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金刚经研习班

世尊好象在悬赏一般,反复强调受持的福德。呵呵。。。
到底要受持什么,这是我等该明确的问题。
一,善护念,有发心,一切众生之类,皆令入无余涅磐而灭度之。

二,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三,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不住于相。

四,凡所有相,皆是虚幻。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五,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无所住而生其心。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再补充一点个人体会。回头再看一下,世尊要我们受持的这几点,我常作这样的现实理解。
一,时时心怀谨慎,小心持戒,处处利益众生。---善护念,有发心。
二,众生平等视,诸法平等待。不起分别心。----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三,不起执着心,众生随缘,万法随缘。---不住相布施。
四,凡所有相,皆是虚幻。---装什么?本质些,再本质些。。。
五,清净心何在啊?佛啊,让我也悟吧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这些天,因为有事少有上网。但是对金刚经倒是一直心有挂念。呵呵,,离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还是远得很啦。

有时,想起心经里那二两多个字来。对那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反复回味,发现人们大多只反复念道这一句,但忘了后面一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句的意思就是下面的话了。

“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

“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

“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乖乖龙的东啊,最后,这才厉害啊。。。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

“何以故?”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

“何以故?”

“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愈是反复读这《金刚经》,愈是觉得佛祖只是在反复念道几个问题而已。一是相。一是土。一是住。一是法。第十品叫庄严净土分。按佛的言说方法,肯定是要否定,再非否定这一土的,但我现在想的问题是:此土,此所谓、即非、是名之土,佛祖何以要反复言说?

按惯例,类似这“相”一般,所谓相、即非相、是名相。在我等凡夫俗子世界里,是一种存在。只是我们未能达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幻”之境地。

那末,这“净土”,在我等凡夫俗子世界里,可也有一种存在?此土又何在?

按照金刚经中世尊的言说次序,先是说“相”,也许是要由“相”而入“土”。悟了相非相,即入到净土,等到了净土,又要悟土非土才是吗?

那末,后面即是福胜、尊重与受持了。所以后面几品分别是无为福胜、尊重正教与如法受持?

其实这一品里,我还有一个疑问,为何世尊老说“身如须弥山王”?何以用如此巨大之物来形容身呢?难道到了“净土”之境界,其身都有如是巨大?而且还要继续大身非身?

我们现在理解到,这个世界、这个宇宙肯定不止于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这个样子,不止于我们现有的最尖端科技手段所揭示的这个样子。那么,穷极至理之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牛顿不知道,爱因斯坦不知道,霍金也在问:我们为何在此?难道,世尊知道了。

好多人都在研习金刚经,一些贤圣都说:此经有修行之法。第四品之”妙行无住“、第五品之”如理实见“,在我看到,都是一修行之法。后面还有,十三品之”如法受持“,有等继续研讨之。。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少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十一、十二口象是一种奖赏,很容易读懂,是说一旦受持、读诵此经,则有无量功德,对此经之经义要尊重恭敬。习佛之人,普敬众生,于此很是正常,也非难事。

只是这无为之福胜,仍是非福德性,是故无为福胜,呵呵。。

还有,世尊这里反复言说之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倒是值得一思量。每当我们仰望苍穹时,那份浩渺无边,可有心量量之啊?康德说:只有我们心中的道德准则与无边的星空让人敬畏。那末,是否可以说:只有无上的佛法与这浩渺的未知星空,是我们永恒的追询?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