。书中强调人体经脉气血的流注、开合随不同的日、时干支配合的变化而变化,系统地论述了子午流注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从而确立了子午流注的理论体系,在我国针灸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子午流注法与近代兴起的以生物钟理论为依据的时间治疗学有很多相似之处,其理论思想及科学价值正在广泛地引起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和注意,据我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内有几十种昼夜生理节律。调查证明:重症肝炎病人的死亡时间,死亡人数以午时最少,而亥时、子时较多,心病患者的死亡时间以卯时为最多,而肺病的死亡时间则未时最多。可见子午流注法在辩证施治方面也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分享子午流注的一些资料

 


 


《子午流注针经》


 


子午流注者,谓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天干有十,经有十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余两经,三焦、包络也。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此二经虽寄于壬癸,亦分派于十干,每经之中,有井、荥、俞、经、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阴井木而阳井金,阴荥火而阳荥水,阴俞土而阳俞木,阴经金而阳经火,阴合水而阳合土。经中有返本还元者,乃十二经出入之门也。阳经有原,遇俞穴并过之,阴经无原,以俞穴即代之。是以甲出丘墟,乙太冲之例。又按《千金》云:六阴经亦有原穴,乙中都,丁通里,己公孙,辛列缺,癸水泉,包络内关是也。故阳日气先行,而血后随也。阴日血先行,而气后随也。得时为之开,失时为之阖,阳干注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见者气纳于三焦;阴干注脏,乙、丁、己、辛癸而重见者,血纳包络。如甲日甲戌时,以开胆井,至戊寅时正当胃俞,而又并过胆原,重见甲申时,气纳三焦,荥穴属水,甲属木,是以水生木,谓甲合还元化本。又如乙日乙酉时,以开肝井,至己丑时当脾之俞,并过肝原,重见乙未时,血纳包络荥穴属火,乙属木,是以木生火也。余仿此。俱以子午相生,阴阳相济也。阳日无阴时,阴日无阳时,故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也。何谓甲与己合?曰:中央戊己属土,畏东方甲乙之木所克,戊乃阳为兄,己属阴为妹,戊兄遂将己妹,嫁与木家,与甲为妻,庶得阴阳和合,而不相伤,所以甲与己合。余皆然。子午之法,尽于此矣。


 


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癸已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


 


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详。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已包络大陵中。


 


戊日午时历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己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


 


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嫡亲。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包络大陵原并过,己巳商丘内踝边,辛未肺经合尺泽,癸酉中冲包络连,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子午流注纳子法理论探源


□ 梁永林 甘肃中医学院


  子午流注纳子法以“天人相应”观点为基础,结合人体经脉循行、气血流注原理,配以阴阳、五行、地支等学说,以一天十二时辰(地支)配合相应经脉按时开穴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整理,本文认为经脉配地支的理论基础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自然界存在着节律


 


宇宙中,与人类最为密切的天体有太阳、地球、月球等。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十二时辰的变化;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运动,使太阳对地球的引力、磁场、表面温度等发 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气候的风雨寒热,季节的春夏秋冬,以及地区东西南北的差异。自然界的物质如动物、植物、水源、阳光、空气等物质因素的变化,无时 不给人类带来内部“节奏反应”的变化。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这些变化,从而使人类也具备与自然界万物同样运动的内部因素。《灵枢·痈疽》 云:“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合纪”,说明人体气血的流注,与日出日落、四时的更替保持同步的节律。子午流注纳子之法正是抓住一日十二时辰的更替变 化与人体内部因素变化对应的规律而产生的时间针灸学说。


 


 


十二地支是年、日节律


 


一年之内有十二个月,一日之内有十二 时辰,都是阴阳有规律地消长运动的结果,自然界万物也会随着做出适应的变化,人体亦然。《史记·律书》云:“寅,万物始生螟然;卯,言万物茂也;辰,万物 之震也;巳,阳气之尽也;午,阴阳交曰午;未,万物皆成有滋味也;申,阴用事申贼万物;酉,万物之老也;戌,万物尽灭;亥,该阳气藏于下也;子,万物滋于 下;丑,纽也,阳气在上未降,万物厄纽未敢出。”一日之内,也存在着这样的变化规律,故也以十二地支表示。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原理


 


将后天八卦进行五行配属,即震、巽属木,包括足厥阴肝、足少阳胆、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离属火,包括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兑属金,包括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坎属水,包括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艮属土,包括足太阴脾、足阳明胃。(见图1、图2)人体内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有一定的次序,如《河洛精蕴》所云:“督任二脉者,人身之天地定位;肺金脾土,大肠金胃土者,人身之山泽通气;心火肾水,小肠火 膀胱水者,人身之水火不相射;心包络三焦之相火,肝胆之阴木,即人身之雷风相薄。人身与造化相符如此,而兑、离、震阳仪之卦,其脉行于手;巽、坎、艮阴仪 之卦,其脉行于足,自然之理,千古未经人道也。”又云:“十二经脉,起于手太阴肺,终于足厥阴肝……兑与艮,离与坎,震与巽,符乎六子之序,循环周流,昼 行阳二十五度,夜行阴二十五度,以应大衍之数。”(见图3、图5)


 



图3


 



图5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

分享子午流注的一些资料

《灵枢·营气》篇明确提出营气的昼夜循行规律:“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于 肺,流溢于中,散布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以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间,与太阴 合……复从跗注大指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即营气循行于各经的顺序为: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督 脉→任脉→复行于手太阴肺经,开始下一次的营气运行。
十二经脉与十二地支相配原理
《内经》中有关天人相应、经脉气血流注、针刺须候气逢时等学说,为子午流注的按时循行奠定了理论基础。揭示了人体受季节更替、月亏月盈、日光强弱等外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多种有关节律性的变化。这一重要的调节适应系统就是经脉及其在经脉中运行着的气血。
首先要从“寅”说起,甲骨文的“寅”字有繁简两款(见图4):


图4


  其一,上部如同箭矢之形的符号,表示脐带联接的方向,下部的符号“文”则表示母亲产 门,中间的“口”表示产门的内外。三形会意用来表示胎儿产出后,胎盘尚未产出,仍依赖脐带牵连着的情景;其二,上部的“三角”乃是胎盘,中间两边各有一 手,表示小心翼翼接引胎盘的下落,其本义为“导引”胎盘出降。金文也有繁简两款:一款刻意绘出了胎盘的形状;另一款秉承甲骨文,却将两手合并,但仔细观 察,甲骨文的形义在此仍很明晰。小篆承接金文,上部讹变后,演变为  。楷书承接小篆,双手之形发生讹变,写为“寅”。
所有的胎生动物,其胚胎都依赖脐带与胎盘相连。分娩时,包在胎儿外面的膜先破裂,羊水流出,接着胎儿出世。由脐带引导胎盘的出降,“寅”字引申出恭敬迎接之义。如《尚书·尧典》中的“寅宾出日”,即上古先民恭敬肃穆迎接太阳的升起。
从一年来看,正月建寅为一年之首;从时辰来看,寅时天光始明;从几粒种子来看,种子初入土中为先天之元到丑种象始裂,寅萌芽出于土,也就是从寅开始生 长;从人象来看,子丑胎无之期,寅为胎儿离母之时,凡婴儿出生后第一声哭,是肺的功能,因哭使肺接触后天的空气,开始呼吸,人有了后天的呼吸,气血才能循 经脉运行。肺似压气机,心似压水机,心肺的机能不停,则人的生命长存,一旦失常,或发生病变,或导致死亡。所以十二经纳地支,寅时配肺经为十二经气血流注 的始源。
《河洛精蕴》云:“卦之序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去其乾、坤当督、任,则六子为兑、艮、离、坎、震、巽。脏腑经脉,依次 接续周流,虽一日行五十周,而气血又有所注之时,二者并行而不悖也。寅时肺朝百脉,故肺始于寅。阳仪先脏而后腑,阴仪先腑而后脏。阳仪之脏为寅、午、戌, 腑为卯、未、亥;阴仪之腑为辰、申、子,脏为巳、酉、丑。(见图3)心为一身之主,正当午时之阳;胆为甲木之首,故应子时之始。是为子午流注,医家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者,应横图之六子也。”而图5就是对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以及与十二地支配属关系的高度概括。



图1




图2

云萱    QQ号:   951252069
云萱    微信号:   95125206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