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金刚经研习班

我以为,这一品,世尊又在开始总结了。这总结是:佛说般若波罗密,则非般若波罗密。就是说,这金刚经,刚非金刚经,是名金刚经。落到具体上说,无微尘、无身相、无世界。这所有一切,都是暂借之用,无有实性。世界碎为微尘,也许可以理解为,世界分解到最后的微粒,都是空相。不是吗?是吗?是吗?不是吗?微尘可以因缘和合为黄花、翠竹、三十二之如来相、你、我、他。。故又有这种说法: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法身无相,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一切万物、人我均是空空微尘,唯法身无形无空。。。。空吗?有黄花翠竹、大千世界。有吗?碎为微尘,尘在何处?无空无有,即空即有而已。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萨,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到这一品,是可以到涅盘境界了。是为寂灭。须菩提成佛了吗?这是一个问题。有谁能告诉我?须菩提于当时是第一离欲阿罗汉,又对金刚经是深解义趣,信解受持,他肯定是进入寂灭涅盘的了。他是怎么寂灭的?离相两字是也。“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仍是前面一开始就指出了的念心、住心之法:离四相、无所住。比较麻烦一点的就是,这相与住,都有一个对应的非相与非住。只有体悟到了相与非相、住与非住,才是做到了无相与无住。能离相了,就是上道得法了吗?还不成,还有一关: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是名第一波罗密。忍辱波罗密,即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波罗密。等同于前面的说法如筏喻者。这所谓的得法之心都得丢掉,做到无实无虚,又日光明照,色色在目。

意思是越来越清楚了,经义是慢慢能明了了。佛之要义,却是要在体悟、修证,要自认本心,豁然开悟。那种自己内心体察的感觉,又得套用一句陈词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这里我想到了我一直有的一个疑问:佛教是宿命论吗?三世因果与宿命论是一种什么关系?

光头习佛浅短,姑妄解之。佛只说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应该不是宿命论。所谓宿命论,应该是所谓“命中注定”,所谓“命中只有八角米,走遍天下不满升”。此“命”不仅是说人一辈子的功名利禄,皆已冥冥中注定,甚至明年、明天、下一时刻要遭遇的变故,皆有定数。果如是吗?我们国人中,有极多人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持有这种观念。这又是何故?我越来越有兴趣探究国人传统的这一观念由来。古人占卜测前程、经周易看吉凶。果如是吗?
当今科技成果之DNA研究,级揭示人一辈子的身体变异之顺序,这与宿命论又是种什么关系?想及种种,困惑不已。

我以为,习佛堕入宿命论是一种误区,世人解佛学为宿命观是一种错见。我们敬畏自然宇宙,感觉人身之缈小,对未知、未来之茫然, 更不能有宿命、认命之偏见、邪见。因果只是一种自然,并不神秘。凡事有因就有果,因果之说,于处事、立身是一种智慧。

佛之要义,在于探究一种生命究竟、宇宙究竟。这其实是当今人类共同追问的一个论题。只是红尘滚滚,人类日日营营碌碌,或者花花世界,醉生梦死,绝大多数人没有心思,没有余闲与探究追询而已。还有,这般的探究追寻又是一个艰苦的旅程,是一个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和无上心力智慧的过程,人究极一生都不能期望有所成就的。所以,有种说法,习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习佛是经世累劫之事,非一生一世所能为。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这两品在我看来,只需看那最后一句即可: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其实,在我们现在常人看来,相对论已经不可思议,再向前推一二个世纪,飞天探月、行走火星不可思议。人类的未知实在是太多太多。每一种学说,每一种理论体系,每一种宗教都有不可思议之处。那么,这流传已经几千年之“金刚经”不可思议,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佛可思议之,佛能思议之。凡夫成佛,即能思议之。人人成佛,即可思议之。

读到这,三十二品已到一半,发觉这世尊在午食之后的现场讲说,其实是越来越简单了。下面的一品,又是一次全面的回顾与总结,或者罗嗦。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小白好。。。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今晚再读一品吧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到这里时,我在品的还是一个佛字。这个佛字越来越明晰,越来越简单,它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一个觉悟境界。其实世尊在午后讲说的,须菩提请教世尊的,都是这个问题:如何成佛?世尊翻来复去说的玄乎,但最后还是“应灭度众生”,“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之”。什么意思呢?我越来越觉得,只是一句话:多行善事,利益他人,心中无执。

为什么大多数人初读《金刚经》有些摸不着头脑呢?原因也很简单,想想吧,须菩提是什么人物?人中最为第一之离欲阿罗汉!他的境界比我等凡夫俗子是要高得多的,这就象一个博导教授在给博士生讲课,我等小学生听来当然云里雾里了。要想拔去去雾,就得先补一补佛字的一些基本要义,要懂得一些基本佛理,还要有一点点修持的启蒙吧。

世尊在然灯佛所是怎么一回事?作忍辱仙人是怎么回事?为哥利王割截身体又是怎么回事?《佛陀传》也许该看一看。这六道轮回,前世今生是基本前提。就是说,如果对人非一世,人死并非灯灭,而是生死轮回这一观点不认可,则无法对此经有理解。

我们现在是一个在唯物观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社会。要认同接受人有生死轮回,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可这又是习佛的前提。可习佛又不刻意要你去认同,或设一个门槛儿,所以佛学的最基本的教义里,象二百六十字的《心经》、这五千多字的《金刚经》,都并不讲说所谓之前世今生、佛土庄严,甚至还一再强调,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而在佛字的甚深经典中,则肯定有关于这佛学的甚深境界、有关于神通、罗汉等级的种种说法。

习佛,你不到境界,则不说这境界,你达到了某一境界,则要丢弃这一境界。因为你抱着你达到的那境界不放,又是失去了那一境界。这便是本品之标题:究竟无我。

那佛怎么修?多行善事,则是修。是修之起步,是修之起点。

那佛法是什么?没佛法。一切善法都是佛法。

那佛怎么成?经世累劫的修,一念清净则成。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