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原创]壶言壶语

[原创]壶言壶语


本人生性散淡,一向不爱金玉铺陈之贵,明珠万斛之豪,却独独喜欢喝茶。尤其是在窗明几净的房间内,邀三五个朋友,饮几杯好茶,则是我最乐此不疲的一件快事。然而,有好茶喝又岂能不用好壶泡之道理?自然,紫砂壶成了我的最爱。

佛说因缘果报,必有前因。对于嗜茶之人来讲,紫砂壶作为一种与茶文化结合紧密的实用工艺品,实在是不可不知,不可不爱。我泡了很多年的茶,也买了很多把壶,每有心得,则喜不自胜;每吃一“药”,就痛定总结。时间长了,非但不烦,反而成瘾。由新而老,由乱玩而研究,由听人忽悠到冷静思考,也收获颇丰。

紫砂壶,以前又叫宜兴壶。小时候,常见父亲用这种家什泡茶,很是好奇。问他原因,他说用此壶泡出的茶特别香,即使放上一周也不会变馊。我不信,就和他打赌。等泡上茶后,就将壶盖壶嘴用纸条粘紧。七天后,见他老人家神采奕奕地把茶喝下,我竟然张开大嘴半响没反应。难道这壶真的会有这么神奇?

本人最早的一把紫砂壶,是父亲于十几年前出差路过宜兴时帮我买的。造型极简单,壶身光洁无饰,不消说画了,连字也没有。壶底钤了枚印“中国宜兴”,以示正宗。此壶并不贵,好像父亲才花了几元钱。那时我还在上学,年轻气盛,不谙世事,凡事总爱与人分个输赢,争个高低。父亲送我这把壶,其用意是想让我平和自己的心态。还清楚地记得他老人家当时指着手中的壶轻轻地对我说:“记住!有容乃大!”

渐渐地,我便喜欢上了这把壶。总觉得它简朴中有种浑元气象,深沉雄阔,不事张扬,其实乃是一种自信。但平时却不怎么用它来泡茶,怕一不小心打碎了。但凡请出这把壶来,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有好茶喝,二是茶友登门。如用此壶泡莫名的茶,或与无趣的人对饮,很是难受,我不愿意它受委屈。

紫砂壶经过长久的使用后,会现出自然光泽,浑朴润雅。聊天也有益,大概与此相近。喝着茶,懒懒散散地说些什么,对方再闲闲地答来,平平淡淡间,就明白了。明白了什么呢?欲想争论已经忘了要说什么了。

紫砂壶需要用心地去养。涵养功夫,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只有用得久了,才会慢慢出味。果然有一天,我试着将开水直接倒入此壶中,不放茶叶竟也喝出了一丝茶香。看来,一把有年头的紫砂壶,涵养全在它的记忆中。

“杯用宣德瓷,壶用宜兴砂,器物非金玉,品洁自生华。”郑板桥说得很是在理。一旦钟情于某把壶时,就应该以朋友视之,以爱人待人。惟有这样,方能在岁月的流淌中,品饮出它的内心思想,得到它紫玉金沙般的黯然光泽。才能在静静地聆听、静静地感悟中,明白什么叫禅茶一味,什么叫壶润茶香。

“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热汤气。”紫砂壶以它自身与茶的亲和性,受到了茶痴的喜爱。典雅温润的色泽,多变的造型,不仅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它是一种实用的器皿,是可以拿到各种场所用来泡茶的工具。不发酵的、半发酵的、全发酵的各种不同的茶,总能在林林总总、造型各异的紫砂壶中寻到与之相匹配的壶型:绿茶用虚扁、扁仿古、矮石瓢等敞口壶型冲泡,既能从大大的壶口嗅到缕缕清香,又不致于因热量散失不及时而改变它娇嫩的容颜。半发酵类的乌龙茶如台湾包种、武夷岩茶、安溪铁观茶,被誉为“工夫茶”。这类茶适合用容量在100cc至200cc的小壶冲泡品饮。待经过一道道的茶艺程序后,从小若核桃的“品茗杯”里嗅其香、观其色、品其味、感受不同的茶韵,领略茶文化的魅力,最是人生一大享受。醇香的红茶,用高高的收口壶型如掇球、方钟、报春来冲泡,在等待“捂茶”的过程中,滋养、把玩、欣赏手中的壶,在打开壶盖的一刹那,用力呼吸那股浓郁的熟果香,然后再深吮一大口红亮的茶汤,任由浓香甘甜滋润着心间,一边体味着茶带来的愉悦、浪漫,一边感受着壶善解茶意的温存。这两年,普洱茶越来越受追捧,与之相匹的壁厚、砂粗的紫砂壶也成了普洱茶痴的抢购对象。普洱茶特有的陈香与紫砂壶的稳重如此地“情投意合”,也使得“普洱热”再一次带动了紫砂壶的流行。

上手把玩的壶多了,眼光自然也就变得挑剔起来。听别人评壶:曰“泥”、曰“工”、曰“型”、曰“款”。在我看来,还应加一项“品”。人而无品,不知其可;器之无品,等而下陈。先前总听到壶痴们论壶必提陈曼生,不理解,价贵?工细?泥好?其实都不是。陈曼生因为爱茶爱壶而创立了“阿曼陀室”;与杨彭年兄妹合作,设计、制作了流传至今的“曼生十八式”。他把入境入情的画面以及对壶的挚爱、对人生的态度、融入了他思想、情感、寄托的诗句,镌刻于壶中,使紫砂壶从工艺上升到艺术、从单纯造型到有文化内涵,迈了一大步。这些经典的款式和文字至今还为壶痴津津乐道、孜孜以求。“若絮杯水如名淡,应付村茶化酒香”、‘一杯清茗,可沁诗脾’、‘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的浪漫情怀,只有在泡茶的过程中,与壶有机融合,才能蕴酿出来-----

圈内有个说法,玩紫砂壶的人不一定爱茶,但凡是爱茶的人一定喜欢紫砂壶。一个真正的嗜茶之人,深知佳茗须得佳器配。选一把自己喜欢的壶泡上一壶好喝的茶,在欣赏紫砂壶“形、神、态、韵”之美的同时,感悟制壶者的人性之美、人格之魅,并与之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在灵魂的碰撞中体味“和、静、怡、真”的茶的真谛,从茶汤中品味出孔子唯美的宁静、老子淋漓尽致的畅快、释加牟尼飘渺的风韵,达到“物我两相忘”的境界。此时手中的紫砂壶已不是具象的物品,而是能与之心灵相通的朋友、智者、师长。这时的人是因茶而来,壶是为茶而生,茶则是由壶而媚。人之美、茶之美、器之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一瓯细啜天真珠,此意难与他人言”的这种体会和感悟,应该就是茶与壶的最高境界和魅力吧!

在忙碌、纷繁的日子里,持一把紫砂壶,泡一壶好茶;在一分宁静淡泊的闲情中,细品茶之媚,紫砂壶也为平凡的生活带来了言之不尽的快乐-----

TOP

小玩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