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有人读楞严么?

三卷

六入







因于妄尘
明、暗
动、静
通、塞
甜苦、淡
离、合
生、灭
发动作居中






名为性
见性
听闻性
嗅闻性
知味性
知觉性
觉知性

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此六入均是离尘无体,非于根出,非从空来。故六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十二处
眼与见处、听与声处、嗅与香处、尝与味处、身与触处、意与法处。
皆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十八界
眼、色为缘,生眼识色界。
耳、声为缘,生耳识声界。
鼻、香为缘,生鼻识香界。
舌、味为缘,生舌识舌界。
身、触为缘,生身识身界。
意、法为缘,生意识意界。
以上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时阿难又提了个问题:如来常说和合因缘,说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从六入、十二处到十八界,俱摈因缘自然呢?
这个问题真是提的太好了。所以我喜欢阿难,好象他就是跟我们一样的凡人。


来是这样回答的,好象有点不高兴。“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开示汝第一义谛。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这话让我
们明白,如来的教化里有第一义与非第一义之分。后面,如来说:“汝今谛听,吾将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当来修乘者,通达实相。”

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

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析为邻虚。更析邻虚,即实空性。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水性不定,流息无恒。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风性无体,动静不常。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空性无形,因色显发。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见觉无知,因色空有。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面积融,皆如来藏,本来无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从所,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谢谢各位朋友,特别是提醒我要继续读完的竹林听雨兄。这个冬天有点冷,不过,我会继续读下去的,让佛陀老祖给我开开智儿。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四卷
一直以来,我对这一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因为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佛曾经为富楼那说过为什么会有这世间山河大地的,也就是类似起世的问题。不过,佛另外还说过一部经,叫做《起世经》,也许那里头有更深入的说法吧。
前面世尊都在开示大众,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凡色、受、想、行、识五蕴本空,凡六根六尘、十二处、十八界,地、火、水、风、空、见、识等七大本如来藏,清净本然,无生无灭,遍周法界。可是,为什么就有了这山河大地,草木鱼虫呢?这是我们凡人很正常的一种发问。佛经之真与实,就在这里。

“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此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产,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可这问题真的不好理解。世尊所答,对我等灵性不足者,真的一下难以悟解。好在,迷者可找觉者而学。南老有《楞严大义今释》,但我觉得他这本书没有说金刚经那本书,好理解。我找到了无音老人的《楞严要解》,才对“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八字有了一点悟解。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性觉,就是性中之觉,是性是觉,非性非觉,真如、自然。。。是也。
妙明,无所不知、无所不了、不所不明,而又实无所知、实无所了、实无所明。
性觉妙明,自性之中的那个觉、那个性,原本就明明了了,无所不知、无所不了,周圆包藏一切,又清清净净,无所知、无所明、无所了,清净本然。

本觉即是妄觉。在清净本然中间突然而起的一个妄动妄念,这个妄觉妄动要来感受清净圆满的性觉真如,要来体验这清净法界,要觉上加觉,头上加头,要说出那个本妙来,以为所明。这就是本觉明妙。

知道了本觉的根本还是性觉,本觉是妄,此妄是取妄为实、取妙为实。就如同在一卷里,世尊说:是诸众生以攀缘心,为自性者。此乃生死根本。而性觉则是一卷里世尊开宗明义所说的菩提涅盘元清净体,能生诸缘,缘所遗者。唯有除妄归空,才能归本返源,入性觉真如界。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今天又在反复的看四卷。
四卷先解: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皆因性觉妙明,本觉明妙。。。性觉必明,而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有所能能,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多读读这几句,会有点体会的。
白话说说。是因为在清净本然中,有一个妄觉无明,由于它的扰动,就有了认识与被认识、感觉与被感觉,就有了异同、烦恼,就起为世界,静成虚空。

世界相续的原因: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风大生;明觉立坚,故地大生(金),风金相摩,火大生,火光上蒸,故水大生。交妄发生,递相为种。
众生相续的原因:明妄非它,觉明为咎。。。
业果相续的原因:唯杀盗淫为根本。。。
如上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富楼那问:山河世界皆由无明妄动起,若世尊你已不再有无明妄动,得妙觉明性,为什么也有这山河大地呢?-----世尊是用比喻来回答的,眼睛有病的人看到了空中幻花,眼病好了,那花就没了。如果还有人在这空中再等那花出现,这人是愚是智啊?也就是说,这山河大地在世尊眼里就是虚幻空华,本不存在的。

还有富楼那所疑惑的,这世间上水火空塞相互凌灭问题,世尊也是从“观相元无,无可指陈,犹邀空华,结为空果”来比喻,“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不存在相容问题。再说,前卷一已说了这地火水风空见觉也都是识心分别计度,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本无实义的嘛。

接下来,世尊详说这本如来藏之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富楼那又问了:如来藏如此完美,那众生之妄又是怎么来的呢?

世尊就讲了一个演达多对镜迷头认影的故事。说明妄就是妄,妄没有原因。而且诸妄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万动,就是世尊告诉了大家都有这如来藏真如在身,还是返不回来。
但世尊说只有一个办法,能归如来本藏,胜净明心。那就是“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因不生。”就是前面说的由杀盗淫而起的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不让它生起。而且这如来藏人自有之,不从外得,只是要归家而已。所谓“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芝麻好:)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这个时候,阿难又有发问了。说:世尊你前面说的这些,只要杀盗淫,三缘断,三因不生,就可自歇狂性,歇即菩提,不从人得,这不明显有个因缘吗?为什么不算是因缘自然呢?

世尊解释了一通,但这一段还要好好领会。反正阿难是接受了。他又问了,他说,我们现在是接受认识了这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但如何修习入门呢?

世尊说了: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还是初心二义决定?)

第一义: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以生灭心为本修因,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要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

(有劫浊(世间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应当先择死生要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如澄浊水。。。。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第二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提乘生大勇猛,弃捐诸有为相,审祥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
          说是眼耳鼻舌身意为六贼媒,自劫家宝。
         再讲述世与界,及六根各各功德。眼根功德800,耳根功德1200,鼻根功德800,舌根功德1200,意根功德1200,身根功德800。(1200为圆满功德)
         还说“ 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的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阿难又问了,真好:那怎么样才能做到一门深入,至六根清净呢?
这是个大问题,又是个好问题,是玄问题,也是个真问题啊!

世尊是怎么回答的呢?
   他先评价了阿难,说他是得了初果须陀洹,即断了见惑,但根中“积生无始虚习”,习气还在?要“因修所断得”。
   而且,所谓六根本来也是一个一,“是根非一非六,是无始来颠倒沦替,于圆湛中一六义生”罢了。
   如果“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等十二种“有为相”,随便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那么在这种“本明耀”中,其余五根也能得到“圆脱”,但“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 这就解释了六根互用之妙,还举了几个不眼而视,不鼻而闻,不身而触的例子。

到了“一门深入,六根清净”时,是个什么境界呢?

世尊又说了。那是“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就象是热水冲寒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而且“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觉明元妙”就出来了----这意思是不是就是“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声色,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刚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卷五
阿难明白了二义决定,但还是在问“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
世尊开示了:“汝欲识知自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它物。”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无漏真净。”
说谒: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解结因次弟,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陀那唯细识,习气成瀑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莲花,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磐门。

这个时候,大家都又心目开明,可阿难还是说:我听是听到了,可是还没达到“六解一亡,舒结伦次”,麻烦你老再耐烦给详细说说。

这时世尊来了个行为艺术,他拿起一条丝巾绾了一个结,再问大家这是什么,然后又接着绾了五个,每次都问大家这是什么。然后开示大家说,这一个丝巾里绾的六个结,好象人的六根,“毕竟同中,生毕竟异”,结在巾上,令其杂乱,六根在身,也是是非峰起,因为这结都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

阿难关心的还是怎么解结。

世尊又演示了,解巾中之结要取结心,解六根之结,也是要抓住重点,循序而解的。重点在“此根初解,先得入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但具体以那种方式得解,世尊就让大家自述体会,总之强调自随根器,方便得证。

1,侨陈那五比丘以音声得阿罗汉果。

2,优波尼沙陀以不净白骨观,成无学道。

3,香严童子,以鼻根香严为上,得阿罗汉。

4,药五药上二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

5,跋陀婆罗,一起的十六位开士,却是在沐浴时,以身触因,成佛子住。

6,摩诃迦叶等,则以法因,成阿罗汉。

7,比较有意思的是阿那律陀,因贪睡被骂,自责失明瞎了眼睛,却因为按世尊教的“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不眼而见,观十方界,精真洞见,如观掌果,成阿罗汉,他的体会是“旋见循元”。

8,周利般特迦,生性愚笨,但是按世尊教的“安居调息法”,成阿罗汉,印成无学,他的体会是“反息循空”。

9,侨梵钵提,因口业故得哮喘病,也以一味清净法门,得阿罗汉,登无学道,体会是“还味旋知”。

10,毕陵伽婆蹉,路上光脚被毒刺给刺了,举身疼痛,却思“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于是摄念未久,身心忽空,再经21天,就登阿罗汉果,他说“纯觉遗身”。

11,须菩提,有名的解空第一,也起来说体会:“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

12,舍利弗也是名人,智慧第一的。他体会的是“心见发光,光极知见”。

13,普贤菩萨也起来汇报了,普贤菩萨是何许人物啊,恒沙如来为法五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中有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以他立名的。他只要用心观照,就能知见他方恒沙界外是否有人心中发愿修普贤行,然后骑六牙象,分身过去,为他摩顶相助。他说:“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大菩萨就是不一样。

14,孙陀罗难陀,戒律很强,他是“观鼻端白”的方法,当然也是世尊教的。“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得阿罗汉。

15,富楼那多罗尼子,“以法音降伏魔怨,销灭诸漏”。

16,优婆离,该是持戒第一吧,他是“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

17,大目键连,神通第一的大罗汉,他是“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

18,乌刍瑟摩,久远劫前,性多贪欲的人,化多淫心成智慧火,他是“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消,生大宝焰,登无上觉”。

19,持地菩萨,是“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

20,月光童子的故事很吸引人,他是往昔水天佛教他修习水观,入三摩地。方法是先自观身中水性,从涕唾到津液精血,见水身中,与外界的香水海,等无差别。他在室内以此法修定的时候,一个小孩子,他的弟子,从窗外看室内,只见是一汪清水,不见人身。这个小孩子淘气,就从窗外丢了一块瓦砾到室内水中。后来月光童子出定后,老是觉得心疼。这些身体病痛对阿罗汉来说是很少见的,他以为是不是自己的修为退转了。后来,他那个孩童弟子给他说了往室内水中扔瓦砾的事,他就教那孩子,下次要是再看到室内只一汪清水时,直接开门进去,把那瓦块给捡出来。小孩子就那么做了。他再出定后,心疼就没有了,“身质如初”。他汇报的是:“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

21,琉璃光法王子,这些都是往昔恒沙劫前就已成就的,他是无量声佛开示他,他自己“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无差别”,于是得无生忍,心开至东方不动佛国。他说:“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传一妙心”。

22,虚空藏菩萨,这个菩萨很厉害,是无边身。身同虚空,不相妨碍,又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行佛事。他这个神力功夫来自“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他说:“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地,妙力圆明”。

23,弥勒菩萨,这个地球人都知道的,原来他是往劫日月灯明佛的弟子,那是他心重世名,好游族姓,喜欢结交权贵名流啊,呵呵。。日月灯明佛教他的功夫是“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多劫之后,求世名心就不复再有了,但直到燃灯佛出现于世后,他才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证到“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而且,被释迦牟尼佛授记为下一个要出现于世的未来佛。他是“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唯识宗的教理是有些难啊,象高数的唯积分么?呵呵。。

24,最后是大势至法王子及同伦52位菩萨起来顶礼汇报,他也是大菩提啊,从往劫的无量光佛世界,那一劫有12位如来现世,最后一个叫超日月光佛,是他师傅,教他“念佛三昧”,于是以“念佛心入无生忍”,是今世摄念佛人入净土的菩萨。他说:“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心念佛,得三摩地”。是净土宗的大菩萨。

至此五卷竞。这些罗汉菩萨的圆通法门都要好好地读读才是。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云老大此说非真,呵呵。。。简单行者就是简单才是。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