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去回忆——读《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太有名了,我却还没有看。前些天因为需要找一些资料到书橱去捣鼓了一下,无意就翻出这个来。看了两天多时间,却发现一直都抱着一种抗拒的意识,没有真正地走进书里去。
马塞尔•普鲁特斯是法国现代著名小说家,他的作品对西方现代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要了解西方现代文学,当然要去读一读马塞尔•普鲁特斯。他花了一生创作的主要成就就是《追忆似水年华》,因为身体不好,所以写作也是一段和死神争时间的赛跑。从作者的简介中可以了解到,这部书也是他一生的记录。
《追忆似水年华》里面最突出特点就是用意识流创作,塑造人物。这部书由七部互相联系又各自独立成篇的小说组成,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作为全书的维系中心,内容极其复杂。从前吸引我对这本书的注意,仅仅因为“追忆似水年华”这六个字。故此也一直有想要找时间读一读这本书的心愿。在小说的前序介绍提到这是一个人对自己青春的无限怀恋与追念。作者把自己经历过的悲欢苦乐借用各种各样的意象,用叙述、议论、感想等方式表达出来。
介绍部分一目十行翻阅过去,直接进入第一部分《斯万之恋》,这部分完全采用心理刻画的手段来讲述斯万和奥黛特的痛苦的恋情。如水一样的文字,却给我一种沉闷、停滞的感觉。读着文章,困倦就泛上来。先是坐着看,后来是躺着看,再后来是书变得沉重,眼皮变得沉重,心情也变得沉重,这个时候,就不知不觉没有任何意识了,但是我知道,即便睡去,思索依然在继续,只不过换了另外一种方式而已。
进入一本书,进入一个人的内心,原来是这么沉重不堪的事。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上层社会发生巨大变化,部分的贵族和资产阶级日趋没落,他们迷恋往日的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抚今思昔不胜感叹。马塞尔•普鲁特斯刻画的正是这样一些人物,他们空虚和没落,没有坚强的意志,也没有理性的思考。在小说中,作者重点突出的,是透过人物思想上的迷惘来揭示他们精神世界的空虚和心灵上的无所归依。
斯万对奥黛特的迷恋是一种空虚之后的必要的填补,但这种填补却不是真正的爱情。奥黛特只是一个公开受人供养的女人,她追求时髦,却脱不了俗气,装作时尚高雅,实际上却贫乏无味。斯万对此并非一无所知,却拒绝理性思考,任由自己在自我构想中狂热地思念、爱恋奥黛特。正因为作者对斯万的精神世界刻画入骨,才令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近乎窒息的情绪!
忽然地就有了怀疑,难道真正美好的东西就只能够存在于回忆之中吗?难道人类只有昨天才是单纯美好,而现实就注定必须沉重、必然丑陋吗?读书的时候,思绪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地跑远了,如一匹不受人控制的野马!
捧着书本,沉浸在作品里面,这种对现实的扣问却往往就会不经意地闯出来,让我没有办法再继续读下去。也许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回避现实,虚构美好。且不去管这部书在艺术上的成功,在我的阅读意义上来讲,读这样的书,我提醒自己——往事不必追忆,逝去的纵然再美,也不是现在这一刻所能够再度拥有的。一味地沉溺在自己的回忆里,上帝并不会因此怜悯你而让你回到纯真的童年、美好的少年,甚至是,青年时代自诩为最美好的恋爱时光。
一切都如东逝水,任它流去莫回味。

2007.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