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金刚经研习班

金刚经研习班

喜欢看藏地佛寺里那些喇嘛们在清晨的树林里辩经的情景。鲜活、热烈,有阳光透过林梢映射下来。。。。。喇嘛们身上的红衣,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洪亮的音声。。。。佛教在这里是生动的。


昨天在车上,想:藏地有辩经,基督有查经。这些行为都是为了更深的理解经之内涵,很有效果。我们有念经、诵经的传统。还有一个歇后语: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念经的功德自然存在,但我觉得还不够。


我们为什么不也来辩辩呢?


佛者,觉也。佛的义理虽深,但只要一步一步走来,终会到觉悟的那天。


好吧,从《金刚经》研习起吧。要知,一切万法皆从此经出。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金刚经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五百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弟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这一品,我品“法会由因”四个字的来历,品遥远、远古的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的风貌,品佛祖当年乞食城中的场景。想得那“敷座而坐”的功法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什么是经?想啊想,突然明白,所谓经,其实就是语录,佛陀的语录,能构成一套思想体系的语录。所以都是“如是我闻”。

麻烦的是,这是波罗密经,是要渡到彼岸去的,既然到了彼岸,这经也就不是经了。

所以还有一种说法,经者,径也。

如果硬要给佛定一个终极目标的话,那应该是这个“度”、是个“觉”字。

有人从字面解释,佛,弗人,不是人了僧,曾经是人,那法呢?水里去,哈哈

我以为佛还是人,因为人人都是佛,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但佛是真正觉悟的人,有大智慧了脱苦海的人。

法,呵呵,既然是水里去,我想了想,那就是一个方便,游水也好,行船也好,反正渡过就是。

僧,真有点搞不懂。反正河南那个CEO怎么看都不象僧。从字形看,好象人边上有个猴子似的,哈哈哈。。。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第一回到底只是一个因由,不过,对我等初识《金刚经》的人来说,仅在这经名与因由里,都得好好转转。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以下是引用云萱在2008-1-10 21:34:59的发言:
来听行者讲经说法。



老大,我可不敢啊


说好是研习、辨习、或者也是查经,


你得多丢几句出来啊。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这一品里,我很想请教一下哪位大德高人,如何来理解“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这一句。

我最初的理解是,须长老先拍了下佛祖的马P,说是他对各位菩萨都很爱护、护佑。哈哈。。。真的,这是我最初第一感觉的理解。

后来看了别人的说经,查了别人的说法,一般都去强调“善护念”三字。说是如来厉害就厉害在这三字上面:善护念!时时刻刻都能清楚自己的心内念头,守护着,不使出轨。专业点的说法,就是守戒吧,不再造业。

我慢慢也接受这种说法,甚至感觉到这“善护念”,守心,是种修行,不如说修习吧,的法门,不如说方法吧。总感觉佛的教义里,“心”是很重要的一个东西,好多种说法不是,个个耳熟得很,张口能来。比如:即心即佛。比如:色身是城,心是地,性是王。王住城中。比如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乖乖龙的东,这心地啊,心性啊,原来都是佛家之语的。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不过,我还是对“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这句的种种注释不很满意。至少从语法的理解上,有点说不通。为什么后面是附上诸菩萨呢?说如来善护念、善咐嘱不就行了吗?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这一品里,我还是对“心”有所注意。看看,有“发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有“住心”:云何应住?有“伏心”:云何降伏其心?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