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马未都:中国还没真正的收藏家

  出路:

  创建博物馆或者捐赠

  在民间,个人收藏者为了将藏品传承下去,大多致力于培养自己的后代对收藏产生爱好,但不是每个家庭都有那么幸运。

  藏友林大姐告诉记者,“我喜欢收藏瓷器,本来想培养女儿也喜欢瓷器,可是她却更喜欢明清家具。无论如何,女儿总算是还没有跳出这个圈子,我打算再熏陶她几年,她要是实在不喜欢,我就随着她,把我收藏的这些瓷器清点清点,留下几件精品,剩下的都给她换了老古董家具去。老东西越来少,藏什么都是藏。”

  比起前面几位,程先生为自己藏品的出路谋划得更加“开放”。“我的家人也都不喜欢我搞的这些,所以我打算等自己把这些‘玩’腻了,就找个圈内的好朋友,把自己藏的一些不错的东西,低价‘送’出去。为什么‘送’人还要钱呢?不要钱家里人也不答应啊!我的意思是,几百块钱而已,大家拿这个钱一起吃个饭,乐和乐和完了。收藏这东西,在喜欢的人眼里就是宝贝,不喜欢的人眼里,就是垃圾。能给朋友当个宝贝,别在自己家里当了垃圾。送给喜欢它们的人,也算是我跟我这些‘小宝贝’们好好地告别。”

  吴先生则在家中设立了博物馆,已经面向藏友开放了很久。“我们这些搞收藏的人,其实还不是替国家、替中国藏着这些东西吗?再多的好东西,最后都是民族的,再说大点儿,都是全人类的。我跟家人早就商量好了,我死后,所有藏品都捐给国家,省得卖给不懂的人,再毁了东西。”

  当代大收藏家王世襄老先生说他自己对任何身外之物都抱“由我得之,由我遣之”的态度,“遣送得所,问心无愧,便是圆满的结局”。藏家的最高境界应当也在这8个字上。“由我得之”不易,眼力、财力、魄力都需齐全,“由我遣之”更不是一般藏家能做到,有了私藏为公的心气,才有千金散尽的大气。1952年张伯驹将《游春图》捐给国家,1955年又将《平复帖》和多年收藏的唐杜牧《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蔡襄《自书诗》册等罕世珍品一共8件全部捐给故宫博物院,奖金分文未取,留了一纸奖状。

  在我们这些平民收藏者当中,这份“由我遣之”的豪气其实并不少见。

全文完

TOP

[QUOTE]

再多的好东西,最后都是民族的,再说大点儿,都是全人类的。我跟家人早就商量好了,我死后,所有藏品都捐给国家,省得卖给不懂的人,再毁了东西。


[/QUOTE]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