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一千零一夜,陪你走过!!!

大滇说茶1001夜,继续播出。

      我们还是用这样笨拙而有力的方式,一步一步走向大滇十年。很多智者会用更快捷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但大滇,对应于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跟大滇茶友一起走向成熟。
     
      今天我们讲一些轻松的茶事,回顾我们古代饮茶的方式习惯。我看到群里有上今天收到的老班章黄片, 从班章寨子直邮过来的.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下载 (139.16 KB)
2011-8-3 23:18




下载 (67.26 KB)
2011-8-3 23:18



       许多人顾名思义,觉得黄片不能饮用,实际上黄片出来的叶底是这样的,大家可以看得很清楚, 黄片不等于黄叶,从图片来看,黄片显然杀青是有问题的。大滇定义的黄片不是革质化的老叶,那种在云南俗称帕卡。

      OK,下面我们进入正题,来谈一些风花雪月的事情。目前,基本上世界范围内的学者都公认茶树起源于中国,具体就在中国的云南省。这一点无疑,云南已经查到的茶树,树龄超过3000多年的都有。

      而在这个结论之前,曾经有西方学者认为,印度的阿萨姆种是世界茶树的祖先。由于解放后,云南古老茶树的发现,使得我们成了印度茶树的祖先。很多依据证明,印度种植茶,来源于英国殖民地时期的东印度公司,以非常可耻的手段从云南骗取了茶种,在印度广泛种植后再传入欧洲,茶叶,看似一种普通的农作物,在古代,却起着战略物资的作用。

      在很多个朝代,西部、北部的少数名族,必须用战马来换取茶叶。在唐朝和宋朝时期,茶叶是当时中央政府要挟少数民族政权的重要物资。所以,在中国历史上,茶叶,茶马古道,跟丝绸之路一样,影响深远。回顾整个中华民族饮茶习俗的演化,非常有意义。

      茶叶,在最早时间饮用,显然是云南人民,(当时被中原政府蔑称为西南夷人),蛮夷之地,最早显然是当做药来用的,清凉解毒。有说是三国时期,孔明七擒孟获的时候,才从巴蜀带来种子种的。这个显然也只是传说,从现今发现的栽培型古茶来说,历史远超过三国时间,茶的传播路线,大致是沿着云南--巴蜀--长江中下游--中原--北方--西藏蒙古新疆,这样的一个过程传播下去的,所以云南饮茶的历史是最早,然后四川重庆一路沿江而下,最后在唐朝开始达到第一个高潮。

      而在这个过程中,饮茶方式也有了不同的变化。古人老说吃茶去,吃茶去,那是真的吃茶,最早对茶的利用,我个人看法是生吃。生吃鲜叶,后来发现不好吃,就加点盐,调料什么的,一会探讨这个“吃茶去”。为了存储,又开始把茶树的叶子晒干放到冬天吃,以及运到不产茶的其他地区。生吃 ,腌吃、煮吃,这些行为现在仍然存在于很多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后面我会单独来介绍这些。

      我个人认为,茶其实是很不好吃的,而且性寒,所以除非有病,当时应该都不喜欢吃。所以,增加点盐啦,糖啦,各种调料,煮在一起吃,味道略好。有人说,既然不好吃,干嘛要吃?一样的道路啊,当时少数民族不是农耕民族,是狩猎民族。你老吃肉不腻啊?再说,当时大家发现这东西能治病,也许有人就想着长生不老,把茶当做补品吃了,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慢慢地传入中原,从西汉到东汉,吃茶,烹茶这样的词就开始见于各种文档中。中场休息下,泡口茶喝喝...10分钟后继续。

      上半节讲的是蛮荒时代的茶,我们现在梦回唐朝,唐朝是一个伟大的朝代,因为,在这个朝代,茶开始有了一本圣经,叫做茶经,也有了一个茶圣,叫做陆羽。但我个人认为,这完全是吃饱了撑的。在唐朝以前,茶完全是简单得作为药物或者饮料存在,但是在唐朝,因为一帮文人,以及一些忽悠分子。开始把茶提升到道的高度。形成所谓茶道 ,在上流社会,貌似不谈茶道,你就OUT了,就成了土包子,而且,从饮茶方法上面,有了革命性的创新。

      茶,脱离普通大众,开始进入了奢侈品行列。作为制茶人,不可以不阅读《茶经》,看着这本腐朽的代表了统治阶级意志的茶书,你会深切地感觉到统治阶级的奢侈。在唐朝,茶开始有了等级,泡茶的器具开始讲究了。连泡茶水也分了级别,所谓山为上,江湖为中, 井为下。腐败啊腐败,最糟糕的是陆羽老先生。逆潮流而动,把传统的煮茶法完全弃之不理,提出了烹茶法,啊。。。这个时候,我们注意到了,某些细节,茶原来已经变成了精神享受了。

      唐代的茶,有了五种类型,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团茶。奇怪奇怪,当时喝的到底是什么茶?不可能是普洱茶吧?怎么都开始出现了紧压茶,饼茶和团茶,就是典型的紧压茶。紧压茶,事实上,在当时,是比较好的茶。我们看到,烹茶所用的茶,按记载来说,都是饼茶和团茶,而粗茶,我个人认为等同于现今的酒楼茶。陆羽老先生提出了烹茶之法,置天下老百姓以不顾,悍然发动了茶叶的贵族运动,用复杂的工序使得老百姓远离茶道,变成了王公贵族的专利。光那套器具,就够一般人折腾了。

      所谓烹茶,大致的流程是:把饼茶,用小火慢慢烤,然后磨成粉,筛选后备用,再选用山泉水,经过三沸的过程,才可以大家分享。当然,你肯定是连茶末一起喝掉。如果给你喝一口,你估计要郁闷,因为你喝起来,发觉是咸的,或者还有其他味道。呵呵,这个在唐朝是正常的,因为在水三沸的过程中,第一沸要加入盐或者其他,当然也可能不加,第二次水沸的时候,才加入茶末。第三次水沸腾,把面上的那些泡沫去掉。这个时候就可以把茶汤分给各人喝了。

      陆羽,就为了他搞的这个烹茶法,还发明了一整套的茶具,24样东西。然后还附加了很多审美环节,即把品茶和茶艺、茶器结合起来,成就了自己的茶圣之名。这一套饮茶的方法,一经推广,显然,很容易把贵族和平民区分开,因为,平民是玩不起这些复杂的东西的,只能大锅煮茶,大碗喝茶。贵族和特权阶层则可以用这样的形式,显示他们身份和地位的不同。OK,阶级性决定了,烹茶法占据了主流。形成了所谓的唐朝茶道,并传入日本。

      over!  明天我们继续讲唐朝之后茶道的演化。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75 古人饮茶之 宋元明清


      昨晚我们讲到唐朝的饮茶方法,所谓烹茶法,那么,唐的主要贡献在于,统一了喝茶的方法为烹茶法,并有了系统的茶器和烹茶的整个工艺,同时,作为一个总结,最后形成了一本茶经以及一个茶圣。

      唐朝,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期,茶道正式形成,是跟当时的大环境分不开的。所谓乱世藏金,盛世藏茶。我们从当时的史书上可以看到茶砖已经作为一种大宗交易的货物,传到了北方以及西藏。

      文成公主入藏,也带去了喝茶的习惯。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吐蕃贵族也开始学着喝茶。而宗教寺庙在当时藏区的崇高地位,使得紧压茶也进入了寺庙,而且历代相传下来。

      唐朝后面,五代十国混乱之争,这个时间,品茶当然只是贵族的游戏,而且,似乎乱世里,并没有得到发展,直到赵匡胤陈桥兵变,统一了中原。北宋,宋朝,在历史上可能因为军事上的弱小,给人觉得不是那么强大。其实,就经济而言,宋朝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代。唐诗宋词元曲,自然,在宋朝,是骚人辈出的时代,看看那些精美的瓷器,著名的柴窑 ,汝窑,哥窑。。。等,基本上都在宋人的词里有所体现。而这些文人,自然不会放过茶这种贵族饮品。我们中国,在繁琐的仪式上有着非凡的天赋。宋人,在品茶的程序上也发扬光大。我们来看下,宋人是怎么喝茶的。

      宋朝喝茶的方法,在唐人的基础上做了一些重大改革。茶,仍然是茶饼或者团茶,这个没有变。茶饼仍然要烤,然后碾碎,非常细碎,成为茶粉,这个也没有变。当然,最后是连茶粉一起吃下肚子这个也没变,变的是几个环节:

      第一 ,喝茶的杯子,我其实没搞明白他们喝茶用什么杯子,当然不会是那些哥窑汝窑之类,或者说,应该不是瓷器。个人猜测,没有细细去研究。为什么这么猜测呢?因为他们要把杯子拿去烤,放火上烤,这个我有点狐疑;

      第二,开水自然是烧好的,茶粉自然是备好的,经过了烤、碾、罗,然后开水了,把杯子加热,导入茶粉,加入少量沸水,然后用调羹搅拌,慢慢加沸水,继续调。要调成什么样呢?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要调出一朵花来。是的,答案完全正确,加十分。在宋朝,就是要调出一朵花来,茶花。呵呵,汤花。如果这个汤花凝固在内壁上,而且茶汤色泽漂亮,这个就叫做点出了一盏好茶。注意,这里叫做点茶。如果有朋友知道豆腐的加工过程,就知道有个点豆花的过程,跟这个点茶类似,点,就是加入石膏水让豆腐花凝固的过程,所以,宋茶的饮茶方法叫做了——点茶。呵呵,注意,唐朝的时候叫做烹茶,宋朝更复杂一些,点茶。在当时斗茶的时候,评判的标准,跟茶的口感并不完全成正比。

      大滇研究了那帮骚客的风骚点评法,大体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 茶品
      第二 茶具
      第三 点茶这个人的气质形象
      第四 茶的口感

      从这四个方面来看,基本上,我们又回到了那个古老的结论。茶道,是属于贵族阶层的。民间可能有好茶,但不一定有顶级的茶具 ,如果你再穿着一身迷彩服(目前版纳地区茶农比较喜欢的日常衣服),那基本上,这个斗茶肯定是要失败。好的茶品,具有艺术美地茶具,点茶的人还要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然后才回到茶的本质,茶味。这样就可以完了吗?错,当然,你要赋诗一首,后者赋词一首,如果你茶不怎样,诗词写得好。那么斗茶的胜利者也许就是你。事实上,斗茶最厉害的是谁?那个倒霉孩子么?

      就是著名的宋徽宗赵佶。不由得不服,看样子,艺术都是相通的,斗茶,这个可是实打实动手的活。宋徽宗赵佶的动手能力,真不是盖的!呵呵,宋朝饮茶方式的变化,大家记住了:     

      第一  虽然还是吃茶,但是已经是点茶了,跟烹茶不同;      
      第二  点茶,要把杯子加热的;
      第三  注意,不再加盐巴白糖酱油等调料了,就是单纯的茶;
      第四  这个时候,是一人一杯。

      点茶给你,没有分茶的过程,也就是没有公道杯,嘿嘿。所以诸位评委,手里的点茶,也许每个人的都不一样。评价起来,一点都不公道。中场休息下。

      一口清茶下肚,头不晕了。腰不痛了,继续说茶,嘿嘿。宋朝过后,是一些哀伤的岁月,我个人觉得,茶的贵族运动从这个时候开始消亡了。最终,从我老家西南夷来的东西,还是要回到老百姓中间去。忽必烈带着元朝的大军,风一般席卷过中原大地。为宋朝萎靡不振的民风增加了几许强悍。

      你再来文质彬彬地点上一盏茶,等上一个小时(半个时辰)的话,大汗的弯刀已经斩落了你的头!忽必烈大汗说:口渴,茶水伺候!三分钟内,你是必须送到大汗口边的。因此,在元朝,整个饮茶方法做了大幅度的简化。也带了多元化,紧压茶,还是在贵族间流行 ,但民间开始流行喝散茶,快捷。中间又出现了煮茶等一起的传统方法,总之,元朝太短,正在一片混乱之中,区区一百年,弹指一挥间,一个和尚,走到前台。这个和尚,带着一个大脚板的老婆。走向中国古代王朝的最后辉煌,大明帝国。

      和尚出身于乱世,为求一口粗食不得不委身于破庙。做了皇帝,人民的好儿子啊,不忘本,做饼茶,做团茶,最后不是都要弄碎吗?既有今日,何必当初?费时费力,无益。朱太祖大笔一挥,从此禁止制作紧压茶。各位老哥,大滇眼泪汪汪告诉你,自此,明朝无饼茶,贡茶也都散茶做。

      在唐宋,高端茶,贡茶,贵族茶,都是饼茶团茶,紧压茶!老朱的后代不得了,简化简化再简化,老朱虽然说取消了紧压茶,可是宁王朱权,这个人大家有必要记住,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的方法,把唐宋传下来的程序。烤茶,碾碎,过滤,制作成茶粉,这个过程彻底废除了,直接用完整的茶叶来用沸水冲泡。而且,提出了洗茶的概念。

      晕,原来唐宋之前,包括皇帝喝的茶都是没洗过的茶。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会喝出所谓女儿茶的香味,原来是没洗茶.... 估计采茶美女手上的汗味也能喝出来,到了那些文人骚客笔下就是一种特殊的香味了。明朝灭了。又一个没文化的时代开始了。

      清朝,清朝里,那些粗犷的少数民族居然发现了变异,不知道是杯具还是洗具,强悍的女真民族到了中原,居然变成兔子般的温柔,也许是乾隆皇帝茶喝太多了,缺钙,导致整个朝代成了中华民族史上最屈辱的时代。

      喝茶方面,就没啥可说的。值得一说的,自然是普洱茶。所谓名重京师。茶马古道驰名天下,就为了给皇帝老儿送点茶。据说是道光皇帝,当然还有说是同治皇帝。不知道是哪个皇帝,做了一件非常阴险的事。一直到现在,还经常引起民间争斗。到底那个 瑞贡天朝的牌子是谁写的,到底是赐给了谁?车家,李家,还是??你们倒是在地下安息了,我们现在这代人,却不能不见证这些争斗。我,代表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新中国公民,对你们这些封建统治痛骂一生,你们真是遗毒万年!

       over!  大滇说茶1001夜,明晚内容,万能的沱啊!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76 万能的沱啊

      今天来谈下沱茶,沱茶这东西,现在好像成了低档茶的代表。今天,我们来正经地严肃地说说沱茶这档子事。无论是特级沱还是甲级沱,现在价格都很低。这个事情,很不正常啊。其中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稍具普洱茶常识的茶油都知道,在普洱茶的制茶历史上有一种说法:1-3级茶制作沱茶,4-6级制作饼茶,7-10级制作砖茶。现在,这个规则已经打破了。饼砖沱,仅仅只是外形而已,但,沱茶的价格却一直出于低谷。这是为什么呢?谁能给我一个答案?

      没有办法,我还是得从历史上找原因。在前几天,我们谈过从唐朝起,就有把茶蒸而团之的概念。即制作成紧压茶,饼茶什么的,当时的团茶,有龙团,凤团之说,当然了,给皇帝老儿喝,搞上龙的形状,这个显然是进贡了,你不能不给皇后喝茶吧,所以就有了凤团。皇帝喝了,皇后喝了,公主也要喝,驸马也要喝,宰相也要喝,将军也要喝。。。怎么办?

      不是龙,也不是凤,龙团凤团之后,就做成了高级饼茶,团茶。那么,在民间,茶农家,二八少女初长成,哪个少女不怀春?就自个开始想攒点私房钱了。怎么办?做茶啊,团茶,各种形状的茶,包括女儿茶、美人茶。

      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普洱茶出云南省普洱府,成团,有大、中、小三等;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那些茶,我们现在都称为沱茶。而标准的100克沱茶,形成以1902年,以景谷地区老李家的谷茶为基础形成。

      我们来看做沱茶的厂家的记录,下关茶厂,公司概况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云南省下关茶厂,创建于1941年。这个是下关茶厂的官方网站上写的。奇怪了,下关不是百年下关吗?你1941年成立,比勐海茶厂、昆明茶厂成立都晚啊!欺诈,绝对的欺诈啊。然后,继续看下关官方网站的说明,其中创制于1902年的“松鹤”下关沱茶,是拥有百年历史的知名品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先后三次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晕,你1941年成立,然后,1902年的松鹤下关沱茶,就拥有了百年历史?

      谁能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啊? 难道,需要我们去打假?1902-1942,40年,挥手之间40年,沱茶怎么这么快啊?呵呵,真相是,下关茶厂没有欺骗你,1902。

      目前这个沱茶的形状确定了。与下关沱茶为接近的是“月饼形”团茶,此茶由景谷县私人茶坊制作,于1900年运销下关后并且在下关制作,又称“景关茶”。“永昌祥”下关茶厂在原有形状上加以改进成现在这个形状。其优点是: 类似“月饼形”团茶的小巧和便于运输,又防止团茶太厚而内生霉变。所以,1902年,是现在沱茶形状固定之年份。而松鹤牌,就是当年“永昌祥”下关茶厂的商标。所以,松鹤牌沱茶,这个是货真价实的百年历史。而且,确实是当时最著名的沱茶品牌。

      哦,搞明白了下关没有骗人,那么,我来郑重地问一下各位:沱茶是普洱茶吗?这个问题回答起来看似简单。沱茶是普洱茶的一种,其实,真不是这样的。沱茶跟普洱茶,这个还真是有点关系。但沱茶,严格来说,并不是等同于普洱茶。沱茶,自诞生之日起,可以说一直不是普洱茶,近些年,普洱茶的兴起,才勉强产生了一个概念。部分沱茶成为普洱茶的一种。

      大滇试图给沱茶做一个细分,沱茶分为云南沱茶以及重庆沱茶,云南沱茶里又分为: 烘青沱、普洱沱。那么,烘青沱和重庆沱显然不属于普洱茶的范畴。所以,以前出厂的茶里,某些沱茶会打上保质期,某些沱茶也会注明,采用烘青原料,关于沱茶这个沱,有太多牵强的解释,比如沱江水什么的,实际上,如果比较了解云南的民俗,而且跟另外一个产品比较的话,就很容易得出结论。



      有谁知道这是啥?我从小接触的东西,自古以来手工制作的红糖,一坨茶的说法,完全是云南地方口语。而且,这些糖的包装方法跟沱茶相似。用草绳5个 100克,捆在一起。5个一坨,1斤 。呵呵,这个应该是当时叫做沱茶的原因。


下载 (21.82 KB)
2011-8-5 22:20



      关于沱茶,给我最大启发的其实是当时的营销手段,胜过现在纯价格战,看看当年的松鹤牌沱茶,1902年,就有了防伪,某些批次茶里埋上了印有商标的黄丝带,作为内飞。如果你集够10根带子,就能换1斤茶叶,强啊,就这样,松鹤牌成为了名牌。XX沱包装,完全跟最早的时候相似,笋叶,竹条,5个一条,5个沱一斤。

      方便计算, 七饼5斤,称为七子饼,我们的古人,确实智慧无穷啊,合理的东西,自然能够流传下来。我在这里预言,所谓,380克的饼,400克的,以及很多不规范的饼茶,沱茶,砖茶,应该不会流传下去的。一件饼,42饼,15公斤,如果380克,你累不累啊,计算起来,100克的沱,也是这样,非常好计算。如果用公斤来计算价格,就非常容易了。所以,简明,是沱茶也好,七子饼也好,能够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

      大滇说茶1001夜,下周一见,七夕快乐。
      over!周末愉快!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77 万能的沱 下篇


 

 

       今天我们继续说,万能的沱。上次我们主要讲了沱的起源,今天我们来讲一个严肃的话题,为什么沱,是成名于下关?除了下关是茶马古道的集散地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下关的气候。

      下关,大理的下关,著名的风花雪月所在地。风,猛烈的风,这个对于沱非常重要。奇怪,风马牛不相及啊,怎么风跟沱会相关呢?

       请听我道来。从制作茶的工艺来说,以前制作紧压茶,干燥是很成问题的。如果用石磨压饼,阴干是很容易的,压制砖的话,以前都用粗老叶片压制,中间空隙比较大,也比较容易干燥。压制沱,既然用1-3级这样的茶来做,自然比较容易压紧,干燥就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了。从压制成沱,没包装之前的干燥,到5个一条,用笋叶包好,干燥的问题无处不在。

        在现代沱茶的起源地,也就是1900年左右,景谷,勐海等地的潮湿气候,并不利于沱茶的干燥,只有下关,刺骨的风,清爽的风,能够给茶的保存带来干燥的环境,所以使得最后,沱茶成为了下关的特色品种。当然,这个是大滇一家之说,姑且听之,非典型专家所言。

   
        那么,我们来区分下现在沱茶的主要产区:下关沱、凤凰沱、凤庆(临沧沱)、勐海沱。大题上就这几个典型的沱来简要说明下,下关沱,知道的人太多了,而且产量巨大,年产量超过3000吨的年份很多。其中又分普洱沱以及烘青沱,有谁知道哪里是下关沱最大的市场?

       四川和重庆,在下关茶厂总产量在2000吨的时候,太多年份,四川和重庆的销售超过1000吨,现在我没有准确的数据,但就沱茶一项,在局部地区销售超过1000吨,这种丰功伟绩,令人景仰。下关沱,作为老百姓的口粮茶,在民间确实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在很小的时候,家里就有5个一条的沱茶,但那时的做法是,到了年底,没喝掉的,都扔掉了。

       关于下关的各种沱茶,之前大滇说茶下关篇有讲过,我在这里只提醒一个年份,1992年,下关启用松鹤牌商标。而这一商标,是1902年的时候私营茶作坊的商标,同样,这一年也是下关改制的一年,另一个时间,1976年,7663、销法沱的起源之年,为普洱茶进军欧洲市场打响了第一枪。

       再说另一个以沱茶著名的地方,凤凰沱茶,这个自然是大理的南涧县了,出产了各种凤凰沱茶,什么睁眼的,闭眼的,有毛的,没毛的,各种凤凰沱茶,这里属于无量山系,我们需要知道,凤凰沱是跟下关沱有密切关系,都是位于大理,基本上把下关那套工艺再结合本地原料所做而已,其中,也牵扯一些个人的恩怨情仇。那是江湖上的一些旧事了,无外乎,在大厂不得意,自己创业什么的,老套的情节。

       OK ,从1985年土林凤凰起,到2007年易手,1985-1989年有生产成品,1990-1992年没有生产成品,2007年后卖给广东茶商,然后一个老土林茶厂的人出来无数,搞出各种凤凰漫天飞,最后的结果是凤凰越飞越低,现在的影响力大不如前。

       哦,我们不能忽视,勐海也有沱茶,但,勐海沱好像一直没有打开太大的市场空间,好像更多是作为给大益这个品牌一些面子,勐海甲级沱茶,也算马马虎虎卖了一些,但总之量不大,倒是这几年定制的大益贡沱,有个别批次还是非常不错的。著名的V93,十年磨一剑,在2005年后就再也没有给人带来惊喜了。

       临沧银毫沱,偶尔会在心头掠过,凤庆的茶,茶多酚含量总体水平云南省最高,在做保健茶的时候,较多用临沧以及凤庆的茶来做,减肥消食效果最佳,从滋味上来讲,也是属于较烈性的茶。

       总体来说,下关的沱茶为什么能够在沱茶里一枝独秀,气候和选料至关重要,凤庆沱和勐海沱,条索较粗大,压制出的来沱,外观不如大理茶好看,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原因。也许,最重要的原因是,现在只有下关敢用烘青的料来拼配晒青料做沱,其它茶厂,既没有传统,也没有欲望来尝试这样的配方。在沱茶的世界里,下关是无敌的。而沱茶的价格,是同等情况下,最低的,没有厂家愿意进入这样的行业。

       当然,许多人质疑,认为,沱茶的存放不如饼茶变化快,或者质疑沱茶的干燥,在现代工厂,也许烘的成分较大。大滇说,那,又如何? 普洱茶的世界里,绝对不要是单一的饼茶,多一些尝试,也许沱茶会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OVER!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78 普洱茶的金花




     今晚我们说的第一个话题是,普洱茶的金花,我命名为致命诱惑。

      让我,从一个小小的故事开始。当然,这个故事是我本人经历的。完全可以重复测试的。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选择点。

      时间回到2009年10月,大滇刚到广州,一天,某人(茶人、茶商、茶油都是人),拿了一个竹筒茶,来到店里喝,据说很有年份,开茶,然后说有金花,茶润且甜。我,脸色煞白。

      我拒绝喝下这个茶,此人很奇怪,说这可是绝世好茶,长金花很难得的,非常罕见。我说,等我一周,我今天打电话,安排压几个饼。隔了3天,顺丰快递到了,放了3天,我约了此茶人,当众拆饼,外表正常的饼里长了许多金花,然后,请他喝了,我还是没喝。我说,批量做给你好不好?保证90%以上出金花,当然,最好做一个包装纸,写明,金花普洱茶。

      既然金花这么神奇,那么,显然是一个很赚钱的机会。大滇面临一个选择,是选择金花普洱茶赚暴利,还是老老实实按原来路线做茶。金花普洱茶,如果,强烈推这个概念的话,应该能卖出不少。而且,与黑茶的金花,互相对应,似乎一条金光大道摆在了我面前。当然,无论是黄金的金光,还是白金的金光,我都欢迎。最后,我没有做金花普洱茶,也放弃了金花普洱茶的发明人或者推广人这样的诱惑。因为,保守。

      迄今,我仍然对金花普洱茶敬而远之。所以,前两天有茶油给我留言,问我。我说,我不能跟你说什么。不一定会死人,也许根据某些传说,你也会成仙,也许,喝了金花普洱茶,你还能再活500年,但我,一点不羡慕你。因为,我能制造。

      我没有确切的结论说这个有害或者有益,但从生产的过程来说,我个人认为是不适合饮用的。这个中性的结论,会让我丧失很多商业机会,但我宁愿丧失。

      为什么金花,多出现在竹筒茶,或者茶柱,或者1公斤、5公斤大砖,以及很多30公斤的大瓜内部?原因很简单,内部没有干燥,外焦里嫩,内部霉变。

      当然,有人说这个霉有利于身心健康,我没有去做过检测,因为,检测,要钱,在这种无意义的地方花钱,犯不着。我只是做一个还算严密的逻辑推理,如果是有益的,那么,普洱茶的成品最后一个阶段,大厂的茶,不用烘干,蒸压后直接包装,会多了很多长金花的机会。昨天我们说,为什么下关沱茶会在下关兴起,是因为下关的风,风大,容易干燥。干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序,如果认为所谓金花有益,那就否定了普洱茶的基本工艺。

      OK ,我做出这样的一个逻辑,前提是:普洱茶的金花是由于霉变引起的。
      大滇,你来证明霉变引起的金花跟某些大师鼓吹的金花是一回事。
      兄弟,大滇用另外一个逻辑来说明,前提:大滇是一个穷人,就算不穷,也比较吝啬,(约等于节约),那么,大师,或者著名老前辈,你是有钱的,慷慨的,富于科学探索精神的前辈高人,你,来证明你说的金花跟,大滇制造的金花,不是一回事,可以公证的。我的金花随时可以复制出来给你,我有一套较为可靠的工艺来制作金花,你,带上你的30年的金花,一起去找有关部门鉴定吧,钱,你出。。。

      对于大滇的各位茶油,我自认为有小小的责任,提供一个你没有损失的方案:观望,等明确的结论。

      如果你不急于长生不老,延年益寿,你可以稍等。。。。。正如我现在也在等。。。等科学结论证明这个金花是有益的。。。等科学证明,螃蟹脚确实具备提高免疫力,以及所谓壮阳功能。。。。

      我等。。。。

      另外,我手里有大约03-04年某茶厂的1公斤易武大砖,某朋友的,里面长了金花的,专供某人民政府机关的,味道很甜的易武茶。在你跟大滇签下生死状,并公证,喝了此茶后,无论是上天成仙,或者去跟十殿阎王下棋,都跟大滇没有关系的情况下,我愿意,超低价卖给你,几片人民政府专用大砖。大滇提醒,其实除了金花普洱茶,还有很多可以喝的,但遗憾,没有神奇功效的,仅仅是正常饮料的普洱茶!over!

         大滇说茶1001夜,明晚内容: 吃茶的N种方法。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79 吃茶去


      大滇说茶1001夜,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今天你吃茶了吗?今晚,我就来罗列下普洱茶发源地,云南人民如何吃茶。

      第一种  竹筒香茶
      这个大家知道的比较多,但知道源头的不多。这个来源于拉祜族,一个杀虎的民族,拉祜族语言中的拉祜,就说杀虎。去云南的外地朋友,容易把版纳那边人说的拉祜族误听成,老回族以及老黑族。版纳的傣族和僾尼族说起拉祜族,略有点轻视的意思,说他们只爱喝酒。实际上拉祜族做茶的历史也很悠久,所做的茶列举起来,有特色的也较多,竹筒茶,是拉祜族接待客人的茶,所以用料上乘,选料细嫩。竹筒茶的做法有两种,一种加糯米,一种是不加糯米。详细工艺我不细说,另外单独用一个晚上来分析。

      第二种  烧茶吃
      也来源于拉祜族,直接把一芽六叶的树枝放明火上烤,新鲜采摘,立刻上火烤,再放入茶罐中煮,然后饮用,这个叫做烧茶吃。

      第三种  烤茶
      这个跟第二种不一样的地方,是烤的是已经干燥好的毛茶,不是烤鲜叶。陶罐放火上文火烤,放入茶叶,继续烤,茶叶烤出焦味,这时冲入少量沸水,然后把表面的泡沫泼掉,再次注水,煮沸再喝。这个方法,大滇说茶里面,火烤大滇,有茶友已经试过。这个方法,其实颇有古风,大家对照之前唐朝的烹茶,其实有某些环节相同的。

      第四种  凉拌茶
      这个是迄今为止,基诺族,也即占据了古六大茶山里的攸乐山那个少数民族,普遍的吃茶方法,大体来说,有三种方法:

      一)吃鲜叶,采嫩叶,加各种我说不清楚的原料,比如油盐,大蒜等,鲜叶,嫩茶,加上油盐,大蒜,这个一般般,没什么,再加两个猛料,蚂蚁。。。蚂蚁我不用说了吧,厉害,治疗风湿关节各种疑难杂症,是非著名老中医的绝密用药,哦,蚂蚁,还要是酸蚂蚁。当然, 还有一味猛料,酸笋。。,在版纳的人,无人不爱吃的酸笋。酸笋,苦笋,我口水哗哗的。。

      二)舂吃,茶叶揉制好,加入若干调料,捣碎,这样吃;

      三)就是群里著名的情人,最喜欢的方法,云南蘸水 ,把茶叶放到蘸水里吃,这些都是凉拌茶的分类,大家如果有机会去到基诺山,一定要尝下。当然,一般来说,主人还会加量不加价,奉送一盘新鲜的刺五加,一样,蘸酱吃。绿油油的刺五加,有点苦,有点扎嘴。凉拌茶完毕后,来点猛料。

      第五种  虫茶
      这个,估计大家有所耳闻,虫屎茶,用茶叶喂虫子,然后。。。好听的名字叫做龙珠茶,不好听的叫做虫屎茶。据说口感清香甜美,如果有朋友想试试,大滇店里某个角落,仿佛有个100-200克,我没喝,真的没喝过。

      第六种  菜包茶
      这个在我老家那里,云南乌蒙山苗族,具体做法是,柴火烧的火塘,把茶叶用洗干净的大白菜或者青菜(广东称为芥菜)包好,放在火塘的炭灰中焐熟。十分钟后,拿出,打开菜叶,冲入开水。因为茶比较吸收味道,所以你喝茶会喝出菜味。

      第七种  嚼茶
      呵呵,简直是把茶当做零食了,鲜叶摊晾去除部分水分后,加盐,搅拌均匀,压紧放竹篓,10天后可以食用,闲着没事嚼一点。清香可口,有点咸。

      第八种  布朗族人的酸腌茶
      采集夏茶煮熟,阴干,然后发酵装入竹筒,然后,埋起来,进到土里。几年后取出(现在浮躁的人们,有的几个月后就取出了)。有时去茶农家做客,看人提起锄头,就往地下挖,挖出的就是这东西,取出茶叶,加上辣椒,放点盐,嘿嘿,其味无穷。

      第九种,有点意思的吃茶法,就是打油茶。
      这个跟炒菜相似,油锅烧开,缕缕青烟,投茶入锅,炒炒炒,然后加盐,加芝麻,继续炒,然后加水煮沸,连茶带汤,一起喝下。这个就是大众版本的打油茶了,如果是奢侈版的茶,那就更复杂了,这个跟国宾级别的过桥米线一样,无非是加入了更多的调料,比如花生,糯米粉,花椒,糖,总之,能找到的所有香料。什么油?当然是猪油,而非金龙鱼。据说这样的茶,具有非常强大的保健作用,尤其壮阳。从民谣得知: 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嘿嘿,大滇的茶油们,赶紧去调制吧!吃茶还有N种方法,容后再说!明日说茶,茶马古道中该死的那些马!明晚21点,不见不散!

      over!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80 茶马古道中该死的那些马




       大滇说茶1001夜,茶马古道上那些该死的马!

       今天我们来谈下谁是普洱茶的发明人,20年前,我们不知道普洱茶是谁发明的,现在我们知道了,普洱茶之父,之母,之。。。,大滇今天有新解。
       昨晚在大滇说茶1001夜的时候,说到吃茶的N种方法,窗外突然一阵闪电,一匹黑马从天而降,自称普洱茶之父,要跟我做个交流。我们密谈了很久,黑马最终使我我确信。这匹散发着骚臭的马正是我们寻找了千年的,正宗的普洱茶之父。

      让我来复述那匹马的故事。
       在复述这匹马的故事之前,请让我来先发一阵牢骚。既然为了它正名,它似乎应该给我一点好处,哪怕是一片1000多年前的茶饼也好。要求不高。而,在得知它的全部故事之后,我对它抱怨不已。如果没有这匹该死的马,普洱茶的世界就没有这么复杂,今天,我们就把普洱当做绿茶卖了。。。费事我每天说茶。。。

       这匹马来自唐朝以前,它说,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就驮着南诏地区的茶,到吐蕃去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马说:你看过清朝阮福的《普洱茶记》吗?
       我四顾茫然,马,你也如此精通古今未来?你也是国学大师?
       马说: 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朝。作为一匹运茶的马,熟读有关普洱茶的书,是必须的。
       我承认,大滇号的某些同志,是没有看过这本书的。

       马说,1023年前的某一天,阳光灿烂。马锅头带着我,在南诏国的银生节度使,下属的一个村子,那里的人叫做濮人。因为没事,我随便在村子里游荡着,看见一个美丽的少女在采茶,我的眼睛惊呆了。如此美丽的少女,怎能不多看几眼?黑马王子(当然也就是我自己),卧在草从中,装作打盹的样子,看着她,采摘,杀青,晒干。一个彪悍的汉子远远叫做:诗诗,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诗诗就跟着那个汉子回家了。

       黑马王子自然,当仁不让地,毫不犹豫地跟着后面,承担保卫工作。不幸的是,路上遇到了马锅头,拉上缰绳就走。幸好,跟诗诗同路。居然就到了诗诗的家。狠毒的马锅头抓起几个包裹,往可怜的黑马王子身上一放,真重啊,足有150斤。黑马腿一颤,才想起只顾看诗诗采茶,忘了吃午饭。狠毒的马锅头拉着缰绳,吆喝一声,上路了。。。饿着肚子的黑马就和同类走上了茶马古道,那条距离天堂最近的路。。。


       中场休息的时候,我给马锅头打了个电话,以便核实黑马的故事。马锅头一听,气不打一处来,说,该死的黑马,该死的骚马。。。我容易吗?为了成全他普洱茶之父的名声,跋涉千里,历经山洪爆发,土匪抢劫。。。
继续那匹马的故事。。。好吧,这匹黑马和同伴驮着总量几千斤的茶饼,从银生出发。




       从易武到景谷到达南诏国首都,这个过程,自然免不了要穿过澜沧江,爬过无量山。在下关,也就是南诏国的首都,马锅头在这里聚集了另外一支马帮,为了赚取更多的金钱,决定进入吐蕃。穿越丽江,经过德钦,经过了180多天,马帮死了三分之一的马。现在,黑马驮的不是150斤,而是250斤茶饼了。终于到达了西藏。其间,黑马暗恋的一匹母马(小名叫做诗诗),因为天降暴雨,雷声太大,吓跑了,不知所踪。

       这批茶,最后交到了吐蕃贵族的手里。贵族老爷大怒,说我已经断茶3个多月了,没法活了,这批货我全要了,你们下次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全部放进仓库吧。
   
       经历了180多天运输的茶打入了冷宫。这老爷,慢慢喝了3年,终于把这几千斤茶喝完,最终发现,越是后来喝的茶,味道越醇和,口感更好,尽管天天吃肉,但啤酒肚不见了。腰不酸了,腿不痛了。。。

       三年后,马帮再来到拉萨,吐蕃老爷说,黑马啊,我封你做普洱茶之父!

       黑马很高兴,但也很哀伤,经历了几千里的跋涉,往返5年,青春已经不再,终于获得了认可。可是黑马心中的痛有谁知道啊,回到濮人村,美丽的姑娘诗诗嫁人了,在从濮人村来拉萨的路上,遇到了过去暗恋的母马诗诗,后面跟着一匹高大英俊的白马以及一匹小马!  
     

        说到这里,黑马哽咽了,眼泪汪汪看着大滇:从此之后,我就做了一匹只知道驮普洱茶的马,终于,不负“普洱茶之父”的名!

        向黑马致敬,向马锅头致敬!over !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81 茶马古道




       今晚,我们说茶的内容还是跟茶马古道有关。昨天换了一种形式来讲,轻松体。不知道大家感觉如何?有茶油说,太幼稚了。。。哈哈,只是一种尝试,说茶的一种尝试。大滇说茶,有时也换不同的风格。

       关于茶马古道,许多人都听说过,但真正详细的茶马古道,其实非常复杂。涉及到国内,包括了云南、四川、西藏等地,也涉及到东南亚各国,所以,茶马古道这个名称,不见得仅仅是运往西藏的道路。但大滇个人觉得,只有到拉萨这条路,才是最艰辛的路,才代表了普洱茶的精神。所以,大滇版本的茶马古道,就是:

       自版纳--下关--丽江--昌都--西藏这一条路。全长4148里,也就是2074公里。一共56个马站(牵强附会者说,代表了56个民族)56段艰险的路程。

       昨晚讲的故事里当然有虚构的成分,现在讲正史。正史里的几个重要角色,先介绍大家认识一下。

       马锅头,昨晚有人没看懂,马锅头是啥东西啊?就是马帮的领导,核心。有时是马帮的所有者,有时是组织者,总而言之是管理者。出门在外,啥都听他的,就没错了。一般是经验最丰富的,而且是世家马帮出身的居多。说到这里,有茶油又说了,马帮也玩世家啊?是的,这个是历史最久的世家。自唐朝以前,昨晚那匹黑马的爷爷的爷爷起 云南这边主要靠马帮运输货物 直到2000年前,好像最后的马锅头才消失了,2000年,也就是11年前。其根源在于,云南的道路非常艰险,不通公路,很多地方只能靠马运输。马锅头历代相传,自然就有很多经验,熟悉地理。

       一个马帮,有一个马锅头,下面还有很多人,啥人呢? 一个90后毫不犹豫地说:马仔!大滇无可奈何地说,那个时代,没有这么有前途的职业!也没有这么帅气的名字。那些人的名字叫做——马脚子。马脚子,跟着马脚走路的人,或者称为赶马人。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马脚子是无产阶级,马不是他们的,货也不是他们的,实际上就是苦力,用生命赚点劳力钱。

       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这样的:马脚子-赚点劳务费-买马(或者骡子)-加入马帮--继续做马脚子--得到劳务费加马带来的运费---继续买马和货物--成为小马锅头,最后小马锅头就变成了大马锅头。

       这条艰辛的路不见得谁都能够走得下去,昨天那匹黑马说:不是随随便便都能成功。中途死亡,货物淋湿,货物被土匪抢劫。。。各种可能都有,所以,通常马帮运输,都是军事化管理,武装押运。马锅头职责重大,如果水平不高,很难招收到马脚子,因为,大家的性命都在他手上,第一,要熟悉路;第二,武力值要高;第三,处事要公平。

       前面两条大家容易理解,毕竟,道路很重要,土匪,野兽,什么的,原始丛林里,都很多,最关键是第三条,公平。公平分配锅里的食物,这就是为什么叫做“锅头”的原因。盛饭的权利是在马锅头手里。根据大家体力状态以及工作种类不同,公平分配食物。在遇到损失时,公平分摊损失。很多时候,马锅头不代表了是剥削阶级,而代表了马帮的灵魂。

       一个新的马锅头,找马脚子,只能从自己的亲朋好友,同学亲戚,乡里乡亲等关系去找。而一个知名马锅头,要出去一趟,许多大户人家,要求这样的马锅头帮运货。因为著名的马锅头,不仅在白道混得好,在黑道,也有一定关系。沿路的土匪问题,能够花少量费用和平解决。

       花这么大的代价,能赚多少钱呢?我们下面给大家计算一下。昨晚因为随口讲故事,就让黑马王子驮了150斤的茶。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一个马帮,不仅仅是运茶,还有盐、粮食、布匹,以及各种日用品。总量在几十匹马的规模。每匹马标准载重是: 80斤或者90斤,大约五分之一的马,驮的是行李物品,无法交换。路上,在每个马站要补充给养。每匹马驮一个茶驮,也就是一担。大家看到搁在马背上,就成了2筐。一筐有8筒茶,一共16筒茶,正好80斤,一筒是5斤。当然,马锅头看黑马王子不顺眼,给他小鞋穿,正常一直是 18筒茶,90斤。80斤 和90斤这两种规格,一直就是马帮运茶的规格了。中途休息,喝口巅峰.....

        一口茶下去,整个人精神多了。。。
      马帮运茶到西藏,利润自然是非常可观的,到底能赚多少钱呢?按照正常的货值来说,利润确实跟贩毒差不多。一年往返一次,算正常速度。而且冒着生命危险,却没有得到真金白银。得到的不是白银,也不是黄金。是毛皮、冬虫夏草、麝香,以及一些马驹子,当然,羊毛制品等也是有的,总之是以货易货,拉着货过去,再拉着货回来。马帮就相当于物流公司,其中,有些货是物流公司自己倒卖而已。

       我翻阅历史一查,找到唯一的一个记录是: 1担茶叶卖了630两银子,时间:1942-1945年,这个还是批发价格,哈哈,注意,是藏族的藏银,藏银其实就是白铜。藏银是白铜(铜镍合金)的雅称,传统上的藏银为百分之三十银加上百分之七十的铜。这个是当时的货币单位,可以在当地采购货物,但其实也是非常昂贵了。所以,茶是奢侈品。这个跟,边销茶大不一样,这个的目标客户是西藏贵族。

        呵呵,关于茶马古道的事,充分证明了普洱茶之父,应该是马帮,长达一年的周期,到达西藏,已经不是新茶,而等待下一批茶来,至少一年,所以,最早开始收藏的,一定是当时的吐蕃贵族。大量购买,存放,以便较长时间饮用,最后发现了越陈越香。也许是一个合理的推理。所以,我倾向于把普洱茶之父的名义,还是还给那匹黑马。

       最后透露一个秘密,刚才去喝巅峰的时候,那匹诗诗的母马说,当初离开黑马王子,是因为没有粮食吃了,为了保证黑马能够活着到拉萨,她只好跟那匹白色的野马走了。。。。

       OVER!  8月15日  大滇说茶内容,宏大的古树茶!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82 宏大的古树茶




      今天我们来说下古树茶,之所以今晚的题目叫做宏大的古树茶,是针对市场上大家所说,古树茶比较少,那么少到个怎么情况呢?我想还是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本周,我们就会就各个地区古树茶的总体情况大致做一些分析。

      云南的情况,跟其他茶区的情况不一样,一个特点,就是古树茶多。而古树茶多的原因,在于一个决定性的结论,即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发源,云南是茶祖,所以云南地区才会出现这种大面积的古茶树。

      在上个世纪40年代前,茶叶行业有个基本的结论,即茶树的祖先是来自于印度,印度的阿萨姆茶树。这个结论,是因为在印度发现了古茶树,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对云南地区资源的统计越来越详尽,古茶树不断被发现,树龄不断被发现,树龄不断被突破,从800年到1700多年,然后到3000多年的古茶树,从千年万亩古茶园,到越来越多发现的树龄更老的茶园,云南茶叶的历史不断被刷新。最终,现在国际社会已经普遍认为,云南才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这个结论,不只是通过几棵大茶树来证明,更是通过数十片古茶园,大规模的种植和利用来论证的。让我们通过大滇说茶1001夜,逐步梳理那些古茶园吧。

      分析古茶园,无外乎本着地理区域来分析,我们先从勐海地区说起,在勐海,有着两个茶树王,占据了云南所谓三大茶树王之中的2个。云南三大茶树王:栽培型代——南糯山茶树王,巴达野生茶树王,邦威过渡型茶树王。我想作为普洱茶爱好者都应该熟知。

      我们来说下,巴达这棵野生茶树王,详细的名称是:巴达贺松大黑山茶树王,树龄1700年,树高 32米,近年来折断了,现在树高 14米左右。而南糯山的栽培型茶树王,应该看过的人比较多,树高大约10米,树龄大约800年,这棵树长得比较奇怪,覆盖了方圆15平方米,有这两棵树为代表,周围覆盖了相应的古茶树群。

       我们从各方面汇总的资料可以得出大致的数据,云南300万亩茶园面积,其中60万是古茶园,较成规模的景迈古茶园,1万亩,凤庆1万亩;西盟大约3万亩,宁洱附近1万亩,景谷5万亩,千家寨3万亩,勐海地区1万亩以上,勐腊地区1万亩以上。

       这些数字为什么比较模糊?是因为当地地广人稀,很多地方无人居住,无法去测量清楚,我们只能从散乱的一些资料来分析,60万亩古茶园里,能够采集的,适合采集的,不到一半,也就是30万亩,亩产我们定义为15公斤干茶每年,则古树茶的理论产量是4500吨,占据了普洱茶年产量5万吨的将近百分之十,所以,普洱古树茶,说少也不是很少,说不少,按比例来说,也确实不多。

      古树茶中,有口感好的,也有口感不好的,但总体来说,古树茶主要依赖于自己发达的根系去吸收营养,较少象台地茶那扬依赖与外部肥料的供给,在食品安全性方面无疑更加有保证。而从口感上来说,古树茶相对来说,出茶味会比较慢,回甘不见得很快,但会持久。如果非要找出古树茶的独特之处,持久,应该是最主要的特点,包括回甘,包括耐泡度。但古树茶有一个比较迷惑人的地方,就是在新茶阶段,香气甚至不如某些台地茶出色,对口腔的刺激性,也不如很多台地茶,这使得很多初学者,追求所谓霸气刺激,在古树茶这里得不到满足。以至于把古树茶的崛起,一概认为是炒作因素。

      实际上,古树茶的香气以及滋味是慢慢渗透的,我常说,台地茶的爆发力强于古树茶,但古树茶润物细无声,是讲究的持久性。前段时间跟匹夫、瞬息喝三合社的台地和大树茶的散料,从外观条索来看,台地茶更吸引人,但一口下去,再不懂的人,也可以明确感受出大树茶的不同。店里有少量,欢迎大家找客服索取样茶自己对照。我在勐海的时候,喜欢带人去看三个地区的古茶树。

      第一个是南糯山,原因,距离县城最近,2个小时一个来回搞定,无论刮风下雨都可以去,到半坡老寨了事,上面多依寨,南糯之巅,下雨后无法行走,一般不去,半坡老寨以上,就没有水泥路了;第二个当然是景迈的千年万亩古茶园,这个地方路也也非常容易去,往返200公里左右,全天候刮风下雨都成;第三个地方,是帕沙,下雨无法去,上不了山,距离应该在40公里,往返80公里,理由,平均树龄应该不低于景迈,感觉平均树龄更大。著名的布朗山,还有勐宋乡的那卡等寨,一般是人见人怕的寨子,宁去南糯十次,不去布朗一次。上午天刚亮上布朗,一般要天黑才下来,而且路况极差,气候复杂。景迈山,景迈大寨,与芒景寨子连成一片,目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古茶园,要吓唬人就要去景迈,因为面积够震撼,呵呵,今晚算是个总纲,这周后面会逐一做详细说明。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83 勐海古树茶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细说勐海地区的古树茶,个人观点,不要当真。记忆数据完全凭印象,只是大概,总之,所说的内容,不负任何精确责任。随口一说而已。

      话说,勐海县属于西双版纳州,而西双版纳州,是云南最靠南部的地区。基本都在北回归线以南,确切地说,是属于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官方的数据说,古茶树有8万多亩。这个数据,不管你信或者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具体到勐海,面积最大,有46000多亩。

       既然人家这么说了,作为一个制茶人,自然,想要对这些古茶园了如指掌才对,否则,何以面对茶友?因此,就这一个主题,必须做个梳理。涉及到很多地理以及数字,可能会稍微显得枯燥,但,反过来来说,意味着干货更多,价值更大。

      大滇说茶,向来的方法论,是从宏观到微观。说到勐海茶,比如涉及到勐海的人文,地理,脱离人文,所有的知识都没有实用价值。勐海县,大约5000多平方公里,人口大约30万,这个地理面积,很多人没概念,我来打个比方吧,大致跟上海面积相当,或者说等于上海面积的80% ,人口密度是上海的百分之一。

      这使得这里的劳动力非常稀缺,最贵的就是人工,不幸的是,这里得资源实在是很丰富,而本地人不愿意卖苦力,而且,少数民族众多,使得这里的投资环境极其恶化。嘿嘿,举例来说,在昆明雇佣一个工人,大约1000元人民币,在勐海相似,但工人的效率要低三分之二。这些看似无关的数据,实际上是我们后面分析古茶树的价格为何飙升的内在因素。然后,你也可以因此了解到整个茶叶的生产背景。

      在分析完整体情况后,我们来看下几个关键的勐海数字,勐海县城,5万人。
      布朗山乡1000多平方公里,勐海面积的五分之一,人口1.8万人。布朗山乡的村委会管辖七个:勐昂、班章、章家、曼囡、曼果、曼新龙、结良。大滇的茶涉及了其中4个村委会,大滇401的布朗之春,来自章家以及曼新龙;
      格朗和哈尼族乡面积313平方千米,人口1.64万人,乡辖5个村委会:苏湖、帕宫、南糯山、帕真、帕沙。请注意这里的两个村委会,南糯、帕沙;
      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面积615平方千米,人口2.44万人,大滇茶品西定高山、巴达高山系列茶来自此地区,大黑山的巴达野生古茶王,来自此地区;
      勐宋乡面积493平方千米,人口2.21万人,代表茶品,那卡,大曼吕;
      勐混镇面积332平方千米,人口3.05万人,关键地区:贺开。

      今晚,我们将细细到来,几个勐海的茶山。贺开村委会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曼迈、曼弄老寨、曼弄新村3个拉祜族寨子。曼迈村居多为4 200亩,古茶树平均密度一般在132株/亩左右,全年平均单产30公斤/亩,这里古树茶的密度算是相当大了,所以产量较高,大家可以测算下,每株的产量是0.22公斤干茶,再分春夏秋茶计算,每株茶树的春茶产量最多0.1公斤。

      那么,这些树到底有多大,是怎样的情况呢?树高平均在2.5米,基部围0.82米左右。从鲜叶来说,是400克春茶的鲜叶,由此可见,所谓单株茶的产量.除非是不成片的,一株树占据了大约10平方米以上的面积,可以称为茶树王的茶,才可以得到大约2公斤干茶。以我们今年采摘的帕沙次茶王树来说,帕沙第二大的树,最后制茶4饼,而这棵树的茂盛程度,极为罕见。当然,这个平均一棵树0.1公斤干茶,包括了有些只要主干及非常少枝叶的茶树,但总体而言,就算枝叶再茂盛,单株树要上1.5公斤非常困难,贺开的大片古茶园,因为产量较高,而且,主要是茶偏涩,一直在古树茶的中等价位徘徊。但就大滇个人意见,现在茶的价值偏低估了。

      原因在于,贺开茶的后期转化,其实相当令人期待。如果在班章和贺开之前选择,我毫不犹豫选择贺开。无疑,贺开大树茶的纯度远远高于班章。在贺开的曼弄新寨,可以看到10多棵大茶树,基部围粗2.12米,最大干围1.72米,树高3.8米,自基部0.55米处有5叉分枝。树冠直径7.3米,树幅7.3x6.55米,发芽密,芽叶色泽黄绿,茸毛多,平均一芽三叶,长5.6厘米。春茶开采期是3月中旬。属于普洱茶种,树龄达800年。注意看这些粗糙的数字,树幅7.3x6.55,这棵树占据了45平方米,这样的树采集下来,春茶干茶2公斤是没有问题的,顺便说下,目前市场上热炒的 广别老寨,也属于贺开茶山,贺开村委会,一条路,2个分叉而已。

      贺开完了,后面最大的古茶园,应该算南糯山了。这是一个曾经辉煌过,现在也被低估的茶山,而且,由于人口稀少的原因,许多古茶树,居然,居然,居然没人采摘。汗一个,连古树茶都不采,更别说高海拔地区的台地茶了,越往山顶走,看见没采,长老了的茶树就越来越多。

      明晚,继续大滇说茶,还是勐海的古茶山。over!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