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品里,我有以下几点理解。
1,众生平等。而且还是绝对的平等,不止于人与人的平等、人与动物的平等,甚至是人与鬼都是平等的,呵呵。因为我发现,在佛说的众生里,有一种是无色的,那是什么?化生出来的又是什么?尽管不知道那些是什么众生,可是却是平等的,皆可度化。
2,大慈悲心。要伏心,看来先要发心,发大慈悲心,那就是期望众生都能了脱生死苦海,离苦得乐。
3,度无所度。从这品起,经里就开始出现一种矛盾的情形,一种特定的句式。”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又“实无有众生得灭度者”。所说即是非说,所名即是非名等等。我的理解是,因为我们通常的思维,都是习惯有一种文字的依据、逻辑的推理,而佛所要说的一些情形与道理,则与我们的习惯不同,但为了说明他那与我们不一样的道理,又得借用我们习惯的说法,晕。。。我再说也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