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转帖]大悲咒的的由來及译釋

[转帖]大悲咒的的由來及译釋


大悲咒的由來

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其中一字一句都包含著正等正覺的真實工夫,沒有一絲一毫的虛偽。

本咒是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中的主要部份,共有八十四句。其詳名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神咒】。其得名的由來是﹕有一次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說﹕「如是神咒,有種種名﹕一名廣大圓滿、一名無礙大悲、一名救苦陀羅尼、一名延壽陀羅尼、一名滅惡趣陀羅尼、一名破惡業障陀羅尼、一名滿願陀羅尼、一名隨心自在陀羅尼、一名速超上地陀羅尼。

它的被稱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因由是﹕有一次他曾經在千光王靜住如來住所時,靜住如來特為了他說了【廣大圓滿無礙大悲陀羅尼】,並且對他說﹕「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據經的記載﹕當時觀世音普薩聽了此咒後,即由初地證至第八地(不動地)。於是發出誓願說﹕「設我當來之世能利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如此發願後,果真頓時身生千手千眼,並且十方大地為之震動,十方諸佛亦都放出無量光明,遍照十方的無邊世界。

至於本咒所以有種種異名,釋尊曾經告訴阿難說﹕「這是起因於觀世音普薩的宏願。菩薩曾在世尊處發誓說﹕『設若諸人天誠心念我名者,亦應念本師阿彌陀如來名,然後誦此陀羅尼神咒。如一夜能持誦五遍,則能除滅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設若諸人天誦持大悲章句者,即於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接引,並且隨其所願往生諸佛國土。設若諸人天誦持大悲心咒者,得十五種善生,不受十五種惡死。』」因此大悲咒,不但能除一切災難以及諸惡病苦,且能成就一切善法遠離一切怖畏。

我們應以十分虔敬的信心與清淨心去受持它,方能契合菩薩的大悲心,獲得無上的利益。沉淪在三界五趣眾生,果能經常持誦大悲咒,不但能治一切心病與身病,且能由此超脫生死輪迴,願眾生齊誦本咒,同證佛果。

大悲大咒通地天:

通天徹地的,一念大悲咒,天上的天神,都要恭恭敬敬的來聽你誦咒,一切鬼,都要合起掌來,跪在那兒靜聽你誦大悲咒。

每天能誦滿一百零八遍,念得一千天。或者你一天念一千遍,能念一千天,那更好。到時,地獄裡頭有十殿閻君,他們都 生歡喜了。

大悲大慈能祛病:

世界上有八萬四千種病,你要誠心念大悲咒,悉皆治之

孽鏡一照匾高懸

在地獄裡,有一個孽鏡台,你一生所造的孽,到那兒都顯現出來。誦了大悲咒,他可以用孽鏡給你一照,你的孽都 消滅了,所造 的業都沒有了。那麼在地獄裡,就給你掛上一塊招牌,說是“某某人啊,你們一切鬼神都要恭敬他,都 要去尊重他,他是一個受持大悲咒的人”。這叫孽鏡一照匾高懸。

TOP




2 [3 i/ v% U%









h: j; O






























! q8 Y e2 V/ w2 {: K









TOP




. X# [5 P" P( O$ X




( n' o! f. q) V& \; A( f



7 _5 e2 R5 v2 u( {8 A, _6 C



TOP

$ _+ y5 h6 @5 K' T3 y/ A7 S1 W


8 m) Z- f! J5 [7 ]% b8 d; u6 Y. U& S


& y6 v% \$ s1 M$ [4 ~# T$ L


. Q3 l9 G# V$ ~








/ L( V) h8 K7 E8 x, w8 O



TOP


0 V. f1 ^( I8 r$ v+ Z








7 ^9 o8 [7 U- e% K& ^


2 i! U. ^. F- Y3 ?- T8 j7 A8 M




+ c7 }5 }9 T9 _5 p



" M @7 D/ L- G( G' \* N



5 l3 {7 w8 ^' C7 ^/ m4 W



* ^5 `3 C5 ?" Y. x" v


/ q. ]' U+ X6 y


( @9 z% Z; t+ b; e( F4 p4 T# @

TOP

0 O5 ^9 M% b7 L' o8 h2 z


4 O9 b" v$ J, f( c- L


8 Z' T6 f& N$ ]4 ~. v& G





/ z2 j) Q- Q A7 V0 `) _. i5 j




# A6 t9 @" n0 m- ?9 H


% M( J. u a( k



TOP







1 k; [5 q% J' I. ]





! z1 `+ J; N. O3 Y














































/ e5 X: B0 G9 P' C














5 D9 K- H3 y- u9 w; I



TOP

" {. b. S" z. ^8 f


. z. i. t3 Z/ o# }2 \. {. L, L







; |; l0 s1 ^: z% F S; J




% ^. g$ t4 X% v1 m! A


7 |2 `4 j2 s+ c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