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台湾行家论陈年普洱茶

[IMG]http://www.noon12.com.cn/cycq/UploadFiles_1560/200605/20060527032200236.jpg[/IMG]

TOP

[IMG]http://www.noon12.com.cn/cycq/UploadFiles_1560/200605/20060527032200377.jpg[/IMG]

TOP

[IMG]http://www.noon12.com.cn/cycq/UploadFiles_1560/200605/20060527032200305.jpg[/IMG]

TOP

一九九○年代以後由於香港九七回歸,釋出大量的陳年普洱茶,也帶動市場需求,由茶樓用茶進入品茗茶品領域,陳年茶供不應求,茶商轉向雲南訂製新茶,加上中國經濟改革,促使普洱茶生產有了重大變化:

大量個體戶加入供應鏈。

海茶廠啟用「大益牌」的全新識別品牌。
下關茶廠最具代表性的中茶牌青餅,外包印刷不變,而工序產生重大改變,有生熟配、有熟茶,也有仿「七子鐵餅」的鐵模外型。

昆明茶廠最具代表性的7581熟茶磚原來的外包印刷內所包的茶也有各種不同工序、重量及配菁,外觀已不再具有辨識的意義。
  
自此,普洱茶百家爭鳴,生茶無茶菁味,熟茶無發酵味,有生熟配,有綠茶工序的生茶,有所謂古茶樹、野生茶,有月餅型、棋子型,更有各種餅包、內票、內飛印刷仿古董茶,印級茶,甚至七○年代、八○年代茶品。經有心人製作,推廣充斥市面。個人期盼,若為好茶應還原其價值,如為信譽商號訂製,應以自家商號為榮,如此魚目混珠之舉實不足取,而多加幾年(常是多加了幾十年)也不會因而增其價值,若為不知也就罷了,掩耳盜鈴必自食其果,得不償失。祝願所有的愛茶人、品茶人,都有機會細品上品陳年普洱茶,品味那香醇氣化的境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