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原创]爱上咖啡的滋味

[原创]爱上咖啡的滋味

晚饭后,一家人在路边散步,发现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咖啡厅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在大街小巷,诸如卡布奇诺、摩卡、蓝山等名词也会不时地从时尚男女的嘴里跳出,好像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咖啡。


接触到咖啡,对我来讲并不算晚。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部队当兵的舅舅探家时,带回了用铁罐包装的咖啡让我们开了回“洋荤”。


这是一种研磨咖啡,需要用专门的器具才能将它煮好。然而,当年市场上根本就买不到这种煮咖啡的家什。记得外婆把这些磨好的咖啡装进一个由纱布缝制成的兜兜里,用煮牛奶的小钢精锅代替了专业的咖啡壶。尽管现在看来是那样的别扭和滑稽,但当时还是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使一家人或多或少地体会到了贫乏生活中悠然飘出的那份高雅。


就这样,我认识了咖啡。并在不知不觉中和它建立起了感情。


读书期间,有一回为了应付第二天的考试,我需要在一夜之间复习完500多页因平时贪玩而荒疏的课本。我一边愤愤不平地想像着老师酣睡的样子,一边给自己一杯又一杯地冲着花2.8元钱买来的一大袋速溶咖啡。也不知道一共喝了多少杯,只记得第二天早上看到精神矍铄的老师,自己竟会莫名其妙的一阵心悸。后来才知道,一杯咖啡可以保证两到四个小时精神亢奋,我压根没必要喝那么多,有两三杯就可以了。无知的代价是弄得自己心动过速。


岁月流逝、时光荏苒。随着上岛、捷农、迪欧等咖啡馆的落户,时常用一杯速溶咖啡打发早餐的我,也在形形色色的咖啡文化中,情不自禁地迷上了那种繁琐、复杂的程序。


春日的上午,将自己亲手磨制的“蓝山”咖啡放进透明的咖啡壶里,阳光将壶中的褐色变幻成琥珀色的液体水晶,亮亮地透着优雅的神情。待到壶中的液体开始沸腾,气泡一个接着一个地冒出水面,透着鲜亮的褐色。伴随着蒸汽的不断升腾,咖啡的香气也氤氤氲氲地洒落整个房间。


咖啡煮好了。轻轻拿起咖啡壶,缓缓地把咖啡倒入白色骨瓷杯中,用同色浅碟托着。褐色的咖啡在白色的杯中显得格外耀眼,这时的心情也如同窗外的天空那样明朗。


不放糖,也不加奶,慢慢品味着似有还无的苦味,品着一个人的孤独抑或两个人的无言。咖啡的真味便也尝到了。


寒冬的晚上,已经煮好的“皇家”咖啡静静地躺在杯中,杯口横着一把小匙,用方糖夹夹起方糖,再将柔和的郎姆酒缓缓倒入小匙,渐渐地浸润方糖。接着,用长杆火柴将方糖点燃,待到方糖熔化后,轻轻地吹熄火苗,然后将糖和酒一同倒入杯中。液态的糖不需要搅动,便在咖啡中铺散开来。这时,朗姆酒的香气与咖啡的香气亲切地融为一体,在空气中缓缓地弥散着。


在浓郁的芳香中,静静地品啜着“皇家”咖啡,这时也就回归了自己,拥有了自己。


有时候,也会为了闻香而煮上一杯不加糖和奶的咖啡,直到放凉了,才发现竟然一口也没喝。于是放在唇边润一下,企图走一下形式主义的道路,免得浪费掉这么好的东西。回味时却发现凉了的咖啡也有一番味道。热咖啡虽然清苦,但却有一股沁人的清香,挟着热气流入胃中,暖了胃也清了心,齿颊间另有一番风情。凉咖啡苦味不变,只是清香中多了一丝酸酸的味道,好像隔了夜的鲜花,盛开中多了一丝憔悴。


我喜欢咖啡,尤其喜欢依据自己的心情,与咖啡、水和温度进行着有趣的对话。盛夏的午后,会给自己煮一杯浓黑强劲的曼特宁;落雨的黄昏,啜着热气氤氲的蓝山悠然自若;独处的夜晚,守着蒸馏式的咖啡壶,慢慢酝酿香醇;呼朋引伴时,沸腾的人声任电热式咖啡壶不停地工作,让香气在房间缭绕一整天。


听人讲,咖啡是有灵魂的。


每当凝视着热气腾腾的咖啡时,便会不由自主地寻找它的灵魂。泡沫的卡布奇诺、巧克力味的摩卡、层次分明的拿铁等等,它们的灵魂或许就是意大利人拥有的优雅和高贵;而纯正的蓝山、温和的哥伦比亚、独特的肯尼亚等等,它们的灵魂也许应该是那一片片咖啡园独有的浪漫和温情。


一杯咖啡,既能让人解除心中的疲劳,也能让人生出怀旧的心绪。有朋友告诉我,喝咖啡不同于饮酒,要慢慢品,细水长流,一饮而尽就没了那份享受和雅韵。就如,好文章要慢慢地读,好气质要慢慢地欣赏,好生活要慢慢地享受一样,无论是欢乐、悲伤和失望,都应该泪中有笑、笑中有泪,悲伤而不濒于绝望,快乐而不流于得意......


常常和着音乐,和着贝多芬的火、莫扎特的水、肖邦的甜蜜与酸楚、柴可夫斯基的忧伤与苦闷,慢慢地品啜着咖啡。


这时的咖啡,犹如人生的另一种诠释,苦涩过后是香醇的甘甜,躁动之后是平静的享受,忍耐以后是广阔的天空。


咖啡的滋味,也宛若夜空,宁静悠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