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儿们,一年很快就过去了,人生也是如此,一晃就消逝了,可是在这一晃当中,却有太多的感受了。在这一年当中,必须因为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而换上种种不同的衣服,短袖、长袖、毛衣。因此,人既生活在世间,就必须受到种种的束缚、不自由与无奈,之后,一生也就随着这些时光的流逝而流逝了。
你们看到流水,有没有悟道啊?没有!因为你们是凡夫,是不是?人家孔圣看到水在流动,就体悟到上天似乎是在跟他说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像人生,一去不复返,是不是?所以,徒儿们,一年过一年,莫要白发一根接着一根,却一点悟性也没有!修道也一样,修了一年再一年,得有悟性,智慧得增长再增长,才能够悟出人生,才能够安抚你这个飘浮的心。听道理是给人寄托用的吗?不是的,是用来助人「解脱」的。
不要认为修道这件事是对死亡的一个寄托,应该是对死亡的一个解脱,是在追求人生的一个「解脱之道」呀!徒儿们既进入我门,点了那么一点,有没有去悟悟看啊?徒儿们是否要进来了解真的内容?还是只要在外面看一看、观一观,就说你们是佛门弟子了?徒啊!要悟一悟啊!
1.你用的是什么心
徒啊!修道一定要懂得体会,不只是用「心」去悟,更要用什么去自觉呢?「自性」是不是?你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三样东西:一个性、一个心、一个身。你们比较多的时间都用在哪里呢?用在「身」啊!难怪上天要降道。用在身就要采取行动是不是?如果没有那一口气,能够行动吗? 不能啊!所以是什么在控制你们的行动?心跟性。你们较多的时间用在哪里啊?心跟性都分不清楚了,是不是?
想想看,你们平常看人、看事是用什么在看的?用眼睛看?还是用自性看?好好悟啊!还是摸不出来,是不是?
所谓「识字见性」,你们见到了没有?当你们看到「如来」这两个字 时,会想到什么?令想到那是佛教的如来佛是不是?如来佛是不是佛教教主的专利啊?你们本身有没有如来?「如」者﹒就是自性,也就是不变;「来」者,就是智慧;也就是我们的自性不变﹒那才能够产生智慧。所以 ,用这个名词,作为佛的注册商标,看到如来就想到佛。那么,你们本身是不是佛?是不是佛教的教主呢?所以「如」就是「戒定」,本性就是戒定嘛!能够「觉」,同时也能够「戒」、能够「定」;那么「来」就是慧 。所以一个人若能够守住自性,如如不动,那你就是佛﹒就是佛教的教主了。
念佛是念什么?念了以后你能不能回光返照、自我反省呢?你们早晚叩头,只是叩个形式,有没有过回光返照啊?有没有看到自己的如来佛、弥勒佛呢?不都是念个形式而已!忏悔、忏悔,「忏悔渡罪经」念,念到会背,有没有体会到你是不是用自性在念呀?还是用你的心在念?用你的嘴在念呢?你要渡你的罪,要用什么来渡?没有悟性是渡不了的,众生还是众生。苦海无边哪!罪就带着你在苦海当中流浪,你不能用心,又怎能见性呢?
所以,你们天天用的还是人心、血心是不是?那一团血肉之心啊!人之异于禽兽者,就是人能够追求内心的东西。每一个人都那么的享受,生活过得很愉快,是不是?如果不愉快,那是因为心不能够平服嘛!所以为师每次来,都会问声贤徒可安平?你们的心平了没有?气和了没有?你的这个心,这个理智,有没有常常在平衡的那一点?有没有保持平衡呢?没有的话,就赶快调,赶快调调看你们的心还有没有不正的地方?
人心有四不正,哪四不正?心有所忿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有所恐惧,是不是?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想想,你们每一天过得不愉快,是不是因为这几样东西在绑着你们?你们修道有没有摆脱这些东西?如果没有,那你们修道真是混混啊!
修道就是要摆脱这些外在的干扰,这些电波会干扰你的自性,佛菩萨为什么不会被干扰?因为守中嘛!守着中间那一点,刚刚好调到那一点。为师给你们点的那一点,你们有没有守住呢?怎么守?是斗鸡眼那一种守法吗?怎么守呢?做到了吗?
所以谈到修行就必须要谈到「心」,首先必要从这个心下手。谈到这 个「心」呢,就可以分出很多种,诸如凡心、恨心、恼心……等等,而佛菩萨是清静心、慈悲心,还有喜舍救苦救难的心,就看你们怎么去运用。 所以悟道的人是智慧之心,没有悟道的人就是烦恼之心。
那么,人根本上要活得快乐,就必须要「调心」。所以圣人都是调心 ,而凡夫呢?调身罢了!谈到心,必须要用「性」去悟,不是这些名词可以形容它的。「心」 是什么?它是超越一切所有对立的名词,也兼有好、坏,是不是?世间的一切﹒有善就有恶,有高就有低,这些都是从「心」上分别出来的。那么 要超越这些恶缘的对立,唯有用「性」、唯有用「悟」才能去超越它。人们常常说要活得理性一点,但是理性又要以什么来作依据呢?又不能有一个标准,如果人人都执着自己的意见,那就会认为自己是最理智的,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说要活得理性一点,让理性胜过感情,而每一个人口中所说的自己是「最理性」的,那岂不是还有争执吗?既然还有争执,那就不是一个标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