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一千零一夜,陪你走过!!!

大滇说茶1001夜之16 普洱江湖那些帝国——下关下篇

      堂堂的下关茶厂,国营三大厂之一,我已经花了一个晚上来说,中茶两2晚上,大益3个晚上,下关2个晚上,当然不能事无巨细都去讲,所以这个得谅解。我们只讲最精华的部分。

      下关,我们上次已经讲了重要的两个问题,晒青和烘青,肯定了下关的烘青配方是存在的,然后又讲述了下关的烟味,新进群的茶友可以翻看以前的群记录,或者查阅大滇说茶系列PPS,今天我们也是依然讲一些关键的东西,不给大家一些推荐,我们更多的是回顾历史,让大家在购买老茶方面不要受忽悠。今天我们首先要讲的是下关铁饼,然后是下关的常规货。

       下关铁饼,什么时间开始生产的呢?到底50-60年代,下关生产过铁饼吗?我仔细翻阅下关茶厂厂志,以及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志,这两个比较官方的东西,然后再询问一些老同志,得出一个结论,1981-1982年,是一个比较可靠的年份,也就是说下关铁饼最长的历史不过30年而已,大家可以去考证,那些超过30年的下关铁饼,谁在卖,你就可以断言是B货,不信,打电话给下关茶厂,所以,有时鉴别年份,我们不需要装的。

       我看见我们中茶的很多老同志是这样鉴别老茶的:拿起来,左闻右闻,又看包装,又开汤,又胡扯半天,然后才告诉你肯定不是正货,其实在一瞬间他就可以确定的,但是要故意搞得很高深,虽然结果是对的,但他不告诉你真正的原因,跟你谈转化,谈茶气,谈汤色,谈很多。。。其实,他一看包装就知道啦,但如果都像我这么直白,岂不是没有深度了?显示不出大师们超高的水平?为什么是B的? 因为茶厂没有生产过,这个,就是我的理由。

      这些1981-82年做的铁饼,现在已经基本找不到了,能找到的是1986年生产的,著名的8653,刚有一个茶友私我,说台湾某大师的几十年铁饼,怎么回事,我不知道,反正不要跟我说是下关铁饼就行了,那个时候还没有铁模。

       那么我们回来继续说8653,谈8653,必须说一个人,陈宝航先生,1986年驻香港的商人陈宝航先生通过广东鼎山茶叶进出口公司向下关茶厂订购铁饼。下关茶厂没有出口权,这等好事,自然是要通过省茶叶公司,因此就有了详细的记载,陈宝航先生一下子订购了数十吨。所有的铁饼茶都是用纸箱包装,每箱12筒,每筒7个饼。由于出口的需要,所以七子茶饼不是用传统的笋叶包装,而是用纸包装。茶的编号为8653。

      1983年至1986年,这段时期应该算是下关铁饼生产比较多的时期,但在出了8653这批茶,也就是香港茶商订了这批茶后,1987和1988两年,下关茶厂中断了铁饼的生产。1989年开始少量生产,原因很简单,不好卖啊,所以,我们从这样的角度,先不谈那些非常烦恼的,没有统一标准的口感、仓储,起码咱们知道,可以排除某些不可能存在的东西了。鄙视那些卖老茶的商人吧,当他拿出超过30年的下关铁饼的时候。。。。

       然后下面一个比较深入的问题,蓝印铁饼和红印铁饼。这个是最大的忽悠茶了,居然说成是50-60年代的茶,抱歉,许多人要失望了,还是在那个时期,1981-1982年生产,这个就是所谓印级茶。汗一个,居然被提前到50-60年代,早出世了20-30年,我知道得太多了,所以很害怕。。。

       由这个茶说开去,在很长时间内,其实,下关茶厂一直是中茶旗下茶厂产量最大的。因为主要供应边销茶,下关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距离西藏最近,而下关茶厂的原料,一直是全省各地的原料都有,并非只是大理本地的料。早期的下关茶,非常多勐海料和易武料,而且,非常搞笑的事,是普洱的历史是可以重演的,当需要炒作的时候,是可以颠倒黑白的。印级茶,是什么茶厂制作的?炒大益的时候,都说是勐海茶厂生产的,现在,则说是下关茶厂生产的。

       自上世纪50年代初,下关茶厂生产了现在称为“印级圆茶”的红印、绿印、蓝印甲乙级圆茶,目前,起码这种说法我认为是靠得住的。在早期勐海、下关厂的相关史料中,发现了勐海厂早期只有经营原料收购、调配业务,并无生产成品的记录。勐海茶厂,建厂的时候,目标是做红茶,后期,调配原料给下关以及昆明茶厂。
我不是下关的托,只是给大家汇报一下,比较靠谱的说法,呵呵,休息下。

       下面我们继续今晚的内容,下关这么庞大的一个茶厂,这么多历年的茶品,我们也只能简单的过一下,大家不要奢望简单的一晚上会得到很多东西,得到一点点有价值的东西就好了,还是回到下关称霸四方的沱吧。

       我个人认为,下关当年的沱为什么这么出名,两个因素, 一是重庆沱茶的影响,下关长期给重庆供货,持续不断若干年,重庆自己也制沱,所以整个巴蜀大地,都是下关沱的销售重点,现在也是。历史久的东西,有时不是因为他好,而是因为只有他做。第二个原因, 是烘青配方。记得在80年代,以我爷爷以及我老爸喝茶的浓度,一般的茶都没法喝,家里除了滇青绿茶,就是下关沱,我对普洱的记忆完全为0。下关的烘青配方导致的高香和浓酽,是云南本土人比较喜欢的,如果没有那个烘青的香味,我估计我老爸不会舍得花1毛5买一个沱茶,那是我3天的早餐钱,但是到了年底,一般没喝完的下关沱都是丢弃的,从来没有习惯留到第二年。

       下关的沱茶,最出名的自然是甲级沱了。甲级沱茶是下关厂生产时间最久、产量最大的常规产品。甲级沱茶于1951年投产后,一直延续生产至今。注意这个关键词,1951年!耶! 可以使用中茶牌商标了!所以就有了这个判断题:我有一个下关甲级沱茶,1940年代的!中茶牌的,这样的话说出来,拿起一个下关铁饼,砸他的头!然后又有人拿出一个60年代的中茶牌下关沱来,100克,下关甲级沱!好茶!大滇又拿出一个下关铁饼! 又砸下去了,头上两个包了。。。

        再好的脾气也要对大滇发作了!干嘛又砸我?且听我温柔的告诉你,早期的甲级沱茶,规格只有250克、125克两种,要做假,拜托专业点,拿出点敬业精神来,先去大滇1001夜里学习几年,把基本因素搞清楚,做出的假不要那么容易被识破。好啦,这个老乡,又拿出一个沱说,咱这个2000年的下关甲沱,话音未落,又是一个包。。。因为大滇眼疾手快,看见那个包装上印着中茶两个字。1991年后,下关甲沱,使用的是松鹤商标... 这个时候,额头三个大包,手里的铁饼也断了。。。

       另外还有纸张方面的区别,因为涉及到比较专业的内容,从印刷纸来鉴别,就不在这里说了,大家记住基本的年代就行了,1951、1991 ;关键词250克,125克。那么,100克的甲级沱茶是从什么时间开始有的呢?70年代,这个年份,更精确的时间,我目前还没有查明。

       甲级沱茶完了,再说乙级沱茶,或者一级沱茶,其实都是一回事,回顾这段历史,我的脸就像大姑娘进洞房,红了。。。个人看不过去了,说的理由太过直白。

       为解决省茶司中低档毛茶原料过量积压问题,1988年下关茶厂开发投产乙级沱茶,因考虑到消费者心理接受力,更名为一级沱茶,此后两种名称时有混用,茶品规格为100克。

       乙级 ,一级,原来是这么个意思哈!大滇流泪了,哥,以后咱再穷也要喝甲级,不喝一级茶。。。因为,咱心理承受能力差。。。各位,你心理准备好了吗? 一级沱茶,嘿嘿,甘肃的茶油有福了,赶紧去淘金,大滇绝密消息, 标注“乙级”的主要销往甘肃,标注“一级”的则主销其他省份。最早的绝版乙级,只在甘肃,甘肃人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强。

        更杯具的事来了,大滇脆弱的心理又碎了。。。千呼万唤,丙级沱茶来了!带着风,带着雨,骑着白马从天上下来了!丙级沱茶投产于1988年,同乙级沱茶一样,是为解决省茶司中低档毛茶原料积压而开发的产品。1991—1997年间一度停产。1998年恢复生产,茶品配方与1988—1990年间的丙级沱茶不同。且因考虑到消费者心理接受力,更名为大众沱茶。大众沱茶,诸位,你们都应该喝的是甲级吧? 我眼泪汪汪地看着,喝丙级沱茶的兄弟在哪里? 我崇拜你,厂家把你当做心理承受能力最强大的人!

       感谢十一届三中全会,感谢改革开放,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导致了特级沱的诞生!时光回到2003年,定制茶,定制的特级,压倒了甲级,特级沱,嘿嘿,粉墨登场!要定制,当然,定制最好的,茶好不好,我不知道,起码名字要压倒!比甲级响亮些,那就特级吧!记住了,2003年! 特级沱诞生之年。然后是苍洱沱,这个是招牌菜了,诞生于2001年,随便就扯到了1959年,以及1979年,这个苍洱沱作为国庆礼品送给外宾,证明我们苍洱沱是有历史滴。。。悠久的历史。。。可是,这跟我们P民有相关吗?当初又没送过给我,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这回事。苍洱沱,正经来说,比甲沱用料好多了,大家再穷也要喝甲沱,稍宽裕点就喝苍洱,不然,心理承受能力要强。。。

       嘿嘿,最后就来说销法沱啦,既然是销法,别指望人家喝生茶啦,不如咱中国人民,吃苦耐劳,所以只能喝熟茶。销法沱,就是大的250克,小的100克。这个,自从1975年后熟茶开始搞,就有了,出口法国,因为法国当初是咱们的盟友,唯一肯跟咱们社会主义国家玩的西欧国家,咱们搞出点好东西,当然要送给人家尝尝,赚点外汇。另外呢,也要感谢一个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茶欧洲总代理,普洱茶各种商标在欧洲的独家持有人,甘浦尔先生家族,纯知识产权垄断。要在欧洲卖普洱,没他家许可不行。说起来霸道了点,可是我们会看到硬币的另一面,普洱本来是不入流的一个东西,在欧洲,有这么一个家族坚持经营了30多年,年销售超过1000吨,我敬佩先生30多年的经营,大滇说茶,滇疯言语,快意普洱,今晚结束! 明天,我们,老茶头。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17 老茶头

       普洱熟茶的发酵以及老茶头的产生,关于老茶头,有很多故事,比如说珍品,比如说精华,比如说。。我想大家耳朵都听腻了,

       第一 老茶头是发酵的废品,大家可以看到,第二个图的茶等级高很多,。芽头比较多,第一个图严格来说,不是茶头,只是发酵中结成的块,因为从发酵状况来看,他这个块完全可以分拆,是重发酵的前提下,粘接在一起的,我们叫做焦心的茶,第二个则是真正的老茶头了,发酵近乎5成熟,外熟内不熟。(暂时丢了图)

        我在无数场合讲过,老茶头不是熟茶,是发酵不均匀导致的副产品,严格来说,是发酵的废品。为了做一个比较具体的说明,我们从普洱熟茶的发酵开始说起。在普洱的发酵过程中,首先是在发酵池或者发酵车间,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一间屋子,下面是水泥地,堆了一堆晒青毛茶,然后根据毛茶的等级确定撒多少分量的水,这个比例依据天气以及茶青等级确定,详细内容大家看我博客,普洱熟茶发酵过程。洒了水,要让茶叶发酵,自然必须给他穿上一件衣服,让他发热,于是就给他穿上衣服,不,盖上被子,捂起来发热。这样就会有一个问题,茶的堆子中心的温度较高,堆子外层的茶温度较低,自然,发酵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发热,芽头比较多的茶就会出汗了,汗滴下来,因为是所谓的果胶,(大家看过树上会滴下一些所谓的油脂样的东西),然后就把周围的茶粘接在一起,这些汗滴比较多,就粘接成了一块,最糟糕的情况发生了,由于这层所谓的果胶,中间的茶不能得到发酵所需的热量,变成了外酥里嫩,中间的茶发酵程度不够。粘接在一块。我们再回头照顾第一次堆砌的堆子,表面那层也是一样,温度不够,发酵程度不够的茶,在估计堆子中的温度适当,大约在65度左右的时候,为了避免烧堆,就有必要翻堆了,把外面的翻进里面,里面的翻到外面,折腾吧折腾,折腾几次,里里外外大致都熟了,就开始开沟干燥,呵呵,太阳地下晒晒也是有的,屋内自然干燥也是有的,当然,只有菜鸟发酵师,无师自通那种,才会拿到太阳下晒,轻轻一晒,重量减少10%,嘿嘿,不用问我为什么,这个是所谓的经验。要开沟了,霍然发现,很多堆块,越嫩的茶青越多堆块,要是在以前,我们伟大的发酵师傅或者领导(车间主任),一般是大喝一声:拿锄头来!敲碎!嘿嘿,就算是敲成灰,也行,可以拿去做袋泡茶,或者迷你沱。

       这个是2000年以前的做法。所以,以前是没有老茶头的。我不知道从什么时间起,老茶头成为了珍品,总之,我得佩服,台湾同行的创造力!他们慧眼识英雄,与卑微之中,化腐朽为神奇,发掘出了普洱珍品,国之瑰宝---老茶头!我必须得同意,这个是真的创造和发明。而且,经我试验,确实有道理。老茶头,论茶味,感觉比较淡,显嫩香,介于生茶与熟茶之间,喝起来老少咸宜,绝对不会有任何负担。 也就是,绝对不会刺激你的胃口,男女老少,好像喝起来,就像喝茶一样,那么有文化的事,可以一泡茶头,从早到晚,说普洱熟茶难喝的人大有人在,尤其是从不喝茶的人,但喝老茶头,说难喝的比较少,起码说不难喝。当然,这个是指陈年的老茶头。我也认同了老茶头芽多,果胶,营养物质比较多的说法。但我们到底是喝口感,还是喝营养?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OK ,我得客观说,再好的老茶头,口感都不如非常好的熟茶,但是,好的熟茶是如此难于寻觅,以至于某种时刻,老茶头变成了中庸之选,当我喝腻了xxxxx,20年老茶,我再试许多熟茶都很失望,以至于再无选择的时候,我会对儿子说,来,泡一壶老茶头!久之,儿子习惯了喝老茶头和易武茶,以至于我想,孩子爱喝的东西,应该是反映了人的天性,我又何必耿耿于怀,为他到底是生茶还是熟茶反复思量?不会让我惊喜,不会让我难受,这就是老茶头,当然, 是比较好的老茶头。 休息片刻,10分钟后,我们继续来讲,怎样泡老茶头。

       老茶头的冲泡,我个人建议的冲泡方法是这样:高温冲洗2遍,这样不是最好的方法,建议,第一遍用清水洗,浸泡2-3分钟,温水或者冷水,这个是洗灰尘。第二遍。高温洗,正常洗茶。下面就开始如正常的泡茶,当然啦,老茶头都是这样,开始泡,味道比较淡,甚至洗茶的时候,发现茶汤不是红色,只是淡黄色,然后越泡越浓,正常的茶头,泡是20泡-30泡都不是问题,然后再回光返照一下,死命煮茶,煮茶,才是精华。这个时候,即便是08年的茶头,煮出来都会好喝,所有的堆味杂味,都在之前的过程中散发了,这一壶茶,醇香之极,是所谓精华所在。顺便说下,嫩香,当然也有人说是荷香,这个在3级茶以下,是不可能出现的。而在老茶头中,这个应该是基本的味道了,所谓老茶头的营养,无非就是说所谓的果胶。也就是发酵中的汗滴,不见得茶头里的茶很嫩,只要你泡出来了嫩香,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美女亲了你一口,你回家后发现了不属于你的味道.. 你总不能说,你自己有嫩香吧,呵呵,最后说下茶头的造假,由于某些原因,比较好的茶头高于一般散茶的价格,所有,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出现了一些假冒的茶头,这个包括了清心论坛上的 静默版主的茶头,泡不开的,用了一种有机粘结剂,如果一个茶头居然泡不开,就真的有问题了,另外一种方式,就更简单了,把散茶蒸下,类似于压饼那样,压成不规则形状,当茶头卖。简单易行,在家里就可以操作。最后我总结下:茶头,口感一定不是最好的,不会比好的熟茶口感好,也许,喝的就是果胶,喝的就是平淡,喝的就是持久耐泡......

       茶头,是一种不寻常的茶!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18 易武正山

       今天晚上,我们进入到另一个环节,易武茶,易武茶,是一个统称,也许应该说是一个流派了,如果说布朗,走的是刚猛的流派,易武走的就是阴柔路线了。甚至,我们回顾普洱茶的历史,会发现普洱,本来就是一个从粗犷到阴柔到粗犷再到目前百花齐放的历程。


       是的,普洱茶的历史上,是粗茶的,是边销茶,因为云南本身就是边疆,在历史上属于西南蛮夷之地,少数民族众多,所以,从饮茶习惯上,本身并没有太多讲究,包括运到西藏的边销茶,也是粗枝大叶。到了清朝,这个茶成了所谓的贡茶,开始变得阴柔起来,那么,今天晚上,我们的主要话题,就是到底给皇家进贡的是什么茶?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想不通,历史上,从云南运到北京,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难道普洱茶的陈化有那么迅速? 可以从晒青绿茶变化为老生茶?


        我们回顾很多说法,有风吹雨淋,快速发酵的说法,有在马背上驮着,马汗发酵,普洱快速陈化说,为了这些说法,我也考证了很多,基本上否决了普洱茶在3-6个月运到北京就变成了近似于熟茶的口感这些说法。


         回到源头,进贡给皇帝的茶,实际上是以 易武 倚邦 蛮砖 攸乐这些古六大茶山的茶,而且以芽尖茶为主。 也就是大滇认为,进贡的茶并非是现在的普洱紧压茶,而是晒青绿茶,以芽尖为主的晒青绿茶。很多人会以普洱茶入贡作为值得炫耀的历史,事实上,同期上贡的茶有数十种之多,包括各地名茶,也就是说,凡是各地有名的茶,都得把最好的进贡给皇帝。

       普洱作为地方名茶进入皇宫,不会显示出超然的地位。记得大滇曾经说过,如果把老曼娥 老班章之类献给皇帝,估计得灭九族。红楼梦里也曾经说过,贾宝玉喝普洱的故事,当时,并无熟茶,显然喝的是所谓女儿茶,贡茶,芽尖茶,易武系,攸乐,倚邦的茶是主流,尤其是倚邦曼松的所谓贡茶,因为其香,更得宫廷喜爱,同样,困鹿山皇家茶园的茶,也是以柔和为主。所以,我们定义了,在清代的普洱茶,包括各种老的号级茶,实质上是以易武地区的茶为主流的普洱茶。


        这样的传承,直到1949年后停止,我个人看法,在解放后,大约10年的时间内,整个手工制作普洱的工艺就已经停止了。也就是所谓传统手工,石磨压制的茶,消失了。这个消失,并不是突然的。自1940年,福海茶厂的建立,几个海归,引入机器制茶以来,追求产量就是时髦的话题,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标志,新中国成立后,追求的是粮食,吃饱肚子成了首要的,手工业成了公有化的目标。这个过程,直到1990年后才发生了改变。


        我很好奇,对普洱茶的现状,因为在1990年前,绝对没有什么私有茶庄的,茶厂都是国营,省公司下属的茶厂大家都很熟悉,1-4号,接下来就是一些县级茶厂了,包括澜沧古茶 勐库戎氏这一类,都是县级茶厂,规模极小,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普秀算是四个大厂了,在易武,1995年前,连一个手工制茶的茶庄都没有,所谓传承百年的老号,一个也没有存在。


        这充分说明了,现代易武茶的历史,最多就是15年,甚至,易武人学做茶的历史,就不会超过15年了,而易武作为开始手工做茶的发源地,其他地区手工做茶,石磨压制,就更晚了。


        这样,我们对易武茶的认知就有了如下几点结论:


        第一 易武茶作为普洱茶,是有比较深的历史渊源的,号级茶,印级茶的存在,证明了易武茶的越陈越香,是可以肯定的。


        第二,现代易武茶,历史并不长。最长不过15年,所以,迄今为止,易武茶没有出现一家独大,具有统治性优势的企业,是易武的作坊生产方式决定的。


        现在回来,说说易武正山的概念,其实,易武正山并不存在,这个只是一个误会,以讹传讹的结果,台湾的茶人在90年代中后期到易武做茶,易武有一个叫做郑家梁子的地方,人称为郑山,易武郑山,后来传至台湾,就成了易武正山,这个小插曲,导致了易武茶后期,我们称为大易武茶区和小易武茶区的茶,我们把易武地区的茶称之为易武正山,言外之意,就是比较正宗的易武茶。


        说到比较正宗,那么就必须提到一点,易武茶的产量,易武古树茶 (老树茶)的产量,以及台地茶(小树茶)的产量,这又涉及到一个历史性的时刻,80年代,政府推广良种,导致台地茶小树茶的种植普遍化,而在60-80年代,茶业是副业,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易武很多砍头树,少见非常粗大的茶树,所谓落水洞的茶树王,看了叫人流泪。最多有我大腿粗.. 轻,汤中带甜、回甘较好,但条索不同,而且汤质滑厚不如易武。


       易武的台地茶,大多为80年代易武区改乡后由乡政府动员栽种的,也是绿色优质茶。易武现有台地茶面积21398亩,主要分布在易武村委会3398亩、纳么田821亩、麻黑1734亩、曼腊3552亩、曼乃8120亩、裸德2181亩,还有易武的九个茶队和易武乡镇企业所在地1591亩。台地茶总产量有510吨左右。根据上述统计,易武茶总面积为26964亩左右,年总产量有750吨(晒青毛茶)左右。我从我之前的帖子里摘录了一段数据,然后又从西双版纳州古树茶考察队的数据里摘录一点资料,全县古茶园的茶叶总产量约为350吨,其中易武240吨,象明100吨,曼腊10吨。240:510这个就是易武古树茶:台地茶的数字。


        这个数字说明,第一,易武的古树茶是不少的,第二,台地茶也是不多的,我相信,至少有2000个商家来分这杯羹,包括大益下关中茶,以及各种大大小小的茶庄,据说大益2010年产量在1万件以上易武正山,100多吨,下关绿大树红太阳,老同志 中茶 ***,…。。我们可以轻松计算到超过3000吨易武茶,包括最近的澜沧古茶 抱诚 ,土林易武正山... 所以,今晚的最后,我必须讲点有价值的东西,冒充易武茶的一些东西,

        第一点, 注意,易武茶的苦 ,易武茶如果很苦,是说不过去的;


        第二点,易武茶,涩,如果一点不涩,是有问题的;


        第三,外观,易武茶,是不漂亮的,如果很显毫,那就有问题了,简单来说,冒充易武茶的,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地方,江城茶,小景谷茶,江城茶冒充易武台地的非常多,主要是显毫,涩低,香气高扬不太稳。条索上比较容易区分。而小景谷地区的茶,条索上不易区分,但口感上苦涩味较重,甜度不如易武,关于这些,大家可以细细品 麻黑和苦竹山的区别。


        简单说来,易武大树茶的特点:采摘条索较长、茶梗长汤色金黄,苦轻涩稍重、香气较好,汤中带甜,陈化较快,而 江城茶,条索较紧结,芽细长,较显毫,香气较尖锐。


        如果你去易武乡政府所在地,任何一家都堆有大量的毛茶,不敢说100%,起码90%以上是江城茶。。。


        所以,我把易武人评价为所有茶区里最聪明的人。顺便提下, 易武的九个茶队,这里的茶只有正常易武茶价格的一半左右,易武靠近橡胶地,传说中的农药打得最厉害的地区.. 在座的各位茶商,要找便宜的易武茶,请去易武茶队,七队八对...


        今晚,由于淘宝的系统故障,耽误了大家的时间,非常抱歉,大滇1001夜,有时讲得有意思,有时没意思。有时有点用,有时没点用,有空就姑且听之,觉得无聊就斗斗地主. 明天继续,易武的几个寨子,分解。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第19  熟茶的稳定性

     今天晚上,大滇说茶,回应昨天有茶友谈的一个问题,就是所谓每一个批次的大益7542 或者7572到底有什么不同的问题,这个问题,实在是非常普遍的问题,其实已经讲过很多遍了,所以,这个也让我有点头痛,总不能每次都这样,解答了一个茶友的问题,过几天又来解答同样的问题,所以,我想,用一种比较好的形式,把这些资料放在大家可以查询的地方,就不用反复回答了,所以,XXX


      今天晚上,我们还是来谈大家关心的问题,我其实已经无数次说了,大益的7542以及其他茶,第一批和第N批,并无本质不同,不存在第一批是春茶,其他茶是夏茶秋茶的说法,但很多人又因为第一批比较贵,总觉得有什么不同。事实上,比较起来,第一批的不同,仅仅因为是笋壳包装,利于存储,所以藏家比较喜爱而已,笋壳包装,也是厂家相对成本高一点的做法。


        初期,一些老的收藏客或者茶商宁愿出高一点价格,也要买第一批的,就是为了方便存储。而且第一批的茶相对来说,转卖的时候,证据比较充分一点。客人较少怀疑真假。举例说901批,跟909批,可能大部分茶友多年后并不能确定是否出过909批,却可以不用怀疑901批的存在,作为茶商来说,消费者的信任度是最可怕的事。 也许真的出过909批的茶,但是知道909批的人是真的很少,或者很多新茶友根本不知道,这样的话,销售老茶的难度就大了很多。所以,茶商开始愿意出稍高价格去收购*01批的茶,仅仅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但是,到了现在,已经是一个病态了。

       为什么说第一个批次和其他批次的茶差不多,事实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某一年,*02批的7542,好过*01。但这个话,无人相信,只有茶商自己知道。从厂商的角度来说,并无故意把*01批做得特别好的理由,如果把*01做得很好,其他批次做得很差,那么第一,其他批次的茶,就很难销售,第二点,如果*01批的茶做出来品质较差,也许全年的茶,就很难销售了。所以从主观角度来看,厂家并无故意的行为.


        我个人认为,大益厂家应该出来发个通告,说我的配方是稳定的,每个批次差别不大。 但是,这样一来,就缺乏了炒作题材,损害了很多茶商的利益,从出厂价格来说,第一批和第二批的价格是一样的。 但拿到第一批的商家,都有一个超额利润,就是消费者的心理误区导致的超额利润。一件货一般会比*02批多卖500-600元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就给茶商送上了上千万的超额利润。


         其实,茶叶作为农产品,是肯定有差别的,一年出5-10个批次,从里面挑出一批最好的,也属于正常,但这个正常,应该是出完了,消费者最后比较,再评价的结果。但现在,都默认了第一批最好。所以,大滇从来不买第一批大益的茶,除非价格达到大滇的预期。

       回头来说说拼配,为什么要拼配,其实之前已经讲过,主要就是想保持成本的稳定和品质的稳定。关于成本的稳定,这个之前讲过很多次了,举例来说,大益要做7572这个茶,不可能事先去发酵一堆茶,指定了要做7572的,他大致通行的做法是,去年计划做熟茶5000吨,那么我就发酵100个堆子,每个堆子50吨,这些堆子,发酵好了,然后就按等级和发酵水平分好,最后才开始拼配,000吨熟茶,分出宫廷-10级茶,各若干吨,其中,7级茶有1000吨,这1000吨中,发得过轻的,有200吨,发过了的,有300吨,发到8成熟的,有500吨,放到一边,然后再选3级茶,7-8成熟,200吨,8级茶,7-8成熟,300吨,这些得到了1000吨茶,就可以开始生产了,3级茶做面茶,8级茶做里茶,7级茶为主。

         这样生产了第一批,先出300吨,*01批,这个时候,市场火热,1月出来*01,2月就销售一空,2月赶紧出*02批,1月的*01,只出了100吨,2月可能出300吨,*02,5月出*03批,600吨,注意,这个时候料用完了,可是市场仍然有需求,那么,就用另外的一批料,按相应的方法来做,仍然是勐海料,这个时候,可能口感跟上批差别就比较大了。也许更好,也许更不好,这个是一种市场好的情况,如果市场不好,*01批100吨不好卖,*02就只能做50吨或者100吨,卖到年底卖完,一个新的一年又开始了,*01批又来了,可能原料跟上批还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压制时间的不同,口感稍有区别,有茶商又说了,*01批的就是好。如果你说,这批跟去年那批口感差不多!茶商又说了,**大厂的技术就是好!品质稳定!


       说到这里,又得大滇自己现身说法,大滇XXX,2008版本和2009版本,完全是一样的原料,2008年的,是发酵出来,立刻压制,压成泡饼,2009年的是,茶放了一年压制,紧压,然后存放一年出来,嘿嘿,我也可以品质做得如此稳定,因为原料本来就是一堆,当然,你也可以说有差异,因为口感上因为工艺不同,压制时间不同,有了差异。所以,关于茶的品质稳定以及所谓配方的威力,未来,大滇会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作为小厂,只要你想,一定可以做得品质稳定的。      

      现在继续刚才的话题。所谓的稳定配方,建立在几个基础上,原料的稳定,发酵程度的稳定, 我们说,原料的稳定是可以解决的,比如,持续用布朗山的茶发酵,春茶一堆 夏茶2堆秋茶1堆,发完后再筛选, 春茶7级  夏茶7级  秋茶7级,然后再筛选, 春茶A  发酵程度8成 夏茶B 发酵程度8成 秋茶A 发酵程度8成,这样的茶,无论按何种比例拼配,叶底的匀净度都是很好的,看不出叶底杂乱来,大家可以看到,大厂5000吨熟茶,可能是100个发酵渥堆,最后变成了可能1000堆茶,按原料产地,按等级, 按发酵程度,这样分下去,每堆茶可能只有5吨了,以这样的单位来拼配或者做茶,自然可以得到较理想的结果,从口感到叶底都令人满意,这个也是有一天,大滇所想做的事。

        事实上,我认为这个是可以做得到的事。只要有心做,愿意做。同样,小厂也可以这样做,只是这样做的成本更高,在这样的情况先,小厂有几个选择,第一, 只能按等级分,第二只能按口感分,最后的结果是 ,叶底混乱,为什么这么来说呢, 按等级分了,但是可能发酵程度不均匀,按口感分了,可能都是布朗山的,但是各种等级,长长短短,发酵程度不均,也无法得到一个漂亮的叶底。


       关于漂亮的叶底,大家可以看勐海之星。同样,大家看澜沧古茶的0085 ,口感大家都认为不错的,但是叶底,没法看,发酵程度不均,长长短短,有生有熟,所以,看叶底,可以看出很多问题,看出整个茶厂的生产实力,以及技术。看口感,反而不那么明显。说到这里,又有人说,我又要叶底漂亮,又要好喝,这样的熟茶到底在哪里?有的,一定有的,只是比较少。普洱茶的精制,一定会走向那一天。只是现在,因为整个行业的问题,整体水平较低,没有人愿意做这样的投入,并非技术达不到。

       勐海之星,之所以贵,很多人看不懂,觉得口感也不怎么样,但其实所费的人工,我心里是很认同的,可惜,发酵程度轻了点。如果,发酵程度达到8成,叶底挑选均匀,那就是我理想的普洱熟茶了。我一直在说,好的熟茶是很难找的,非常难,不像生茶,有人说以口收茶,但是有些时候,你收茶的时候是那样,放一段时间口感会截然不同的,这个是一定要研究原料产地以及发酵程度的,否则,当时的口感会骗人的。除非你立刻来喝完。很多低等级的茶,8-10级茶,在新茶阶段都会比4-6级的好喝很多,但这些在未来,一个是走上升路线,一个是下降路线,距体来说,2001年XXX 和2002年的XXX,这个就是这样的情况,XXX,仍然有上升的空间,XXX,就只适合现喝了,再过3年, 走下坡路是一定的。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20 临沧茶

       今天的内容比较复杂,因为新进群里的茶友比较多,提的问题比较多,所以,我想今天重点谈一下临沧系的茶,版纳那边,勐海、易武等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可是现在,冰岛、昔归似乎是新贵,普洱天下,似乎临沧系占据的位置越来越显著。


 


      临沧的茶,在大滇说茶的最早几节课,就讲过,勐海苦,临沧涩,思茅淡,我们所熟知的临沧茶,有下面几种:勐库、冰岛、昔归、忙肺等,其实,这短短的几个品种,远远不能说明临沧茶的特性,往下面挖掘,还大有潜力,起码可以再挖出几十个小的寨子来,就如老班章那样的寨子。。。


 


      未来,我们可预见的是,临沧某些寨子的茶会越来越出名,越来越贵。今天,群里一个朋友来到店里,问有没昔归的茶,昔归,短短数年,已经从一个非常不出名的地区,到了类似老班章这样的地位,实在让我啧啧称奇。

       大约在06年,我知道冰岛的古树茶,大约是100元一公斤,到2010年,到了500-700的价格(2011年大概在1500),临沧茶的上升幅度,超过了其他地区。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个理念,做为做茶的人,在生产茶赚钱的同时,也得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不去助长某些不好的风气。


 


       我一直认为,老班章、麻黑、景迈、冰岛、昔归 。。。这些茶,应该是等价的,比如,09年的老班章收料价格在600元一公斤左右,我认为是一个比较公道的价格,所以做了。这些地区的茶,都是各自有自己独特代表性的茶,没有谁应该比谁高人一等。


 


      虽然,是大家自愿购买,但还是觉得,自己做了损人不利己的事。那么,对于昔归的茶,我也想在这里公开答复,不是大滇坚决不做,要做,也只是在时机合适的时候做,我相信,无论老班章也好,昔归也好,这样的时候,这样的价格,都是充满泡沫的价格。我会选择在比较好的时机来做茶。在一个浮躁的年代,太多冒名顶替的茶了,太多B货了,等人家炒作过了,咱们再去收老班章,昔归什么的,那个时候,也不怕别人什么掺杂,拼配其他茶了。炒作起来的时候,问题不仅仅是价格,还是采摘过度品质下降以及纯料不纯了。所以,还是呼吁茶友们淡定,茶,一直是有得喝的。

       顺便说下,各地区的茶,真实的价值,在大滇的天平上,是一样的。我不认为麻黑会比班章强,也不认为会比忙肺强,不同的口感,不同的风格而已。所以,我在这里,会强烈推荐XX地区的茶(我做了),也会推荐邦东地区的大树茶(我没有做)。为什么我要这么推荐呢? XX茶,群里很多人喝了,都认为是非常好,物超所值。而邦东大树茶,价格仅仅是昔归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再说一句,我知道市场上太多用邦东茶做的昔归了,所以你不如直接买邦东的茶,同样的冰岛,在2010年非常疯狂。。。难道,2010年的冰岛会比2009年的强?2009年的冰岛,价格只有2010年的一半左右。Ok ,如果这样,就2010年的茶,我会推荐勐库东半山的茶,一样,起码是冰岛90%的口感,而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


 


       甚至,有人认为东半山的茶好于冰岛。但冰岛这个名字实在太神奇了,我们中国人的文字,充满了诱惑力。但如果换成丙岛,你还会这么鸡动吗?因为那个时候,我基本上属于只买贵的,不买对的那种。原来的地名是“丙岛”这样的音,结果搞成了冰岛后,很多人说喝出了冰糖味,原谅我说真话,其实我一直不敢苟同。


 


      冰岛古树茶,是那届昆明茶博会,我唯一买的一饼茶,印象里很好玩的一件事,是一个晚上,我们大约6-7个人去喝出了所谓的冰糖味,终于觉得自己喝明白了,一直都是那个味,配上云南山泉的水,云南山泉,本来就有点甜,而且,我依然认为,冰岛茶,实际上仍然是茶力非常强劲的,非常有力量的茶,并不温柔,回甘生津比较好。


 


       冰岛茶,给我最大的印象还在于,持嫩性好。一般地区的茶,是摘到一芽二叶,第三个叶子杀青揉捻后,就是黄色的了,冰岛茶,给我一个意外,第四个叶子仍然很嫩,所以,冰岛茶是可以摘到第四个叶子的,这个在我后期接触到的古树茶里比较罕见。


 


       其实只是因为采摘到了第4个叶子的缘故。其他地方,并不比双江勐库其他地区的茶特别。冰岛和昔归的茶,由于价格比较贵,茶农已经知道珍惜和爱护茶树了。其他地区的采摘,在我眼里,太粗糙,太随意。。。


 


       大家注意到忙肺这个茶里,马蹄是最明显的,马蹄是什么?马蹄就是硬伤,活生生把茶芽连带枝干掰下来的硬伤,在采摘技术良好的地区,马蹄是很少的,只是不小心才会带上一些来,但忙肺。。。差不多每一片茶叶上面,都带了马蹄。


 


      这个说的是鲜叶的采摘,后面的加工,大家也可以感觉得到,杀青方面的欠缺,在我们强烈要求下,大滇的茶算是杀得比较轻了,但依然有一点点糊味。在揉捻方面,却又揉捻较轻,揉的条索偏松,这个,只能又叮嘱茶农改进了。


 


       所以在粗制方面,临沧茶是有很多缺点的,跟勐海茶的粗加工比,差了很多。当然,这个只是大滇的个人看法,对于很多所谓尊重茶农的人来说,可能就觉得大滇的话有问题了。很多茶商以惟茶农论的观点来批驳大滇,大滇总是用逻辑的力量去证明这个问题,证明惟茶农论是错误的。OK ,我来说明这个逻辑的错误。

第一 临沧的茶农是重重杀青,请注意,是重重杀青;
第二 勐海布朗山地区的人杀青适度,巴达的杀青稍重,都比临沧轻。

      那么,哪里的茶农对呢?按照逻辑,应该是布朗山的对,因为布朗山人做茶的历史比临沧的多了几百年上千年,勐库茶的历史,不过四五百年而已。因此大滇的结果是正确的。其实,仅仅是逻辑的力量还缺乏说服力,我们还是从事实上来讲,勐库茶是从勐海引进的,大约500年的历史,然后再引种到临沧其他地区,忙肺地区的茶,最老的不过150年而已,大部分茶都是几十年的茶,临沧大部分地区的茶,是为了制作红茶而生产的,茶农做红茶的经验比较丰富,做晒青的历史并不是很久。


 


       滇红,是临沧的优势茶,我调查过很多茶农,家里都是有烘房的,烘红茶用的,对于做晒青,他们都是直接承认,从05后才开始学习的,除了凤庆,勐库地区的茶农,做晒青稍微早些,临沧大部分地区,做晒青并不久。而且,在普洱茶没有兴起的时候,做红茶收益远比普洱茶高,而且,临沧茶做普洱,在10年前,基本都是被人鄙视的,我有易武的茶,勐海的茶青可用,为何要用临沧的茶? 临沧的茶,做普洱,没有传承的。 而易武,上百年的历史,早就证明了,是可以做好茶的。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21 临沧茶

       在今晚的后面时间里,我们会讲解临沧茶区的生态环境,并仔细讲解临沧大雪山以及冰岛茶。下面回到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临沧茶,我们在上期的时间里,大致把临沧茶的基本情况讲述了一遍。下面,我们就进入比较细节的内容。


 


       谈临沧,不能不谈勐库,谈勐库,就不能不谈勐库大雪山,勐库大雪山,现在已经在传说中成为临沧茶的起源,一举把临沧茶的历史提升到上千年,最早的历史是这样传说的,大约400多年前,勐库的一个土司从版纳引进了大叶种茶树,作为药来引进的,这个就是所谓冰岛茶的由来,由冰岛,到勐库,再到其他地方,冰岛母树茶成为临沧茶的祖先。


 


       然后,10多年前,我不记得精确的年份了,好像是1997年,一个干旱的年份,由于外围的树干旱而死,在大雪山发现了超过千年树龄的茶树,纯野生种的,然后,出于商业利益也好,或者地方利益,后面的所有资料都把临沧茶的历史提前到了上千年前,临沧很多普洱茶厂出的产品上都悍然印刷了 千年古树茶的说法。


 


       关于这个问题,我一直不敢苟同,基于冰岛茶400-500年的说法,是实际用科学方法测算了树龄,而且是栽培型的茶树,而野生茶,虽然上千年了,但也就只要那几棵树而已,在没有发现那片野生茶树林之前,没有人得出临沧茶有制茶超过500年的结论。


 


       野外长几棵树,能说明什么? 并不能说明栽培茶制茶的历史也有上千年呀,不过,这也给临沧茶带来了一个机遇,大雪山出野生茶,而且这个茶,是适合人饮用的甜茶,无论从直接或者间接的效益来讲,大雪山野生茶的发现,实实在在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现在一说野生茶,要么镇沅,要么大雪山,在制茶人心中,已经成为铁律。


       关于野生茶,我个人是不推荐的,但是作为制茶人,又是必须了解的。因此,我在后续不会再制作纯野生茶,因为大雪山的茶 和镇沅的野生茶,通过这两年的制作,已经非常熟悉其茶性,知道了,明白了,就可以了。那么有有人问了,野生茶有没有卖的?到底有些什么样的野生茶?我仍然可以坦言相告,野生茶也是可以分几种的,一种是几百年的野生茶,(不说上千年,搞不清楚,因为树高10几米),这种,属于野生茶,长在野外,自始至终,无人干涉。 这个就类似于XX做的那个茶饼,野茶。另外一种是,茶农移植的野生茶,现居住在茶林附近的立所寨、五家村、豆腐寨、大富赛,小富赛的村民,每每到古茶林内采挖幼苗直接植入自家茶园中.这种就是所谓的有性繁殖,茶果落到地上,自然生长,最后长成大树。目前这种栽种的野生茶叶比较多,这种树现在都很小,茶香跟野生茶一致,但是香气比较飘,后面几泡就淡了,不耐泡。关于野生茶,我就说这么一点,休息一会,我们来讲一个寨子, 公弄村的茶。


       公弄村,属于勐库东半山所在的区域,这里的茶,一直是勐库比较出名的茶,为什么提这里呢?因为这里的茶,很多运到了冰岛。。。这里的茶,从50年代起,就一直在做红茶,制茶的技术是从凤庆学来的,而且,一直是机器制作红茶,这个比较罕见,因此,这里的制作红茶的技术也是非常成熟,做得非常好。但由于普洱的炒作,这里的古树茶最后都运到了冰岛…自己的声名不显。


 


      在这里,我们感觉到普洱的制作技术,算是临沧最好的,当然,这里的茶我一直没有做过,没法做,在这里,如果我告诉你,5月份收的茶,还算是春茶,你可别不相信,这里的茶在4月底,很多茶树才刚刚开始发芽,这个是由于海拔不同,立体气候导致的不同。而这里,有我最欣赏的喝茶方式,无意识的,但是是最科学的方式,晒青茶,这里是不会立刻喝的,这里的茶,有很好的习惯,发汗时间长达半年以上,所以,你今年去到那里,买到2010年的春茶也很正常。

       公弄,这个在茶友间非常不知名的地方,在制茶人之间口碑甚高,认为是最懂制茶的茶农,而且,是我所到过云南的茶区里,茶农自己也会存茶的少数地区。



 


       看看这样的喝茶方式,从道理上分析,无比的合理,粗制出来的茶,茶性比较寒,先把这样的茶放入瓦罐,直接在火上烘烤,烤到茶香满屋,加水,烧到水滚,再喝,在这样的过程中,茶的寒性被去除,香气被激发。烤出的茶,确实喝起来,要说霸气,那是比班章还要霸几分的。回甘生津极为出色。所以,云南虽然没有存普洱茶的经验,但是这样出来的茶,我个人也是十分之陶醉,由于时间所限,今晚先说这么多,明天继续 大滇说茶,冰岛。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22 临沧续 冰岛


 



 


       我们同样来关注这几种形态的树,大家看第二个图,这样的冰岛茶,算是乔木茶,却不能算古树茶,第三个图才是真正的古树茶,市场上,能用第二个图上的茶来做,已经是非常厚道了,起码是冰岛茶,没用周边地区的茶来做,这样的茶的价格,2010年大约是400-500一公斤,下面的,700一公斤左右,大家按这个价格去衡量各个商家的冰岛茶,自然会得出结论。真正的冰岛茶离我们有多远。


 


       OK ,有人说了,我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可以拿到便宜茶…包括利用政府资源,我声明,这个是没可能的,政府资源能保证同样价格优先给你,但是绝对不会价格抵上几百元。那么冰岛茶的产量有多少呢?


 


      现在我们继续回来聊一些简单的问题,冰岛茶的产量,冰岛很意外的,并无什么台地茶,有人立刻愤怒了,怎么能不种台地茶呢? 冒充古树多挣钱啊,两个因素:


       第一,交通不便,运输到勐库镇上比较困难;


      第二,人少,村子里人少,犯不着。


 


       整个村子不到200人。年产古树茶,10吨,也就是10000公斤,其中春茶5000公斤左右,夏茶2吨,秋茶3吨,大致是这个数,短短4-5年内,人均收入从2000到20000,总共50多户人家,户均收入8万元左右应该是有的,因为还有种玉米什么的,还有其他农产品,但是,因为底子薄,前几十年实在太穷,所以基础设施上确实不如勐海地区,现在收入高了,可是村民的确开始心眼活了,已经看见部分小茶树了,因为亩产太低,10-20公斤每亩,跟农场 100多公斤每亩比,大家算下产值和劳动强度,勐库农场茶在30-40元一公斤,亩产值约6000元,古树茶现在亩产值大约在6000-8000,但是采摘强度,劳动强度高很多,而且价格变化大,如果春茶价格不在400元以上,则不如农场茶产值高,这些是善良的茶农算给我听的。


 


      说起冰岛茶的特点,大约在2008年前,价格从06年左右100元一公斤到08年 180-220的价格,那时去的时候,当地人卖茶的说辞是这样的,我们的茶树,是祖先从版纳移植的,很多人拿去冒充易武古树茶,我们的茶,跟易武茶差不多的,现在的说辞是: 我们的茶比易武茶好多了…

        冰岛茶,主要是韩国人在炒作,韩国这几年的普洱市场据说很火爆,在青岛做普洱的同行,出口到韩国,都说利润很高,挣了不少钱。今年在冰岛遇到的昆明人,也是帮韩国人在收冰岛茶。我想,过几年应该会降温的,那时,会再做一些冰岛茶。呵呵,今天晚上就先大致说这些,最后总结下:了解冰岛茶的行情,从价格上你会判断是否纯料,因为商家不会是活雷锋,大家都要生活,我09年的冰岛茶,按现在的价格做下来,绝对不会是这个价格卖(11年的冰岛1500)。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23 再论入仓茶

       今天我们来聊的内容是再论入仓茶,其实在这之前的内容里,已经讲过了,这次是再论,是有原因的。源于几位喝老茶的茶友,在新茶中找不到了方向。或者说最近10年的茶里都找不到感觉了,他们所认可的茶,都是80年代-90年代的茶。然后,很多人牵强的找了很多原因,比如采摘过度,比如台地茶增多之类,据此来推断以前的茶都是乔木茶做的,种种推测,结论是现在的茶不如以前的茶,现在的工艺不如以前的工艺。关于这样的讨论,我在QQ里谈了好几个小时,对一个人谈,和同时对一群人谈,我选择了对一群人谈。

       正好前几天,一个香港的茶商到店里来找我,拿一饼入仓茶,让我看下,然后准备今年收料做一批类似的茶,顺便喝了下那个入仓的茶,又有一些感想,在此,一并和大家聊一聊。以我个人所见,茶友所表述的观点总结如下:

一、老茶的厚度无法超越;
二、老茶的甜度无法比拟;
三、老茶非常耐泡
四、老茶有特别的香气,出参香 ,樟香…

      关于这些,我的结论是:老茶是入仓茶,茶友所言的新茶,包括后来自己存的(在北方),有6-7年了,都是自然仓茶,或者也可以称为干仓茶,这个是原则性的区别。并非是年份的区别,也并非是现在的原料不如以前的原料。即便在北京,即便是那些著名的茶楼,超过20年的茶,我可以肯定说,99%是入仓茶,甚至更武断一点说,是港仓茶。而我甚至可以肯定的说,抛开卫生和仓味不谈的话,无论是生茶,或者熟茶,入仓好的茶,同等情况下,口感更甚一筹。


 


      这个结论可能很多人不认同,但回想普洱茶的历史,首先是从香港名扬四海的。期间,香港茶人固执的认为,云南过去的茶,只是半成品,不入仓不足以称为普洱茶。而港仓,也建立了自己的一套体系。

       在广东,有一些老茶客,评论现在干仓的生茶,都觉得淡薄无味。而且涩重。对于生茶而言,入仓与不入仓的区别是很明显的。不入仓的生茶,相应来说,茶味较足,回甘强,闻杯底香气存留时间久,但涩一直存在。入仓的茶,滑度甜度,都超过未入仓的茶,口感比较饱满。这个特点延续到熟茶,同样,入仓的茶味重,水厚,也比干仓的茶强。


 


       所以现今干仓派是无法说服港仓派的,关于港仓,是不是湿仓,这个说法是要区分开的。港仓的自然仓,也会被认做湿仓。因为空气湿度的原因。同样,广州的天气,对云南来说,也是湿仓。


 


       那么,回到超过30年以上的茶,基本上都是港仓茶,而事实上退仓后的滋味也非常出色。今天在这里提这个话题,是强调一下,入仓茶也是一个流派,闻入仓就如临大敌是不恰当的。那些传说中的仙茶,神茶,古董茶都是入仓茶。


 


       那么,这个是否就意味着我是入仓派呢?当然不是,我只是不完全排斥入仓茶,但我提倡干仓自然仓存放。有一个包容的心态,才会做出理性的判断。干仓的优势也是入仓茶无法比拟的,鲜活性,茶韵,感受茶的生命力,个中的境界,完全不同。


 


       所以,北京的这位茶友,习惯喝老茶的茶友,应该会继续选择入仓茶,才能找到旧时的感觉。而事实上,您在京城XX处喝到的数十年的老茶,应该都是从香港茶商手里买去的。关于这两人的关系,网上都可以查到,XX卖了88青给北京***。那个时候,好像是90年代中期。而入仓茶,为什么会价值数万?这个过程是在10年内完成的,包括现在的88青。呵呵,大量流行的88青。

       入仓后对于混淆年份是非常重要的,05年的茶,汤已经很红了,味浓酽,适合重口味的朋友,这样的茶,当然在淘宝上也有类似不少的,大约在200-300元一饼,冒充中茶90年代的茶在卖,一般入仓3-5年,退仓3-5年,这样的茶,足以胜过干仓20年的茶,且滋味更饱满,甜度滑度更佳,对于很多外行来说,1万元一饼,也并不觉得贵。因为市场上确实难以找到类似的茶,尤其是大量干仓茶充斥市场后,好的入仓茶优势会加大,对于小部分习惯入仓茶的人来说,买一饼好的入仓茶难度非常大, 自然必须出更高的价格了。


 


      云南的茶人或者茶商在一味打压入仓茶的时候,却不明白,这类固执的客户,是不可以改变的。源于口腹之欲,所谓以口收茶,习惯了的口味是改不了的。我香港的茶商朋友坚定不移的走入仓路线,同样有一批坚定的支持者。我同样坚定不移走自然仓路线,大家走着瞧吧.. 休息几分钟,稍后回来。


       呵呵,现在继续,关于香港仓的存放方式,我看见他们存茶,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很自然的,选择在背阴的仓库。密闭存储,里面有加湿的,不是加湿机,而是直接放水缸,水缸里装水,这个是不太大的茶仓,一般开茶店的,存10吨这个规模的,然后一年翻动一次,大型的茶仓,千吨级的,马来西亚那边,设备专业得多,他们带回来的3年左右的茶,我估计在昆明存10年也达不到那样的汤色,广东有大型的茶仓,是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配备了专业的加湿机和抽湿机,成规模的退仓方式是这样的,A仓库入仓,B仓库退仓,B仓库退仓的方式就是选择向阳的地方,配备抽湿设备,退仓。所谓退仓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在仓库的阶段,一个是从仓库到茶店的阶段。成规模入仓的茶商,都有很多网点,比如固定每年出仓10吨,分到下属10-20个经销点,也并没有多少,何况,入仓茶的经销体系完全不同于大家明眼看得到的。是很隐蔽的方式,大家看看所谓卖老茶的,全国有多少点就知道了。 而且,很多新开的店都要去找一些老茶来镇店的。老茶,哪里有那么多?通过入仓,批量制作老茶,是入仓的利益动机,


 



 


       大家看这两种包装,是属于经久不衰的包装,现在每年还至少有千吨这样的包装的茶在生产,这些包装纸多见于港台商人定做了入仓用,通过8-10年的入仓退仓,卖到一万元一片以上,而我们大陆的人呢,只满足于20多元一片,买一片送2片,大家可以在淘宝搜的,这,就是差距。有这样巨额的利润,中茶打假是毫无办法的,这可是比毒品还高的利润啊,反而,新茶的假货,风险大,收益低,为智者所不取。呵呵。呵呵,最后的时间,XXX,即将停止销售入仓了,哈哈,当然入的是我的自然仓,这个茶,试过的都知道,比同期的7542强很多的。秒杀一次,然后,收起。若干年后见。晚安,明天说茶,开始涉及到制茶的一些知识,让大家了解下一款茶,是怎么设计出来的。明晚21点,不见不散!


      大滇说茶,让普洱简单起来!1001夜,从入门到精通!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25 答茶友

        开始咯,继续童话。虽然本人长得一点都不童话。今晚的话题比较琐碎,主要是回答一些典型的问题。

       第一个, 回答关于前天晚上内容的疑问,湿仓茶和入仓茶的区别。


 


       传统上我们认为,湿仓茶,是直接往茶上加水,这样的茶是在90年代后期,追捧老茶的风气形成,导致一些茶商用这样的方法快速发酵,变成近似老茶的汤色和口感,现在这些属于可以批判的茶品,湿仓茶的另一种概念是误导,即凡是沿海潮湿地区存放的茶,都认为是湿仓茶,这个是一种概念的偷换。入仓茶的概念,是一些大型茶商或者老茶商,自建仓库,通过现代化的设备,增加湿度和温度,有完整的工艺过程退仓,整个过程干净卫生。这也是一种方式,以港仓为代表。这类入仓的规模,少则以百吨计,多则数千吨,相信这样的茶仓,全球不超过100个, 多见于马来西亚 广东地区,云南地区的元江也有这样的仓库。仓库的选择地点一般是温度和湿度都较高的地区。呵呵,所以区分湿仓和港仓(入仓)还是很有必要的,港仓茶相对的是,纯干仓,这个是两个不同的流派。没有任何一个权威敢下定论说入仓茶不好,但同样,没有一个权威敢说湿仓茶=入仓茶。呵呵,关于入仓茶的答疑就回到到这一点,大家有任何疑问,都可以直接给我留言,如果我没有立刻回答的话,那么在线的时候一定会回答的。


       第二个 疑点 就是烟味问题,陈化中产生的烟味,这也是茶友问到我的,说为什么我这茶开始存放的时候没有烟味,存了几年就有烟味了?我们之前说过,烟味的来源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杀青中炒过了导致的糊味,第二种是有些春尾茶,因为天阴,无法晒干,茶农烧柴烘干,茶叶吸收味道导致的。如今这个是第三种情况了,存放中导致的烟味。刚开始,我很诧异,但是问明了存储条件,才知道这个茶友的问题了,是存储不当。放书房,抽烟,茶叶有吸味道啊,很正常的。同样的,有些茶友放在阳台等靠近厨房的位置,也难免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你想试验这样的结果,可以继续找没有烟味的茶试试,嘿嘿。

      第三个问题,是茶汤浑浊的问题,茶汤浑浊并不代表品质不佳,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无论是生茶或者是熟茶,在刚压制成成品时,茶汤基本都是浑浊的。浑浊的原因主要是水分,在压制中,生茶吸收了蒸茶的蒸汽,导致含水量大增,这些水可不是蒸馏水,通常都是自来水或者山泉水,在后来泡茶时候,与泡茶的水可能不是性质一样的水,有些还会发生反应,比如酸性水和碱性水,导致浑浊,当然,有些生饼也是因为干燥程度不够,使得茶汤浑浊。

      如果说生茶的浑浊度还可以接受的话,那么新压制的熟饼,如果立刻开汤,基本上就是不可接受了,大家可以试试每年大益的新茶,起码在上市三个月内,头一泡二泡,你很难说茶汤清亮。从道理上说很简单,熟茶在压制前,都是用水泡了至少12小时以上,浸泡了水才能压制成饼,所以,新的熟饼,起码在压制后的前三个月内,不要去尝试喝,也不要期望有什么好的表现。又有茶友说了,我这个茶都三年了,为什么还会浑?问了下,是生茶,古树茶。这样的问题,乍一听,无解。其实耐心询问各种前提条件,完全是可以解释的,而且,豪不牵强。甚至,我可以恭喜你,这个茶第一确实是云南大叶种茶,某种程度上说,茶可能还相当不错。这种茶汤浑,是在该茶友泡了茶15分钟后,茶汤冷,才发浑的。这种典型的冷后浑现象,解释起来相当容易。 泡茶的时候水温高,溶解物相当多,水温低了,溶解物析出,成絮状,茶汤显得浑浊。

      最后一个问题,是熟茶上面的白点问题。发现熟茶上有白点,这个太正常不过了,在渥堆过程中,既然是发酵,大家可以看腌制酸菜的过程,长出的白色絮状物。 这个道理完全是一样的,白色的点,就是渥堆发酵留下的。通常有人说普洱发白霉,这个没有问题的。太阳下晒干就可以了,但是出现黄霉或者绿霉黑霉就可以直接扔掉了。


 


       同样的道理,湿仓茶由于水过量的原因吗,导致发黄霉(金花),是导致大家口诛笔伐湿仓茶的原因,但对于入仓茶,有经验的商家做仓的,目前,没有水敢旗帜鲜明地一棍子打死。没有谁,毕竟,90年代前的普洱茶,都是入仓茶的天下。呵呵,最后再补充说明下,为什么我们现在派茶样都不愿意事先标明品名,这个是考虑到让大家水平的提高。人是一种高等智能生物,经常喜欢望文生义,或者凭空推断一些东西。看到冰岛,就会联想到那个茶有冰糖味…。。这些完全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没有成见的去试这些茶,难度是大了点,但是这才是真实的反应,也有利于水平的长进。这样,大家互相印证,会发现,很多以前自以为是的东西,在事实面前,其实不堪一击。

        到25夜咯,一千零一夜,用5年的时间完成,一千零一夜,我们一起度过。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

大滇说茶1001夜之27 老生常谈——烘青与晒青

      我们从原理上上讲,所谓晒青与烘青之争,先要搞清楚争的对象,太多的人把大厂的普洱茶归为烘青茶,为这一点,已经无数次讲解过了,但大厂一直没有给我付解说费。  


 


       烘青与晒青之争,烘和晒,操作的对象都是鲜叶,意思是对鲜叶,在杀青揉捻后,是晒干还是烘干?多数普洱茶厂,都有烘房,这里的烘干,是毛茶在加工成紧压茶之后,用烘干的方式来干燥,这个并不能构成烘青茶与晒青茶的区别,许多爱好者对于烘青和晒青的混淆主要在这一点上,事实上,很多茶叶论坛上出现一些所谓老茶客,或者某些台湾大师,去了茶厂后,如获至宝,到处宣扬大厂在做烘青的普洱茶,以吸引注意力,实际却对茶叶的加工一知半解。

       讲到这里,我想大家都应该明白了,烘青与晒青其实差别很大。晒青其实是很简单的工艺,就是在杀青揉捻后用日光干燥晒干而已,这个温度是不高的,但很多人又质疑晒不干,我想请诸位去热带,在西双版纳山上晒一下太阳,正常情况下,三个小时足够晒得很干,很干了,不要说是摊开了晒太阳,就算把人放在日光下晒,也能晒成人干。有几个茶油去过了勐海,我已经带他们去享受了日光浴,不会有人能经受得住20分钟。


 


       要做烘青茶,这个就很麻烦了,晒青,把揉好的茶摊开在篾席上日光下干燥就可以了,而烘青,大致说来,有两个方式,第一是人工的方式,第二是机器的方式。

       人工方式就是放火炉上烘,细节上我不说了,只说时间,大约要1个小时左右烘干,期间要翻动几次,而且要防止烟味。


 


       机器烘干,有专门的烘干机,大约10分钟烘干,那个烘干机,在景迈地区很多人家都有,因为同时也可用于制作红茶。烘的方式,主要是利于提香,让香气上扬,由于香气容易挥发,导致茶质下降,所以烘青茶不利于保存。


 


       从原理上讲完,再从外观上来分析,相对来说,烘青茶外观比晒青茶漂亮得多。同样的鲜叶制作成烘青和晒青,明显烘青茶,会白很多,芽头看起来白白的,而制作成晒青的话,芽没有那么,整个外观会显得黑一一些,为了方便个大家实物对比,看下这个云南最高基本的绿茶,全芽做的毛峰茶,大家可以比较。



 



 


 


       因为全部是用芽制作的,所以香气会很好,所以我很奇怪有些人的怪癖,居然要把普洱茶想法做得适应现喝,那不如直接做成绿茶算了。我个人感觉喝起来,晒青的毛茶,怎么都没有绿茶好喝,普洱茶的价值本身就在于存放后的变化。


 


       从外观上看,晒青和烘青本身就有很大区别,从口感上看,差别就更大了。其实,我一直觉得说晒青和烘青的区别非常难,正如要解释为什么1+1为什么不等于三 一样的难。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区别就是这么明显。


 


        但我也确实看到很多非云南茶商做的创新,把鲜叶搞来搞去,去除苦味涩味,搞了很多新工艺,其实他们不知道,云南人本身不怎么喝普洱茶的,他们的所谓新工艺,远不如滇绿好喝。至少90%的外地茶商不知道云南本地人是喝绿茶的,想当然以为应该喝普洱。事实上,我个人几十年的感受,最受欢迎的云南绿茶应该是不到10元半斤的大渡岗绿茶,起码我从小家里一直喝那个茶,所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下滇绿,仔细闻叶底,以后不要再谈普洱茶的所谓烘青问题了,这个本来就不是问题。


 


       普洱茶里有少量用烘青茶的做的,那个是属于不良商人,把过期绿茶压制成饼,非正常,这里不做讨论。烘青茶由于在鲜叶阶段,已经高温处理,导致整个物质结构已经变化完毕,所以没有转化空间。这里,我想还是用简单的道路来说明,比如甘蔗,你慢慢啃,是甜的,可是如果这根甘蔗已经一次性榨过糖了,你再啃,肯定不甜,这个例子也许不贴切,只想说明,烘青茶是没有后期转化空间的。


 


       当然,刚才有群友问到,毛茶在加工成紧压茶后的干燥问题,我个人是不赞同高温烘干的,即便是烘,最好也控制在较低的温度,能不烘就不要烘,烘对茶质还是有伤害的,何况,现在的茶厂,如果要赶单,完全可能用比较高的温度帮你迅速烤干出厂收钱,我推荐阴干,但这个会需要较长时间的制作周期,而且,遇到下雨或者潮湿的天气会返潮,加工周期非常长,慢,对于普洱茶来说,不会是坏事。请大家谨记。正如大滇推荐的普洱存茶法,小范围内,高密度,密封保存,这不是一个最快陈化的方法,到却是一个安全可靠不会存坏的方法。

个人空间http://www.368tea.com/uchome/?47645
聊茶QQ:1227649653
手机1500200367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