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陰盛陽衰的經絡,會讓這些生機飲食者產生哪些症狀呢?我列之如下:整天疲勞、容易想睡、整天精神不好、手腳長期冰冷、頭暈、腸胃消化不好、大小便頻率太高、經常腹瀉、夜間失眠、或者容易醒來數次、全身各部位肌肉酸痛,尤其是肩膀。這些症狀如果持續久了,通常患者會有憂鬱傾向,有些反而會變得煩躁不安,有躁鬱傾向。
這些生機飲食的提倡者,應該沒有人願意公開承認這個現象吧?許多西醫師認為,長期生機飲食或是素食,可能會造成營養不良。站在中醫師的立場,營養不良卻不是重點,體內寒氣長期累積,卻是得到癌症以及重大疾病的主要根本原因。
曾經有一位中醫師,深信生機療法,經常練習斷食排毒,有一天他在斷食排毒的期間,我幫他檢測了經絡,人體有十二條經絡,檢測的那一天他卻有十一條不平衡,尤其是腎經,幾乎完全沒有能量。他認為這是在排毒的一種現象,我卻深深不以為然。
我有一位病患,整天手腳冰冷,與他握手像是握冰棒一樣,年紀輕輕(25歲)便全身關節痠痛腫脹,我無論開多少的熱性的中藥給他服用,都像杯水車薪,只能發揮一點點功效。這個人卻經常斷食,服用生機飲食已經到無可救藥的地步。
斷食期間他經常腹瀉,他卻認為這是在排毒,實在讓我匪夷所思?斷食後,他的手腳更冰,全身關節更痛。最後,我把他介紹給另外一位善於開「生附子」(中藥的極熱藥)的中醫師醫治。那位中醫師說:「奇怪,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寒的人?連癌症病人都比他好多了?」像這樣的體寒証,明顯是病患自己所創造出來的。
我一直認為,食用生機飲食之前,必須先改變自己的體質去適應生機飲食,而不是透過生機飲食來改變體質。這個因果道理,必須要搞清楚。在此,我提出一些我的實際經驗。
我從十六歲開始學習禪坐,經常參加各種短期閉關,七天之內什麼都不想,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專注於禪定的訓練。每當我坐禪體驗到初步的禪定狀況時,通常我的身心狀態會有極大的轉變。例如完全不會覺得餓,全身輕飄飄,身心感到極為舒適沒有壓力。
通常這個時候,我會自然地不願意食用任何肉類,整個飲食習慣改變成生機飲食是必然的現象,我甚至可以只要一天兩餐(早餐、午餐)就可以應付所有身體的需要。這個時候身體充滿能量,身心靈感受到極大的健康滿足感,我可以輕易地斷食、生機飲食、素食而沒有障礙。
當我離開寧靜的閉關中心之後,回到城市裡再度面對複雜的社會,我開始容易感到飢餓,身心靈不再這麼安定,我的飲食習慣又會自然地回到一般人的狀態。過去十幾年來,我非常習慣這樣的轉變,也知道這是身心變化的一種正常現象。
我常常想,這個時代現代執行生機飲食的人,有幾位是認真地在修練禪定以轉變體質的呢?多數人每天為了生活而煩惱叢生,心情鬱悶,吃的又少、又寒,甚至不吃(斷食),這樣的生活不生病才真是夠奇怪了,我對這類的現象感到非常憂心。
中醫治療強調的是陰陽平衡,因此這世間沒有一種食物是可以多吃的。熱者寒之,寒者熱之,體內有寒的,要用熱的食物去平衡它。體內有熱的,需要用寒的食物來平衡它。因此,中醫的養生觀是變化多端的,不是只有多吃XXX,少吃XXX的這樣的簡單邏輯。
而執行生機飲食的人,在根本還不知道自己體內是寒是熱之前,就一味地多吃某種食物,而生機飲食的食物多數偏寒,日積月累下來,就逐漸把自己的身體塑造成寒性體質,進而引發出種種相關的疾病。在我的病患中,這樣的狀況屢見不鮮,我已經見怪不怪。
寒性的食物冰涼之後食用,保證寒氣十足
我完全不反對生機飲食,甚至支持生機飲食與素食。但是,我認為必須衡量每一個人的體質來決定是否可以生機飲食,我也曾經遇過一些生機飲食的朋友,他們的經絡現象是正常的,也並不是生機飲食就一定會產生體寒體質,這還是因人而異的。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生機飲食,只要檢視一下我上面所提到的「寒氣生理症狀」,如果那些生理症狀已經產生了,就代表不適合繼續這種飲食。當然,有機會透過經絡檢測,將會是最客觀且最快速的方法來得知自己的體質,再來作進一步的飲食規劃,才是比較客觀的。
不論哪一種飲食養生模式,都將是朝向個人化的趨勢,有些人適合生機飲食,有些人卻極端不適合。站在中醫的立場,本書第六章所述的個人化養生戰略,才是真正適合每一個人的養生模式。