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一千零一夜,陪你走过!!!

大滇说茶1001夜之59 七剑下天山(下)




     大滇说茶1001夜,有同行茶商说我胡扯,是的,我就是胡扯,全是个人看法。既然倪萍可以被评为共和国脊梁,那么我把这几个人封为“普洱茶之七剑”,也无不可。至少,无人否认他们对普洱茶的基础性贡献。做基础研究的人,往往是最寂寞的,成名的,往往不是他们,但总会有一些人记得他们。比如大滇。

      我当然不会看到什么世界普洱茶协会某会长之类,在香港或者台湾成立个这样的组织太容易了,但我的老家,云南的茶树并不是他们种出来的,这些,由七剑中的前几位育种并科学繁殖,然后再发明密植高产技术,使得云南的大叶种茶园达到了数百万亩,在这里,大滇得道歉,因为大滇说茶,是很随意的网聊,很多精确的数据大滇并没有去查证,只是凭大概印象,所以,招致了很多茶商在各个论坛的攻击,对于这些,有错就改,并无问题,但某些茶商不顾事实,鸡蛋里要挑骨头,大滇也无意搭理。大滇努力在做一些普及普洱知识的工作,而经常被什么也不做的人攻击,这就是中国的现状,不是我特意在意,是因为有茶友给我留言,我已经很久不上各论坛了,这个大家都知道的,苍蝇太多,把自己的事做好是最重要的。毕竟,最好要以茶说话。

      今天,我们要说的第五个人物是唐庆阳,这些人物都是足以让我膜拜的,提到这个名字,可能给我的印象是最丰富的,好多历史性的事跟唐庆阳有关。勐海茶厂厂长,这个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但再说一个年代,1951年-1986年,任勐海茶厂副厂长、厂长。江苏的茶油,今晚我要致敬,向江苏致敬,唐庆阳,是江苏南京人,出生于1919年,1938年在云南某茶厂任职技术员,云南普洱茶,就是在昨晚给大家所讲的湖北、湖南、云南、江苏这些英豪的巨大贡献下形成的历史财富。并非全部由云南人贡献。

      唐老所做的事太多,我只记得一件事,就是把传统手工压茶的工艺继承下来,传统手工石磨压制。这个技术之所以没有断代,主要是由于唐庆阳的贡献。后来易武正山普洱茶的压制工艺,是易武乡长张毅等请教唐庆阳而学习来的,足够了,足够了,对普洱茶的贡献有这么一点,足以名列大滇七剑下天山之五!

      请记住,这个也是未来判断普洱茶年份的依据!不要给我拿出一饼茶,石磨压制,说是1980年代的茶。1951-1986年任职勐海茶厂主要的职务,让人谈起很多老茶,不能不问唐庆阳,1994年,唐老去世。

       七剑下天山之六——张毅,现代易武茶的发起者,大滇给出这样的定位,足以说明张毅的历史地位。

      在易武,说起张毅,那也是无人可以质疑的。张毅,易武本地人,长期担任易武乡长,这个并不令人敬佩,刚才已经提到了,张毅的历史贡献在于发掘出了现代易武茶的压制方法,张毅多方请教前辈,并自行实践,成功地用石磨压制出易武元宝茶(饼茶)。在90年代中期推向台湾,然后引来了易武茶风暴,台商云集易武,开始完善易武茶的制作,并推动到台湾香港大马,最终带动了整个普洱茶产业,迎来了普洱茶在2006-2007年的大爆发,使得普洱茶在全国实现了大面积的推广普及。始作俑者,张毅。

      谈及张毅的顺时兴号,必须谈到两点,第一是石磨压制得歪歪斜斜,并不工整,这个是早期实践过程中不完整所致;第二是用料,采用了老茶园的料,即目前所称的老树茶,古树茶,一炮而红。红的原因之一,是在官方机构检测里,农残指标遥遥领先,达到国际领先,远超国内标准。之二,是口感优良,超越了当时市面上的茶。这也使得易武正山大树茶(野生茶)驰名四海。

      张毅最令人敬佩的是,他把这套东西传给了乡亲,使得在2000年后,易武压制普洱茶成为一个普遍大家熟知的技术。如果要是申请专利或者用其他方法保密,那显然,石磨压制的成熟技术,就不会普及那么快!张毅,无愧七剑下天山之六!

      最后一位,七剑之七,可能会令人吃惊,也比较出人意表,我把这个名分给予邹家驹先生。

      两个贡献,第一,来自邹先生的书,指证了所谓普洱茶的圣经的许多错误,普洱茶辨伪 一书,把某些权威打下了讲台,而我在反复推敲邹先生的书时,找不到漏洞,因此,我给出了一个结论,邹先生是说真话的人。这本书没有假话,这本书,把某些老茶的年份至少降低了30年,让某些港台的错误知识在明确的证据面前无可避免现出原形,这对我影响很深。

      第二点,来源于邹先生所监制的茶,虽然现在已经不再生产,但我试过的茶,让我能够肯定说,没有坏茶。也许对某些人来说,这个评价不算高,但这已经是我能给出的最高评价了。作为制茶人,难的不是偶尔做出一个好茶,而是始终没做出坏茶。

       我不评论众多人物的私生活或者其他,邹先生,用翔实的证据,纠正了普洱茶方面许多错误的说法,使得普洱茶知识,能够有个正确的导向。所以,我给出了这个排名。而忽略掉了很多很多,听起来更有名的人物。

      七剑下天山,在普洱茶发展的各个时期,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后辈,大滇在此致敬!大滇,作为一个自信的人,对于很多东西都有信心超越,但对前辈们的贡献,始终铭记于心。站在这些前辈的基础上,我们必须有使命感,做出更好的普洱茶,做出能够在未来有人记得起的普洱茶。

      未来普洱茶的历史,我希望,有人会记起,2008年,普洱茶的新时代,OVER!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随意喝茶,约等于快乐喝茶;学茶就必须认真喝茶,约等于痛苦喝茶。

随意喝茶不等于快乐.

痛苦喝茶,一定学不好茶.
俺是一流氓,身穿花袄,腰扎麻绳,脚蹬草屐,淳朴如初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60 关于醒茶+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谈谈醒茶,说这个题目的缘由是,今午,有茶油到店里喝茶,带了一饼据称是2003年的景迈茶,广东自然仓存放,存放没有问题,时间年份也大致差不多。台地茶制作,喝起来,我个人认为在广东仓里算不错的了,但是一般的爱好者可能较难适应仓味,我评价说,期待醒茶后会有好的表现。

      关于各地仓的说法,描述是不太容易说清楚的,正如我们在大滇训练营上展示,云南仓和香港仓一样,一闻就知道,但是描述会很难,因为涉及到醒茶的问题,所以今天晚上就着重讲下醒茶,对于老茶来说,醒茶是必须的,否则,无法喝出老茶真正的味道,老茶刚刚从笋壳或者仓库里出来,都有一个毛病——味道沉闷,香气涣散,很难体会到老茶饱满的韵味。使得很多初学者对老茶非常之不理解,其中,没有醒茶这个是重要原因。我们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醒茶的过程。

      第一个环节,分解。把紧压茶分解成小块,我个人大致推荐是分解成5-8克的状态,由于老茶已经较为松动,不要太用力,最好用茶针插入后左右振动、晃动,使得茶自然分解,以便保持条索的完整。对于机器压的饼,如果还在10年之内,还很紧,自然就要用茶刀或者其他方法分解,尽量以不破坏条索为准,对于石磨饼,则相对容易很多,对于沱或者砖,可能相对需要用力很多。

      第二个环节是通风,注意必须在干燥的环境下,把茶放在空气中,你可以放在一张白纸上,放置2-3天,如果对于入仓茶,建议时间延长到一周左右。

      第三个环节,自然是将通风后的茶放入紫砂罐中(陶罐也可),如果茶的年份久,这个醒茶的过程就要狠久,很久。通常要3个月或者更久,对于湿仓茶,则尽量要褪去白霜为佳。关于醒茶,我简单地说到这里,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交流。 一泡老茶,并非轻易得到,光醒茶就需要几个月时间。这个过程后,茶和刚出仓时,差别非常之大。这也是有些茶友在茶商处喝了老茶,然后买一饼回家后喝,发现口感差别很大的原因之一。

      没有醒茶的老茶,口感较单薄,散茶也要醒茶,看之前的存储方法,如果是大滇推荐的纸箱密闭法,是一定要的,因为我5月才拆箱,我07年就放入仓库,一直没动,之前是麻袋装,我改纸箱密闭,要喝多少,醒茶多少。如果是开了一个饼,当然全部撬开醒茶。我推荐醒茶的紫砂罐会较小,正如懒人拿走那些,就是我的标准醒茶罐,如果是入仓茶,都必须醒茶,如果是自然仓,超过5年的,必须醒茶,个人看法,非标准。一般能够容纳100----500克的紫砂罐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大的,建议一个罐子当然是醒一种茶,醒茶,纸袋不是好的选择。大家先讨论,稍后我再来继续说。

      今晚说茶的后半部分,是一些名词的解答,滇青是什么?OK ,大滇说滇青=晒青毛茶。滇青的等级,现在很少有人记得起了,简单来说,就是三春三配,晒青毛茶通过精制环节,成为不同等级的滇青成品茶,按品质分为春蕊春芽春尖以及滇配、春玉五个级别,所以,有人问晒青毛茶的等级,你可以回答 三春三配加春玉,而熟茶的等级通常 从特级到十级,关于这些内容,我不详细讲解,知道生茶和熟茶的分级方式不一样就可以了,我这里要强调的是精制的过程。

      筛分、风选,拣剔、然后按外形分级,这些等级是按照芽头多少来分的,三春 ,春蕊春芽春尖,三配,甲配乙配丙配。等级越低,梗越多,红梗红叶更多。呵呵,这些都是制茶的基础知识,如果大家有疑问,也可以交流。下面我来说下热门的老黄片。

       老黄片,在茶农中是最喜欢喝的茶,而且,大多数以烤茶的形式存在,味道浓,耐煮耐泡,价格便宜,但大滇的老黄片稍有不同,一直以来,不够黄,买到的茶友可以看看。老黄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选取树上老叶,用过水杀青方式制作,一种是从嫩茶里面挑出来,正常的,老黄片属于第二种,而且其中包含嫩芽以及黑条茶。今午喝蛮砖的黄片饼,黄片的比例就更少,感觉就像黑条茶饼,关于黄片,我个人建议,存期在5年左右,因为喝过这个年份的黄片,味道比新茶好,也有不少茶友提到含氟量的问题,其实可以百度下,看到了威胁身体健康的临界点是多少,你不连续喝上几年,每天喝几百克,这点氟的影响是微乎其乎的。总之,作为一个特别的茶,我不会当做什么神乎其神的茶来推荐,但也不会否认他存在的价值,起码,茶区人民,在95%以上的时候,都是用这个来招待我,老班章的黄片,我求1公斤而不可得。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61 号级茶 印级茶 七子饼茶

      大滇说茶,让普洱简单起来,今晚我们将简单说下号级茶、印级茶、以及七子饼茶。

      在说之前,顺便回答一个问题,岩冷 是啥意思,在澜沧古茶的很多茶上面,都有岩冷这两个字,简单来说,这个是一个人的名字,布朗族的祖先,带领布朗族栽培茶树的始祖,全名应该叫做叭岩冷,距今大约1000多年前。而景迈茶山,就是当年叭岩冷带领布朗族种植茶的地区,但事实上,景迈大寨,现在是傣族居住。而比景迈大寨海拔更高的芒景寨子,才是布朗族寨子,叭岩冷,就是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的缔造者,因此,备受尊重。

      下面我们来简单谈谈老茶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这些也是我们在市场上识别和鉴定老茶的基础,市面上所谓的老茶,大概就分为号级茶、印级茶、七子级茶品。

      号级茶,也被称为古董茶,年代截止日期,1956年。之前的私人茶庄产品,比如嘉德拍卖那些宋聘号产品,同庆号,同兴号等。现在,你基本上在茶店看不见这些茶。呵呵,有人说大树茶,没有历史,那么这些号级茶,都是用大树茶做的,基本上都是笋叶包装,无任何说明书。无包装棉纸,有内飞,裸饼用笋叶包装成一桶,压制方法是石磨压制,市面上有一些仿品,真货基本见不着,所以我们也就大致了解下。记住以上特征以及年份就可以了,我再重复下,1956年,无棉纸,内票,只有内飞,石磨压制,裸饼。

      这些茶,谈口感基本上是多余的,56年后,党的政策,消灭了这些私人作坊,进入了公私合营,那么,这个时代到60年代末期,就是我们称为印级茶时期了,代表产品是: 下关茶厂生产的红印,绿印,蓝印甲级 、蓝印乙级圆茶,后续还有蓝印铁饼等作品。记住是下关茶厂作品,用料,仍然是大树茶,由勐海茶厂供应原料,布朗、巴达等地的茶。当时,勐海茶厂不生产紧压茶,而只供应原料,包装上用了中茶商标。

      在号级茶时代,多用古六大茶山,易武以及周边地区的茶来制作,而印级茶时代,用料开始不同,我们结合之前的知识来看,这个时候还没有密植的高产的台地茶,所以用料以乔木形态的大树古树茶为主,我从网上找个图来看看,


 



 


      这个就是标准的中茶红印,当年的包装,只是现在是假冒的对象而已,字是一个都不错。

      我们在看有关号级茶,印级茶有关资料的时候,会提到用野生、野放茶制作,这个跟我们现在的古树大树基本同一概念,最多里面掺杂一些年份较短的,直立小乔木茶,但无疑,大树茶是主流,请注意,那个时代还没有高产的密植矮化台地茶,然后,我们来到下一个时代,七子级时代。

      这个时代大致从1972年起,


 


包装的基本版面是这个样子,这个包装的茶最晚出到1994年,当然,这个是正规的说法,某些小厂现在也还一直在生产这些包装的茶,经过入仓,然后就变成了陈年老茶,给那些渴望老茶的茶友。

      这个时代,是国营三大茶厂的时代,由于昆明茶厂专注于砖茶,故勐海茶厂、下关茶厂就成了这个时代的主角,目前存在的主要是这两个茶厂的作品,由这些基本的分类,事实上,也可以辨别很多明显脱离时代的所谓老茶。

      大滇不赞同,也并不推崇老茶,因为本来存在的就非常稀少,而市面上,1990年以前的老茶,实在太过稀少。1990-2000年之间的茶,可以找到,但如果不具备丰富的知识,最好别趟这趟浑水,如果非要试试,就做好交学费的准备。所以,我们说,其实普洱茶的兴起,真正来说,也就是最近20年的事情,而普洱茶的原料以及工艺开始讲究起来,也是在2007年泡沫之后的事了。

      2007年的时候,无数人还不懂普洱茶是什么,就陷入了疯狂的普洱茶。事实上,2007年普洱茶的崩溃,并不是价值问题,而是次品的崩溃,以为任意用绿茶、小叶种、甚至过期乌龙茶压成一个茶饼,就在市场上可以卖一个高昂的价格,所以我在2008年时候写过文章,2007年,普洱茶行业欠茶友一个公道。

      不是普洱茶不好,或者是没有价值,而是被炒作起来的天价普洱其实连普洱茶都不是。不看普洱茶的品质,只看品牌,甚至连包装箱都不拆,就直接收藏或者倒卖,零售价格低于批发价格,因为整件的普洱更易倒卖,我们再来看目前的普洱茶市场,某些茶的价格已经达到或者超越了2007年的价格,这个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品质,我依然看到许多人不看品质,也不管包装箱里是什么东西,继续延续07年的游戏,是的,现在的茶,起码还可以叫做普洱茶,品质比07年的大部分茶要好,但无论从品质、成本还是从理智来说,确实已经不正常了。

      大滇对这些品牌保持关注,是因为城门失火会殃及池鱼,而大滇自己的茶,上涨的动力完全来源于茶农原料的上涨、加工费的增加、房租以及人工成本的增加,这个增加的幅度,并没有一个巨大的增幅,会被通货膨胀所消化,我们的策略,就是提供有竞争力的,定位于安全卫生、可以喝的普洱茶。周末愉快,over!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容我慢慢看来

TOP

回复 67# 飞雪 的帖子

不急不急,慢慢来。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62 疑似普洱茶

      大滇说茶1001夜,疑似普洱茶,今晚我们谈一谈市面上的疑似普洱茶,到底有哪些。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因为大家所能理解的原因,我继续声明:此刻说茶的大滇飞扬,代表的仅仅是晚上那个只知道胡侃乱侃的大滇飞扬,并不代表真正的大滇飞扬本人。

      今晚谈的内容也比较敏感,所以今晚的言论也不代表本人的真实意思表露,请不要当真。如有雷同,绝无可能。市场上写着普洱茶的包装纸里,包的真的是普洱茶吗?大滇今晚为大家解析几种疑似普洱茶,这也是大滇一直怀疑而没有做的原因。

      第一种 ,紫鹃茶。
      我不知道有多少茶友买过紫鹃茶?紫鹃茶市面上压饼的太多了,以至于太多人忘记了什么是紫鹃茶?紫鹃茶是不是普洱茶?某些茶友甚至要求大滇去做紫鹃茶。大滇知道这个茶,应该是在2006年某茶博会上,大约4000一饼的价格,这个天价吸引了我,然后我仔细观察,全饼都是细小的芽尖。没有看懂,后来查阅了有关资料,在勐海茶科所有种植,总在寻思要去看看。2007年,我看到了紫鹃茶,也看到了成品紫鹃茶的加工。


 



 


大家对照这样的汤图,有哪位茶友给我反馈一个意见。是的,我告诉你,假的,这就是假的紫鹃茶,市场上太多这样的茶,以紫芽茶来冒充紫鹃茶,但不幸中有大幸,一个不经意的假冒,拯救了买茶的人。

      我想说的是:紫鹃茶,不适合做普洱茶,其加工工艺也不是普洱茶的加工工艺。而紫芽茶,起码是可以做普洱茶的。

      咦?大滇你这么说总得有个道理吧?你说适合就适合,你说不适合就不适合?

      且听我慢慢道来,给你讲述下紫鹃茶的来世今生。紫鹃茶,1995年由云南茶叶研究所的人发现。紫色是因为花青素含量较高,其茶树芽、叶、梗都为紫色,后来经人工培育,开始种植。但基本特征不变。紫鹃茶的成品茶,一直是以杀青、揉捻、烘干这样的方式来做的,由此工艺不难判别,这个属于烘青绿茶,叶底显示为紫色,茶汤也为紫色。而对于烘青绿茶,当然泡法是玻璃大杯,投茶量3克左右,水温80度。这个与晒青茶完全不同。

      那么,紫鹃茶能否做晒青呢?晒青后能否做普洱呢?我只能这么解释:通常习惯做成烘青,紫鹃做成晒青,较为少见。

      所以对于紫鹃茶,第一点:观察是否是紫鹃,即茶汤是否够紫色;第二是否是晒青,闻太阳味,一样的,不要是烘青味。即可鉴别。

      总体来说,个人看法,紫鹃属于做绿茶的原料,作为保健茶,以花青素含量高著称,应该做成绿茶,较为适合。上图给大家看得,实质是紫芽茶,汤色不对。嘿嘿,疑似普洱茶第一种,紫鹃茶。

      第二种, 月光白。
      之前我已经发过贴了,说过月光白不是普洱茶,但市场大量销售月光白做的饼,新来的茶友也有问这个问题,那么,我只说一点,就否定了月光白是不是普洱茶的问题,月光白,没有经过晒青的工艺。月光白,没有经过晒青的工艺。

      杀青,揉捻,晒青,没有这三步工艺,怎么能说是普洱茶。月光白,从鲜叶到毛茶的过程中,你敢放进锅里炒吗?还是茶农说得直接:这个叫做阴干茶,阴干的,不能见太阳的。

      这样的茶,我曾经定义为乌龙茶,因为其存在发酵过程,鲜叶到毛茶的过程,存在规范的发酵过程,发酵程度较为显著,与乌龙茶定义相同,类似的有白毫乌龙。这样的茶,好意思压个饼?冒充普洱茶?这样的不专业,很能让人怀疑做茶人的水准。

      第三种 ,把茶。
      云南称为扫把茶,或者把把茶压制成饼,大哥,我服了,什么都拿来压饼。。。把茶是什么东西啊?


 



 


        呵呵,我留点时间给大家思考下,我去喝口水。。。。

      继续,我所了解的把茶工艺较为独特,嘿嘿,你看那么长的梗,通常,如果通过铁锅炒茶,很多叶子会变成黄片,而且那些梗也不是嫩梗,这个时候,用得上我们最绝的杀青技术了,过水杀青,然后轻揉或者不揉,然后,直接晒干。

      所以,把茶一般跟浓酽无关,都是茶汤比较淡,新茶清甜,如果你手里有,尽快喝掉吧。

      第四种茶,辫子茶,同理从工艺上去分辨,也可以称为疑似普洱茶,只是多了很多手工劳动,但总体来说,工艺上分解,没法说是普洱茶,只能说是特型茶,特别的外形。

       第五种茶,就更不靠谱了,红茶压饼。这些本来属于绿茶 红茶类的东西,之所以要压饼,一般是有难言之隐的,借着普洱茶的名义,把过期或者不良的压制在饼中间,让你无法看见,从工艺上来说,是不合理的,绿茶经过蒸,香气丧失很多,茶汤变薄,红茶也不用说了,蒸红茶。。。我怎么都觉得别扭,当然,你如果是玩茶,怎么玩都可以。但作为茶商,基本的知识是要有的。绿茶 红茶来做紧压茶,居心何在?意欲何为?

      Over ,最后回答一个茶油的提问,对大家稍有帮助。在1970年代之前,没有七子饼,七子饼这个词,在1970年代之后才出现,古代有个说法,就叫做饼茶,或者元宝茶,并没有七子饼的说法。而在清朝时间,1735年 ,政府确立了七两一饼,即  357克,七个一桶的包装方法。当时的七两不是现在的七两,这个是为了方便计算重量。

      感谢大家关注大滇说茶!大滇说茶,传说是让普洱简单起来,其实越讲越复杂...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63 新茶之泡法和大滇茶道

      大滇说茶1001夜,夜夜路漫漫啊,今天我们讲述两个小主题,新茶之泡法、小论茶道。

      新茶陆续到手,无一例外,就会开始试茶,许多茶友问了我太多关于试茶的问题,我统一在这里回答。固然,每个人都有自己泡茶的习惯,但有些基本的原则还是要遵循的,否则你会发现跟茶友无法沟通,你所体会到的东西跟其他人体会到的差别较大,而事实上,老吴没有亲历你泡茶的全过程,自然无法给你更好的建议,所以,大滇给一个通用的方法,也许能够比较容易地试出一款茶的共同点,以便大家能够沟通。而当你自己泡茶的时候,则完全可以按自己的爱好来泡。但,换个泡法,也许你会发现一些你忽视的东西,也会发现普洱茶的另一种美。

      大滇向来把普洱茶产业分为三个部分:茶品、茶器、茶艺。我们专注于第一个部分,茶品。而为了得到最佳的体验,茶器和茶艺也是必须的。新茶的体验,大滇个人看法,以如下经验试茶:

      第一  投茶量
      建议比正常情况,少30%,这样,你可能会感觉到水薄,但更容易体会出细微的差别,也会发现普洱茶更精妙的特点。但有些遗憾,有些茶友自己平时喝茶较浓酽,还有部分抽烟喝酒较严重的茶友,味蕾并不那么敏感。重手泡容易发现新茶的异味,而较少的投茶量则更容易唤起你的味蕾。所以,对于新茶,适度少些投茶量,是适宜的。同时,由于加工的过程才结束不久,新茶的出汤速度是很快的,导致不耐泡,这也是正常的。

      二  关于洗茶
      洗茶的过程,两个建议,温度稍低,在85-90度洗茶即可,第二个建议是洗茶的时间要快,5秒内。。

      三 关于泡茶的用水
      当然是推荐软水,我们店里的水是硬水,对于茶性较强的茶来说是非常适宜的,对于茶性较弱的就不太适合了。所以,通常,我在家里泡茶的口感会比店里强30%以上。

      四  泡茶的过程
      出汤速度从5-10秒开始,逐步过渡到1分钟左右的出汤速度,不要试图在第一泡超过40秒钟,除非你的舌头非常不敏感。一个茶的口感,跟很多方面有关系,有茶艺专家说:普洱茶,三分靠茶,七分靠泡,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虽然这个比例,我认为应该是七分靠茶,三分靠泡。

      最后再谈下,关于新茶饼的认识,第一,新茶阶段,不是越浓酽的茶就越是好茶,越苦涩就越是好茶。这个说法,用易武茶来说明是最典型,新茶阶段,味道很淡,但原料纯正,工艺适当,几年后茶的滋味确实对得起浓厚这个词。大滇以做茶几年的实践,并研究类似的茶,得出一个假说:对于茶性较弱的茶,工艺上应控制不宜太早出味,否则后期转化无味。易武,景迈,苦竹山等地茶都是这样的类型,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工艺上重揉,让新茶阶段滋味浓酽,这个我已经试验过了。但一则是苦涩度上升,耐泡度下降。二则,未来转化后的茶,较单薄,缺乏层次感。往往甜度方面较强,而茶味淡薄。所以,对于这一类的茶,我们反而要抑制香气的高扬,较轻揉,等候未来的转化。

      喝茶去:我接触过复柔的茶叶,滋味浓俨,支持18泡以上。这个就该说是工艺很不错了吧。
      关于复揉的茶,我估计你指的是新茶阶段,你是新茶的味道浓酽,支持18泡,我不太期待陈放后能够浓酽,简单来说,去年制作的,当时非常浓酽的一个茶,今年。。已经无法接受了,景颇族制作,二次揉捻,今年居然得到比较偏揉,当初我们称为德宏老班章的茶,今年大家的评价是偏柔,水甜。我们无法确知这种变化的由来,所以我们现在较推崇保守的制作方法,也许无法得到最佳的效果,但起码不要得到最差的效果。比如易武茶,我在今年尝试了用一芽二叶制法,试验的样品,起码现在来看,并不如易武传统的养老了再采的制作方法,当然,外观好看了很多。

      喝茶去:大滇对一款茶 如果泡来,前段和后段变化不是很大,很平稳,这样一款茶如何看待?
      这个我个人觉得是跟泡法有关的,大马紫藤公司茶艺总监阮女士在有次聚会上展示了其功力,同一个茶,第一次泡,让每一泡都不同,第二次泡,让每一泡都基本相同,但总体来说,我并不认为这个是坏事,相对来说,很多大树茶容易达到这样的效果,即前后落差不大。而小树茶,相对较难控制,前段滋味较丰富,后面落差下去,明显断层。我曾请教过阮女士,她说,并不能保证每个陌生的茶茶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事实上,她在泡这个茶之前,已经反复试过10多次,最后才能展示给大家,给一个新茶给她,她也要适应多次。

      关于新茶来说,我通常认为2-3年才是其稳定期,那个时候较易评判优劣,我一直很坦白说,我在毛茶阶段做出的判断,需要两个层面的验证才放心,有人说,尝鲜叶就可以确定茶的好坏,我做不到,又有人说,喝刚从鲜叶制作成的毛茶,就能确定茶的好坏,以及成品的状态。我同样认为,我做不到。我只能揣测,然后依据往年的经验,去推测。如果没有做过的茶,我也一样是茫然。只能看是否是纯正的山头和寨子茶,这个是第一,然后看杀青揉捻晒干的过程是否没有问题,这个是第二,我完成验证的第一个环节,是在 压饼后,这个时候仍然无法肯定一个茶的未来转化,第二个环节,大约在3年左右,就可以下定论了,这个时候,茶转为中期茶,确实是各方面相对较稳定,某些行家,在市面上收茶,就是收中期茶。中期茶比新茶品质要容易断定,而价格比老茶低很多,比新茶贵的不太多。3-6年的茶,大致是大家认为的中期茶。

      大道至简。大滇对普洱的看法是: 中正醇和,古朴淡雅。

      跟绿茶和乌龙其他茶类不同,大滇认为,普洱茶并不强调香,也不应强调刺激性,制茶应该从中正这条线路去走 ,不走偏门,不投机取巧,规规矩矩,每年都按一定的路线走,制茶过程,追求有迹可循。XXXX.醇和,是大滇对普洱茶的基本要求。也是陈化后普洱茶最起码的要求。

      普洱茶为何要陈化?就因为普洱茶新茶的时候太刺激,茶多酚含量是小叶种绿茶的大约3倍,所以才有了陈化一说,至于进贡的普洱茶,大滇说过了,给皇帝喝的都是绿茶状态的芽头茶,如果你给他喝那些布朗山苦茶,估计人头都落地了,在古代,普洱茶上贡的地区,困鹿山,曼松,以及古六大茶山的茶,都是偏柔和的茶,我不认为霸气适合描述普洱茶。

      古朴,淡雅。这个跟普洱茶的历史以及现状有关,喝普洱茶,找个美女泡茶,欣赏美女泡茶的手法,我真的觉得很别扭,普洱茶是充满沧桑的茶,也许,需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农,或者和尚,围住火塘,边喝边讲述那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故事,喝普洱茶的时候,你会发现,也许根本不谈茶,而喝绿茶的时候,你没法不谈茶,你会谈香气,谈外形,欣赏玻璃杯里的美妙,顺便偷窥下泡茶的美女。。。而普洱茶的沧桑,使得你不会再关注这些东西,喝的是古朴。

      是的,这个就是我很奇怪的一点,其实,普洱茶有太多的问题,产自农家,茶有灰尘,有茶梗,有黑点,而许多高雅之士对这些缺点视而不见,哦,有一天我想明白了,普洱茶相对来说,更粗糙,更原始,也许我们现在更愿意茹毛饮血。在面对三聚氰胺的时候,在面对很多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我们宁愿面对那些看得见的灰尘,黑点。。。也不愿意面对那些看不见的高科技的生化危机。。。所以,我们接受了带着明显缺点的普洱茶。这说明,我们的要求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已经不那么贪婪。我们在追求一个,简单的快乐,小范围的理想家园。这就是普洱,普洱的世界。不完美却安全的世界。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65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根本价值


      大滇说茶1001夜,如期而至,不管你爱或者不爱,它都要来临,爱,你可以看,不爱,你可以沉默。

      今天的主题,来源于一个下午的探讨,认真的年轻人,把我那点险恶用心挖掘出来,今晚的主题是: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根本价值。

      如果没有越陈越香,我想,普洱茶可以灭绝了。我也屡次写文章说,我是相信越陈越香的。我也会让大滇的茶友体会到越陈越香。这就是大滇做茶的根本策略。如果有人怀疑普洱茶的越陈越香,那基本上不会迷上普洱,或者也不会成为真正研究普洱茶的人。但事实上,我要说一个事实,我所认为的事实,在古代,普洱茶并没有越陈越香的说法。

      矛盾啊矛盾,纠结啊纠结,我翻阅了古代许多关于普洱茶的书,没见过越陈越香的说法,甚至,连陈香这个词都没见到,好吧,我直率地说,越陈越香这个概念的提出,应该是上个世纪90年代。起码见诸于文字是那个时候,而我认为,这导致了普洱茶的兴起与疯狂。

      那么,从实践上来说,我问过一些资深人士,在茶行业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同志,你们干嘛不存点茶,在1970年代,在1980年代,在1990年代,甚至2000年,那你现在不是发达了?

      没有,没有人有意识的存。如果有越陈越香这种说法,那聪明人多着呢,许多普洱茶厂不会把很多陈年老茶扔掉。我听到最近的消息是2005年左右,云南省驻广州办事处扔掉了许多80年代,90年代的茶,参加广交会剩下的普洱茶。由此可见,越陈越香这个概念,起码在2000年之前是没有得到普遍传播的。来自台湾的邓时海先生以 一本《普洱茶》推动了这个产业,教育了这个产业。越陈越香是其理论基础。否则,天价老茶有何意义?

      2000年后,台湾茶商关于普洱茶的书来启迪了民众,使得越陈越香渐渐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并以此为契机,成功地启动了2007年普洱茶的高潮。能够成功,绝非侥幸,必须有事实基础,才能得到认同。越陈越香,我个人认为是在1990年代,源于对港仓老茶的发掘和再认识,从而经台湾茶商总结而得出的结论。并非古代有之。97前后,台商接手了许多港仓老茶,挖掘出了普洱茶的潜在价值。核心即是越陈越香。 而通俗的说法是:爷爷做茶,孙子喝茶(卖茶) 。

      作为云南人,我在茶区,仔细调研这种说法,确实没有哪个民族有这种说法。俗话说,爷爷做茶,孙子喝茶。发明这句话的人一定是天才。我景仰着....。本来没有这句俗话,但说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俗话。归根到底,越陈越香,总结了普洱茶的精髓,而且成功传播到民众口中,连我都认同了。事实上,这个规律的总结是偶然得来的。现在的问题是:

      是否普洱茶都是越陈越香呢?舆论成功误导了,普洱茶是越陈越香的, 误导成为:所以的普洱茶都是越陈越香的。进一步再误导,变成了: 只要是做成普洱茶的形状,用一张棉纸包装起来,就是普洱茶,就会越陈越香。

      这导致了2007年普洱茶的大跃进,开启了全民普洱时代。一个悲剧的开始。应该还有太多的人记得,那个时候的茶,是不用打开包装箱的,不用看茶的品质的,只要拿到完整包装的大厂茶,就是利润,就是人民币。拆箱的茶零售,就没价值了,零售价格低于批发价格。喝一口水,稍后继续。

      我们来恢复正常的逻辑,普洱茶是越陈越香的。这必须有个前提,是普洱茶,而且是制作工艺正确的普洱茶,然后再加上一个前提,优质的。优质的、制作工艺正确的普洱茶是会越陈越香的。即大滇普洱茶第一定律,原料+工艺+仓储=普洱茶。优质的原料+正确的工艺+良好的仓储=优质普洱茶。这个公理应该没人可以否认,仓储的事不讨论。

      那么什么是优质的原料,这个太复杂,我只举例,几个看似有理的例子。

      不苦不涩不是茶?
      苦涩出好茶?
      以口收茶?

      这样的说法,应该大家都不陌生,但现实是:许多地方的茶本来就不苦,也不涩,但却是普洱茶的优良制作原料。

      公认的号级茶甚少用苦涩重的茶来做原料,古六大茶山的茶,并无一个苦底重的茶。这点毋庸讳言,易武茶,以汤柔水滑著称,而不以苦涩重著称;红楼梦里,屡次提到了林妹妹,宝哥哥喝普洱茶,我想,林妹妹怕是承受不起苦涩重的茶。

      而以口收茶,这个说法,我内心一直反对,却不敢明确提出。这个民间的说法,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我私下里一直怀疑这个说法,而在这些年的做茶实践中,逐步有了反驳这个言论的实际例证。举例来说,XXXXXX。

      我很愕然,但也很高兴。普洱茶在我看来,新茶阶段无非就是一喝原料,二喝工艺,而并非口感。因为我们所要的是陈化后的口感。这个口感来源于参考老茶。

      新茶阶段,无疑最关心的是不是跟可供参考的老茶是同一个地方的原料(近似的原料),然后是看制作工艺是否没有大的缺陷。我恨坦率说过,我在毛茶阶段无法预测压成饼的口感,刚压出来的饼,未来的口感,我无法准确判别。我只遵循一个简单的原理:

      毛茶没问题,是该地区的茶;
      工艺没问题,没有特别提香;
      是适度杀青,适度揉捻,正常晒青的产物;
      在紧压的过程中,没有蒸茶过度,没有压得稀烂,没有烘烤提香。

      那么,茶就是合理的茶。大滇制茶的思想即是由此展开,我并不关注现在的口感。而关心未来是否会越陈越香,这个是核心。XXXXX

      XXXXX
   
       XXXXX

       over !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66 普洱茶不能说的秘密      

大滇说茶1001夜,不能说的秘密。

      这里主要是谈一些加工中的工艺问题,不能说,这三个字,代表了几层含义,第一是这件事已经做了;第二,做了,但是不方便说,也不愿意说。所以,我们今晚就简单介绍下普洱茶工艺中某些不能说的秘密。

     xxxx


 


这个是帕沙的测试版本,来自于帕沙第2 或者第3大的茶树,按流行的说法,是所谓的单株茶。为什么是第二 或者第三呢,因为这个不确定,就在那棵最大的旁边。

      在采摘过程中,较多采摘了一芽一叶的茶,这棵树的茶,总共只能制作2饼,标准的357克,以及一饼大约200克的茶,做这个茶,验证了几点:

      第一,即便你采摘非常嫩,也会出现黄片。对于大树茶来说,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是非常嫩的采摘方法了。大家从饼面上可以看到,有黄片。这种黄片,严格来说,不叫做黄片。你可以把这些黄的部分挑选出来泡开,叶片非常柔软、嫩,但在饼面确实是这样的。很多理论上的专家,挑刺说,黄片多。 但事实上,这种茶,如果归到黄片里,是非常不妥的。从制茶的过程来看,春茶,我个人感觉,无法避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个人的推测,也许,春茶的嫩度较高,导致在杀青和蒸软两个过程中,遇到高温发生变黄的现象。OK ,大家可以去对照这一点,拿这个茶去跟其它很多黄片饼去对比。

      这种茶,无意炒作成单株千年古树,只是选一个典型来测试。有时,好像炒作更具效果,这棵树,树龄应该在大约800年左右,事实上,并没有卖得额外更高的价格,而800年的帕沙茶王树,价格也只是略高,朋友以1800元一公斤的价格卖了所谓帕沙茶王树的茶,有时,价格是什么?价格就是一念之间。

      帕卡,是正宗的黄片,帕卡的叶底是趋近于革质化的,老叶。而一般台地茶的第三叶,在采摘阶段是嫩茶,经过加工,很多都变成了黄色,所以,正常的易武黄片,并没有很多帕卡那样的叶片大,这个是很多茶友比较下来,来质问我的原因,他们认为,帕卡那种大而老的黄片,就是大树茶的,而挑选出来的,就是台地茶,而且,有些黄片饼里,还有嫩芽,OK,我没法解释。

XXXXX

      回到正文,市场价格的驱动下,整个普洱茶的产业链有一些畸形的变化,我们来谈,制茶中,不能说的秘密!

      这个问题的由来,来自于茶友聚会上,一个茶友带来的一个茶饼,一个野生茶的茶饼,应该是357的重量,喝起来,口感不错的,但显然,茶也是有问题的。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即含量问题,整个茶饼里的有效成分含量多少?

      这个问题,很多茶友会模糊,以为,我买的是357克的饼,那么自然就是有357克的有效成分了。实际上,我说,你可能买到的只是200克? 250克? 150克?一般的茶友会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而对于做茶的人来说,一听就明白了。我提示下,某些纯料古树茶,500一公斤,800一公斤,1800一公斤。

      无论你以撒面的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加入味道较淡的面茶,而且是全芽头茶,比如大白茶,整个茶的口感并无改变,只是浓度低了很多,但整个茶的成本降低了很多。个是出于成本的原因,而且,很多消费者会觉得这样很好看,撒面,这种工艺,在很多大厂里做茶多年的人,自己开始做茶的时候,想都没想,就把这个当做完全合理的方式来做了。

      这样的茶,外观漂亮,价格合理(较低)。这只是一种情况。然后,还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完全不顾及口感,只管凑数的做法,那么就要选择,味道淡的茶,最好是无任何味道的茶,匀兑进去,总之,一饼茶,357克,里面有50克没味道的茶,不会影响什么的。只要搅拌均匀。

      而另外一种,就是相对比较合理的做法了。我们来举一个出名的例子,下关沱,许多人知道,下关沱原来的工艺里,烘青是有10%-15%的,这个,一点都没什么大不了,有人就说了,烘青茶也是能陈化的,不信,看下关,大哥,这个的比例你清楚吗?

      在新茶的时候,烘青的茶,香气高扬,便于你新茶时候喝,20年后,烘青茶就算废掉,还有85%晒青啊。这些茶,担当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导致了,下关的沱,最后还是普洱茶!我们把这85%叫做安全阀门!

      XXXXX(和谐线。。。。。。。。。。。。。。。。。。。。)
      
             over ! 明天大滇说茶,普洱江湖中的邪门外道。。。,欢迎继续关注!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