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金刚经研习班

布施不简单。因为佛说要“无所住行于布施”,要“无住相布施”。
我感觉佛是真苦口婆心的。上品里说发心,发心又要无心,如是灭度,实无灭度。这品里说布施,布施又是非布施,得无住相布施。
我有一点体会,佛在强调不执着。
光头就是简单,简单就是光头,都是行者。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云老大好!在你的地儿乱侃,还请包容,呵呵。。一齐来碾碾啦:)
光头就是简单,简单就是光头,都是行者。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这一品的标题是“妙行无住分”,我理解为:精妙的修行从无相布施开始。
这一品里,佛反复问须菩提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否,读之觉得心量开阔,无有边畔。这宇宙浩渺,无边无涯,何物容之?自心量容之,在自心里,容这虚空,无边无际,无方无圆,无善无恶,在自心里,容这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赤黄黑白。。。
总之,我们知道了,修行从布施始,布施就是放下,放下就是放下,无住无相。。。四维上下虚空,不可思量,不住一点,无色、无声、无香、无味、无触、无法!

呵呵,,再念念,是不是能体会一点点?
体会就是没体会,也无相也不住。。。
光头就是简单,简单就是光头,都是行者。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
“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在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光头就是简单,简单就是光头,都是行者。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这一品里,我们容易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可说实在话,我没弄明白,为什么昭明太子要把这段安个“如理实见”的标题?
光头就是简单,简单就是光头,都是行者。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我在书上看到我原来写下的眉批:1-5品,发心--布施--果位,6-8品,言此法之希有微妙处。
刚才我又前后翻对了一下,确定可以把1-8品做一个大段。我为什么把这第五品写上果位?

如来是果位。
佛告诉了须菩提修行之法,发心,无执,无相布施,到最后他问:可以得一个如来果位吗?“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不?”
答案似乎是否定的。可如来还是见得到:要做到见诸相非相!

现在一个问题是:佛说所有相皆是虚幻,又说诸相非相,非相亦是虚幻?如来是虚幻?
可那个“如理实见”何在?
光头就是简单,简单就是光头,都是行者。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我想啊想,想啊想,。。什么“如理实见分”,根本就是“如来实见分”嘛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相,非相,非非相,我们习惯于看到“相”“,也容易理解“非相”,可这个“非非相”,让人晕。。。
光头就是简单,简单就是光头,都是行者。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如来不是相。如果有人说这个是如来,那个是如来,那肯定错,全是虚妄!但如来可见,修到看一切相都不是相,也不是不是相,就见如来。
光头就是简单,简单就是光头,都是行者。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恭喜心香,你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光头就是简单,简单就是光头,都是行者。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

这一品,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前世今生、因果循环。尽管《金刚经》里没有专门说因果,但是作为一个修行者来说,,深信因果是一种前提。我更喜欢这种说法: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能生实信者,是前世善根之福德。佛是大慈悲发愿普渡众生,但事实上没法做到,佛只能渡有缘者。

其实我不大愿听闻讲说佛之神通故事、因果传说之类。但我深信因果,时时记住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更愿意探究佛理。

佛在这一品里反复叮咛不著四相,不著法相,不著非法相。生净信者,除善根福德外,最重要的是这“不著相”。

我一直理解这不着四相为平等待苍生,对一切众生常行普敬,常怀悲悯之心。白云洞登山石径边,有一处摩岩“好好恶恶”。不着相就是要去超越这“好好恶恶”四字。贫富、美丑、贵贱、善恶皆入眼而不著心。无好无恶,不好不恶。

对一切境,也应如是。前些时,我曾问过:修行者如何看待世情?常为世情激越动心。其实是我著法相的一种表现。从大宏观看,合业造世,世情也是因果所来,何必讶异呢。该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才是。。。。
光头就是简单,简单就是光头,都是行者。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