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一千零一夜,陪你走过!!!

回复 223# 蓝心语嫣 的帖子

分享快乐,请茶。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185 漫淡六大茶山之倚邦


 


      大滇说茶1001夜,继续说六大茶山。

      先从下面的图说起,请大家注意看这株茶树,
 


注意看叶子。
 


      说到云南普洱茶,大家经常会提到大叶种,小叶种。今晚会说一个陌生的名称——柳叶种。成熟的树叶,呈现出柳叶状,通常称为柳叶种。

       这个概念很重要,也许在5年以后,大家谈论的不再是古树和台地;而是修剪过的茶树和没修剪过的茶树,柳叶或者非柳叶。

       这个树种的代表就在倚邦,古六大茶山中早期最出名的茶山。如果说易武茶山是现在公认的六大茶山之首,那么,倚邦茶山在1920年以前的数百年间,应该是古六大茶山之首。所以,今晚首先请大家记住一个词,柳叶种;作为讲述倚邦茶山的开始。而倚邦茶既然在1920年以前就如此出名,自然会伴生有一段辉煌的历史。而这些历史,又跟一个名词紧密相连——倚邦茶马司。

       查阅历史,在明隆庆四年,车里宣慰使划分十二版纳时;六大茶山合为一个版纳,称茶山版纳。版纳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县的意思。县级区域,茶山版纳;即把所有茶区合并为一个县来管理。茶山版纳的治所便设在倚邦。从明隆庆四年至清光绪末年,倚邦一直是六大茶山的**中心和行政主管所在地。为行使皇家管辖权而设置的机构,即为倚邦茶马司。

       在倚邦老街,仍然可以看见当年马帮走过的青石板路。这些石板路诉说着一段我们根本无法相信的历史。倚邦茶马司,是当时gov-ern-ment管理茶叶的机构,跟现在的公司毫无关系。去过倚邦老街的茶友,都会有种诧异;古人是否脑筋有问题,怎么会把县gov-ern-ment设置在山坡上。

       往倚邦山下20公里左右,就是目前的象明乡gov-ern-ment所在地,大河边。不在平地上设置gov-ern-ment,非要在山坡上,很狭窄的地方搞个gov-ern-ment管理机构,真是为难人。实际上,这跟交通有关系。

       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gov-ern-ment从昆明经思茅至倚邦的崇山峻岭中修筑了一条由石板铺成的运茶马道,宽2米,长达数百公里。而倚邦茶山,正好位于思茅、易武、攸乐、蛮砖,等主要茶区的汇合处。守住这个唯一的通道,即可控制滇藏茶马古道的核心。

       那么,倚邦茶为何会走向衰落呢?主要是战争。农民起义引发的战乱,使得人员迁往易武,成就了易武茶六大茶山之首的位置。同时,倚邦茶山的茶树也在战乱中被破坏了很多,产量急剧下降。在古代六大茶山的排名中,倚邦第一,蛮砖可以跟倚邦齐名;直到清末的战乱,才使得这个名次发生了变化。

       倚邦茶区,曼松、曼拱、曼昆、倚邦街、三家村等寨子;其中,曼松的茶历史上一致被列为贡茶。很多人都知道,迄今为止,普洱茶的天价茶一直不是老班章,而是曼松。而曼松的贡茶,又是一个改写了普洱茶定义的茶;即小叶种普洱茶。对于搞学术的人来说,最难解释的就是,曼松的茶到底是不是普洱茶。官方定义,普洱茶是云南大叶种晒青茶;而曼松,一直就是普洱茶最传统的茶区。

       倚邦目前既有大叶种普洱茶,又有小叶种普洱茶。据考证,小叶种的来源是四川地区的茶籽在这一地区播种。有传说是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时候,为了安置掉队的士兵,给了些茶籽在当地种。诸葛亮当然是从四川出发的,所以把孔明尊为茶祖,就是从这里来的。当然,这种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考证过的历史研究成果是,诸葛亮从来就没有到过西双版纳。这些小叶种茶树,估计是四川地区的人带到西双版纳来种植的。毕竟,在历史上的某些朝代,汉族的统治比较残酷;而版纳地区,一直是少数民族自治。因为地广人稀的缘故,外来的外族人谋生较为容易。在倚邦既有大叶种也有小叶种;说明了历史上,倚邦确实曾经是一个商家云集,外地人流动人口经常来往的地区。他们带来一些非本地的树种也属正常;正如目前在云南,最近这些年也有台湾茶商栽种,来自台湾的高山乌龙茶树等。

       倚邦茶因为较多小叶种茶树的缘故;其特点跟易武茶相比,非常不同。倚邦茶树,比易武未修剪的茶树低矮;大体可以认为是小乔木种;叶小、芽细、节短。这些跟四川绿茶非常接近。今年收了一些曼拱的毛料,这样的茶,除了具备倚邦茶特有的小叶种的香气,也有大叶种的厚重;涩较轻,回甘很好。由于倚邦茶经历了若干年的修养生息,目前的茶质值得期待。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 over !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186 漫淡六大茶山之三


 


大滇说茶1001夜  漫话古六大茶山。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我们来看一个表格,全州古茶园情况表。









































全州古茶园情况表
县市名 古茶园 全年平均 全年 分布的乡镇
面积(亩) 单产(kg) 总产(t) 个数
景洪 8214 19.3 158.8 5
勐海 46216 26.3 1216.74 12
勐腊 27793 13.3 369.93 4
合计 82223 21.2 1745.45 21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这是来自西双版纳州gov-ern-ment茶叶办的一个数据表格。这个数据的统计期限是2005年。鉴于古茶树不会有太大变化,所以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的参考依据。有数据表明,版纳地区年产古树茶大约为1745吨。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187  解构普洱


 

大滇说茶1001夜,解构普洱茶。

       在进入正题之前,做个简单提示。在高温和高湿的情况下,发酵进行较快,香气会低沉。类比熟茶的发酵过程;在人工发酵的第一阶段,青毛茶会发酸,长白毛;红茶的发酵过程里,在某个阶段也会发酸;过了这个时期,在秋高气爽的时候,茶会恢复正常。

       进入今晚的正题,解构普洱茶。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把普洱茶的本来面目解构出来给大家,一直是大滇的使命。但在实际操作中,面对各位热情茶友的诸多问题,大滇充满了无力感。为什么?为什么?……诸多的为什么让我无法回答。其实答案只有一个;因为它本来就长成这样。茶树的生长依赖于土壤,树种、气候等诸多因素,无法用统一的规则来解释。存在,即是合理。而为了解释它的存在,牵强的去找原因,是大滇所不为也。也因为这样,有了大滇夏令营的举办。

       一  信事实,信自己
       在大滇的学茶经历里,有一个重要的结论:什么样的老师,都比不过实践,比不过事实本身。对着茶树,什么样的大师都会变得无力。正宗的鲜叶,经过正确的加工,成为毛茶,经过正确的压制、干燥、成型,这样的一饼茶,无需经过专家或者权威,证明是老班章或者是麻黑;因为它本来就是。因为亲眼看着采摘,看着制作,熟悉它的味道;亲自体验它每一年的滋味变化,你会因为某人说它不是正宗的而怀疑自己吗?某些专家甚至根本没有到过茶区就妄言不是大树,或者断言某茶区根本没有大树。所以,大滇提倡有条件的茶友亲历茶区,看看实际情况。真相其实很简单,只是因为利益冲突的缘故;普洱茶在世人眼中的形象,是大大扭曲的。

       二  古树茶的大量存在,是事实,也无需假冒。
       对古树茶持有疑义的许多茶友,第一感觉是觉得稀少珍贵,不易得到。可是当你面对着数千亩、上万亩古茶树林,以及几十户人家的时候,你作何感想?由于山顶居住人口极其稀少,而茶树资源非常丰富的时候,我们甚至看到了许多茶树根本来不及采摘,何需假冒?供不应求是事实,然而供不应求就会产生假冒?至少在某些山上,这不会是事实;因为瓶颈是劳动力不足,而非产量不足。我们看到了在山上,古树茶没人采摘的情况;当然,台地茶、小树茶更加没人采摘了;而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当然,什么茶都有人采摘。


 


      南糯山800年的古茶树,第一届普洱夏令营第一天。

      三  特别实例,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并存的例子
      本次夏令营,给大家印象最深的例子之一是在景迈。随便在林中,相邻三棵树;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特征明显的茶树并存,且树龄都在数百年之上。如果采摘制作成毛茶,很容易被专家下结论拼了台地茶、小树茶。事实上,各茶区甚少是单一品种的茶树。大滇的实践经验表明,越是历史悠久的茶区,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混生的情况发生得越多;老班章、班盆、倚邦、景迈、勐宋等概无例外。

 

       茶树的多样性还同时表现在变异。同样的品种不知道为什么就发生了基因突变,这就是紫芽。在帕沙、在景迈、在大滇麻黑庄园,我们都很容易发现紫芽的例子。采摘鲜叶在嘴里咀嚼的感觉,明显比旁边的鲜叶涩得多。

 
      这个人,站在这里,只是为了,见证紫芽!


 
      数百年的茶树,发出这样的嫩芽,既不肥壮,也不厚实;你会说,这不是大树茶?而事物的另外一面,是我们总是在寻找那些肥壮的,专家们心目中的古树茶。


 


 

      春茶结束后,台地茶经过修剪,发出了大量的芽,非常肥壮。本次夏令营的一个直观结论就是;古树茶与叶底厚实,肥壮、芽叶大小无关。

      正文结束,下面是本次夏令营的一些场面。(后面单独发贴)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188 解构普洱 下篇 

       大滇说茶1001夜,继续解构普洱茶。

       学茶是一件可怕的事,费神、费钱。光这个还是小事,最重要的是,有生命危险;所以郑板桥才说,难得糊涂。若想把普洱茶真正弄明白,的确得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普洱夏令营的诸君一定有了初步的体会。哪怕是第一届训练营上号称大滇收茶史上最轻松的收茶之路,走起来也很不容易;有茶友说,回来后休息了两天;这样的艰险之路,使得大滇不得不考虑,下一届的夏令营,无限期推迟。下一届的行程比第一届还要艰难许多;如果第一届都不能适应,显然第二届就要做更加充分的准备。

让我们回顾一起走过的艰难旅程
 


 

      有些时候,为了求证真相,我们不得不如此。老班章的路,无论如何,必须走上去;起码,我是这样的人。解构普洱茶的真相,当然是依据茶树、茶山,事实给出的答案,才是最权威的。今晚,继续解析本次夏令营中的一些现象。

       关于熟茶,也许大家都看到了工厂正在渥堆发酵中的熟茶,大滇也为大家解析了为何同样的工艺,会发酵出不同品质的熟茶。看外观,闻味道,就可以看出熟茶的好与不好。不需要多么专业的知识,正常人都知道哪堆茶不好;其最根本的起因则是晒青毛茶的好坏。不求甚解的人,会经常有一种荒谬的行为;那就是,熟茶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生茶卖不掉了,去工厂打散了发熟茶;烘青绿茶过期了,卖不掉了,拿去发熟茶;凡是不好卖的,卖不掉的,就都拿去发熟茶。这是许多业余从业人士的做法。OK,没问题,去发酵;但是发酵出来的品质就会大不一样了。发酵并不会修正或者掩盖茶的缺陷;不好的原料,发出来依然是不好的熟茶。所以,大滇依然得强调,原料很重要,无法用工艺纠正!说到这里,顺便插一句题外话。因为长久不在广州的原因,刚回来,同行约了喝茶,说到一个茶,8582;202批,才20多元一片,就有朋友收了很多。理由是拼配得好,品牌知名度大。试喝了一下,正好把上面这句话奉送给朋友;原料很重要,无法用工艺纠正!

       第一个现象,熟茶的堆味
       对于发酵得较好的那一堆茶,夏令营的茶友都一起试喝了,给予很高评价。然后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堆味很轻。有一种言论,说发酵堆味越重的熟茶,后续转化越好;我不知道这种言论能从何处找到科学依据。事实上,对于单一原料,如果发酵适度的话,堆味并不重;从堆子里现抓的一泡茶,(距离渥堆发酵结束还有半个月左右),堆味不重,发酵正好适度,叶底也很均匀;这就很好地击溃了这种说法。

       大滇总是用很笨的方法来研究熟茶;重复同一地区;同样的原料、同样的发酵场地、同样的水;同样的发酵方法;历经数年,不断改进。在掌握大量参数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总能逼近最佳的发酵程度。

       堆味较重,在我的理解里,要么是发酵不足;要么是毛茶成分复杂,产生了较多杂味。如何理解这一点?假如毛茶A 是勐海一芽一叶,毛茶B 是易武老黄片,毛茶C 是临沧地区毛茶,梗长叶少;各一吨,混合在一起发酵,如何加水?A发酵适度的时候,意味着B可能发酵过度了;C适度则A 就一定不适度。这种情况下,堆味就会较重,杂味很多。相对来说,单一原料发酵,较容易达到适度发酵。然后,把各种单一原料发酵出来的毛茶,分级后再进行拼配,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熟茶制品。

       第二个现象,是新工艺的应用。
       大家看到了现在很多毛茶,都是隔着塑料大棚晒干或者阴干的,颜色发生了不同,卖相很好,而太阳味不足。有些毛茶,与其说是晒干,不如说是阴干。这些毛茶,颠覆了传统印象。如果用5年前的结论来判断新工艺的毛茶,则很容易栽跟头,做出错误的判断。

       第三个现象,是普洱茶发展趋势的问题
       正如大家所见,著名的普洱茶区,罕见大厂去收茶。发烧友、小众茶商是收茶的主流。表面上看起来简单的普洱茶制茶过程,实际上整合了茶农、茶商、茶厂、包装厂等多个环节。茶商与茶农的一一对应关系已经成型,并成为高端茶的发展主流。这种合作关系的稳定,有利于普洱茶品质的提高,以及普洱茶的规范发展。高端普洱茶,是一种资源;控制资源的多少,决定了未来的前景。

茶山行


 



  


 

 


 


 

朝拜贺松茶王

 

此树名为:四分五裂

 
主干断了,从根部发出许多枝。

麻黑七星级茶树

 


 

  


  
七星麻黑,不像麻黑的麻黑,答案,留作悬念。

    

 


 


 


 


 


 


 


 


 


 


 


 


  

熟茶堆子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189 谁在颠覆普洱茶 上篇
大滇说茶1001夜,谁在颠覆普洱茶?

      普洱茶是一个古老的品种,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迄今为止,有一些基础性的概念仍然没有得到明确认识。大滇跟任何一个新茶友聊天,不管喝了10年还是8年,或者刚开始喝普洱;首先面对的都是同样的话题:纯料和拼配;乔木和台地;现喝与存放。而大滇的一惯行为,似乎是颠覆了众多资深茶友的认知。大滇制茶,以古树纯料为主,也做拼配;但本质上并不代表纯料派,也不代表古树派。如果把这些概念对立起来,非要站队,变成非黑即白,是非常不合理的。大滇列举如下铁证,请各位谨记。

      1  1949年以前制作的茶,主要是纯料茶;
      2  1990年以前制作的茶,主要是乔木茶为原料;
      3  1949年以前的工艺,是手工石磨为主;
      4  起码在1990年以前,普洱茶没有越陈越香的说法。

      上述4点,我想应该没有任何人可以否认;简单说明如下。

      1、1949年前制作的茶主要为纯料茶,是当时条件所限,交通物流运输不便,一般就地取材压制。现存的一些茶也说明,号级茶主要以古六大茶山的茶为主而制作,都可以划分为纯料茶。由此上溯到1000多年前,普洱茶的发源,普洱茶的制作;应该都是以纯料茶为主的。大滇制茶的原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

      拼配茶的历史始于1949年后。国营垄断时期,为了均衡全省各地产茶区的利益,把所有茶叶都用起来,才有了拼配。拼配的起源,并非是为了提升茶品的质量,只是为了经济效益。在纯料茶的历史上,经过上千年的竞争;普洱茶名重京师,以古六大茶山最佳;是世所公认。而60年的拼配,抹杀了茶山的特性,抹杀了普洱茶的真、纯。原来的普洱茶,生产者、商家、消费者都可以明确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原料,制作成什么样的茶;从而可以依据茶山来确定自己购买的需求。而拼配,抹杀了个性,形成了所谓神秘配方,把普洱茶变得神秘起来;最后,除了配方者,生产者、商家、消费者都不知道这些茶的构成原料,从而,配方掌握者就有了某种特权;而这个并不稳定的配方,被一些人利用,炒作、神话,就有了2007年的巨大泡沫。 

      反观2008以来的纯料茶趋势,消费者甚至都有资料获悉,老班章毛茶的价格,麻黑毛茶的价格等等。随着名山毛茶价格的攀升,以某些拼配茶为主的厂家、商家,就异口同声,高喊泡沫大了,泡沫大了;但这个所谓的泡沫一直没有破灭。为什么?优质的茶对应高端的价格,并非是泡沫;而不管如何,那种莫名其妙、鱼目混珠式的价格疯狂,才是泡沫。现在的茶商,现在的茶友;我想,大部分应该都是普洱茶品饮者里的90后;所以,很不幸,在普洱茶历史上最浮躁的时期,接受了最没品的教育。1990-2007年的历史,我想命名为普洱茶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主流是拼配,是台地,是乱世之作;佳作极为稀少!由此教育出的消费者,还自诩为老茶客。以1990-2007年的主流茶品为标竿,去衡量整个普洱茶,就很容易错误理解普洱茶!

      请大家注意1990年,这个重要的分水岭。1990年前制作的茶,主要是乔木茶为原料。为何?请注意大益的布朗山基地、巴达山基地是什么时间开始种植的?1986年! 80年代,是云南茶农在gov-ern-ment统一要求下,大面积种植新茶园,由此形成台地茶的高峰期。台地茶试验于1960年代,1970年代末开始推广,1980年代开始大量种植。其导致的后果是,1990年前普洱茶的年产量不到1000吨;目前的普洱茶产量是5-6万吨。2007年高峰期,制造了大约14万吨。根据茶树的生长周期,起码需要5年左右的生长才能开采。所以,我们把1990年划分为台地茶开始大规模成为普洱茶原料的开始。不一定那么精确,但八九不离十。由台地茶的生产历史,得出一个结论:1990年前生产的普洱茶,以古树、乔木茶为主要原料。

      我查阅了普洱茶的生产历史;在80年代,平均年产量为500吨左右,只是目前产量的百分之一。当我们拿着号级茶、印级茶来对比现在的主流普洱茶,原料已经面目全非了。希望用台地茶来存放出号级茶、印级茶的口感,似乎从原料这一关就说不过去。要恢复普洱茶在清朝以来的盛名,似乎较为靠谱的方式,还是得从原料的一致性上考虑。古树茶、乔木茶应该成为收藏级普洱茶的基本要求;而1990年以来,用台地茶制作的普洱茶,迄今为止并没有出现给人印象深刻的茶品;也从另一面佐证了这一点。

      88青、99易昌号、99绿大树、大白菜……市场上稍有名气的茶,似乎都一定会靠上乔木或者古树原料;或者野放、野生的概念。或许,这些优质茶数量太少,大众接触不到;所以,目前茶友的构成里,仍然是喝着最普通的茶,最大众的茶成长起来的茶友,以台地+拼配为主;因为真正的优质茶数量太少,大众接触不到。20年喝普洱茶的历史,虽然足以形成对普洱茶的基本认知,但忽略了历史上最为优秀的普洱茶应该具有怎样的本质。
把20年以来的,拼配+台地的口感,当做了普洱茶的评判标准,是一种悲哀;而最悲哀的是,哪怕这20年内喝到一款好茶,却依然无法找到一个能复制这种口感的制茶人。在大滇的体系里,强调包容性,台地+拼配有它应该有的位置;但只能是普洱茶的一个方面,而不是主要方面。台地+拼配有其存在的理由,就是入门不需要很高的门槛。但如果只是少林寺的新人,刚学了一点入门功夫,就以为自己是少林派高手,那是一定是要被人打得鼻青脸肿的。

      下周我们继续,谁在颠覆普洱茶!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190 谁在颠覆普洱茶 中篇


 


大滇说茶1001夜,谁在颠覆普洱茶?

       我们在前面讲了普洱茶的真正传统是纯料+乔木+手工石磨压制,还是脱离不开原料+工艺的范畴。从有历史记载的唐朝,直到1949年;普洱茶的主流都是采用乔木茶,纯料茶,手工石磨压制而成;历经千年,久经考验,成就了普洱茶的名声。1990-2007年,这混乱的18年,采用了不同于传统的原料和工艺,大量生产制作,占据了目前市场流通量的90%以上。更可怕的是,这个混乱年代误导出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愚昧的业内人士,并且还把持着主流的话语权,给整个行业带来了灾难性的严重后果。

       第一  名不符实
       年份不对,山头不对,包装胡乱书写年份和山头用料,对消费者的误导非常严重。一款号称10多年的茶,实际只是两三年的茶做仓而出。业者以从事这行业数十年的经验拍胸脯保证,让购买者确信茶的陈期没有问题。以此为标杆,对完整经过5-8年入仓~退仓全过程的茶,给予30年陈期的判断,会轻松成立。市面上流行所谓的文革砖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二  利益驱使
       业内有不少明白人,非常明白普洱茶的真相,却苦于自己的库存量大,不能告诉茶友真相。关于这一点,我也曾矛盾和斗争过。XXX。做为大厂货的经销商,我很了解;少则数百万,多则千万上亿的库存,必须以这些库存所代表的利益为出发点。茶商不是茶友,并不总是用茶叶品质来说话的。颠覆普洱茶的,恰恰就是这种永恒的商业利益。

       乔木或古树纯料+手工石磨压制,似乎就是古代普洱茶的完美公式了。大滇如果是站在传统这一边,立刻会看到对面站出了成千上万人,有无数批驳的话要对我说;所以,有必要先把自己的观点说明白:古人有可取之处,我取古人;今人有可取之处,我取今人;这就是大滇制茶之道。从普洱茶的发展史上,大滇判断,原料选取古树乔木才是正确的方向;然而,拼配之道,也可作为普洱的一个支系,独具魅力。当然,大滇所认同的拼配,是基于品质互补的拼配,而非为了降低成本的拼配。这个就是1949年后,整个行业对于普洱茶的贡献。纯料与拼配共存共荣,并无不妥之处;非要泾渭分明,置之对立,毫无必要。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改变了普洱茶。先进的科技进步,当然要采用;一味复古,置现代科技于不顾,那叫食古不化。就如大滇一直认同的锅炉蒸汽蒸茶,效果明显要好于传统工艺下的蒸茶。合理利用现代工艺,的确能帮助普洱茶做得更卫生,更富活力。

       让我们来回顾两派争议的焦点:

       第一流派,大厂派;原料和工艺都是顶尖的,不容质疑的;
       第二流派,完全复古;凡是古代的,都是对的,全力模仿。

       第一流派质疑第二流派的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大厂更具规模,更卫生,更具经验,更正规……。  

       我不知道这样的论调有何依据?这些仅仅是依赖于从业者的主观判断。凡是规模大的,理所当然就应该正规,就应该差不到哪里去;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小的,则一定会跟脏乱差、不正规结缘;由此论之,华夏长城干红,应该比拉菲更加优秀的正规化品质……

       第二流派相对于第一流派,引以为傲的,是原料。原料,细节上面明显强于第一流派,但一味的复古,却又有着致命的先天不足。我想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作为今晚说茶的结束:为什么普洱茶在历史上一直是粗茶?十大名茶里一直没有普洱茶的排名?为什么历史上的普洱茶,没有越陈越香的说法?既然古法就能达到顶级茶的水平,为什么普洱茶在历史上一直是小众茶,不入大雅之堂?

      周三,将继续解析谁在颠覆普洱茶。
      大滇说茶1001夜,今夜到此结束。谢谢。OVER!

                                                                                           2012年8月20日晚 星期一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190 谁在颠覆普洱茶 中篇


 


大滇说茶1001夜,谁在颠覆普洱茶?

       我们在前面讲了普洱茶的真正传统是纯料+乔木+手工石磨压制,还是脱离不开原料+工艺的范畴。从有历史记载的唐朝,直到1949年;普洱茶的主流都是采用乔木茶,纯料茶,手工石磨压制而成;历经千年,久经考验,成就了普洱茶的名声。1990-2007年,这混乱的18年,采用了不同于传统的原料和工艺,大量生产制作,占据了目前市场流通量的90%以上。更可怕的是,这个混乱年代误导出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愚昧的业内人士,并且还把持着主流的话语权,给整个行业带来了灾难性的严重后果。

       第一  名不符实
       年份不对,山头不对,包装胡乱书写年份和山头用料,对消费者的误导非常严重。一款号称10多年的茶,实际只是两三年的茶做仓而出。业者以从事这行业数十年的经验拍胸脯保证,让购买者确信茶的陈期没有问题。以此为标杆,对完整经过5-8年入仓~退仓全过程的茶,给予30年陈期的判断,会轻松成立。市面上流行所谓的文革砖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二  利益驱使
       业内有不少明白人,非常明白普洱茶的真相,却苦于自己的库存量大,不能告诉茶友真相。关于这一点,我也曾矛盾和斗争过。XXX。做为大厂货的经销商,我很了解;少则数百万,多则千万上亿的库存,必须以这些库存所代表的利益为出发点。茶商不是茶友,并不总是用茶叶品质来说话的。颠覆普洱茶的,恰恰就是这种永恒的商业利益。

       乔木或古树纯料+手工石磨压制,似乎就是古代普洱茶的完美公式了。大滇如果是站在传统这一边,立刻会看到对面站出了成千上万人,有无数批驳的话要对我说;所以,有必要先把自己的观点说明白:古人有可取之处,我取古人;今人有可取之处,我取今人;这就是大滇制茶之道。从普洱茶的发展史上,大滇判断,原料选取古树乔木才是正确的方向;然而,拼配之道,也可作为普洱的一个支系,独具魅力。当然,大滇所认同的拼配,是基于品质互补的拼配,而非为了降低成本的拼配。这个就是1949年后,整个行业对于普洱茶的贡献。纯料与拼配共存共荣,并无不妥之处;非要泾渭分明,置之对立,毫无必要。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改变了普洱茶。先进的科技进步,当然要采用;一味复古,置现代科技于不顾,那叫食古不化。就如大滇一直认同的锅炉蒸汽蒸茶,效果明显要好于传统工艺下的蒸茶。合理利用现代工艺,的确能帮助普洱茶做得更卫生,更富活力。

       让我们来回顾两派争议的焦点:

       第一流派,大厂派;原料和工艺都是顶尖的,不容质疑的;
       第二流派,完全复古;凡是古代的,都是对的,全力模仿。

       第一流派质疑第二流派的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大厂更具规模,更卫生,更具经验,更正规……。  

       我不知道这样的论调有何依据?这些仅仅是依赖于从业者的主观判断。凡是规模大的,理所当然就应该正规,就应该差不到哪里去;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小的,则一定会跟脏乱差、不正规结缘;由此论之,华夏长城干红,应该比拉菲更加优秀的正规化品质……

       第二流派相对于第一流派,引以为傲的,是原料。原料,细节上面明显强于第一流派,但一味的复古,却又有着致命的先天不足。我想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作为今晚说茶的结束:为什么普洱茶在历史上一直是粗茶?十大名茶里一直没有普洱茶的排名?为什么历史上的普洱茶,没有越陈越香的说法?既然古法就能达到顶级茶的水平,为什么普洱茶在历史上一直是小众茶,不入大雅之堂?

      周三,将继续解析谁在颠覆普洱茶。
      大滇说茶1001夜,今夜到此结束。谢谢。OVER!

                                                                                           2012年8月20日晚 星期一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哇 哇 哇,我也想去看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