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一千零一夜,陪你走过!!!

大滇说茶1001夜之68  普洱江湖中的邪魔外道

       今天的主题讲的是一些非常偏门的东西,我们谓之为——普洱江湖中的邪魔外道。这些非同寻常的手段,经常被某些从业者使用,并当做很高深的知识,让很多刚入门的人肃然起敬。首先从场面上镇住。我们本着大滇对普洱茶的理念——中正醇和,来解析这些貌似神秘的东西。

      第一种  普洱的评审杯
      首先摆出这种场面,让你看起来,专业,肃穆。我不知道有几个人知道这套东西,方便的茶友帮忙上个图,因为现在在外面,无线上,没有带我自己的电脑,抱歉抱歉。这个形式,对于普通的茶友,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而这样的泡法,也只适合同行加专业的交流,因为,目的只是区别,区别不同的茶。  

      这个鉴别的过程,我想没有非常专业的功力,实际上很难。超过90%使用专业品审杯的商家,其实从来没有正确使用过,目的,只是唬人。  

      第二   试茶方法
      我见过某些世外高人试茶,必然重手,投茶量较大,必然闷3分钟,然后喝着极端苦涩的茶,开始点评。我想,很多爱好者应该见到这种做法。据说,重泡,闷泡几分钟是为了试出茶的缺点。这个闷泡,是某些人的独门绝技。然后,据此可以点评茶质如何。闷泡3分钟后,再泡,来说明这个茶的耐泡度以及内质。如果闷泡后还很耐泡,则跟内质好直接关联。或者,根据泡出的滋味,如果涩重,则给出一个结论,不是好茶。关于这种方法,我暂不点评。

      第三点   从叶底来看茶
      衡量指标:看叶底的膨胀度,如果茶泡开后,满满的以盖碗,甚至直接撑到了盖子,就断言这个茶是好茶,转化潜力无限。这种说法,我们不置可否。关于以上这些做法,大滇统称为邪魔外道的做法。

      仅仅靠这些招数,很多人混了一辈子。也造就了在某些圈子里的权威地位。一招鲜,吃遍天。在正规茶厂做过的,以及受过严谨茶学教育的人群中,我请教过这些做法,但并未得到认可。方式可以多样,但最后的结果无外乎:原料、工艺、存储。这些外在的所谓衡量手段,也许是某些经验的总结,也许只对某些茶区的茶适用。所以,我希望,有一个合适的界限。

      给一个结论,限定合理的范围。我请大家试试一个做法。对于市场上一般110CC-130CC的盖碗,你投茶12克-15克,同等情况下比较。易武和布朗的茶,布朗的茶,比如章家三队,你试试,膨胀的程度有多少?今年的景迈茶,膨胀度应该是最多的,而易武的茶,较难膨胀。根据膨胀度来判别,我确实很困惑,到底哪个茶好?

      然后再根据闷泡法,实际上,易武的茶最后最耐泡。而布朗系的台地茶,闷泡几分钟后,淡然无味。如果据此推断,布朗系的茶就是很差的了?实际上更准确的解释还是,易武系的茶,采摘较老,揉捻较轻,并不容易出汤,对于膨胀度,我个人觉得相对来说,中壮茶青,显然更容易膨胀。而较嫩的采摘方式,膨胀度显然要小一些。

      同一件事,换种形式和角度,给人的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到底是形式重于实质?还是实质重于形式?我们在前述内容中谈过各种流派,但基本上还仅仅限于名门正派。但把某些形式稍做弯曲,来进行解读,让这些形式显得神秘,可能会形成:结果正确,而论证过程不正确。

      我相信,所有手段,用原料加工艺加存储这样的方式去解读,依然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无需这些貌似专业的方式。作为制茶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茶简化,而不是搞得更复杂。     

      中国的消费者,很累,为了买到安全的食品,都必须做专家。然后这种心理造就了如果不做专家状,很多消费者就不信。我认识一些卖老茶的人,进入这个行业的时间并不久,但是年纪够老,所以,许多人信,破绽百出的老茶,销售很火爆。我也见过,一个年代并不久远的茶,非要穿上老茶的衣服,在一个年纪比较老的人手里,轻易出去。

      魔由心生。你信什么,那便是什么。我希望更多的茶友去茶山,去茶厂,理解更多的实际情况。实际上,普洱茶是一个非常落后的产业。我说过,许多著名大厂的生产条件,不如珠三角一个小厂的条件。论科技水平,论人才状况,论销售规模,论营销手段,几个亿的普洱茶企业,真的还只是非常普通的企业,即便在当地,也算不上大企业。云南固然落后,但稍有能力的人,还是更愿意去省会昆明工作和生活,除非没有办法。  

      小城市较难留住人才,一个小的产业,也必将没有太多的神奇。没有人才和资金的投入,神话并不那么容易诞生。作为一个对普洱茶的所谓大企业有所了解的人,我希望理智的茶友,平心静气来看待这个产业,普洱茶,既不神秘,也不神奇,而现在,才只是普洱茶新时代的开始。  

      over !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69 普洱不是越陈越香

      今天我们继续大滇说茶1001夜,长夜漫漫啊,漫长的夏天,似乎喝浓茶会比较爽,但我个人虽然喜好浓茶,还是建议不要喝或者少喝浓茶。今天我们谈的主题是: 普洱茶不是越陈越香。

      这个主题跟我们之前讲过的普洱茶越陈越香,是个逆命题。按理来说,这两个命题中必有一个错误的。而实际上,在实践中,这两个结论都并行不悖。都是正确的。因为,我们会在这前面加上若干前提条件。

      所以,很多无聊的文人,在做辩论的时候,总是给你出这样的选项,普洱茶到底是不是越陈越香?你答Yes 或者NO, 你都会被批驳。

      事实上,在普洱茶的各个论坛里,经常看见吵架贴,都是各执一词,炒得天昏地暗,实际上,吵的人都明白,但只是出于利益关系,非要绝对化不可,来打压对手。

      同样的例子,问某某人的茶好不好?答案可以是:好,也可以说不好。我可以把自己赞到天上有,地上无,也可以把自己贬低得狗屎不如。而且,说得出很多道理。绝对让人信服。下面,我们就来解析普洱茶不是越陈越香的道理。

      按照大滇较为严密的逻辑方式,我们先设定若干前提条件:

      第一  原料优秀;
      第二  工艺适当;
      第三  存储正常。

      在满足这三大条件的情况下, 普洱茶可以越陈越香,也可以不越陈越香。中间的界限在于:

      在多长时间内是越陈越香的?我们不能像周星星那样说: 如果非要一个期限,那是。。。。一万年!这个陈期是有限度的。普洱茶的所谓越陈越香,我是认可的,但同样认可,茶的转化是有高峰期的。如果过了这个高峰期,依然会趋向不越陈越香。

      实际上,这个是个人制茶的基础理论之一。即出品一款茶,在生产前,已经大致确定了这个茶的陈期,或者说最佳保存期。并由此采取相关的工艺。为了方便统一,我们确定了以普洱茶销量最大的广东地区的气候为参照。给出了每个茶大致的最佳存储期。下面,我们以几个茶为例,来解析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以及并非越陈越香。

      从一堆原料中挑选较嫩的料来制作小饼(125克),用相当重的石磨来压制(相当于铁饼了),而其它的料用来压制大饼(357克),这两个茶用的是一样的原料(等级有所不同),但大家最后发现,这两个茶的口感相去甚远,而其实忽略了这两个茶表现的思想。

      实际上,最初的思路是: 小“铁饼”,是为存储期达到15年-20年而设计,而第二个茶,则是为存储期达到8-10年而设计,如果要说,这两个茶最大的不同,或者做这两个茶的初衷,就在这里。我建议的存储期是如此不同,所以采用了不同的原料以及工艺。读懂工艺,有助于你理解制作者的意图,确定不同的收藏方法,以及正确品种。你当然不要指望这个小饼,在第7-10年出现最佳的状态,也不要指望在第15年,用大饼去跟小饼PK,结局早已经注定,15年的时候,小饼是赢家。第8-10年的时候,大饼是赢家。

      下面我来谈一下关于最佳品印期的一些个人看法,为了避免引起误解,我不对别人制作的茶说三道四,只以自己的茶为例:

      第一 压制工艺,松紧度对于最佳品饮期有巨大影响;
      第二 原料对于最佳品饮期有巨大影响;

      请注意,我是在若干前提下来说明这一点的,比如,相对于同一个存储地。免得有人钻牛角尖。

      因为试图保持15年的陈期,那个小饼,用了非常重的石磨压制;而那个大饼,用的是普通石磨压制;XX铁饼,试图将最佳品印期发到30年,让爱情海枯石烂,所以采用的是铁饼的方式。2008年的XXX,因为是当年新发酵的茶,所以采用了泡饼方式,而2009年,原料已经经过一年陈化,因此采用了较紧的方式,这些,我们关于工艺的选择,对陈化周期有巨大影响。

      而另外一点,是原料性质,这里主要是以台地茶和老树大树茶为区分点。相对来说,台地茶的刺激性强,而大树茶较为柔和,我个人认为,台地茶需要较多时间的陈化,而同等情况下,大树茶陈化得更快一些。一饼8年陈期的易武台地茶和大树茶,也许台地茶仍然苦涩味重,尚不适合饮用,而大树茶口感已经非常不错了。

      在正常情况下,同一地区,大树茶的苦涩度是较低的。那么,综合原料以及工艺,再结合当地的条件,我们不难判断一个茶在当地的陈化期,最佳状态应该是多少年。当然,这个多少年应该是一个范围。太多的时间,许多无聊的抬杠人士,非要给我精确到具体哪一年,甚至哪一个月,哪一日,我简单回答:我是学工科的,不是学理科的。

      这个有本质的区别,理科会计算出一个精确的结果,以此为正确答案,而工科会计算出一个结果,再乘以一定的安全系数。举个跟大家生活相关的例子,我是学发动机的,跟汽车有点关系。在设计发动机的时候,你要是照计算结果去生产,那基本上100%是废品,一般要考虑材料误差,工艺误差等很多因素,计算的结果乘以1.5,乘以2,乘以3 都属于正常。年纪跟我差不多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一个广告,玉柴机器,王牌动力!原因在于,这个系数放得比较大, 超载能力强,得到了山西运煤超载司机的欢迎。

      所以,大滇认为,普洱茶产品也存在这样一个周期,从一开始这个状态到比较理想的状态,这个是波浪上升的,然后再趋向下降,我们给出这个理想状态的数值,以及理由,给大滇的爱好者做参考,并不代表绝对正确。这就是,普洱茶并非越陈越香的理由。放了一百年的普洱茶,也许能喝,但估计碳化会比较厉害,品饮价值不大。最大的意义应该是考古价值,哦,我们通过这些茶明白,原来100年前的普洱茶是含有很多黄片的,原来1万多年前的原始人也喝普洱茶,不过是把这个当做药而已!

        Over!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70 普洱茶的特殊价值

      在开聊前,我先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一个资深的茶友,患病了,而且病得不轻,病情不明。

      给老吴打电话说,是被气病的。因为,他珍藏了一饼70年代的茶,但是,没有人相信他,而他,又不能把茶拿出来给大家喝了,来证明这个茶是70年代。还想继续收藏。另外,他觉得,那些不相信他茶的人,是想蹭他的茶喝。他说,即便他给他们喝了,他们也喝不出。

      因此郁闷。最糟糕的是,他每次一说那饼70年代的茶,都要被人笑话,得了个绰号,叫做,70年代。大家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到这位茶友?别跟我说,淡定。

      都藏了30多年了,淡定得了吗?几十年的辛勤劳动被否定了。他让我说句公道话。我就公道的说了句话:先拍个图片给我看下。他说,没什么好看的,是白纸的。以前去版纳,人家送的。那我真没办法,我说,只能拿来喝了,才能说明。

      我能想象出这位茶友的悲伤。手里捧着一饼可能是绝世好茶的茶,却无法被众茶友景仰。这个也算了,居然被人当做骗子,更加郁闷了。我说,就算我相信你,那又怎样?

      但事实来说,我确实无法相信,我只看见了你对普洱茶的热情。呵呵,这就是今晚我们的话题。普洱茶的特殊价值。

      第一点,成就感。
      存一些普洱茶,除了基本的品饮价值之外,我想,每个茶友都想获得一点成就感。这成就感,不见得来自金钱方面,升值了,而更多来自一些精神上的需求,嘿嘿,这茶是我自己存出来的,味道好极了。我们都想获得这种美好的体验。

      我认识某工厂的老板,2007年,6万元买了一批茶,这批茶,不多,只有3公斤,绝世好茶,3公斤的千年古树茶。到现在,不能跟他谈普洱,一谈就生气。翻脸。一个3公斤的,白毫毕露的大饼。这个茶,在08年,一摸一样的,大约50元能够买到。特意飞机跑到昆明的茶叶市场买的。包装上 ,千年古树历历在目。他做工厂很成功,资产上亿,但是,就为这一件事,抬不起头。所以,不要忽略,存茶获取的成就感。存的茶变好了,很欣慰,存的茶涨价了,很得意。存的茶变差了,很郁闷。低价买进的茶,变得很好喝,自己赞自己一个,有眼光。如果是朋友赞,那心里更是得意得不行。

      以我自己来说,2008年出来做茶,备受一些老前辈的打击,以及耻笑。因为,2008年是最糟糕的时候,离开中茶出来做茶,是找死。这是那些老前辈的看法。到了现在,他们都会说,2008年是做茶最好的时候。。。然后我就自我陶醉,觉得自己有先见之明。这个,比赚钱更开心。哈哈,所以提醒大家注意,普洱茶的特殊价值之一 ——是否能够给你带来成就感?

      下面,我们来说,普洱茶的特殊价值之二,记住,我不曾跟你讲过普洱茶的所谓升值,以及包治百病。。。也不曾说过一天减肥20斤。。大滇说,普洱茶的特殊价值之二——沟通价值。

      诸位,大家聚在一个QQ群里,都在谈一个茶,普洱茶,缩小点,XX的普洱茶,因为,这群里的多数茶友都有在喝XX普洱茶,如果你不喝,你将无话可说,无法沟通。然后,你喝了,你就有话可说,就可以跟大家沟通。而你如果手里是一个很生僻的茶,呵呵,你说的话,大滇不懂,茶友也不懂。

      第一呢,你自己很难进步,品茶的水准;
      第二呢,你即将郁闷,或者已经郁闷。
     
      你得意的茶,因为没有人跟你分享,憋得难受。。。大滇提供解决方法:派茶。。。如果你有这种绝世无双的茶,又想赢得大家的认同,赶紧, 大滇帮你派茶。。。不然的话,你的绝世无双,无人欣赏。。。想派茶的茶油,小窗口跟我们交流,哈哈。。。

      这个沟通的效果,是非常强大的。通过沟通,我们可能跟千万里外的茶友成为朋友,因为大家对同一个茶有相同的看法,可能成为一生的挚友 。因为大家喜欢喝茶,因此结缘,然后又有了很多朋友。这个就是普洱茶的沟通效果。

      我们在广东很多老板的办公桌里,都会看见一套标准的,价格不菲的功夫茶具。如果你连普洱茶都不懂,你简直无法沟通。也无法形成较好的私交。不懂喝茶,哈哈,对某些老板来说,可能因此就认为你没文化。。。。所以,XX的茶,有这样一个平台,通过论坛,通过Q群,让各位茶友从陌生到熟悉。石家庄的一帮茶友,应该今晚正在聚会,从北京到河北,从河北的不同地方,聚集到了一起,我在这里遥祝他们——全体醉茶!

      第三点  交换价值。
      呵呵,以物易物,是古老的传统。但普洱茶的交换价值,跟一般产品不同。因为估值的关系。我们之前的例子里讲,70年代的茶,鉴定和估值都是问题。所以,能交换来什么,没法说。所以,普洱茶的交换价值往往建立在整件,起码整提的基础上。包装不完备,单饼,基本上是没有交换价值的。所以,如果某些茶油试图存普洱,来作为投资,必须整件存放。 这个是普洱茶行业的行规。(存茶有风险)

      第四  历史价值
      我们之前已经谈过,有些茶是根本没有品饮价值的,只具备历史价值。通过这些茶的制作以及包装,我们可以推断当时的生产条件以及工艺技术水平,对某些重大历史事件会起到参考作用。举个例子,很多老的普洱茶饼,上面有八中,通过这饼茶,就可以了解到当时做茶,生产纸张的某些情况。而在清朝时候的普洱茶,会看到浆糊来粘棉纸的情况。当时的棉纸也是手工草纸制作。这,也成为很多人想仿制老茶的难点。

      呵呵,最后讲一点歪门邪道的东西,关于普洱茶是否越陈越香,大家可以看之前大滇说茶的两个晚上内容 大滇给出的解释是这样,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是信的。关于国内现在很多事,我想,大家应该感到庆幸,科技的发达,是我们现在了解得越来越多。 不是现在多事,是以前很多事,我们无法知道。

      over!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回复 77# 李子 的帖子

一千零一夜,五年后,这里继续回贴。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71 普洱茶之比较


      大滇说茶1001夜,今夜特别痛苦,这个是被点的题目,非常不和谐。

      普洱茶,如果要想引起争议,这个就是引起争议的最大源头。非要论出个输赢,就要谈普洱茶之比较,这个话题又很大,纯料与拼配之争啦,大树与台地之争啦,在任何场合,都是火星四溅,其实呢,大家怎么不看我腾讯的微博呢?我已经解答过了——上善若水,以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抱歉,大滇不是和稀泥。因为有时争的前提就根本不存在。争论得毫无意义。我们还是从一个小故事开始。

      去年,我曾经把XXX的茶跟大益的易武正山,一起给一个茶商朋友喝,A上面写了大益,B上面写了XXX,结论毫无意外,评价是A好。同样的茶样给了另一个茶商, 评价也是A好,过了一段时间,约他们来喝茶,同样的这两个茶样,B写了大益,A随便写了个茶厂,结论是B好。而事实上,前面两次我是把茶和标签互的(他们说好的那个茶其实都是XXX家的,只是标个大益)。

      我无意说这些主观方面的影响,也不想谈论自己的茶。只是,因为比较的基准,以及参与评论的人的眼界不同,谈茶的比较是毫无意义的。我只是想衡量下,这些专家们到底有多懂而已,当然,同样的事,我也曾做过多次。因为,我想搞明白,到底有没有人懂茶?到底懂的是什么?

      如果有朋友去易武,我告诉你一件事,就算你自己去麻黑看着采的茶,第二天,你拿着这个茶去寨子里其他家,人家肯定要说你的茶不纯,隔了20天,你去同一个茶农家,拿出就再他家买的茶,告诉他,是在村子尾巴那边某某家买的毛料,得到的结论很可能是:不太纯。

      如果你知道答案,很多事都很清楚,我在昆明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清楚,去了几年茶区,变得越来越不清楚。知道得越多,越来越不清楚。

      我认识一个记者,现在好像成了某杂志的总编,没有什么太深的交情,就算一起喝了喝茶,疯狂的纯料爱好者,疯狂的普洱迷,每年至少有3个月在茶区,其中2个月在老班章,这个人守老班章守了将近10年,我建议大家看下他关于老班章的文章,林世兴,探究普洱茶最大秘底:班章村神话。

      当我们一起和老班章的茶农喝茶的时候,坦然问到,你熟悉老班章吗?他说熟悉,但我们一起喝完茶后已经验明了结果。他可以数出老班章有多少棵古树茶,可以把老班章寨子的茶分成四个区域,甚至说得出哪个位置的茶较甜,哪个位置的茶较苦,但是,我们喝完茶的答案不对。因为,喝的那个茶,做茶的茶农以及一起摘茶的人就在旁边。

      事实上,我很推崇普洱壶艺这个杂志的一些做法,之前看他们一个栏目,就是发了一些茶给各位大师评比,分别写的一些结论,大家多看几期,会看见给出的评分差别很大。很多人对此有意见,觉得大师们应该得出一致的意见,但问题是:这些茶是分别寄给不同的人,他们给出意见后分别把结果寄送给杂志,这些专家们事先也不知道杂志请了哪些专家。这个跟我们在茶博会上众口一辞说某茶好,大不一样。我会仔细阅读这些分析,受益无穷。所以,下面给出大滇的一些简化标准,仅供参考:

      第一 价格基准
      我觉得这个对消费者来说是最重要的。我看见很多消费者乐呵呵地买了一些2001年的假茶,喝得不亦乐乎,反正才20多元一饼,喝起来也能喝,并没有因为买了B货把卖家怎么着了,因为对着这个价格,他觉得真假已经不重要了,甚至觉得某些B货比A货还好喝。

      呵呵,我不是鼓励买B货,只是觉得这个消费者的心态,还算正常。最糟糕的消费者无疑是花5元买号称老班章,而真的为这个跟卖家较真的人。所以,比较,就在同一个价格去比较。同样的价格下,才可以说,A比B好。

      严格来说,我认为这是最合理的比较,不要说不同地方的茶没法比,其实是可以比,只是比较者对茶的认识不同而已。太多的茶客看见的不是大象的全身,而只是看到了一个方面,就绝对化。这方面的例子,我想说,石昆牧老师的例子。

      太久前,石老师一直说新班章无古树,以至于大滇去年做的时候,有很多茶友质疑,但我没法,我相信我看到的。不管你信还是不信,反正我信了。 因为我亲自在那些树下面看着人采。然后,石老师今年4月的博客里,说了,看到了新班章的古树茶。

      我自认为,对于老班章的认识,没有林记者那么多,也没有那么久,可是,老班章某家人的地,他就很可能没我那么熟 。同理,今年我去景迈的时候,茶农连自己家的茶地都走了迷路,在所谓的万亩茶园里走失了。好像这些是笑话,但这完全真实。

      再说一个例子,易武,我估计有接近100个小寨子,我说一些寨子,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么连,松树林,有几个茶友知道在哪里?某些茶人或者爱好者,去了麻黑就以为走遍了易武,或者去了7-8个寨子,最多10个寨子,就以为走遍了易武。满口易武茶如何如何, 我说过,我后悔说过很多话,因为我后来喝到了很多不一样的易武茶,甚至有类似布朗山口感的易武茶。这些茶拿出去,绝对没有人相信。

      跟去我的司机,是勐海本地人,说,如果不是因为跟我去了一趟,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些寨子,这么些地方。我也是无奈,如果不是普洱茶,我也不会走入这些寨子。

      青鸟,在今年去了易武,带他去的勐海人,应该也是第一次去易武,我敢说,我对于勐海某些地方的熟悉程度,会比勐海人还熟。但同样很多小的地方,我无法敢给一个笼统的结论:勐海的茶怎么样怎么样,布朗的茶怎么样怎么样。。。所以,比较选择的基准,最好是一对一的PK ,基于相同的价格来PK,这个由市场决定,相对公平。

      来举一个例子,我想大家都会信服,用XX今年的麻黑,去跟大益易武正山PK,我敢确定必胜,而XXX的价格还比大益低。这个结论我想否认的人会少。而用XXX的台地茶,XXXX去PK的时候,很多人不敢说话了,这个时候,真相已经不重要了。价位相差了7倍的茶之间,比较已经变得没有意义。有人说XXX的XXXX易武强过  2010年的大益易武正山,说这句话的人,是绝对不敢去任何茶叶论坛去说的,板砖直接拍死算了。虽然,你可能是对的。所以,我们提倡简单的比较标准。

      第二  年份基准
      同等价格的情况下,看下是否同一个年份的茶,这个很重要,不同年份的茶,就算价格相同,我个人也觉得非常难以比较,因为不同年份的茶,香气,口感的衡量标准是不同的。比如,2008年的帕沙,跟2011年的帕沙,如果卖同样的价格,不会很奇怪,但口感就会差很远。

      价格,只是卖家心理斗争的结果而已,可以卖同样价格的理由是存在的,因为08年的成本低,现在的价格已经赚了。其实,市场上很多有几年的茶,相比较现在的价格不算贵,就是这个道理,正如股市上,获利盘要变现退出一样。如果你用口感标准来衡量不同年份的茶,我觉得会有很大失误,新的不见得强于老的,老的不见得强于新的,关公战秦琼,好累的!我是走简单路线的,所以不去比那些复杂的东西。

      第三点  产地基准
      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年份也接近,再结合产地比较,更加容易得出一饼茶值不值得。OK ,易武茶定价比一般的茶高一点,布朗茶比南糯山的贵,同样是易武正山,大益的比下关贵,简单,简化。作为消费者来说,搞复杂的必要性是没有的。


      XXX


      仅仅制作几饼顶尖的茶,是无法在商业上打败立顿的。做一个茶品牌,不仅仅只是赚点钱的事,是要做成一个产业,最好,让茶这个古老的产业,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不是排在立顿后面。当然,品质级别不是袋泡茶级别,而是拉菲级别!

       over!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72 普洱茶的暴利


       新的一周,新的开始。今天的主题是:普洱茶的暴利。

       XXXX

      回到主题,今天我们来讲下,普洱茶的暴利。关于普洱茶的暴利,太多人在讲了,而且,普洱茶的暴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思维。在这种思维下,使得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奇怪的举动,这个畸形就表现在:不是在把茶的品质越做越好,而是越做越差。我们来说下,大滇对普洱茶暴利的衡量标准。

      是的,我们不要光说暴利,究竟什么是暴利?暴利的标准何在?以大滇一贯的方式,用数字说话。我给出如下的公式:
   
      泡沫指数=普洱茶售价/普洱茶直接成本

      分界线是:3 以及 5,当指数小于3时,无暴利;大于3小于5,有泡沫;大于5 ,暴利。这个对于消费者来说,非常适用。如果这个指数是1.5,恭喜你,基本上你比任何大厂的一级代理的价格都要好,如果是1.3以内,我们说,这个厂家的产品,成本控制非常好,如果是1.2,厂家就游走在钢丝线上,在跟死神跳舞。

      由此,得出一些推论:
   
      第一、最不赚钱的茶: 老班章、刮风寨、麻黑。。。
      如果用这个指数来衡量,在市场上,我很少看到指数大于3的情况出现。我举一个非常透明的茶,麻黑,357克的茶,如果茶没有问题,直接成本大约在185元。不含差旅费,只包含了茶+包装费+压制费,不含从易武运出的天价运费。

       基本上,名山的茶看似价格昂贵,但从我们衡量的指数来说,是厂家最郁闷的茶,是广告茶而已。

      第二、最赚钱的茶
      嘿嘿,比如说7542,如果100多的价格,指数应该是远远超过了7,这个是明显的例子,实际上,市场上,许多茶的泡沫指数超过了5,达到暴利线,而很多人还觉得便宜,这就是普洱茶的奥秘。你可想过一饼售价30元的茶,泡沫指数达到5?  

      这些茶的标志是: 不写山头,不写春茶还是夏茶,尽量模糊,不写台地大树,写个1234,唛号,神奇的唛号,万能的,无所不包的唛号。纯料惹人恨,山头惹人恨,就是因为给了大家一个衡量的标准,有了这个标准,指数迅速下降,增加了透明度,所以我不争论拼配还是纯料。

      在纯料范畴内,麻黑卖到400一饼,600一饼,800一饼,仍然没有达到暴利线,这也就是在市场里,为什么会有这些价格的原因。如果你按照某某茶厂易武正山,10倍的泡沫指数,超过300元的非易武正山台地茶来看,我看到市场上太多商家,老班章卖2000一饼,麻黑卖800一饼,真的一点不过分。

      真正的暴利者绝对不愿意卖纯料古树茶。投入资金大,回报非常小。隐蔽的暴利,在20-30元一饼间,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人家也没有跟你说什么名山,也没说春茶还是夏茶,也没说勐海茶,还是德宏茶。。。啥都没说,只说2001年中茶,28元一饼,就足够征服90%的中国消费者这就是中国消费者理解的厚道,而卖600一饼麻黑的,则被归结为奸商之列。

      关于XX的价格,会令人恐惧,而引来巨大的攻击,所以,XX明年要做什么,某种程度上需要保密。但我同样很坦荡地告诉XX的客户以及所有热爱普洱茶的茶油,普洱茶的暴利到底存在何方?凡是做正宗纯料茶的茶商朋友,都曾经不顾人身危险,在各种荒凉的地方出没,只为了做出更多的好茶。而做廉价茶,暴利茶的,往往是用大规模的农场茶,最便宜的,没有任何人身危险的地方的茶。从这个角度来说,加上人身危险,对于真正做纯料茶的,也许,泡沫指数要放到10,才能说暴利。但市场,就是这么跟人开玩笑,冒着巨大人身危险做的茶,泡沫指数都在3以内。而品质一般甚至较次的茶,泡沫指数达到了10,而消费者一片叫好。这就是真相,关于普洱茶暴利的真相。  

       over!  

 

明早继续更新。。。。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73 再说茶的存储

      大滇说茶1001夜,今天要谈的是茶的存储,这个问题,主要是最近新增了一些茶友,拿出一些茶,跟我沟通,谈到一个老茶,到底是存储的问题,还是本来就不行的问题,问题很复杂,仅仅凭借几个图,我无法下断言的。

      所有关于普洱茶的断言,除非低级错误,否则都不是轻易能下结论的。必须综合口感、叶底、包装、存储等各方面的条件来判别。  

      在进行正文之前,说两个大家关心的问题:

       XXX
   
       XXXX


      回到正题,说茶的存储。其实,茶友给我看的几个茶的问题,都属于正常,我们来看下案例分析:

      第一个茶,茶友自己存了有8年多,2002年购买,广东自然存储,开汤茶味杂,味寡淡;闻叶底,仓味足。
   
      存储的方式:整件装箱密封,扔书房。

      光从开汤的角度来说,这个茶友基本上的感觉是:扔了算了。

      事实上,这个茶我认为也确实可以扔了。但理由不是这个。仓味足,这个也没关系,经过醒茶,会消失。。。最大的问题,其实在购买的时候已经注定,叶底硬,无弹性。这才是这个茶后期出现问题的原因。泡了7-9泡,整个叶底膨胀的比例非常小,叶底干枯,硬而扎手。显示出,在制作成饼的时候,已经经过高温,活性已经丧失。茶友争辩说:当时现喝很好喝,香而且厚。嗯,这就是问题, 口感是一方面的,你还要观察这个口感的来源,是否自然。过度透支后,未来的变化就是这样,当时现喝掉,会比现在好。
   
      另一个茶,则是散茶,熟茶的散茶,也在广东仓储。自然仓,紫砂罐存储,时间5年,汤色无比漂亮。叶底糟烂,手揉即破碎,一起喝的茶友说是湿仓茶。收藏这个茶的茶友大怒,说完全亲手存储,自然存放于室内。密封。经过醒茶3个多月,口感上并无仓味,从口感上来说,也是非常不错的茶。我的建议是:尽快喝掉。茶的存储有了问题。

      简单来说,紫砂缸存储,在干燥的地方通常无问题,但在较潮湿的地方,往往有“自杀缸”的美誉 ,因为紫砂缸较易从外界吸收水分。湿气较大的情况下,因为缸内温度较高,会自动从紫砂缸外吸收湿气,如果有釉,湿气的渗透就很难,多数无釉的紫砂缸,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为了自杀缸。这两个例子的解析,可以帮助这两位茶友能够重新认识存储的一些基本常识。那么,大滇关于存茶方式上面,有些什么理念和方法呢?

      第一  请参考大滇之前说茶的文章,有说到,高密度密闭法;
      第二  建议保守存放,尽可能存在干燥的地方;
      第三  所谓通风,坚决不同意通风存放;     
      第四  大滇存茶,老茶通常存于云南;
      第五  大滇在广东存储的样本,请参阅大滇店里澜沧古茶那种状态,密封密闭,长期不打开;      
      第六  大滇放在茶架子上展示的茶,仅供展示。如果长期存放,肯定是废茶,所以,会隔一段时间,把架子上的茶当做样茶喝掉或者派掉;      
      第七  我认为,新茶阶段在广东存储两年再转回云南存储是比较好的方式,正在一部分茶上试点。      
     
      这里面的道理并不在于要让茶转化得更快,只是想转化得更好,让茶更甜,更润滑一些。所以,茶的存储是一件很费钱的事,对吧。易武--景洪-昆明-广州-昆明-会泽老家,最后再回到广州,再发给全国。所以,大滇的茶,有茶友称为旅游茶,确实旅游了很多个地方。

      存茶,太讲究的方法,比如抽湿机或者加湿机,这类我不提倡。我个人以为,以XX的工艺,古树系列,正常存储,在8-10年就可以无风险得到口感非常好的茶,没必要加速。而且,XX自信20年后,XXX还在继续做茶,没必要把未来的钱先赚掉。

      呵呵,有新茶油希望我重复大滇的高密度密闭存茶法。简单说下,在家庭,尽可能单独一个小房间,比如5平方,存储50件茶。这50件茶,都是纸箱密封,其中的茶最好全部是笋壳装的。也可以竹筐装,外面套麻袋。地板上垫木板或者纸板,不要直接放到地板上。

      5平方,50件茶这样的密度,是基本合格的密度,而且,生茶熟茶尽可能分开。专业存茶的密度要比这个大得多。尽可能密度大些,如果你的茶不够多,那么最起码,纸箱密封这一点,必须做到。

      关于什么开窗透风,纸箱开孔,我是一律不赞同的,理由很简单,你自个是无法制造出真空环境的。无论你的房间多密闭,纸箱密封多严密,都不可能不透风。呵呵,关于仓储,就讲这么多,新进群的茶友,请尽量浏览以前大滇说茶的文章,很多问题以前已经解说过了,也可以加我的QQ微博,就具体问题留言。

       over!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周二至周六早上10点更新。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继续播出。

      我们还是用这样笨拙而有力的方式,一步一步走向大滇十年。很多智者会用更快捷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但大滇,对应于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跟大滇茶友一起走向成熟。
     
      今天我们讲一些轻松的茶事,回顾我们古代饮茶的方式习惯。我看到群里有上今天收到的老班章黄片, 从班章寨子直邮过来的.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下载 (139.16 KB)
2011-8-3 23:18




下载 (67.26 KB)
2011-8-3 23:18



       许多人顾名思义,觉得黄片不能饮用,实际上黄片出来的叶底是这样的,大家可以看得很清楚, 黄片不等于黄叶,从图片来看,黄片显然杀青是有问题的。大滇定义的黄片不是革质化的老叶,那种在云南俗称帕卡。

      OK,下面我们进入正题,来谈一些风花雪月的事情。目前,基本上世界范围内的学者都公认茶树起源于中国,具体就在中国的云南省。这一点无疑,云南已经查到的茶树,树龄超过3000多年的都有。

      而在这个结论之前,曾经有西方学者认为,印度的阿萨姆种是世界茶树的祖先。由于解放后,云南古老茶树的发现,使得我们成了印度茶树的祖先。很多依据证明,印度种植茶,来源于英国殖民地时期的东印度公司,以非常可耻的手段从云南骗取了茶种,在印度广泛种植后再传入欧洲,茶叶,看似一种普通的农作物,在古代,却起着战略物资的作用。

      在很多个朝代,西部、北部的少数名族,必须用战马来换取茶叶。在唐朝和宋朝时期,茶叶是当时中央政府要挟少数民族政权的重要物资。所以,在中国历史上,茶叶,茶马古道,跟丝绸之路一样,影响深远。回顾整个中华民族饮茶习俗的演化,非常有意义。

      茶叶,在最早时间饮用,显然是云南人民,(当时被中原政府蔑称为西南夷人),蛮夷之地,最早显然是当做药来用的,清凉解毒。有说是三国时期,孔明七擒孟获的时候,才从巴蜀带来种子种的。这个显然也只是传说,从现今发现的栽培型古茶来说,历史远超过三国时间,茶的传播路线,大致是沿着云南--巴蜀--长江中下游--中原--北方--西藏蒙古新疆,这样的一个过程传播下去的,所以云南饮茶的历史是最早,然后四川重庆一路沿江而下,最后在唐朝开始达到第一个高潮。

      而在这个过程中,饮茶方式也有了不同的变化。古人老说吃茶去,吃茶去,那是真的吃茶,最早对茶的利用,我个人看法是生吃。生吃鲜叶,后来发现不好吃,就加点盐,调料什么的,一会探讨这个“吃茶去”。为了存储,又开始把茶树的叶子晒干放到冬天吃,以及运到不产茶的其他地区。生吃 ,腌吃、煮吃,这些行为现在仍然存在于很多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后面我会单独来介绍这些。

      我个人认为,茶其实是很不好吃的,而且性寒,所以除非有病,当时应该都不喜欢吃。所以,增加点盐啦,糖啦,各种调料,煮在一起吃,味道略好。有人说,既然不好吃,干嘛要吃?一样的道路啊,当时少数民族不是农耕民族,是狩猎民族。你老吃肉不腻啊?再说,当时大家发现这东西能治病,也许有人就想着长生不老,把茶当做补品吃了,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慢慢地传入中原,从西汉到东汉,吃茶,烹茶这样的词就开始见于各种文档中。中场休息下,泡口茶喝喝...10分钟后继续。

      上半节讲的是蛮荒时代的茶,我们现在梦回唐朝,唐朝是一个伟大的朝代,因为,在这个朝代,茶开始有了一本圣经,叫做茶经,也有了一个茶圣,叫做陆羽。但我个人认为,这完全是吃饱了撑的。在唐朝以前,茶完全是简单得作为药物或者饮料存在,但是在唐朝,因为一帮文人,以及一些忽悠分子。开始把茶提升到道的高度。形成所谓茶道 ,在上流社会,貌似不谈茶道,你就OUT了,就成了土包子,而且,从饮茶方法上面,有了革命性的创新。

      茶,脱离普通大众,开始进入了奢侈品行列。作为制茶人,不可以不阅读《茶经》,看着这本腐朽的代表了统治阶级意志的茶书,你会深切地感觉到统治阶级的奢侈。在唐朝,茶开始有了等级,泡茶的器具开始讲究了。连泡茶水也分了级别,所谓山为上,江湖为中, 井为下。腐败啊腐败,最糟糕的是陆羽老先生。逆潮流而动,把传统的煮茶法完全弃之不理,提出了烹茶法,啊。。。这个时候,我们注意到了,某些细节,茶原来已经变成了精神享受了。

      唐代的茶,有了五种类型,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团茶。奇怪奇怪,当时喝的到底是什么茶?不可能是普洱茶吧?怎么都开始出现了紧压茶,饼茶和团茶,就是典型的紧压茶。紧压茶,事实上,在当时,是比较好的茶。我们看到,烹茶所用的茶,按记载来说,都是饼茶和团茶,而粗茶,我个人认为等同于现今的酒楼茶。陆羽老先生提出了烹茶之法,置天下老百姓以不顾,悍然发动了茶叶的贵族运动,用复杂的工序使得老百姓远离茶道,变成了王公贵族的专利。光那套器具,就够一般人折腾了。

      所谓烹茶,大致的流程是:把饼茶,用小火慢慢烤,然后磨成粉,筛选后备用,再选用山泉水,经过三沸的过程,才可以大家分享。当然,你肯定是连茶末一起喝掉。如果给你喝一口,你估计要郁闷,因为你喝起来,发觉是咸的,或者还有其他味道。呵呵,这个在唐朝是正常的,因为在水三沸的过程中,第一沸要加入盐或者其他,当然也可能不加,第二次水沸的时候,才加入茶末。第三次水沸腾,把面上的那些泡沫去掉。这个时候就可以把茶汤分给各人喝了。

      陆羽,就为了他搞的这个烹茶法,还发明了一整套的茶具,24样东西。然后还附加了很多审美环节,即把品茶和茶艺、茶器结合起来,成就了自己的茶圣之名。这一套饮茶的方法,一经推广,显然,很容易把贵族和平民区分开,因为,平民是玩不起这些复杂的东西的,只能大锅煮茶,大碗喝茶。贵族和特权阶层则可以用这样的形式,显示他们身份和地位的不同。OK,阶级性决定了,烹茶法占据了主流。形成了所谓的唐朝茶道,并传入日本。

      over!  明天我们继续讲唐朝之后茶道的演化。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75 古人饮茶之 宋元明清


      昨晚我们讲到唐朝的饮茶方法,所谓烹茶法,那么,唐的主要贡献在于,统一了喝茶的方法为烹茶法,并有了系统的茶器和烹茶的整个工艺,同时,作为一个总结,最后形成了一本茶经以及一个茶圣。

      唐朝,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期,茶道正式形成,是跟当时的大环境分不开的。所谓乱世藏金,盛世藏茶。我们从当时的史书上可以看到茶砖已经作为一种大宗交易的货物,传到了北方以及西藏。

      文成公主入藏,也带去了喝茶的习惯。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吐蕃贵族也开始学着喝茶。而宗教寺庙在当时藏区的崇高地位,使得紧压茶也进入了寺庙,而且历代相传下来。

      唐朝后面,五代十国混乱之争,这个时间,品茶当然只是贵族的游戏,而且,似乎乱世里,并没有得到发展,直到赵匡胤陈桥兵变,统一了中原。北宋,宋朝,在历史上可能因为军事上的弱小,给人觉得不是那么强大。其实,就经济而言,宋朝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代。唐诗宋词元曲,自然,在宋朝,是骚人辈出的时代,看看那些精美的瓷器,著名的柴窑 ,汝窑,哥窑。。。等,基本上都在宋人的词里有所体现。而这些文人,自然不会放过茶这种贵族饮品。我们中国,在繁琐的仪式上有着非凡的天赋。宋人,在品茶的程序上也发扬光大。我们来看下,宋人是怎么喝茶的。

      宋朝喝茶的方法,在唐人的基础上做了一些重大改革。茶,仍然是茶饼或者团茶,这个没有变。茶饼仍然要烤,然后碾碎,非常细碎,成为茶粉,这个也没有变。当然,最后是连茶粉一起吃下肚子这个也没变,变的是几个环节:

      第一 ,喝茶的杯子,我其实没搞明白他们喝茶用什么杯子,当然不会是那些哥窑汝窑之类,或者说,应该不是瓷器。个人猜测,没有细细去研究。为什么这么猜测呢?因为他们要把杯子拿去烤,放火上烤,这个我有点狐疑;

      第二,开水自然是烧好的,茶粉自然是备好的,经过了烤、碾、罗,然后开水了,把杯子加热,导入茶粉,加入少量沸水,然后用调羹搅拌,慢慢加沸水,继续调。要调成什么样呢?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要调出一朵花来。是的,答案完全正确,加十分。在宋朝,就是要调出一朵花来,茶花。呵呵,汤花。如果这个汤花凝固在内壁上,而且茶汤色泽漂亮,这个就叫做点出了一盏好茶。注意,这里叫做点茶。如果有朋友知道豆腐的加工过程,就知道有个点豆花的过程,跟这个点茶类似,点,就是加入石膏水让豆腐花凝固的过程,所以,宋茶的饮茶方法叫做了——点茶。呵呵,注意,唐朝的时候叫做烹茶,宋朝更复杂一些,点茶。在当时斗茶的时候,评判的标准,跟茶的口感并不完全成正比。

      大滇研究了那帮骚客的风骚点评法,大体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 茶品
      第二 茶具
      第三 点茶这个人的气质形象
      第四 茶的口感

      从这四个方面来看,基本上,我们又回到了那个古老的结论。茶道,是属于贵族阶层的。民间可能有好茶,但不一定有顶级的茶具 ,如果你再穿着一身迷彩服(目前版纳地区茶农比较喜欢的日常衣服),那基本上,这个斗茶肯定是要失败。好的茶品,具有艺术美地茶具,点茶的人还要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然后才回到茶的本质,茶味。这样就可以完了吗?错,当然,你要赋诗一首,后者赋词一首,如果你茶不怎样,诗词写得好。那么斗茶的胜利者也许就是你。事实上,斗茶最厉害的是谁?那个倒霉孩子么?

      就是著名的宋徽宗赵佶。不由得不服,看样子,艺术都是相通的,斗茶,这个可是实打实动手的活。宋徽宗赵佶的动手能力,真不是盖的!呵呵,宋朝饮茶方式的变化,大家记住了:     

      第一  虽然还是吃茶,但是已经是点茶了,跟烹茶不同;      
      第二  点茶,要把杯子加热的;
      第三  注意,不再加盐巴白糖酱油等调料了,就是单纯的茶;
      第四  这个时候,是一人一杯。

      点茶给你,没有分茶的过程,也就是没有公道杯,嘿嘿。所以诸位评委,手里的点茶,也许每个人的都不一样。评价起来,一点都不公道。中场休息下。

      一口清茶下肚,头不晕了。腰不痛了,继续说茶,嘿嘿。宋朝过后,是一些哀伤的岁月,我个人觉得,茶的贵族运动从这个时候开始消亡了。最终,从我老家西南夷来的东西,还是要回到老百姓中间去。忽必烈带着元朝的大军,风一般席卷过中原大地。为宋朝萎靡不振的民风增加了几许强悍。

      你再来文质彬彬地点上一盏茶,等上一个小时(半个时辰)的话,大汗的弯刀已经斩落了你的头!忽必烈大汗说:口渴,茶水伺候!三分钟内,你是必须送到大汗口边的。因此,在元朝,整个饮茶方法做了大幅度的简化。也带了多元化,紧压茶,还是在贵族间流行 ,但民间开始流行喝散茶,快捷。中间又出现了煮茶等一起的传统方法,总之,元朝太短,正在一片混乱之中,区区一百年,弹指一挥间,一个和尚,走到前台。这个和尚,带着一个大脚板的老婆。走向中国古代王朝的最后辉煌,大明帝国。

      和尚出身于乱世,为求一口粗食不得不委身于破庙。做了皇帝,人民的好儿子啊,不忘本,做饼茶,做团茶,最后不是都要弄碎吗?既有今日,何必当初?费时费力,无益。朱太祖大笔一挥,从此禁止制作紧压茶。各位老哥,大滇眼泪汪汪告诉你,自此,明朝无饼茶,贡茶也都散茶做。

      在唐宋,高端茶,贡茶,贵族茶,都是饼茶团茶,紧压茶!老朱的后代不得了,简化简化再简化,老朱虽然说取消了紧压茶,可是宁王朱权,这个人大家有必要记住,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的方法,把唐宋传下来的程序。烤茶,碾碎,过滤,制作成茶粉,这个过程彻底废除了,直接用完整的茶叶来用沸水冲泡。而且,提出了洗茶的概念。

      晕,原来唐宋之前,包括皇帝喝的茶都是没洗过的茶。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会喝出所谓女儿茶的香味,原来是没洗茶.... 估计采茶美女手上的汗味也能喝出来,到了那些文人骚客笔下就是一种特殊的香味了。明朝灭了。又一个没文化的时代开始了。

      清朝,清朝里,那些粗犷的少数民族居然发现了变异,不知道是杯具还是洗具,强悍的女真民族到了中原,居然变成兔子般的温柔,也许是乾隆皇帝茶喝太多了,缺钙,导致整个朝代成了中华民族史上最屈辱的时代。

      喝茶方面,就没啥可说的。值得一说的,自然是普洱茶。所谓名重京师。茶马古道驰名天下,就为了给皇帝老儿送点茶。据说是道光皇帝,当然还有说是同治皇帝。不知道是哪个皇帝,做了一件非常阴险的事。一直到现在,还经常引起民间争斗。到底那个 瑞贡天朝的牌子是谁写的,到底是赐给了谁?车家,李家,还是??你们倒是在地下安息了,我们现在这代人,却不能不见证这些争斗。我,代表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新中国公民,对你们这些封建统治痛骂一生,你们真是遗毒万年!

       over!  大滇说茶1001夜,明晚内容,万能的沱啊!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