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武夷岩茶(转)

武夷岩茶的典型特征,可以用“岩韵”两个字来概括。人们喜欢岩茶,其实也就喜欢那股“岩韵”。然而,怎么理解“岩韵”,岩韵有哪些内容,犹其是感官上的具体内容呢?
晚清名人梁章钜,游武夷时夜宿天游观,与道士静参品茶论茶,将武夷岩茶特征概括为“香、清、甘、活”四字。他说,静参谓茶品有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微乎!然亦必瀹以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
梁是举人,爱做笔记小说,算是才子,又官至巡抚。所以他的这段评价,后人沿用至今,并将其作为岩韵的具体标准。凭心而论,梁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还是抽象了一点。尽管后人将四字顺序颠倒,说是“活、甘、清、香”。还有改动一、两个字的,基本意义没有多大变化。用以评价任何一种茶,似也没有什么不妥。
也许是感到梁说的这四字,并不能充分说明岩韵特征。于是有人另辟蹊径,把岩韵归纳为更加简练的四个字:岩骨花香。这一个“骨”,说的好!岩茶的香气浓郁,而且基本上可以说是花香。水仙花香,兰花香、桂花香等等。这容易理解。但“骨”就较难领会了。顾名思义,“骨”喻坚硬,坚韧,等等。可对于柔顺如水的茶汤来说,它的“骨”在哪里?苏东坡曾有一首诗《和钱安道惠寄建茶》,赞美建茶“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可能有助于理解“骨”的含义。清朝乾隆皇帝在评价全国各地贡茶时,题诗咏道“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也很形象地描述了岩韵的特色。所以,有人认为,岩韵中的“骨”,应是一种不以鲜香见长,而是以醇厚沉着稳重取胜的味道。茶汤里好像有“沙沙”的小颗粒,或者是好像有柔韧不绝的细丝,从而丰富了茶汤的质地。吞咽下去很久之后,茶的滋味还在口中齿间回荡。
其实,香清甘活也好,岩骨花香也好,都有一定道理。但是要真正理解岩韵,体会这些前人概括中的具体内容。首先就是要正确理解岩韵的含义。所谓的韵,源于音乐术语。将各种不同声音按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因此产生的一种能让听觉愉悦,引发种种想象的审美感觉。将其内涵延伸到品茶,指在茶事活动中品茶者所产生的一种感官愉悦感,以及因此而引发出的全身心的愉悦与美感。所以,岩韵的最基本含义,应是指岩茶的基本感官特征;而所谓特征,是与其它种类茶,绿黄白黑红等等相比较而言,使岩茶与其它茶区别开来的明显特征。更深一层的意义,则是指一种饮茶者品饮岩茶时的特殊感受。
这一点,已有一些前人作了总结。清袁枚在《随园食单》就曾说过,武夷岩茶“清芬扑鼻舌有作甘。……如龙井虽清而味薄,阳羡虽佳丽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袁枚是在将岩茶与龙井茶、阳羡茶作了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很有启示意义。不过,前人的经验固然重要,最关键的还要结合自己的实践,多品茶,善比较,才能取得真知灼见。


http://blog.sina.com.cn/u/1022177835 远山带水绿杨乱 高树迎风紫蝶飞 烹茶论诗应惬意 醉卧雨轩送落晖

TOP

首先,要从感官上体会岩茶在色、香、味方面的特征。
色。岩茶汤水一般呈金黄或橙黄,带些微红,清澈亮丽。这一点与其它种类茶相比,很容易辨识。但与闽北乌龙比较时,须冲泡三,四水后才有分晓。此时闽北乌龙汤色明显变浅变淡,而岩茶汤色犹然不变,直到第七遍后才见清淡。必须指出的是,即使是同样品种,茶汤颜色深浅跟加工工艺的变化有很大关系。茶青发酵的程度不同,还有烘焙的程度不同,泡出来的汤色也不同。一般来,重发酵,高火功的岩茶,颜色较深较红;轻发酵,低火功的岩茶,颜色较浅较黄。除此以外,新茶的颜色较浅,而陈茶的颜色较深,所以有岩茶“藏的深红数倍价”之说。
香。指茶的香气。明代张源(公元1595年)在《茶录》中说:“香有真香、有兰花香、有清香、有纯香,表里如一,曰纯香,不生不熟,曰青香,火候相当,曰兰香,雨前神具,曰真香,更有含香、漏香、浮香、闷香,此皆不正之气”,这段话很有启发。茶的香有好几种类型,有的是品种香,有的是制作香,有的是添加香(如茉莉花茶的香),有的是综合香,而岩茶,是品种和制作兼有的综合香。但不管哪类香,最基本的应是茶叶本身的香为主。其它香只是兼带的,类似的。岩茶的常见特有香型,一是焦糖香,类似焦锅巴,熬蔗糖,或者奶油、豆乳的香味;二是花草香。类似兰花,水仙花,桂花或者桂皮,菖浦、姜母的香味。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岩茶,是纯香和兰香。一、二水有明显的焦糖香,三水后开始显露花草香。最典型的是桂皮、菖浦的辛香。绿茶则是真香,带股青草味。最典型是板栗香。而从香的强度和持久度来看,一般来说,岩茶不如绿茶清长,但更为浓郁,也更持久,七泡犹然。如与其它乌龙茶相比,铁观音是青香,接近绿茶真香;凤凰单丛则蜜香浓郁,气息猛锐;岩茶则更纯厚绵润,是一种成熟的香。
岩茶的香还透着骨鲠,也有人形容为“霸气”。这种香气好像会渗透杯盖,有冲顶的感觉。且香气不散,它呈现为“一团”。感觉最好的是杯底留香,称为“杯底香”或“冷香”。茶汤冷却后,再闻杯底,那种感觉实在是妙极。
味。岩茶的茶汤,总的来说是甘、醇、鲜、滑。但细细品赏之下,则又有许多具体特点。
甘有两种,一是入口即甘,只要是好岩茶,入口就有一种甜滋滋,凉沁沁的味道。但是不像普洱的甘那样,有点腻感。有的品种初品稍有苦涩,但很快生津回甘。但岩茶的回甘,不像铁观音是滞留型的回甘、也不像龙井茶是回味型的回甘、更不像正山小种是体会型的回甘(过了很久,不经意地会感觉到甘甜)。岩茶的回甘是发散型的,直接扩充你的喉咙,清凉开阔,你甚至觉得那不是回甘,但确实是喝了岩茶以后舌齿清甘,喉咙开阔,很舒服的一种感觉。
醇,是指茶味的浓淡和茶汤的厚薄。茶味是任何茶汤都有的,可以明显感觉到的类似中草药的特殊味道。岩茶的茶味,比绿茶淡,比红茶黑茶浓。茶汤则比绿茶厚稠。但又不如普洱类黑茶,显的更清薄。 如与同为乌龙类的铁观音相比,茶汤更厚稠,茶味更浓郁。所以,福建茶界比较岩茶与铁观音特征,有“南香北水”的说法。
鲜,茶汤清新,鲜美,如同鸡汤一般。曾经品过绿茶新贵安吉白茶,这种鲜感特别明显。造成这种鲜感的原因是氨基酸含量是一般绿茶的一倍以上。而好的岩茶,也和安吉白茶一样,鲜感很强。不过并不是氨基酸含量特高,而是在做青发酵过程中,造成苦味的儿茶素含量降低了,氨基酸含量相对高了起来。
滑。滑是相对于涩而言的。茶汤入口后,舌尖有茶的感觉,再进入以后,舌头的后半部分好像已经失去了知觉,不用吞咽,茶汤已经“滑”进或者“化”进喉咙和肚子。当然,好茶入口都很滑顺,但是因为岩茶茶汤较为浓稠,所以,滑或化就显的特别难能可贵。
综合这几种感官味道,再回过头来领会梁章钜的“活”字。就容易多了。活,应是岩韵的最强表现。可以理解为“活蹦乱跳”,如同充满生命力的鱼儿在激流中冲浪;可以理解为“变化多端”。先苦后甘,先有强收敛、再转清爽润滑。每泡茶汤的香与味都有变化,浓香藏在滋味里、品过之后满口流香。可以理解为“源源不绝”。岩茶的香与味,往往可以保持相当长久。热喷香,温更甘,冷回韵。犹其是在茶汤凉了之后,香与味下沉凝结,品味起来,好像鱼翅汤似的,有韵在水中源源不断地回旋着。还可以理解为“回肠荡气”。好的岩茶,而且力度劲锐。常常是三杯下肚后,上下通气,百骸贲张,神清气爽,一身轻松。令人情不自禁浮起飘然若仙之感。
在感官体验的基础上,如果品茶者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对岩韵的理解就又会更上一层楼。从某种角度来说,体验岩韵的过程,其实就是品岩茶时的审美过程。岩茶的品质越好,品茶者对岩茶的理解以及茶文化修养越高,在品茶活动中能够产生的美感越强。到了这个层次,岩韵就很难用某一两种感官感觉来概括和形容,而只能用心去体会那种“可意会而不可言说”的美妙境界,“巍巍乎武夷高山,荡荡乎九曲流水”了!

http://blog.sina.com.cn/u/1022177835 远山带水绿杨乱 高树迎风紫蝶飞 烹茶论诗应惬意 醉卧雨轩送落晖

TOP

16种样茶

[IMG]http://www.368tea.com/bbs/attachments/200904/168tea_128236317712407109610.jpg[/IMG]

武夷菜茶
  原产武夷山的中小叶种有性群体。灌木型,树冠不规则,半披张或披张,分枝密,同时叶形不规则。生育期方面芽期不一。早芽三月底开展,四月下旬开采。迟芽如不知春,水红梅等要四月底开展,五月下旬开采。前后一个多月。休眠期前后不一,一般在十月上旬。抗逆性特强,亩产干毛茶100公斤以上,产量较稳定。其产品名为奇种,香气细长,品质优异

[IMG]http://www.368tea.com/bbs/attachments/200904/168tea_128236317712407109611.jpg[/IMG]

学名:C.sinensis cv.Tieluohan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慧苑岩之内鬼洞(亦称峰窠坑),两旁悬崖峭壁,茶树植于一狭长地带的小溪涧旁(竹窠岩长窠内亦有与此齐名之树)。相传宋代已有铁罗汉名,为最早的武夷名枞。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平,叶尖钝尖,叶齿稍钝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绿色,茸毛较少,一芽三叶百芽重42.0g。花冠直径3.5cm,花瓣6-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牙叶生育力较强,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2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9%、茶多酚29.7%、咖啡碱3.7%。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绿褐润,香气浓郁幽长,滋味浓厚甘鲜,“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同其他武夷名枞。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IMG]http://www.368tea.com/bbs/attachments/200904/168tea_128236317712407109622.jpg[/IMG]学名:C.sinensis cv.Fujian-shuixian

又名水吉水仙、武夷水仙。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三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建阳市水湖乡大湖村,已有一百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北部、南部。台湾省有引种。20世纪60年代后,福建全省和浙江、广东、安徽、湖南、四川等省有引种。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9-1985。

特征: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显,分枝稀,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平,叶缘平,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较锐深密,叶质厚、硬脆。芽叶淡绿色,茸毛多,较肥壮,节间长。一芽三叶百芽重112.0g花冠直径3.7-4.4cm,花瓣6-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稀,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较高,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50kg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6%、茶多酚25.1%、咖啡碱4.1%。适制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品质优。制乌龙茶,条索肥壮,色泽乌绿润,香气高长似兰花香,味醇厚,回味甘爽;制红茶、绿茶,条索肥壮,白毫显,香高,味浓;制白茶,芽壮毫多色白,香清味醇。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江南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加种植密度,及时定剪3-4次,促进分枝,提高发芽密度。

[IMG]http://www.368tea.com/bbs/attachments/200904/168tea_128236317712407109622.jpg[/IMG]

[IMG]http://www.368tea.com/bbs/attachments/200904/168tea_128236317712407109634.jpg[/IMG]

[IMG]http://www.368tea.com/bbs/attachments/200904/168tea_128236317712407109634.jpg[/IMG]

学名:C.sinensis cv.Shuijingui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牛栏坑杜葛峰之半崖上。相传清末已有此名。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或平,叶缘微波,叶身内折,叶尖渐尖或骤尖,叶齿稍税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绿色,茸毛较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3.0cm,花瓣7-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牙较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30kg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3%、茶多酚28.8%、咖啡碱3.9%。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绿褐润,香气浓郁似腊梅花香,滋味浓厚甘爽,“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http://blog.sina.com.cn/u/1022177835 远山带水绿杨乱 高树迎风紫蝶飞 烹茶论诗应惬意 醉卧雨轩送落晖

TOP

[IMG]http://www.368tea.com/bbs/attachments/200904/168tea_128236317812407109650.jpg[/IMG]

学名:C.sinensis cv.Wuyi-jingui

武夷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白岩莲花峰,相传已有近百年历史。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有一定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较稀,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卵圆形,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平,叶身平稍背卷,叶尖圆尖,叶齿较锐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绿色,茸毛较少,肥状,一芽三叶百芽重164.0g花冠直径3.7cm,花瓣7-9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密度较稀,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3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4.7%、茶多酚27.4%、咖啡碱3.5%。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肥状,紧结重实,色泽黄绿褐润,香气浓郁幽长似桂花香,滋味醇厚甜爽,“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金锁匙

  学名:C.sinensis cv.Jin-suoshi

武夷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宫山前村(弥陀岩等多处亦有与金锁匙同名之树),相传已有近百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武夷山九曲溪沿岸。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有较大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尚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平或微隆起,叶缘平,叶身平,叶尖钝尖,叶齿较钝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绿色,茸毛较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3.7cm,花瓣6-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2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4%、茶多酚32.4%、咖啡碱3.6%。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紧实,色泽绿褐润,香气高强鲜爽,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肉桂

  原产武夷山,无性繁殖系品种。1985年定为全国茶树良种,灌木型,树姿半开展,稍直立,分枝尚粗、尚密。该品种为早发迟采种。越冬芽的鱼叶于三月下旬开展,五月上旬开采,十月下旬休眠。抗逆性强,耐寒耐旱,病虫害较少,亩产毛茶可达150公斤以上。


http://blog.sina.com.cn/u/1022177835 远山带水绿杨乱 高树迎风紫蝶飞 烹茶论诗应惬意 醉卧雨轩送落晖

TOP

http://blog.sina.com.cn/u/1022177835 远山带水绿杨乱 高树迎风紫蝶飞 烹茶论诗应惬意 醉卧雨轩送落晖

TOP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天心岩九龙窠悬崖上,相传清代中期已有大红袍名。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内山(岩山)有较大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叶身稍内折,叶尖钝尖,叶齿较税深密,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红色,茸毛尚多,节间短,一芽三叶埋芽重41.0g。花冠直径3.5cm,花瓣6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 ,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00kg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3%、茶多酚24.8%、儿茶素总量18.2%、咖啡碱4.2%。制乌龙茶,品质特优,条索紧实,色泽绿褐润,香气馥郁芬芳似桂花香,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香味独特,是武夷岩茶之珍品。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内山(岩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园地。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学名:C.sinensis cv.Beidou

曾名北斗1号。武夷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北斗峰,已有60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有较大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尚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或稍下垂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平或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叶尖骤尖或圆尖,叶齿较钝深密,叶质较厚软。芽叶紫绿色,茸毛较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3.8cm,花瓣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2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3%、茶多酚32.3%、咖啡碱3.8%。制乌龙茶,品质优异,色泽绿褐润,香气浓郁鲜爽,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学名:C.sinensis cv.Bantianyao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三花峰之第三峰绝对崖上,相传清末已有些树。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深绿或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平,叶身稍

内折或平,叶尖渐尖或稍钝,叶齿稍钝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白色,茸毛少,节间短,一芽三叶百芽重57.0g。花冠直径3.3cm,花瓣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5%、茶多酚28.2%、咖啡碱2.9%。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暗黄,红点明,香气高爽,稍经贮存以橘皮香,滋味浓醇甘鲜。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http://blog.sina.com.cn/u/1022177835 远山带水绿杨乱 高树迎风紫蝶飞 烹茶论诗应惬意 醉卧雨轩送落晖

TOP

http://www.sanzui.com/tea/img/yan/01.jpg

矮脚乌龙

  乌龙有大叶(高脚)和小叶(矮脚)之分。大叶者高达2米,树冠1.95米,主干多,枝条略弯曲,叶脉细而隐,叶尖钝,叶质厚而脆,开花期迟,结实性弱;小叶乌龙最高者120厘米,枝叶平展,叶浓绿色,平滑不发光,叶形向下弯曲,叶尖圆钝。主脉特别明显。花朵很小,红白色。亩产干毛茶100公斤以上。


白鸡冠

  学名:C.sinensis cv.Bqijiguan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 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隐屏峰蝙蝠洞(在武夷宫白蛇洞口和慧苑岩火焰峰下之外鬼洞亦有与白鸡冠齐名之树),相传明代已有白鸡冠名,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内折或平,叶尖渐尖或稍钝,叶齿稍钝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白色,茸毛少,节间短,一芽三叶百芽重57.0g。花冠直径3.3cm,花瓣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5%、茶多酚28.2%、咖啡碱2.9%。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暗黄,红点明,香气高爽,稍经贮存以橘皮香,滋味浓醇甘鲜。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白牡丹

  学名:C.sinensis cv.Wuyi-baimudan

武夷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马头岩水洞口,已有近百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平,叶尖钝尖,叶齿稍锐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绿色,茸毛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4.0cm,花瓣7-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较高,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5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5%、茶多酚29.9%、咖啡碱4.4%。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紧实,色泽黄绿褐润,香气浓郁芬芳似兰花,滋味浓醇甘甜,“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白瑞香

  学名:C.sinensis cv.Bairuixiang

武夷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慧苑岩,已有100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有一定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或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平,叶缘平,叶身平,叶尖钝尖,叶齿较钝深密,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绿带微紫色,茸毛较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2.8cm,花瓣6-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2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4.7%、茶多酚22.3%、咖啡碱3.4%。制乌龙茶,品质优异,色泽黄绿褐润,香气高强,滋味醇厚似粽叶味,“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http://blog.sina.com.cn/u/1022177835 远山带水绿杨乱 高树迎风紫蝶飞 烹茶论诗应惬意 醉卧雨轩送落晖

TOP

以下是引用云萱在2007-1-23 19:01:00的发言:
感谢梦寒君!

云萱奉茶:

不用谢,有朝一日到雅茗居,请我喝无量山茶

http://blog.sina.com.cn/u/1022177835 远山带水绿杨乱 高树迎风紫蝶飞 烹茶论诗应惬意 醉卧雨轩送落晖

TOP

以下是引用落花无言在2007-1-23 22:46:00的发言:


梦寒是美女


误传,梦寒可不是美女

http://blog.sina.com.cn/u/1022177835 远山带水绿杨乱 高树迎风紫蝶飞 烹茶论诗应惬意 醉卧雨轩送落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