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金刚经研习班

在品下一品之前,转一点关于小乘罗汉果位的知识如下。我认为,佛学本来无啥大小之分门派之别,只有层次与方便不同罢了。没有小乘的根基,肯定是不得入大乘境界。没有佛缘,也得不了任何方便。
以下为转贴内容。

罗汉是指证得阿罗汉果的圣者,以证果而得名。阿罗汉是梵语Arhat的音译,有三种念义:一杀贼,意思是杀尽一切烦恼之贼;二应供,意思是接受人天供养;三不生,意思是证入涅槃,不再受轮回之苦。

?佛教认为,一个凡夫要修成阿罗汉果,前后要经历四个位次,也就是四个果位。换句话说,就是断一分烦恼,证一分真理。第一果为须陀洹,意为预流果,意思是凡夫通过修行断尽“见惑”,开始见到佛道,进入圣道之法流。第二果为斯陀含,意为一来,谓凡夫在断见惑的基础上,进而断除欲界思惑。欲界思惑共有九品,斯陀含只断除了前六品,尚有三品没有断尽,因此还需要在人间天上再受生一次,故名一来。第三果为阿那含,意为不还,意是在斯陀含的基础上进而断除欲界思惑后三品,不再还来欲界受生,故名不还。第四果为阿罗汉,意为断尽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见惑和思惑,究竟无余,得不生之圣果,受人天供养。以上四个果位中,前三果称“阿罗汉向”,指尚在修行阶段,而趋向于阿罗汉果的圣者;也就是说前三果的圣人烦恼尚未断尽,尚需继续修行。唯有阿罗汉断除三界见思二惑,无需再修,无需再学,是四果中的究竟果位。

阿罗汉是小乘佛教的究竟果位,但是大乘佛教却不以为然,认为阿罗汉远未达到佛教的终极,视阿罗汉为“自了汉”。在大乘的修道位次上,最高果位是佛,其次是菩萨,然后才是罗汉。从断烦恼障的修证上,罗汉同于八地菩萨;从断所知障的修证上,罗汉仅相当于菩萨的第七信位。在成佛的道路上,罗汉虽有八地的解脱基础,但是尚缺乏大乘入世度生的远大理想和慈悲精神。因此,大乘鼓励罗汉回避小乘而向往大乘,要罗汉“住世不涅槃”,帮助护持佛法。这样就为罗汉安排了新的任务,使罗汉在大乘佛教里也有了作为。

? 罗汉与佛、菩萨一样,数量也很多,光是已证得阿罗汉果,常侍佛陀身边的弟子就有“千二百五十人”,其余散布各地乃至以后证得罗汉果的就更多了。罗汉虽多,但是佛教徒还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习惯选择一些重要的进行供奉。佛寺里通常供奉的罗汉有“四大罗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和“十大弟子”。罗汉成群出现,一般不能单独供奉。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谢谢小白的茶:)))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
“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不也,世尊。”
“何以故?”
“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
“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
“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净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不知何故,我都无法对自己的贴进行编辑,所以其间一些错字、别字都无从修改。还望各位包容则个。:-)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我初读《金刚经》的时候,对这一品一片茫然,不知所以。:)所以有意在前面转点关于小乘罗汉果位的内容。但对这标题:”一相无相“仍是不得要领。
我猜想小乘的修证是很有门道的,对那些非常好奇,希望有机缘多了解一些。

现在这第九品里,我们来小窥一番。初果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二果断见惑,一往来;三果断见惑,了部分思惑,不再受生;四果见、思全了,了断生死。
但佛告诉我们,这些都不是究竟,究竟的是入无所入、来而无来、不来而无不来、离欲而非离欲。而且,”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我注意到,得阿罗汉果位的须菩提,最担心的还是前面佛所反复叮咛的:怕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是啊,云老大,佛土庄严,即非庄严,是名庄严。。。。皆是假色予我等,又要得空色之妙。
这般探究,确实有益,又有一金刚妙解地址如后,http://www.fgs.org.tw:81/gate/gb/www.fgs.org.tw/master/mastera/library/ebook/sutra/king/index-main.htm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近日事多,致人心浮气燥,不得清静心读经。又加之愈到后头,经义内涵愈广,精妙绝胜,光头根性不足,力有不逮。。。
阿弥陀佛。。。。。。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另有一起信入门之解说如下,一并列出罢:http://bbs.tecn.cn/viewthread.php?tid=76778&extra=page%3D1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第十品中,似乎是说了法无:昔在然灯佛所无有少法可得。土无: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相无: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但心有,什么心有?清净心有: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应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阿弥陀佛。。。。。。。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少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