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以下是引用心香一瓣在2007-7-21 8:55:00的发言:

六度万行,忍辱最难。


行得将去,成就不难。


一切境象无自性


如冰遇火自消融


任它生来由他灭


自在心中菩提行


2007.7.21



任它生来由他灭


自在心中菩提行



TOP


摘自百法明,佛法中对人类心理有很深刻很细微的认识。


小随烦恼有十:


(一) 忿。


忿就是分下面加个心,也即是分心,一种违情的境界,不顺心意,于是嗔心遽发,这种嗔恨心突然而发,就是忿。


(二) 恨。


嗔心没有发出来,藏在心里深处,永远都不能遗忘,好像用绳子打成死结缚牢似的。这个埋在心的深处的心,就叫恨。


(三) 恼。


烦恼也。恼含有忿和恨,忿恨到极点,忍也忍不住,就生出烦恼来。忿和恨都没有这么厉害,「恼」在忍无可忍而发作的时候,就厉害无比了。


(四) 覆。


覆就是覆藏,盖藏着。本来心里有烦恼,忿、恨、恼都具足了,可是一想,还是不发作出来的好,于是把烦恼藏在心里,这就是覆。这种人有的念头是:「我不欢喜你。我不告诉你。我不愿意和你坦白的说。」他不发你的脾气,甚么都隐藏起来,藏起来做甚么,想叫你不知道的时候,来一个暗箭,偷偷地给你一刀,因为他知道明的打不过你,所以在背后一刀把你暗杀了,你也不知道是谁打死你的。


(五) 诳。


就是假仁假义,表面好像对你好,但不是真的。譬如有人对你说:「要不要吃药呀?我这儿有,不要钱的,你拿去吃吧!」等你上了毒瘾后,就非买他的药不可,他就是贩毒的,这叫假仁假义,也就是「诳。」


(六) 谄。


就是谄媚,俗语叫「拍马屁」,又叫「溜虚」,又叫「捧」。当这种人见到你时便说:「嗨!你现在想到那里去?我现在正想找你,我有一个朋友,他非常赏识你啊!」大约这人想和对方合股做生意,所以尽给人戴高帽子。谄就是给人戴高帽子,尽向人家说好话。又譬如自己穷,没有钱,所以见到有钱人便称呼对方甚么「大爷爷」、「大奶奶」、「老太爷」,把这人捧得高高在上地说:「你是最好的啊!」好像老百姓见到总统,慌慌张张,不知说甚么话才好,这样的情形,就是谄媚。


(七) 憍。


自己没智识,但却不佩服人。自己没有读过书,却骄傲地说:「哼!你们读书的懂得甚么啊!我不读书也一样活着,有衣有食,也一样有这么多钱。」憍的人很自负,觉得自己比任何人都高贵。


(八) 害。


害是损害人,前面善法十一说的是「不害」,现在说的是相反的害人恶法。


(九) 嫉。


嫉就是嫉妒,嫉妒他人胜过自己。譬如有一个人记忆力很好,怀着嫉心的人就生了妒忌,自忖地说:「如果他不在,我不就是第一吗?有他在,我就得不到第一!」有的人学问很高深,他也要妒忌,心里想:「要是没有这个人在,我的学问就是最高,我就是第一啦!」总而言之,总是妒忌任何胜过自己的人。


(十) 悭。


就是悭吝,不肯舍,不肯布施。虽然他有钱,如果你叫他布施出来,他绝对是不肯的。他要把钱拿稳,就算钱化成水,从手指缝流了出来,全部消失,他仍是懊丧地找:「我的钱那里去了?怎么变成水了?」这类人就是这么悭贪。对于财的方面不能舍便是「悭」。鸽子都是因悭贪才做鸽子,过去生中牠们不但不舍,还吃人家的。


以上是十种小随烦恼。



中随烦恼有二:


(十一)无惭。


不知道惭,也不知道愧,自己觉得自己高于一切,自命不凡,自视太高,以为自己是高尚的人。


(十二)无愧。


这种人不觉得自己甚么事都不如人,也不怕人讥笑,也不怕人讽刺。



大随烦恼有八:


(十三)不信。


前面善法第一谈的是「信」,现在说的是相反的「不信」。甚么都不信,师父也不信,徒弟也不信。师父不信徒弟,徒弟也不信师父;父亲不信儿子,儿子也不信父亲;师兄弟之间,更不用提了。这种人会这样说:「我为甚么要相信你,你相信我才对啊!」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好,对他讲甚么都不信。你对他讲法,他却说:「这都是假话。讲法?讲甚么法啊?都是骗人的吧!」不错,我所说的法,一句真法也没有,如果你们不要听,那就赶快跑。好像那个在门口的人,他自己已经先说明白:「我愿意在门口外边。」如果你叫他进门来,他就会跑了。


(十四)懈怠。


这和精进正好相反。懈怠也就是懒惰的一个别名,就是不精进。


(十五)放逸。


上面善心所法第九说的是「不放逸」,这儿说的是相反的「放逸」。放逸就是不守规矩,愿意干甚么就干甚么,和美国提倡的自由是一样。你们误解的自由就是放逸的别名,也就是教人不用守规矩,不要听别人的劝导,自己喜欢怎样就怎样,所以我对于教化美国人真的很头痛。你在笑,这是真的。


(十六)昏沉。


就是坐着听听经,就睡着了。无论干甚么,都想打瞌睡,看经也想要睡觉,拜佛也想要睡觉,翻译经典也想要睡觉,听经时更想要睡觉。昏沉就是睡觉的别名。昏沉和「痴」是不同,痴是暗昧,无明─无所明了是痴的相;昏沉是懵懂,以懵懂为相。懵懂就是甚么都不知道,坐了一会儿,甚么都忘了,听经也忘了,说话也忘了,像做梦又不是做梦。不像是做梦,可是心里却不明白,这就是懵懂,所谓「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


(十七)掉举。


甚么叫掉呢?你看见那天来的魔王没有?他的行为就是掉举。他不能静下来,不能安处清净的境界,他的身体不停乱动,刚坐下来又站起来,站起来又要坐下去。他胡乱地跑来跑去,南走走,北走走,东跑跑,西跑跑,身乱行;口乱言,口里胡说八道,乱说一通;心里也胡思乱想,尽是想入非非,一会儿想起这个,一会儿又想起那个,甚么都想起来:「我到天上去,那个天人对我说,说我过了三天就可以生天。」也许又想:「我不知道到了甚么地方去打坐,像是坐在虚空里,虚空里甚么都没有的,是不是这样子的呀?」他总想个不停,想入非非,这就是掉举,你看可怜不可怜?


(十八)失念。


把正念失去了,就是邪念。邪念就是尽想入非非,到了「非非想处天」。甚么是不好的他就想甚么,甚么是不和乎规矩的他就想甚么,甚么是合乎规矩的他就不想了。


(十九)不正知。


这种人知道的都是邪的,正的他不知道。


(二十)散乱。


这个散乱的心,纷纷扰扰的乱七八糟,这和掉举不同。


--------------------------------------------------------------------------------------------------------------------


学习,觉照,自省。

TOP

以下是引用心香一瓣在2007-7-31 23:42:00的发言:


摘自百法明,佛法中对人类心理有很深刻很细微的认识。


小随烦恼有十:


(一) 忿。



忿就是分下面加个心,也即是分心,一种违情的境界,不顺心意,于是嗔心遽发,这种嗔恨心突然而发,就是忿。



(二) 恨。



嗔心没有发出来,藏在心里深处,永远都不能遗忘,好像用绳子打成死结缚牢似的。这个埋在心的深处的心,就叫恨。



(三) 恼。



烦恼也。恼含有忿和恨,忿恨到极点,忍也忍不住,就生出烦恼来。忿和恨都没有这么厉害,「恼」在忍无可忍而发作的时候,就厉害无比了。



(四) 覆。



覆就是覆藏,盖藏着。本来心里有烦恼,忿、恨、恼都具足了,可是一想,还是不发作出来的好,于是把烦恼藏在心里,这就是覆。这种人有的念头是:「我不欢喜你。我不告诉你。我不愿意和你坦白的说。」他不发你的脾气,甚么都隐藏起来,藏起来做甚么,想叫你不知道的时候,来一个暗箭,偷偷地给你一刀,因为他知道明的打不过你,所以在背后一刀把你暗杀了,你也不知道是谁打死你的。



(五) 诳。



就是假仁假义,表面好像对你好,但不是真的。譬如有人对你说:「要不要吃药呀?我这儿有,不要钱的,你拿去吃吧!」等你上了毒瘾后,就非买他的药不可,他就是贩毒的,这叫假仁假义,也就是「诳。」



(六) 谄。



就是谄媚,俗语叫「拍马屁」,又叫「溜虚」,又叫「捧」。当这种人见到你时便说:「嗨!你现在想到那里去?我现在正想找你,我有一个朋友,他非常赏识你啊!」大约这人想和对方合股做生意,所以尽给人戴高帽子。谄就是给人戴高帽子,尽向人家说好话。又譬如自己穷,没有钱,所以见到有钱人便称呼对方甚么「大爷爷」、「大奶奶」、「老太爷」,把这人捧得高高在上地说:「你是最好的啊!」好像老百姓见到总统,慌慌张张,不知说甚么话才好,这样的情形,就是谄媚。



(七) 憍。



自己没智识,但却不佩服人。自己没有读过书,却骄傲地说:「哼!你们读书的懂得甚么啊!我不读书也一样活着,有衣有食,也一样有这么多钱。」憍的人很自负,觉得自己比任何人都高贵。



(八) 害。



害是损害人,前面善法十一说的是「不害」,现在说的是相反的害人恶法。



(九) 嫉。



嫉就是嫉妒,嫉妒他人胜过自己。譬如有一个人记忆力很好,怀着嫉心的人就生了妒忌,自忖地说:「如果他不在,我不就是第一吗?有他在,我就得不到第一!」有的人学问很高深,他也要妒忌,心里想:「要是没有这个人在,我的学问就是最高,我就是第一啦!」总而言之,总是妒忌任何胜过自己的人。



(十) 悭。



就是悭吝,不肯舍,不肯布施。虽然他有钱,如果你叫他布施出来,他绝对是不肯的。他要把钱拿稳,就算钱化成水,从手指缝流了出来,全部消失,他仍是懊丧地找:「我的钱那里去了?怎么变成水了?」这类人就是这么悭贪。对于财的方面不能舍便是「悭」。鸽子都是因悭贪才做鸽子,过去生中牠们不但不舍,还吃人家的。



以上是十种小随烦恼。




中随烦恼有二:



(十一)无惭。



不知道惭,也不知道愧,自己觉得自己高于一切,自命不凡,自视太高,以为自己是高尚的人。



(十二)无愧。



这种人不觉得自己甚么事都不如人,也不怕人讥笑,也不怕人讽刺。




大随烦恼有八:



(十三)不信。



前面善法第一谈的是「信」,现在说的是相反的「不信」。甚么都不信,师父也不信,徒弟也不信。师父不信徒弟,徒弟也不信师父;父亲不信儿子,儿子也不信父亲;师兄弟之间,更不用提了。这种人会这样说:「我为甚么要相信你,你相信我才对啊!」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好,对他讲甚么都不信。你对他讲法,他却说:「这都是假话。讲法?讲甚么法啊?都是骗人的吧!」不错,我所说的法,一句真法也没有,如果你们不要听,那就赶快跑。好像那个在门口的人,他自己已经先说明白:「我愿意在门口外边。」如果你叫他进门来,他就会跑了。



(十四)懈怠。



这和精进正好相反。懈怠也就是懒惰的一个别名,就是不精进。



(十五)放逸。



上面善心所法第九说的是「不放逸」,这儿说的是相反的「放逸」。放逸就是不守规矩,愿意干甚么就干甚么,和美国提倡的自由是一样。你们误解的自由就是放逸的别名,也就是教人不用守规矩,不要听别人的劝导,自己喜欢怎样就怎样,所以我对于教化美国人真的很头痛。你在笑,这是真的。



(十六)昏沉。



就是坐着听听经,就睡着了。无论干甚么,都想打瞌睡,看经也想要睡觉,拜佛也想要睡觉,翻译经典也想要睡觉,听经时更想要睡觉。昏沉就是睡觉的别名。昏沉和「痴」是不同,痴是暗昧,无明─无所明了是痴的相;昏沉是懵懂,以懵懂为相。懵懂就是甚么都不知道,坐了一会儿,甚么都忘了,听经也忘了,说话也忘了,像做梦又不是做梦。不像是做梦,可是心里却不明白,这就是懵懂,所谓「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



(十七)掉举。



甚么叫掉呢?你看见那天来的魔王没有?他的行为就是掉举。他不能静下来,不能安处清净的境界,他的身体不停乱动,刚坐下来又站起来,站起来又要坐下去。他胡乱地跑来跑去,南走走,北走走,东跑跑,西跑跑,身乱行;口乱言,口里胡说八道,乱说一通;心里也胡思乱想,尽是想入非非,一会儿想起这个,一会儿又想起那个,甚么都想起来:「我到天上去,那个天人对我说,说我过了三天就可以生天。」也许又想:「我不知道到了甚么地方去打坐,像是坐在虚空里,虚空里甚么都没有的,是不是这样子的呀?」他总想个不停,想入非非,这就是掉举,你看可怜不可怜?



(十八)失念。



把正念失去了,就是邪念。邪念就是尽想入非非,到了「非非想处天」。甚么是不好的他就想甚么,甚么是不和乎规矩的他就想甚么,甚么是合乎规矩的他就不想了。



(十九)不正知。



这种人知道的都是邪的,正的他不知道。



(二十)散乱。


这个散乱的心,纷纷扰扰的乱七八糟,这和掉举不同。


--------------------------------------------------------------------------------------------------------------------


学习,觉照,自省。


谢谢心香姐分享!

TOP

无情未必僧家意,借此清茶一展眉!

TOP

一日一思

TOP

学习楼主经验之谈

问好!

TOP

有容乃大

TOP

一日一思,反思,反省,以正自身。

TOP

以下是引用风中的百合在2007-10-23 22:43:00的发言:
一日一思,反思,反省,以正自身。



百合好,惭愧。感谢关注,共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