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一千零一夜,陪你走过!!!

大滇说茶1001夜之191 谁在颠覆普洱茶 下篇


大滇说茶1001夜 谁在颠覆普洱茶?

      在上一节,我们讲到了普洱茶在历史上固然有名,甚至有名重京师的声誉。但事物的另外一面是,自古以来,十大名茶里从来就没有普洱茶应有的地位;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要想解释这件事,我们有必要从历史说起。

      回到唐朝。普洱茶在唐朝的时候,揉制成团,是为团茶;就是今天的紧压饼茶。宋朝继之,直到元朝和明朝。这个时候出了一个著名的皇帝,朱重八;穷孩子出身,非常体恤民情;坐上皇帝的位置,当然想减轻百姓的负担;茶作为当时的奢侈品,自然引起了朱重八的注意。团茶,用散茶制作,然后喝的时候又要分解为小块;看起来,非常繁复,做了重复劳动。那么,就不要那么麻烦了吧;制作成散茶,直接销售吧,节约了很多劳动。圣旨下: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从此改为散茶。由此,中原大地上的普洱茶销售,变为了散茶。

      事实上,这确实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历史性倒退。运输散茶和运输紧压茶相比,消耗的劳动力增加了很多;而且,紧压导致的独特陈化特征被抛弃了。晒青毛茶要想跟龙井PK,实在是差了很远;这也造成了中原地区对普洱茶缺乏全面正确的认知,反而是普遍存在误解。即便是到了清朝,著名的乾隆皇帝也没有给普洱茶翻案。作为喝茶的大行家,乾隆皇帝依然以绿茶为主,写下了很多关于龙井、碧螺春等茶的诗文。当然,紧压茶的历史并没有停滞;不在中原卖紧压茶,并不意味着不在边疆地区卖;茶马古道上悠扬的马帮铃声,从来就不曾终断过。不难设想,把成千上万担散茶运到青藏、东南亚等地区,是多么困难;而紧压茶,从运输的方便来说,显然是必须的。

      清军入关,改变了明朝对于普洱茶的态度,紧压茶重新进入中原。因为游牧民族的饮食特点和生活习惯,普洱茶成为游牧民族的天然伴侣。满族和蒙古族占据了统治地位,必然会对明朝当年严加控制的茶马贸易进行变革。要知道,当年要用宝贵的战马,才能换得少许的茶砖;现在做了统治者,贵族们对普洱紧压茶的需求,理所当然是依然故我;那些所谓的十大名茶,对满清贵族来说,吸引力肯定没有熟悉的茶砖那么大。当然,少数汉化得比较彻底的除外。作为统治者,满清跟明朝在茶叶的**用途上并无不同,仍然是控制青藏高原游牧民族的经济与**手段之一。所谓的普洱贡茶,进入京师;主要用途之一,仍然是赏赐给新疆、青藏、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的部落首领;包括后期,赏赐给外来夷人。赏赐用茶,基本为紧压茶;而皇家自用的,当然是顶级的芽尖。不管好不好喝,起码都是芽茶,女儿茶。所以,在红楼梦里,关于贾宝玉喝普洱茶那一段,喝的就是芽尖茶,散茶。

      直白地说,虽然普洱茶的紧压茶,已经作为贡茶进入北京;但皇家并没有真的很重视,当做很珍贵的高端茶品,而只是作为赏赐臣子的物件之一;原因是因为耐放,不易变味;不像绿茶,放不住。由此,又有了一个说法,夏喝龙井,冬喝普洱。那时,当然是没有普洱熟茶,喝的都是生茶。在寒冷的北方,冬天喝普洱,为什么?没说喝的是老普洱茶;实在是因为这东西“味最酽”! 绿茶放到冬天喝,没法儿喝了;普洱放到冬天,仍然好喝;这就是名重京师的原因了。

      考察当时的主要茶品,均来自古六大茶山;倚邦、易武等地,没有老班章;以今日之观点来看,茶性均属比较温和的地区。满清时期的首都,自然是八旗子弟的天下,谁跟谁不是亲戚啊?既然贾宝玉家,这样一个级别不算高的家族,都能得到普洱茶;可以想见,云南地方官员,一定不会忘了,那些比宝玉家里更有权势的其他高官富贵人家。

      普洱茶,归根结底,是以大叶种茶、晒青、耐存放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群体认知与接受;但与龙井等高端绿茶相比,先天不足,所以
不能登上大雅之堂。这个先天不足,来源于汉族的文化。汉族的文化,非常重视外观的表现;历史上有许多**,因为长相不够英俊,本来是状元的,被皇帝或者主考官改了名次;或者科举成功,却只能永远候补,终生无法做官。普洱茶就是因为大叶种粗旷的外观而吃了大亏。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普洱茶长期以来的主要消费群是少数民族。凡是少数民族用的东西,中原文化大抵认为粗鄙不堪。即便满清贵族喜爱普洱茶,但是,舆论工具一直是掌握在汉民族的文化人士手里。汉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非常强大;可以同化少数民族,却从来没有被别人同化。凡是接受汉族文化的皇帝,在文字记载里,评价都比较高;比如乾隆皇帝。说到底,中国历史,还是汉民族为主的官员用汉字来记载的!普洱茶出身云南边陲,属于西南夷人,落后地区的产物,在自大的中原文化里,怎么可能列入十大名茶?十大名茶中,又有哪一个茶,是非汉族地区出品?

      大滇说茶,癫言疯语,仅供一笑!下一讲,手工制茶的弊端!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192 手工制茶的弊病 


       大滇说茶1001夜,手工制茶的弊病。

       今晚我们来说下手工制茶的弊端。大滇制茶的路线,似乎让人看不懂。有人觉得大滇是古纯派,而古纯派又看到了大滇制作了许多拼配茶和台地小树茶;有人觉得大滇是走传统手工制茶路线,而实际上大滇又不完全按古法制作。大滇在走一条路,自己的路;不盲从,以实践为主,知行合一之路。因为所谓传统的东西,有合理的一面,也有着当时条件不足导致的具有明显缺陷的工艺;而现有科技条件下,完全可以改善。去芜存菁,利用好传统工艺精髓的一面,结合现代科技大工业化与标准化的一面,是大滇制茶之路。

       最近几讲大滇说茶,渐渐涉及到普洱茶的一些核心问题,也面临着更大的争议。有些资深茶友受不了,又拿出一些论调,摆资格,摆年龄;“我199*年就开始喝茶了,你算什么?你喝了几年的茶?”。喝茶的茶龄有意义吗?作为云南人,自六七岁开始喝茶;初中、高中的时候不喝浓茶就无法看书;这样算起来,也有30多年喝茶的历史。80时代的下关沱家里每年都买,但我一直不认为跟现在的普洱茶有任何关系。喝茶和研究茶、制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就算你是90年代喝茶,可如果你标杆不对;那么,这20多年的茶,喝了也等于白喝。如果你入门的是一饼易武正山茶,而这饼茶实际是由布朗山茶制作;你拿着90年代的易武正山茶为标杆(实际是布朗料制作),来衡量易武茶;那一定是大错特错。

       现今在茶友圈、茶商圈,经常有人拿若干年前的例子来说事。实际上,这些年,制茶的原料和工艺,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的认知,放到现在,根本就是完全错误。亲历茶山这些年,同一个地区;茶树原料变化,茶农采茶的范围;从原来就近,多采摘交通方便的地方;到现在,采摘甚至到了离家数十公里的地方,甚至是原来未发现的茶区。2006年之前,听过昔归、冰岛、茶王树的茶友又有多少?90年代喝茶的茶友,又有谁喝过那个时代的曼松、困鹿山?现在的新晋茶友,跟80年代,90年代的茶友;在这些茶区,甚至说到古树纯料这一块,大家实际上都是在同一起步线上。

        爱学习的茶友,一年学到普通茶友数年,十多年的经验也很正常。我扪心自问,若不是选择了职业制茶,只是喝茶的话;我喝30年的茶,也不会了解掌握目前百分之一的制茶知识。所以,我不懂许多老茶友的坚持。为什么喝了30年的就要比20年的优越?喝了20年的,理所当然就觉得自己水平要高?大家喝着完全不同的茶,有何高明可言?20年前的茶,会是比现在好的茶吗?事实当然不会。

       普洱茶的风气就是这样。强调手工制茶,就要把机器制茶贬低得一文不值。而实际上,手工制茶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我们一一来说明:

       一  杀青
       杀青是毛茶制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记得去年有个茶友给我**,询问我们的茶是不是铁锅杀青,我说是;然后该茶友说不对,因为他之前买过另外的高档茶,不是铁锅杀青。我就问,谁告诉你的?茶友说,卖茶的老板。我说,你再核实一下。如果你买的是高档茶,肯定没人敢跟你说不是铁锅杀青。茶友去找商家核实,果然商家确认是铁锅杀青。

       现如今,手工杀青,即代表了高档茶的制作工艺。超过100元一饼的普洱生茶,基本没有人敢说不是用铁锅杀青。实际上,手工杀青是导致普洱茶目前品质不能保持稳定的主要因素。简单来说,只要有10%的茶杀青不当,有糊味;则整批茶就会有糊味。糊味当然不是一个好的味道,虽然有茶友也喜欢杀青重,带糊味的茶。但对于大多数人,或者说品茶的人来说;我们希望喝到纯粹的茶味,而非带着糊味的茶。手工制茶,杀青的控制是一个难点。不同茶农,杀青方式不同,实际上导致了最后制成的毛料,很不均一;从而增加了大规模复制的难度。而唯有能够大规模复制,才能说是获得了稳定质量的产品;所以机器杀青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机器杀青,在现阶段未受到重视,只用于低档茶生产。这并非机器杀青本身的问题,而只是市场因素以及人工因素。从市场因素来说,手工杀青是一个卖点,可以获得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同时,手工杀青较容易调整杀青的轻重程度;通过直观掌握杀青的温度,可使得香气较高扬,增加现喝的卖点。机器杀青,明显在新茶阶段,香气不如手工杀青显著,青味更重;但对于长期陈化来说,机器杀青跟手工杀青,并无本质区别。对于市场来说,谁会等待到若干年后再来买卖新茶呢?新茶阶段香气盛,口感好,就已经决定了这个茶的前途。好卖,不好卖;价格高,价格低;在出厂压制成饼时就已经注定。机器杀青的茶,除了绝顶高手机器杀青外,通常市场上认可度较低;口感是其唯一原因。

       二  揉茶
       普洱茶茶叶机械里,常用就是滚筒杀青机、揉茶机、烘干机。揉茶这一环节,我个人认为,机器揉的质量高于人工揉茶。虽然人工揉茶,可以揉的花样较多;轻揉、重揉;大泡条、中泡条、紧条等等;但均匀程度显然是机器占据了绝对优势。人工揉茶,随意性太大,用力程度不一,条索粗细更加不均匀。人工制茶在这一环节明显不利于品质的稳定。老人、小孩、青壮年、男人、女人;都会参与这个劳动,揉出的茶形形色色。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选择机器揉茶。

       三  晒青
       晒茶这个环节,并非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均匀地抖散揉过的毛茶,也是一项技术活。起码,我做得不好。抖散的厚度,均匀度,也关系着晒青茶的品质。我们之前曾经说过,生茶茶头的概念;就是在揉捻后,生茶结成块状。这个时候,需要抖散了再在阳光下晒干。在大滇夏令营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特殊的机器——茶叶解块机,就是用来干这个活。机器杀青——机器揉捻——解块——烘干,是个一条龙的作业。

       人工的抖散很费力,抖开的茶若分布均匀,有利于阳光的照射,可以在2-3小时的阳光下暴晒晒干;若不均匀,厚薄不等,则有可能同一堆茶,一天下来,有部分不干燥,第二天还需晒干。对于制茶来说,一天晒干的茶跟两天晒干的茶,茶质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仅仅从价格上来说,可能相差20%;甚至,挑剔的茶商根本不收购分两天晒干的茶。如果说杀青这个过程,有经验的师傅,会超过杀青机;那么,揉茶这个环节,揉茶机完胜;回到解块和晒青,人工完胜。

       下周一,继续讲述手工和机器制茶的优劣分析。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2012年8月24日星期五晚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193 手工制茶的弊病 下篇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继续比较手工制茶和机器制茶。

      在毛茶制茶阶段,也许手工制茶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就是;如果做茶人比较认真,手工制茶的毛茶阶段表现出色,青味较弱,香气突出;而机器杀青导致的青味较重,香气不显。同等情况下,PK口感,自然是手工制茶完胜;如果时间推移到3-5年后,则这个差距会被无限缩小。如果你不介意新茶现喝的口感,而机器制茶又得当的话,我不认为机器制茶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现在说机器制茶的弱点。这个,更多在于操作人员的用心与否。我们可以用一个数量关系来说明问题。

       做10公斤茶,炒茶师傅技术成熟,可能是手工制茶占优;
       做1000公斤茶的时候呢,是机器占优还是手工占优?

       再优秀的师傅,也可能在这个数量面前产生失误,尤其是限定时间的前提下。普洱夏令营的时候,大家在易武、景迈、南糯山等地,都看到了制茶的机器;包括易武茶,也在机器制作中。制作春茶的时候,使用机器,则非常之少。对春茶香气的追逐,使得手工炒茶成为必然;而对于某些口感的追求,又使得手工制茶有了工艺上的调整。

       比如,为了降低茶的苦涩度,采用了更长时间来摊晾走水。我曾听过老班章某位资深茶农感叹,自己做了几十年的茶,这两年才真正懂得了做茶。因为外界来的茶商教了一招,使得自己的茶立刻畅销起来。我很好奇,试喝了一口,入口即甜;跟以前苦后回甘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觉。对此,我心里的悲哀无以言表。

      说到底,机器制茶完全可行。若顾忌新茶阶段的销售不好,可选择手工杀青。但长期来说,机器杀青不是问题。若考虑到要现喝,则不宜选择机器杀青。上面一直讲的是从鲜叶到毛茶的加工过程;下面,我们来交待由毛茶到成品之间的制程。

       从毛茶到成品,是全手工或者手工+机器压制,这样两种工艺过程。简单来说,是用石磨压制还是机器压制的问题。蒸茶——揉茶——压制——干燥——包装,是成品加工的完整过程。

       许多茶友对于普洱茶精制这个工艺过程非常不清楚。精制,好像是精心制造的意思,其实不然。从鲜叶到毛茶这个过程,叫做初制;这样的工厂叫做初制加工厂,无需QS就可以生产;农民在家也可以做初制。从毛茶到紧压茶和包装茶,叫做精制;精制茶厂必须有QS。 大家所熟知的中茶、大益等,都是精制茶厂。

       普洱初制茶厂的最后产品是晒青毛茶。精制茶厂的原料来源要么来自初制茶厂,要么来自茶农。精制茶厂,在完成了晒青毛茶的分级、选择、拼配等基础工作后,进行了如下的工艺。

       一、蒸茶
       这一环节,大部分精制茶厂都采用了锅炉蒸汽来蒸茶,而手工作坊的蒸茶则用柴火+蒸锅进行蒸茶。这一过程,全是由不确定因素很多的手工来做。
   

       二、揉饼
       把蒸压过的晒青毛茶装入布袋,揉成一个饼的大致形状,这个过程叫做揉饼。以我个人的实践过程来说,这个环节并不容易。揉的饼圆不圆,关系到后来的饼型是否周正;布袋的打结是否干净利落,关系到饼的窝心是否正。更要命的是,这一切都必须在很快的时间里完成;否则,茶冷了,就很难压制成型;所以,新手在这个环节最难,手被烫伤的事情经常发生;当然,除非你手上的茧子够厚。正常的茶饼,揉饼,这个都是手工来做;当然,压砖、压铁饼、压工艺茶这些都有铁模或者钢模,就不需要手工揉茶了;要做的只是把蒸过的茶放入模具内即可。
      

       三、压制
       饼的压制,有用石磨压制和机器压制两种方法。石磨压制,在小规模高档茶的场合应用比较多。而机器压制主要用在熟茶、低档茶方面。石磨压制的特点是条索清晰,茶饼较为松散,方便撬茶,而且陈化较为迅速;而机器压制则较为紧实,不容易撬开,而且陈化较慢;陈化较慢,就导致了茶饼的中心部分较多保留了茶多酚,苦涩度较高。如果要赞美,就说,十年后机器压制的茶饼茶气仍然很足,香气还很饱满;如果要批评,就说,十年后,机器压制的饼,中心部分陈化度仍然很低……
    

       不谈机器饼和手工石磨饼孰优孰劣,但机器饼较容易掩盖茶青的本来面貌;仅仅从饼面不易辨别出茶青产区特点。大家所熟知的易武茶,很少见机器压饼。作为石磨压饼来说,清楚的条索无疑是卖点之一;对于某些有特点的茶区,仅凭条索就可以判别真伪。拼配茶一般喜欢采用机器压饼,目的也是让茶看起来更有整体性。
   

       四、干燥
       机器压制和手工压制的不同,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干燥方式。机器压制的茶,一般必须进烘房烘干;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正常的茶饼在30-50度的烘房内,经过48小时左右的干燥时间,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完全不必横加指责。

       精制茶厂许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成品烘干不会带来什么灾难性的后果。不要听到烘就很害怕;可怕的只是烘干时失控的温度。高温快速烘干,对于茶质才是有害的。必须进烘房烘干的茶,包括机器压制的所有茶;砖茶、沱茶、熟茶这些都必须烘干。为了保证中心的干燥,1公斤大砖的烘干时间甚至达到了一周。如果不负责地烘,则两天内烘干也能行;但这样必然会用较高的温度进行,对茶质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我没有仔细研究过这样做的茶,只是私下揣度;这些茶饼的表面和中心,一定会有非常大的不同。
   

      石磨压制的青饼,阴干和晒干、烘干都是可行的。理论上,天气好的情况下,阴干是最好的;但如果天气不好,整天下雨;也别榆木脑袋去阴干,老老实实去低温烘干为好。晒干在易武某些作坊也较为常见,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新茶的时候,太阳味很重;在春天的烈日下,地表温度约为40度左右,几个小时就可以晒干。

       基本上,普洱茶的加工过程,是手工劳动为主,辅以机器加工的过程。大滇认为,适当在某些重复劳动环节采用机器代劳,一方面降低了劳动强度,另一方面还增加了品质的稳定性;是值得提倡的。社会发展的趋势,必然是人工费用越来越高;大量重复劳动使用机器替代,可以降低成本。一味强调手工制作,是卖点,但未必见得是质量最佳的制作方法。机器制茶,不应该就意味着是低档茶的代表。放眼看世界,看看普洱茶周围其他茶种的世界,机器制茶是主流;不加分析,全面否定机器制茶;放着先进技术不用,未免不合时宜。同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确实需要人的创造性的技术环节;比如拼配,来提升茶品的品质;才是普洱茶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OK,机器制茶和手工制茶,我们就分析到这里。大滇说茶1001夜,让普洱茶,从入门到精通!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2012年8月27日星期一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194 普洱茶身边的怪相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说说普洱身边的怪相。

       这个题目,来源于跟在校大学生喝茶。大学生喝茶,没什么奇怪的。但奇怪的是,谈到喝普洱茶,立刻就让人惶恐了。看我的眼光,怎么都不像喝普洱茶的人,也不象卖普洱茶的人。总之,与普洱无关。我笑问,按他们的理解,卖普洱茶的应该是什么形象呢?
 


       右边这个是一种形象,应该长衫马褂,摇着扇子;或者呢,身着唐装,剃着光头,足蹬麻鞋;满口国学,奇经八脉,茶随气动;又或者,长发飘飘,师承某**师,口称阿弥陀佛,茶禅一味;一个受人尊重的普洱茶人形象就这样呈现出来。惭愧,我是一点都对不上号了;让学生们失望了,大滇飞扬,原来是如此世俗之人。而我则坦言,把普洱茶人打扮成这样的怪叔叔形象,虽然容易引人注意,但长期来说,并非正道。这样的怪叔叔,有;但大多数普洱茶从业者,并非这样一个妖魔化的形象。

       普洱茶,并非一定是老人家喝的茶,起码我自己觉得不老。作为一个健康饮料,大学生既然有喝绿茶,乌龙茶的需求,那自然也应该有普洱茶的需求。许多大学生现在都很排斥可乐饮料,趋向茶饮料,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无疑,任何一个产业,未来都是属于现在的年轻人的;如果不纠正这个产业在年轻人中的形象,这个产业就没有未来。许多古老的品牌,面临困境的时候,做出变革的第一步,就是让品牌年轻化;这甚至成了某些传奇CEO的必杀技。普洱茶,也必须从年轻人开始,从娃娃抓起,才会有一个光辉的未来。

       一、普洱茶的基础是饮料
       普洱茶的高档化,并非是茶本身的原因。最好的普洱茶,就原料来说,哪怕3000一公斤,我也不认为有什么了不起。可怕的是,在附加了若干文化因素、包装因素,年份因素、炒作因素后,不可思议的溢价。茶博会上所谓100克茶拍卖到数十万,这些屡屡见诸报端的事,都透着一个字,假!由此也向社会大众传递了许多错误的认知。事实上,真正的普洱茶并不是那么让老百姓不可接近;甚至我们还可以说,普洱茶在茶饮料里,实际上属于总体价格最便宜的品种。传递出各种天价,让更多的潜在客户远离普洱茶,有什么好?

      二、请不要附加神秘主义
      神秘主义,气功、周易、阴阳五行,用在普洱茶的描述里,的确可吸引一些附庸风雅之人;以及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的人。茶就是简单的茶,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茶作用于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我倾向于忽略这些主观的感受。

       一个受过正规教育的新人在学喝普洱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多半会觉得是无稽之谈。装神弄鬼的罪名落到普洱茶这个产品上,有点冤枉。正常的茶叶产品,比如龙井之类,成名了数百年,不需要这样的神话;好喝就是好喝,单纯PK茶叶本身的品质就行了。历史上以神秘主义来吸引大众追逐的团体,比如太平天国跟白莲教等,最后都被证明是自取其辱。

      对于新手来说,尤其是大学生,学过物理、学过化学;这些神秘论,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用解释不清楚的现象拿来说事,而且以赢利为目的,就有些分辨不清楚真假了。强势的气场主导,逼问听众,好不好?有没有感觉到丹田发热?一大群人中自然会有人应答一声;羊群效应产生;事后才感觉那只是黄粱一梦。我不希望茶友对普洱茶的感觉是这样;而是一贯强调,同一款茶,在不同时间段,用不同的水和器皿;多试几次,来判别这个茶的好坏。普洱茶的加工和陈化,伴随着两个变化,物理变化以及化学变化;从这个方向去研究和了解普洱茶才是正道。用所谓的气去感悟,那应该是有特异功能的气功师的事;普通人最好不要去玩。

      三、喝茶的装备
      普洱茶可以喝得很简单。简单到一个大杯也可以,飘逸杯也可以,普通的功夫茶具也可以;喝袋泡茶也可以,喝迷你沱也行,老黄片也罢。从喝茶的角度来说,大家目的各有不同。有些是为了解渴,有些只为了减肥,有些只为了调节下情绪,有些是为了卖茶,有些是为兴趣品茶。目的不同,实在没有必要追求太多喝茶的装备。看自己的经济能力和目的,量入为出,才是硬道理。

      许多年轻人看看网上的视频,据说一套茶具要几千上万几十万,都说喝茶喝不起。今天大滇说了,几百元的茶具和几万元的茶具泡出来的茶,可能相差不大。茶具差一点,可以提高对茶品的了解,以及茶艺方面的技术。对于新手来说,茶器的影响,甚至差别不过十分之一。不要因为茶器太贵,把潜在的消费群推开。普洱茶的推广,应该杜绝渲染茶器的昂贵,而强调喝茶本身的益处。关于这一点,我很信服某人的说法:喝可乐是不健康,但是比起一天内滴水不进的人;喝可乐的人,身体会更好一点。因为喝可乐,首先是喝水。

      四、喝茶的着装
      普洱茶的从业者,应当远离奇装异服;像现代人的正常着装即可。身着唐装,剃着光头,足蹬麻鞋,只能表明自己的虚弱。靠这些奇形怪状吸引人的注意,实在对推广普洱不利;我想没有一个年轻人喜欢这样打扮。要喝普洱就得这幅打扮,我们没法向年轻人交待。如果只有卖普洱茶和算命的,才会有这幅装束;我真的很无语。
      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湮没在人潮中,自然舒适地喝口茶,是一件惬意的事。一个怪叔叔在人群中;给人一看,就说,这是卖普洱茶的;委实觉得惭愧!甚至,丢人!这类怪叔叔,满口周易、奇经八脉,国学,似乎很有文化的样子;可是,你敢公布你的中学是哪里毕业的吗?我所知道的这样一类人,甚至中学都没有毕业,常年混在社会上;一会是流浪歌手,一会是著名诗人,一会是算卦高手。简单问下,20岁前你在干嘛?混进普洱茶圈子里谈文化,靠这身行头,真的足够了吗?哪怕学习成绩再不重要,中学毕业证要有吧?否则,把周易背熟,你也理解不了。不用沐浴更衣,不用焚香;如果你心愉悦,简单喝茶足矣;茶就是茶,普洱茶就是一种有益健康的饮料。
       所有莫名其妙的怪相们,请远离普洱茶!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195 茶叶、茶器与茶艺的平衡


今天的内容是茶叶、茶器、茶艺的平衡,或者,叫做三者的辩证关系。

大滇一直认为,茶业可分为三个下属行业,茶叶、茶器、茶艺。作为消费者,对一款茶的评价,是由品杯里的茶得出的。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茶具、不同的泡茶方法,泡不同的茶;三个变量,显然无法比较好坏。同一个人,用相同的茶具,相同的泡茶方法,泡不同的茶;仅仅一个变量,则可以区分出不同茶的特点。

茶=茶叶×(茶器+茶艺)。这是大滇理解的泡茶的公式。

这样看来,好茶、好器,还得有好的茶艺才能表现出来。作为消费者,我个人认为茶器这块会比较容易。最好的茶具跟一般的茶具相比(比如普通盖碗),能提升的水平不超过30%。茶艺这块,最好的技术跟一般的技术相比,提升的水平也不超过30%。唯独茶这一块,最好的茶跟一般的茶,差别就很遥远了。最好的茶,一般的茶器,一般的泡茶技术;仍然有可能得到较为愉悦的品茶体验。如果茶一般,可能再好的茶器,再好的茶艺也无法提升整个茶汤的感觉。所以说,茶是根本。

作为大滇来说,只是专业的茶叶制造商,茶器与茶艺只能按照需要,一般性提供而已;虽然我们更愿意在这两个方面也做得更为专业。我认为,在茶器以及茶艺方面,穷尽毕生精力,也许都难以达到巅峰。基于我对天才的不相信;我认为只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制好茶,就是我的极限了。

茶器和茶艺方面,我们更需要的是;提供一个标准,人人都可以验证的标准;比如白瓷盖碗,普通的,人人都可以得到的茶具;以及基本的冲泡方法。在这个前提下,来展示不同茶的品质。所以,大滇对茶的评价;一定是源于最普通的茶具,最普通的冲泡方法;以便茶友验证。

大滇只是茶的供应商。茶友完全可以使用不同的茶器,用不同的方法,冲泡出优于大滇平均水平的口感;这就是茶友品茶的乐趣。所以,综合来说,我的评价;在整个冲泡过程中,茶叶品质占据了70%;而茶器起了10%的作用;茶艺则占了20%的比例。有茶友看了大滇上一次说茶的内容,以为大滇完全否定了茶器和茶艺的作用;这肯定是个误解。但大滇在这里要提出以下推论作为参考:

第一,80%以上的喝茶者,目的不是为了品茶,只是解渴;
第二,品茶者中80%的人,并没有意愿致力于,把一泡茶泡到最佳状态。

由此,仅有不到4%的人追求茶汤的极致,即品杯里最好的茶=最好的茶叶*(最好的茶器+最好的茶艺)。

说到用水,这个是完全属于茶艺方面的内容。不同的茶,不见得一定要选用相同的水。在广州,我们试验的结果:鼎湖山泉泡501格朗和古树,表现精彩;而泡501勐海味,则不如店里最普通的水。

不到4%的那些追求极致的人,很少都能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茶叶、茶器、茶艺都能达到最佳状态。由此,我们在品杯里喝到的茶,要最好非常之难。最好的茶应该是偶然得之,灵光一现;正如懒人2011年在勐海惊天地泣鬼神的麻黑黄片。第二天,同一个地方,同样的茶器,同一饼茶,同样是懒人泡;我们已经无法得到同样的感觉。在喝茶、制茶这么多年里,我得到这样的机会,也不到10次;就如玉米描述的,喝到96真醇雅号时的感觉,也是这么一瞬间。那瞬间的精彩,让我永远迷恋;然后会激励我用毕生的时间来实践制茶。

我想,这4%的人之所以执着追求极致;是因为我们大家都有喝到过激动人心的那一刻的体验。然而,我们回想下,那瞬间感动的时刻;我们达到了最好的茶器+最好的茶艺的水平吗?隔了一天后再泡,我们仍然能够感觉得出,茶是好茶!但还那么精彩吗?茶叶、茶器、茶艺,在某一瞬间到达了最佳平衡点,就是那灵光闪烁的时刻。我们拼凑了最好的茶叶,最好的茶具,以及理论上最佳的冲泡方法;可以得到较为出色的茶汤,却不能得到让人震撼的口感;原因在于——天时。

这一刻,气候,你身体的状况;这些你无法控制的因素,在那一瞬间给了你不可复制的体验。我相信大家有过这样的体会;同一饼茶,一群人喝的时候觉得很精彩,独自喝的时候觉得很一般;或者情况反过来。所以,我们会发现,某些茶友用的茶器很一般,却可以泡出极其精彩的茶,也能描述出非常准确的口感。因为他非常认真地研究了茶本身,根据茶的特性反复试验,得出了一个茶最佳的冲泡方法。

举个例子,2001年中茶布朗砖,哪怕你有再好的茶器;冲泡不得当的话,也许你得到的就是酱油。今天下午喝05年的熟茶,简单的茶器,同样的水,喝出了我近段时间的高峰口感。原因是面对着不懂茶的朋友,很随意的冲泡,听他们闲聊,无需自己费神解说。恍然喝出了药味、樟香,等平时冲泡不出来的味道。冰岛乔木的散茶,也跟前段时间有了巨大的差别。一生一熟,都比平时刻意冲泡的时候表现出色。自今年7月以来,今天下午喝得最爽。跟不懂茶的人一起喝,奇妙无穷!

大滇茶道,追求自然。器物本是外来因素,太过苛求,也许反而让自己拘泥其中了。道法自然,简单喝茶。于不经意间,体会茶之意境,方是正道。所以,用自己的方法,喝适合自己的茶;选用适合自己的茶器,研究适合自己的冲泡方法。只有自己多次反复实践,才能进入自己理想的境界。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2012年8月31日星期五晚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196 简单泡新茶
      大滇说茶1001夜,简单泡新茶。

      大滇将推出一系列关于茶的视频,由小将们原创。作为所有视频的出发点,就是简单泡新茶。欢迎大家关注。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这是一种论点。全天下找水,全天下找不同的茶器来试验,面对全国各地的茶友来说,不太现实。所以,大滇只提供基本的冲泡方法,仅供参考。常见的新茶,普通的茶器,一般的用水,基本的冲泡。泡出基本的滋味。这是大滇一系列视屏的出发点。

       一、备茶
       对于生茶,在尽可能保持条索完整的前提下撬茶。尽可能解散,不要整块投入盖碗。我们看见有些茶友用手掰一块,直接投入盖碗,这使得后期出汤非常不可控制。前面出汤可能会较慢,茶汤淡,中间某几泡突然很浓。原因在于茶饼中间部分没有分解散开,直到几泡后松散。

       备茶,自然要解决投茶量的问题。100克盖碗,以6克为标准,根据盖碗容量和个人口感稍做调整。这个是大滇系列视频的标准。

       二、洗茶
       普通的随手泡煮开水后,静置一分钟,然后进行洗茶。静置主要是为了调节水温,让细微的水垢沉下去。针对新茶,尤其是春茶,过高的水温,会导致涩感明显。若说控制在多少度,随时用温度计去测量,显然不可行。所以,水烧沸后,在心里默念,从1数到60,即可。我们建立了这样的标准后,由此来评论某一款茶,才有一个共同的基础。

       1 洗茶的手法
       定点高吊。用定点高吊的方式来洗茶,目的在于控制水温,让水温降低的情况下,又尽可能翻动茶叶。高吊,水柱在空气中的行程增加,冲击力使得盖碗中的茶叶翻腾,灰尘杂质泛起,茶叶也能充分接触水,完成了洗茶的基本目的。完成注水后,立刻沥净茶汤。再次重复这个过程,即洗茶两遍。

       三、关键的第一泡

       1降低出水高度
       洗茶的时候,我们说是定点高冲。这个高点,建议是4-6厘米。第一泡,需要把出水点降低到3-4厘米。这一点,考虑的仍然是水温。毕竟是正式泡茶了,需要较高的温度,所以采用定点低吊冲泡。

      2 冲泡时间
      注水时间大约在10秒内完成,然后,加盖,10秒出汤。有些茶友喜欢加大投茶量,比如110cc盖碗投茶10-15克,对于冲泡技巧的要求就很高了,必须在5秒内完成出汤。我们选择比较中庸的方式来做。在这个过程中,请注意保持随手泡里的水温稳定,将其设置于保温状态。

       四、第2-5泡
       在前面5泡里,主要目的都是防止苦涩过度。我们经常说,一个茶耐泡或者不耐泡;其实,这跟泡茶的方式有关系。如果前5泡浸出物较少,后面必然耐泡。前5泡,我们一直在强调水温,降低水温。降低水温的方法就是,定点,慢速注水,快速出汤。出汤后,盖碗的盖子揭开。理解原理之后,前面5泡的手法基本都一致。

       五、第6-10泡
       一般的茶,泡15泡绝无问题。当然,如果你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一个方针,决定要泡20泡,那也是可以通过水温来调节的。我们基本上以15泡来判别,前段,中段,尾段。中段里,就是一个适中的问题,适当的温度,适当的浸泡时间。这好像是一个很虚的问题。何为适当?如果你每一泡都把随手泡的水烧开,快速注水,浸泡30秒,这就是不适当了。通过对水温和浸泡时间的掌控,尽量维持茶汤的浓度跟前5泡相当,是这个阶段的目标。所以,可能需要对随手泡里的水重新加热,或者另外煮新水。

       六、第11-15泡
       到了尾段,很容易出现水味,怎么办?不要一定想着我要冲泡到第15泡。一旦发现有出现水味的迹象,立刻采取行动,刺激茶叶内含物的溶解;显然,这个时候的策略就是高水温了。水烧到滚烫,低点急速注水,增加浸泡时间。如果这样做还感觉水味出,那么就可以结束了。这里,15泡只是虚数,也许,持续到20-30泡也是可能的。

       大体上,茶的冲泡过程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水温的控制过程;次要因素是茶叶在盖碗中的运动。初期是低温,中段是中温或者高温,尾段是高温。茶叶在盖碗中的运动,前段尽量静止,而后段,尽量让茶叶翻滚。浸泡时间,前面短,后面长,是一个渐进延长的过程。水温、茶叶的运动、浸泡时间,是泡茶过程中的主控因素,属于实质。而注水的方法,出汤速度等是手段。理解实质,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你手型美观与否、身段如何,参加茶艺表演会有用,实际中并不重要。现实操作中,我们无需把茶艺中的装饰成份看得太重。

       这些手段背后的实质,都是水温的控制,以及茶叶的运动。比如定点高吊注水,实际上导致了整个盖碗水温的降低。水从固定点向四周分散,需要时间,时间会降低水温。固定点,使得大部分茶叶保持静止,没有翻动,茶汤浸出物较少,茶汤不至于变得浑浊。翻动茶叶,让茶叶充分浸泡,等同于延长浸泡时间,浓度增加。绕一圈注水,注入的平均水温较高,茶叶的翻动也大,显然适用于泡茶的中后段,需要加强刺激,茶的浸出物才充足。具体用什么样的方式,大家参考泡茶三要素的影响即可。或者控制水温,或者控制茶叶的运动,或者控制浸泡时间。控制三要素是泡茶的基本点,如果再辅以其他,比如好水、好器,自然更佳。茶叶的品质是第一位的,茶艺只是把它正确表现出来。再好的水,再好的器具,再好的手法,对一泡烂茶,都没有办法。昨天喝的一泡锁喉茶就是例子,嗓子一直有冒烟的感觉。传说中,对1992年的下关茶,解决方案是——雪糕。

       以上,就是冲泡新茶的一些道理。今天的题目是简单泡新茶,再回到话题之初的一个术语,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水和器的重要性毋庸讳言,但前提依然是明白泡茶的原理。有好水好器,如果连基本泡茶的道理都不明白,那只能说是明珠投暗了。对于水,不同的水适用的茶也不同。基本上,略偏碱性的水会稍好,但不推荐酸性或者碱性较强。

      大滇泡茶视频,即将发布! 每周一期!敬请关注。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2012年9月3日星期一晚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节日快乐!

TOP

回复 240# 若兮 的帖子

谢谢,你也一样。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197 淡淡喝茶


 


 



       大滇说茶1001夜,淡淡喝茶。

       今晚我们的主题是,淡淡喝茶。

       当然首先要说喝茶的浓度问题。我们经常听说,喝浓茶,容易伤身体。又听说,老茶客喝茶都是很浓的。更有甚者,叫嚣不苦不涩不是茶,茶如果不泡出浓烈的苦涩,那就不叫茶。OK,我们来看几种喝浓茶的情况。

       一、试茶
       似乎,据说,传说;行家们试茶,一定是高浓度的。投茶量较大,闷泡N分钟再试。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酸味、杂味等,在高浓度下确实表现得更清楚;淡泡的时候,如果舌头不敏感,就感觉不到。但是请就此打住,感觉不到是你的舌头不敏感,不是因为没有表现出来,好不好?

       喝茶人的舌头,是辨别口感的主要工具。所以,对茶的审评准不准,先看这人抽烟喝酒的强度。在大滇招人的潜规则里,有一条,不抽烟喝酒。为了表现出通常不易察觉的有关特征,容易地喝出茶叶的毛病来,才用了高浓度的茶汤。这就是为什么评审要用浓茶的原因。浓茶帮助辨别茶汤的性质,苦、涩的程度被最大化,有利于品饮者辨别评判。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茶客,泡茶手法、水温千变万化,对同一个茶,会有完全不同的评价。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较为公平的标准,比如浸泡1分钟-3分钟。在3分钟的浸泡时间下,水温,茶叶的翻动,这两个因素都可以忽略。如此再来衡量与评判所泡的茶,基本上能够做到客观准确。A比B苦,A比C涩,B比C苦……类似结论,可以轻易做出。而在快速出汤,低浓度的条件下,除非特别敏感,较难精确比较出茶的综合口感。试想,3秒出汤的布朗山茶,跟南糯茶的30秒出汤,谁更苦一些?

       二、高浓度的特有口感
       某些茶,的确,在高浓度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口感,而且,这个口感十分愉悦。我曾经在错误的情况下,冲泡了一次01年布朗砖。投茶量适当,但是因为接了个电话,浸泡时间达到了40秒左右。入口,突然有了明显的药香。高浓度下,现在可能还是萌芽阶段的药香,被明显地表现出来了。而淡泡的情况下肯定不易察觉。
      
 

        三、其他喝浓茶的情况

       1 自虐型
       自虐跟茶无关,仅仅只是心情。这一点,正如失恋了醉酒一般。

       2  扮酷型
       这茶都喝不下,怎么还能说会喝茶?老茶客都是这么喝茶的!这种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是很多喝浓茶的人的心理。跟许多人斗酒量一样,谁喝得多,谁更像男人。对此我就奇了怪了。因为这个逻辑的前提是,大家都不是男人,喝得多的,才像男人;而因为我是男人,所以我无需证明自己是男人,因此我不用需要多喝酒来证明什么。太多嗜好超级浓茶的茶友,实际上并不能得到喝茶的快感。我们还是用酒来做比方。好酒不是用度数来衡量的,不是你喝的度数越高,量越大,就说明你越懂得喝酒。

       大多数种类的茶,在浓茶状态下是容易被忽略韵味的,得到的只是条件反射——因为苦,所以后面喝白水也会甜。

       我认为应该倡导喝淡茶。
      

       第一,淡茶容易试出茶韵
       浓茶跟苦涩是相关的,浓茶的苦涩会掩盖茶的其他特性。比如麻黑的焦糖香,在3分钟的高温浸泡后,你永远体会不到。在比较台地茶和大树茶的时候,较淡的茶汤,更容易判别出不同。有韵味还是无韵味,直接凭口感断定。但如果都是浓茶,尤其是前几泡,会很难准确断定。

       第二,淡茶有益健康
       喝茶会上瘾,主要原因是茶里有咖啡因。而浓度是上瘾的主要原因,不浓就会感觉精力不容易集中。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我喝滇绿,一定是泡开了有半缸茶叶的,否则,就看不进书。但是,生茶性凉,喝多了胃寒;熟茶性热,喝多了燥火。凡事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茶汤的适宜浓度
       茶汤浓度,以觉察不出水味为宜。如果都是水的味道,那自然跟品茶无关了。但如果苦涩度过高,令口腔难受,然后追求极苦后喝啥都甜的感觉。那么,不需要什么好茶,任何茶,3分钟闷泡,基本都可以满足。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2012年9月5日星期三晚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198 茶之顿悟


 


    大滇说茶1001夜,茶之顿悟。





       先学习下时事**,最近盛传的太极大师隔空把人震飞,确实厉害。中华武术果然神奇,与普洱一样的神奇。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确实非夷人所能理解。所以,大滇的茶友们,今晚请意守丹田,以后喝茶不要喝到肚子里,要喝到丹田里,要体会丹田发热,运行大小周天的感觉。一杯茶汤下肚,想象着腹部坚硬如铁,刀枪不入,然后,我们就能跟当年义和团的前辈一样……

       茶文化里,附加了太多类似的东西。武术作为健身手段无可厚非,但若明显脱离物理学常识,走入神秘论,可以想见最后这件事的结果必然是:荒唐!回到茶方面,我承认会有某些时刻的神奇,突然展现出一个全新的世界,我称为顿悟:

       一、老班章的发现
       老班章是普洱茶史上的奇迹。目前,“班章为王,易武为后”的格局,稳定了数年,但是班章茶的出名,也就是最近这十年的事。我想,发掘班章茶潜力的人在某一刻一定是有了顿悟。上千年的普洱茶历史里,突然展现出另外一种风格的普洱茶,发掘了班章之美。回到2003年,知道班章茶的人并不多,我相信,如果当时有成熟的标准,班章茶绝对不会脱颖而出。因为班章茶太不符合历史上的普洱茶口感。谁在突然之间发现了班章茶的价值?似乎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了。但这扇窗的打开,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我拒绝承认这是一个偶然的发现,而认为是在经历了长期实践后总结出的代表性茶品。发现了一种独特的茶——试销——反应良好——扩大收购——制作——获得良好市场评价——市场加以炒作——成就名声。这个流程里,如果说没有人蓄意为之,那不可能。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如果我们有机会找到类似的茶,我们仍然可以重复类似的路去赚钱。所以,有了昔归,有了冰岛,有了茶王树等等……

       关于老班章的顿悟,带动了整个普洱茶产业的发展,甚至改变了普洱茶行业的运行轨迹,虽然有炒作的因素,但我们有必要看到核心,是高品质。所以,自2008年来,古树纯料市场,迄今看不见衰退的迹象。大家漫山遍野去找,找遍了云南各大茶区的山山水水,的确让普洱茶更加多姿多彩,对普洱茶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普洱茶的世界,不再单调。这些山头的发掘,绝对没有偶然,都是做茶人、爱好者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双脚发掘出来。所以,要顿悟,没有神话,没有突如其来的慧眼和神通,踏踏实实走遍山山水水吧。

       二、值得尊敬的拼配茶
       有一群人痴迷于拼配,总在试图拼配出完美的茶。经历了无数原料的拼配后发现,完美的茶是不存在的,然后就退而求其次,按照普洱茶的大致方向来做拼配。这些年,我试过太多不成功的拼配茶,也试过少许成功的拼配茶。应该来说,拼配得成功的茶是极少数。但成功的茶也会让人非常敬佩。这里面,也存在顿悟,而这个顿悟,直接造就了几个成功的品牌。我不相信天赐秘方,因为在拼配的实践中,也只有千百次拼配,再经过客户的反复确认,并存放若干年,再反馈,才会得到一个及格的配方,而优秀更加难得。无数茶区的原料,工艺的充分理解,才会有出色的拼配。大师也好,老师傅也好,我想无人可以挑战这个规律。匆匆往茶区一行,甚至凭空想象出的配方,正如太极大师隔空把人打飞一样,需要徒弟们的配合。顿悟,来自千锤百炼,来自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实践,来自发自内心,全神贯注地投入!

       三、时间带来的顿悟、
       普洱茶是一个非常耗时间的茶,有时,判别茶的好坏,要下结论,得花费5-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因为茶在陈化。研究陈化中的茶,很容易把一生投入其中。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并不是空话。我坦言,目前的普洱茶行业,还不具备成就大师和专家的土壤。因为这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行业,系统化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深入,持续的时间,也远远不够。大师或者专家,我的理解要满足几个条件:

       第一,的确扎根在茶区里,熟悉至少30个典型茶区茶之特点;

       第二,跟踪研究从鲜叶到毛茶到陈化的全部过程;

       第三,的确一手制作或者跟踪制作百吨以上的茶,有几十种产品从鲜叶到老茶这个过程的研究。

       一批茶的陈化过程,以20年计算,每年20个品种,要熟悉30个山头的茶,怎么也得花上30年才有发言权吧。所以,慎勿当专家,我辈当自勉,扎实制茶,努力记录经验与教训,不断改进,为后人尽可能提供真实的资料。二十五年后,或者我们可以评说,关于普洱,我了解了大约百分之五!现在,我们才开始入门。

       关于武术,我相信,传说中神秘的老人、乞丐、道士,一定打不过每天进行艰苦训练的重量级拳王;关于普洱,我相信,跑遍万水千山,进行千万次试验,不断跟客户沟通交流,不断改善,才是提升普洱茶制茶水平的不二法门。所以,明天,出发,目标,西双版纳,502批秋茶,继续进行。敬请关注2012年秋大滇制茶日记。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