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还是来品一下第二品吧。
我今天又有几个疑问:
1,为什么经文里说到男的,是善男子,说到女的,则是善女人?为什么不是善男人善女人或者是善男子善女子?
2,当时须菩提是问的这善男善女发心后,如何住心?如何伏心?而世尊在第三品里开口就是: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3,这“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里的“如来”,可是世尊的自称?他有自称“如来”的习惯吗?
光头就是简单,简单就是光头,都是行者。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解开这些疑问。但我发现,这金刚经,其实就是一场话剧。在二千多年前的一个午后,佛陀与一众人,饭后在一个环境不错的地方,一起相与论道。剧幕刚刚拉开,须菩提的第一个提问:人要觉悟,成无上正等正觉,或者说普通人想要成佛,怎么用心?
光头就是简单,简单就是光头,都是行者。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磐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何以故?“
”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光头就是简单,简单就是光头,都是行者。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我发现梁昭明太子的分段,与各段落的品名,其实就是一个个中心思想,有助于我们对经义的理解。这第三品,所谓”大乘正宗“。我们平时知道,大乘最重要的是慈悲心怀、普渡众生,小乘好象更多是自已搞自己。如此说来,就《金刚经》肯定是属大乘经典了,好象一般都把它归在大乘般若部,是开智慧的。
就象前面说的,我对这品里,佛开口就是”诸菩萨、摩诃萨“有点不解,或者可以理解为,在佛的眼里,所有的善男子善女人皆是菩萨?在须菩提眼里,自己出只不过是个善男子而已?
还是想问:在佛心里,自己可是如来?
光头就是简单,简单就是光头,都是行者。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这一品里,我有以下几点理解。
1,众生平等。而且还是绝对的平等,不止于人与人的平等、人与动物的平等,甚至是人与鬼都是平等的,呵呵。因为我发现,在佛说的众生里,有一种是无色的,那是什么?化生出来的又是什么?尽管不知道那些是什么众生,可是却是平等的,皆可度化。
2,大慈悲心。要伏心,看来先要发心,发大慈悲心,那就是期望众生都能了脱生死苦海,离苦得乐。
3,度无所度。从这品起,经里就开始出现一种矛盾的情形,一种特定的句式。”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又“实无有众生得灭度者”。所说即是非说,所名即是非名等等。我的理解是,因为我们通常的思维,都是习惯有一种文字的依据、逻辑的推理,而佛所要说的一些情形与道理,则与我们的习惯不同,但为了说明他那与我们不一样的道理,又得借用我们习惯的说法,晕。。。我再说也晕了。。
光头就是简单,简单就是光头,都是行者。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以下是引用光头行者在2008-1-11 22:27:58的发言:
有点遗憾,没有更多的高手来为我解惑,一起研习。我在此象自言自语一般。我深知自己的见解低浅得无以复加,可我倒是愿意显现出来。如我对佛经的理解错了,不是我有意谤佛,我宁愿看作是因缘不到,慧根不足。


二叔,偶可是一直都在哦,只是偶就你说的,慧根不足,不懂哈.


还是先听你讲

TOP

以下是引用光头行者在2008-1-11 22:21:15的发言:
我看经的一点体会:
1,先最好要弄懂佛经里一些基本的梵语词汇的大概意思。比如:菩萨啊、菩提啊、般若啊、波罗密啊、布施啊、罗汉啊、大乘小乘啊、如来啊、功德啊、涅磐啊等等。
2,只读原文,尽量不要看译文。先用自己的本能去理解。
3,反复看,多思考。

  用自已的本能去理解

TOP

学习!

TOP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去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光头就是简单,简单就是光头,都是行者。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