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一千零一夜,陪你走过!!!

大滇说茶1001夜之234 普洱茶生命周期之中的若干次失真


       大滇说茶1001夜,普洱茶生命周期之中的若干次失真。时隔四个月多月后,继续开始说茶,大滇有话说:

      (一)大滇说茶,永不止步,直到1001夜。生命不息,说茶不止,是一定的。

      (二)大滇说茶,我希望在平和的心境下,高质量的完成。
       今年春茶的狼狈,大家已经知道,时至今日,大滇的春茶仍然还没有生产完毕。这让我没有勇气面对滇粉。一部分原料将于五载版,即602批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大滇说茶,也包含了大滇在制茶实践中的感悟与经验,春茶不结束,很难整理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若整篇说茶空洞无物,没有自己的见解,大滇说茶就失去了灵魂!

       依然一如既往声明,大滇说茶只代表这个时段,现场文字直播中的大滇飞扬,介于大滇训练营上那个心直口快,肆言无忌的大滇飞扬,也介于现实生活中,看起来温和平淡,道貌岸然的大滇飞扬!两者之间,就是大滇说茶中的大滇飞扬。


       普洱茶的生命周期,从毛茶开始,直到进入你口中,可能1年,2年,也许20~30年,期间,品质不断变化,在某些阶段甚至出现了失真现象。许多茶友在各种场合,都会诧异同一饼茶,在不同时间内口感不同,甚至对茶的品质表示怀疑。大滇飞扬特做一个总结,供大家参考,这些失真,都属正常。在一段时间后,会得到修正,无需担忧!

       一、毛茶到成品的失真
       许多茶友有机会接触到未压饼前的毛茶,新茶阶段,清香四溢,某些新茶友会觉得口感不错,但压饼后,发现,香气弱了,外形变了。这就是失真。我们来分析这个过程。毛茶初制完成,经过晒青,茶变得较为干燥,但仍然保留了充足的青味,因为晒青是个低温过程。压制,首先要进行蒸茶,锅炉蒸汽的温度达到了100度以上,在很短时间内,干茶的水分含量剧烈增加,毛茶被蒸软,在这个过程中,青味丧失一部分,茶性变得柔和。这是第一个变化。

       第二个变化,压制成成品后,成品的干燥,使得茶的水分含量剧烈下降,茶中的青味再丧失一部分,而干燥过程,会使得茶饼表面的香气激发,散到空气之中,严格说来,是香气物质的丧失。新茶饼,闻起来香,喝起来未必有毛茶香,而且,清香味降低了很多。这个失真,是普洱茶的必经之路,不足为奇。茶性变得温和,茶汤变柔,是蒸压的功劳,亦是普洱茶转化中的关键环节。是否蒸压?蒸压是否合适?是大滇屡次强调的普洱茶转化重中之重。不蒸压的毛茶,放置若干年,得到的老茶效果基本都是令人失望的。蒸压得稀烂的毛茶压饼后,你能期待这样的茶转化?黄粱梦醒之时,你才发现,某些烂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蒸压时间过久,蒸压温度过高,毛茶被蒸坏了!不要奇怪,霸气的茶蒸压后变得温和,不要奇怪,毛茶蒸压后清香减弱!

       二、新压制与退火后的失真
       新压制的茶饼,隔着包装纸都能闻到香味,开汤一喝,有茶友说上火!生茶也会火?大滇飞扬说:是的!传说中,生茶是清凉的,寒性大,能降火。新压制出来的茶,由于经过了蒸茶、烘干或者晒干等干燥过程,行内称为有火味,需要经过3~6个月的时间来褪火,回到正常的状态。新压制出来的茶,出汤并不温和,通常前面几泡较浓酽,很快衰减,所以,有茶友称为不耐泡。而在3~6个月后,茶呈现出稳定的状态,耐泡度大幅提高。火味褪掉,呈现出茶的第二重本味。若用刚压制出来的茶,来对这个茶做一个结论,除非极有经验者,否则很难做出一个公平的评价。这也是很多茶友让大滇评论某款新茶的时候,我不愿意立刻给予评价的原因。3~6个月时间,春茶,到秋天评价,你会更客观!

        三、新茶与中期茶之间的失真
        这中间最大的区别在于青味的影响。新茶经历了3~5年的陈化,基本上告别了青春期,进入成年。褪去了青涩,初步展示自己的本味。在这两种不同阶段,品饮这两种茶,你很难得出结论,这是同一款茶。一款当年的新麻黑,和5年的麻黑,能喝出是同一地方茶的茶友,我相信不超过10%,当然,也包括了许多专家。

       这个时候再说真的问题,到底新茶是真,还是中期茶的滋味是真?显然,我会认为是后者,普洱茶陈化后的滋味显然更接近于中期茶,而不是新茶。当然,聪明的茶友从新茶的第5~15水,也能喝出中期茶后面的本味。但很遗憾,许多新茶友并没有耐心把一泡茶,喝到第10水。极端的例子是许多人喝3~5水,就大呼小叫:换茶!这其中亦包括了许多喝茶有些年份的人一次显示自己的高明。

        中场休息10分钟,整一泡茶喝,单株……

       新茶的青味,春茶有,秋茶也有,而大滇处理青味,意图得到醇味。对于春茶,就是大滇的五载工艺,602批;对于秋茶,则是醇味工艺,604批。有茶友跟大滇说,从大滇历年制茶来看,自己收藏的401批,比五载系列更耐存放。因为401批更香。大滇飞扬说:你是对的,因为青味完全褪去要3~5年,然后,才能进入中期茶阶段。而五载工艺,青味褪去也许只要1年,从第2年起进入中期茶阶段。如果要比耐久存,我还可以制作成铁饼,让这个转化过程继续放慢。30年,15年,10年,达到同样的转化效果,随便你选。所谓的耐存放,只是由于工艺原因,青味褪得较慢,使得转化很慢而已。

       四、雨季与旱季的失真
       在雨季喝茶,是一件郁闷的事。茶的香气沉闷,苦涩变重,有时还夹杂着单薄的感觉。茶处在一种恶劣的状态中,尤其是1~3年期的茶,更加明显。喝什么都不对。到了9月10月,秋高气爽,茶又恢复了原装,变得精神气十足。原来,夏天,茶也会变得慵懒。解决的办法是:喝5年以上的茶,再根据情况加以高温冲泡,激发茶的滋味。1~3年期的茶,暂时回避下,养肥了再喝!


藏茶久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当然,湿度较低,气候干燥的地区,自然不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你有同样的发现,以后,在这个季节,你装作没看见这些正处在陈化青春期,充满躁动的茶,直接拿起10~50年陈期,已经很沉稳的茶,约上三五好友,直接去大滇717,让大滇小将们帮你泡上,分享给全国各地的茶友,也许是茶汤,也许是图片、视频!

        五、高温与低温环境的失真
        高温,高湿环境下,普洱茶陈化加剧,而低温低湿度下,普洱茶近乎沉睡,陈化过程,又称后发酵过程。发酵,会伴随着一些不愉快的感觉,某些茶会变酸,变薄。请谨记,同一个人一生中会有酸甜苦辣,茶的一生也如此,不要因为一时的不理想,否认了这个茶的未来。中国的哲人曾说过,莫欺少年穷!大滇飞扬说:莫欺新茶弱!君不见,以淡著称的易武茶,越存越浓,越存越厚!茶的转化过程中,有些不佳的表现,实属凤凰涅槃过程中必经之路!只要茶底优良,一时滋味的不理想,我们可以宽容地放过!留待往后的岁月证明!

       六、出仓之后的失真
       许多茶友,在717屡屡感受到了失望,而这失望,来自于大滇从云南刚发回的货!纸箱打开,立刻开汤,有些有纸味,有些喝了口干,有些5~6年陈期的茶,看叶底和汤色,比广州1~2年的汤色还淡。然后,失望归去,一夜无话,不提。时隔半月,一月,三月,再到717,喝同一款茶,惊为神茶。这就是各地仓储造成的影响。302麻黑,昆明存放、广州存放、上海存放,展现出不同的滋味。钟文在上海一泡,技惊四座。这也验证了,让茶旅行,完全有必要。仓储之辩,切莫陷入地域之争,滋味好才是王道!耐心观察,反复冲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环境下冲泡同一款茶,吃透,不轻易下结论,才是学茶的基本方法。

       普洱茶的失真,大滇且抛一砖,诸君可继续总结。茶性变化,实属自然。不可妄下断语,且待转化大致结束,方能感受普洱之美!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2013年7月19日星期五晚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235  揭秘大滇普洱训练营之一



    大滇说茶1001夜,揭秘大滇普洱训练营之一。

    有部分茶友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参加第四届大滇普洱训练营,也想了解大滇训练营的内容,同时,本届训练营人数过多,也许有些内容讲述未必够细致,所以,在大滇说茶里,再做一番说明。

    一、杀青定生死
    普洱茶在从鲜叶到成品的第一个过程就是杀青。如果杀青出了致命问题,就不要再谈口感,谈陈化什么了。所以,杀青定生死,无需怀疑。但在生与死之间,有一种境界,叫做半生不死。所以,就有了一些有问题的杀青。而不同的杀青结果导致了不同的口感和陈化。

    二、普洱茶杀青的两种主要方式
    1  铁锅杀青
    铁锅杀青是做高档茶的主要方式,滚筒杀青是做中低端茶的杀青方法。这一点,估计会有一些人钻牛角尖,会质疑,杀青机也能做出优秀的品质来。那么,我承认,那是个别现象。诚然,今天在临沧地区和思茅地区,仍然存在用机杀来制作古树茶的情形。但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手工杀青更不靠谱的缘故。

    2  滚筒杀青
    滚筒杀青,主要用在大规模制作中低端茶,由于成本低廉,劳动强度低。从勐海、临沧等地蔓延。

    先回顾上次中断的记录。大滇说茶,在今年进行得异常艰难。所以,由于大滇茶厂的建立,需要太多与人沟通的工作,尤其是ZF机构,晚上的时间不能保证。因此,在茶厂正式运作之前,大滇说茶只能见缝插针,不固定时间进行。

    上次说到滚筒杀青,从临沧地区,勐海地区向易武茶区蔓延。这都是由于人工成本的增加,使得低端茶的价格不能承受高人工费用,被迫进行的工艺变迁。以目前普洱茶界的工艺水平,我可以下结论:滚筒杀青在中、低端茶大规模使用,在普洱茶工艺成熟地区,如易武和勐海茶区,必将带来制茶水平的下降;而在普洱茶工艺不成熟地区,如临沧某些茶区,则会带来进步。

    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在于杀青的定义: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从这一定义来分析易武茶区的茶引入滚筒杀青,显然,青臭味的散发,机器杀青明显不足。要知道,青味是迟早会消失的味道。同理,在临沧著名的昔归茶,机器杀青形成的所谓菌香,在陈茶上没有表现。所谓的菌香在经过存放后消失,而苦迅速化甘,这一普洱茶的本质才表现出来。通过手工杀青,完全可以让这个无谓的等待过程消失,尽快享受到昔归茶的本质。

    三、杀青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1  锅温
    许多时候,我们会说个大略,班章茶的杀青时间大约在30~45分钟,易武茶在10~15分钟,这些都是合理的杀青,但何以如此?实际上这跟当地的采茶习惯有关系,班章采摘很嫩,易武采摘很老,嫩叶老杀,老叶嫩杀的道理,在这里表现明确。而无论在老叶和嫩叶的杀青上,都必须面临同一个问题,锅温。锅温,当然是跟柴火关系很大。初期用大火,让锅温迅速上升,这是要点之一。杀青中会产生红叶红梗,初期锅温较低,翻抖不均匀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会注意到,在老班章茶的杀青过程中,经过了初期和中期的大火之后,后面更多是利用锅的余温来翻抖或加以揉捻,去除涩味。

    2  翻抖
    杀青的手法里,翻是很容易理解的。如任由锅温升高,不技术性加以翻动,则会产生焦味和糊味。但抖这个手法,其重要性就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在茶叶的翻炒中,有叶片会粘结在一起,抖散,保证杀青的均匀性,是杀青这个过程中不断重复的过程。在机器杀青中,容易形成所谓的生茶茶头,要用解块机来解块。手工杀青,则用手不停的抖散这些粘结物,保证杀青的品质。不抖散,外焦里嫩就会成为一锅茶的害群之马,把焦糊味扩散到整锅茶。

    3 
    我们注意到,在杀青中,经常把锅里的鲜叶高高抛起,这个并不是表演的需要,而是有着实质的意义。鲜叶在抛起过程中,可以跟锅上空的空气做个交流,把杀青形成的青臭味散发出去。青涩味随之减轻。抛,是影响涩的最显著因素。同一地区的鲜叶,杀青的结果经常会有不同发现,有的炒茶师傅杀出来涩轻,有的涩重,抛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在抛起这个过程中,青臭味,焖出来的沉闷感会消失或者减弱,在开汤的过程中,会给人茶底很新鲜,香气高扬的感觉,而非沉闷。

    4 适度杀青 
    对不同等级的鲜叶采取适当的方式杀青,有利于保证茶的品质,同时,也降低损耗。杀青是否适合,通常的判别,是以手折叠嫩梗不能折断,即为杀熟。若杀青过嫩,容易揉断,揉捻中会形成太多的碎片;若杀青过老,揉捻不易揉紧,条索较泡,毛茶碎末较多,焦片糊片多。有些毛茶开汤后,发现叶面上有些小点,焦黑不均,而整片叶总体呈现黄绿色,这并非是判断杀青过老或者过嫩的依据,而只能说在杀青过程中,初期锅温过高,翻动不够快,受热不均,形成了局部高温。


    5  投茶量
    投茶量显著影响杀青的质量,投茶量过多,显然翻动的工作量就越大,投茶量越少,显然叶面承受的锅温可能就越高,必须更快频率翻动。茶山目前通用的杀青锅,正常以4~5公斤的鲜叶量为宜。对于雨水茶,这个量要酌情减少。因为雨水茶含水量更高,需要吸收更高的温度,来降低水分含量,达到可揉捻的状态。

    综合以上所述,杀青中,锅温通常是先高后低,手法必须是抛抖结合,投茶量适度,杀青适度。之所以用了适度这样模棱两可的词语是因为实践中,面对的情况千变万化,必须靠炒茶的师傅随时根据火候和鲜叶老嫩做调整,不可机械规定。大滇要特别强调一点,抛抖,对于茶叶的涩味影响很大,必须重视。

    杀青定生死讲完,后面是揉捻环节,下一讲,会详述,揉捻中的更多细节。若无意外,明晚继续!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236 揭秘大滇普洱训练营之二


      大滇说茶1001夜,继续揭秘大滇普洱训练营内容。

       上一讲我们讲了 杀青定生死,这一节,需要明确揉捻定方向。杀青决定了香气的高低,在杀青过程中,对茶汤的苦涩度会有一定的影响。而杀青结束后,下一个环节是揉捻。揉捻将决定毛茶的总体滋味方向。

       一、焐茶出汤色
       许多茶友在喝新茶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新茶汤色很淡,甚至呈现出无色状态,而有的新茶汤色橙黄,甚至深黄。在同样的泡茶手法下,即水温相同,浸泡时间相同,为何会呈现出这个现象?内行人常说,汤色靠焐。其要诀就在于杀青到揉捻这个过程中,某些毛茶加工者把杀青后的鲜叶堆放为一定厚度,让湿热的茶堆放发酵至自然变冷。而正常的工艺是:杀青完,尽快抖散,降低鲜叶的温度,然后再开始揉捻。

       对于机器杀青的茶,我们会看到杀青过程中,鲜叶温度较快地降下来,然后转运到揉茶机,进行揉捻,除非揉捻时间较长,一般汤色都较淡。杀得较熟的茶,汤色较杀得轻的黄,焐过的茶,汤色则更黄。有人说,可以做到新茶汤色达到5年左右自然存放的陈茶汤色,就是这个道理。

       焐出的茶,在滋味上明显比正常杀青的要浓厚很多,且相应的苦涩度降低了不少。但叶底并不鲜活,对未来的陈化,大滇持保留态度。有许多制茶人强调现喝,制程上则会应用焐这个工艺。焐并非一定不好,但前提是要适度。新茶阶段滋味浓厚,开汤汤色漂亮,是此工艺支持者可以自傲的地方。我们在品鉴易武茶的时候会发现,大多数情况下,易武新茶总体滋味偏淡,而久存茶气愈加浓厚;而某些自以为发明了新工艺者,采用焐的方法,的确可在现阶段赢得普洱茶入门者的偏爱。我曾跟某茶友有过交流,称其手里的易武茶极其出色,才半年的茶,即有蜜香出,汤质厚重。茶友甚为自矜,考问大滇能否做到。答曰: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常与大滇喝茶的茶友会发现,对于口感,我较少评价,更多时候,我都会观察叶底。叶底暴露了太多的秘密。许多时候,我对机器杀青的茶持宽容态度,虽然青味影响了初期的口感,但无非是消耗存放的时间而已,并无大碍。但看着前发酵严重的叶底,则我无话可说:若是现喝,你可以选择这样的茶,但5年后,我们再面对的时候,相信心痛的,一定不是我。

       二、揉捻出汤色
       在揉捻这个环节,对汤色的影响至大。揉捻较重,鲜叶的细胞壁破裂,则未来干茶的浸出物就越多。浸出物多了,汤色就会显得深。这一点,跟闷泡是一个道理,浸泡时间长了,汤色就会更深一些。布朗茶区与易武茶区的茶,鲜叶采摘、杀青、揉捻完全是不同的方式,决定了茶叶的不同特性。布朗茶区的茶,在新茶阶段就呈现出浓酽的状态,而易武茶,新茶阶段,即便闷泡,似乎汤色变化也不会太大。易武的轻揉,使得水浸出物并不会很快出来。有不明所以者,就此认为易武茶薄,但一个简单的试验可摧毁这种看法,按照勐海茶一芽二叶采摘方法,杀青方法以及揉捻方法试验制茶,易武茶的苦涩味并不逊于勐海茶,不同的是,勐海茶苦重于涩,而易武茶涩重于苦。

       要不要在新茶阶段出汤色?这是一个问题。历史上有名的普洱茶饼,均见于古六大茶山,新普洱茶时代,若从进入21世纪算起,迄今没有名茶。老班章的霸气或者名气,显著表现于新茶阶段苦化甘的迅猛,而陈茶方面,变化不若易武茶惊人。易武茶初始阶段的表现,现在很少人关注了,都是直接放入仓库,封存。勐海茶揉捻方面较易武茶为重,条索紧结,汤色明黄,易武茶以泡条为主,揉捻较轻,汤色淡黄或者无色。我们无需争论哪个是正道,只要简单了解做茶习惯,辅助来判别具体是哪个地方的原料即可。

       三、耐泡度和揉捻
        揉捻的适度,是影响耐泡度的重要因素。撇开茶质不谈,揉得过重,前几泡出汤较快,后面衰减厉害,显然耐泡度不行。揉捻较轻,浸泡不出内容,几泡就感觉出水味,显然新茶阶段,耐泡度也是不足的。简单以耐泡度衡量是否古树茶,窃以为不成立。大滇也不认同,古树茶耐泡度会更高的说法。从化学成分上来,许多国家级良种的茶多酚含量都高于古树茶。即,若你喝茶是喝茶多酚,也许新品种的茶树更好。而从口感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古树茶口感强于同地区的台地茶。似乎,古树茶在协调性方面更为一致,刺激性弱于同一地区的台地茶和小树茶。

        喝茶不是喝营养价值,记得在训练营上,有茶友拿出某名人的一款茶,仔细列出了茶多酚含量,要挑战天下英雄,谁能在茶多酚含量上胜出。茶多酚含量高就是好茶吗?那不如直接去药店买茶多酚含片。品茶讲究的是茶在口腔、喉间、腹腔中让人愉悦、回味的感觉,不是吃药、不是吃补品。品茶本质上是满足口舌之欲,没有必要拔高到减肥、降血脂这类药的属性上,更没必要拔高到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功效上来。

       适度的揉捻,让鲜叶中的物质逐步释放出来,在水中溶解,品茶者细细品啜其在口中的变化,与三五好友谈人生,谈理想,为人生一大快事也!若每饮一杯茶,即开始算计吸纳了多少营养物质,距离长生不老又近了多少步,不亦悲乎?总结揉捻在普洱鲜叶毛茶制程中的作用,可以解释某些新茶呈现的性状,尝滋味,看汤色,观叶底,是学习的不二法门。天下没有多神奇的东西,解析普洱茶的每个工艺,总能解释那些高明得近乎神气的现象!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2013年8月4日星期日晚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237  揭秘大滇普洱训练营之三



 



大滇说茶1001夜,继续揭秘大滇普洱训练营。




由于时间原因,大滇说茶只能部分解说训练营内容,不可能完全重复。杀青定生死,揉捻定方向,晒青定变化(陈化),是普洱茶毛茶工艺大致的要点。今天,我们来说下,晒青定变化。



 



晒青,核心就是控制毛茶的水分含量在合格范围内,这个合格的范围,8%13%的水分含量。当然,低于5%的情况会很少,正常晒青很难达到。高于13%,毛茶则可能会发霉。所以,在收茶中,最关心的就是水分是否合格。晒青合格不合格,会决定未来普洱茶是否得到正常的陈化。若水分含量较高,显然,在存放过程中会有发霉的情况发生,毛茶有可能成为废茶。再谈陈化就是天方夜谭了。水分干燥的另一种极端情况是烘青。烘青不会导致发霉,但后期茶的变化,会是另一个方向。我们在训练营上品尝过2年左右的烘青茶,苦涩不可化。若不幸买到烘青茶制作的普洱茶饼,无疑是悲剧。所以,既要保证茶叶干燥,又不能是烘青。这就是晒青所承担的任务。晒青的质量,将决定未来普洱茶的变化。



 



一、晒青不足



由于天气原因,可能当天的茶叶不能当天晒干。有些茶商需要赶时间,就收购了水分含量较高的毛茶,拿回茶厂直接压饼。我们有时会喝到有酸味的普洱茶,多见于这种情况。晒青不足的毛茶,拿回茶厂,不去晒干,而是直接堆放等待茶厂加工。另外一种情况,则是多日晒青,第一天没晒干,第二天继续晒,直到晒干为止。这种晒青不足导致的结果不是致命性的,但是新茶阶段却表现得很清楚:汤色显浑浊。重复晒青还会导致汤色变得较深。这个道理很显然,水分未足够干燥的情况下,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后仍然进一步氧化,使得可溶物增加,同时,叶底变得黯淡,缺乏活性。



 



这样的破绽放在有经验的收购商里,是压价的理由。而懂茶的茶农也会顺水推舟,低价出货。当然,某些二愣子除外。按正常的茶价收购这些茶,会被茶农耻笑的。茶农会看不起你,认为你不懂茶,可欺负。若二愣子茶农要按正常价格去卖这些茶,除非遇到同样的菜鸟茶商,才可能卖掉。正常的毛茶商不可能会收这样的货。



 



二、干燥充足,水分达标



这并不意味着就一帆风顺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有两个陷阱:一是烘青,二是烘干。多数情况下,在茶山收茶,一定要开汤的理由,倒不见得是要喝出很好的滋味,而是大致判断制茶的工艺。比如,是否一天晒干,是否烘青,是否烘烤过。烘青是绝对不可接受的,烘干则要看叶底是否还有活性,同时,烟味是否明显。毛茶干燥的前提下,还需要注意一种情况,即大棚阴干。在茶区经常会遇到毛茶在晒棚里晒,遇到天气不好的情况,很可能会在晒棚里晒几天才干燥。这些茶品质要稍次。另外一种情况是晒在水泥地上的茶,这些茶,与其说是晒干,不如说是地面的热度烘干。如要制作高档生饼,这种毛茶绝对不可取。我们提倡的晒法,也是大滇初制时的做法,竹篾制作的篾笆,架空离地晒茶,一天晒干。比较水泥地面晒干的茶和离地晒干的茶,会发现水泥地上晒干的茶,明显叶底鲜活度不如架空晒干的,同时,香气较后者低沉,云南话常说,不够清爽。



 



三、二次揉捻



在晒青过程中,有些地方的茶农习惯再次加以揉捻,这使得汤色会加深,同时,茶汤浑浊的可能性加大。印象里,景颇族制茶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当然,也有人有意在雨水茶制作里,加入了二次揉捻,使得习惯上认为雨水茶较淡的人做出错误判断,把雨水茶误认为其他时期的茶,提高收购价格。



 



四、烟味的来源



在较早时期,茶农遇到雨天,茶不能当天晒干,会移到住房内,放置在火塘顶上1多高的地方,慢慢干燥。茶区生火做饭多半用木柴,烟味较重,易被茶叶吸收。这种外来的烟味,非常难被去除。跟杀青产生的糊味不同,糊味存放日久,会趋于淡化。茶叶吸收的烟味,历经十多年,也不会自然消失。这一结论,来自我在某茶厂看过的晒茶,十多年的茶放在阳光下暴晒,想把烟味晒得少一点。晒了多日,冲泡,烟味依然。



 



五、初制所的烘干机



初制所的烘干机,为应付连续阴雨天而用。制作出的毛茶,混入大宗正常工艺毛茶,较难找出破绽。 因烘干的毛茶,汤色依然清亮。从叶底来看,混入正常工艺的毛茶,若只是少量,也不容易看出。



 



六、收茶时水分含量的选择



若依照常理,显然正常都会选择干燥度更高的茶叶。理由之一,是不会产生发霉的状况。理由之二,是毛茶越干,即收购的净含量高,后期损耗会较低。设想,收购了13%含水量的毛茶和8%含水量的毛茶,同等情况下,5%的差异意味着很大的成本。而在实际收茶过程中,是不可能收购到非常干燥的茶,手上感觉毛茶易碎,就意味着干燥度达到要求,不会发霉。



 



这里要提的是,某些茶商的新做法,即在茶山收鲜叶的时候,收鲜叶,杀青、揉捻、晒青,晒到半干或者8成干,就装箱运回茶厂,再晒干。这种做法,会降低运输中的损耗。临沧地区的茶运到勐海加工成饼茶,通常要经过500800公里,若茶过于干燥,颠簸形成的碎茶有时可超过10%,水分含量稍高,则不易折断。刮风寨的茶运到易武,也会出现碎茶增加很多的情况。聪明的茶商用提高水分含量的方法降低了损耗。但从茶叶的品质来说,我并不认同这种做法,还是在原产地一步到位干燥较好。而降低损耗的方法,则可以用纸箱装来控制。不过,这样,运输成本显著增加。原本可装2吨毛茶的车,用纸箱装,只能装600公斤了。



 



大滇说茶1001夜,让普洱简单起来!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201385星期一晚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238  揭秘大滇普洱训练营之四



 



大滇说茶1001夜,揭秘大滇普洱训练营之四。



 



训练营里方便说的话,大滇说茶里很多不方便说;大滇说茶里,只说方便说的话。所以,只能部分提示训练营的内容,完全复述是做不到的。今天,大滇说拼配。拼配和纯料,是普洱茶里永恒的话题。但其实,这本来不应该是话题。无论是拼配,还是纯料,都是普洱茶的一种工艺技术。甚至可以说,没有绝对的纯料,只有绝对的拼配。



 



春天的麻黑和秋天的麻黑拼配,这样的成品是麻黑纯料,却不是纯料麻黑春茶;一个茶,既是纯料茶,又是拼配茶。这一点,你理解了吗?张三家的麻黑和李四家的麻黑春茶,混合在一起,到底是拼配还是纯料?麻黑大树和麻黑小树混合在一起,是纯料还是拼配?



 



这样东扯西拉,很容易把拼配和纯料的概率搞混。所以,需要首先明白什么是拼配。普洱茶的拼配,是制茶技术人员按照一定原理,用不同的原料,有意识地按比例混合,压制出符合预期的成品。这样的工艺工程过程叫做拼配。这个是大滇对于普洱茶拼配的定义。



 



这个定义里包含了几个要点:



1,目的性。拼配一定有其目的性。有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有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稳定的品质,有的事为了得到层次感。



2,有固定的比例。拼配的原料搭配,有个大致的比例,使得这个成品可以稳定地传承。



3,合理性。这个合理性,即是茶理。拼配不是拼凑,区别就在于茶理。有些茶农把历年剩下的茶,不分季节,不分年份,全部混合在一起压饼,这样的茶,至少78种原料。这样的茶饼经常在茶区看到。这就不是拼配了,是拼凑。因为不合茶理。制造出来茶,喝起来很不舒服。班章和易武的茶按比例均匀混合,会是合理的拼配吗?起码我认为不是。因为拼配的结果,根本无法体现易武茶的特点,完全是浪费。也曾有某入门级茶商选景迈之香,班章之霸,刮风寨之韵,三种古树茶试图做拼配,试了很多比例,饮之,难以下咽。方叹:“拼配之难,非臆想所能知也!”



 



纯料,采天地本来之物,注意工艺,即可得其精华,故大滇曰:“制纯料,吾不论其口感,只需保证地道原料,适当工艺,滋味与我何干?天赐之也!”
然,拼配所需之力,皆为人力,其滋味,制茶师赋予也。故制茶师需了解数百种原料特性,经数年试验,方可得一良方制成成品,并逐年改善并稳定之。从制茶工艺来讲,拼配是高于纯料的,纯料用心,亲自监工即可。而拼配需要丰富的阅历,才能精选适当原料,达到最佳效果。一款优良的拼配茶,必须具备以下两个要素:



 



一、协调性



我们经常说,普洱茶里会喝出杂味。拼配不恰当的话,会感觉出明显的杂味,不协调,混杂。很难体会出普洱茶的美感,也难说,这是一款优良的普洱茶。我们举个例子:易武茶区的茶,刮风寨、麻黑、高山、落水洞,这些茶区的茶协调性相当高,拼配起来很融合。若突然加入老曼娥苦茶,让人情何以堪?加入老班章的茶,易武茶顿时失色,这就是不协调。



 



二、层次感



喝拼配茶,层次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我们希望茶汤的每一水,有变化。而不是如有些茶友评论的,某些纯料茶,喝到是十几泡还是一样的滋味,喝得打瞌睡。戏言:“一直这么喝下去,再不换茶就老了!” 固然,这也说明了一款纯料茶很优秀,但人有时总想尝试些有变化的东西。优秀的纯料茶,让你在前段、中端、尾水体现出不同的特性,香、厚、韵得到不同的体现。这就是层次感。拼配茶层次感的物质基础,来自以下几点:



 



1、跨年份拼配



我们设想下,陈期1年、3年、5年的同一地区的茶拼配,会是什么情况?有厂家出过这样的产品,跟当年春茶显然不同,青味弱,有陈香,有滑度,是一个有意思的茶,会给人一种不同的感觉。作为一个产品,有消费者喜欢,就有生命力。对于许多厌恶臭青味的茶友,这样的茶,无疑容易接受得多。事实上,大厂产品有许多这样的茶,原料未必上乘,却有着许多铁杆粉丝。不同年份的原料,出汤速度不同,在一泡茶的前、中、尾三段,会占据主导地位,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滋味。这是跨年份拼配的天然属性。



 



2、茶区不同的拼配



不同茶区原料的拼配,难度相当之大。曾见过某茶友评论了大滇几款纯料茶,白纸黑字列出,第一种,用了45种拼配,第二种,用了56种拼配,第三种,用了N种原料拼配……第一反应,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收自同一个寨子的茶,有些甚至是在同一片树林里收鲜叶制作毛茶,可以喝出这样的结果,实在是高明。我承认,有些茶的原料来自一个寨子数十家人,有的茶原料来自数千棵不同的树。喝茶能够喝出同一片林子不同茶树的拼配,这种水平的确太高。这就是普洱茶拼配的绝对论。



 



同一茶区,不同季节茶的拼配,显然,协调性方面不成为问题。这样做,显然是为了降低成本或者为了完成订单。一个订单的要求是2吨茶,但春茶只有1吨产量,秋茶一吨产量,那怎么办?春秋拼交货。以后类似订单照此办理。既能达到一定的品质,也保证了口感的稳定性。为了保证数量,有时就必须用拼配的方法来完成。今天下午,在跟客户讨论,客户计划做1万饼顶级古树春茶。用料大约4吨。选来选去,无数显赫的名山都被抹掉,冰岛、昔归、弯弓……似乎,最后较为靠谱的是景迈和麻黑了。当数量到了一定级别,做纯料古树春茶,就不可能了。这也是拼配的必要性。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201387日星期三晚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238  揭秘大滇普洱训练营之四



 



大滇说茶1001夜,揭秘大滇普洱训练营之四。



 



训练营里方便说的话,大滇说茶里很多不方便说;大滇说茶里,只说方便说的话。所以,只能部分提示训练营的内容,完全复述是做不到的。今天,大滇说拼配。拼配和纯料,是普洱茶里永恒的话题。但其实,这本来不应该是话题。无论是拼配,还是纯料,都是普洱茶的一种工艺技术。甚至可以说,没有绝对的纯料,只有绝对的拼配。



 



春天的麻黑和秋天的麻黑拼配,这样的成品是麻黑纯料,却不是纯料麻黑春茶;一个茶,既是纯料茶,又是拼配茶。这一点,你理解了吗?张三家的麻黑和李四家的麻黑春茶,混合在一起,到底是拼配还是纯料?麻黑大树和麻黑小树混合在一起,是纯料还是拼配?



 



这样东扯西拉,很容易把拼配和纯料的概率搞混。所以,需要首先明白什么是拼配。普洱茶的拼配,是制茶技术人员按照一定原理,用不同的原料,有意识地按比例混合,压制出符合预期的成品。这样的工艺工程过程叫做拼配。这个是大滇对于普洱茶拼配的定义。



 



这个定义里包含了几个要点:



1,目的性。拼配一定有其目的性。有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有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稳定的品质,有的事为了得到层次感。



2,有固定的比例。拼配的原料搭配,有个大致的比例,使得这个成品可以稳定地传承。



3,合理性。这个合理性,即是茶理。拼配不是拼凑,区别就在于茶理。有些茶农把历年剩下的茶,不分季节,不分年份,全部混合在一起压饼,这样的茶,至少78种原料。这样的茶饼经常在茶区看到。这就不是拼配了,是拼凑。因为不合茶理。制造出来茶,喝起来很不舒服。班章和易武的茶按比例均匀混合,会是合理的拼配吗?起码我认为不是。因为拼配的结果,根本无法体现易武茶的特点,完全是浪费。也曾有某入门级茶商选景迈之香,班章之霸,刮风寨之韵,三种古树茶试图做拼配,试了很多比例,饮之,难以下咽。方叹:“拼配之难,非臆想所能知也!”



 



纯料,采天地本来之物,注意工艺,即可得其精华,故大滇曰:“制纯料,吾不论其口感,只需保证地道原料,适当工艺,滋味与我何干?天赐之也!”
然,拼配所需之力,皆为人力,其滋味,制茶师赋予也。故制茶师需了解数百种原料特性,经数年试验,方可得一良方制成成品,并逐年改善并稳定之。从制茶工艺来讲,拼配是高于纯料的,纯料用心,亲自监工即可。而拼配需要丰富的阅历,才能精选适当原料,达到最佳效果。一款优良的拼配茶,必须具备以下两个要素:



 



一、协调性



我们经常说,普洱茶里会喝出杂味。拼配不恰当的话,会感觉出明显的杂味,不协调,混杂。很难体会出普洱茶的美感,也难说,这是一款优良的普洱茶。我们举个例子:易武茶区的茶,刮风寨、麻黑、高山、落水洞,这些茶区的茶协调性相当高,拼配起来很融合。若突然加入老曼娥苦茶,让人情何以堪?加入老班章的茶,易武茶顿时失色,这就是不协调。



 



二、层次感



喝拼配茶,层次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我们希望茶汤的每一水,有变化。而不是如有些茶友评论的,某些纯料茶,喝到是十几泡还是一样的滋味,喝得打瞌睡。戏言:“一直这么喝下去,再不换茶就老了!” 固然,这也说明了一款纯料茶很优秀,但人有时总想尝试些有变化的东西。优秀的纯料茶,让你在前段、中端、尾水体现出不同的特性,香、厚、韵得到不同的体现。这就是层次感。拼配茶层次感的物质基础,来自以下几点:



 



1、跨年份拼配



我们设想下,陈期1年、3年、5年的同一地区的茶拼配,会是什么情况?有厂家出过这样的产品,跟当年春茶显然不同,青味弱,有陈香,有滑度,是一个有意思的茶,会给人一种不同的感觉。作为一个产品,有消费者喜欢,就有生命力。对于许多厌恶臭青味的茶友,这样的茶,无疑容易接受得多。事实上,大厂产品有许多这样的茶,原料未必上乘,却有着许多铁杆粉丝。不同年份的原料,出汤速度不同,在一泡茶的前、中、尾三段,会占据主导地位,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滋味。这是跨年份拼配的天然属性。



 



2、茶区不同的拼配



不同茶区原料的拼配,难度相当之大。曾见过某茶友评论了大滇几款纯料茶,白纸黑字列出,第一种,用了45种拼配,第二种,用了56种拼配,第三种,用了N种原料拼配……第一反应,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收自同一个寨子的茶,有些甚至是在同一片树林里收鲜叶制作毛茶,可以喝出这样的结果,实在是高明。我承认,有些茶的原料来自一个寨子数十家人,有的茶原料来自数千棵不同的树。喝茶能够喝出同一片林子不同茶树的拼配,这种水平的确太高。这就是普洱茶拼配的绝对论。



 



同一茶区,不同季节茶的拼配,显然,协调性方面不成为问题。这样做,显然是为了降低成本或者为了完成订单。一个订单的要求是2吨茶,但春茶只有1吨产量,秋茶一吨产量,那怎么办?春秋拼交货。以后类似订单照此办理。既能达到一定的品质,也保证了口感的稳定性。为了保证数量,有时就必须用拼配的方法来完成。今天下午,在跟客户讨论,客户计划做1万饼顶级古树春茶。用料大约4吨。选来选去,无数显赫的名山都被抹掉,冰岛、昔归、弯弓……似乎,最后较为靠谱的是景迈和麻黑了。当数量到了一定级别,做纯料古树春茶,就不可能了。这也是拼配的必要性。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201387日星期三晚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回复 292# 若兮 的帖子

好久不见,请茶。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239 揭秘大滇普洱训练营之五



 



    大滇说茶1001夜,继续揭秘大滇普洱训练营。



     
今天要讲的内容没什么逻辑,只有三个要点:



 



      
第一,识别老茶的秘诀;



      
第二,蒸压对普洱茶后期存放的影响;



      
第三,熟茶,收藏有理。



 



      
第一点、识别老茶



      
分清真正的老茶是个复杂的课题,从包装到历史到仓储,影响的因素太多了。表面的知识很多,也容易在普洱茶书上或者网上搜寻到,比如包装纸,比如某些收藏者的故事。但有一点,我不相信你会在任何资料上看到。这就是叶底的秘密。许多人把喝老茶的经验总结为:寒冷的冬天,一泡茶下去汗流浃背;炎热的夏天,一泡茶下去全身冰凉。亦有丹田中一股阳气升起等异象。但这些都是个人主观感受,不列入大滇研究范围。更恰当来说,是外行人的理解。真正老茶的秘密是在叶底上。包装纸可以仿冒,茶的来源可以从某些著名前辈手里来,以便增强买茶人的可信度。但茶底骗不了人。资深的国营大厂技术人员一个词总结了:三色底。问一个人知不知道三色底,是衡量一个人懂不懂普洱茶工艺的标志之一。



 



      
普洱茶行业里许多新贵,满口普洱茶的血统论、树龄论、单株论,却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了解。这就是现今这个浮躁的行业现象。三色底可以说是国营时期大厂拼配的基础理论。大多数老茶都可以清晰地看到三色叶底,即叶底有三种不同的颜色。某些新贵们斥之为
叶底花杂,而并不懂得,三色叶底对于普洱茶的稳定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三色叶底,通常意味着三个年份的原料拼配,或者意味着三个不同等级原料的拼配。甚至,一个极端的情况,可能是三种完全不同的茶的拼配。



 



       
我们举例来说明:某个熟沱(717店里或许还有半沱),叶底显著分为三种,生茶,重发酵熟茶,中等发酵度熟茶。从陈期十年左右来推测,最初应该是生茶,轻发酵度熟茶,中等发酵度熟茶,亦有可能是生茶,1年陈期熟茶,5年陈期熟茶。这样拼配的道理,在产品出来当年,有茶气(生茶贡献),有甜度(老原料贡献),轻微堆味(新熟茶贡献),在当年喝,比起纯粹当年原料的茶,口感应该更容易接受。而在10年后喝,生茶涩转甜,回甘耐泡,堆味无,甜滑,当年的老叶老梗,现在除了贡献甜度,增加陈味,无其他作用。在适当的比例下,这一拼配喝起来,会比当年一口料的茶多些回甘和陈味。层次上较为分明,也有一定的品饮价值。同样的道理,我们在某些90年代前的熟砖里,也见到了另外一些典型拼配:10%红茶,5%生茶,85%熟茶。现在某些茶厂的熟茶里,也有5%之内的生茶。下关沱茶,之前拼配有烘青茶,在新茶阶段提香,也是拼配的一种典型情况。



 



      
三色底的制作难度相当大,以至于现在较难仿冒,我看过许多仿冒的老茶,包装上、历史传承上都讲得煞有其事,但在叶底上露馅得非常明显。三色底是仿冒老茶的一大障碍,但前提是:你得知道这一点。



 



      
二、蒸压环节对普洱茶后期的影响



      
在这里,只简单说下,蒸压对普洱生茶的影响非常显著,而对普洱熟茶,则可以忽略。在这个结论下推论出:普洱茶的散生茶存放成功概率较低,而熟茶的散茶存放完全没有问题。生茶的散料存放,成功例子不多,一个原因是没有蒸过,茶干涩不化,转化不佳。另一个原因是散放导致香气流失,茶质变薄。而熟茶散放,装罐或者纸箱密封,甚至完整的麻袋存放于干燥不发霉的地方,十多年后,滋味依然出色。因在熟茶的人工发酵过程中,普洱茶的关键陈化过程已经大体结束,剩下的转化过程已经固定,而生茶还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以上是基于品饮1030年陈期左右的散熟茶得出结论。



 



      
三、熟茶的可收藏性



     
1
现今的普洱茶行业,对熟茶缺乏足够的重视。



      
藏生茶,喝熟茶,品老茶,被奉为经典。以至于现在,对于老生茶,只要花钱足够,总能买到口感较佳的产品,而老熟茶,非常抱歉,花钱都找不到好的。而收藏的原则之一,就是稀缺。试想下,若干年后,满世界都有好生茶存世,独缺好熟茶。你的满仓库熟茶就将是稀缺产品,怎敢说熟茶没有价值?大滇说,凡是全世界都在做的事,大滇不做;凡是全世界都不做的事,大滇来做。于是,大滇重仓熟茶,精选若干品种,持之于恒,存之,以待后人。2013年,大滇熟茶,进入百吨库存时代,5年后,形成循环。我说的,就是我做的。最近到717的茶友,看见的都是满仓的熟茶。



 



      
2
熟茶的核心价值



      
迄今为止,所有关于普洱茶有益健康的研究,都是依据熟茶而做出。出口国外的产品,普洱茶指的就是熟茶,并不包含生茶。1020年陈期的普洱茶,其茶汤在腹腔的感觉,会给你最有利的说明。老熟茶的药用效果,也在某些茶友的描述里得到体现。我坚信,熟茶的未来,必将超越目前的评价,成为普洱茶的主流。



 



      
3
熟茶的选择,



       发酵偏轻的产品适合存放。普洱熟茶的选择,仍然脱离不开原料、工艺、仓储三要素。熟茶价值的体现,依然跟生茶一样,就看你能承受多少年的寂寞。好喝的熟茶,15年陈期~20年陈期,你愿意拿出耐心去伺候它吗?我相信,我还可以等待:我们的大滇小将们才20多岁,20年后,我们一起来品尝今日酿下的熟茶!



 



      
大滇说茶1001夜,让普洱简单起来!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201389星期五晚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240  梦回1939,筑茶时代



 



 



大滇说茶1001夜,梦回1939,筑茶时代。刚接完电话,答复茶友有关筑茶工艺,就有了这个题目。原计划的题目推后。 



筑茶,听起来很有气势的一个词,在现在强调文化的时代,如不细加了解,估计又成神词,或者成为神话般的工艺。制茶,显得商业化和恶俗,筑茶,听起来神秘感和神圣感,容易让人肃然起敬。大滇飞扬,焚琴煮鹤,把这么一个美好的名字用大白话说出来,实在有点于心不忍。但,还得说。



筑茶这个词,最早见于李拂一先生《佛海茶业概况》,大致写于1939年。这篇文章可说是现在研究普洱茶的必读,有好事者取其只言片语,夸大其事,宣称工艺复古,筑茶,始于1939年等,实则大谬不然。先生写道:佛海茶叶制法,计分初制、再制两次手续。土民及茶农将茶叶采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复搓揉成茶,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别品质装入竹篮。入篮须得湿以少许水分,以防齑脆。竹篮四周,范以大竹蘀(俗称饭笋叶)。一人立篮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行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此项初制之茶叶,通称为散茶 



解读如下:



一,杀青、揉捻、晒青工艺明晰,故原料为晒青毛茶。 



二,两种卖法,1直接卖散毛茶;2筑茶再卖。



竹筐周边塞入笋叶,把毛茶加水,然后压紧塞入篮内。加水是为了防止茶碎。压的方法:用手或者棍棒。然后让毛茶发酵干燥再去卖。 



三,筑茶后卖的毛茶,卖给精制茶厂,制作成紧压茶。所以,筑茶,就是一个处理毛茶的工艺,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毛茶,加少量水,微微压紧,装竹筐,就是筑茶。



四,筑茶导致的后果。显然,筑茶,毛茶有发酵,即如用来压制紧压茶,紧压茶呈现出的叶底必然不鲜爽。先生说,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这是明显的人工发酵迹象。而用这样原料压制的圆茶,必然汤色会发红。所以,若你注意读普洱茶饼的说明书,各大厂的生茶说明书,云南七子饼茶新茶,居然写着汤色红浓。不要奇怪,在1940年代,所谓号级茶时代,留给大家关于普洱茶生饼的印象,相当一部分新茶的汤色是发红的。而大厂的技术人员,对于筑茶,这样的工艺不可能不知道,某些人自制的所谓老茶,十分逼真,即应用了此种工艺。 



五、筑茶的现实意义



1,生毛茶的存放,加以高温蒸汽蒸过,对存储有积极意义; 



2,现实,若以筑茶的工艺机械效仿,适得其反。李佛一先生说了,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现阶段,经过历代普洱茶工艺人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有了更好的工艺。简单加水,并不能取得较佳效果,不规则发酵意味着不可控,若仅作私人研究玩茶,并无不可。但大规模推之于消费者,则未来之陈化不可控,谁之过?现今,普洱茶已经有国家标准,加工方面亦有成熟工艺做指导,复古一个落后的工艺,除了增加噱头,意义何在? 



3,筑茶与发汗。要达到筑茶所想达到的功效:去除青味,同时要轻微发酵,现在有更好的办法。锅炉蒸汽蒸茶,然后发汗,再制茶,在保证叶底均匀的前提下,这个过程变得可控。有发汗,何须筑茶? 



4,毛茶阶段有部分发酵,是可以接受的。既然人为进行一些发酵,都可以再压饼,有这样的实践,对于毛茶有轻微发酵,我们应保持一定的容忍度。



5,普洱茶生茶就不应该强调现喝。1939年的文章,大致体现了19001940年的工艺,在此阶段,普洱茶工艺并无大的革新,筑茶不应该是始于1939年,而应该一直有此应用。圆茶作为当时最高级的茶,并非新鲜采摘、晒干的毛茶压制,而是经过了一个发酵过程再压制,从而导致新茶就有汤色发红的迹象。而这个发酵,以当时佛海(现今勐海)的气候而言,加水后,只需自然存放一年左右即可产生。



总结以上言论,故纸堆里找出个别名词,并不是什么新发现,一定要研究其可取的一面,以及在现今条件下,是否有积极意义。一味强调复古,把落后时代的工艺移植过来,如不能起到提升普洱茶品质的作用,而只是商业噱头的话,长期看来,是不会有生命力的。若干专业茶厂的技术人员都深深了解筑茶工艺,却不在实践中采用,就是明例!



大滇说茶1001夜,让普洱茶简单起来。后面会对以前的普洱茶工艺做一个系统总结。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2013812星期一晚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241  梦回1939——下篇



 



 



大滇说茶1001夜,继续梦回1939



 



1939年,李拂一先生的这篇文章,是目前仅存的靠谱的文献,完整描述了当时普洱茶的工艺和状况。但今天来读,也一定要结合当前的科技水平来学习。正如我不相信几千年前的周易会涵盖了如今的种种科学,李先生的文章,我想做一番解说。



 



一,面茶当时已经存在。



()原料的分级



产茶时期,起自国历三月尾至九月或十月止,每年有六七个月之采摘期。在三月尾和四月初采摘者,曰“春茶”,曰“白尖”,以概系白毛嫩芽之故。过此所生产者曰“黑条”,色泽黑润,质重而色味浓厚,为制造“圆茶”、“砖茶”之主要成分。黑条之后曰“二水茶”,又曰“二盖”,叶大质粗,叶色黑黄相间。二水之后曰“粗茶”,概系黄色老叶,不复有黑条间杂其内,品质最为粗下,专供制藏销紧茶包心之用。九月初再生一次之白毛嫩芽曰“谷花茶”,盖其时正当谷禾扬花之季,当地人民称稻曰谷子,因此遂名其时所产之白毛嫩芽为“谷花茶”或“谷花尖”,品质次于春尖,叶色则反较春尖为光华漂亮,不易变黑,通常用作圆茶之盖面。



 



大滇飞扬注解:



1,春茶。为国历三月尾~四月初。注意是国历,即农历。当时称公历为西历。推论为:公历4月~5月,春茶。再推论,当时无台地茶,主流是大树茶,乔木茶,在不用化肥和农药前提下,且当时气温较现在低,45月采的茶是为春茶。



2,条茶。尾夏初茶,味重。5~月。是当初圆茶的主要成分。



3,二水茶。7月左右,进入雨季,是为雨水茶。



4,粗茶。89月,粗茶,销藏族地区。



5,谷花茶。9月底~10月,用做盖面。可见原料分为五级。



 



(二)原料的用处



春茶,只见于卖散茶;黑条茶用作饼茶包心,外面用谷花茶撒面。春茶梭边。即饼茶有三种成分,黑条,春茶,秋茶。二水茶和粗茶则作为供应给西藏地区的紧茶原料,辅以一些谷花茶撒面。



 



二,当时各种茶类的具体工艺。



(一)饼茶



圆茶。圆茶大抵以上好茶叶为之。以黑条作底曰“底茶”;以春尖包于黑条之外曰“梭边”;以少数花尖盖于底及面,盖于底部下陷之处者曰“窝尖”,盖于正面者曰“抓尖”。不熟练之技师,往往将底茶揉在表面,而将春尖及谷花尖反揉入茶饼中心,失去卖样。普洱茶叶揉茶技师之最高技术,即在于此。如底面一律,则此项揉茶技师,则失其专家之尊严矣。揉茶饼是当时制茶里,技术要求最高的。



 



(二)砖茶



一样是撒面茶。砖茶原料以黑条为主,底及面间有盖以“春尖”或“谷花尖”者,按一定秩序,入铜甑蒸之使柔,然后倾入砖形模型,压之使紧,是为“砖茶”。同样应用了模具。



 



(三)紧茶



指的是心脏型,是不是普洱茶,这个还有待探讨。紧茶以粗茶包在中心曰“底茶”;二水茶包于底茶之外曰“二盖”;黑条者再包于二盖之外曰“高品”。如制圆茶一般,将各色品质,按一定之层次同时装入一小铜甑中蒸之,俟其柔软,倾入紧茶布袋,由袋口逐渐收紧,同时就坐凳边沿照同一之方向轮转而紧揉之,使成一心脏形茶团,是为“紧茶”。用料最差,用黑条来撒面!



 



需要关注的是紧茶的工艺跟饼茶不一样。“底茶”叶大质粗,须剁为碎片;“高品”须先一日湿以相当之水分曰“潮茶”,经过一夜,于是再行发酵,成团之后,因水分尚多,又发酵一次,是为第三次之发酵,数日之后,表里皆发生一种黄霉。藏人自言黄霉之茶最佳。成团之后,因水分多,而长金花。这是金花的来源。



 



三,当时工艺的共同点。



第一次发酵,是基本相同的。即用散茶来制作饼茶,而当时的散茶,就是“筑茶”过的普洱茶,而筑茶,本质就是加少量水微微发酵。而有过这样发酵过程的茶,如在西双版纳地区存放一年再压饼,汤色变红,一点都不奇怪。



 



四,反思。



与当时的制茶习惯相比,现今差别极大,主要就在于普洱茶的绿茶化倾向。目前衡量普洱茶好坏的官方标准,都以绿茶为基础。



 



(一)汤色



按当时的工艺,显然,普洱茶饼茶,汤色要么发红,要么深黄,而当时制得的普洱茶饼,新茶阶段喝,汤色不应该清澈。不信,你把毛茶如法炮制一番,会得出这个结论。



 



(二)叶底



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此项初制之茶叶,通称为“散茶”。不规则发酵的结果是叶底很杂乱。



 



(三)滋味



现今强调新茶的清香,鲜爽,在当时显然不存在。普洱茶作为发酵茶,在压制前即有了一定的发酵度。这个发酵,不同于熟茶,也不同于绿茶。当时普洱茶生饼的状态,介于如今的生饼和熟饼之间。普洱茶在当时之所以独树一帜,显然跟这个特点有关。需要特别指出一点,当时仅仅有越陈越香这个说法的萌芽,但总体来说,都是有货立刻消费。消费者接触到的茶,是汤色近乎红色的普洱茶。我们再大胆假设,所谓号级茶是这样的工艺,而印级茶,工艺基本跟现在相似。这其中,必有一个较佳的结果,到底是那种工艺更佳?矛和盾之间,到底是矛锋利还是盾坚固?如果号级茶的工艺是正确的,那么现在市场的数十万吨茶,就有太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了;如果以印级茶时代的工艺(即现在的工艺)为标准,那么,号级茶,就那么好喝吗?



 



当代的人,言必称印级茶好、号级茶更好,反正是年份越久越好,为什么?因为大多数人手头并无靠谱的号级茶和印级茶,贼胆包天的人敢声称自己有,别人也不敢反对。谁主张,谁举证嘛。因为你拿不出否定的理由,所以,只得承认,一帮白头发白胡子的老头跟你讲着各种各样号级茶的故事:我爷爷的爷爷从谁(一般是某个名人)手里收来的等等,而我很遗憾,我的爷爷只喝烤过的绿茶,没有号级茶!



 



制茶的工艺一直在延续,现代科技对普洱茶的研究越来越多,我相信是越来越严谨的,普洱茶的后发酵也渐渐研究至理化层面,后发酵的秘密终将揭开。我们想当然认为,现在的茶质不如过去的茶质,却不知道现在的采摘和加工工艺比过去提升了很多倍。我们承认,某些地区茶质采摘过渡,有变薄的感觉,但依然有许多茶区,仍处于原始状态,等待我们去挖掘;而我们亦需承认,现在我们的存储条件跟过去比,天壤之别,而存储,对于普洱茶的后期转化,无比关键!



 



历史总要往前发展,纠结在过去,汉唐时候,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固然可以在梦中笑醒,但醒来时,却必须面对着这个不完美充满了各种矛盾的社会!最终,我们还是得用我们自己的劳动解决这一切问题!上茶山,亲力亲为,后天,大滇团队先锋出发!目标,昔归初制所!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2013814星期三晚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