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推荐]想明白佛性的真谛是什么吗?请看月溪禅师问答录

〖杭州智生和尚〗

问:一切断尽不对,如何方能见佛性?

答:一念起,是见闻觉知的作用;一念断,空洞黑暗,是无始无明,我们的佛性
  被它遮藏在内,这个地步,就是禅宗所谓无明窠臼、黑漆桶底、百尺竿头,
  到这个地步,不用断念,起一念从这个地步去参究,将无始无明打破,我们
  的佛性,自然就会出来,古人才说:百尺竿头更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假
  如没有明眼师印证,可以传灯录、指月录等印证。


〖北平李广权〗

问:生天与生西方的分别,如我解说,生西方有阿弥陀佛,是善知识,教导我们
  明心见性;生天上没有善知识教我们明心见性,不如生人间,因有释迦佛的
  经典、祖师的开示,可教我们明心见性,但天道在六道轮回之内。如此见解
  是否?

答:不错。


问:是法平等,是法者,指本来自性说,释迦佛的、一切众生的、悟道祖师的及
  我们的是一样平等,他们的比我们的不高,我们的比他们的不低,假如有一
  人的比我们的高,则是来专制骗哄我们,依佛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
  此见解是否?

答:是的。


问:正法眼藏,不着神通,如我见解,自性是如如不动,如一切外道,有几十天
  不吃饭者,有能腾空飞者,有能用种种神通者,与如如不动的自性了不相干,
  故说正法眼藏不着神通;鬼怪现象,自性亦不怕,佛在面前,自性亦不喜,
  用地来比,金在地上地亦不喜,粪土在地上地亦不厌,因自性如如不动故,
  佛法是说明心见性的人话,不是说神通的神话。如此见解是否?

答:不错。


〖五台山正定和尚〗

问:古人云:贪嗔痴,太无知,赖我今朝识得伊,行便打,坐便捶,分咐心王仔
  细推,无量劫来不解脱,问汝三人知不知。师曰:古人与么道,神鼎则不然,
  贪嗔痴,实无知,十二时中任从伊,行即住,坐即随,分咐心王拟何为?
  无量劫来元解脱,何须更问知不知。如我的见解,假如不见性,两种都难解
  释,假如见性后,两种都可以,错不错?

答:不错。


〖广州霍洁尘〗

问:我向来欢喜看经,一部经注解有五种,一种的注解的见解与那一种的不同,
  如我解释,我今说一譬喻,如杭州西湖为有名的名胜,有某甲去过,解释西
  湖的路途境界,丝毫不错,某乙未去过,解释西湖的路途境界,说南朝北,
  拉东补西,颠倒是非,古人云:依文解义,与佛作冤。西湖者,比如佛性,
  到过西湖者比见性的人,未到西湖者比未见性的人,见性的人解释经典,路
  途便不错,不见性的人解释经典,路途便不大明白矣,如涅槃经中说:依义
  不依语(报恩经作依义不依字)、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经、依法
  不依人。所谓依义不依字者,释大乘经典,依经中之义理解释,不依字样;
  依智不依识者,指依自性中所流露者解释,识者,指知觉之认识;依了义经
  者,了义是大乘经,不了义是小乘经;依法不依人者,乃只依佛法,不依一
  切人等。见法师藏经柜上贴着一张纸条云:“王阳明云:虽孔子之言,亦当
  审其言之是非,而后信从。”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可想见古人读
  书之慎重也。佛亦云依法不依人;如一般解释大乘经典的法师,断六根断一
  念无明,将小乘中乘修的法门来解释大乘经典,为害不浅。以上的见解有错
  否?

答:不错。

TOP

〖苏州章炳麟〗

问:理学与禅宗的辨别?

答:理学者,即经学也;离开经学讲理学,堕入二乘禅学、堕入老庄之学。禅学
  分为四种,就是以前我讲与你听的,小乘禅是断六根,二乘禅是断一念无明,
  大乘禅是破无始无明,最上乘禅是拈花示众、喝棒痛骂;断六根是见闻觉
  知的净缘,断一念无明是无始无明,破无始无明见佛性。佛家所讲的见佛性,
  佛性是真如真觉,遍满虚空,充塞宇宙的。经学家说的喜怒未发、无善无
  恶、虚无为基本、清静为门户,而获得这个境界,就是佛家的见闻觉知性一
  念未起的境界,知觉虽有,尚无辨别。老子之说无极,是无知无觉,一念静
  是阴,一念动是阳,一阴一阳化生万物,由万物返归无极,这个境界是佛家
  的无始无明的境界。大乘禅学是因我们本有的佛性,被无始无明遮藏,要将
  无始无明打破,佛性始可出现;最上乘禅是见性的人说的话,因自性是无言
  无的说,信手拈来,随拈一法,皆是佛法。


〖上海段祺瑞〗

问:怎么是参禅的法门?怎么是念佛净土的法门?

答:释迦如来去雪山修道,四十九年说法,古今的祖师为佛法不惜身命,古今的
  居士苦心研究,别无他事,就是要我们一切人识取本来自性,就是此一事,
  余无他事;佛祖开示种种法门,亦是为这一桩事,别无他事,故经云:“惟
  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参禅的法门,就是从前我对你讲的,一念一起分
  为六根,随便用一根打破无始无明,见佛性,自性遍满虚空,充塞十方,十
  方者,即是常寂光净土,是自性法身的真净土,修此法门无层次无阶级,一
  悟就悟,不悟就不悟。


问:参禅的人,假如今生不悟,来生会堕落不堕落?临命终时有不有些发愿往生
  净土?

答:参禅的人,假如今生不悟,他的般若种子是在的,来生不会堕落,比如我们
  今生学佛的人,前生都有点善根的,临命终的时候,照华严经及祖师的开示
  中发愿,生善知识家,明心见性,普度众生。照我所见祖师的开示中,尚无
  参禅的人临终发愿生西方的,尚有未看见的也未可知。


问:生净土法门如何?

答:假如找们在这个世界没有工夫参禅,如在家人士农工商,事务很多,我们不
  求在这个世界见自性,生在极乐世界,再修见性的法门,如经中说:西方净
  土有听阿弥陀佛说法者、听讲经者、在地参禅者。


问:在这个世界,在极乐世界,见自性是否一样?

答:是一样的。


问:方才所讲的自性遍满十方,是法身净土,与西方净土有何分别?

答:自性法身净土是遍满十方,东西南北无所不在,即常寂光净土;西方净土是
  报身净土,是指定西方,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净报所感,又如东方满月世界
  净土,是药师佛十二大愿净报所感,如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秽土,是我们共业
  所感;不论在那个世界见自性法身净土,乃是一样的,报身净土不是一样。


问:常斋念佛的人,与五逆十恶的人,生在西方是否一样?

答:有品级的,不是一样。


问:请问生在西方的品级。

答:往生西方分为九品,如下:

  上品上生 发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三种众生:慈心不杀,
       具诸戒行,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行六念:念佛、法、僧、戒、
       天、师。回向发愿,一日至七日,即得往生。
  上品中生 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於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
       果;不谤大乘。
  上品下生 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回向往生。七日见佛。

  中品上生 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回向往
       生。
  中品中生 一日一夜持八戒斋,一日一夜持沙弥戒,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
       仪无缺,回向往生。
  中品下生 孝养父母,行世仁慈;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极乐事,发愿,
       回向往生。

  下品上生 作罪恶业;不诽谤方等经典;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经典
       名字,回向往生,七七日乃见观世音及大势至。
  下品中生 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盗戒,不净说法,应堕地狱,命欲终时遇
       善知识,赞说净土,回向往生,六劫乃见观世音及大势至。
  下品下生 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应堕恶道,临命终时遇善知识,
       说法安慰,教令念佛,具足十念,回向往生,满十二大劫,乃
       见观世音及大势至(人间一百年为西方一昼夜,一千六百八十
       万年为一小劫)。

TOP

〖英国人香港蒲乐道〗

问:法师说有八个外国徒弟,最喜欢我。我是剑桥大学学生,已食长素三年,我
  有一个疑问,请问法师我静坐时,将很多的妄念都断了,清清净净的,再将
  清清净净明明白白的这个念头都断了,只有一点知觉,恍恍惚惚渺渺冥冥的,
  再将这点知觉都断尽,是无知无觉空空洞洞,我觉得通通都不对;是不是
  修行人,都要经过这个境界?请法师慈悲开示,怎样用功才能明心见性?

答:我们见闻觉知、一念无明的妄念一动,分为两方面,就是正念与不正念,正
  念亦是妄,不正念亦是妄;如妄念从外面来,与你不相干,又何必去断呢?
  如妄念从里边生出来的,比喻龙潭出来的水源,时时有水生出来的,断了又
  生,生了又断,无有了期,修行断妄念,这个道理实在不通,古人云:王道
  不外乎人情,佛法亦不外乎人情。见闻觉知分两方面,染缘净缘:一念无明
  的妄念一动,学佛法修行为善,是正妄念,种种的邪思想,是不正妄念,正
  妄念、不正妄念都是染缘,心中清清净净明明白白的,这个是净缘。净缘断
  了是见闻觉知断了,空空洞洞的,是无始无明,我们的佛性被无始无明遮障,
  要见佛性,必定要将无始无明打破,方能见佛性。要破无始无明,必定要
  用妄念的六根,随便那一根,假如用眼根,便向空空洞洞无始无明这个地方
  看,思想不要间断,看来看去,时候一到,—的一声,无明一破,遍满虚空,
  充塞宇宙的佛性,就现出来了;到这个时候,有明眼人就要请他印证,假
  若无此明眼之人印证,就将五灯会元、指月录随哪一部拿来印证。佛性是如
  如不动的,大觉不起念,是无始无终的;无始无明是空洞黑暗,无知无觉,
不起念,古人云湛湛黑暗深坑,实可怖畏,是无始有终的;见闻觉知起一念
  无明妄动性,分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无始无终的。见性后妄念变为佛性,
  佛性是我们的法身;见闻觉知的智,是我们的报身;六根的行,是我们的应
  身;到这个地步,方不辜负汝从外国来到中国学佛之志愿也。

  佛性    无始无明  见闻觉知  一念无明妄动性  眼耳鼻舌身意
  无始无终  无始有终  无始无终  无始无终     无始无终
        可破    染缘净缘  不可断

  以眼耳鼻舌身意随便一根破无始无明


〖南京王嘉宾〗

问: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句话是出于华严经,离世求佛法,恰似觅兔
  角,佛法即世间法,世间法即佛法;如我解释,我们这个地球通是世间,释
  迦佛在雪山修行,以及到处说法,还是世间,我们一切人还是居世间,我们
  照着佛的法门去修,觉悟见性之后,如裴休、庞蕴、张商英、杨无尽等,在
  世间作士大夫、作商贾,如古祖师说:见性后办公办私、迎宾待客、闲里忙
  里、穿衣吃饭,无一不是佛法,照这个道理来说,佛法即世间法,世间法即
  佛法,是否?

答:是的。


〖南京月轮法师〗

问:一、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今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二、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三、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面见阿弥陀,何愁不开悟?
  四、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如我解释:
  一、参禅明心见性后,自性与诸佛无二无别,自己已经到家,能参禅者
  教彼参禅,喜念佛者教彼念佛,不是见自性后还念佛,自性与诸佛已无别,
  还念谁?故有禅有净土,指宏扬禅净二宗而言,不是指又参禅又修净土而言,
  如中峰国师,本人悟后宏扬禅宗,亦兼宏扬净土。
  二、参禅不明白用功,如法师所讲:不着有,不着无,起念灭念,历历孤明
  一念,非空非有,是知觉作用,妄念断尽,是无始无明,皆错用功,故十人
  九错路;虽然错,修的功德仍在,如人走路,一百里走了五十里,虽然未到,
  但已走之程不为白费,来生菩提种子还在,不患堕落。
  三、我们不求在此世界参禅见性,求生存净土,见了阿弥陀佛,听阿弥陀佛
  讲经,自己参禅,然后明心见性,如十六观经中所云,故但得见阿弥陀佛,
  何愁不开悟?
  四、禅既不参,佛又不念,必定堕落,那有天生的释迦、自然的弥勒。
  照我解释,是否?

答:是的,不错。


〖西安华清法师〗

问:拈花示众出于何经?

答:拈花示众出于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大藏经中无,续藏经中有之。

TOP

〖北平李广权〗

问:一人说:一念未动前,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若能悟得,但要除却烦恼妄
  想,然后方能证得;照我解说,父母未生以前是中阴身,不是本来面目,一
  念未起前是无始无明,非本来面目;烦恼妄想从外来,何干汝事?烦恼妄想
  从内有,除了又起,是有轮回;一念不动是见闻觉知的净缘,起烦恼妄想是
  染缘,染缘净缘除了,是空空洞洞的无始无明;自性是真知真觉如如不动的,
  除却染缘、起染缘,与自性了不相干;若能见性,烦恼妄想,皆变为自性。
  是否?

答:是。


〖天津潘复〗

问:有人说:发愿往生东方,见药师佛,闻法明心见性后,再回入娑婆世界,普
  渡众生,假如在东方明心见性,证常寂光净土,不受后有,那处还有轮回投
  胎之事,如释迦佛、阿难、马鸣、龙树及我国悟道者数千人,并无有言某人
  是从东方世界降生,某人从西方世界降生。唐朝有个梵僧,从空而至,见仰
  山和尚,师曰:近离什么处?曰:西天。师曰:几时离?彼曰:今早。师曰:
  何太迟生?曰:游山玩水。师曰:神通游戏,则不无奢黎,佛法须还老僧
  始得。曰:特来东土礼文殊,却遇小释迦。后人始号仰山曰小释迦,此亦梵
  僧称赞仰山之语,非谓仰山乃释迦应世也。又有说莲池大师是阿弥陀佛应世,
  云栖法汇之中,并无其说,都是后人附会的话。如唐朝新罗国(即今朝鲜)
  有个僧人,俗姓金,法名乔觉,外国僧人普通皆一手杖锡一手托钵,制度
  如此,来在中国,住锡安徽九华山,因从前画地藏王菩萨像,乃一手杖锡一
  手持钵者,众人既见此僧,以为乃地藏王菩萨化身,该僧老时,即在九华逝
  去,于是众人皆附会其说,如是殊不可信。此等辩论不知是否?

答:是。


〖南京赵民新〗

问:宇宙山河是为我们有的?或是我们为宇宙山河有的?

答:宇宙山河不能离开我们,我们不能离开宇宙山河。用田来比,假如我们不去
  种种子,他不会生长的,假如有种子而没有田,我们也无米食;如有地而不
  盖房,我们也无往处,如有工料而无地,我们也无由兴盖房屋;我们死了,
  房子地也带不去,活着都不可少的,宇宙是我们过度的东西;照佛法来解释,
  自性遍满虚空,充塞宇宙,自性即宇宙,宇宙即自性。


〖上海王小徐〗

问:弟子六根之中,似乎眼根偏利,例如见人间其姓名,但闻口说,往往转身便
  忘,而见其名剌则能牢记,又如英文能读能写,而英语说听均颇勉强,他事
  类此亦多,故于佛法亦当用眼根返看。

答:不错。


〖北平李广权〗

问:先天道说:五祖传法与六祖,传法指玄关一窍(玄关一窍者,六根归于一念,
  归於眉心印堂,不要散乱,秘密传授)。六祖大师于卖柴听客诵金刚经云:
  应无所往而生其心,便豁然大悟,有四方面可以证明:最初他去见五祖,
  祖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六祖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
  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由此看来,就是证明六祖已见
  佛性的一方面;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六祖曰:
  “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由此看来是证明
  他已经见佛性之第二方面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
  惹尘埃?由此看来就是证明他已经见佛性之第三方面也;及徒众见偈,个个
  惊怪,五祖见众人惊怪,恐人害他,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次日祖潜
  至碓坊,见六祖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
  米熟也未?六祖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欠筛者,乃自己见性犹未得师
  印证也,由此看来是证明他已经见佛性之第四方面也。五祖曰:昔达磨大师
  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
  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
  此衣,命如悬丝。五祖以前皆是白天印证(印证即两方皆已见性,不过先到
  者证明后到者),六祖听金刚经悟道,已由四方面可以证明,见五祖只是印
  证而已,自性与自性相同,以心印心,为什么要三鼓传法?因袈裟乃宝物,
  本来佛家不要宝物,因为自达磨以来,以此表信耳,但怕因宝物而起争端,
  故乃于夜间予以印证也。因此袈裟乃何人见性即归何人所得故也,衣为争端,
  止汝不传。先天道借此造谣,乃谓五祖传六祖,六祖永不传。不传者,不
  传衣耳,其脚下有大澈大悟者四十三人,皆有史实可考。玄关一窍之说,害
  人不浅。密付者,指以心印心,非秘密传授也,如六祖与惠明说法,祖曰:
  “汝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祖曰:“不思善,不思恶,
  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复问曰:“上来密语
  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祖曰:“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
  汝边。”至于先天道教人受戒、行善,于世有益,惟见性之旨,与佛家见性
  之旨远别。以上辩论,是否?

答:是,不错。

TOP

〖南京月轮法师〗

问:大慧禅师,大悟十八遍,小悟不知其数。如我解释大慧悟道因缘,圆悟禅师
  举问五祖法演禅师语曰:“我问: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意旨如何?”祖曰:
  “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又问:“树倒藤枯时如何?”祖曰“相随来也。”
  慧师当下豁然贯通。悟道一悟就悟,无阶级、无层次、无大小,大悟小悟指
  解悟之悟,其解深者为大悟,其解浅者为小悟。是否?

答:是,不错。


〖华山北峰马道长〗

问:三教之性,是否同源?

答:一切众生之自性,本同圆明普照,殊无二致,惟以世间圣贤所见未能尽达究
  竟,如儒家言“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此以“诚”为性,而又言“诚者
  天道也”,是以性归本于天,又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此乃以无
  声无臭为性,无声无臭者何?乃见闻觉知中之净缘之性而已,净缘与染缘相
  对,互为消长,互为生灭,故云未达究竟也;又如道德经中所言“无名天地
  之始”,此乃以无始无明为性,又云“吾既无身,吾有何患?”与“绝圣弃
  智”云云,以及道家无极之性,亦是以无始无明为性也,故云未达究竟。查
  三教同源之说,不见于儒家者说,而见于后世丹经甚多,若揆诸佛本来妙明
  自性之旨,而皆有未达也。佛性乃如如不动,遍满虚空,充塞宇宙,真知真
  觉。如云无极之性,则无知无觉、空无所有矣。孔家之性,亦是起念动念,
  是见闻觉知的作用,非真性也。谈性之说,三教差别天渊矣,至于改恶迁善,
  则儒之忠恕、佛之慈悲、道之感应,其利益群生,则不异也。


〖北平李广权〗

问:“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镜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闻之,曰:“此
  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惠能没伎俩,不断百
  思想,对镜心数起,菩提作么长?”照我解释,能断百思想,乃见闻觉知之
  净缘,六祖之没伎俩,乃指自性本无伎俩可言,对镜心数起,乃指一念不可
  断,妄念转为菩提也。卧轮之断了,不免又起,起了又断,乃是轮回。是否?

答:不错。


〖五台山寂光和尚〗

问:吕岩真人,字洞宾,京川人也,唐末三举不第,偶于长安酒肆,遇钟离权,
  授以延命术,自尔人莫之究,尝游庐山归宗,书钟楼壁曰:一日清闲自在身,
  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到,对镜无心莫问禅。未几,道经黄龙山,
  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值龙击鼓升堂,龙见,意必吕公也,欲
  诱而进,厉声曰:“座旁有窃法者。”吕毅然出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
  铛内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龙指曰:“这守尸鬼。”吕曰:“争奈囊有长
  生不死药。”龙曰:“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吕薄讶,飞剑胁之,剑不
  能入,遂再拜,求指归,龙诘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
  中藏世界?”吕于言下顿契,作偈曰:“弃却瓢囊槭碎琴,如今不恋汞中金,
  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龙嘱令加护。依我所解,“六神和合报
  平安”,是起净缘,一念历历孤明;“对镜无心莫问禅”,是不往一切相,不
  执着一切相,即着作用,非佛性;“一粒粟中藏世界”,是自性能容纳万物,
  偏满虚空。是否?

答:是。


问:太原孚上座,初在扬州光孝寺请涅盘经,有禅者阻雪,因往听讲,至三因佛
  性、三德法身,广谈法身妙理,禅者失笑。师讲罢,请禅者吃茶,白曰:某
  甲素志挟劣,依文解义,适蒙见笑,且望见教。禅者曰:实笑座主不识法身。
  师曰:如此解说,何处不是?曰:请座主更说一遍。师曰:法身之理,犹
  如太虚,竖穷三际,横亘十方,弥纶八极,包括二仪,随缘赴感,靡不周遍。
  曰:不道座主说不是,只是说得法身量边事,实未证法身在。师曰:既然
  如是,禅德当为代说。曰:座主还信否?师曰:焉敢不信。曰:若如是,座
  主辍讲旬日,于室内端燃静虑,收心摄念,善恶诸缘一时放却。师一依所教,
  从初夜至五更,闻鼓角声,忽然契悟,便去扣门,禅者曰:阿谁?师曰:
  某甲。禅者咄曰:教汝传持大教,代佛说法,夜来为什么醉酒卧街?师曰:
  禅德自来讲经,将生身父母鼻孔扭捏,从今已去,更不敢如是。禅者曰:且
  去,来日相见。师遂罢讲。依我见解,为什么上座以后不讲经?是否无法可
  说,是名说法,随拈一物,皆是佛法?

答:如是,如是。

TOP

阿弥陀佛

辛苦苦修

慢慢看!

TOP

无情未必僧家意,借此清茶一展眉!

TOP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