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茶叶论坛
 

[转帖]铁骑边疆万里行(连载)

823


狮泉河镇依然是那样平静,藏、维、汉等各民族和谐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息,上周洪水似未造成灾难。现在,狮泉河水是清澈的。


我们干脆把摩托车开进河里,痛痛快快地清洗干净。然后将摩托彻底地检修了一遍,更换机油,收紧螺丝,调整链条,忙了一整天。这次进藏,我们选用的是嘉实多机油,看来是明智的,几次进水,虽然都换了机油,仍不免残留一些水分,但润滑效果、清洗效果依然良好。阿里的河流很多,但桥梁却很少,车在河水中行驶是驾驶员的家常便饭。因此,发动机因进水产生的故障也是很常见的,可是我们的摩托车在河中多次“潜行”,居然没有故障,当地的司机都很奇怪。


通往新疆的路仍然未通,我们又错过了通车日。每逢1号、2号是通车日。在阿里,往叶城去是下山,从叶城来是上山。叶城的海拔在1000多米,而阿里的海拔在4500以上。看来我们要想别的办法下山了。以我们持有的有关证件,哨站是会放行的,到叶城并不困难。只是阿里的汽车都不愿下山了,据说新疆前些时候也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洪水,冲走了几辆汽车,道路正在抢修,想租车直达乌鲁木齐是不可能的,只能先下叶城,到了新疆另想办法。我们问遍了阿里的许多单位,都找不到下山的车。今天已是星期五,是周末,司机们不是在家玩扑克,便是逛“林卡”(一种西藏独有的郊游)。我们只好耐心等候了。进藏有一个月了,我们也慢慢适应了这里的慢节奏。

TOP

824


今天的好消息是从叶城来了一辆汽车,我们连忙联系。可是司机却不急着下山,说是有几个大坂正下雪,积雪有半米深,什么车都过不去。要不去,也要等几天待积雪化掉。


我们干脆也过过“林卡”,只是没去多远,与阿里的朋友们一道在狮泉河钓钓鱼,吃吃羊肉,最精彩的当然是听韩新刚讲传说,时间倒是很容易打发。这里的生活节奏,很像70年代的广州。


阿里并不缺水,可是我们却难找可以洗澡的地方。所住的阿里宾馆连开水都限制,每日只供应一暖水瓶。原来阿里缺能源,燃烧用的煤炭全靠新疆运来,只能靠太阳能,但现在是发展起步阶段,仅有一个太阳浴室,每票五元。要是阴天就只好关闭。近来常常阴天。


阿里的暑天气温也是很低的,平均气温只有十几度。洗凉水害怕着凉感冒,河水都是冰雪所化,温度很低。而在高原感冒,很容易患肺水肿,我们来阿里之前,就有一位日本朋友患肺水肿,最后用直升机运走的。所以我们只好将就着洗洗脸,擦擦身,队员个个都跟西藏牧民似的,油黑油黑的。


在狮泉河镇呆了几天,全镇的人都仔细“研究”过了我们的摩托,好奇心满足了以后,我们的车周围只剩下好奇心难以满足的儿童了。孩子们的心中,摩托车是最神奇的,尤其是我们这些像马的摩托。有几个从牧区来逛县城的孩子甚至在争论我们的“铁马”是公的还是母的,因为有一条大排气管,中间还有个孔。

TOP

826


今晨晴空万里,一丝云彩都没有。文化局终于有车下山了。驾驶员是藏族朋友,较错成,矮矮的个子,黑实黑实的脸庞。


摩托车憋了几天,今天解闷了,起来特别顺畅,很快就到了日土县。这里是阿里最边远的一个县,与新疆接壤。


班公错,出现在我们眼前。沿着班公错的岸边,我们行驶了40多公里,湖水拍岸,仿佛到了大海的岸边,湖水清澈见底,海鸥、野鸭在我们摩托车上空飞翔,清风拂面。湖中扬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湖天一色,分不清哪朵是云,哪多是浪花,简洁的色调,简明的线条。


摩托车像天外来客,惊飞了一群群在岸边睡觉的水鸟,惊动了一群群在湖边安详踱步的小羚羊、野鸭和黄牛。


小马和小单童心大发,听说野羚羊的速度最快,可达80公里的时速,便朝羚羊群飞驰而去。有了纳木错湖边追黄羊的经验,这次他俩紧追一只羚羊不放,并且不停地按响喇叭,一场羚羊与摩托车的竞逐在湖边草地上展开了。羚羊不敢向湖中跑,总想绕过摩托车朝山上去,可摩托却总是拦阻上山的路,羚羊只得沿湖边落荒而逃,摩托紧随其后,追逐了大约30分钟,这只羚羊累得倒下了,这下可把这两位骑士乐坏了。活捉羚羊,拍了许多照片,后来发现是只大肚子母羊,估计肚子里有小羊,恻隐之心大发,给羚羊喂了两块巧克力,把它放了,羚羊似乎很领情,吃完巧克力,慢慢走到湖边喝水,眼睛里流露出感激的眼神。


车队继续向北前进,这里的山峦也是多彩的、宁静的,太阳西下金黄色的阳光晒在草原牧场上,这里遍地的牛羊,牧羊人披着红色或黑色的藏袍,在夕阳中唱着牧歌,赶着羊群回自家的羊圈。这里是日土最近的一个乡,叫多玛。已经远离冈底斯山脉,靠近喀喇昆仑山脉了。这里的山变得粗犷起来。在夕阳中,像一堆堆燃烧着的焦炭。


TOP

827


从地形图资料上,我们了解到,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喀喇昆仑山与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联络路段,据说我们此次进藏最艰险的路段了。途中必须翻越五座著名的大坂,其中最著名的界山大坂,是全世界最高的公路。


早上8点钟,天还没亮,我们的车队便出发了。积雪正在溶化,寒冷的高原早晨,我们的手指是僵硬的。


季节河上飘动着一层薄冰,薄冰堆积在浅处,摩托车从薄冰上过河,发出啪啪的冰裂声。冰冷的水溅在发动机上,立刻化作水蒸气,随晨风飘散。


几只野狗正在追逐着野兔,几只狼却在河边吃草,见摩托车狼夹着尾巴逃之夭夭,可是野狗却对车穷追不舍。


摩托车开足马力,才逃出野狗的利爪。这里连接几个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大坂,海拔竟都在5000左右。


车队进入喀喇昆仑山脉的一个山系时,眼前的景色十分壮观,白雪皑皑的山峰,就在我们的视线之下,仿佛我们已经上了天堂,鸟瞰大地雪山。山峦起伏着七彩的色块,道路就在各种色块之间穿插,勾画出一条完美的曲线,但军用电话线黑色的线杆,却成一直线,直插在各种色块里头。在西藏的许多地方,尤其是阿里地区,路是无形的只朝着方向就行,但电线杆却是方向的坐标,沿着电线杆走,准不会迷路。事实上,所谓道路就是在电线杆旁的无数条车辙。


界山大坂到了。在山口处立了一个水泥桩子,上面用红色油漆醒目地写着“界山大坂”四个字。方柱的另一面,也是用红色油漆写着海拔“6700米”的字样,方柱的顶端,压着一个铸铁的标志,写着“国家测绘总局制”等字样。天啊,我们居然把摩托车开到了这样一个高度,大家别提有多么兴奋了。


界山大坂把西藏与新疆分割开了。我们的北面,就是新疆,历尽艰辛,我们终于走出西藏了。


下了界山大坂,我们顺山冲下,一个大湖出现在眼前。湖是特别特别蓝,比班公错要蓝得多,就像一袭宝蓝的丝绸,飘落在一片土黄的荒溪里。


我们从横断山脉开始进藏,走过了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现在又到了昆仑山脉了。


当道路似乎走到尽头时,一座高大峻拔的大山拦断去路。几乎所有的车辆都要在山下休息一会才上山,这就是奇台大坂,远比界山大坂陡峭。奇台大坂的高度也在5000左右,主要是陡坡,汽车翻越往往要用一个多小时,当我们仅用20分钟就站在山口时,连阿里地委的丰田吉普车司机都十分眼热,于是下山演变成一场汽车与摩托车竞赛。竞赛一直比划到百多公里外的大红柳滩,仍分不出高下,最后还是握手言和。


大红柳滩兵站的官兵们都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们说这里第一次接待摩托车队,深感荣幸。丰盛的晚餐和干净的卧室,我们度过了新疆的第一夜。

TOP

830


尽管我们比所有困在山上的车队优先通过黑卡大坂,来到叶城,当我们仍然不得不受困叶城,因为找不到离开叶城的货车运送那辆受伤的本田AX1


原来山上的车队运硼镁矿下叶城,叶城的车队再往乌鲁木齐运,汽车像接力赛似的把阿里的硼镁矿,从这里转运到内地。现在山上的车下不来,叶城的车却走不了。看来,我们只能等山上的车队下来之后才行了。


我们开始加入在叶城等了很久的抱怨队伍里了,与司机们一起抱怨修路大军刻板的工作方式。人们在议论纷纷:明明提前竣工却不提前通车,但抱怨归抱怨,等待仍在继续。


我们乘上驴车逛叶城,这座不大的古老城市,给人以丰衣足食的印象,维族人鲜艳的民族服装,勤劳地、平静地生活在节奏很慢的城市里,在清真寺前的食街上,各种各样的维族小吃,各种新鲜的水果,2元钱可买到一个重约7.5公斤的大西瓜。


我们此刻最想买到的是一把30寸的梅花扳手,但寻遍整个叶城竟然买不到。我们三辆TTR的小齿已经到了非换不可的地步了,小单那辆车甚至还出现打滑空转的现象了。正急得我们要命的时候,与我们住同一招待所的司机得知情况后,主动借了一把给我们。

TOP

831


在阿里驻叶城办事处的朋友安排下,终于找到了一辆往乌鲁木齐去的货车,但司机却不肯随摩托车绕道喀什,认为这会多跑250公里,我们表示可以加运费,他们也不干。在新疆,商品意识要比西藏强,运输车除了算里程,还要算时间。由于新疆的路太漂亮了,据有的司机说,挂个5档,一脚油门,一天就可以跑个上千公里。


从莎车有一新路可以直穿沙漠到巴楚,不穿喀什等几个城镇,时间要节约得多。


我们不远万里来到喀什附近,没有理由不绕道去喀什看看,喀什是维族的发源地,又是古丝绸之路的大中转站,不到喀什怎么算来过新疆呢?


最后我们达成协议,汽车直奔库尔勒的朋友处,我们的大件行李和坏车由汽车送去,我们的摩托轻装绕道喀什,谭谦之等不再押货车,另乘汽车往喀什。


这次边疆万里之行,我们的预定日程总是要不断修改。在西藏,是由于道路不好而不得不耽误时间,来到新疆,却因道路太好,而汽车不合作而不得不耽误时间,这次又因为路线问题,要作修改。


写到这里,向读者讲声道歉,由于在阿里,时间是天定的,我们无法按正常日程行事,也不能及时将稿件用电传回,因此有大部分稿件是托人从阿里带回拉萨,再带回广州,这样比我们用电传更快。


新的日程在今天总算安排好了,只等明天,这辆货车装上硼镁矿后,我们便可启程了。


这时,天突然暗淡无辉。才下午3点,本来正是烈日当空却突然变得像黄昏一样。不久,闻到一股泥土味,我们身上落满了尘土,原来是美丽沙暴!是沙漠里的风把沙土吹上天空,再漂移扩散,然后慢慢降落下来,人们把这种自然现象叫“下土”。


整个叶城,笼罩在一片灰朦朦的尘土里,但却一丝风也没有。很像浓雾,来往车辆都要开灯,能见度只有10左右。

TOP

91


“土”还在下个不停,我们不得不冒“土”行车。我们迎着绵绵细“土”,在沙漠边缘的公路上奔驰。由于所降的尘土的巧妙折射,我们所见到的灯光全是银白色的,似乎比平常亮了许多。


在这种气象下开摩托,我们的服装无论有多鲜艳,都会被尘土掩盖。我们的鼻孔,嘴巴,衣领全是尘土入侵的位置,由于尘土很细,细到无孔不入的境地。所以,就是内衣,也是变成土色的。


从叶城往喀什是一条200多公里长的沙漠之路,由于货车都从莎车插向沙漠的内侧直奔巴楚,所以一路上过往的车很少,我们仅用了2小时多一点,便到了靠近喀什的英吉沙,这是以制作刀具著名的小镇,我们当然要停下来,否则会激怒我们的坐骑的。


自古以来,男人就是靠两样东西去征服世界,一是坐骑,二是佩剑。如今时代不同了,但男人们总是喜欢这两样东西。


当摩托车停在刀具街时,立即围上了一大群做刀剑的“武士”。人们仿佛在琢磨像这样一匹“战马”,应佩什么样的刀剑呢?


“武士”们请我们参观他们的刀剑库,只见各种刀剑铮亮地摆放在柜里,锋利无比,有的甚至削铁如泥,卖刀的给我们表演刀法,真是精妙绝伦,卖剑的比试剑法,却也寒气逼人,实在令我们眼花缭乱。我们精选了几样便于来携带的小刀,正待动身,这是传来一阵打架的喧闹,就在我们停放摩托的地方。我们赶紧过去,只见几个人正打得热闹,战圈却在摩托车之外,一打听,原来有个女孩站在摩托车旁,一个男孩觉得这么帅的车子,是不该被女孩碰的,女孩也不相让,便打了起来。维族人无论男孩、女孩,我们赶紧去劝架,车迷们倒也听我们的相劝。在欢呼声中,我们又启程了。

TOP

92


喀什同样落着“土”,所有的绿色,被土色所掩埋,水面上,都飘着轻轻的浮土。


我们住在喀什噶尔宾馆。本来宾馆客房全满,正巧经理是车迷,更听说我们从西藏下来,连忙左右调房,给我们腾出两个套间来。


我们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个热水澡,进入阿里以来几乎都没有洗得痛快过,喀什是不缺水的。


喀什是个快乐的城市,古老而又文明,人们边吃边跳舞,边干活边唱歌。


我们所住的喀什噶尔宾馆,像一座果园,苹果、梨、葡萄架棚占地面积几倍于宾馆的楼房,主楼是典型的维吾尔族建筑风格,漂亮的球形塔高耸在主楼楼顶。


我们到邮局寄走了所带的羽绒睡袋和羽绒衣裤,在沙漠,这些衣服对我们说是负累。

明天,我们将轻装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部边缘。

TOP

93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北部边缘,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道路是柏油的,路况很好。只是前不久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冲垮了许多路段。洪水过后,留下深刻的印记,无数条干枯的河床,就是刚刚由洪水在戈壁滩上的划痕。


养路工人正忙着抢修被洪水冲断的道路。农民们正重建家园,据说这段还不是洪灾最严重的路段。


由喀什到阿克苏,全程480公里,我们仅用了6小时便走完了。新疆的道路比西藏不知要好多少倍,我们的摩托车终于有机会在戈壁滩上狂奔,仿佛向我们炫耀它们的脚力有多好。只是道路实在太直了,太平坦了。除了超车,会车,几乎不需要费神,所以开着开着,都想瞌睡。为了防止睡着了,我们只好每小时停车一次。


今天是大晴天,可是降尘却把太阳遮住了,偶尔见到太阳跟月亮差不多,我们是冒着大“土”跑完这段路的。一到阿克苏,连忙把空气滤清器清洗,打开盖子一看,里面装了满满一盆尘土,难怪怠速越来越高,空滤器几乎被堵了。


阿克苏市城建规模很现代化,虽没有喀什特点鲜明的维族情调,但却有一种勃勃生机。这里的汉人比喀什多得多,我们不用担心语言障碍,很容易找到住所。阿克苏邮电宾馆今天开业,我们竟是第一批客人,自然受到格外热情周到的接待。

TOP

94


由阿克苏到库尔勒是530公里,我们仅用了6个半小时便到了,“土”下得小了许多,能见度远多了。戈壁滩的面貌清清楚楚,荒凉而寂静,沿途绿洲渐多了起来,都是垦荒战士和当年的老知青用汁水浇灌的,至今许多小店铺仍用“老知青”来命名。


加油站很多,沿途不超过100公里肯定有油站,油的品质比西藏的好很多,价格也便宜得多。


库尔勒是个繁华的大城市,车水马龙,十分热闹,城市开始有堵车现象,这几乎是现代化城市的“自然现象”、“文明景观”。我们开始感觉到我们进藏几十天的宁静生活到今天终于结束了。忽然一种莫名其妙的悲伤从心里渗出来,很不好受。面对一个喧闹繁华的城市,连我们的坐骑都显得不自在,于是我们又向前跑了20公里,来到小镇喀什店,天色仍很早,我们的行李约定在这里会合。


到了约定地点一打听,货车仍未到,虽然货车司机走的是近路,仍比我们晚到。原来洪水冲垮了许多路段,至少有上千辆汽车被堵在阿克苏一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